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1 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 國國國 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 [email protected] 國國國 EMBA91 國國國國國國國國國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周宣光 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email protected]. 取材自 EMBA91 資管方念德碩士論文. 國際物流現況 國外國際物流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國際物流發展之規劃 結論與建議.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國際物流現況.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現況 第三方物流( 3rd Party Logistics, 3PL) 第四方物流( 4th Party Logistics, 4PL).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現況.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周宣光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

[email protected]

取材自 EMBA91 資管方念德碩士論文

Page 2: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 國際物流現況

• 國外國際物流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 我國國際物流發展之規劃

• 結論與建議

Page 3: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

國際物流現況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現況

第三方物流( 3rd Party

Logistics, 3PL)

第四方物流( 4th Party

Logistics, 4PL)

Page 4: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現況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面對企業需求不斷的增加,多數業者只是想辦法應付客戶現狀要求,少數業者能提供更多的物流服務。由於物流涵蓋業務與範圍廣大,以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的體質來看,惟有物流業界的水平整合或垂直整合,加上資訊科技化,才能滿足趨勢需求,才能有競爭力。整合的解決方案為何,由誰來整合最有機會與條件,尤其是否能成功的發展成第四方物流,是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的未來發展的關鍵。

Page 5: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

第三方物流( 1/2 )

內涵係指「能提供包括倉儲、運輸、存貨管理與控制、合併與分配及資訊服務等的主要服務功能」,能夠提供這些服務功能的業者就能稱之為第三方物流業者。而第三方物流業者也可能提供的附加服務功能,包括訂貨履行、自動補貨、流通加工、產品組裝、進出口代理等。

Page 6: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6

第三方物流( 2/2 )

我國第三方物流業者分類 第三方物流型態 第三方物流業者 代表性公司資產基礎業者 國際物流中心、發

貨中心、保稅倉庫、內陸運輸業者

中保物流、好好物流、大榮貨運、新竹貨運

無資產基礎業者 海空運承攬業者 中菲行航空貨運承攬公司、鴻霖空運

管理基礎業者 物流顧問業者 集團企業之部門或子公司

資訊基礎 軟體業者、通關網路業者

博連、關貿網路

Page 7: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7

第四方物流( 1/5 )

第四方物流( Forth Party Logistics ; 4PL )概念是 Accenture 公司在 1996 年首先提出並註冊。 Accenture 的 John Gattorna 的「策略性的供應鏈結盟」文章中指出,一個演進正在供應鏈管理中發生,企業的物流處理已從 insourcing 到 outsourcing 演進到第四方物流。

Page 8: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8

第四方物流( 2/5 )

Accenture 認為第四方物流有以下三種基本服務的功能– 整合物流供應鏈:從託運人到收貨人的供應過程的管理。

– 協調物流業務:負責管理運輸公司、物流倉儲公司之間在業務操作上的銜接與協調問題。

– 供應鏈再造功能(滿足客製化需求):即根據託運人在供應鏈策略上的要求,及時改變或調整策略,使其效率提高的運作。

Page 9: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9

第四方物流( 3/5 )

第四方物流必須提供的完整服務功能:– 物流供應鏈整合服務 – 國際貨運承攬、進出口報關、國際運輸等服務 – 倉儲、運輸、存貨管理與控制、合併與分配等服務,亦即「第三方物流」的服務功能

– 運輸管理、倉儲管理、供應鏈管理、貨物追蹤等的資訊系統服務

– 企業物流規劃、設計、管理及諮詢服務

Page 10: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0

第四方物流( 4/5 )

歸納出第四方物流應該要具備的五點能力有:– 複合物流服務之能力– 資訊技術能力– 跨國服務能力– 物流規劃管理能力– 供應鏈整合能力

Page 11: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1

第四方物流( 5/5 )

依目前物流業者的發展趨勢而言,未來可能扮演第四方物流主導角色者包括:– 第三方物流業者:透過併購方式擴充來增加自己現有業務範疇,例如 UPS 、德國郵局。

– 資訊技術業者:以提供資訊系統、軟體、網路平台的解決方案,與物流提供者策略聯盟,來提供完整的物流供應鏈整合服務,例如 Descartes 、 GT Nexus 。

– 物流管理顧問公司:以專業的物流專家提供諮詢顧問、規劃設計服務,與物流提供者策略聯盟,來提供完整的物流供應鏈整合服務,例如 Accenture 、英和國際物流。

– 物流業者共組新公司:物流業者以服務範疇的需求,為追求利益而組織新公司,來提供完整的物流供應鏈整合服務。

Page 12: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2

國外國際物流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 北美地區第三方物流( 3PL )發展分析• 北美地區第四方物流( 4PL )之案例•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案例

