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 Upload
    others

  • View
    1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目 錄

一 劉雲樵大師生平簡介

二 劉雲樵大師年表

三 活動籌備會組織表

四 紀念晚會節目表

五 國術觀摩會時程表

六 國術觀摩會競賽規程

七 演武觀摩次序表

八 大槍比賽規則

九 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十 劍術比賽秩序冊

十一 附錄1武壇簡介

十二 附錄2武壇相關團體

十三 附錄3拳經

十四 教育大學位置圖及交通資訊

冶文煉武澹泊明志

一代宗師劉雲樵

劉雲樵字笑塵河北省滄州縣東南鄉集北頭村人生於 1909 年病逝於 1992年享壽 83 歲他的傳奇一生奠定在其武學修為以張耀庭所教的迷蹤拳太祖

長拳為啟蒙李書文的八極參劈掛及六合大槍打下基礎張驤伍教他太極拳

昆吾劍則為和順丁子成傳授六合螳螂之技乃為變宮寶田授以八卦拳是

為道而後劉雲樵大師加以自身體悟終能通陰陽之神妙參天地萬物之自然奧

秘成就一代武學宗師

民國 23 年他被國民政府吸收為情報員代號依千字文排列為「天字第一號」

民國 35 年屠光啟導演以此為本改編成同名諜報電影轟動一時軍旅期間出

生入死民國動盪兵馬倥愡他也輾轉渡臺退休後蒙蔣中正總統賞識受命為

「官邸總教練」除親自指導「聯合警衛安全指揮部拳術師資班」考核挑選菁英侍

衛亦組訓護衛經國先生的「七海警衛編組」並推廣到警官隊國家安全局和各

軍種特戰人員的訓練

擔任侍衛軍教頭這二十餘年來劉雲樵歷任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與李登

輝四位總統在情治單位也是桃李滿天下民國 94 年政府成立國安局特勤中心

史蹟館特別展示大師遺照題為「大內八極拳劉雲樵宗師」並註解以「忠肝義

膽以身做盾捨身無我臨危當先」

爲保存及發揚武術文化他早在民國 60 年便創辦武壇雜誌並成立武壇國術

推廣中心民國 78 年受中華國術會之託編訂國術教育統一教材自小學中學

大學軍隊及社會大眾各有一套系統完整的武術教材是推動文武合一教育精

神的重要推手大師一生奔走只為國術

劉雲樵大師年表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前 2 1910 1 歲 農曆二月初八出生於河北省

滄州縣集北頭村 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

成立 前 1 1911 2 歲 廣州黃花崗之役

四川爆發保路運動 辛亥革命

1 1912 3 歲 中華民國成立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2 1913 4 歲 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仁 袁世凱任大總統

3 1914 5 歲 從張耀庭習太祖長拳迷蹤拳 日本侵佔山東 4 1915 6 歲 袁世凱恢復帝制 5 1916 7 歲 黎元洪就任總統 6 1917 8 歲 拜師李書文習八極劈卦和

六合大槍 張勳擁溥儀復辟失敗 黎元洪去職馮國璋做總

統段祺瑞組閣 7 1918 9 歲 徐世昌當總統 8 1919 10 歲 爆發五四運動 9 1920 11 歲 北洋軍閥內戰 10 1921 12 歲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

統 11 1922 13 歲 直奉軍閥戰爭直系勝

黎元洪復任總統 廣州陳炯明叛變

12 1923 14 歲 孫中山回廣州組織革命政

府並任大元帥 13 1924 15 歲 黃埔陸軍官校成立 14 1925 16 歲 入滄縣高等學校就讀 孫中山逝世

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並建

立國民革命軍 15 1926 17 歲 兩廣統一國民政府誓師北

伐 16 1927 18 歲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 17 1928 19 歲 隨李書文赴山東訪友

中央國術館成立張之江任館

長李景林任副館長馬英圖

任訓練科長

濟南「五三」慘案 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斃

北伐成功南北統一 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18 1929 20 歲 從張驤伍習太極拳昆吾劍 拜師丁子成習六合螳螂拳

蔣介石攻打馮玉祥

19 1930 21 歲 泰雅族霧社抗日事件 20 1931 22 歲 十二月三日李景林將軍因患

痢疾病逝於濟南 九一八事件

21 1932 23 歲 一二八事變淞滬戰事爆發

偽「滿洲國」成立 22 1933 24 歲 拜師宮寶田習八卦拳

23 1934 25 歲 李書文遭人毒死(1864-1934)

