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小小小小小小小小小 讲讲讲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

  • Upload
    rhett

  • View
    190

  • Download
    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 讲解人:赵 惠. 一、用人之道.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小故事折射出大道理

讲解人:赵 惠

一、用人之道 去过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

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管理者,要学会用人,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关键是看如何使用。要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只有把你的员工安排在适合他的岗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二、扁鹊的医术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一次,扁鹊到

了魏国,魏文王问扁鹊说: " 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   扁鹊答: " 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   文王又问: " 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 " 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做的是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治病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从医术上来说,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事后控制,而很少注重事中、事前控制。为什么会这样?这也许与中国人的特殊心理有关系。

从受众主体而言,中国人喜欢崇拜个人英雄,更注重一个人的瞬间表现,评价一个人有时候感情大于理智。这也就是为什么扁鹊虽然医术没有两兄弟高明,却名气比两兄弟大的原因。

为什么?因为扁鹊两兄弟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不以为然的事前、事中,他们的价值在人们心目中得不到体现,而扁鹊却把医术重点放在了人们关注的事后,他的价值在关键时候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所以他成功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大肆宣传“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等人,而不会去宣传真正保证神舟六号、神舟七号顺利升天和返航的航天技术人员,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的“航天英雄”。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聪明才智,这些事后的“航天英雄”可能永远不被人关注。

再就是我们很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功利性目的很强,做什么事都要考虑自己个人的价值体现。正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使得很多人都不屑去关心小事情、小问题,都不屑去注意工作的过程,都想方设法去关心大事情、大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人瞩目,一举扬名,事半功倍。

再加上如今做领导的也养成了这种习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事实上,过程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水平。他的智慧、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都体现在过程上,这正如扁鹊的两兄弟一样。这是扁鹊的庆幸,却应该是我们管理工作中应该避免的。

把这个故事再延伸到纪检工作上来,也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要学习扁鹊大哥重抓事前预防。我们知道治理腐败工作一百件,不如事先预防做一件。事前百分之一的预防,胜过事后百分之九十九的惩治。。

所以应该像扁鹊大哥那样做到“无病”先防,重视抓好事前防范。工作中要重视“大宣教”格局,积极创建、大力弘扬廉洁文化,运用各种传媒,进行正面典型教育和案例警示教育,引导人们把廉洁作为一种习惯,创造崇廉敬廉的浓厚氛围,彻底筑牢思想防线

其次要学习扁鹊二哥狠抓事中整顿。古人告诫我们:千里之堤溃之蚁穴。一些小结不拘,往往是酿成大祸的前兆。事实证明,细节决定成败,很多涉及腐败的大案要案多从细小之处开始,所以应该像扁鹊的二哥那样做到“已病防变”,重视抓好事中隐患的整治。换句话说,就是要预防腐败于未发、始发之时,使其消除在萌芽状态。

最后要学习扁鹊其人严抓事后处置。中央纪委先

后出台了《实施纲要》和《工作规划》等诸多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规章制度。而许多重大贪污腐败案件的发生,不在于制度不到位、机制不完善,而在于执行力不够。所以应该像扁鹊治病那样做到“愈后防复”,注重抓好违纪案件的惩治,重视抓好事后处理。不断加大惩戒力度,对责任人和当事人动真格,切实达到惩治一个,教育一片,影响全局的目的。

总的来说,工作中我们要勤用“显微镜”查问题,多用“放大镜”看危害,早用“多棱镜”找根源,常用“望远镜”看发展,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老木匠的故事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说: " 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 老木匠听后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联想到我们日常工作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我们漫不经心地 "建造 "自己的“房子”,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 "房子 " 里了。

把我们每个人都当成那个木匠,想想我们自己的房子,我们每天敲进去一颗钉子,加上去一块木板,或者竖起一面墙,都要用我们的智慧去好好建造!因为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因为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

老木匠”的故事带给我们哪些思索和启示呢?

首先,凡事需善始善终,坚持到底。 故事中的“老木匠”做事可以说是虎头蛇尾,他辛勤劳作于建筑业大半生,但在即将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前,却晚节不保,做事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最终给自己建造了一座粗制滥造的房子。试想,要是他能自始自终,兢兢业业,坚持到底,结局将会截然不同。老木匠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奖项往往是在旅途的终点,而不是起点,它属于那些能够善始善终、坚持到底的人。

其次,态度决定一切,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 记得一位西方哲人曾说:“任何一件值得去做的事,都值得做好。”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对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无论它表面上看起来多么重大抑或渺小,对你未来的影响都可能巨大。因此,无论干什么,我们都应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千万不能马虎行事,否则只会像“老木匠”一样抱憾终身,追悔莫及了。

再次,只有用心耕耘,才能终有所获。 用心做与用手做事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只用用心做事才能确保好的质量和效果,才能将事情做好。“老木匠”的粗陋房子,正是他心不在焉的结果。所以,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要用心做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用用心辛勤耕耘了,我们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没有彩排,我们应认真对待工作和生活,不要给生命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悔恨。任何伟大辉煌的人生,都需要我们以一种尽职尽责的态度,坚持不懈地用心营造。

四、简单的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吃,用于维持生命,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第一: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

第二:要有团队精神,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需要有团队的支持,只有讲协作,讲配合,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实现高远的目标。  

五、窗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总

是说: " 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 " 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看人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指责别人的时候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要想到自己的缺点。

六、救人和出门 1 、救人: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2、出门:从前,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把这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也许有些牵强,但

他们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小战士和弟弟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大哥,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