Page 13: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3

北美地區 3PL 發展分析-服務項目( 1/2 )

物流服務 2000年使用率%

2001年使用率%

2002年使用率%

2003年使用率%

貨物費用支付 43% 53% 63% 72%

運送併貨 43% 49% 49% 66%

直接運輸服務 49% 61% 56% 62%

報關代理 40% 41% 67% 62%

倉儲管理 56% 59% 42% 60%

貨物承攬 44% 45% 59% 53%

航商選擇 29% 43% 51% 51%

貨物追蹤 沒有調查 33% 44% 51%

航商績效的衡量 沒有調查 沒有調查 沒有調查 47%

利率商議 29% 37% 47% 38%

重貼標籤 /重新包裝 21% 25% 23% 38%

3PL 業者服務項目統計分析

Page 14: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4

北美地區 3PL 發展分析-服務項目( 2/2 )

服務項目 產生最好的成本與利益%

倉儲管理 30%

利率商議 16%

運送併貨 14%

貨物費用支付 10%

直接運輸服務 10%

車隊管理 /營運 8%

航商選擇 6%

3PL 服務中產生最好的物流成本與利益

從上述的資料可以發現,製造商對第三方物流業者的服務項目是逐年增加,也就是說,除了第三方物流業者最主要的服務項目外,對於附加價值的服務項目需求是與日俱增。而專業的服務項目是能帶給製造商利得。

Page 15: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5

北美地區 3PL 發展分析-供應鏈整合需求

與製造商採用相同的3PL 業者統計

相同 不相同

代理商 49% 51%

供應商 57% 43%

供應鏈整合關係

很重要 30%

重要 38%

不影響 25%

不重要 8%

上下游供應鏈整合關係

由此,可以知道一般 3 PL 業者對供應鏈的連結效率缺乏認知,所以缺少利用資訊系統來連結他們的客戶,換句話說, 3 PL 業者是急需加強他們的資訊技術能力。

Page 16: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6

北美地區 3PL 發展分析-跨國服務需求

這項統計顯示 3PL跨國服務的重要性,製造商對 3PL跨國服務的地區需求統計,其中中國大陸特別凸顯它不只是主要商品銷售市場也是商品製造國家,因此,貨物進出口中國大陸的物流服務是非常地重要。

地區(國家) 服務需求百分比

加拿大 52%

墨西哥 48%

拉丁美洲 40%

西歐 64%

東歐 36%

亞洲(不包括中國大陸)

50%

中國大陸 46%

Page 17: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7

北美地區 3PL 發展分析- 3PL 業者的發展方向

這項調查在過去幾年間發現製造商關注 3PL 業者最重要的發展。其中合併的發展,認為能帶來正面的利益。

從統計資料可以發現,物流業者的合併可以使規模變大、服務項目擴大及資訊科技進步,同時產生成本下降與服務的品質提昇。

發展方向 重要性

3PL業者的繼續合併 31%

3PL業者的資訊科技解決方案的進步

26%

3PL公司服務項目的擴大

11%

項目 正面利益

價格的降低 53%

服務的進步 13%

Page 18: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8

北美地區 3PL 發展分析-對我國業者的影響及可借鏡之處

製造商對 3PL 能力的需求 vs 4PL 應具備的能力

第四方物流應該要具備的能力

製造商對第三方物流能力的需求

比較結果

複合物流服務之能力 專業物流服務單一窗口化

相同

資訊技術能力 資訊系統服務能力 相同

跨國服務能力 跨國服務能力 相同

物流規劃管理能力 無 無

供應鏈整合能力 供應鏈整合能力 相同

Page 19: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19

北美地區 4PL 之案例 - UPS 案例( 1/2 )

UPS 是透過併購方式擴充來增加自己現有業務之業務範疇。

UPS 是國際上知名的物流整合業者( Integrator ),擁有自己的車隊、機隊、倉庫及專業的報關代理人,以 Total Solution 的整合模式,提供客戶 Door to Door 的物流運籌服務。

UPS 供應鏈解決方案是一個有效率的組織,其提供物流支援、金融服務、郵寄服務和諮詢,以加強客戶企業效能及增進其全球供應鏈。 UPS 供應鏈解決方案由 UPS Capital 、 UPS 物流事業部、 UPS Freight Services 、 UPS Mail Innovations 和 UPS Consulting 提供。

Page 20: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0

北美地區 4PL 之案例 - UPS 案例( 2/2 )

