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1 提提提提提提提提提提提提提 朱朱朱 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 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朱 94 提 10 提 26 提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朱雲鵬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兼台經中心主任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科經組副召集人. 94 年10月26日. 台灣的經濟競爭力目前屢遭質疑. 每人平均所得去年被韓國趕上 出口品的技術密集度被韓國趕上 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降 出口成長率下降 台幣持續貶值 股市不振 各機構對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屢次下修. 140. 120. 100. 80. 60. 4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回想過去製造業生產指數的變化:由疑慮到復甦.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朱雲鵬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兼台經中心主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科經組副召集人

94 年 10 月 26 日

Page 2: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

台灣的經濟競爭力目前屢遭質疑• 每人平均所得去年被韓國趕上• 出口品的技術密集度被韓國趕上• 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降• 出口成長率下降• 台幣持續貶值• 股市不振• 各機構對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屢次下修

Page 3: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

回想過去製造業生產指數的變化:由疑慮到復甦

40

60

80

100

120

14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當時擔心:大幅升值、成本上升使製造業成長動能下降

後來:製造業因通訊電子業快速成長而恢復動能

Page 4: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

• 1990 年代台灣製造業能恢復快速成長,且相當程度避開金融風暴侵襲,表現優於其他國家,主要是企業本身提升了競爭力,且這又與大環境中的三大因素密切相關:

大中小企業經由經驗而累積的經營、技術

與出口銷售能力

產業技術之開發與引進

人才供給 資本市場

優秀技術人才之國內供應與海外回流

股市提供投資資金,且分紅配股制度提供員工努力誘因

政策上引進新技術,如積體電路

Page 5: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5

1990 年代也是台商赴海外投資大幅增加的時期。企業在 1992 年~2002 年間共赴大陸投資 357 億美元。同期間民間企業在台灣投資 3400 億美元,約是前者的 9.5 倍。

Page 6: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6

出口貿易由「日本→台灣 →歐美 」的三角貿易型態,逐漸轉為「日本→台灣 → 中國大陸→歐美 」的四角貿易型態。台灣較低階製造業產品移往大陸生產的效應是:

• 台灣低階製造業產品出口在歐美市佔率下降,大陸出口上升。

• 台灣對大陸之原材料與零組件出口上升,大陸成為台灣最大出口市場。

• 企業持續在台灣投資,台灣技術水準上升,產業升級。

Page 7: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7

正 道 在這樣的基礎上, 2000 年代最好的

戰略應當是搭上「全球化」的順風車,趁勝追擊。

Page 8: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8

追擊一:建立「亞太金融中心」,將製造業的成果擴及金融業

• 擴大台灣的資本市場規模,使其不但成為全球台商的籌資中心,也成為「亞太籌資中心」。

• 台灣金融業利用製造業對外擴張的機會,對外擴張,培養成為「亞太區域銀行」的實力。

• 出口擴張所創造的財富,交由台灣金融業管理,台灣成為「亞太資產管理中心」。

Page 9: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9

追擊二:建立「高附加價值製造業中心」,往施振榮先生所說的微笑曲線兩端發展。

• 發展核心技術與關鍵零組件• 建立更貼近市場的銷售管道

Page 10: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0

追擊三:建立「亞太運籌中心」,讓製造業的擴張衍生出運輸、倉儲業的擴張。

• 台灣以其地理條件,成為亞太的重要轉運中心。

• 帶動運籌相關行業如海運、空運、貨品集散、簡易加工、運籌資訊管理業之發展。

Page 11: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1

現在到了 2005 年,不但這些追擊一一落空,連原來經濟成長的基礎也逐漸流失,而且另外還衍生出一堆與競租( rent-seeking)行為有關的新問題。

歧 途

Page 12: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2

A. 成長基礎的流失之一:資本市場不振,「亞太金融中心」理想幻滅

• 「亞太籌資中心」反成為「台灣折價中心」:1. 雖然企業營收及 EPS 表現不錯,但本益比偏

低,形成台灣折價( Taiwan Discount)現象。

Page 13: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3

各國本益比比較表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New York London Korea Hong Kong Singapore

