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間:108314日(星期四)上午1010點:校本部綜二館 8樓會議室 人:戴念華教務長 出席人員:(詳簽名單) 記錄:林嘉怡 壹、報告事項 一、教務處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1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戴念華教務長)1 (一) 111 學年度起實施考招方案新制,教育部規定「高中學習歷程(P1)」與「各 校自訂甄試項目(P2)」,兩項總和(P1+P2)必須大於(或等於)50%。 因此往後各學系徵選時將需要更多人力,也必須有更專業的分析與判斷以徵 選出最適合本校的學生。 (二)清華學院下設國際學院,且已成立「清華學院國際學士班」,108 學年度預 計招收 30 名外籍生/僑生,實施全英語教學。除了教務處持續推動英語教學 獎勵措施,也希望藉由國際學生人數增加英語課程需求擴大,促使各系所 持續增加英語授課課程。 (三)教育部公告,增設院、所、系、科及學位學程均須由教育部進行專業審查, 以配合社會發展及回應產業需求;109 學年度起院設班別及學位學程應有專 任師資至少二人,112 學年度未達標準將減扣招生名額。 (四)本校 105 年起實施「學士班跨領域學習」,提供學生更多修課彈性與跨領域 學習機會,各學系學生皆可申請修讀。鑑於每位同學修課專長多元(專長學 1+11+0.5+0.51.5+0.5),其畢業學分審查需務求專業,併以本(107學年度有 70 餘位同學申請修讀,非原承辦單位(1 位助理)所能承受,是以 請各學系協助該類同學的畢業學分審查。 (五)教育部推動數位學位證書,由清大、建國科大、北科大及成大四校先行試辦, 預計 6 月底前試辦,12 月底前再逐步擴大至全國大專校院。 (六) 107 學年度修畢跨院系學分學程學生人數總計 56 人(以申請學程證書人數計), 較往年為多;而前述「學士班跨領域學習」學生人數上升,對學分學程(專 長學程 0.5)之需求亦隨之增加。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通過「人工智慧 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兩學分學程納入「學士班跨領域學 系」之學程,教務處商請相關系所維持開課穩定,以符應學生修課需求。 (七)108 學年度起南大註冊組與註冊組合併為「註冊組」、南大課務組與課務組 合併為「課務組」;南大校區辦公室持續運作、為師生服務。 (八)本校實驗教育方案第一屆目前有 7 位同學(皆為拾穗計畫 21 級),其專長包 括智慧宿舍、參與教育部實驗教育與自學方案規劃、華德福教育、魔術方塊、 1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 Upload
    others

  • View
    1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時 間108年3月14日(星期四)上午10時10分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8樓會議室 主 持 人戴念華教務長 出席人員(詳簽名單) 記錄林嘉怡

壹報告事項

一教務處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1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戴念華教務長)ndash附

件 1

(一)111 學年度起實施考招方案新制教育部規定「高中學習歷程(P1)」與「各

校自訂甄試項目(P2)」兩項總和(P1+P2)必須大於(或等於)50

因此往後各學系徵選時將需要更多人力也必須有更專業的分析與判斷以徵

選出最適合本校的學生

(二)清華學院下設國際學院且已成立「清華學院國際學士班」108 學年度預

計招收 30 名外籍生僑生實施全英語教學除了教務處持續推動英語教學

獎勵措施也希望藉由國際學生人數增加mdash英語課程需求擴大促使各系所

持續增加英語授課課程

(三)教育部公告增設院所系科及學位學程均須由教育部進行專業審查

以配合社會發展及回應產業需求109 學年度起院設班別及學位學程應有專

任師資至少二人112 學年度未達標準將減扣招生名額

(四)本校 105 年起實施「學士班跨領域學習」提供學生更多修課彈性與跨領域

學習機會各學系學生皆可申請修讀鑑於每位同學修課專長多元(專長學

程 1+11+05+0515+05)其畢業學分審查需務求專業併以本(107)學年度有 70 餘位同學申請修讀非原承辦單位(1 位助理)所能承受是以

請各學系協助該類同學的畢業學分審查

(五)教育部推動數位學位證書由清大建國科大北科大及成大四校先行試辦

預計 6 月底前試辦12 月底前再逐步擴大至全國大專校院

(六)107 學年度修畢跨院系學分學程學生人數總計 56 人(以申請學程證書人數計)

較往年為多而前述「學士班跨領域學習」學生人數上升對學分學程(專

長學程 05)之需求亦隨之增加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通過「人工智慧

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兩學分學程納入「學士班跨領域學

系」之學程教務處商請相關系所維持開課穩定以符應學生修課需求

(七)108 學年度起南大註冊組與註冊組合併為「註冊組」南大課務組與課務組

合併為「課務組」南大校區辦公室持續運作為師生服務

(八)本校實驗教育方案第一屆目前有 7 位同學(皆為拾穗計畫 21 級)其專長包

括智慧宿舍參與教育部實驗教育與自學方案規劃華德福教育魔術方塊

1

教務處
文字方塊

工藝等由教務長召集各學院代表組成學習審議小組清華學院學士班主任

為執行秘書每位同學有主責教師一位(學生學習領域之校內專任教師)

並與學習領域密切相關之校內外教師二至四位組成學習輔導小組予以輔導

本方案並參考國外大學(例如美國康乃爾大學)作法可由學生依其志向專

才設計不同於校內各系既有的 Major配合規劃其畢業專題以進一步提升

學生跨域自主的空間激發創新進取的潛能

第二屆目前有 8~10 位同學申請包含拾穗 2021 及 22 級同學還有 3 位

一般學系同學(本方案規定以各院大學部學士班 1新生及特殊選才新生為

原則亦即各學院約 1 個名額)

因為該類同學的修課規劃業經學習審議小組審慎評估或有與各學系修課規

定不符(擋修)情形請各學系協助予以考量

(九)因應未來招生審查負擔愈加沈重建請各學系安排教師專責招生工作又招

生審查專業化需求該教師不宜每年輪派以固定化為宜負責招生專責教

師可申請減少授課學分數請各學系協助配合

(十)108 學年度本校新設國軍菁英組單獨招生(將星計畫)由清華學院學士班

提供招生名額 10 名符合報考資格(18 名)學生其學測任 4 科成績大於 52級分顯見該類學生程度不差研擬提供學生往國外著名軍校交換的機會

預估明年報名人數應會再增加

(十一)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研究生修習學分總數超過 19 學分者計 80 餘人請指

導教授(導師)在每學期選課期間(最遲於加退選前)至校務資訊系統檢

視研究生選課情形瞭解其修課規劃並多給予關懷與輔導

(十二)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已以書面方式提供各院系所主管

參考(教師可於校務資訊系統查詢)有關教師可自行決定是否公布 105學年度起之個人教學意見調查結果請各位老師支持(特別是獲傑出教學

獎教師)

(十三)目前校本部研發大樓進行教室改建規劃將設置翻轉教室未來教師開設

課程可多加運用

(十四)為 105 學年度前入學學生所開設之暑期課程開課方式應依循本校「南大

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暑期修課要點」第 5 點規定「系申請開班

各系所院須經系所院務會議或課程會議通過後將開課資料及會議紀錄送

教務處後公布開課內容供學生選課hellip」另本校於合校過渡時期選擇以

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方式計算授課鐘點之教師如有短期請假應遵循本

校「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師請假代課鐘點費注意事項」相

關規定請各開課單位確實依規定辦理

(十五)教發中心教師工作坊「全英語授課精進課程」Academic Teaching Excellence (ATE)規劃於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末至暑期擇期辦理一場次目

前有 25 位教師報名未來將視成果續開或增開

2

(十六)高三放心學課程將於 5 月開課開設科目共計 8 門分別為「微積分一」

「普通物理一」「普通化學一」「生命科學導論」「程式設計導論」

「計算機概論」「經濟學原理一」及本年度新增之「Python 程式設計」

(資工系周百祥教授)108 學年度第 1 學期將邀請朱敬一院士開設經濟

學原理課程

(十七)華語中心華語正規班今年目標 200 人冬季班 2 月 15 日結束共有 51 人

結業春季班於 3 月 4 日開課為期三個月現有 59 位學生

(十八)第 8 屆利物浦雙聯計畫案提送 2 月 14 日雙邊會議審查共通過 15 個計畫

案2 月及 9 月利物浦大學雙聯博士生共計 4 位至本校本雙聯計畫限定

研究主題由雙邊合作教授推薦學生錄取就讀雙聯學位的學生每月提供

1 萬元獎學金

(十九)本校出版社 Hokkien Spanish Historical Document Series I (閩南西班牙

歷史文獻叢刊一)已於 107 年 12 月出版該書收錄兩份十七世紀的手稿--《西班牙華語辭典》與《漳州話語法》兩份手稿都是西班牙道明會神

父與馬尼拉閩南人(唐人)合作編寫具體呈現大航海時代菲律賓閩南人

與西班牙語世界交流的歷史也是台灣西班牙德國及菲律賓等地學者

共同合作的出版成果

(二十)招策中心刻正統計分析 101~106 學年度入學本校人數前 20 所高中學生入

學後的學業表現據以預測未來該高中考生入學後的學業表現將提供各

學系該高中量化成績之審查等第建議

(二十一)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蒞校開設短期國際密集課程3 月 22~30 日生科系 Ling Tau Chuan 教授開授「Biochemical Engineering」課程5 月 24 日~ 6月 1 日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 教授開授「Renewable Energy」課

程以上課程開放全校學生修習

為邀請國外之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訂定本校「邀請國外教師學

者或學人講授微學分課程實施要點」(業經 108 年 3 月 13 日 107 學年度

第 2 次校課程委員會通過)要點中所稱微學分課程以 05 學分(授課滿

9 小時)為單位各單位邀請國外教師開設該類課程教務處並可視情況

補助其機票費或生活費

(二十二)本校金門教育中心辦理「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乙組」(兩屆)

提供金門當地中小學教師進修管道「跨院國際博士班學位學程丙組(教育與公共政策組)」(兩屆)今年首次辦理「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MBA) 乙組(全球化運籌組)」預計錄取 20 名未來考量往廈門招收台商

二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1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蔡英俊主任)ndash附件 2

3

(一)因應本校實施新制英文培育方案本中心 108 學年度起將開設「選讀英文」

課程為辦理該課程之審查作業並成立「選讀英文課程審查工作圈」已

初步完成 35 門課程之審查108 學年度預計開設 120 門課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3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討論事項

一案由本校「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第 25 點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

位綜合教務組)- 附件 4

說明

(一)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心接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

(準自評)依據本要點執行評鑑工作爰以增訂相關內容

(二)修正對照表如下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4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通過後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決議無異議通過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第 25 點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

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

系學位學程研究所

中心及室(以下簡稱各

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

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

條件者得申請免評

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

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

鑑依本要點辦理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

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

系學位學程研究所

中心及室(以下簡稱各

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

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

條件者得申請免評

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

會認定之

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心接

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

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準

自評)依據本要點執行評

鑑工作爰以增訂相關內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

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

教學現場之優質行

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

及利益迴避原則同

1 新增條文 2 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

心接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學校院師資培

育評鑑(準自評)增

訂觀察員聘任機制 3 後續各點點次順延

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

與評鑑委員一同討

論相關事宜於委

員撰寫報告前報告

所見所聞但不參

與撰寫評鑑報告 二案由有關本校研究生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提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擬自 108

學年度(含)起入學學生開始適用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說明

(一)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3 條及「博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4 條增列

研究生於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提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修正案業經 107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提案二通過修正在案

(二)原依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16 條及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17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惟因本案涉及學生權益擬不溯及既往自 108 學年度(含)起入學學生開

始適用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於報教育部備查時註明開始適用對象

決議無異議通過 三案由本校「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5-15-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5-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5-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2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雙主修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

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雙主修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四案由本校「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6-16-2

5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6-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6-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3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輔系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輔系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五案由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附

件 7-17-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於 107 年 11 月 28日新修正內容修正本校學則第 1353647575861-164 條及第三篇第四章名稱

(二)依教育部 107 年 7 月 12 日教育部臺教文(二)字第 1070090459A 號函對

於以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提高編級修正

第 3 條

(三)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7-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7-2

(四)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續送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及校務會議審議通

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無異議通過 六案由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8-18-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及學生逕修讀博士學

位辦法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8-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8-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七案由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9-19-2

說明

6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9-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9-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肆臨時動議無

伍散會(12 時 15 分)

7

附件 3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時 間107年12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時10分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8樓會議室 主 持 人戴念華教務長 出席人員(詳簽名單) 記錄林嘉怡

壹報告事項

一107 年 10 月 1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107 年 12 月 3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南大

校區教務協調會議通過議案送教務會議備查(報告人李清福副教務長)-附件 11-1~1-3

決議無異議通過

二教務處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戴念華教務長)ndash附

件 2

(一)教學獎勵補助107 學年度獎勵已完成作業(評選期間為 106 學年度)獲

獎勵教師人數共 254 人(460 人次)獎勵總額約 726 萬元其中「符合英

語授課獎勵標準且教學意見分數平均達 430 以上」之教師共 158 人該款

合計獎勵約 246 萬元

持續鼓勵英語授課補助各系所107 年研究所課程英語授課達 30以上者

108 年達 32以上者補助研究生獎助學金1

(二)本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績優異獎學金辦法修正因應 108 學年度起學測從

5 科必考改為 5 科選考且甄選入學取消總級分改由各校系自訂參採學測成

績至多為 4 科107 年 12 月 21 日本校 107 學年度第 1 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

績優異獎學金審查會議決議略以

(1)繁星推薦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者

(2)個人申請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且以第

一志願錄取進入本校就讀者

(3)考試入學分發依學系(院學士班)所訂指定科目考試組合各科目原始成

績達全國前百分之一且以第一志願錄取該系進入本校就讀者

本案因涉招生時程於 108 年 1 月初檢具提案及說明發送行政會議主管進行書面

1 108 年度補助方案研究所課程若有《必修課程》均須以英語授課但排除專題演講書報討論而相同

課名之課程於獎勵計算期間其中一學期採英語授課以及必修實驗課亦得申請排除由系所以簽陳方式提出申

請另若有《群組幾選幾必修》則群組中英語授課比率須達 50以上凡合於前項且符合本校英語授課獎勵

方案研究所英語課程佔該系所研究所總授課數達 32以上依級距補助 5 至 60 萬元研究生獎助學金達 40以上視經費酌予補助計算期間為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及第 2 學期(詳細規定已於 107 年 10 月 30 日以電子

郵件通知各系所主管)

18

意見調查108 年 1 月底以書面提送行政會議投票議決

(三)為鼓勵學生參與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擬放寬學生畢業離校時間規

範107 年 6 月 21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通過修正學則第 1864 條

相關內容「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

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

滿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

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

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月」本修正案續經同年 12 月 25 日 107學年度第 2 次校務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續送校務會議審查

(四)2019 高中教師清華營辦理時間為 108 年 1 月 282930 日(週一~週三)

共 80 個名額其中邀請海外高中教師 10 名本年度主題講座為「實驗教育」

並於 29 日下午特闢「世界咖啡館-與高中教師對話」時段探討本校個人申請

審查尺規提供各學系修訂尺規之參考並蒐集高中教師意見歡迎各學系

踴躍參加交流與高中教師對話

(五)2019 大學博覽會(寒假大博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於 2 月 2324日(週六日)舉行本校預計參加臺北臺中高雄三場除依往例由課

外組徵詢各院系學生代表於攤位解說今年規劃請各學院指派 1 名博士班學

生參加(以原就讀本校大學部學生優先)另招策中心徵詢各院系遴派教師

參加宣傳外並請課外組另徵詢去年紫荊季得獎學系於固定時段動態展示之

意願以增加本校展出之亮點

(六)自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課程大綱維護作業新增「課程內容關鍵字」功能

請授課教師至少輸入 5 個中英文關鍵字以利學生檢索全校課程時可有

效率搜尋到欲修習的課程另請各系所協助提醒教師課程大綱內容之維護

務必到位(應符合實際上課內容)

(七)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全校填卷率 4417全校均標 460全校平均 444日前本校進行教育部校務評鑑時有評鑑委員提出全校教

學意見調查滿意度雖高但訪談學生卻有不同意見(對部分課程不滿)是

以同學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俾便改善

(八)108 學年度起校本部及南大校區學生可於同一系統中選課

(九)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7 年本校共通過 23 件通過件數為全國大

專校院之最108 年本校共 36 名教師投件已於 12 月 14 日完成校內初審

12 月 20 日送出申請公函

(十)華語中心 11 月 22 日辦理「2018 國際學生中文歌唱比賽」鼓勵外籍生學習

中文風氣及促進國際生間之交流共計 39 位外籍生報名下學期規劃辦理中

文演講說故事比賽以期提升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與敘事力

(十一)由李金友榮譽校友捐款支助馬來西亞 22 名幼教及小教教師蒞校於 11 月

26 日~12 月 20 日辦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研習會感謝竹師教育學院幼教

19

系特教系開設 2 門密集課程來訪教師修畢課程並授與學分

(十二)結合南大校區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集竹松社區大學量能配合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 USR大學與社區結合合校後擴大本校推廣教育領域

及課程數每年約有 5 千萬推廣教育收入

(十三)本校出版社將參加 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獲教育部補

助 60 萬元

(十四)學習評鑑中心近期進行「本校外籍學生(含陸僑生)之學習表現及其獎學

金發放影響分析」「適性揚才之可能特殊選才學生的習適應力與學習

成效之探究」及「時來運『轉』寒轉生與轉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分析」

等研究結果將提供各單位招生參考以了解問題改善制度

(十五)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每年主辦或接受委辦校內校外各項科普課程及活動

統計服務超過 10000 人次成果十分豐碩歷年各項課程及實驗教材並

有時報出版社表達合作出版意願12 月接待馬來西亞坤成中學物理組教師

蒞校參訪參訪教師回饋收穫良多並邀請我校參加馬來西亞 108 年科普

研習營

(十六)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將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生科系 Ling Tau Chuan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蒞校開設短期密集課程建議各系所可比照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開設密

集課程加強學生國際化學習環境提供各領域最新研究訊息

為邀請國外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研擬本校「微

學分課程實施要點」草案提送 107 年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

委員會議決議請李副教務長擔任召集人組成委員會就相關需求研議後

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議審議

(十七)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進行藝術治療相關研究與課程各系所相關領域教師

如有意願歡迎攜手合作

(十八)金門教育中心 107 年 12 月獲教育部補助 300 萬元用以建置智慧教室教

學研究圖書儀器及設備改善

三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徐憶萍主任)ndash附件 3

(一)語言中心開設大學部校定必修英文領域課程情形詳如附件 3外語推廣課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設英日德法西韓語等初中高級課程共 40 班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二)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從 8 月迄今已開設 54 門中英文各類型寫作工作坊107學年度寒假已確定開設工作坊包括「多益閱讀與寫作」「雅思寫作密集