UPS 第四方物流能力來分析 4PL具備的能力 值得借鏡之處複合物流服務之能力

由第三方物流業者擴展而來,從包裹快遞、物流配送、貨物運輸、貨物承攬至報關服務等,服務全面且各項專業能力皆完整。

資訊技術能力 資訊系統自行開發,並提供全球電子商務網站服務及貨物追蹤等資訊系統,使客戶能獲得完整的資訊。

跨國服務能力 服務據點超過 185個國家與地區,能提供客戶全球運籌服務。

物流規劃管理能力 由 Nikon的案例,可以知道 UPS能依客戶需要提供諮詢、規劃、管理的能力。

供應鏈整合能力 UPS 供應鏈解決方案是一個有效率的組織,其提供物流支援、金融服務、郵寄服務和諮詢,以加強客戶企業效能及增進其全球供應鏈。

Page 21: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1

北美地區 4PL 之案例 - Descartes 案例( 1/3 )

公司簡介– Descartes 是在 1980創立,主要是針對對交貨期要求度高之高科技業者提供物流運籌管理之軟體解決方案。網際網路興起,乃於 1995 年起,將過去以軟體銷售業務為主之營運型態轉變為以網路服務模式,以提供有效物流運籌管理所需之資料分享及其透明化。

– Descartes 成功地轉型為第一家提供網際網路物流運籌軟體完整解決方案之公司, Descartes的成功轉型要歸功於經營策略的成功,期間它購併了七家公司

Page 22: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2

北美地區 4PL 之案例 - Descartes 案例( 2/3 )

商業模式分析 – Descartes 服務對象包括製造商、經銷商、零售商、運輸業、物流服務業。服務提供方式包括供應鏈管理、物流管理等資訊軟體解決方案和網路服務。

Global Logistics Services Network

nChain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Order

Decision

MultisiteInventoryExecution

CollaborationShipment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Trade

Logistics

DynamicsCarrier

Execution

IntegratedFinancialServices

Page 23: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3

北美地區 4PL 之案例 - Descartes 案例( 3/3 )

Descartes 4PL 能力分析 4PL具備的能力 值得借鏡之處

複合物流服務之能力

專業能力不在物流配送、貨物運輸、貨物承攬、報關服務等。

資訊技術能力 是以物流運籌軟體及經營資訊網路,提供物流運作與管理。

跨國服務能力 以一個即時性資訊服務平台,提供了來自全球不同交易夥伴多對多物流運籌資訊的管理。

物流規劃管理能力 並沒有物流規劃、設計。管理的能力。

供應鏈整合能力 讓供應鏈中之參與夥伴分享物流運籌資訊,及解決整合問題,是以資訊服務平台的角度提供供應鏈整合能力。

Page 24: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4

北美地區 4PL 之案例 - GT Nexus 案例( 1/3 )

公司簡介 – GT Nexus 於 1998 年創立,建立一個 web based 的供應鏈資訊交換整體解決方案。透過資訊平台的建立,整合承攬業者、報關行、海運業者,提升供應鏈的能見度。 GTN 提供軟體、資訊、與諮詢做為企業、 3PL 與Carrier 的服務。

– GTN 並與資訊科技及供應鏈領導者發展策略夥伴的關係,以提供解決方案給他們顧客。 GTN 的策略夥伴有Accenture (專業是規劃、諮詢的業務)、 Nextlinx(專業在提供企業全球貿易管理方面的業務)、 RiverOne (專業在提供企業供應鏈管理、供應商管理存貨方面的業務)、 Capgemini (專業在提供協同商務方面的業務)、 Savi (專業在 RFID 方面的業務)、 BEA 及 VITRIA (專業在電子商務軟體平台技術)。

Page 25: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5

北美地區 4PL 之案例 - GT Nexus 案例( 2/3 )

商務模式分析– GTN 認為一個成功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有

• 透過廣泛並且結合每層 IT 系統的完整解決辦法 • 提供給顧客及他們的夥伴一個全球合作的中心平台• 客戶不需要安裝其他的軟體,透過標準的網路瀏覽器介面

– GTN 的三個解決方案 • 對企業提供終端對終端的軟體服務 • 幫助 3PL 業者,提供客戶更完整的物流解決方案 • 對 Carrier 提供訂價及合約的最佳管理

Page 26: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6

北美地區 4PL 之案例 - GT Nexus 案例( 3/3 )