Thailand Shanghai Shenzhen Taiwan

Page 14: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4

7,451

699 0106

5,815

737 1,429 1,3472,541

15,929

1,925 2,431

17,554

8,497 8,196

2,052 1,221

9,245

5,6444,381

821 526

10,645

7,259

398 992

4,836

7,193

2,0933,115

0

4,000

8,000

12,000

16,000

20,000

China Hong Kong India Indonesia Malaysia Philippines Singapore Korea Taiw an Thailand

US$ i

n Milli

ons

2003 2004 2005YTD

Source: Bloomberg, IFR Asia, TCM AsiaNote: As of August 7, 2005

2003 – 2005YTD Asia Pacific New Issuance by Country

2. 台灣股市新發行額度逐年下降

Page 15: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5

3. 台灣公司到海外(如香港)上市籌資日盛 例如: (1) 裕元集團(製鞋)、康師傅控股(食

品)、富士康國際(手機零件)、冠捷科技(電子)、遠東化工(化工)、味丹國際(食品)、自然美(生物科技)、榮暉國際(零售)、勤美達國際(金屬零件)、台泥國際(水泥)、嘉新水泥(水泥)。

(2) 最新案例:亞洲最大木製家具廠台升公司亦將赴港上市

Page 16: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6

4. 根本的問題 (1) 上市公司往大陸投資不得超過淨值 40% 。 (2) 大陸股份超過 20% 者不准在台上市。 (3) 台商害怕政府追查赴大陸投資過去的舊帳,也怕未來加強查帳。

Page 17: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7

5. 金管會最近雖有「國際版」的構想,但發言人已坦承,這三項如果不改變,未來困難重重:( 1)赴大陸投資能否超過淨值 40%? ──

陸委會可能不同意( 2)陸資超過 20%者是否仍可上市?──

陸委會可能有意見( 3)台商回台上市者,政府是否會清查當初赴大陸投資有無違法?有無逃稅?──陸委會可能會要求保留此權力

Page 18: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8

「亞太區域銀行」成為「死守本土銀行」:• 兩岸關係停滯不前以及政府多年制肘,使我國銀行當年未能跟隨製造業到大陸等地發展,坐失良機。

• 匯豐銀行、花旗銀行等外商趁機大幅介入,搶走台商客戶。

Page 19: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19

「亞太財富管理中心」成為「協助國人資金存放海外中心」:

為了怕政府查與對岸往來的帳,也為了稅負考量,資產錢多存放在海外,主要為香港、新加坡、美國。

Page 20: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0

B. 成長基礎的流失之二

• 發展台灣為「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原來的三大支柱:

核心技術開發資本市場 人才培育

萎縮

Page 21: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1

  (1) 量大增,質堪慮。  (2) 不重視基礎教育(引自李家同教授)。  (3) 博士級人力多數在學校寫論文,與台灣之產

業需求無關;產學合作不足。  (4) 國防役政策扭曲高科技人才供需市場。

人才培育

Page 22: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2

  (1) 台灣在美專利量大,但多數屬製程改善,或為法律防禦,技術輸出額僅及輸入額之五分之一。  (2) 研發經費大增,現已成預算最大項;過去幾年每年成長 13% ,今年預計 17% ,明年預計 26% ,但截至目前為止,突破性和具體成果尚未明顯展現。  (3) 產業毛利日益下降,多數致力於 cost-dow

n 。

核心技術開發

Page 23: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3

毛利 – EMS / ODM

0%

5%

10%

15%

20%

25%

30%

35%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Gro

ss M

arg

in (

%)