訓練」「如何從閱讀決定你的寫作」「微電影劇本編創概念人物論」

「寫論文像看圖說故事」「文獻回顧的改寫策略」及「英文新聞寫作」等

20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工藝等由教務長召集各學院代表組成學習審議小組清華學院學士班主任

為執行秘書每位同學有主責教師一位(學生學習領域之校內專任教師)

並與學習領域密切相關之校內外教師二至四位組成學習輔導小組予以輔導

本方案並參考國外大學(例如美國康乃爾大學)作法可由學生依其志向專

才設計不同於校內各系既有的 Major配合規劃其畢業專題以進一步提升

學生跨域自主的空間激發創新進取的潛能

第二屆目前有 8~10 位同學申請包含拾穗 2021 及 22 級同學還有 3 位

一般學系同學(本方案規定以各院大學部學士班 1新生及特殊選才新生為

原則亦即各學院約 1 個名額)

因為該類同學的修課規劃業經學習審議小組審慎評估或有與各學系修課規

定不符(擋修)情形請各學系協助予以考量

(九)因應未來招生審查負擔愈加沈重建請各學系安排教師專責招生工作又招

生審查專業化需求該教師不宜每年輪派以固定化為宜負責招生專責教

師可申請減少授課學分數請各學系協助配合

(十)108 學年度本校新設國軍菁英組單獨招生(將星計畫)由清華學院學士班

提供招生名額 10 名符合報考資格(18 名)學生其學測任 4 科成績大於 52級分顯見該類學生程度不差研擬提供學生往國外著名軍校交換的機會

預估明年報名人數應會再增加

(十一)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研究生修習學分總數超過 19 學分者計 80 餘人請指

導教授(導師)在每學期選課期間(最遲於加退選前)至校務資訊系統檢

視研究生選課情形瞭解其修課規劃並多給予關懷與輔導

(十二)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已以書面方式提供各院系所主管

參考(教師可於校務資訊系統查詢)有關教師可自行決定是否公布 105學年度起之個人教學意見調查結果請各位老師支持(特別是獲傑出教學

獎教師)

(十三)目前校本部研發大樓進行教室改建規劃將設置翻轉教室未來教師開設

課程可多加運用

(十四)為 105 學年度前入學學生所開設之暑期課程開課方式應依循本校「南大

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暑期修課要點」第 5 點規定「系申請開班

各系所院須經系所院務會議或課程會議通過後將開課資料及會議紀錄送

教務處後公布開課內容供學生選課hellip」另本校於合校過渡時期選擇以

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方式計算授課鐘點之教師如有短期請假應遵循本

校「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師請假代課鐘點費注意事項」相

關規定請各開課單位確實依規定辦理

(十五)教發中心教師工作坊「全英語授課精進課程」Academic Teaching Excellence (ATE)規劃於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末至暑期擇期辦理一場次目

前有 25 位教師報名未來將視成果續開或增開

2

(十六)高三放心學課程將於 5 月開課開設科目共計 8 門分別為「微積分一」

「普通物理一」「普通化學一」「生命科學導論」「程式設計導論」

「計算機概論」「經濟學原理一」及本年度新增之「Python 程式設計」

(資工系周百祥教授)108 學年度第 1 學期將邀請朱敬一院士開設經濟

學原理課程

(十七)華語中心華語正規班今年目標 200 人冬季班 2 月 15 日結束共有 51 人

結業春季班於 3 月 4 日開課為期三個月現有 59 位學生

(十八)第 8 屆利物浦雙聯計畫案提送 2 月 14 日雙邊會議審查共通過 15 個計畫

案2 月及 9 月利物浦大學雙聯博士生共計 4 位至本校本雙聯計畫限定

研究主題由雙邊合作教授推薦學生錄取就讀雙聯學位的學生每月提供

1 萬元獎學金

(十九)本校出版社 Hokkien Spanish Historical Document Series I (閩南西班牙

歷史文獻叢刊一)已於 107 年 12 月出版該書收錄兩份十七世紀的手稿--《西班牙華語辭典》與《漳州話語法》兩份手稿都是西班牙道明會神

父與馬尼拉閩南人(唐人)合作編寫具體呈現大航海時代菲律賓閩南人

與西班牙語世界交流的歷史也是台灣西班牙德國及菲律賓等地學者

共同合作的出版成果

(二十)招策中心刻正統計分析 101~106 學年度入學本校人數前 20 所高中學生入

學後的學業表現據以預測未來該高中考生入學後的學業表現將提供各

學系該高中量化成績之審查等第建議

(二十一)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蒞校開設短期國際密集課程3 月 22~30 日生科系 Ling Tau Chuan 教授開授「Biochemical Engineering」課程5 月 24 日~ 6月 1 日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 教授開授「Renewable Energy」課

程以上課程開放全校學生修習

為邀請國外之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訂定本校「邀請國外教師學

者或學人講授微學分課程實施要點」(業經 108 年 3 月 13 日 107 學年度

第 2 次校課程委員會通過)要點中所稱微學分課程以 05 學分(授課滿

9 小時)為單位各單位邀請國外教師開設該類課程教務處並可視情況

補助其機票費或生活費

(二十二)本校金門教育中心辦理「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乙組」(兩屆)

提供金門當地中小學教師進修管道「跨院國際博士班學位學程丙組(教育與公共政策組)」(兩屆)今年首次辦理「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MBA) 乙組(全球化運籌組)」預計錄取 20 名未來考量往廈門招收台商

二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1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蔡英俊主任)ndash附件 2

3

(一)因應本校實施新制英文培育方案本中心 108 學年度起將開設「選讀英文」

課程為辦理該課程之審查作業並成立「選讀英文課程審查工作圈」已

初步完成 35 門課程之審查108 學年度預計開設 120 門課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3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討論事項

一案由本校「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第 25 點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

位綜合教務組)- 附件 4

說明

(一)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心接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

(準自評)依據本要點執行評鑑工作爰以增訂相關內容

(二)修正對照表如下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4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通過後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決議無異議通過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第 25 點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

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

系學位學程研究所

中心及室(以下簡稱各

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

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

條件者得申請免評

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

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

鑑依本要點辦理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

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

系學位學程研究所

中心及室(以下簡稱各

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

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

條件者得申請免評

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

會認定之

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心接

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

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準

自評)依據本要點執行評

鑑工作爰以增訂相關內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

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

教學現場之優質行

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

及利益迴避原則同

1 新增條文 2 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

心接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學校院師資培

育評鑑(準自評)增

訂觀察員聘任機制 3 後續各點點次順延

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

與評鑑委員一同討

論相關事宜於委

員撰寫報告前報告

所見所聞但不參

與撰寫評鑑報告 二案由有關本校研究生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提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擬自 108

學年度(含)起入學學生開始適用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說明

(一)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3 條及「博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4 條增列

研究生於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提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修正案業經 107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提案二通過修正在案

(二)原依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16 條及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17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惟因本案涉及學生權益擬不溯及既往自 108 學年度(含)起入學學生開

始適用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於報教育部備查時註明開始適用對象

決議無異議通過 三案由本校「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5-15-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5-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5-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2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雙主修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

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雙主修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四案由本校「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6-16-2

5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6-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6-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3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輔系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輔系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五案由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附

件 7-17-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於 107 年 11 月 28日新修正內容修正本校學則第 1353647575861-164 條及第三篇第四章名稱

(二)依教育部 107 年 7 月 12 日教育部臺教文(二)字第 1070090459A 號函對

於以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提高編級修正

第 3 條

(三)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7-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7-2

(四)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續送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及校務會議審議通

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無異議通過 六案由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8-18-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及學生逕修讀博士學

位辦法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8-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8-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七案由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9-19-2

說明

6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9-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9-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肆臨時動議無

伍散會(12 時 15 分)

7

附件 3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時 間107年12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時10分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8樓會議室 主 持 人戴念華教務長 出席人員(詳簽名單) 記錄林嘉怡

壹報告事項

一107 年 10 月 1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107 年 12 月 3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南大

校區教務協調會議通過議案送教務會議備查(報告人李清福副教務長)-附件 11-1~1-3

決議無異議通過

二教務處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戴念華教務長)ndash附

件 2

(一)教學獎勵補助107 學年度獎勵已完成作業(評選期間為 106 學年度)獲

獎勵教師人數共 254 人(460 人次)獎勵總額約 726 萬元其中「符合英

語授課獎勵標準且教學意見分數平均達 430 以上」之教師共 158 人該款

合計獎勵約 246 萬元

持續鼓勵英語授課補助各系所107 年研究所課程英語授課達 30以上者

108 年達 32以上者補助研究生獎助學金1

(二)本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績優異獎學金辦法修正因應 108 學年度起學測從

5 科必考改為 5 科選考且甄選入學取消總級分改由各校系自訂參採學測成

績至多為 4 科107 年 12 月 21 日本校 107 學年度第 1 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

績優異獎學金審查會議決議略以

(1)繁星推薦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者

(2)個人申請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且以第

一志願錄取進入本校就讀者

(3)考試入學分發依學系(院學士班)所訂指定科目考試組合各科目原始成

績達全國前百分之一且以第一志願錄取該系進入本校就讀者

本案因涉招生時程於 108 年 1 月初檢具提案及說明發送行政會議主管進行書面

1 108 年度補助方案研究所課程若有《必修課程》均須以英語授課但排除專題演講書報討論而相同

課名之課程於獎勵計算期間其中一學期採英語授課以及必修實驗課亦得申請排除由系所以簽陳方式提出申

請另若有《群組幾選幾必修》則群組中英語授課比率須達 50以上凡合於前項且符合本校英語授課獎勵

方案研究所英語課程佔該系所研究所總授課數達 32以上依級距補助 5 至 60 萬元研究生獎助學金達 40以上視經費酌予補助計算期間為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及第 2 學期(詳細規定已於 107 年 10 月 30 日以電子

郵件通知各系所主管)

18

意見調查108 年 1 月底以書面提送行政會議投票議決

(三)為鼓勵學生參與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擬放寬學生畢業離校時間規

範107 年 6 月 21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通過修正學則第 1864 條

相關內容「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

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

滿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

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

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月」本修正案續經同年 12 月 25 日 107學年度第 2 次校務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續送校務會議審查

(四)2019 高中教師清華營辦理時間為 108 年 1 月 282930 日(週一~週三)

共 80 個名額其中邀請海外高中教師 10 名本年度主題講座為「實驗教育」

並於 29 日下午特闢「世界咖啡館-與高中教師對話」時段探討本校個人申請

審查尺規提供各學系修訂尺規之參考並蒐集高中教師意見歡迎各學系

踴躍參加交流與高中教師對話

(五)2019 大學博覽會(寒假大博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於 2 月 2324日(週六日)舉行本校預計參加臺北臺中高雄三場除依往例由課

外組徵詢各院系學生代表於攤位解說今年規劃請各學院指派 1 名博士班學

生參加(以原就讀本校大學部學生優先)另招策中心徵詢各院系遴派教師

參加宣傳外並請課外組另徵詢去年紫荊季得獎學系於固定時段動態展示之

意願以增加本校展出之亮點

(六)自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課程大綱維護作業新增「課程內容關鍵字」功能

請授課教師至少輸入 5 個中英文關鍵字以利學生檢索全校課程時可有

效率搜尋到欲修習的課程另請各系所協助提醒教師課程大綱內容之維護

務必到位(應符合實際上課內容)

(七)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全校填卷率 4417全校均標 460全校平均 444日前本校進行教育部校務評鑑時有評鑑委員提出全校教

學意見調查滿意度雖高但訪談學生卻有不同意見(對部分課程不滿)是

以同學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俾便改善

(八)108 學年度起校本部及南大校區學生可於同一系統中選課

(九)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7 年本校共通過 23 件通過件數為全國大

專校院之最108 年本校共 36 名教師投件已於 12 月 14 日完成校內初審

12 月 20 日送出申請公函

(十)華語中心 11 月 22 日辦理「2018 國際學生中文歌唱比賽」鼓勵外籍生學習

中文風氣及促進國際生間之交流共計 39 位外籍生報名下學期規劃辦理中

文演講說故事比賽以期提升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與敘事力

(十一)由李金友榮譽校友捐款支助馬來西亞 22 名幼教及小教教師蒞校於 11 月

26 日~12 月 20 日辦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研習會感謝竹師教育學院幼教

19

系特教系開設 2 門密集課程來訪教師修畢課程並授與學分

(十二)結合南大校區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集竹松社區大學量能配合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 USR大學與社區結合合校後擴大本校推廣教育領域

及課程數每年約有 5 千萬推廣教育收入

(十三)本校出版社將參加 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獲教育部補

助 60 萬元

(十四)學習評鑑中心近期進行「本校外籍學生(含陸僑生)之學習表現及其獎學

金發放影響分析」「適性揚才之可能特殊選才學生的習適應力與學習

成效之探究」及「時來運『轉』寒轉生與轉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分析」

等研究結果將提供各單位招生參考以了解問題改善制度

(十五)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每年主辦或接受委辦校內校外各項科普課程及活動

統計服務超過 10000 人次成果十分豐碩歷年各項課程及實驗教材並

有時報出版社表達合作出版意願12 月接待馬來西亞坤成中學物理組教師

蒞校參訪參訪教師回饋收穫良多並邀請我校參加馬來西亞 108 年科普

研習營

(十六)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將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生科系 Ling Tau Chuan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蒞校開設短期密集課程建議各系所可比照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開設密

集課程加強學生國際化學習環境提供各領域最新研究訊息

為邀請國外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研擬本校「微

學分課程實施要點」草案提送 107 年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

委員會議決議請李副教務長擔任召集人組成委員會就相關需求研議後

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議審議

(十七)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進行藝術治療相關研究與課程各系所相關領域教師

如有意願歡迎攜手合作

(十八)金門教育中心 107 年 12 月獲教育部補助 300 萬元用以建置智慧教室教

學研究圖書儀器及設備改善

三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徐憶萍主任)ndash附件 3

(一)語言中心開設大學部校定必修英文領域課程情形詳如附件 3外語推廣課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設英日德法西韓語等初中高級課程共 40 班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二)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從 8 月迄今已開設 54 門中英文各類型寫作工作坊107學年度寒假已確定開設工作坊包括「多益閱讀與寫作」「雅思寫作密集

訓練」「如何從閱讀決定你的寫作」「微電影劇本編創概念人物論」

「寫論文像看圖說故事」「文獻回顧的改寫策略」及「英文新聞寫作」等

20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十六)高三放心學課程將於 5 月開課開設科目共計 8 門分別為「微積分一」

「普通物理一」「普通化學一」「生命科學導論」「程式設計導論」

「計算機概論」「經濟學原理一」及本年度新增之「Python 程式設計」

(資工系周百祥教授)108 學年度第 1 學期將邀請朱敬一院士開設經濟

學原理課程

(十七)華語中心華語正規班今年目標 200 人冬季班 2 月 15 日結束共有 51 人

結業春季班於 3 月 4 日開課為期三個月現有 59 位學生

(十八)第 8 屆利物浦雙聯計畫案提送 2 月 14 日雙邊會議審查共通過 15 個計畫

案2 月及 9 月利物浦大學雙聯博士生共計 4 位至本校本雙聯計畫限定

研究主題由雙邊合作教授推薦學生錄取就讀雙聯學位的學生每月提供

1 萬元獎學金

(十九)本校出版社 Hokkien Spanish Historical Document Series I (閩南西班牙

歷史文獻叢刊一)已於 107 年 12 月出版該書收錄兩份十七世紀的手稿--《西班牙華語辭典》與《漳州話語法》兩份手稿都是西班牙道明會神

父與馬尼拉閩南人(唐人)合作編寫具體呈現大航海時代菲律賓閩南人

與西班牙語世界交流的歷史也是台灣西班牙德國及菲律賓等地學者

共同合作的出版成果

(二十)招策中心刻正統計分析 101~106 學年度入學本校人數前 20 所高中學生入

學後的學業表現據以預測未來該高中考生入學後的學業表現將提供各

學系該高中量化成績之審查等第建議

(二十一)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蒞校開設短期國際密集課程3 月 22~30 日生科系 Ling Tau Chuan 教授開授「Biochemical Engineering」課程5 月 24 日~ 6月 1 日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 教授開授「Renewable Energy」課

程以上課程開放全校學生修習

為邀請國外之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訂定本校「邀請國外教師學

者或學人講授微學分課程實施要點」(業經 108 年 3 月 13 日 107 學年度

第 2 次校課程委員會通過)要點中所稱微學分課程以 05 學分(授課滿

9 小時)為單位各單位邀請國外教師開設該類課程教務處並可視情況

補助其機票費或生活費

(二十二)本校金門教育中心辦理「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課程與教學乙組」(兩屆)

提供金門當地中小學教師進修管道「跨院國際博士班學位學程丙組(教育與公共政策組)」(兩屆)今年首次辦理「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MBA) 乙組(全球化運籌組)」預計錄取 20 名未來考量往廈門招收台商

二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第 1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蔡英俊主任)ndash附件 2

3

(一)因應本校實施新制英文培育方案本中心 108 學年度起將開設「選讀英文」

課程為辦理該課程之審查作業並成立「選讀英文課程審查工作圈」已

初步完成 35 門課程之審查108 學年度預計開設 120 門課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3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討論事項

一案由本校「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第 25 點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

位綜合教務組)- 附件 4

說明

(一)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心接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

(準自評)依據本要點執行評鑑工作爰以增訂相關內容

(二)修正對照表如下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4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通過後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決議無異議通過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第 25 點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

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

系學位學程研究所

中心及室(以下簡稱各

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

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

條件者得申請免評

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

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

鑑依本要點辦理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

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

系學位學程研究所

中心及室(以下簡稱各

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

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

條件者得申請免評

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

會認定之

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心接

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

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準

自評)依據本要點執行評

鑑工作爰以增訂相關內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

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

教學現場之優質行

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

及利益迴避原則同

1 新增條文 2 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

心接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學校院師資培

育評鑑(準自評)增

訂觀察員聘任機制 3 後續各點點次順延

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

與評鑑委員一同討

論相關事宜於委

員撰寫報告前報告

所見所聞但不參

與撰寫評鑑報告 二案由有關本校研究生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提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擬自 108

學年度(含)起入學學生開始適用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說明

(一)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3 條及「博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4 條增列

研究生於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提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修正案業經 107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提案二通過修正在案

(二)原依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16 條及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17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惟因本案涉及學生權益擬不溯及既往自 108 學年度(含)起入學學生開

始適用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於報教育部備查時註明開始適用對象

決議無異議通過 三案由本校「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5-15-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5-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5-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2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雙主修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