GT Nexus 4PL 能力分析 4PL具備的能力 值得借鏡之處

複合物流服務之能力

專業能力不在物流配送、貨物運輸、貨物承攬、報關服務等。

資訊技術能力 是以物流運籌軟體及經營資訊網路,提供物流運作與管理。

跨國服務能力 以一個即時性資訊服務平台,提供了來自全球不同交易夥伴多對多物流運籌資訊的管理。

物流規劃管理能力 策略夥伴能提供企業、 3PL最合適的規劃和管理。

供應鏈整合能力 讓供應鏈中之參與夥伴分享物流運籌資訊,及解決整合問題,是以資訊服務平台的角度提供供應鏈整合能力。

Page 27: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7

北美地區 4PL 之案例-綜合整理

4PL 案例能力比較表 第四方物流角色 第三方物

流業者資訊技術業者

資訊技術業者

4PL具備的能力 UPS Descartes GT Nexus

複合物流服務之能力 強 弱 弱資訊技術能力 強 強 強跨國服務能力 強 強 強物流規劃管理能力 強 弱 強供應鏈整合能力 強 強 強

Page 28: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8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 亞洲各國政府為吸引外商投資環境及提昇國家競爭力,不斷的改善貿易流程與行政作業,可以說都是由海關的通關自動化及貿易簽審自動化而帶動起來。

本節將介紹新加坡、香港及中國大陸的國際物流產業發展現況,並且彙整各國發展的優劣點比較。亞洲地區是否已有 4PL 業者,其經營模式為何,將以香港利豐集團-英和國際物流公司為案例說明 4PL 的發展模式,做為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發展的參考。

Page 29: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29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新加坡( 1/4 )

新加坡物流業於 1990 年代突飛猛進,政府重視物流業的發展,因此開始規劃一套物流業整體發展計畫,並訂下「發展新加坡成為東南亞最先進物流中心」的目標。

2000 年中國大陸加入WTO後逐步開放市場,對新加坡的物流帶來另一波衝擊,政府推展了一系列計畫,其中「物流 IT計畫」目標是將新加坡發展成為 e- 物流中心。新加坡政府在提昇作業效率和政府電子化程度的改善措施不遺餘力,希望於2010 年成為亞洲整合型運籌中心之首。

Page 30: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0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新加坡( 2/4 )

貿易通關自動化政策

航港服務申辦

官方港務網MariNet

網路互通

空港服務網Spectrum

網路互通

報關簽審服務網CrimsonLogic

TradeNet

海港服務網PSA

PortNet

政府端連

運輸業者倉儲業者航商 進出口業者 承攬業者

網路互通

通關簽審服務申辦

簽審機關

海關

Page 31: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1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新加坡( 3/4 )

物流業現況 – 新加坡工商企業運用物流組織管理技術和運用專業化的 3PL 服務非常普遍,約 60% 的新加坡企業使用 3PL 服務,其中有 83% 已經是 3 年以上的 3PL 服務顧客。

– 彰宜南方開發的物流園區,全部土地均被物流業所租用。這些物流業大多來自於歐美和日本等國,並投入大量資金興建物流中心。

– 已發展出一套獨具特色的網路供應鏈管理系統,以吸引跨國企業利用新加坡物流業的優勢。 CrimsonLogic 在 Trade & Logistics領域深入提供 Trader 、 Freight forwarder 、 3PL 、 Buyer 、 Seller在供應鏈各環節的資訊解決方案。

– 2000 年 7月由 Trade-Van of Taiwan 、 Tradelink of Hong Kong and Crimsonlogic of Singapore共同組成 Pan Asian E-Commerce Alliance ( PAA ),為了提昇全球貿易與物流運籌的效率,共同建構以安全、信任、可靠的加值資訊技術網路,提供本國企業及國際物流業者的跨國服務。

Page 32: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2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新加坡( 4/4 )

對我國可借鏡之處 – 扶植 CrimsonLogic 公司:營運 TradeNet ,擁有公信力

– 強化資訊能力:新加坡物流業者已發展出一套獨具特色的網路供應鏈管理系統

– 政府對物流產業計畫:政府主導一系列計畫 – 利用資訊網路與國際接軌:這一點值得我國注意及重視的事,是 CrimsonLogic 公司在新加坡政府的刻意培植下,已經有能力在東南亞、中國大陸、澳洲等地區設立服務據點,絕對能增加新加坡物流產業的競爭力。

Page 33: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3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香港( 1/5 )

貿易通關自動化政策

貿易通 TradeLink

核發公鑰 艙單

電子核證股份有限公司 政府機構 海關

紡易網(紡織成衣出口)簽審、產證報關、保險

萬利網(出口報關)產證、報關

保險

全運網(貨運運輸)貨運商通知載貨艙單

紡織成衣製造業者 進出口業者 運輸業者

Page 34: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4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香港( 2/5 )

