33
Fever

发 热 ( Fever )

  • Upload
    lavey

  • View
    67

  • Download
    1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发 热 ( Fever ). 一、概述 热型 — 以时间为横坐标,体温为纵坐标 所作的体温曲线,不同的疾病有 不同的热型。. 发热可见于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流感、伤寒、痢疾、回归热、出血热、 疟疾、结核等等)和炎症性疾病(败血 症、肺炎、肝脓肿、肾盂肾炎、脑膜 炎、腹膜炎等等)。. 体温升高的分类 生理性体温升高 — 月经前期、剧烈运动、 应激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发      热 ( Fever )

发 热

( Fever )

Page 2: 发      热 ( Fever )

一、概述

热型—以时间为横坐标,体温为纵坐标 所作的体温曲线,不同的疾病有 不同的热型。

Page 3: 发      热 ( Fever )
Page 4: 发      热 ( Fever )

发热可见于许多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流感、伤寒、痢疾、回归热、出血热、 疟疾、结核等等)和炎症性疾病(败血 症、肺炎、肝脓肿、肾盂肾炎、脑膜 炎、腹膜炎等等)。

Page 5: 发      热 ( Fever )

体温升高的分类

生理性体温升高— 月经前期、剧烈运动、 应激 病理性体温升高— 发热(调节性体温升高, T=SP ) 过热 (被动性体温升高, T > SP )(中暑、

甲亢、鱼鳞病变、 颅脑损伤)

Page 6: 发      热 ( Fever )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 ( SP )

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 超过 0.5 ℃时,称为发热。

致热原→ ?→ SP↑ → ?→体温( T )↑ T > 0.5 ℃

调节性体温升高

Page 7: 发      热 ( Fever )

体温调定点( Set Point, SP ) 正调节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 POAH ) 延髓、脊髓 负调节中枢 —中杏仁核( medial amydaloid

nucleus, MAN ) SP 腹中膈( ventral septal area,

VSA ) 弓状核

致热原

Page 8: 发      热 ( Fever )
Page 9: 发      热 ( Fever )

过热( hyperthermia )

体温调节的机构发生了障碍,机体不能将体温调定到与 SP 相适应的水平。属于被动性体温升高。

Page 10: 发      热 ( Fever )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发热激活物( febrile activators ) 致热原( pyrogen ) 外致热原( exogenous pyrogen ) 内生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 EP ) 产 EP 细胞

致热原( pyrogen )—以往把具有致热性或含有致热

成分的,能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统称为 致热原。

Page 11: 发      热 ( Fever )

发热激活物( febrile activators )—能诱导 或激活机体的产 EP 细胞,使其产生和 释放 EP 的体内、外的一些物质,又称 EP 诱导物。 (外致热原和体内的发热激活物)

产 EP 细胞—体内能产生和释放 EP 的细胞, 主要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

内生致热原—产 EP 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 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 的物质。 

Page 12: 发      热 ( Fever )

外致热原(细菌、病毒、 真 菌、螺旋体、 发热激活物 疟 原虫等) 体内产物(类固醇代谢产物、

致热原 尿酸结晶)

内生致热原( TNF 、 IL-1 、 2 、 6 、 8 、 IFN 、 MIP-1 、 CNTF 、 ET 等)

Page 13: 发      热 ( Fever )

1 、外致热原—来自于体外的发热激活物            

⑴ 、细菌 最常见 A 、 G- 性细菌 大肠杆菌( E.Coli )、志贺氏菌、 脑 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内毒素( endotoxin , ET )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 LPS )

Page 14: 发      热 ( Fever )

( 1 ) . E.coli →iv →T ↑ ,血中测到 ET 的存在(动物)

( 2 ) . 纯化 LPS →iv ( ng )→ T ↑ (双峰热)(家兔)

纯化 LPS →iv ( 2ng )→ T ↑ (人)