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雙主修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四案由本校「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6-16-2

5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6-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6-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3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輔系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輔系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五案由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附

件 7-17-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於 107 年 11 月 28日新修正內容修正本校學則第 1353647575861-164 條及第三篇第四章名稱

(二)依教育部 107 年 7 月 12 日教育部臺教文(二)字第 1070090459A 號函對

於以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提高編級修正

第 3 條

(三)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7-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7-2

(四)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續送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及校務會議審議通

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無異議通過 六案由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8-18-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及學生逕修讀博士學

位辦法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8-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8-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七案由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9-19-2

說明

6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9-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9-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肆臨時動議無

伍散會(12 時 15 分)

7

附件 3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時 間107年12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時10分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8樓會議室 主 持 人戴念華教務長 出席人員(詳簽名單) 記錄林嘉怡

壹報告事項

一107 年 10 月 1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107 年 12 月 3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南大

校區教務協調會議通過議案送教務會議備查(報告人李清福副教務長)-附件 11-1~1-3

決議無異議通過

二教務處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戴念華教務長)ndash附

件 2

(一)教學獎勵補助107 學年度獎勵已完成作業(評選期間為 106 學年度)獲

獎勵教師人數共 254 人(460 人次)獎勵總額約 726 萬元其中「符合英

語授課獎勵標準且教學意見分數平均達 430 以上」之教師共 158 人該款

合計獎勵約 246 萬元

持續鼓勵英語授課補助各系所107 年研究所課程英語授課達 30以上者

108 年達 32以上者補助研究生獎助學金1

(二)本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績優異獎學金辦法修正因應 108 學年度起學測從

5 科必考改為 5 科選考且甄選入學取消總級分改由各校系自訂參採學測成

績至多為 4 科107 年 12 月 21 日本校 107 學年度第 1 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

績優異獎學金審查會議決議略以

(1)繁星推薦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者

(2)個人申請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且以第

一志願錄取進入本校就讀者

(3)考試入學分發依學系(院學士班)所訂指定科目考試組合各科目原始成

績達全國前百分之一且以第一志願錄取該系進入本校就讀者

本案因涉招生時程於 108 年 1 月初檢具提案及說明發送行政會議主管進行書面

1 108 年度補助方案研究所課程若有《必修課程》均須以英語授課但排除專題演講書報討論而相同

課名之課程於獎勵計算期間其中一學期採英語授課以及必修實驗課亦得申請排除由系所以簽陳方式提出申

請另若有《群組幾選幾必修》則群組中英語授課比率須達 50以上凡合於前項且符合本校英語授課獎勵

方案研究所英語課程佔該系所研究所總授課數達 32以上依級距補助 5 至 60 萬元研究生獎助學金達 40以上視經費酌予補助計算期間為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及第 2 學期(詳細規定已於 107 年 10 月 30 日以電子

郵件通知各系所主管)

18

意見調查108 年 1 月底以書面提送行政會議投票議決

(三)為鼓勵學生參與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擬放寬學生畢業離校時間規

範107 年 6 月 21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通過修正學則第 1864 條

相關內容「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

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

滿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

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

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月」本修正案續經同年 12 月 25 日 107學年度第 2 次校務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續送校務會議審查

(四)2019 高中教師清華營辦理時間為 108 年 1 月 282930 日(週一~週三)

共 80 個名額其中邀請海外高中教師 10 名本年度主題講座為「實驗教育」

並於 29 日下午特闢「世界咖啡館-與高中教師對話」時段探討本校個人申請

審查尺規提供各學系修訂尺規之參考並蒐集高中教師意見歡迎各學系

踴躍參加交流與高中教師對話

(五)2019 大學博覽會(寒假大博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於 2 月 2324日(週六日)舉行本校預計參加臺北臺中高雄三場除依往例由課

外組徵詢各院系學生代表於攤位解說今年規劃請各學院指派 1 名博士班學

生參加(以原就讀本校大學部學生優先)另招策中心徵詢各院系遴派教師

參加宣傳外並請課外組另徵詢去年紫荊季得獎學系於固定時段動態展示之

意願以增加本校展出之亮點

(六)自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課程大綱維護作業新增「課程內容關鍵字」功能

請授課教師至少輸入 5 個中英文關鍵字以利學生檢索全校課程時可有

效率搜尋到欲修習的課程另請各系所協助提醒教師課程大綱內容之維護

務必到位(應符合實際上課內容)

(七)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全校填卷率 4417全校均標 460全校平均 444日前本校進行教育部校務評鑑時有評鑑委員提出全校教

學意見調查滿意度雖高但訪談學生卻有不同意見(對部分課程不滿)是

以同學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俾便改善

(八)108 學年度起校本部及南大校區學生可於同一系統中選課

(九)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7 年本校共通過 23 件通過件數為全國大

專校院之最108 年本校共 36 名教師投件已於 12 月 14 日完成校內初審

12 月 20 日送出申請公函

(十)華語中心 11 月 22 日辦理「2018 國際學生中文歌唱比賽」鼓勵外籍生學習

中文風氣及促進國際生間之交流共計 39 位外籍生報名下學期規劃辦理中

文演講說故事比賽以期提升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與敘事力

(十一)由李金友榮譽校友捐款支助馬來西亞 22 名幼教及小教教師蒞校於 11 月

26 日~12 月 20 日辦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研習會感謝竹師教育學院幼教

19

系特教系開設 2 門密集課程來訪教師修畢課程並授與學分

(十二)結合南大校區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集竹松社區大學量能配合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 USR大學與社區結合合校後擴大本校推廣教育領域

及課程數每年約有 5 千萬推廣教育收入

(十三)本校出版社將參加 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獲教育部補

助 60 萬元

(十四)學習評鑑中心近期進行「本校外籍學生(含陸僑生)之學習表現及其獎學

金發放影響分析」「適性揚才之可能特殊選才學生的習適應力與學習

成效之探究」及「時來運『轉』寒轉生與轉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分析」

等研究結果將提供各單位招生參考以了解問題改善制度

(十五)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每年主辦或接受委辦校內校外各項科普課程及活動

統計服務超過 10000 人次成果十分豐碩歷年各項課程及實驗教材並

有時報出版社表達合作出版意願12 月接待馬來西亞坤成中學物理組教師

蒞校參訪參訪教師回饋收穫良多並邀請我校參加馬來西亞 108 年科普

研習營

(十六)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將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生科系 Ling Tau Chuan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蒞校開設短期密集課程建議各系所可比照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開設密

集課程加強學生國際化學習環境提供各領域最新研究訊息

為邀請國外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研擬本校「微

學分課程實施要點」草案提送 107 年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

委員會議決議請李副教務長擔任召集人組成委員會就相關需求研議後

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議審議

(十七)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進行藝術治療相關研究與課程各系所相關領域教師

如有意願歡迎攜手合作

(十八)金門教育中心 107 年 12 月獲教育部補助 300 萬元用以建置智慧教室教

學研究圖書儀器及設備改善

三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徐憶萍主任)ndash附件 3

(一)語言中心開設大學部校定必修英文領域課程情形詳如附件 3外語推廣課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設英日德法西韓語等初中高級課程共 40 班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二)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從 8 月迄今已開設 54 門中英文各類型寫作工作坊107學年度寒假已確定開設工作坊包括「多益閱讀與寫作」「雅思寫作密集

訓練」「如何從閱讀決定你的寫作」「微電影劇本編創概念人物論」

「寫論文像看圖說故事」「文獻回顧的改寫策略」及「英文新聞寫作」等

20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一)因應本校實施新制英文培育方案本中心 108 學年度起將開設「選讀英文」

課程為辦理該課程之審查作業並成立「選讀英文課程審查工作圈」已

初步完成 35 門課程之審查108 學年度預計開設 120 門課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3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討論事項

一案由本校「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第 25 點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

位綜合教務組)- 附件 4

說明

(一)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心接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

(準自評)依據本要點執行評鑑工作爰以增訂相關內容

(二)修正對照表如下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4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通過後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決議無異議通過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第 25 點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

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

系學位學程研究所

中心及室(以下簡稱各

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

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

條件者得申請免評

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

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

鑑依本要點辦理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

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

系學位學程研究所

中心及室(以下簡稱各

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

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

條件者得申請免評

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

會認定之

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心接

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

學校院師資培育評鑑(準

自評)依據本要點執行評

鑑工作爰以增訂相關內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

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

教學現場之優質行

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

及利益迴避原則同

1 新增條文 2 因應本校師資培育中

心接受教育部 107 及

108 年大學校院師資培

育評鑑(準自評)增

訂觀察員聘任機制 3 後續各點點次順延

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

與評鑑委員一同討

論相關事宜於委

員撰寫報告前報告

所見所聞但不參

與撰寫評鑑報告 二案由有關本校研究生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提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擬自 108

學年度(含)起入學學生開始適用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說明

(一)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3 條及「博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4 條增列

研究生於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提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修正案業經 107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提案二通過修正在案

(二)原依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16 條及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17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惟因本案涉及學生權益擬不溯及既往自 108 學年度(含)起入學學生開

始適用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於報教育部備查時註明開始適用對象

決議無異議通過 三案由本校「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5-15-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5-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5-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2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雙主修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

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雙主修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四案由本校「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6-16-2

5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6-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6-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3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輔系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輔系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五案由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附

件 7-17-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於 107 年 11 月 28日新修正內容修正本校學則第 1353647575861-164 條及第三篇第四章名稱

(二)依教育部 107 年 7 月 12 日教育部臺教文(二)字第 1070090459A 號函對

於以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提高編級修正

第 3 條

(三)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7-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7-2

(四)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續送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及校務會議審議通

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無異議通過 六案由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8-18-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及學生逕修讀博士學

位辦法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8-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8-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七案由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9-19-2

說明

6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9-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9-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肆臨時動議無

伍散會(12 時 15 分)

7

附件 3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時 間107年12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時10分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8樓會議室 主 持 人戴念華教務長 出席人員(詳簽名單) 記錄林嘉怡

壹報告事項

一107 年 10 月 1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107 年 12 月 3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南大

校區教務協調會議通過議案送教務會議備查(報告人李清福副教務長)-附件 11-1~1-3

決議無異議通過

二教務處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戴念華教務長)ndash附

件 2

(一)教學獎勵補助107 學年度獎勵已完成作業(評選期間為 106 學年度)獲

獎勵教師人數共 254 人(460 人次)獎勵總額約 726 萬元其中「符合英

語授課獎勵標準且教學意見分數平均達 430 以上」之教師共 158 人該款

合計獎勵約 246 萬元

持續鼓勵英語授課補助各系所107 年研究所課程英語授課達 30以上者

108 年達 32以上者補助研究生獎助學金1

(二)本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績優異獎學金辦法修正因應 108 學年度起學測從

5 科必考改為 5 科選考且甄選入學取消總級分改由各校系自訂參採學測成

績至多為 4 科107 年 12 月 21 日本校 107 學年度第 1 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

績優異獎學金審查會議決議略以

(1)繁星推薦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者

(2)個人申請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且以第

一志願錄取進入本校就讀者

(3)考試入學分發依學系(院學士班)所訂指定科目考試組合各科目原始成

績達全國前百分之一且以第一志願錄取該系進入本校就讀者

本案因涉招生時程於 108 年 1 月初檢具提案及說明發送行政會議主管進行書面

1 108 年度補助方案研究所課程若有《必修課程》均須以英語授課但排除專題演講書報討論而相同

課名之課程於獎勵計算期間其中一學期採英語授課以及必修實驗課亦得申請排除由系所以簽陳方式提出申

請另若有《群組幾選幾必修》則群組中英語授課比率須達 50以上凡合於前項且符合本校英語授課獎勵

方案研究所英語課程佔該系所研究所總授課數達 32以上依級距補助 5 至 60 萬元研究生獎助學金達 40以上視經費酌予補助計算期間為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及第 2 學期(詳細規定已於 107 年 10 月 30 日以電子

郵件通知各系所主管)

18

意見調查108 年 1 月底以書面提送行政會議投票議決

(三)為鼓勵學生參與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擬放寬學生畢業離校時間規

範107 年 6 月 21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通過修正學則第 1864 條

相關內容「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

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

滿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

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

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月」本修正案續經同年 12 月 25 日 107學年度第 2 次校務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續送校務會議審查

(四)2019 高中教師清華營辦理時間為 108 年 1 月 282930 日(週一~週三)

共 80 個名額其中邀請海外高中教師 10 名本年度主題講座為「實驗教育」

並於 29 日下午特闢「世界咖啡館-與高中教師對話」時段探討本校個人申請

審查尺規提供各學系修訂尺規之參考並蒐集高中教師意見歡迎各學系

踴躍參加交流與高中教師對話

(五)2019 大學博覽會(寒假大博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於 2 月 2324日(週六日)舉行本校預計參加臺北臺中高雄三場除依往例由課

外組徵詢各院系學生代表於攤位解說今年規劃請各學院指派 1 名博士班學

生參加(以原就讀本校大學部學生優先)另招策中心徵詢各院系遴派教師

參加宣傳外並請課外組另徵詢去年紫荊季得獎學系於固定時段動態展示之

意願以增加本校展出之亮點

(六)自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課程大綱維護作業新增「課程內容關鍵字」功能

請授課教師至少輸入 5 個中英文關鍵字以利學生檢索全校課程時可有

效率搜尋到欲修習的課程另請各系所協助提醒教師課程大綱內容之維護

務必到位(應符合實際上課內容)

(七)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全校填卷率 4417全校均標 460全校平均 444日前本校進行教育部校務評鑑時有評鑑委員提出全校教

學意見調查滿意度雖高但訪談學生卻有不同意見(對部分課程不滿)是

以同學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俾便改善

(八)108 學年度起校本部及南大校區學生可於同一系統中選課

(九)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7 年本校共通過 23 件通過件數為全國大

專校院之最108 年本校共 36 名教師投件已於 12 月 14 日完成校內初審

12 月 20 日送出申請公函

(十)華語中心 11 月 22 日辦理「2018 國際學生中文歌唱比賽」鼓勵外籍生學習

中文風氣及促進國際生間之交流共計 39 位外籍生報名下學期規劃辦理中

文演講說故事比賽以期提升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與敘事力

(十一)由李金友榮譽校友捐款支助馬來西亞 22 名幼教及小教教師蒞校於 11 月

26 日~12 月 20 日辦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研習會感謝竹師教育學院幼教

19

系特教系開設 2 門密集課程來訪教師修畢課程並授與學分

(十二)結合南大校區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集竹松社區大學量能配合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 USR大學與社區結合合校後擴大本校推廣教育領域

及課程數每年約有 5 千萬推廣教育收入

(十三)本校出版社將參加 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獲教育部補

助 60 萬元

(十四)學習評鑑中心近期進行「本校外籍學生(含陸僑生)之學習表現及其獎學

金發放影響分析」「適性揚才之可能特殊選才學生的習適應力與學習

成效之探究」及「時來運『轉』寒轉生與轉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分析」

等研究結果將提供各單位招生參考以了解問題改善制度

(十五)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每年主辦或接受委辦校內校外各項科普課程及活動

統計服務超過 10000 人次成果十分豐碩歷年各項課程及實驗教材並

有時報出版社表達合作出版意願12 月接待馬來西亞坤成中學物理組教師

蒞校參訪參訪教師回饋收穫良多並邀請我校參加馬來西亞 108 年科普

研習營

(十六)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將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生科系 Ling Tau Chuan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蒞校開設短期密集課程建議各系所可比照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開設密

集課程加強學生國際化學習環境提供各領域最新研究訊息

為邀請國外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研擬本校「微

學分課程實施要點」草案提送 107 年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

委員會議決議請李副教務長擔任召集人組成委員會就相關需求研議後

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議審議

(十七)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進行藝術治療相關研究與課程各系所相關領域教師

如有意願歡迎攜手合作

(十八)金門教育中心 107 年 12 月獲教育部補助 300 萬元用以建置智慧教室教

學研究圖書儀器及設備改善

三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徐憶萍主任)ndash附件 3

(一)語言中心開設大學部校定必修英文領域課程情形詳如附件 3外語推廣課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設英日德法西韓語等初中高級課程共 40 班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二)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從 8 月迄今已開設 54 門中英文各類型寫作工作坊107學年度寒假已確定開設工作坊包括「多益閱讀與寫作」「雅思寫作密集

訓練」「如何從閱讀決定你的寫作」「微電影劇本編創概念人物論」

「寫論文像看圖說故事」「文獻回顧的改寫策略」及「英文新聞寫作」等

20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5: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

與評鑑委員一同討

論相關事宜於委

員撰寫報告前報告

所見所聞但不參

與撰寫評鑑報告 二案由有關本校研究生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提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擬自 108

學年度(含)起入學學生開始適用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說明

(一)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3 條及「博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4 條增列

研究生於申請學位考試時應提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修正案業經 107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提案二通過修正在案

(二)原依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16 條及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第 17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惟因本案涉及學生權益擬不溯及既往自 108 學年度(含)起入學學生開

始適用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於報教育部備查時註明開始適用對象

決議無異議通過 三案由本校「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5-15-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5-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5-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2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雙主修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

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雙主修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四案由本校「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6-16-2

5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6-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6-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3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輔系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輔系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五案由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附

件 7-17-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於 107 年 11 月 28日新修正內容修正本校學則第 1353647575861-164 條及第三篇第四章名稱

(二)依教育部 107 年 7 月 12 日教育部臺教文(二)字第 1070090459A 號函對

於以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提高編級修正

第 3 條

(三)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7-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7-2

(四)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續送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及校務會議審議通

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無異議通過 六案由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8-18-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及學生逕修讀博士學

位辦法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8-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8-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七案由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9-19-2

說明

6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9-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9-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肆臨時動議無

伍散會(12 時 15 分)

7

附件 3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時 間107年12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時10分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8樓會議室 主 持 人戴念華教務長 出席人員(詳簽名單) 記錄林嘉怡

壹報告事項

一107 年 10 月 1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107 年 12 月 3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南大

校區教務協調會議通過議案送教務會議備查(報告人李清福副教務長)-附件 11-1~1-3

決議無異議通過

二教務處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戴念華教務長)ndash附

件 2

(一)教學獎勵補助107 學年度獎勵已完成作業(評選期間為 106 學年度)獲

獎勵教師人數共 254 人(460 人次)獎勵總額約 726 萬元其中「符合英

語授課獎勵標準且教學意見分數平均達 430 以上」之教師共 158 人該款

合計獎勵約 246 萬元

持續鼓勵英語授課補助各系所107 年研究所課程英語授課達 30以上者

108 年達 32以上者補助研究生獎助學金1

(二)本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績優異獎學金辦法修正因應 108 學年度起學測從