物流產業現況 – 2001 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為增強香港成為國際運輸與物流中心的角色,成立了香港物流發展議會討論政府與民間的物流發展方向,目前已規劃數位貿易運輸網路系統( DTTN : Digital Trade 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以建立一個全面的運輸物流平台,並促進香港與珠江三角洲之物流聯繫。未來完成後將由TradeLink 公司運作與管理。

– DTTN 是一個涵蓋政府部門、買主、貨運碼頭、航空公司、快遞公司、船公司,貨運代理、出口商、銀行和保險公司等相關業者於一身之系統網路。

Page 35: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5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香港( 3/5 )

Page 36: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6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香港( 4/5 )

物流產業現況– 香港與中國大陸為加強兩地之間的經貿聯繫,於 2003

年 6 月 29日簽署了「 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簡稱 CEPA )」

– CEPA 已於 2004 年 1 月 1日起實施 – CEPA 的市場准入條款涵蓋 18 個服務行業,包括:物流、貨代服務、倉儲、運輸。

– 香港的服務企業,不論其投資者或股東屬何國籍,若要享受 CEPA 下的優惠待遇,必須在香港從事實質性商業經營,同時符合以下全部條件:

• 必須根據香港法例註冊成立 • 必須繳納香港利得稅 • 在香港僱用的員工必須佔其員工總數的 50% 或以上。

Page 37: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7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香港( 5/5 )

對我國可借鏡之處 – 扶植 TradeLink 公司:營運貿易通關網路及

DTTN ,擁有公信力– 強化資訊能力:正在建置數位貿易運輸網路系統,提供從事供應鏈運作之任何一個環節業者

– 政府對物流產業計畫: DTTN 及 CEPA 的措施

– 利用資訊網路與國際接軌: DTTN 及 PAA

Page 38: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8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中國大陸( 1/3 )

貿易通關自動化政策 – 上海海關是大陸第一個導入通關 EDI 作業,於

1997 年 6月 – 中國海關 2001 年來推動『電子口岸』,計畫加強 G2G 及 B2G 間的作業效率。民間企業藉由電子口岸即可與海關、檢驗(疫)單位、貿易和稅務等不同單位進行連線申 辦作業。

– 在 2004 年 3 月 6日的中國物流業發展最新趨勢研討會上透露,政府正考慮制訂一部《中國物流業發展綱要 》

Page 39: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39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中國大陸( 2/3 )

物流產業現況 – 3PL 供應商的資訊化程度、專業技術、管理水準、服務水準與企業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很多物流公司只提供單純的報關、運送和倉儲服務,主要依靠人工處理資訊和業務流程,服務範圍狹窄,運作成本較大,欠缺保險和安全意識。

– 制度環境的限制:法令與制度主要指融資制度、產權轉讓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場進入制度等,目前還遠遠不能跟上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

– 專業人才短缺

Page 40: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0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中國大陸( 3/3 )

對我國的影響及可借鏡之處 – 物流發展的機會:中國大陸物流產業在資訊化程度、專業技術、管理水準、服務水準都很落後,我國物流業者在文化、語言及台商需要的優勢下,應該積極佈署中國市場,待制度環境改善後,擴大服務範圍與據點。

Page 41: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1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各國比較分析及建議( 1/3 )

比較項目 新加坡 香港 中國大陸扶植單一公司擁有公信力

TradeNet營運 TradeLink營運

政府經營

強化資訊能力 供應鏈管理資訊解決方案

共通的物流資訊平台 DTTN

沒有

政府對物流產業計畫

多種計畫 以 DTTN為主導計畫

政府正考慮制訂

利用資訊網路與國際接軌

全力培植CrimsonLogic

全力培植TradeLink

沒有

物流發展的機會

向東南亞、中國市場發展

向中國市場發展

物流產業正在起步

Page 42: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2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各國比較分析及建議( 2/3 )

政府政策面 – 政府在「貿易通關單一窗口」政策推動上,建議政府參考新加坡、香港的做法,單一政府組織主導政策推動。

– 在政府對物流產業計畫上,建議政府強力主導指定一個政府機關負責,與物流產業界共同成立物流發展議會凝聚共識與力量,規劃政府與民間的物流發展方向與執行,才能真正匯聚資源改善物流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Page 43: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3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各國比較分析及建議( 3/3 )

物流產業面 – 我國物流產業規模小與新加坡、香港相似,國際物流業者的實體經營規模無法與歐美國際物流業者相比,只有靠「強化資訊能力」與「利用資訊網路與國際接軌」才能與歐美物流業者競爭。