( 3 ) . LPS + 血单核细胞或肝枯否氏细胞→培养 →EP ↑

( 4 ) . ET →iv → 血中 EP ↑ (人)

Page 15: 发      热 ( Fever )

B 、 G+ 细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

肽聚糖、外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A 型链球菌—红疹毒素)

C 、分支杆菌 结核杆菌—结核菌素 ( OT 试验和 PPD 试验)

Page 16: 发      热 ( Fever )

⑵ 、病毒 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柯萨奇病毒

血细胞凝集素( haemagglutinin ) ⑶ 、真菌 白色念球菌、新型隐球菌、孢子菌 荚膜多糖

⑷ 、螺旋体 溶血毒素、外毒素和细胞毒因子

⑸ 、疟原虫

Page 17: 发      热 ( Fever )

2 、发热激活物之体内产物 ⑴ 、 Ag-Ab 复合物 a. 纯化的牛血清白蛋白(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 家兔→不发热 b. 纯化 BSA→ 家兔( Ab )→ +BSA ( Ag )→发热 c. 纯化 BSA→ 家兔( Ab )→ +BSA ( Ag )→取家兔的血 清 →另一正常家兔→发热⑵ 、其它 类固醇代谢产物:睾丸酮—本胆烷醇酮( etiocholanolone ) 石胆酸 尿酸结晶

Page 18: 发      热 ( Fever )

二、内生致热原 ( endogenous pyrogen , EP )

1 、概念 内生致热原—产 EP 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

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2 、 EP 的研究简史 1948年 leukocyte pyrogen ( LP ) 70年代初期 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LAF

mononuclear cell factor,MCF

1979年 interleukin-1,IL-1

迄今 多种 EPs

Page 19: 发      热 ( Fever )

表二、 EP 的种类、来源和生物学特征

EP 细胞来源 生物学特征 实验依据

IL-1а/в M/ MФ、 EC 17KD, 脑内受体 肿瘤细胞、星状细胞、 70C, 30min IL-1→POAH→T↑ 50ng/kg.W→iv→T↑ 水杨酸阻断 TNFа/в MФ、 LC TNFа- 17KD, 50-200ng/kg.W( iv)→单相热 TNFв-25KD 10ug/kg.W( iv)→双相热 70C, 30min 脑室注射→ T↑ 、 PGE↑

IFNа/г WBC 抗病毒、抗肿瘤 iv→T↑ 、脑内 PGE↑ 60C, 40min

IL-6 M 、成纤维细胞 21KD iv 、脑室注射→ T↑ EC 布洛芬 or吲哚美辛阻断

IL-2 LC 诱导人 M 产生 TNF和 IFNаMIP-1 MФ 肝素 -结合蛋白 iv→T↑ 体外:激活 PMNs IL-8 M 、 EC 8.36KD 激活 PMNsET ECCNTF

Page 20: 发      热 ( Fever )

EP 的产生和释放(以 LPS 为例)

①、上皮细胞、内皮细胞:LPS→LPS-LBP→LPS-sCD14

②、单核巨噬细胞: → R/TLR→NF-kB→

LPS→LPS-LBP→LPS-LBP-mCD14 入核→基因转录、翻

译→ EP 合成与释放

Page 21: 发      热 ( Fever )

• 三、   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1 、体温调节中枢 (前述) 2 、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 ①、 EP通过 BBB入脑 ②、 EP通过 OVLT入脑 ③、肝迷走神经

Page 22: 发      热 ( Fever )
Page 23: 发      热 ( Fever )

3 、发热中枢的调节介质( 1 )、体温调节中枢的正调节介质 ①、 PGE

A 、 PGE→ POAH 或脑室→ T ↑ ,潜伏期短 B 、 EP ( IL-1 、 IFNa ) → iv → T ↑ , CSF 中 PGE2

↑ C 、阻断 PGE 合成的药物,对 EP 性发热有解热作用; D 、 EP+ 下丘脑组织→共同培育→ PGE2 ↑

A 、 EP 性发热时,体温升高与 PGE增多在时相上并不完全

吻合 (某种 EP → T ↑ → PGE ↑ ) B 、摘除 POAH → 脑室注入 PGE →无 T ↑ ,注入 IL-1

T ↑

Page 24: 发      热 ( Fever )

