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12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从从从从从 .,一 A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B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C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D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13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一, 《》 从从从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体一 A 从从从从从从从从 .体 B 从从从 从从从 从从从从从从 .、、 C 从从从 D 从从从从从从从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 Upload
    sinjin

  • View
    82

  • Download
    1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 .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13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 临时约法 》 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 .实行总统制 D .实行责任内阁制. 14 .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 1927 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 .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13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 A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 .实行总统制 D .实行责任内阁制

Page 2: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4 .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1927 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A .陆海军大元帅府 B .广州国民政府C .武汉国民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15 . 1949 年至 1953 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 .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B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C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 .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Page 3: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6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A .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B .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C .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D .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Page 4: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7 .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A .是在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中取得胜利的B .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C .中止了帝国主义大战D .推动了第三国际的建立18 .巴黎公社和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中,相同的是A .实行土地改革 B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C .以革命武装代替旧军队D .给予国内各民族平等权利

Page 5: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9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 .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B .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C .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D .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Page 6: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0 .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图 4 反映的战争是A .拿破仑战争 B .普法战争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Page 7: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和德国(联邦德国)由敌视转为和解。下列各项中,表明法德和解的最早的历史事件是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B .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C .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D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

Page 8: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2 .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 1994 年,欧洲联盟A .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的国家B .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C .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D .实现了货币联盟

Page 9: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3 .在 14—17 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唐吉诃德》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A .歌颂反抗斗争精神B .揭露社会的黑暗C .推崇人文主义D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Page 10: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2.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

Page 11: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3. 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 B.徐继畬C.郑观应 D.严复

Page 12: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4.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

Page 13: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5.1920 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 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 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 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D.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Page 14: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 实行民主选举制度B. 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C. 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Page 15: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7.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 1943 年 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A. 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 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 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 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Page 16: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8.1949 年 10 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C. 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Page 17: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9.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 ·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 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 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 人口爆炸性增长C.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 各国间交往密切

Page 18: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0. 在 187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A. 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B. 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 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Page 19: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1.1932 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 · 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Page 20: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2. 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 4摄于 1961 年 8 月,图 5摄于 1989 年 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B. 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C. 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D. 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Page 21: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 20 世纪 50 年代至80 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 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Page 22: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C.谥号D. 行业

Page 23: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4. 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下列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 初唐书法 B.秦王破阵曲 C.飞天壁画 D.唐三彩

Page 24: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5. 表 2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西汉元始二年 晋太康元年 唐天宝元年 宋元丰三年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据钱穆《国史大纲》)影响表 2 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 D. 经济格局变化

Page 25: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7.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Page 26: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8.1917 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 B. 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Page 27: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9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 .淞沪会战B .百团大战C .台儿庄战役D .平型关战役

Page 28: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0 .法国人达尔让松在 18 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A .专制王权强化 B .办事人员权力上升C .国王权力旁落 D .社会等级壁垒森严

Page 29: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1 . 1787 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 .民主主义 B .平等主义C .自由主义 D .共和主义

Page 30: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2 . 19 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 .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 .工厂纪律严格C .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 .贫富差距缩小

Page 31: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3 .拉尔夫 ·达伦道夫在 1998 年写道, 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 20 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 20 世纪A .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 .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Page 32: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4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Page 33: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5 .柳宗元在 (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 .制度法令的统一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Page 34: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6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 .“心外无物” B .“天地为万物之本”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Page 35: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7 .表 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 (1368~ 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 2 反映了A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 .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 .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 .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Page 36: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8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C .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 .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Page 37: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29 .图 4 是英国 1782 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A .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 .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 .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Page 38: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30 . 19 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 20 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Page 39: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31 . 1902~ 1906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 512 人,其中举人 62 人、贡生 48 人、生员 232 人、监生 84 人。这表明此时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Page 40: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32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 .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 .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 .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Page 41: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33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 .太原会战 B .平型关战役C .百团大战 D .武汉战役

Page 42: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34 . 1950 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l989 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 .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 .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Page 43: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35 .中日双方对 l894 年 7 月 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 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 52 分,彼我相距约 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Page 44: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37.( 32 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会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礼记 ·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 ·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材料二

Page 45: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会宁(今黑龙江阿城)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 · 世宗纪》材料三 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Page 46: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初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9 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9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 10 分)(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4 分)

Page 47: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从分散走向整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 ( 2)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Page 48: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3)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政治中心南移,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 ( 4)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或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

Page 49: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6 分)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近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郑观应《盛世危言》

Page 50: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 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14 分)

Page 51: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东南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2)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Page 52: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39.( 60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 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 16 世纪,在 17-18 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

Page 53: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这趟、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 .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Page 54: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材料二三角贸易示意图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Page 55: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贸易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贸易兴起的历史背景。( 8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12 分)

Page 56: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 1)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贸易的要求。( 2)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Page 57: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 800 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 (1667)缺机 l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 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Page 58: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 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 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

Page 59: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l700 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 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 [英 ]E . E .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

Page 60: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l9 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16 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13分 )(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Page 61: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阶段: "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 4 分)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12 分)

Page 62: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43 . (15 分 )材料一 乾元元年 (758) ,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材料二 刘晏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在产盐乡“因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

Page 63: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责”。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 40万缗,其后,达 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 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 分 )

Page 64: 12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 .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 分 )不同之处:第五琦:官营专卖,官府专利;强行加价。刘晏: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 分 ) 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