– 中國大陸物流產業正在起步,由於中國大陸物流業者服務能力尚不足,因此正是各國物流業者切入市場的好機會。建議我國物流業者朝向跨國同業水平整合、跨國異業垂直整合等的方式擴展中國大陸服務據點。

Page 44: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4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英和國際物流公司案例( 1/2 )

利豐 (1937) 有限公司

出口貿易 經銷批發和物流 零售

利豐有限公司 利豐經銷有限公司 利豐零售有限公司

英和國際物流公司

主要為歐美客戶,包括連銷百貨、超市及著名品牌提供高增值採購服務。其出口經營範圍包括提供產品設計、原材料採購、統籌生產、物流、融資等,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歐洲和日本,採購業務網路遍佈全球。

在亞太區分銷歐美的消費品、醫療、家電及汽車零件等產品,未客戶提供經銷批發、商務拓展、製造加工和物流配送服務。業務網絡遍及日本、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中國內地、台灣和香港。

在亞洲經營兩家零售連鎖店 。

Page 45: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5

亞洲地區國際物流產業發展分析-英和國際物流公司案例( 2/2 )

英和國際物流 4PL 能力分析 4PL具備的能力 值得借鏡之處複合物流服務之能力

是以英和物流的 3PL為基礎的專業能力,再結合全球的物流合作夥伴,來完成物流配送、貨物運輸、貨物承攬、報關服務等。

資訊技術能力 以資訊網路技術來進行物流運作與管理。跨國服務能力 利豐集團的客戶橫跨全球各地,利用資訊科技和國

際業務聯繫,把全球的物流合作夥伴連結起來,形成一個覆蓋全球的物流網絡。

物流規劃管理能力 有 3PL的專業能力,加上供應鏈管理知識,能提供最合適的規劃和管理。

供應鏈整合能力 具有供應鏈管理專業知識,提供一系列虛擬物流服務和資訊科技支援,是客戶供應鏈中的管理核心。

Page 46: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6

我國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規劃

•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的發展分析•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的未來發展• 第四方物流 (4PL) 的規劃

Page 47: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7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的發展分析( 1/5 )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結構 – 進出口市場規模– 業者的分佈狀況

0

2, 000, 000

4, 000, 000

6, 000, 000

8, 000, 000

10, 000, 000

12, 000, 000

14, 000, 000

16, 000, 000

18, 000, 0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進出

口報

單量

全部報單量 扣除簡易報單量

物流業者 業者家數

物流業者 業者家數

空運報關 535 空運承攬 919

航空公司 45 航空貨棧 5

海運報關 950 海運承攬 569

船公司 141 船務代理 350

貨櫃集散 38 倉儲業 244

國際物流中心 9 快遞業 4

2004 年我國國際物流業者家數統計

通關業界報單量歷年統計

Page 48: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8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的發展分析( 2/5 )

產業的資訊化程度 – 物流業者的資訊化現況

70%

65%

50%

40%

25%

15%

5%

0% 20% 40% 60% 80%

傳真

E-mail

電話

Internet

EDI

VAN

其他

物流業者 對外電腦連線主要目的空運報關 報單傳輸空運承攬 電子郵件航空公司 艙單傳輸航空貨棧 電子郵件

國際物流中心 電子郵件海運報關 報單傳輸海運承攬 電子郵件船公司 艙單傳輸船務代理 電子郵件貨櫃集散 電子郵件倉儲業 電子郵件我國國際物流業者接受訂單的方式

物流業者對外電腦連線主要目的

Page 49: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49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的發展分析( 3/5 )

產業的資訊化程度– 物流軟體業者的現況:提供報關、承攬業的軟體公司約有十家,他們的規模小彼此競爭激烈

– 通關加值網路業者的現況 關貿網路公司 汎宇電商公司

資本額 約新台幣二十億元 約新台幣五億元通關網路服務 全部 僅有報關行通關服務市占率(以 2004年報單量估算)

約 90﹪ 約 10﹪

貿易簽審服務 有十個簽審機關連線 無

國際通關服務 亞太地區、美國 無

Page 50: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0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的發展分析( 4/5 )

政府政策 – 經濟部技術處的「 D計畫」 – 經濟部商業司「全球商業鏈整合及物流運籌 e 計畫」

Page 51: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1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的發展分析( 5/5 )

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的優劣點分析– 優點

• 我國政府在執行通關自動化的政策上是相當成功,在此基礎上持續努力推動貿易便捷化。產業界中一些公司為因應全球化物流服務趨勢,在物流運籌的資訊發展上一直往前,從貨物追蹤、供應鏈整合、與亞洲國家、美國的跨國資訊的連結等,這些已具備相當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業者與資訊服務業者,是我國政府及業者應該重視的。