5 科必考改為 5 科選考且甄選入學取消總級分改由各校系自訂參採學測成

績至多為 4 科107 年 12 月 21 日本校 107 學年度第 1 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

績優異獎學金審查會議決議略以

(1)繁星推薦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者

(2)個人申請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且以第

一志願錄取進入本校就讀者

(3)考試入學分發依學系(院學士班)所訂指定科目考試組合各科目原始成

績達全國前百分之一且以第一志願錄取該系進入本校就讀者

本案因涉招生時程於 108 年 1 月初檢具提案及說明發送行政會議主管進行書面

1 108 年度補助方案研究所課程若有《必修課程》均須以英語授課但排除專題演講書報討論而相同

課名之課程於獎勵計算期間其中一學期採英語授課以及必修實驗課亦得申請排除由系所以簽陳方式提出申

請另若有《群組幾選幾必修》則群組中英語授課比率須達 50以上凡合於前項且符合本校英語授課獎勵

方案研究所英語課程佔該系所研究所總授課數達 32以上依級距補助 5 至 60 萬元研究生獎助學金達 40以上視經費酌予補助計算期間為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及第 2 學期(詳細規定已於 107 年 10 月 30 日以電子

郵件通知各系所主管)

18

意見調查108 年 1 月底以書面提送行政會議投票議決

(三)為鼓勵學生參與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擬放寬學生畢業離校時間規

範107 年 6 月 21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通過修正學則第 1864 條

相關內容「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

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

滿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

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

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月」本修正案續經同年 12 月 25 日 107學年度第 2 次校務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續送校務會議審查

(四)2019 高中教師清華營辦理時間為 108 年 1 月 282930 日(週一~週三)

共 80 個名額其中邀請海外高中教師 10 名本年度主題講座為「實驗教育」

並於 29 日下午特闢「世界咖啡館-與高中教師對話」時段探討本校個人申請

審查尺規提供各學系修訂尺規之參考並蒐集高中教師意見歡迎各學系

踴躍參加交流與高中教師對話

(五)2019 大學博覽會(寒假大博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於 2 月 2324日(週六日)舉行本校預計參加臺北臺中高雄三場除依往例由課

外組徵詢各院系學生代表於攤位解說今年規劃請各學院指派 1 名博士班學

生參加(以原就讀本校大學部學生優先)另招策中心徵詢各院系遴派教師

參加宣傳外並請課外組另徵詢去年紫荊季得獎學系於固定時段動態展示之

意願以增加本校展出之亮點

(六)自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課程大綱維護作業新增「課程內容關鍵字」功能

請授課教師至少輸入 5 個中英文關鍵字以利學生檢索全校課程時可有

效率搜尋到欲修習的課程另請各系所協助提醒教師課程大綱內容之維護

務必到位(應符合實際上課內容)

(七)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全校填卷率 4417全校均標 460全校平均 444日前本校進行教育部校務評鑑時有評鑑委員提出全校教

學意見調查滿意度雖高但訪談學生卻有不同意見(對部分課程不滿)是

以同學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俾便改善

(八)108 學年度起校本部及南大校區學生可於同一系統中選課

(九)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7 年本校共通過 23 件通過件數為全國大

專校院之最108 年本校共 36 名教師投件已於 12 月 14 日完成校內初審

12 月 20 日送出申請公函

(十)華語中心 11 月 22 日辦理「2018 國際學生中文歌唱比賽」鼓勵外籍生學習

中文風氣及促進國際生間之交流共計 39 位外籍生報名下學期規劃辦理中

文演講說故事比賽以期提升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與敘事力

(十一)由李金友榮譽校友捐款支助馬來西亞 22 名幼教及小教教師蒞校於 11 月

26 日~12 月 20 日辦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研習會感謝竹師教育學院幼教

19

系特教系開設 2 門密集課程來訪教師修畢課程並授與學分

(十二)結合南大校區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集竹松社區大學量能配合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 USR大學與社區結合合校後擴大本校推廣教育領域

及課程數每年約有 5 千萬推廣教育收入

(十三)本校出版社將參加 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獲教育部補

助 60 萬元

(十四)學習評鑑中心近期進行「本校外籍學生(含陸僑生)之學習表現及其獎學

金發放影響分析」「適性揚才之可能特殊選才學生的習適應力與學習

成效之探究」及「時來運『轉』寒轉生與轉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分析」

等研究結果將提供各單位招生參考以了解問題改善制度

(十五)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每年主辦或接受委辦校內校外各項科普課程及活動

統計服務超過 10000 人次成果十分豐碩歷年各項課程及實驗教材並

有時報出版社表達合作出版意願12 月接待馬來西亞坤成中學物理組教師

蒞校參訪參訪教師回饋收穫良多並邀請我校參加馬來西亞 108 年科普

研習營

(十六)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將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生科系 Ling Tau Chuan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蒞校開設短期密集課程建議各系所可比照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開設密

集課程加強學生國際化學習環境提供各領域最新研究訊息

為邀請國外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研擬本校「微

學分課程實施要點」草案提送 107 年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

委員會議決議請李副教務長擔任召集人組成委員會就相關需求研議後

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議審議

(十七)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進行藝術治療相關研究與課程各系所相關領域教師

如有意願歡迎攜手合作

(十八)金門教育中心 107 年 12 月獲教育部補助 300 萬元用以建置智慧教室教

學研究圖書儀器及設備改善

三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徐憶萍主任)ndash附件 3

(一)語言中心開設大學部校定必修英文領域課程情形詳如附件 3外語推廣課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設英日德法西韓語等初中高級課程共 40 班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二)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從 8 月迄今已開設 54 門中英文各類型寫作工作坊107學年度寒假已確定開設工作坊包括「多益閱讀與寫作」「雅思寫作密集

訓練」「如何從閱讀決定你的寫作」「微電影劇本編創概念人物論」

「寫論文像看圖說故事」「文獻回顧的改寫策略」及「英文新聞寫作」等

20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6: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6-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6-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考量碩士在職專班與一般日間碩士班之入學資格學費及課程等差異懸

殊請註冊組酌修第 2 條第 3 項規範一般日間碩士班學生不得申請修

習本校碩士在職專班為輔系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其他建議碩博士生修習本校其他學系(所班)為輔系是否加收學分費

下次會議再討論 五案由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註冊組)- 附

件 7-17-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於 107 年 11 月 28日新修正內容修正本校學則第 1353647575861-164 條及第三篇第四章名稱

(二)依教育部 107 年 7 月 12 日教育部臺教文(二)字第 1070090459A 號函對

於以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提高編級修正

第 3 條

(三)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7-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7-2

(四)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續送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及校務會議審議通

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無異議通過 六案由本校「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8-18-2

說明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及學生逕修讀博士學

位辦法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8-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8-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七案由本校「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案提請審議(提案單位

註冊組)- 附件 9-19-2

說明

6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9-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9-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肆臨時動議無

伍散會(12 時 15 分)

7

附件 3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時 間107年12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時10分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8樓會議室 主 持 人戴念華教務長 出席人員(詳簽名單) 記錄林嘉怡

壹報告事項

一107 年 10 月 1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107 年 12 月 3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南大

校區教務協調會議通過議案送教務會議備查(報告人李清福副教務長)-附件 11-1~1-3

決議無異議通過

二教務處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戴念華教務長)ndash附

件 2

(一)教學獎勵補助107 學年度獎勵已完成作業(評選期間為 106 學年度)獲

獎勵教師人數共 254 人(460 人次)獎勵總額約 726 萬元其中「符合英

語授課獎勵標準且教學意見分數平均達 430 以上」之教師共 158 人該款

合計獎勵約 246 萬元

持續鼓勵英語授課補助各系所107 年研究所課程英語授課達 30以上者

108 年達 32以上者補助研究生獎助學金1

(二)本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績優異獎學金辦法修正因應 108 學年度起學測從

5 科必考改為 5 科選考且甄選入學取消總級分改由各校系自訂參採學測成

績至多為 4 科107 年 12 月 21 日本校 107 學年度第 1 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

績優異獎學金審查會議決議略以

(1)繁星推薦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者

(2)個人申請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且以第

一志願錄取進入本校就讀者

(3)考試入學分發依學系(院學士班)所訂指定科目考試組合各科目原始成

績達全國前百分之一且以第一志願錄取該系進入本校就讀者

本案因涉招生時程於 108 年 1 月初檢具提案及說明發送行政會議主管進行書面

1 108 年度補助方案研究所課程若有《必修課程》均須以英語授課但排除專題演講書報討論而相同

課名之課程於獎勵計算期間其中一學期採英語授課以及必修實驗課亦得申請排除由系所以簽陳方式提出申

請另若有《群組幾選幾必修》則群組中英語授課比率須達 50以上凡合於前項且符合本校英語授課獎勵

方案研究所英語課程佔該系所研究所總授課數達 32以上依級距補助 5 至 60 萬元研究生獎助學金達 40以上視經費酌予補助計算期間為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及第 2 學期(詳細規定已於 107 年 10 月 30 日以電子

郵件通知各系所主管)

18

意見調查108 年 1 月底以書面提送行政會議投票議決

(三)為鼓勵學生參與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擬放寬學生畢業離校時間規

範107 年 6 月 21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通過修正學則第 1864 條

相關內容「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

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

滿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

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

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月」本修正案續經同年 12 月 25 日 107學年度第 2 次校務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續送校務會議審查

(四)2019 高中教師清華營辦理時間為 108 年 1 月 282930 日(週一~週三)

共 80 個名額其中邀請海外高中教師 10 名本年度主題講座為「實驗教育」

並於 29 日下午特闢「世界咖啡館-與高中教師對話」時段探討本校個人申請

審查尺規提供各學系修訂尺規之參考並蒐集高中教師意見歡迎各學系

踴躍參加交流與高中教師對話

(五)2019 大學博覽會(寒假大博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於 2 月 2324日(週六日)舉行本校預計參加臺北臺中高雄三場除依往例由課

外組徵詢各院系學生代表於攤位解說今年規劃請各學院指派 1 名博士班學

生參加(以原就讀本校大學部學生優先)另招策中心徵詢各院系遴派教師

參加宣傳外並請課外組另徵詢去年紫荊季得獎學系於固定時段動態展示之

意願以增加本校展出之亮點

(六)自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課程大綱維護作業新增「課程內容關鍵字」功能

請授課教師至少輸入 5 個中英文關鍵字以利學生檢索全校課程時可有

效率搜尋到欲修習的課程另請各系所協助提醒教師課程大綱內容之維護

務必到位(應符合實際上課內容)

(七)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全校填卷率 4417全校均標 460全校平均 444日前本校進行教育部校務評鑑時有評鑑委員提出全校教

學意見調查滿意度雖高但訪談學生卻有不同意見(對部分課程不滿)是

以同學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俾便改善

(八)108 學年度起校本部及南大校區學生可於同一系統中選課

(九)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7 年本校共通過 23 件通過件數為全國大

專校院之最108 年本校共 36 名教師投件已於 12 月 14 日完成校內初審

12 月 20 日送出申請公函

(十)華語中心 11 月 22 日辦理「2018 國際學生中文歌唱比賽」鼓勵外籍生學習

中文風氣及促進國際生間之交流共計 39 位外籍生報名下學期規劃辦理中

文演講說故事比賽以期提升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與敘事力

(十一)由李金友榮譽校友捐款支助馬來西亞 22 名幼教及小教教師蒞校於 11 月

26 日~12 月 20 日辦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研習會感謝竹師教育學院幼教

19

系特教系開設 2 門密集課程來訪教師修畢課程並授與學分

(十二)結合南大校區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集竹松社區大學量能配合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 USR大學與社區結合合校後擴大本校推廣教育領域

及課程數每年約有 5 千萬推廣教育收入

(十三)本校出版社將參加 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獲教育部補

助 60 萬元

(十四)學習評鑑中心近期進行「本校外籍學生(含陸僑生)之學習表現及其獎學

金發放影響分析」「適性揚才之可能特殊選才學生的習適應力與學習

成效之探究」及「時來運『轉』寒轉生與轉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分析」

等研究結果將提供各單位招生參考以了解問題改善制度

(十五)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每年主辦或接受委辦校內校外各項科普課程及活動

統計服務超過 10000 人次成果十分豐碩歷年各項課程及實驗教材並

有時報出版社表達合作出版意願12 月接待馬來西亞坤成中學物理組教師

蒞校參訪參訪教師回饋收穫良多並邀請我校參加馬來西亞 108 年科普

研習營

(十六)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將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生科系 Ling Tau Chuan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蒞校開設短期密集課程建議各系所可比照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開設密

集課程加強學生國際化學習環境提供各領域最新研究訊息

為邀請國外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研擬本校「微

學分課程實施要點」草案提送 107 年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

委員會議決議請李副教務長擔任召集人組成委員會就相關需求研議後

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議審議

(十七)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進行藝術治療相關研究與課程各系所相關領域教師

如有意願歡迎攜手合作

(十八)金門教育中心 107 年 12 月獲教育部補助 300 萬元用以建置智慧教室教

學研究圖書儀器及設備改善

三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徐憶萍主任)ndash附件 3

(一)語言中心開設大學部校定必修英文領域課程情形詳如附件 3外語推廣課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設英日德法西韓語等初中高級課程共 40 班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二)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從 8 月迄今已開設 54 門中英文各類型寫作工作坊107學年度寒假已確定開設工作坊包括「多益閱讀與寫作」「雅思寫作密集

訓練」「如何從閱讀決定你的寫作」「微電影劇本編創概念人物論」

「寫論文像看圖說故事」「文獻回顧的改寫策略」及「英文新聞寫作」等

20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7: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一)依教育部學位授予法 107 年 11 月 28 日新修正內容修正

(二)修正對照表如附件 9-1修正後全文如附件 9-2

(三)本案經本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

決議請註冊組釐清教育部是否對「應用科技」類博士班有明確定義俾於第

14 條之 1 中敘明以避免爭議下次會議再議其餘條文修正無異議通過

肆臨時動議無

伍散會(12 時 15 分)

7

附件 3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時 間107年12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時10分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8樓會議室 主 持 人戴念華教務長 出席人員(詳簽名單) 記錄林嘉怡

壹報告事項

一107 年 10 月 1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107 年 12 月 3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南大

校區教務協調會議通過議案送教務會議備查(報告人李清福副教務長)-附件 11-1~1-3

決議無異議通過

二教務處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戴念華教務長)ndash附

件 2

(一)教學獎勵補助107 學年度獎勵已完成作業(評選期間為 106 學年度)獲

獎勵教師人數共 254 人(460 人次)獎勵總額約 726 萬元其中「符合英

語授課獎勵標準且教學意見分數平均達 430 以上」之教師共 158 人該款

合計獎勵約 246 萬元

持續鼓勵英語授課補助各系所107 年研究所課程英語授課達 30以上者

108 年達 32以上者補助研究生獎助學金1

(二)本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績優異獎學金辦法修正因應 108 學年度起學測從

5 科必考改為 5 科選考且甄選入學取消總級分改由各校系自訂參採學測成

績至多為 4 科107 年 12 月 21 日本校 107 學年度第 1 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

績優異獎學金審查會議決議略以

(1)繁星推薦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者

(2)個人申請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且以第

一志願錄取進入本校就讀者

(3)考試入學分發依學系(院學士班)所訂指定科目考試組合各科目原始成

績達全國前百分之一且以第一志願錄取該系進入本校就讀者

本案因涉招生時程於 108 年 1 月初檢具提案及說明發送行政會議主管進行書面

1 108 年度補助方案研究所課程若有《必修課程》均須以英語授課但排除專題演講書報討論而相同

課名之課程於獎勵計算期間其中一學期採英語授課以及必修實驗課亦得申請排除由系所以簽陳方式提出申

請另若有《群組幾選幾必修》則群組中英語授課比率須達 50以上凡合於前項且符合本校英語授課獎勵

方案研究所英語課程佔該系所研究所總授課數達 32以上依級距補助 5 至 60 萬元研究生獎助學金達 40以上視經費酌予補助計算期間為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及第 2 學期(詳細規定已於 107 年 10 月 30 日以電子

郵件通知各系所主管)

18

意見調查108 年 1 月底以書面提送行政會議投票議決

(三)為鼓勵學生參與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擬放寬學生畢業離校時間規

範107 年 6 月 21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通過修正學則第 1864 條

相關內容「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

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

滿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

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

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月」本修正案續經同年 12 月 25 日 107學年度第 2 次校務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續送校務會議審查

(四)2019 高中教師清華營辦理時間為 108 年 1 月 282930 日(週一~週三)

共 80 個名額其中邀請海外高中教師 10 名本年度主題講座為「實驗教育」

並於 29 日下午特闢「世界咖啡館-與高中教師對話」時段探討本校個人申請

審查尺規提供各學系修訂尺規之參考並蒐集高中教師意見歡迎各學系

踴躍參加交流與高中教師對話

(五)2019 大學博覽會(寒假大博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於 2 月 2324日(週六日)舉行本校預計參加臺北臺中高雄三場除依往例由課

外組徵詢各院系學生代表於攤位解說今年規劃請各學院指派 1 名博士班學

生參加(以原就讀本校大學部學生優先)另招策中心徵詢各院系遴派教師

參加宣傳外並請課外組另徵詢去年紫荊季得獎學系於固定時段動態展示之

意願以增加本校展出之亮點

(六)自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課程大綱維護作業新增「課程內容關鍵字」功能

請授課教師至少輸入 5 個中英文關鍵字以利學生檢索全校課程時可有

效率搜尋到欲修習的課程另請各系所協助提醒教師課程大綱內容之維護

務必到位(應符合實際上課內容)

(七)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全校填卷率 4417全校均標 460全校平均 444日前本校進行教育部校務評鑑時有評鑑委員提出全校教

學意見調查滿意度雖高但訪談學生卻有不同意見(對部分課程不滿)是

以同學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俾便改善

(八)108 學年度起校本部及南大校區學生可於同一系統中選課

(九)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7 年本校共通過 23 件通過件數為全國大

專校院之最108 年本校共 36 名教師投件已於 12 月 14 日完成校內初審

12 月 20 日送出申請公函

(十)華語中心 11 月 22 日辦理「2018 國際學生中文歌唱比賽」鼓勵外籍生學習

中文風氣及促進國際生間之交流共計 39 位外籍生報名下學期規劃辦理中

文演講說故事比賽以期提升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與敘事力

(十一)由李金友榮譽校友捐款支助馬來西亞 22 名幼教及小教教師蒞校於 11 月

26 日~12 月 20 日辦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研習會感謝竹師教育學院幼教

19

系特教系開設 2 門密集課程來訪教師修畢課程並授與學分

(十二)結合南大校區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集竹松社區大學量能配合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 USR大學與社區結合合校後擴大本校推廣教育領域