Quanta Compal Hon Hai Asustek Inventec

Page 24: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4

毛利– Components and Others

-10%

0%

10%

20%

30%

40%

5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Gro

ss M

arg

in (

%)

Lite-On Delta BenQ Yageo Compeq

Page 25: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5

C. 成長基礎的流失之三

• 「亞太運籌中心」逐漸成為「亞太邊陲」 沒有三通,將 hub設在台灣的 international carr

iers 漸流失;高雄港和基隆港吞吐量在亞洲地位均日降。

Page 26: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6

 後果:韓國迎頭趕上 台灣對韓國出現大量逆差,一如對日本。

貿易淨額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000

70年 72年 74年 76年 78年 80年 82年 84年 86年 88年 90年 92年

(百萬美元)

Page 27: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7

 主要逆差來源是通訊電子零組件

台灣自韓國進口之主要貨品 單位:億美元

2004 2003 名次

全部貨品 116.2 86.9 1 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積體電路 24.2 0.6 2 不含軟體之混合積體電路 6.8 0.13 數位無線電話機 4.6 4.3

4 薄膜電晶體式液晶顯示之顯示裝置

3.8 0.0

5 其他混合積體電路 3.6 0.1 6 對二甲苯 3.4 3.1 7 其他單石積體電路 3.2 0.1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網站

Page 28: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8

消費者信心不振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趨勢圖 (1999.1-2005.8)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0.1 90.7 91.1 91.7 92.1 92.7 93.1 93.7 94.1 94.7

Page 29: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29

台灣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 台灣的勞動力,不管是職員工或是企業主,多數有靈活的應變能力。

• 中小企業很多都有參與國際市場的經驗,也就是全球化的經驗,所以台商在全球都找得到,有強韌的生命力。

• 資訊通訊產業、石化業等,已形成聚落和供應鏈系統

Page 30: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0

大陸政策是台灣競爭力的最大絆腳石

大陸政策

Page 31: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1

「藍海」戰略(足球)

亞洲本國市場

鎖國

政策

「井底」戰略(乒乓球)

Page 32: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2

藍海戰略 vs. 井底戰略

• 藍海戰略:餅愈來愈大,屬正和( positive-sum)性質。

• 井底戰略:一群人搶食固定的餅,屬零和( zero- sum)性質,容易產生競租( rent seeking)行為。

Page 33: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3

• 工商團體爭取特權。• 「總統府成『台灣營運中心』」(電視扣應節目)

Page 34: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4

尤有甚者,當競租行為與政權保衛掛勾,就形成

綠金資本主義

Page 35: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5

綠金資本主義下的五鬼搬運型態

國庫

預算支出 圖利特定人士或財團

政治獻金或其他方式協助

國家控制事業

鞏固政權

政治獻金或其他方式協助

圖利特定人士或財團

控制

Page 36: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6

「國家控制事業」之 「假民營、真國營」五鬼搬運模式:

預算、人事不再受立法院及審計部監督

政府實質掌控

企業

圖利特定人士或團體

取得政治資本

官股出售到

50%以下

將國家資本變為私人政治資本

Page 37: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7

• 例如中鋼林文淵案:– 各界對林領 4400萬獎金撻伐時,總統卻為他緩頰說:

「他幫了民進黨很多忙」。• 例如兆豐金鄭深池案:

– 官股默許民股股東支持僅擁有 200張股票之鄭深池(原為公股代表)當選民股董事,又讓其當選為董事長,控制總資產達 6034 億之兆豐金控。

Page 38: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8

在此情況下,各界對二次金改當然有疑慮

• 會不會以「二次金改」為名,行「五鬼搬運」之實?– 陸以正:以台灣銀行為例,九十五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裏預定釋股「收入」是一○八億元。我的天啊,台銀資產總額達二兆六三一五億元,存款餘額則有二兆一五五三億元,預估市價為一六○五億元。不論那個財團,旗下的金控公司都可輕鬆地拿出一○八億元來。讓它們抱這麼多倍數的資產回去,天下實在難找比它更賺錢的買賣了。【聯合報 94 年 10月 13 日】

Page 39: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39

• 另一疑慮是:政府是否不當干預市場運作?

