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運運運運運運 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 2013 運運 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運 運運運 運運運‧ 2012 運 10 運 3 運 運運運運 1. Vayda, Andrew 1994 Actions, Variations, and Chang e: The Emerging Anti-Essentialist View in Anthropolo gy. In Robert Borofsky (ed.) Assessing Cultural Anthropolog y. P.320-330.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2. Barth, Fredrik 1994 A personal View of Present Ta sks and Priorities in Cultural and Social Anthropolo gy. In Robert Borofsky (ed.) Assess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P.349-361.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運動中的文化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暨各大學人類學相關系所合作培訓計畫 2013 申請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以文化之名」讀書會. 運動中的文化. 參考文獻 1. Vayda, Andrew 1994 Actions, Variations, and Change: The Emerging Anti-Essentialist View in Anthropology. In Robert Borofsky (ed.) Assess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 P.320-330.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運動中的文化

運動中的文化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暨各大學人類學相關系所合作培訓計畫 2013 申請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以文化之名」讀書會

羅正心‧ 2012 年 10 月 3 日

參考文獻

1. Vayda, Andrew 1994 Actions, Variations, and Change: The Emerging Anti-Essentialist View in Anthropology. In Robert Borofsky (ed.) Assess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P.320-330.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2. Barth, Fredrik 1994 A personal View of Present Tasks and Priorities in Cultural and Social Anthropology. In Robert Borofsky (ed.) Assess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P.349-361.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Page 2: 運動中的文化

1970s 與 1980s ,一個崛起而少被注意的觀點:

文化模式與秩序被過份或不當的強調(本質論),差異與變化需要作更多研究。(反本質論)

反本質論:視變遷為「基本現實」( fundamental reality ),並反對共享的或普遍的,有其自身的現實。

本質論:視文化為型態學化的、規範的。

1. Vayda, Andrew 1994 Actions, Variations, and Change: The Emerging Anti-Essentialist View in Anthropology. In Robert Borofsky (ed.) Assess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P.320-330.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Page 3: 運動中的文化

例如, Pelto and Pelto ( 1975 )批評說,許多有關 Omaha Indians 的文化研究,社區內的差異被拋在一邊,以便敘述「社會結構」與「典型的」文化模式。

Pelto and Pelto 認為,變化是重要的,是社會或文化對微環境( micro-environments )或無常脈絡的變遷之適應。

知識如何獲得、保留與傳遞,蘊藏解釋差異的關鍵。

反本質論者問真實行為及其結果,而不是「家庭是什麼?」「國家是什麼?」「革命是什麼?」「宗教是什麼?」「 Pueblo 印地安宗教是什麼?」「日本文化是什麼?」

反本質論者在使用「飲食的行為」、「性行為」的詞彙時,並非揭發他們「真正的」規範是什麼,而是顯示並解釋飲食的差異、性伴侶或性對象是同性或異性。

Page 4: 運動中的文化

長時間的田野研究會發現其與本質論者的齟齬。

Barth 特別關懷的「差異」,發生於 New Guinea 的 Ok 山人群的儀式以及宇宙概念。

Barth 指出,大約每十年的社區公共展演的變化,以及單獨的、禁忌圍繞的儀式知識,在一小群儀式專家照顧的安全保存著,但儀式無法每次完整無誤的再生產,而每次的修飾,是因為專家記憶,以及他們訴諸猜測與即席反應的因素,同時,也從鄰群假借。

Barth 很清楚,他所研究的對象,並不「包含邏輯秩序」或「結構整體」或「內在和諧與共享的,有外在邊界的」文化,而是本身相當差異,且過程與機制在生產它們。

我( Vayda )最近的研究,避開讓文化或其它「全體」為研究對象,反而試著解釋行動,或它們的結果,而不將之視為人們文化的再現性或典型。( Vayda 1994:323 )

Page 5: 運動中的文化

本質主義的偏見:資料側重秩序與穩定,追求「一致性」與「統一的象徵結構」。

反本質主義:偏重「脈絡的解釋模式」,不只是生理與制度脈絡,而且包含行動者企圖、目的、知識、信仰。

「脈絡的解釋模式」包括藉著追溯對人們的影響趨勢,外展至空間,向後至時間,的脈絡化行動或結果。支持特定案例的行動解釋,其連結可能在某種行動,某種理由,以及某種發生的脈絡。( Vayda 1994:323 )

今天,我們許多人,並非「屬於」一特定文化,或活在「文化特定認知世界」。我們從也許幾打的「 cultures 」中,撿拾枝子與草,建構自己慣例或認同的窩。

Page 6: 運動中的文化

許多今天的研究是風格與典範的劇烈變化,是對後現代、反思、詮釋的回應。

Rappaport 說,我們人類「居住於一個服從於自然法,而缺乏本體意義的世界中,他只能建構自己的意義。」

問題是,如何抓住全球的差異意義,將之放置於物理限制,與生物過程的世界。

2. Barth, Fredrik 1994 A personal View of Present Tasks and Priorities in Cultural and Social Anthropology. In Robert Borofsky (ed.) Assessing Cultural Anthropology. P.349-361. New York: McGraw-Hill, Inc.

Page 7: 運動中的文化

方法學的第一個規則是,我們應該運用或發展發現過程( discovery procedures )。它使我們在變化中探索特殊性,而非樣版與基模,後者誘使我們太快抓住與描繪全體(被認為的精髓)。這個意思就是,發展一強烈的意識去觀察,而較少依附到我們認為應該發現的東西。

傳統上,人類學嚴重倚賴分類法( taxonomies )以及在某一類中累積個案。沒理由回到型態學( typologies )的建構。我們較多的注意力應放在特殊的脈絡,它們的背景( embedness )與連結( linkages )。它迫使我們在過程中,採納新的項目( categories )。( Barth 1994:352 )

我認為人類學家目前最重要任務是在不同文化條件下,寫人們如何獲得並生產某程度的採納與共享的前提之現實的紀錄( realistic account )。我認為,努力獲得共享的瞭解,比較是在行動脈絡中,而非講話脈絡中執行,並且是存在平凡生活眾多目的中。( Barth 1994:355 )

Page 8: 運動中的文化

所有觀念存在於實踐。所以它們的定義與延伸,只能在該實踐的脈絡中決定。

所有觀點是單一的與位置的( positioned ),而人類學對文化傳統的紀錄與類化,只代表人類學自己,基於他的判斷與分析建構。

所有意義保留為可爭辯的,不論是在社會圈,或文化傳統,之內或之間。

傳統文化觀念的修飾

一、

三、

二、

Page 9: 運動中的文化

我們必須建造一失序系統,以再現複雜、差異的現象。此系統是流動變化的,其形式同時是擴散與偶現的。( Barth 1994:358 )

我特別呼籲需要發展失序系統。這些系統能再現大尺度的社會與文化世界狀態,而不會誇大以及本質化某些明顯的與方便的規則,成為理想的「整體」(” the whole” )再現。( Barth 1994:360 )

我們最好停止「文化」再現的特權,而聚焦在事件、行動、人,與過程的程度上。

我們必須從整體化文化模式( totalizing cultural models )轉到具生產性的過程模式( generative models of process )。

過程模式

失序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