及課程數每年約有 5 千萬推廣教育收入

(十三)本校出版社將參加 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獲教育部補

助 60 萬元

(十四)學習評鑑中心近期進行「本校外籍學生(含陸僑生)之學習表現及其獎學

金發放影響分析」「適性揚才之可能特殊選才學生的習適應力與學習

成效之探究」及「時來運『轉』寒轉生與轉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分析」

等研究結果將提供各單位招生參考以了解問題改善制度

(十五)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每年主辦或接受委辦校內校外各項科普課程及活動

統計服務超過 10000 人次成果十分豐碩歷年各項課程及實驗教材並

有時報出版社表達合作出版意願12 月接待馬來西亞坤成中學物理組教師

蒞校參訪參訪教師回饋收穫良多並邀請我校參加馬來西亞 108 年科普

研習營

(十六)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將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生科系 Ling Tau Chuan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蒞校開設短期密集課程建議各系所可比照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開設密

集課程加強學生國際化學習環境提供各領域最新研究訊息

為邀請國外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研擬本校「微

學分課程實施要點」草案提送 107 年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

委員會議決議請李副教務長擔任召集人組成委員會就相關需求研議後

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議審議

(十七)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進行藝術治療相關研究與課程各系所相關領域教師

如有意願歡迎攜手合作

(十八)金門教育中心 107 年 12 月獲教育部補助 300 萬元用以建置智慧教室教

學研究圖書儀器及設備改善

三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徐憶萍主任)ndash附件 3

(一)語言中心開設大學部校定必修英文領域課程情形詳如附件 3外語推廣課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設英日德法西韓語等初中高級課程共 40 班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二)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從 8 月迄今已開設 54 門中英文各類型寫作工作坊107學年度寒假已確定開設工作坊包括「多益閱讀與寫作」「雅思寫作密集

訓練」「如何從閱讀決定你的寫作」「微電影劇本編創概念人物論」

「寫論文像看圖說故事」「文獻回顧的改寫策略」及「英文新聞寫作」等

20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8: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3

107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紀錄

時 間107年12月27日(星期四)上午10時10分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8樓會議室 主 持 人戴念華教務長 出席人員(詳簽名單) 記錄林嘉怡

壹報告事項

一107 年 10 月 1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107 年 12 月 3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南大

校區教務協調會議通過議案送教務會議備查(報告人李清福副教務長)-附件 11-1~1-3

決議無異議通過

二教務處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戴念華教務長)ndash附

件 2

(一)教學獎勵補助107 學年度獎勵已完成作業(評選期間為 106 學年度)獲

獎勵教師人數共 254 人(460 人次)獎勵總額約 726 萬元其中「符合英

語授課獎勵標準且教學意見分數平均達 430 以上」之教師共 158 人該款

合計獎勵約 246 萬元

持續鼓勵英語授課補助各系所107 年研究所課程英語授課達 30以上者

108 年達 32以上者補助研究生獎助學金1

(二)本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績優異獎學金辦法修正因應 108 學年度起學測從

5 科必考改為 5 科選考且甄選入學取消總級分改由各校系自訂參採學測成

績至多為 4 科107 年 12 月 21 日本校 107 學年度第 1 次大學部新生入學成

績優異獎學金審查會議決議略以

(1)繁星推薦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者

(2)個人申請入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任四科組合成績總和達 60 級分且以第

一志願錄取進入本校就讀者

(3)考試入學分發依學系(院學士班)所訂指定科目考試組合各科目原始成

績達全國前百分之一且以第一志願錄取該系進入本校就讀者

本案因涉招生時程於 108 年 1 月初檢具提案及說明發送行政會議主管進行書面

1 108 年度補助方案研究所課程若有《必修課程》均須以英語授課但排除專題演講書報討論而相同

課名之課程於獎勵計算期間其中一學期採英語授課以及必修實驗課亦得申請排除由系所以簽陳方式提出申

請另若有《群組幾選幾必修》則群組中英語授課比率須達 50以上凡合於前項且符合本校英語授課獎勵

方案研究所英語課程佔該系所研究所總授課數達 32以上依級距補助 5 至 60 萬元研究生獎助學金達 40以上視經費酌予補助計算期間為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及第 2 學期(詳細規定已於 107 年 10 月 30 日以電子

郵件通知各系所主管)

18

意見調查108 年 1 月底以書面提送行政會議投票議決

(三)為鼓勵學生參與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擬放寬學生畢業離校時間規

範107 年 6 月 21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通過修正學則第 1864 條

相關內容「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

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

滿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

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

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月」本修正案續經同年 12 月 25 日 107學年度第 2 次校務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續送校務會議審查

(四)2019 高中教師清華營辦理時間為 108 年 1 月 282930 日(週一~週三)

共 80 個名額其中邀請海外高中教師 10 名本年度主題講座為「實驗教育」

並於 29 日下午特闢「世界咖啡館-與高中教師對話」時段探討本校個人申請

審查尺規提供各學系修訂尺規之參考並蒐集高中教師意見歡迎各學系

踴躍參加交流與高中教師對話

(五)2019 大學博覽會(寒假大博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於 2 月 2324日(週六日)舉行本校預計參加臺北臺中高雄三場除依往例由課

外組徵詢各院系學生代表於攤位解說今年規劃請各學院指派 1 名博士班學

生參加(以原就讀本校大學部學生優先)另招策中心徵詢各院系遴派教師

參加宣傳外並請課外組另徵詢去年紫荊季得獎學系於固定時段動態展示之

意願以增加本校展出之亮點

(六)自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課程大綱維護作業新增「課程內容關鍵字」功能

請授課教師至少輸入 5 個中英文關鍵字以利學生檢索全校課程時可有

效率搜尋到欲修習的課程另請各系所協助提醒教師課程大綱內容之維護

務必到位(應符合實際上課內容)

(七)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全校填卷率 4417全校均標 460全校平均 444日前本校進行教育部校務評鑑時有評鑑委員提出全校教

學意見調查滿意度雖高但訪談學生卻有不同意見(對部分課程不滿)是

以同學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俾便改善

(八)108 學年度起校本部及南大校區學生可於同一系統中選課

(九)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7 年本校共通過 23 件通過件數為全國大

專校院之最108 年本校共 36 名教師投件已於 12 月 14 日完成校內初審

12 月 20 日送出申請公函

(十)華語中心 11 月 22 日辦理「2018 國際學生中文歌唱比賽」鼓勵外籍生學習

中文風氣及促進國際生間之交流共計 39 位外籍生報名下學期規劃辦理中

文演講說故事比賽以期提升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與敘事力

(十一)由李金友榮譽校友捐款支助馬來西亞 22 名幼教及小教教師蒞校於 11 月

26 日~12 月 20 日辦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研習會感謝竹師教育學院幼教

19

系特教系開設 2 門密集課程來訪教師修畢課程並授與學分

(十二)結合南大校區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集竹松社區大學量能配合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 USR大學與社區結合合校後擴大本校推廣教育領域

及課程數每年約有 5 千萬推廣教育收入

(十三)本校出版社將參加 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獲教育部補

助 60 萬元

(十四)學習評鑑中心近期進行「本校外籍學生(含陸僑生)之學習表現及其獎學

金發放影響分析」「適性揚才之可能特殊選才學生的習適應力與學習

成效之探究」及「時來運『轉』寒轉生與轉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分析」

等研究結果將提供各單位招生參考以了解問題改善制度

(十五)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每年主辦或接受委辦校內校外各項科普課程及活動

統計服務超過 10000 人次成果十分豐碩歷年各項課程及實驗教材並

有時報出版社表達合作出版意願12 月接待馬來西亞坤成中學物理組教師

蒞校參訪參訪教師回饋收穫良多並邀請我校參加馬來西亞 108 年科普

研習營

(十六)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將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生科系 Ling Tau Chuan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蒞校開設短期密集課程建議各系所可比照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開設密

集課程加強學生國際化學習環境提供各領域最新研究訊息

為邀請國外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研擬本校「微

學分課程實施要點」草案提送 107 年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

委員會議決議請李副教務長擔任召集人組成委員會就相關需求研議後

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議審議

(十七)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進行藝術治療相關研究與課程各系所相關領域教師

如有意願歡迎攜手合作

(十八)金門教育中心 107 年 12 月獲教育部補助 300 萬元用以建置智慧教室教

學研究圖書儀器及設備改善

三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徐憶萍主任)ndash附件 3

(一)語言中心開設大學部校定必修英文領域課程情形詳如附件 3外語推廣課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設英日德法西韓語等初中高級課程共 40 班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二)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從 8 月迄今已開設 54 門中英文各類型寫作工作坊107學年度寒假已確定開設工作坊包括「多益閱讀與寫作」「雅思寫作密集

訓練」「如何從閱讀決定你的寫作」「微電影劇本編創概念人物論」

「寫論文像看圖說故事」「文獻回顧的改寫策略」及「英文新聞寫作」等

20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9: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意見調查108 年 1 月底以書面提送行政會議投票議決

(三)為鼓勵學生參與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擬放寬學生畢業離校時間規

範107 年 6 月 21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通過修正學則第 1864 條

相關內容「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

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

滿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

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

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月」本修正案續經同年 12 月 25 日 107學年度第 2 次校務發展委員會通過後續送校務會議審查

(四)2019 高中教師清華營辦理時間為 108 年 1 月 282930 日(週一~週三)

共 80 個名額其中邀請海外高中教師 10 名本年度主題講座為「實驗教育」

並於 29 日下午特闢「世界咖啡館-與高中教師對話」時段探討本校個人申請

審查尺規提供各學系修訂尺規之參考並蒐集高中教師意見歡迎各學系

踴躍參加交流與高中教師對話

(五)2019 大學博覽會(寒假大博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於 2 月 2324日(週六日)舉行本校預計參加臺北臺中高雄三場除依往例由課

外組徵詢各院系學生代表於攤位解說今年規劃請各學院指派 1 名博士班學

生參加(以原就讀本校大學部學生優先)另招策中心徵詢各院系遴派教師

參加宣傳外並請課外組另徵詢去年紫荊季得獎學系於固定時段動態展示之

意願以增加本校展出之亮點

(六)自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起課程大綱維護作業新增「課程內容關鍵字」功能

請授課教師至少輸入 5 個中英文關鍵字以利學生檢索全校課程時可有

效率搜尋到欲修習的課程另請各系所協助提醒教師課程大綱內容之維護

務必到位(應符合實際上課內容)

(七)106 學年度第 2 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結果全校填卷率 4417全校均標 460全校平均 444日前本校進行教育部校務評鑑時有評鑑委員提出全校教

學意見調查滿意度雖高但訪談學生卻有不同意見(對部分課程不滿)是

以同學如有不同意見歡迎提出俾便改善

(八)108 學年度起校本部及南大校區學生可於同一系統中選課

(九)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107 年本校共通過 23 件通過件數為全國大

專校院之最108 年本校共 36 名教師投件已於 12 月 14 日完成校內初審

12 月 20 日送出申請公函

(十)華語中心 11 月 22 日辦理「2018 國際學生中文歌唱比賽」鼓勵外籍生學習

中文風氣及促進國際生間之交流共計 39 位外籍生報名下學期規劃辦理中

文演講說故事比賽以期提升學生的中文表達能力與敘事力

(十一)由李金友榮譽校友捐款支助馬來西亞 22 名幼教及小教教師蒞校於 11 月

26 日~12 月 20 日辦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研習會感謝竹師教育學院幼教

19

系特教系開設 2 門密集課程來訪教師修畢課程並授與學分

(十二)結合南大校區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集竹松社區大學量能配合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 USR大學與社區結合合校後擴大本校推廣教育領域

及課程數每年約有 5 千萬推廣教育收入

(十三)本校出版社將參加 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獲教育部補

助 60 萬元

(十四)學習評鑑中心近期進行「本校外籍學生(含陸僑生)之學習表現及其獎學

金發放影響分析」「適性揚才之可能特殊選才學生的習適應力與學習

成效之探究」及「時來運『轉』寒轉生與轉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分析」

等研究結果將提供各單位招生參考以了解問題改善制度

(十五)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每年主辦或接受委辦校內校外各項科普課程及活動

統計服務超過 10000 人次成果十分豐碩歷年各項課程及實驗教材並

有時報出版社表達合作出版意願12 月接待馬來西亞坤成中學物理組教師

蒞校參訪參訪教師回饋收穫良多並邀請我校參加馬來西亞 108 年科普

研習營

(十六)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將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生科系 Ling Tau Chuan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蒞校開設短期密集課程建議各系所可比照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開設密

集課程加強學生國際化學習環境提供各領域最新研究訊息

為邀請國外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研擬本校「微

學分課程實施要點」草案提送 107 年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

委員會議決議請李副教務長擔任召集人組成委員會就相關需求研議後

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議審議

(十七)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進行藝術治療相關研究與課程各系所相關領域教師

如有意願歡迎攜手合作

(十八)金門教育中心 107 年 12 月獲教育部補助 300 萬元用以建置智慧教室教

學研究圖書儀器及設備改善

三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徐憶萍主任)ndash附件 3

(一)語言中心開設大學部校定必修英文領域課程情形詳如附件 3外語推廣課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設英日德法西韓語等初中高級課程共 40 班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二)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從 8 月迄今已開設 54 門中英文各類型寫作工作坊107學年度寒假已確定開設工作坊包括「多益閱讀與寫作」「雅思寫作密集

訓練」「如何從閱讀決定你的寫作」「微電影劇本編創概念人物論」

「寫論文像看圖說故事」「文獻回顧的改寫策略」及「英文新聞寫作」等

20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10: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系特教系開設 2 門密集課程來訪教師修畢課程並授與學分

(十二)結合南大校區推廣教育中心樂齡大學集竹松社區大學量能配合教育部

高教深耕計畫推動 USR大學與社區結合合校後擴大本校推廣教育領域

及課程數每年約有 5 千萬推廣教育收入

(十三)本校出版社將參加 2019 年台北國際書展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獲教育部補

助 60 萬元

(十四)學習評鑑中心近期進行「本校外籍學生(含陸僑生)之學習表現及其獎學

金發放影響分析」「適性揚才之可能特殊選才學生的習適應力與學習

成效之探究」及「時來運『轉』寒轉生與轉學生的學習狀況之分析」

等研究結果將提供各單位招生參考以了解問題改善制度

(十五)跨領域科學教育中心每年主辦或接受委辦校內校外各項科普課程及活動

統計服務超過 10000 人次成果十分豐碩歷年各項課程及實驗教材並

有時報出版社表達合作出版意願12 月接待馬來西亞坤成中學物理組教師

蒞校參訪參訪教師回饋收穫良多並邀請我校參加馬來西亞 108 年科普

研習營

(十六)跨院國際博士班碩士學位學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將邀請 2 位馬來西亞

馬來亞大學教授生科系 Ling Tau Chuan機械工程系 Ong Hwai Chyuan蒞校開設短期密集課程建議各系所可比照邀請國外專家學者蒞校開設密

集課程加強學生國際化學習環境提供各領域最新研究訊息

為邀請國外教師學者或學人來校授課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研擬本校「微

學分課程實施要點」草案提送 107 年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

委員會議決議請李副教務長擔任召集人組成委員會就相關需求研議後

再提送校課程委員會議審議

(十七)認知與心智科學中心進行藝術治療相關研究與課程各系所相關領域教師

如有意願歡迎攜手合作

(十八)金門教育中心 107 年 12 月獲教育部補助 300 萬元用以建置智慧教室教

學研究圖書儀器及設備改善

三清華學院語言中心與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2 次工作報告(報告人

李清福副教務長兼語言中心主任寫作中心徐憶萍主任)ndash附件 3

(一)語言中心開設大學部校定必修英文領域課程情形詳如附件 3外語推廣課程

107 學年度第 2 學期開設英日德法西韓語等初中高級課程共 40 班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二)寫作中心 107 學年度從 8 月迄今已開設 54 門中英文各類型寫作工作坊107學年度寒假已確定開設工作坊包括「多益閱讀與寫作」「雅思寫作密集

訓練」「如何從閱讀決定你的寫作」「微電影劇本編創概念人物論」

「寫論文像看圖說故事」「文獻回顧的改寫策略」及「英文新聞寫作」等

20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11: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以期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就業力

(三)寫作中心 2018 秋季大學中文競寫活動 12 月 27 日舉辦初賽(108 年 1 月 2日公告入選名單與複賽時間複賽結束後由評審評選獲獎作品獲獎名單於

寒假公告之)

貳確認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紀錄- 附件 4

決議無異議通過

參核備事項

一案由本校「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更名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程」提請

核備(提案單位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附件 5 說明 (一)具公開透明不可竄改去中心化等特性的區塊鏈有可顛覆金融體系

消除中介機構之潛力並與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幣等開始在新興金

融產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世界經濟論壇於 2015年專文報導 2027 年區塊鏈將成主流應用全球 10 GDP 來自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經濟活動

麥肯錫2016年指出區塊鏈是當前最有潛力觸發第四輪顛覆性產業革命的

核心技術 (二)因應區塊鏈可能帶來的破壞式的影響以及在金融領域所可能帶來的價

值創新此學分學程將在核心必修課程加入「區塊鏈技術與應用」並將

原學程名稱「金融科技學分學程」改名成為「金融科技與區塊鏈學分學

程」課程規劃如附件 5 (三)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 日計量財務金融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次系課程委

員會議11 月 20 日科技管理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同意核備

二案由新設全校性「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及「人工智慧與應用進階」學分學程

提請核備(提案單位資訊工程學系)- 附件 6-16-2

學分學程 召集人 修習學分 修課規定

人工智慧與應

用基礎 資工系

陳宜欣教授 至少19學分

包含「核心課程」13 學分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他學程應

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1

人工智慧與應 至少21學分 包含「必修課程」9學分「進階選修課

21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12: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用進階 程」 6學分「應用選修課程」6學分

且至少9學分不屬於學生主修輔系及其

他學程應修科目 學生可申請選修性質相近課程抵免本學

程規劃之課程以6學分為限 詳如附件6-2

說明本案業經 107 年 11 月 14 日資訊工程學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第 1 次系課

程委員會議11 月 27 日電機資訊學院 107 學年度第 1 次院課程委員會議

及 12 月 14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校課程委員會議通過 決議 (一)同意核備 (二)本案兩學分學程納入本校「學士班跨領域學習」之學程

肆討論事項

一案由配合教育部 107 年 11 月修訂「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

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及新訂「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實施計

畫」規劃本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各項草案詳如說明提請審議(提

案單位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7-1~7-6

說明

(一)附件資料

1 國立清華大學國民小學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

及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1

2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一覽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2

3 國立清華大學中等學校與國民小學師資合流培育職前教育課程科目及學

分表(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3

4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

學分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4

5 國立清華大學特殊教育教師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

表(規劃說明補充文件規劃說明草案)如附件 7-5

6 國立清華大學全英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實施計畫(草案)如附件 7-6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續經教務