– 戴立寧:「綜觀「二次金改」的目標和內容,無非是想以「看得見的手」(政府)替代「看不見的手」(市場),在極短時間,踐行物競天擇。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不僅違反了號稱經濟憲法〈公平交易法〉的明文;更何況,沒有競爭,何來競爭力的提升?」 【經濟日報 94 年 10月 24 日】

Page 40: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0

建 議凸顯在野與執政黨的不同:• 貪污腐敗 /五鬼搬運 /綠金資本主義

vs. 追查弊案、引入「陽光」、看緊國庫• 在上位者享受榮華 vs. 關懷弱勢人民生活• 走上產業與金融發展的歧途 vs. 規劃產業與金融發展的正道現在與過去的夢魘 vs. 有希望的未來

Page 41: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1

具體建議一、本黨在反對貿然實施二次金改之餘,應提出

「我國金融事業發展的藍圖」,要求政府採行。可考慮的要點為:

(1) 取消限制,鼓勵金融業採「藍海戰略」,進軍海外。在此過程中能大幅擴張者,可回過頭來併購其他無法大幅擴張者(一如製造業)。

(2) 合併不宜訂時間表,否則會遭賤賣;亦應尊重市場機能。

(3) 如公營銀行欲改善體質,可考慮在不影響所有權結構的情況下,引進策略投資者(如大陸之中國建設銀行引入 25% 外資,改善體質)。

Page 42: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2

二、成立專案小組,積極推動追查弊案,並要求追回遭掏空之額度,用以補助弱勢團體

在此過程中,有兩個重要資料可供各界參考及使用:一是前年年底出版的「掏空」,二是即將出版的續集「掏空台灣」。

Page 43: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3

白金 黑金,兩個相親白金 黑金,老百姓目睭金金

借錢輕鬆 後壁空空負債賣地 子孫怨磋黑卒過河 無路甘苦這挖那挖 準備走路

目睭金金詹澈

(農運詩人,現於智庫服務)

Page 44: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4

Page 45: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5

三、提出正確的、合乎公平與效率的「民營化標準作業程序」(「反五鬼搬運法」之一),讓還沒有民營化的國營事業能在公開、透明、合理的程序下,重新檢視其民營化的計畫:•建立評估是否需要民營化的標準程序:不需要為民營化而民營化,而是以發揮效能為主軸。

• 民營化的利益需讓全民分享。• 不同性質國營企業應有不同方案。•嚴防五鬼搬運,落入「國庫通黨庫」的綠

金資本主義陷阱。

Page 46: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6

四、建立「國家持有非國營事業股份管理辦法」(「反五鬼搬運法」之二),將「假民營、真國營」的「綠金秘密花園」放在陽光下:• 如果國家能夠實質控制企業,不能隨意放棄控制權給特定人士。

•官股代表的行為,以及董事長及其他重要人士的選任必須受規範或監督。

• 對未來是否真正民營化要有明確規劃,並需在公開、透明、公正的情況下進行。

Page 47: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7

五、儘速通過「財政紀律法」:•政府除了透過假民營淘空國庫外,同時經常利用特別法規避「資本收入不得用於經常支出」的限制,亟需堵住漏洞。

•特別預算過於浮濫,應當予以嚴格規範。

Page 48: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8

結 語台灣經濟最大禍害:– 大陸政策綁住企業、金融業發展– 不當政商關係、貪婪、五鬼搬運的歪風盛行。

露重飛難進 風多響易沈

唐‧駱賓王《在獄詠蟬》

Page 49: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49

台灣的人民也好、企業也好,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陽光、藍海、希望

Page 50: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正道與歧途

50

報告完畢 謝謝指教

改變政權 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