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17/3/22 1 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代 第一節 從封建到郡縣 一、列國並爭的春秋戰國時代 魯國史書《春秋》 得名 當時人的描述 前8世紀初周平王東遷 開始 前5世紀初三家分晉 前5世紀初三家分晉 結束 前3世紀末秦滅列國 列國爭霸、宗法禮樂崩壞 情勢 列國遠交近攻、相互兼併 列國競爭擴大、更激烈 (一)春秋時代的「尊王攘夷」 1.背景: 周天子僅為名義上共主參看課本p.31周鄭交質 華夷雜處,邊族入侵強權各自擴張勢力 2.提倡: 提倡:齊桓公、晉文公等春秋五霸 作法: 聯合「華夏國家」以尊奉周天子為名,征伐夷狄 實際上是強權國家爭霸,奪取國際主導權

4ãH 'Ø *Í - · PDF fileH y ï `) * n C þ ... 2/ u Û ¬ O ú > L n > c s ú É È s ô â Á o Î ! > G ³ d ... 3/ t £ ¢ ú n ^ 4/ Ö z È å Ö y þ k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2017/3/22

1

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代

第一節 從封建到郡縣

一、列國並爭的春秋戰國時代

魯國史書《春秋》 得名 當時人的描述

前8世紀初周平王東遷 開始 前5世紀初三家分晉

前5世紀初三家分晉 結束 前3世紀末秦滅列國

列國爭霸、宗法禮樂崩壞 情勢 列國遠交近攻、相互兼併

列國競爭擴大、更激烈

(一)春秋時代的「尊王攘夷」

1.背景:

周天子僅為名義上共主參看課本p.31周鄭交質

華夷雜處,邊族入侵強權各自擴張勢力

2.提倡:

提倡:齊桓公、晉文公等春秋五霸

作法:

聯合「華夏國家」以尊奉周天子為名,征伐夷狄

實際上是強權國家爭霸,奪取國際主導權

2017/3/22

2

(二)戰國時代的強國兼併

1.列國各自為政

列國爭戰激烈

政權易主、大夫篡位(三家分晉、田和篡齊)

無視封建禮法(齊湣王與秦昭襄王自稱稱東、西帝)

2.戰爭趨於激烈

戰爭規模、頻率、人力投入增加

滅人之國春秋小國林立演變成「戰國七雄」

長平之戰秦將白起擊破趙國殺士兵45萬人

魏國滅中山國

齊國攻滅宋國

周天子只能被迫承認

春秋 多 小

戰國 少 大

國家數 國家規模

2017/3/22

3

二、各國的生存競爭之道

改革目標富國強兵

改革方向

1.封建社會(宗法、禮樂制度)不斷崩壞

2.權力集中、全民皆兵(新國家、新社會)

社會組織

的整編

成文法典

的制定

新官僚與

集權國家的出現

郡縣制

的形成

國際競爭

軍政改革

(一)社會組織的整編

1.目的:加強統治,提升軍事實力

2.舉例:

春秋齊國管仲

寓兵於民強化統治和軍事力量

戰國秦國商鞅

什伍制、連坐法加強控制

成年兄弟分家充分利用勞動力、促進生產

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監督,犯法連坐

2017/3/22

4

(二)成文法典的制定

1.春秋時期:鄭國子產「鑄刑書」具體條文規範,防止平民

因沉重的賦役或貴族不當對待而逃亡

2.戰國時期:

魏國李悝訂《法經》包括盜法、賊法、囚法、捕法等篇

章,藉以維持社會秩序

秦國商鞅頒秦律

強調全國上下都需遵從法律

由國家以強制力執行(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受到貴族批評,認為違背禮樂精神,且會造成爭訟的風氣

(三)新官僚與集權國家出現

1.目的:為提升國家競爭力,各國極力爭取人才

2.事例:

春秋時期

齊桓公用平民管仲打破商、周職官世襲的傳統

楚材晉用任用人才跨越國界

戰國時期

各國貴族致力養士、任用客卿

秦國商鞅訂二十爵等制首功制,廢世卿世祿

3.結果:國君有權任免新官吏,國家權力更集中在國君手中

2017/3/22

5

(四)郡縣制的形成

1.封建制度下:君主對分封出去的采邑,沒有實際控制權

2.春秋戰國時代:

縣 郡

春秋時期 新征服地

前哨據點

邊境要地

軍隊戍守防區

戰國商鞅 鄉邑整編 征服地

秦王直接任官治理,控制地方

封建制與郡縣制的比較

封建制 郡縣制

君主將貴族分封至各地,

間接統治

君主直接派官員管理地

地方分權 中央集權

◎秦統一天下後,在李斯的建議下徹底廢封建,行

郡縣

◎秦以後的歷朝各代,雖然仍有實施封建的例子,

但大致是以郡縣制為主

2017/3/22

6

三、秦滅列國

(一)秦國的壯大

1.商鞅變法

2.向東擴張

採納張儀的「連橫」策略,破解了蘇秦的「合縱」

採納范雎的「遠交近攻」進攻較近的韓、魏,與遠方的

齊交好

(二)秦滅六國

1.B.C246年秦王政即位

2.陸續滅六國結束列國林立局勢,天下回歸統一

周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滅亡順序

2017/3/22

7

第二節 社會經濟的變遷

一、春秋戰國的社會變遷

(一)社會流動的形成

1.縱向的流動:封建社會瓦解

平民崛起:具有才能的平民,因為國家的需要獲得拔擢

貴族沒落:貴族因為失勢,成為奴婢

2.橫向的流動:楚材晉用(商鞅、蘇秦、張儀的例子)

(二)編戶齊民的出現

1.原因:為了徵兵、徵集物資戰爭規模擴大、車戰改為步兵需要充足兵源,擴大徵兵

各國為了防禦,城外築起第二道牆打破國人與野人界限

需要大量人力提供徭役和生產物資

布衣卿相

2017/3/22

8

2.內容:

編戶家戶為單位,將人民編入戶籍

齊民以成文法保障平民權利,使平民趨於平等

3.意義:平民日漸重要,但其賦役負擔增加

二、春秋戰國的農業發展

(一)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1.過程:

春秋時代

國家以土地獎勵有功士卒

對私田課稅(按種植面積)魯國的「初稅畝」

戰國時代商鞅變法要求人民開墾荒地、擴大種植面積

2.意義:

開始承認農民對耕地的所有權

土地從國有變為農民私產

2017/3/22

9

(二)農田水利技術的發展

1.鐵製農具的使用

鐵原先被運用在兵器上戰國中期後普及至生產工具

使農民得以深耕易耨大幅改善土地利用

2.牛耕的運用

配合犁的使用,提高生產效率

擴大土地種植面積

春秋青銅犧尊

3.水利工程的興修

原因:為提供穩定農業灌溉用水

實例:秦國李冰修建四川都江堰兼具灌溉及防洪功能

2017/3/22

10

三、民間工商業的崛起

(一)工商業興起的背景

殷商西周

遠途貿易

規模小、以物易物

統治階層掌握商業、手工業(工商食官)

春秋戰國

•土地私有,生產力提升

•國際競爭促進分工交換、流通便利

•民間工商業蓬勃

(二)貨幣的流通

1.原因:國際往來密切,為了便於物資交易

2.類型:

3.意義:

各國金屬貨幣皆已規範鑄造標準反映對貨幣品質的重視

說明貨幣作文交易媒介相當普及

2017/3/22

11

(三)商業的興盛

1.原因:

各國為增加國力,開發物產(如齊國開發在地的漁、鹽)

戰爭使國際間物資往來頻繁

2.富商:春秋弦高、子貢,戰國呂不韋

鄂君啟節

奇貨可居的呂不韋呂不韋在趙國經商結識秦國宗室異人,他認為

此人「奇貨可居」,助其返秦、贈美人趙姬,

並幫他當上華陽夫人養子,日後即位為秦莊襄

王。莊襄王任呂不韋為相國,病故後子嬴政繼

位,呂不韋更被尊為「仲父」,主持秦國大政

(四)手工業的發達

1.原因:統治階層壟斷的手工業技術(工商食官),流傳到民間

2.代表人物:

趙國郭縱冶鐵

秦國巴寡婦清採礦

魏國猗頓煮鹽

㇐代奇女子~巴寡婦清巴郡(今四川)有女子名清,早年喪夫。其夫家以採丹砂致富,

到她掌管家業後,更如日中天。她曾資助秦始皇修建長城的資

金,秦始皇的陵寢需要大量的水銀(水銀由丹砂提煉),也是由

她提供。晚年巴寡婦清被秦始皇接到宮中,封為「貞婦」。

2017/3/22

12

(五)大城市的興起

1.原因:工商業發達,人口增加出現許多大城市

2.代表:齊國臨淄、趙國邯鄲、秦國咸陽

見楚王。王曰:「齊無幫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

臨淄三百閭(25戶為一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

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

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

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春秋》

四、貧富不均與土地兼併之風的興起

(一)貧富不均產生之因

(二)土地兼併之風的盛行

1.原因:

土地私有制之下,土地可自由買賣

商人靠著「賤買貴賣」牟利(如白圭主張「人棄我取,人取

我與」)轉投資土地買賣

2.影響: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2017/3/22

13

第三節 百家爭鳴

一、歷史背景

(一)貴族沒落,平民崛起

1.西周時期:貴族壟斷學術王官之學

2.春秋戰國:知識普及平民

士流落民間,以傳授知識、技能謀生私人講學

平民以經世或權謀之術提出改革或追求富貴

(二)養士之風盛行(「士」定義改變:貴族底層→有知識者)

1.原因:為增實力、聲譽,統治者廣納人才

個人:戰國四公子、呂不韋

國家:稷下學宮

2.影響:士思索治國之道、省思社會秩序

稷下學宮想像圖

2017/3/22

14

二、思想百花齊放

反省社會政治現實規劃社會國家秩序

禮樂崩壞人倫秩序破壞

針對當時

針對未來

(一)關心倫理的理想家--儒家

1.以「仁」為中心的思想

代表:孔子

主張:採取溫和的改革主張

希望統治者以身作則,施行仁政

恢復禮樂之道,重建人倫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重視古典教育(溫古而知新)

2.「性善」與「性惡」

對於人性的解讀

關注人性的目的:強調健全的人倫秩序才是合乎人道的政治

秩序基礎

孔 子 孟 子 荀 子

人 性 性相近,習相遠 性善

惻隱、羞惡、辭

讓、是非之心

性惡

其善者偽(人為之

意)也

主 張 強調後天學習 發揮本性,避

免危害公義

勤學,以禮樂

約束行為

弟子李斯、韓非發揮,成為法家基礎

2017/3/22

15

(二)和平主義者--墨家

代 表 墨子

背 景 戰爭不息

主 張 兼愛、非攻、節用

特 色 1.領袖稱鉅子,成員為墨者

2.擅工程,協助防禦

地 位 戰國時與儒家並稱為顯學

衰 落 力求儉約,不近人情

(三)厭戰重生的思想家—道家

代 表 老子、莊子

背 景 戰爭頻仍厭戰、反戰

主 張 1.以道為本,道法自然

2.無為而治(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

3.放任自然(莊子)

批評儒家 反對禮樂、尊賢(絕聖棄智)

意 義 1.具哲學價值,開形上學傳統

2.莊子逍遙自在的思想影響中國的藝術

2017/3/22

16

(四)法、術、勢治國--法家

1.法家三派

2.主張:從統治者立場出發

建威勢,以法治、賞罰規範官民

限制思想,鼓勵耕戰,禁絕商業(重農抑商)

3.興盛原因:能符合統治者追求富強的期待

(五)辯論達人—名家

代 表 惠施、公孫龍

特 色 1.講求辨別名實異同

2.重視文字意義與邏輯關係

3.強調辯論技巧

快樂的魚?惠施與莊子的辯論

白馬非馬

2017/3/22

17

(六)天地與人事相感應—陰陽家

代 表 鄒衍

背 景 1.與天文星曆關係密切

2.眼見統治者不體恤民苦

主 張 1.施政不違時令

2.違者上天會降災

3.五德終始說政權興衰會受到氣運盛

衰、環境變化影響

地 位 影響後代甚深

周秦

西漢

五行生剋圖

2017/3/22

18

三、百家爭鳴的歷史意義

(一)是激烈國際競爭下的產物

1.統治者對言論思想採較開放、寬容態度

2.爭取人才作為國家生存、擴張的資本

(二)秦滅六國後焚書坑儒

1.列國競爭形勢不再

2.知識份子對時政的批評,被統治者視為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