會議通過後報教育部備查

決議 (一)未來師培中心同類提案之程序修正為師培中心會議審議通過(邀請課

程相關學院或系所代表出席該類代表預計會出席者方計入會議應出席

22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13: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人數)rarr教務會議核備rarr報教育部備查(44 票同意0 票反對)

(二)其他部分照案通過 二案由有關學前特教學程及中等特教資優學程申請案提請討論(提案單位

師資培育中心)- 附件 8-18-2

說明

(一)特殊教育學校(班)身心障礙組學前教育階段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1中等學校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賦優異類組)學程申請計畫書如附件

8-2

(二)本案業經師資培育中心 107 年 11 月 29 日中心會議審議通過經教務會

議校務會議審議通過後提報教育部核定

決議無異議通過

伍臨時動議無

陸散會(12 時)

23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14: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4

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作業要點 (修正後全文)

102 年 12 月 12 日 102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通過

102 年 12 月 25 日校長核定 103 年 3 月 27 日 102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103 年 4 月 15 日校長核定 104 年 8 月 6 日清秘字第 1049004323 號函修正第 34 點

107 年 3 月 8 日 106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修正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5 點

一本校為提升教學研究品質與水準協助各教學單位之發展落實本校教學單位評鑑及自

我改善機制特依據「國立清華大學教學單位評鑑辦法」(以下簡稱本校評鑑辦法)訂定

本作業要點

二本校應接受評鑑之教學單位包括各學院學系學位學程研究所中心及室(以下簡

稱各受評單位)惟符合本校評鑑辦法第八條第二項條件者得申請免評鑑由校評鑑指

導委員會認定之師資培育評鑑依本要點辦理

三本校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及評鑑工作小組分別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四條及第五條規定組成

由教務處負責評鑑工作之推動及執行

(一)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指導各單位之評鑑委員任期五年負責以下工作

1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十二個月以前提出評鑑計畫與時程核定評鑑項目及效

標並即通知受評單位

2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建議名單並確認召集人(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

議名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推薦校長敦聘之並於各受評單位接受訪評日期三個

月以前成立該單位之評鑑委員會

3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於結束訪評後一個月內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詳細評鑑結

果書面報告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公布評鑑結果並送受評單位作為改進之參考

4各受評單位至遲應於結束訪評二年內提出自我改善成果報告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審議系級單位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5新設立(不含更名)之教學單位成立未滿三年以及申請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專業

評鑑機構評鑑(認證)之系所得提出免評鑑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針對各單位所

提出之免評鑑及共同評鑑申請進行認定

6評鑑相關費用支付標準之核定

7申復案件之議決

(二)評鑑工作小組由教務長擔任召集人各學院推派代表組成之代表須具副教授以

上資格並曾擔任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或相當職務者任期五年負責評鑑項目及

效標之擬定修正另各受評單位得視其自我定位及發展自我特色調整評鑑項目

24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15: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及效標提送評鑑工作小組會議審議(系級單位由所屬學院提送)

教務處所屬學習評鑑中心應辦理教學評鑑說明會及相關研習課程俾使全校參加評鑑之

相關人員(含評鑑工作小組代表規劃人員及執行人員)充實理解評鑑運作機制及規範

內容並規劃製作評鑑委員評鑑知能研習手冊及網頁以建立評鑑委員之共識確保評

鑑過程及結果之嚴謹與專業客觀性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任期三至五年其遴選應依本校評鑑辦法第六條規定循下列原則

進行

(一)受評單位得填列評鑑委員建議名單名單應包括受評單位名稱評鑑委員姓名

現職專長及評鑑經歷

(二)受評單位向校評鑑指導委員會提出評鑑委員建議名單系級單位評鑑委員建議名

單須先送所屬學院審議

(三)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審查增刪受評單位提出之評鑑委員名單並確認召集人推

薦校長敦聘之

(四)各受評單位評鑑委員會遴聘委員時應遵守利益迴避原則符合以下條件之一者應

予迴避

1過去三年曾在受評單位擔任專任或兼任職務

2過去三年內曾申請受評單位之專任教職

3最高學歷為受評單位畢(結)業

4接受本校頒贈名譽學位

5配偶或直系三親等為受評單位之教職員生

6過去三年內與受評單位有任何形式之商業利益往來

評鑑委員於同意聘任後應簽署利益迴避保證書以完備利益迴避程序

五依教育部師資培育評鑑要求聘任之觀察員

(一)為中小學或幼兒園教學現場之優質行政主管及教師

(二)其任期遴聘機制及利益迴避原則同評鑑委員

(三)負責於實地訪評時與評鑑委員一同討論相關事宜於委員撰寫報告前報告所見所

聞但不參與撰寫評鑑報告

六受評單位共同評鑑須由校評鑑指導委員會進行審核認定循下列原則進行

(一)申請條件受評單位與同一學門且相關性高之其他受評單位可申請共同評鑑

(二)申請方式申請共同評鑑之受評單位須經其院級單位審核送校評鑑指導委員會

核定

(三)評鑑委員除原有每一單位四至六名評鑑委員外每增一單位應增加評鑑委員一

名惟與任一單位性質相近之專業同儕不少於二人

(四)評鑑報告需分別撰寫

25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16: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五)評鑑結果對個別受評單位分別認可

七評鑑結果採等級制針對受評單位分別給予一至四等級等級一至二視為通過等級三

視為有條件通過等級四視為未通過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執行評鑑結果公告審查教務

處應依據審查決議將評鑑結果公布於本校教務處網頁「教學單位評鑑」專區並提供

連結網址予受評單位將評鑑結果公布於單位網頁

八追蹤評鑑與再評鑑

(一)評鑑結果為「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追蹤評鑑」評鑑結果為「未

通過」之受評單位須接受校方「再評鑑」

(二)「有條件通過」之受評單位於追蹤評鑑時須針對委員建議改善事項撰寫自我評鑑

追蹤管考結果表「未通過」之受評單位於再評鑑時應針對所有評鑑項目重新撰

寫自我評鑑報告書

(三)教務處應規劃追蹤評鑑及再評鑑作業期程實地訪評至遲應於受評結束後十八個

月內完成

(四)追蹤評鑑與再評鑑之評鑑委員原則上由前次委員擔任

(五)受評單位針對追蹤評鑑或再評鑑結果應於追蹤評鑑及再評鑑實地訪評結束一年

內提出後續自我改善規劃與執行成果同時納入下一週期自我評鑑追蹤評核內

九受評單位對於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認為有下列情況之ㄧ者得提出申復

(一)實地訪評過程「違反程序」

(二)自我評鑑結果報告書內容所載之數據資料或其他文字與受評單位之實況不相符

(三)因實地訪評期間受評單位提供資料欠缺或不足經由委員要求受評單位提供補充

資料

受評單位之申復應於評鑑結果公布日後二十五個工作天內以書面檢附具體事證向校評

鑑指導委員會提出申請並以一次為限

申復案件由教務處先請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進行檢視與回覆說明後提送校評鑑指導

委員會議決

校評鑑指導委員會如於審議期間對申復案內容有所疑義得邀集原受評單位之評鑑委員

討論後始對申復案議決

十本校得依據評鑑結果作為調整招生名額資源分配及規劃中長程校務發展之依據

十一本作業要點經教務會議通過送校長核定後實施

26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17: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5-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

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

十八條及大學法施行細則

第二十五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二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

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

均成績(GPA)340 以上

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

學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

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

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

但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加修

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

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

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

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

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

所班自訂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二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平均

成績(GPA)340 以上或

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

生人數百分之十以內得申

請修讀其他學系為雙主修

1 敘明本法學士班學生皆含

院學士班學生 2 敘明院學士班學生不得再

加修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

修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碩博士班雙主修規定 4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

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

第三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

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

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

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

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

(所長)同意並報請主學系

(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

第三條 學生申請修讀雙主

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加修學系系

主任同意並報請主學系及

加修學系所屬學院院長核

定後登記為修讀雙主修學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申請時

間及流程規定

27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18: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為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

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

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

序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

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

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

目學分加修學系(所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

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

容相同者經加修學系系主

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除需符合前項規定外並應

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

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

文其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

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

條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

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

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

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

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

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四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最低畢業科

目學分外並須修滿加修學

系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

學分加修學系之專業(門)

必修 科目與主學系專業

(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

者經加修學系系主任同

意得免修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學

分及條件

第五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

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

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低

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

學分以上

第五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及

加修學系最低畢業學分數

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敘明本條為學士班雙主修之

規範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

(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

第六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為

主修學系者經報請加修學

系及主學系同意後准予註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28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19: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

後准予註銷修讀雙主修資

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

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

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

(所班)之規定與程序審查

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

(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

修資格

第七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

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為主

修學系者經主學系及加修

學系同意並依轉系之規定

與程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

入加修學系並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八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

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

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應

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

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得再延長修業年限一

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

科目與學分者則以主學系

(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

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學系

(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

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

業規定者經系所班會

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

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八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經

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

修畢主學系之應修科目與

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應

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

修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

學系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則

以主學系學位畢業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延長修

業年限之規定

第九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

系 (班 )為雙主修者因第

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

加修學系 (班 )之科目與學

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准核

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

第九條 因第七八條規定未

修畢雙主修應修科目與學分

者其已修加修學系之科目

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得

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

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學生

未修畢加修學系所班畢業

條件時得否改給輔系或抵充

主學系所班學分之規定

2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0: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

業學分內計算碩士班博

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

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

形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

班輔系(所班)相關規定辦

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

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

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十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

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

雙主修學系名稱

文字修正加入碩博士班的

所班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

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

期滿修滿雙主修之科目

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

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

[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

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

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

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

表等均加註雙主修學系

(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

(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

證書雙主修處加列他校學

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十一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

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

(含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

登記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

內依規定修滿雙主修之科

目與學分者其畢業名冊

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

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名稱

新增碩博士班雙主修畢業條

件及修讀他校雙主修時學位

證書加註方式

第十二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

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

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

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

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

第十二條 他校修讀雙主修學

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

主修之資格者必須入學修

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

規定重新申請

新增各系所班是否接受他

校碩博士班雙主修之規定

3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1: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各系所班自訂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31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2: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5-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雙主修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4 月 29 日 87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 日 87 學年度第 6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21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8090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8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99 年 10 月 27 日 99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12 月 8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0990210257 號函備查

102 年 4 月 18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二十五條及學位授予法第

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學士班(本法除有特別規定外皆含院學士班)學生前兩學期每學期學業

平均成績(GPA)340 以上或每學期成績名次在該班學生人數百分之十

以內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班)學士班為雙主修但院學士班

學生不得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雙主修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

班)碩士班為雙主修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及他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雙主修其申請條件由各系所班自訂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後實施 第 三 條 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

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雙主修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

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系主任(所長)同意

並報請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所屬學院院長核定後登記為

修讀雙主修學生若為加修他校系(所班)為雙主修者應送他校完成前

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及畢業條件

外並須修滿加修學系(所班)全部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加修學系(所

班)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與主學系專業(門)必修科目內容相同者經

加修學系系主任(所長)同意得免修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除需符合前項規定

外並應完成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其論文

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訂有畢業條

件或有資格考核規定等學生仍需符合雙方規定系所班得視需要

32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3: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

定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 五 條 修讀學士班雙主修學生其畢業學分數須比本學系(班)及加修學系(班)最

低畢業學分數較多者多四十學分以上 第 六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加修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

者經報請加修學系(所班)及主學系(所班)同意後准予註銷修讀雙

主修資格 第 七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因故不願繼續以主學系(所班)為主修學系(所班)者

經主學系(所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同意並依轉系(所班)之規定與程

序審查通過後准予轉入加修學系(所班)並註銷修讀雙主修資格 第 八 條 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經延長修業年限二年屆滿已修畢主學系(班)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得再延長修

業年限一年經再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而未修畢加修學系(班)應修科目與學

分者則以主學系(班)學位畢業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

成主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

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 九 條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為雙主修者因第七八條規定未修畢雙主修

應修科目與學分者其已修加修學系(班)之科目與學分如已達輔系規定

得准核給輔系資格如未達輔系規定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如有前述情形

其得否核給輔系(所班)資格應依加修學系所班輔系(所班)相關

規定辦理其得否抵充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

及審核 第 十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其成績單或修業證明書加註雙主修學系(所班)名稱 第 十一 條 修讀雙主修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目

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依法修業期滿修滿雙主修

之科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碩士班博士班學生並應完成主學系[所

班]及加修學系[所班]各一篇學位論文且經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雙主修

學系(所班)名稱若加修學系(所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雙主修處

加列他校學校學系名稱及學位 第 十二 條 他校學士班修讀雙主修學生轉學本校如欲保持雙主修之資格者必須

入學修讀一學年後依第二三條規定重新申請 本校碩士班博士班是否受理他校學生修讀雙主修由各系所班自訂

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十三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3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4: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6-1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

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

二十八條規定訂定本辦

新增法源依據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

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

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

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

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

一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

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

(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

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

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

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

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學

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

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

(所班)博士班或碩士班為

輔系(所班)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

得申請修讀其他學系為輔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

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

申請修習第一二專長學程

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為

輔系

1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增

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得修

他校輔系之規定 2 敘明本校院學士班學生不

得再加修本校其他院學士

班為輔系 3 依學位授予法第14條新

增碩博士班輔系規定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

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

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

起至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

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

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

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

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

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生申請修讀輔

系自第二學年起至第四學

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

止經主學系及輔系系主任

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學

1 加註自本條以下各條文學

士班皆含院學士班 2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申請

時間及流程

3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5: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校

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

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

(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

學分外學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 (班 )學士班為輔系

(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

學士班為輔系(班)者應加

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

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

十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

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

(所班)及博士班學生加修

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

由各加修系所班自訂應

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

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學生除

應修滿主學系規定最低畢

業科目學分外應加修輔系

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

至少二十學分

新增碩博士班輔系學分數之

規定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

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

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

科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

(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目

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

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

績表等均加註輔系(所

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

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

書輔系處加列他校學校學

系名稱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學生每

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

加修學系科目學分)均登記

於主學系歷年成績表內修

滿輔系規定之專業(門)必

修科目學分者其畢業名

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

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

輔系名稱

1 配合新增所班 2 因碩博士班輔系科目學

分係為各系所班自訂

將原條文「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學分」改為「規

定之科目學分」 3 增訂學士班輔系為他校之

學位證書註記方式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

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

士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

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

畢輔系課程或放棄輔系資

格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科

目得抵充主學系應修畢業

學分內計算

新增碩博士班學生未能修畢

輔系後其已及格之學分得否

抵充主學系學分之規定

3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6: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班 )應修畢業學分內計

算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

(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

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

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

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

(所班)科目得否抵充主

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

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

36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7: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6-2

國立清華大學學生修讀輔系辦法

(修正後全文)

85 年 2 月 29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03548 號函核備 88 年 5 月 27 日 87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88 年 6 月 15 日教育部台(88)高(二)字第 88067351 號函核備 94 年 3 月 29 日 93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4 年 5 月 18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065459 號函備查 95 年 10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

96 年 3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025586 號函備查 99 年 4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 條

99 年 5 月 17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076689 號函備查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第二十八條及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定訂定本辦法

第 二 條 各學系學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本校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班(含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各院學士班開課有第一二專長學程課程者其學生得申請修習本校第一

二專長學程所屬學系以外其他學系學士班為輔系(班)及他校其他學系學士

班為輔系(班)但不得申請修習本校其他院學士班為輔系(班) 碩士班(本法皆含碩士在職專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碩士班或

學士班為輔系(所班)博士班學生得修讀本校其他系(所班)博士班或碩

士班為輔系(所班)

第 三 條 學士班(以下各條文皆含院學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班)自第二學年起至

第四學年下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碩士班博士班學生申請修讀輔系(所

班)自第二學期起至第四學期加退選截止日止經主學系(所班)及輔系(所

班)系主任(所長)同意後登記為修讀輔系(所班)學生學士班若為加修他

校系(班)為輔系(班)者應送他校完成前述程序

第 四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除應修滿主學系(所班)規定最低畢業科目學分外

學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班)學士班為輔系(班)者及碩士班學生加修學士班

為輔系(班)者應加修學士班輔系(班)規定之專業(門)必修科目至少二十

學分碩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碩士班為輔系(所班)及博士班學生

加修碩士班或其他系(所班)博士班為輔系(所班)者由各加修系所

班自訂應加修科目及學分數經系所班會議通過後實施

第 五 條 修讀輔系(所班)學生每學期所修之科目與學分(含加修學系[所班]科

目學分)均登記於主學系(所班)歷年成績表內修滿輔系(所班)規定之科

目學分者其畢業名冊學位證書學位證明書歷年成績表等均加註輔

系(所班)名稱學士班若加修學系(班)屬他校並於學位證書輔系處加列

他校學校學系名稱

37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8: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第 六 條 學生未能依規定修畢輔系(所班)課程或放棄輔系(所班)資格者學士

班學生其已修及格之輔系(班)科目得抵充主學系(班)應修畢業學分內計算

碩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碩士班課程或博士班學生修讀其他系(所班)博士班課程為輔系(所班)者其已修及格之輔系(所班)科目得否抵充

主學系(所班)應修畢業學分由各系所班自訂及審核

第 七 條 本辦法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38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29: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7-1

本校「學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則」

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

學則

第一條 本校依據「大學

法」「大學法施行細

則」「學位授予法」暨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

訂定本學則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

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

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

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

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三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

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

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

同等學力經本校入學

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

校修讀學士學位

依教育部107年7月12日教

育 部 臺 教 文 ( 二 ) 字 第

1070090459A號函對於以

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

格入學學生於入學後得依

學則提高編級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

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

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

讀輔系(班)

第三十五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輔系辦法」申請

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輔

系並得依「台灣聯合大

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

系辦法」申請跨校修讀

輔系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

(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

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

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

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

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雙主修

第三十六條 各學系學生

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申

請修讀本校其他學系為

雙主修並得依「台灣聯

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

讀雙主修辦法」申請跨

校修讀雙主修

為更明確各級學生身分將

原學系改為學士班(含院學

士班)並簡化部分文字

39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0: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有實習年限者

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

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

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

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

學分者應予畢業

依學位授予法第五條規定

修正有實習年限規定或畢

業條件規定者應於完成後

始得畢業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

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

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

完成主學系(所班)各項

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

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

者經系所班會議通

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

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

年博士班得延長二年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

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

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

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

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

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

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

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

年至八年但有特殊情形

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學生若

因特殊原因經系所班

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

後碩士班學生得延長修業

年限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修

業年限二年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

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

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

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

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

於十二學分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

配合學位授予法第 14條碩博士班學生得申請修讀

同級雙主修為鼓勵學生完

成雙主修學位新增碩士

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

(所班)為雙主修者系

所班得視需要自訂對申

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

40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1: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