– 劣點• 物流業者規模小且零散 • 物流業者資訊化能力偏低,難與國際接軌• 缺少「單一窗口」機制 • 兩岸政策不明,物流業者生存競爭與日俱增

Page 52: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2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的未來發展( 1/6 )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具備 4PL 能力評估 國際物流業者 A B C D E F 合計

國際運輸業者 4 4 4 3 1 3 19

貨棧 /貨櫃集散站 3 2 1 2 1 1 10

倉儲 /物流中心 4 3 2 3 3 1 16

內陸運輸業者 2 1 1 2 1 1 8

報關業者 2 1 1 1 1 1 7

海空運承攬業者 4 3 3 3 2 1 16

物流軟體業者 1 5 1 1 3 1 12

通關加值網路業者 1 5 4 1 4 5 20

A=複合物流服務之能力 ; B=資訊能力; C=跨國服務能力;D=物流規劃管理能力; E=供應鏈整合能力; F=公信力評分標準是以該項目最優的業者為準,其他業者與最優者比較: 很強= 5;強= 4;中= 3;弱= 2;很弱= 1

Page 53: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3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的未來發展( 2/6 )

國際運輸業 (Carrier) – 中華航空、長榮航空、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海運等是我國最主要的 Carrier ,營業範圍橫跨各大洲,公司規模龐大,在評估的項目中「供應鏈整合能力」最弱。分析原因, Carrier攬貨是透過承攬業者,為避免與承攬業者利益衝突,專注於 Carrier 的業務範圍。評估第二位表示有能力發展為 4PL 業者,發展的方向有二:

• 仿傚 UPS 公司,轉型為 Integrator • 另外成立 4PL 的子公司

Page 54: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4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的未來發展( 3/6 )

倉儲 / 物流中心 (Warehouse/ Distribution Center) – 分為發貨中心、保稅倉庫、國際物流中心等,其中國際物流中心的資本額需要三億以上,算是比較有規模,自 2002 年允許設立目前有九家業者經營。其服務項目除了 3PL 功能外,得以收貨人 (Consignee) 為名義,自國外辦理進口,亦即可以提供全球配送的服務。從評估第三位來看,目前在供應鏈整合、跨國服務及資訊能力上屬於中等,由於國際物流中心是年輕的公司,未來若能持續擴大服務範圍是有能力發展為 4PL 業者。

Page 55: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5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的未來發展( 4/6 )

海空運承攬業 (Forwarder) – 超過 1450家的承攬業者,外商公司不算,本國公司的規模都很小,海空各有幾家承攬業者比較具有規模,例如鴻霖空運、中菲航空貨運、台灣空運等目前在海外都有服務據點,短時間難以與外商承攬業相提並論。從評估第三位來看,目前在供應鏈整合、跨國服務及資訊能力上屬於中等,尤其資訊系統絕大部分為委外發展及維護,連帶影響供應鏈整合與跨國服務。除了少數業者未來有能力持續擴大服務範圍發展為第四方物流業者外,建議其他業者往合併或併購方向發展未來才有可能發展為 4PL 業者。

Page 56: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6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的未來發展( 5/6 )

通關加值網路業者 – 目前通關加值網路業者有兩家,一家是由政府成立資本額新台幣二十億元(即關貿網路公司),提供完整的貿易通關資訊系統服務、供應鏈解決方案,並與國際接軌提供跨國貿易通關資訊系統服務;另一家屬於私人公司資本額新台幣五億元左右(即汎宇電商公司),僅提供報關業者資訊交換,服務功能不多。

– 已具備供應鏈整合、跨國服務及資訊能力上的必須條件,在加上具有官股背景的公信力,所以評估為最適合發展為 4PL 的業者,當然在物流專業的服務項目是非常弱,必須採取策略合作方式來提供服務,如同Descartes 、 GT Nexus 的營運方式。

Page 57: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7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的未來發展( 6/6 )

若要成為 4PL ,以每個能力中主要的服務項目來評判還缺少那些服務功能(表示缺少,表示具有)

國際運輸業者 倉儲 /物流中心

海空運承攬業者 通關加值網路業者

物流專業服務項目國際貨運承攬

進出口報關

國際運輸

倉儲

內陸運輸

物流資訊平台 ( 含通關 )

物流規劃、設計、管理

供應鏈整合業者垂直整合

業者資訊整合

跨國服務與海外業者整合

海外資訊連結

Page 58: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8

第四方物流 (4PL) 的規劃-資訊系統解決方案( 1/2 )