② 、 cAMP A. PGE→ 脑室→ T ↑ ,潜伏期短 B 、 EP 、 ET 、灭活葡萄球菌→ iv →T ↑ , CSF及下丘脑

cAMP ↑ ,正相关;血浆 cAMP 未↑; C 、 ET → iv → 双相热,与下丘脑和 CSF 的 cAMP 变化同步 D 、过热: CSF 中 cAMP未↑ EP 性发热: CSF 中 cAMP ↑

③、中枢 Na+/Ca2+比值 Na+/Ca2+比值↑ → cAMP ↑ →SP ↑ ④、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CRH ⑤、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Page 25: 发      热 ( Fever )

( 2 )、体温调节中枢的负调节介质 热限( febrile limit )

精氨酸加压素 arginine vasopressin, AVP

黑素细胞刺激素 a-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 a-MSH

脂皮质蛋白 -1

lipocortin-1

Page 26: 发      热 ( Fever )

依据

①、 EP →T ↑ , VSA 、 MAN 中 AVP 、 a-MSH 和 lipocortin-1增多

②、 AVP 、 a-MSH 、 lipocortin-1 →注射入脑→ 减弱 EP 性 T ↑

③、 AVP 、 a-MSH 、 lipocortin-1 的抗体或抗血清可取消其 限制升温的作用

Page 27: 发      热 ( Fever )

4 、体温调节过程和发热时相 ( 1 )、体温调节过程

( 2 )、发热时相 ① 体温上升期: SP↑

畏寒、寒战、“鸡皮疙瘩”、面色苍白

产热>散热 ② 高温持续期: SP持续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面色潮红、“酷热” 产热 =散热 ③、体温下降期: SP ↓

大汗、脱水 产热<散热

Page 28: 发      热 ( Fever )
Page 29: 发      热 ( Fever )

四、 发热时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一)、物质代谢变化 1 、糖代谢 a 、分解代谢↑     b 、  寒战→乳酸↑   2 、脂肪代谢 a 、 分解代谢↑ b 、脂肪动员     3 、 蛋白质代谢 a 、分解代谢↑ 负氮平衡 b 、急性期反应蛋白 4 、水、盐及维生素代谢 a 、高渗性失水 b 、维生素消耗

Page 30: 发      热 ( Fever )

(二)、生理功能的改变

1 、中枢神经系统 a 、兴奋性↑:头痛、烦躁、谵妄、 幻觉、小儿热惊厥

b 、兴奋性↓:淡漠、嗜睡

2 、循环系统 a 、心率↑→心输出量↑或↓ b 、心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c 、脱水→血压↓

  3 、呼吸系统 加深加快

        4 、  消化系统 抑制

Page 31: 发      热 ( Fever )

(三)防御功能改变

1 、抗感染能力 增强: a 、 T↑→杀灭和抑制某些细菌 b 、 T↑→ 淋巴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活力

减弱: a 、  T↑→沙门氏菌感染大鼠死亡率↑ b 、 T↑→NK 细胞活力↓

2 、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3 、急性期反应 急性期反应蛋白

Page 32: 发      热 ( Fever )

五、防治原则

1 、 诊断明确→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2 、 诊断未明→对适度发热病人不宜急于解热

3 、 诊断未明→ 高热、心脏疾病、妊娠发热、

恶病质→应及时解热

 4 、 有关的解热措施:药物解热 物理降温

Page 33: 发      热 ( Fever )

Volcanic Lake !!

Mysterious and challenging

Keep your life open at the same time maintain your dignity by not revealing too much too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