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

修者系所班得視需

要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

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

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

行規定畢業學分數三分

之一

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

程不得少於廿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

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

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

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

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

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

博士班學生其畢業應修

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

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

合約或備忘錄規定辦

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

之系所學位學程碩

博士班現行規定畢業應

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

低於現行規定畢業學分數

三分之一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helliphellip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

學程)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規

定於第四章新增碩博士

班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定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

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

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

輔系辦法」「學生修讀

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

輔系(所班)雙主修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四條

規定新增碩博士班

研究生輔系雙主修規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

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修

正有畢業條件規定者應

4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2: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

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成

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

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

屬學院及系所學位

學程分別授予碩博士

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

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及學分並通過論文考試

及完成論文審定者由

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

依照所屬學院及系

所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碩博士學位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

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

文考試並完成論文

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

一次以通過論文

考試並完成論文審

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

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

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

「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辦

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

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

准出國進修交換實

習訓練者得繼續註

冊入學至各系所院

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

為止但每學期至少仍

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

文論文研究)其學位

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

修交換實習訓練

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

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

經費核銷等手續後之年

於完成後始得畢業

42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3: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7-2

國立清華大學學則 (修正後全文)

89 年 6 月 8 日 88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3445 條

89 年 10 月 24 日教育部台(89)高(二)字第 89135977 號函備查 89 年 12 月 28 日 89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0 年 4 月 23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05564 號函備查 90 年 7 月 19 日教育部台(90)高(二)字第 90100781 號函備查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11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第 91101363 號函備查

91 年 10 月 31 日 91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61 條 92 年 5 月 30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20080384 號函備查

94 年 6 月 22 日 9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4 年 8 月 15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40103835 號函備查

96 年 6 月 12 日 95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6 年 7 月 6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60100913 號函備查

97 年 6 月 10 日 9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7 年 6 月 19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70114018 號函備查

98 年 6 月 9 日 97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8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80113412 號函備查

99 年 6 月 8 日 98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99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10501 號函備查

99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90123422 號函備查 100 年 4 月 12 日 99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0 年 6 月 9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00096339 號函備查 101 年 6 月 5 日 100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1 年 7 月 2 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 1010115940 號函備查 102 年 6 月 4 日 101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2 年 6 月 26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094826 號備查 102 年 7 月 22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20110035 號函備查 103 年 1 月 2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09681 號函備查

103 年 4 月 8 日 102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7 條 103 年 6 月 3 日 102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3446 條

103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30096475 號函備查 104 年 6 月 9 日 103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225859 條

104 年 7 月 14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40093288 號函備查 104 年 11 月 3 日 104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1 月 5 日 104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5 年 2 月 19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021312 號函備查

105 年 11 月 15 日 105 學年度第 1 次校務會議續會修正第 1833 條 105 年 12 月 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50159627 號函備查

106 年 4 月 11 日 105 學年度第 3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6 年 6 月 30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60068388 號備查

107 年 1 月 2 日 106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 107 年 3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024904 號備查

107 年 6 月 5 日 106 學年度第 4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5354 條之 1 107 年 7 月 31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70110975 號函備查第 5354 條之 1

108 年 1 月 8 日 107 學年度第 2 次校務會議修正第 183536586465 條之 2 108 年 2 月 13 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 1080010125 號函備查第 18353658 條

107 年 10 月 25 日 107 學年度第 1 次教務會議修正第 28 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校務會議修正第條

43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4: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第一篇 總則

第 一 條 本校依據「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及「學位授予法」訂定本學則

第 二 條 本校學生學籍及其有關事宜除法令另有規定者外悉依本學則辦理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依「大學校院辦理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

審核作業要點」及本學則辦理

學生因遭逢教育部認定之重大災害致使無法正常學習者其相關彈性修業機

制悉照教育部「專科以上學校維護突遭重大災害學生學習權益處理原則」

專案提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二篇 學士班學生

第一章 入學

第 三 條 在公立或已立案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或同等學校畢業或具有同等學力經本

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學士學位 持香港副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錄取本校學士班者於入學後得依本校學生抵免

學分辦法申請學分抵免及提高編級

第 四 條 在大學修滿一學年以上肄業或大學畢業已服兵役期滿或無常備兵役義務或

專科學校專修科畢業或具專科畢業同等學力或空中大學全修生修滿規定

學分肄業經本校入學考試錄取者得轉入本校學士班相當年級就讀

第 五 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國立清華大學學士

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招生規定」入學本校惟不接受以同等學力報考

第 六 條 新生及轉學生應於規定日期到校辦理報到及註冊手續逾期不到者即取消

入學資格因故無法如期註冊者須於註冊日前申請延緩註冊(至多以二週為

限)

第 七 條 新生因重病懷孕生產撫育幼兒(三歲以下子女)參加教育實習或其他

特別事故不能於當學年入學得檢具有關證明於註冊前向教務處申請保留入

學資格經核准後毋須繳納任何費用

保留入學資格以一年為限惟保留期間應徵服兵役者得檢具在營服役證明

再申請延長保留入學資格俟服役期滿檢具退伍證明於次學期辦理入學惟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錄取生應於當學年度入學不得申請保留入學

資格

第 八 條 學生假借冒用偽造變造學歷(力)證明文件入學者或入學考試舞弊行為

經學校查證屬實或判刑確定者應開除學籍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

之任何證明文件如在本校畢業者除勒令繳銷其學位證書外並公告取消其

畢業資格

第八條之一 本校公費生修業期間依規定享有師資培育公費待遇其權利義務依「師資培育

公費助學金及分發服務辦法」及相關規定辦理

第二章 繳費註冊選課

44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5: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第 九 條 學生每學期應繳各費於學期註冊前公布之

第 十 條 學生應於本校行事曆規定之上課開始日(含)前繳交各項應繳費用繳費完成

後即完成註冊

學生若未能於上課開始日次日起五日內完成註冊者應申請延期註冊延期註冊

以上課開始日(含)後兩週為原則逾期未完成註冊者除情況特殊經專案請

准延緩註冊外應予退學

每學期加退選日期截止後學生應依規定期限繳交各項學分費逾繳費期限二

週且未辦理休學者應予退學

第 十一 條 學生選課須依照有關規定接受所屬學系(組)學位學程之導師輔導並

於加退選截止日前輸入導師密碼未輸入者次學期須先完成導師密碼輸入後

始可網路選課

第 十二 條 學生當學期已註冊於加退選截止日仍未辦理選課除因奉派出國進修交換 修讀雙學位外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 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學生每學期應修習學分數第一至第三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十六學分不得多

於廿五學分第四學年每學期不得少於九學分不得多於廿五學分但依本校 「全時校外實習實施辦法」辦理者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不受此限

學生若因情況特殊經導師及系學位學程主任核可者得超修或酌減當學期

應修習學分數

第 十三 條 本校因實際需要得於暑假開班授課其作業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暑期開

課要點」辦理

第 十四 條 學生校際選課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校際選課實施辦法」辦理

第 十五 條 學生得依本校「學程設置原則」修習跨院系所學分學程修畢者發給

學程學分證明

第 十六 條 學生不得同時修讀上課時間衝堂之科目如有衝堂須於各階段選課結束前

調整至所選科目不衝堂否則衝堂所修之科目皆視同未選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獎懲請假

第 十七 條 本校採用學年學分制各學系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四學年如未能修足規

定科目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修業年限均為一至二年如未能修足規定科目

與學分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身心障礙學生得延長修業年限四年

各學系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一二八學分各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

學位學程所修學分總數不得少於四十八學分惟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

程得視實際需要酌予提高以二十學分為限

校定必修科目各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專業(門)必修科目依相關規

定另定之

學生修讀教育學程輔系或雙主修其修業年限必修科目與學分數依照本

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習教育學程輔系雙主修辦法規定辦理之

畢業年級相當於國內高級中等學校二年級之國外或香港澳門同級同類學校畢

45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6: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業生以同等學力就讀本校學士班者除第二項規定之學分總數外應另增加至

少十二學分其修習科目由各學系學位學程自訂

清華學院學士班個人申請入學及特殊選才招生入學學生之必修科目依相關規定

另定之

第 十八 條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屆滿前一學期或一學年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

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而不合提前畢業之規定者仍應繼續註冊入學其應

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二條規定辦理

學生在規定修業年限已修足該學系(含學士後)學位學程之科目與學分數

並符合畢業之規定者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者得繼續註冊

入學至各系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其應修習學分數依學則第十

二條規定辦理

第 十九 條 應屆畢業生缺修學分或未達成畢業條件須於延長修業年限之第二學期重修或

補修者第一學期得辦理休學免予註冊休學期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

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應令退學

前項註冊者至少應選修一個科目否則應予退學

第 二十 條 學生入學前已修習或在校期間參加研習班所修習及格之相關科目及學分持有證

明者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申請抵免學分惟各學

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生抵免後其實際修習取得學分數不得少於四十學

第二十一條 本校各科目之學分數依每週上課時數計算每週上課一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

時)者為一學分實習實驗科目每週上課二至三小時滿一學期(十八週時)者

為一學分

第二十二條 學生學業操行成績均採等級計分法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科目不給學分已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

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

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採行

有關成績等級制相關事宜依本校「學生成績作業要點」辦理

第二十三條 各科目學期成績由授課教師根據各種考核計算成績於每學期期末考結束後

二週內上網登錄成績或將成績登記表送交註冊組簽收登錄

授課教師因故無法如期繳送成績者應於期末考試開始日前填妥「延期繳交成

績申請表」經開課單位主管院長簽章同意並送教務長核定其繳交期限

最遲延至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

成績未依規定申請延繳而逾期繳送者將提送教務會議

第二十四條 教師提出更改學生學期成績最遲必須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後一週內提出提出

時應以正式書面說明理由向所屬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主任提出

經由系(所學位學程室中心)務會議與會人員四分之三通過後以書面

送交註冊組更改成績

第二十五條 學生對其個人學期成績如有疑義依本校「學生對個人學期成績有疑問或異議

之處理程序」辦理

46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7: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第二十六條 學生獎懲辦法及操行成績評定辦法於學務章則中訂定之

第二十七條 學生學業平均成績計算方法如下

一每一科目之成績乘以該科之學分數後累加計算為成績積分總和

二學期(不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期學業平均成績 三各學期(含暑修)修習學分數總和除成績積分總和為學業平均成績

四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為其畢業成績 五採通過不通過之方式評定者僅列計學分數不列入平均成績計算

前項學業成績之計算含不及格科目成績

第二十八條 學生學期學業成績不及格科目之學分數達該學期修習學分總數二分之一者

累計兩次應令退學惟下列學生不受此限

一依本校外國學生入學辦法入學之外國學生

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審定之僑生蒙藏生原住民學生及派外人員子女

學生

三大學暨僑大先修班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僑生

四身心障礙學生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特殊教

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為身心障礙安置就學之學生

五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甄審甄試委員會分發學生

第二十九條 學生全學期修習科目在九學分以下者得不受本學則第二十八條之限制

第 三十 條 第四學年學期修習科目均不及格者應令延長修習一學期惟學期學業成績不

及格科目之學分數已達二分之一且累計二次者應令退學

第三十一條 學生參加考試如有舞弊行為除該次考試以零分(等級制 X)計算外並視情

節輕重依學生獎懲辦法懲處

第三十二條 學生因故不能上課者事前須向任課教師請假惟情形特殊者得於事後檢具

證明補請請病假逾三日者須經校醫或公立醫院證明

凡未經准假或假期已滿未辦理續假而缺課者以曠課論任課教師得斟酌學生曠

課之情形扣分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而核准之事(病)假產

假其缺席不扣分致缺課時數逾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時得以補考或其

他補救措施彈性處理補考成績並按實際成績計算

第四章 轉系(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雙重學籍雙學位

第三十三條 學生於第二學年開始前得申請轉系於第三學年開始以前得申請轉入性質相

近學系三年級或性質不同學系二年級因特殊原因於第四學年開始以前得申

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四年級或輔系三年級肄業其於更高年級申請者依其已

修科目與學分得申請轉入性質相近學系或輔系適當年級肄業

轉系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學系規定之畢業條件方可畢業

同系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降級轉系(學位學程)者其在二學系重複修習之年限不列入轉入學系之最

高修業年限併計

47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8: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

學位學程

依學士後第二專長學士學位學程規定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組學位

學程雙主修

第三十四條 申請轉系(含轉組學位學程)學生應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註冊組申請經有

關系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核提轉系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

經核准轉系之學生不得再申請更改或轉返原學系

第三十五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輔系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輔系辦法」申請修讀輔系(班)

第三十六條 各學士班(含院學士班)學生自二年級起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

讀雙主修辦法」及「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跨校修讀雙主修辦法」申請修讀雙

主修

第三十七條 學生申請雙重學籍應於雙重學籍事實發生的當學期上課開始日前向所屬系

學位學程提出申請經同意後始具雙重學籍資格未經同意而同時具有學籍

者一經查獲應予退學雙重學籍審核標準由各系學位學程自訂

雙重學籍學生學分抵免事宜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抵免學分辦法」

辦理

本校與境外大學校院學生得依照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

制實施辦法」之規定修讀(雙)學位

第五章 休學復學轉學退學

第三十八條 學生因故申請休學者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得申請

休學一學期一學年或二學年經核准後辦理離校手續

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上證明或特

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會議通過報請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學生

休學年限其總累計至多以四學年為限

休學期間應徵服役者得檢具徵集令影本申請延長休學期限至服役期滿為止

服役期間不計入休學期限服役期滿後應檢具退伍令申請復學

學生因懷孕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

年限

學生於學期中途申請休學最遲須於期末考試開始當日完成申請手續

學生休學學期內之各項成績概不採計

第三十九條 學生如因重大事故請假不能參加期末考試亦無法如期補行考試以致在次

學期加選截止日期前無法補登成績者得檢具證明向所屬系主任申請經核

准並送教務處核備後未參加期末考試之學期追認作休學論

第 四十 條 學生如患有公共防治要求之疾病而危及校內人士健康及安全經衛生主管機關

認定需隔離治療者必須辦理休學否則應勒令休學

前項休學期間不計入休學年限

48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39: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第四十一條 學生休學期滿應於次學期上課開始日前申請復學(學期中不得復學)如擬繼

續休學者須於應復學學期上課開始日(含)前續辦休學手續逾期者須於

繳費註冊後始得再申請休學

復學學生應在原肄業院系(組)學位學程相銜接之年級肄業但學期中途休

學者復學時應入原休學之年級肄業

休學逾期未申請復學者以退學論

第四十二條 學生欲轉學他校得申請自動退學於辦妥離校手續後發給修業證明書修業

證明書既經發給學生不得請求重返本校肄業

第四十三條 學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學業成績符合學則第二十八條之情形者

二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逾期未註冊者

四入學或轉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規定者

五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六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七延長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應修之科目與學分者 八未經本校學系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九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四十四條 學生申請自動退學未成年或受監護宣告學生須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並向註冊

組辦理退學離校手續

第四十五條 退學學生其學籍經本校核准且在校修有學期成績者得申請發給修業證明書

但因學則第八條或其他依規定開除學籍者不發給與修業有關之任何證明文件

第四十六條 學生於本校行事曆所訂註冊日(含)前休退學者依「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

收取辦法」免繳學雜(分)費註冊日後休退學者須繳費後始得辦理休

退學並依該辦法辦理退費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四十七條 學生修業期滿且修足應修科目與學分有實習年限者實習完畢並符合各

系班學位學程畢業條件經考核成績合核者應予畢業

第四十八條 學生休學期間如有表現優良或違犯校規行為者本校得視情節輕重依學務

章則之規定予以獎懲

第四十九條 學生符合下列標準者得申請提前一學期或一學年畢業

一必修科目與學分全部修畢

二學業平均成績(GPA)每學期均在34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GPA)

380以上或學業總平均成績名次在該學系班學位學程該年級學生數

前百分之十以內 三操行成績每學期均在A-以上 入學後經提高編級後至三年級(含)以上之學生不得申請提前畢業

49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0: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第 五十 條 學生畢業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學系學位學程分別授予

學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至年月第一學期畢業者為一月第二學

期暨暑修後畢業者為六月

延長修業年限原因消失時學生得專案提出畢業申請經教務長核可後其學

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為核可之畢業年月

第三篇 碩博士班研究生

第一章 入學

第五十一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各學系畢業具

有學士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者經本校碩士班入學考試錄取得入學本校修

讀碩士學位

第五十二條 凡經教育部立案之本國大學或符合教育部採認規定之國外各大學畢業具有碩士

學位或具有同等學力資格經本校博士班入學考試錄取者得入學本校修讀

博士學位

第五十三條 學士班應屆畢業生或碩士班研究生合於逕行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由原就讀或

相關系所院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以上二人推薦並經擬就讀系所院

學位學程之相關會議通過經校長核定後得逕行修讀博士學位其作業規定

另定之

碩士班研究生合於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標準者依其作業規

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外國學生得依據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外國學生入學辦法」以申請方式入學本

校碩博士班修讀碩博士學位

第五十四條之一 本校博士班碩士班甄試及碩士在職專班錄取學生已畢業或應屆符合提

前畢業資格生經錄取系所院同意後得申請提前一學期註冊入學

第二章 選課指導教授

第五十五條 研究生每學期至少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未依規定選課者

應令休學休學年限已滿者除依學則第三十八條第二項核准延長休學年限外

應令退學

第五十六條 研究生應依系所學位學程規定選定指導教授畢業前須經指導教授同意提

出論文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送教務處登記

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除須具備學位授予法規定之學位考試委員資格外其餘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行規定但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

本校專任教師退休其退休前尚有已持續指導三學年(含)以上之博士生或

持續指導三學期(含)以上之碩士生未完成學位考試者經原服務系所學位

學程主管同意不受前項「至少須有一人具本校專任助理教授以上之資格」限

第三章 修業年限學分成績

50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1: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第五十七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一年至四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七年但在職研究生得延長修業年限二年

教育部核准於暑期開設之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生修業年限為二年至八年

但有特殊情形者得延長修業年限一年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因特殊原因已完成主

學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而未完成加修系(所班)各項畢業規定者經系所

班會議通過及教務長同意後其修業年限碩士班得延長一年博士班得延長二

第五十八條 碩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廿四學分

博士班研究生除論文外至少須修滿十八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十二學

分逕行修讀博士學位研究生至少應修滿三十學分其中專業課程不得少於廿

四學分

碩博士班研究生論文學分另計

各系所學位學程得視需要提高學分數或訂定必修科目與學分

依「國立清華大學與境外大學辦理雙聯學制實施辦法」核准就讀之碩博士班

學生其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若雙方合約或備忘錄另有約定者依合約或備

忘錄規定辦理但不得低於就讀本校之系所學位學程碩博士班現行規定

畢業應修總學分數三分之一

碩士班博士班學生加修其他系(所班)為雙主修者系所班得視需要

自訂對申請雙主修學生增減畢業應修科目及學分數惟仍應不低於現行規定畢

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第五十九條 研究生學業及操行成績採用百分計分法學業成績以七十分為及格操行成績