物流規劃:•運輸契約談判•關稅稅率管理•成本分析•運輸計畫

運輸管理

訂單管理倉儲管理

報關管理進出口文件關稅稅率

貨櫃動態

Proof of Delivery

運輸最佳化:•路徑•裝載配置 時間表

訂位

貨況追蹤

託運人

收貨人

海關

海關

企業物流供應鏈的流程

Page 59: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59

第四方物流 (4PL) 的規劃-資訊系統解決方案( 2/2 )

承攬業

報關行

航空公司

Shipper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

FTP、 SMTP、 TCP/IP、 X.25、 HTTP /HTTPs

海關

簽審機關

港務局

銀行

通關 / 簽審自動化

海空運業界加值服務

跨國資訊服務

轉譯服務

貨櫃 ( 物 ) 動態資料庫

全球運籌服務

財金服務

物流軟體服務

物流規劃服務

Shipper

中國大陸 SITASITA TraxonTraxon美國PAA

運輸

貨棧 /倉庫

船公司

物流中心

Page 60: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60

第四方物流 (4PL) 的規劃-策略聯盟的可行方案

策略聯盟可分為兩種方式: – 虛擬的 4PL :此類型為無股權的聯盟方式,是以通關加值網路業者直接扮演 4PL角色,提供資訊物流平台給 3PL 業者使用,使用者以會員的方式加入,會員需要簽訂契約。

– 合資的 4PL :此類型為有股權的聯盟方式,為通關加值網路業者與國際物流業者共同合資成立 4PL 公司,物流業者以此 4PL 公司品牌行銷。4PL 為多個產業的客戶開發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

Page 61: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61

結論與建議

Page 62: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62

結論( 1/3 ) 企業更期望提供 One-stop-shopping 的專業物流服務,這些趨勢意味著企業需要一個能提供完整服務的物流公司亦即 4PL 公司。

物流業者的競爭源於企業總是希望物流業者能夠迅速提供更多更深層的委外服務,物流業者併購的趨勢已經展開,物流業者的確信合併能使服務範圍擴大,是可以導致價格降低的規模經濟效益,以及實現利潤增加的主要途徑。

Page 63: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63

結論( 2/3 )

本研究分析一些案例發現,供應鏈整合、跨國服務及資訊能力是 4PL 公司必須自己要擁有的條件,資訊業者只要能夠提供完整的物流資訊系統解決方案,與 3PL 公司組成聯盟,就可以成為 4PL 。

新加坡、香港等國物流業者多有政府主導物流政策從旁協助,中國大陸物流市場的巨大商機,除了歐美各大物流業者挾著外交優勢及跨國企業的影響力已在中國大陸提供物流服務外,新加坡、香港也積極搶進大陸市場,香港的 CEPA 就是實證,我國國際物流業者的未來發展市場必然在大陸市場,而且必須以策略聯盟方式進入大陸市場。

Page 64: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64

結論( 3/3 )

在分析我國國際物流產業的優劣點後,雖然目前少數比較有規模的 3PL 流業者也有潛力發展為 4PL 公司,但是仍以通關加值網路業者最適合規劃為 4PL 。其次為國際運輸業者較有可能。

以規劃 4PL 的時效上而言,通關加值網路業者整合實體物流業者,比實體物流業者聯合發展物流資訊平台及跨國資訊連結具有優勢。

Page 65: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65

建議( 1/2 )

對政府建議 – 我國政府應參考新加坡、香港的物流資訊政策,目前的輔導物流產業政策較為分散,應該集中火力培植物流資訊平台的「單一窗口」,再由此物流資訊平台提供資訊系統予物流業者使用,對未來功能的增加與維護比較容易,成本也減少,故政府應深思此方向。

– 台商大量外移中國大陸、香港的 CEPA措施實施,政府應該主動邀集台商及物流業者,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協助台商在大陸仍有好的物流服務,同時開創物流業者在大陸的商機及市場。

Page 66: 國際物流未來發展之趨勢

66

建議( 2/2 )

對國際物流業者建議 –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規模都很小,過去以來都是單打獨鬥,面對全球運籌、供應鏈整合等更多更深層的服務,對大部分同業的未來發展如不希望被逐一擊敗淘汰出局,策略聯盟是不足夠的,唯有透過合併才能有機會突破重圍爭取一席之地。

– 我國國際物流業者要進入中國大陸,最好透過公會群策群力共組策略聯盟,以團隊的力量進行分工合作,以台商聚集的地區優先進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