以六十分為及格自 99 學年度起入學學生成績採等級計分法學業成績以 B-為及格操行成績以 C-為及格

性質特殊之科目授課教師得於開課學期之前一學期第一次選課開始前向教

務處提出申請經教務長同意得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通過科目視同及

格不及格或不通過之科目不給學分非經各學系研究所學位學程同意已

修習及格或通過之科目不得重複修習重複修習之科目選課無效特定科目因

全校整體課程規劃之需要需採通過不通過之考評方式教務處得主動提送

校課程委員會審議後實施

第 六十 條 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之學業平均成績與學位考試成績之平均為其畢業成績

前項學業平均成績之核算比照本學則第二十七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 轉系所(組學位學程)輔系雙主修

第六十一條 研究生修業一學期以上經原就讀系所暨擬轉入之系所雙方指導教授(或

導師)主任(所長)同意得申請轉系所

申請轉系所研究生須依行事曆規定日期向教務處申請經有關系所審查

提轉系所審查委員會議通過後始完成經核准轉系所之研究生不得再申請

更改或轉返原系所轉系所均以一次為限並須完成轉入系所規定之畢

業條件方得畢業

51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2: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同一系所轉組及轉學位學程者比照前二項規定辦理

依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學生轉校規定核准轉入本校就讀者不得申請轉系所

組學位學程

第六十一條之一 碩博士班研究生得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學生修讀輔系辦法」「學

生修讀雙主修辦法」進行修讀輔系(所班)雙主修

第五章 退學

第六十二條 研究生除申請自動退學者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退學

一入學資格經審核不合者

二逾期未註冊或休學逾期未復學者

三操行成績不及格者 四依學生獎懲辦法受退學處分者

五修業年限屆滿仍未修足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應修科目與學分者 六未通過本校學位考試細則規定之各項考核者

七未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同意同時具有雙重學籍者

八除論文外各科學期成績全部不及格經系所務學位學程會議通過予

以退學者 九已授學位之論文有抄襲剽竊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調查屬實者

十符合本學則其他規定應予退學者

第六章 畢業學位

第六十三條 研究生學位考試悉依本校報教育部備查之「碩士學位考試細則」及「博士學位

考試細則」辦理 第六十四條 研究生在修業年限內修足應修科目及學分符合畢業條件並通過論文考試及完

成論文審定者由學校發給學位證書並依照所屬學院及系所學位學程分

別授予碩博士學位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登載規定如下 一博士班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二碩士班每月發證一次以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之年月為準

修讀教育學程研究生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於本校報教育部核定之「學生修習

教育學程辦法」中規定之

學生已通過論文考試並完成論文審定若因核准出國進修交換實習訓練

者得繼續註冊入學至各系所院班規定之修業年限屆滿為止但每學期

至少仍須修習一門課程(含論文論文研究)其學位證書授予日期為出國進修

交換實習訓練結束返國後完成所有該活動應履行之報告經費核銷等手

續後之年月

第七章 其 他

第六十五條 研究生保留入學資格繳費註冊選課學分抵免更改成績請假休學

復學雙重學籍雙學位開除學籍等規定比照學士班相關條文規定辦理

52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3: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惟博士班學生休學累計以二學年為原則因重病並持有健保局特約區域醫院以

上證明或特殊事故檢具相關證明者經系務所務或學位學程會議通過報請

教務長核准後得延長之其休學年限總累計至多以六學年為限如因懷孕

分娩或為撫育三歲以下幼兒者得檢具證明申請休學不計入休學年限

雙重學籍學生於兩校提出之學位論文題目及內涵應有所不同已取得學位之論

文經本校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學位論文題目或內涵具相似性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辦理經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

後撤銷本校授予之學位公告註銷及並追繳已發之學位證書在學肄業生另

依本校「在學肄業學生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同時於本校兩個以上系所學位學程就讀者除另有規定外比照前項跨校

雙重學籍辦理已取得學位之論文題目或內涵經任一系所學位學程認定具

相似性由學術倫理委員會審定確認後撤銷其中一個學位

第六十五條之一 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之高級中等學校畢業生考取學校後

申請保留入學資格或於入學後申請休學期間以三年為限且不納入原定保留入

學資格或休學期間之計算相關執行細節與作業方式另訂之

第六十五條之二 各系所院依教育部「國內大學與外國大學合作辦理學位專班或專業學

(課)程申請作業須知」獲准開設之專班或專業學(課)程若修業年限畢業

學分學分時數學期劃分學歷採認學位授予跨系所(校)修讀與學則規

定有異者應另訂專班或專業學(課)程修業處理要點送教務會議通過後辦理

第四篇 附則

第六十六條 受退學處分或開除學籍學生依規定提出申訴者申訴結果未確定前在校生

得繼續就讀申訴結果獲撤銷原處分時其申訴期間所修習之科目成績予以

採認若維持原處分則不予採認亦不發給此期間就讀之任何證明文件

前項受處分學生經校內申訴未獲救濟者得依法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獲

本校另為處分得復學者應於二年內復學因特殊事故無法及時復學時得辦

理休學此間休學不併計於本學則第三十八條規定之休學年限內

第六十七條 新生及轉學生入學時須繳交學籍卡及相關證明文件

本校學生學籍資料所登記學生之姓名出生年月日應以身分證所載者為準

入學資格證件所載與身分證所載不符者應即更正 在校學生及畢(肄)業校友申請更改(正)姓名或出生年月日者應檢附戶政

機關發給之戶籍謄本或甲式戶口名簿 各項學籍證明文件及相關申請文件保存期限由教務處另訂之

第六十七條之一 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合校生效學年度(含)已取得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入學

資格者適用國立清華大學南大校區(原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則 第六十八條 本學則經本校校務會議通過後公告施行並報教育部備查

53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4: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8-1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

其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

三學年(含))以上並為

博士學位候選人者經指

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

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

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第四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

二年(逕行修讀者三年)

以上並為博士學位候選

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

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

份向系所學位學程

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

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

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

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

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由系所學位學程造

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

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

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現行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

年(含)以上逕行修讀博

士學位者三學年(含)以上

者可提出學位考試申請

故依實際情形酌修文字

以減少爭議

54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5: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

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

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

或特殊性學科且在

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

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

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六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

所提論文學科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曾任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三曾任副教授或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五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至第五款之

提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

系所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條修

正放寬副教授中央研

究院副研究員可擔任博

士學位考試委員將原條

文第1項第3款併入第12款內

2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

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

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

博士論文並經博士學位考

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

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

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九條新

增明訂授予博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之班別其學生

博士論文得以其它形式代

55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6: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

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

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

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

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

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

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

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

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

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

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

報告或技術報告如有造

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

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

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

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或

偽造數據情形嚴重經本

校組成之審查委員會審查

屬實者取消其畢業資格

繳銷其博士學位證書並處

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1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2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或因故申請

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

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

條第二項規定者得檢具

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

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

欲就讀碩士班之系所

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

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

第十六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

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

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

選人資格考核經系所

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

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核

定得再轉回(入)碩士

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

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

位考試經博士學位考試

委員會決定合於碩士學位

依學生逕修讀博士學位辦法

第6及7條修正

56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7: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校長核定後得再轉回(入)

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

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

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

考核但未通過博士學位

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

定 合 於 碩 士 學 位 標 準

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57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8: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8-2

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9 月 30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 85082940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0年12月20日100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5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函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博士班研究生具有下列條件者得為博士學位候選人 一修畢博士班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二通過博士班資格考核 三通過外國語文能力之認定

四系所學位學程訂定之其他條件

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及外國語文能力認定方式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訂定

送教務處備查

第 三 條 各系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一年至少應舉辦一次通過者由系所

學位學程登錄之博士班研究生未能在所屬系所學位學程規定的期限內完

成博士班資格考試者應予退學

博士班研究生入學後通過資格考的年限及參加資格考核次數之限制於各系

所學位學程博士班資格考核辦法中規定 研究生休學學期內已參加資格考核之成績及次數均予以採計

第 四 條 博士班研究生修業二學年(含)(逕行修讀者三學年[含])以上並為博士學

位候選人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後得檢具下列表件各一份向系所學位學

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一論文初稿及提要 二歷年成績表

三博士學位考試申請表 四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

58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49: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

位考試時參考

申請博士學位考試者經系所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由系所學位學程

造具博士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連同其申請表送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博士

學位考試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博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學位學程申請舉行博士學位

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註冊組彙整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第 五 條 博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五人至九人校外委員至少須三分之一以上指導教

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

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

博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出席委員中須有校外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始能舉行考試 校內外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六 條 博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博士學位候選人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學科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學位學程

會議訂定之

第 七 條 經核准舉行博士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規定撰

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學位學程轉送學位

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八 條 博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九 條 博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學位學程

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博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博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博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三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59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50: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博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學位學程應於次

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修訂

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博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博士學位候選人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博士論文並

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博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博士班其學生博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科

班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代替博士論

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

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技術報告但國

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

第 十五 條 博士學位候選人授予博士學位後其博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或

技術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校博

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依照本校學則規定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未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

核或因故申請中止修讀者或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且未符合本條第二項規

定者得檢具申請表申請轉回碩士班就讀經現修讀博士班及欲就讀碩士

班之系所院學位學程會議或其授權會議審查通過教務長校長核定

後得再轉回(入)碩士班就讀

前項逕行修讀博士學位之研究生修業期滿通過博士學位候選人資格考核

但未通過博士學位考試其博士學位論文經博士學位考試委員會決定合於

碩士學位標準者得授予碩士學位

第 十七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0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51: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9-1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對照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

定之

第一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

二十六條學位授予法及其

施行細則規定訂定之

學位授予法施行細則已廢

止故刪除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

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規定之

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

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

意得檢具歷年成績表論

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

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

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

後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

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

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

與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

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

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各

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

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

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第三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年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

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

班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

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

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

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

要各一份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主管同意後經註冊

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

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

完成應修科目與學分數

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

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

對報告」標準由各系所

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

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

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

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

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

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且

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

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

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1 現行碩士班研究生修業

一學年(含)以上者可提出

學位考試申請故依實際

情形酌修文字以減少

爭議

2 為前後一致酌作文字修

61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52: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

註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

後備查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

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

外並應具有下列資格之

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

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

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

研究員副研究員

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

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

性特殊性學科或屬

專業實務且在學術

或專業上著有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

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

予之各系所專班學位

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五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除對研究生所提論文學

科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有

下列資格之一 一曾任教授副教授者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或曾

任中央研究院研究

員副研究員者 三獲有博士學位在學

術上著有成就者 四屬於稀少性或特殊性

學科在學術或專業

上著有成就者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之提

聘資格認定標準由各系

所專班學位學程會議訂

定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八條修

正放寬助理教授中央

研究院助研究員及研究

領域屬專業實務者可擔

任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4 配合教育部原條文酌作

文字修正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

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

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士

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

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

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

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

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明

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

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

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七條新

增明訂授予碩士學位之

條件新增各系所類科屬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

育運動類或屬專業實務之

班別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其它形式代替

62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53: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修正條文 現行條文 說明 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

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

類科及專業實務班別之認

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

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

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

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

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

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

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由教

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

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

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

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

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

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

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

校共同指導論文並分別授

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1 新增條文 2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二條新

增敘明學生不得將已取

得學位之論文等重覆提

出用於另一學位之取得

但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

不在此限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作品成就證明書

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

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

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

其他舞弊情事時應依本

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

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

第十五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

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

文如經舉證有抄襲剽竊

或偽造數據情形嚴重

經本校組成之學術審查委

員會審查屬實者取消其

畢業資格繳銷其碩士學

位證書並以退學論處

學術審查委員會組成及

審議辦法另訂之

3 依學位授予法第十七條

修正文字新增代替論文

之類型及違反學術倫理

之形態

4 敘明學生違反學術倫理

時應依本校博碩士學

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

件處理要點處理

63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54: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附件 9-2

國立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考試細則 (修正後全文)

85 年 8 月 2 日教育部台(85)高(二)字第 85514617 號函核備

91 年 6 月 13 日 90 學年度第 5 次教務會議修正 91 年 7 月 8 日教育部台(91)高(二)字 91096395 號函備查

93 年 6 月 3 日 92 學年度第 4 次教務會議修正 93 年 7 月 13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30091930 號函備查

94 年 12 月 29 日 94 學年度第 2 次教務會議修正 95 年 2 月 22 日教育部台高(二)字第 0950024203 號函備查

99年10月27日99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11條 99年12月8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0990210257號函備查

100年6月2日99學年度第7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100年7月1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00107662號函備查

101年6月14日100學年度第5次教務會議修正第4條 101年7月13日教育部臺高(二)字第1010131566號 102年1月17日101學年度第3次教務會議修正第9條

102年6月26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20094826號備查 103年10月16日103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

104年7月14日教育部臺教高(二)字第1040093288號函備查 107年10月25日107學年度第1次教務會議修正第3條 年月日學年度第次教務會議修正第條

第 一 條 本細則依大學法第二十六條及學位授予法訂定之

第 二 條 為提升碩士班研究生之程度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得要求研究生在提出

論文前通過碩士班資格考核考核科目與辦法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訂定之

第 三 條 碩士班研究生修業一學年(含)以上修畢或當學期結束前可完成各系所專班

學位學程規定之應修科目與學分數並完成論文初稿者經指導教授同意得

檢具歷年成績表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論文初稿及提要各一份向系所

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士學位考試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同意後

經註冊組覆核通過即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惟未能於該學期完成應修科目與

學分數者該次學位考試成績不予採計前述「論文相似度比對報告」標準由

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自訂供考試委員學位考試時參考

104學年度起入學的碩士班學生除須符合前項規定外須另依國立清華大學研

究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規定修習「國立清華大學學術研究倫理教育課程」

且通過課程測驗成績達及格標準始得向系所專班學位學程申請舉行碩

士學位考試

每學期結束後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造具當學期學位考試委員名冊送註

冊組彙整經教務長核准後備查

64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55: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第 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置考試委員三人至五人指導教授為當然委員(與境外大學合作

辦理雙聯學制不受此限)但不得為主持人主持人由出席委員互推舉之指導

教授以外之考試委員人數應達二分之一(含)以上

碩士班研究生之配偶或三親等內之血親姻親不得擔任其碩士學位考試委員

考試委員由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主管提請校長聘請之

第 五 條 碩士學位考試委員除對修讀碩士學位學生之研究領域有專門研究外並應具

有下列資格之一

一現任或曾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二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或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研究員 三獲有博士學位且在學術上著有成就 四研究領域屬於稀少性特殊性學科或屬專業實務且在學術或專業上著有

成就 前項第三款第四款資格之認定基準由辦理學位授予之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會議訂定之 第 六 條 碩士班研究生經核准舉行學位考試者應依照「研究生畢業論文格式條例」之

規定撰妥論文正稿及提要連同「指導教授推薦書」繳交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轉送學位考試委員審查並訂期舉行考試

第 七 條 碩士學位論文(含提要)以中文撰寫為原則

前經取得他種學位之論文不得再行提出

第 八 條 碩士學位考試前繳交之論文以裝訂成冊為原則然有困難時得先採活頁方式

俟學位考試通過後始裝訂成冊

論文及論文提要電子檔繳交注意事項由教務處另定之

第 九 條 碩士學位考試日期依照學校行事曆所訂定之起迄日期由各系所專班學

位學程排定時間及地點舉行之

學期結束後至次學期註冊日前辦理提前註冊者得舉行碩士學位考試

第 十 條 碩士學位考試含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

論文考試以公開口試行之必要時得另舉行其他方式之考試

第 十一 條 碩士論文考試成績以論文內容及口試(及其他方式之考試)成績綜合評定以

出席委員無記名評定分數平均決定之評定以一次為限以七十分(或等級制

B-)為及格但有二分之一以上委員評定為不及格者即以不及格論

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學位考試成績以不及格登錄

第 十二 條 論文審查不另評分論文審查通過者由出席論文考試之委員簽署「考試委員

審定書」完成論文審定完成論文審定者論文考試成績即為學位考試成績

論文經考試委員審查認為須修改者應修改後再送考試委員審查未能於次學

期註冊日前修改並完成審定者該次考試無效

65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56: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論文有抄襲或舞弊情事經考試委員會審查確定者其學位考試以不及格論並

送學務會議處理

第 十三 條 學位考試不及格者在修業年限未屆滿前得於次學期或次學年申請重考重

考以一次為限仍不及格者應予退學

第 十四 條 碩士學位考試舉行後通過論文考試及論文審查者各系所專班學位學程

應於次學期註冊日前將各研究生及格之論文考試成績考試委員審定書影印本及

修訂完成之論文一本一併送交教務處登錄

碩士論文考試不及格者其成績應於二週內送交教務處登錄

第十四條之一 修讀碩士學位之學生依法修業期滿修滿應修學分符合畢業條件其碩

士論文並經碩士學位考試委員會考試通過者授予碩士學位

藝術類應用科技類或體育運動類碩士班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作品成就證

明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

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前述藝術類應用科技類體育運動類科及專業實務班

別之認定由所屬院務會議或同級會議訂定基準及審查後送教務會議審議

前項之各該類科得以作品成就證明連同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

告代替碩士論文之認定範圍資料形式內容項目及其他相關事項之準則

由教育部定之

第十四條之二 已於國內境外取得學位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術報告或

專業實務報告不得作為第十四條之一之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

技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但國內學校經由學術合作與境外學校共同指導論

文並分別授予學位者不在此限

第 十五 條 碩士班研究生授予碩士學位後其碩士論文作品成就證明書面報告技

術報告或專業實務報告如有造假變造抄襲由他人代寫或其他舞弊情事時

應依本校博碩士學位論文違反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處理

第 十六 條 本細則經教務會議通過後施行並報請教育部備查修正時亦同

66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
Page 57: 107 學年度第 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dgaa.site.nthu.edu.tw/var/file/209/1209/img/293/1073REC.1.pdf · 107 學年度第3 次教務會議紀錄(稿) 地 點:校本部綜二館
  • 紀錄13
  • 附件313
  • 附件413
  • 附件5-113
  • 附件5-213
  • 附件6-113
  • 附件6-213
  • 附件7-113
  • 附件7-213
  • 附件8-113
  • 附件8-213
  • 附件9-113
  • 附件9-213
  • 簽到單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