24 1935 26 歲 十一月孫傳芳被刺身亡 25 1936 27 歲 於天津擊敗太田德三郎 西安事變 26 1937 28 歲 考入陸軍官校西安七分校十

五期 七七事變中日戰爭正式開

始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27 1938 29 歲 九月唐紹儀被刺身亡 28 1939 30 歲 軍校畢業

分發太行山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29 1940 31 歲 任陸軍第一師補充團第一營

上尉連長

30 1941 32 歲 任西北偵緝隊隊長 31 1942 33 歲 九月任陸軍第一師補充團第

一營營長 八月霍殿閣病逝 陳銓編寫話劇「野玫瑰」

開羅會議

32 1943 34 歲 轉任川陜線區司令部參謀主

33 1944 35 歲 34 1945 36 歲 五月任師管區補充團中校副

團長代團長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投降

35 1946 37 歲 屠光啟導演「天字第一號」 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憲

法」 馬歇爾調停國共衝突失敗

國共戰爭爆發 36 1947 38 歲 八月任陸軍司令部第一署中

校參謀 二二八事件 國民政府公佈「行憲國大」

蔣介石李宗仁任正副總

統 國民政府軍徐蚌會戰失利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37 1948 39 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

北京 38 1949 40 歲 四月任陸軍司令部第一署第

九科上校科長 九月任陸軍第六軍總務組上

校組長

發行新臺幣 十二月七日國民政府遷都

臺北 實施三七五減租 金門古寧頭大捷

39 1950 41 歲 任傘兵大隊大隊長 傘兵司令部參調處人事科科

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

40 1951 42 歲 七月任國防部人事次長室上

校參謀

41 1952 43 歲 42 1953 44 歲 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

43 1954 45 歲 十月成立國家安全局

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44 1955 46 歲 任聯勤總司令部北區中心主

任(佔少將缺)

45 1956 47 歲 46 1957 48 歲 一月任聯勤總司令部上校組

長 丁子成逝世(1880-1957)

47 1958 49 歲 八二三炮戰爆發 48 1959 50 歲 49 1960 51 歲 六月任聯勤總司令部軍眷服

務中心主任 蔣中正陳誠當選第三任正

副總統

50 1961 52 歲 蘇聯東方一號首度進入太空

51 1962 53 歲 自軍中退役 十月十日臺灣電視公司開

播 52 1963 54 歲 花蓮國際港開放 53 1964 55 歲 與法國斷交 54 1965 56 歲 任中華全國技擊委員會總幹

事(主任委員胡偉克將軍) 美援停止

55 1966 57 歲 九月任中華國術會武學研究

社社長 十一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顧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四任

正副總統 中共文化大革命開始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56 1967 58 歲 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 57 1968 59 歲 十二月率中華國術代表隊赴

馬來西亞新加坡宣慰僑胞 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58 1969 60 歲 中華少棒榮獲世界冠軍 阿姆斯壯搭阿波羅十一號登

陸月球 59 1970 61 歲 赴菲律賓教授太極拳

蔣介石召見任教七海官邸

60 1971 62 歲 六月發行「武壇雜誌」 七月開設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十月二十六日我退出聯合國

釣魚臺事件 61 1972 63 歲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五任

正副總統 與日本斷交

62 1973 64 歲 「武壇雜誌」停刊 63 1974 65 歲 行政院宣布實施十大建設

第一次石油危機 64 1975 66 歲 六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直一

支會會長 四月五日蔣中正逝世 四月六日嚴家淦繼任第五任

總統 中菲斷交 成立聯合警衛安全指揮部

65 1976 67 歲 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

去世 文化大革命結束

66 1977 68 歲 67 1978 69 歲 三月任「第一期聯指部拳訓

班」總教練 蔣經國謝東閔當選第六任

正副總統 與美國斷交 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68 1979 70 歲 高雄市改制為院轄市 十二月十日美麗島事件

69 1980 71 歲 70 1981 72 歲 71 1982 73 歲 訪美

十一月武壇教練班開課

個人電腦開始風行

72 1983 74 歲 六月中華民國國術會教練委

員會主任委員

73 1984 75 歲 蔣經國李登輝當選第七任

正副總統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74 1985 76 歲 二月擔任文化大學體育系國

術組教授 三月出版『八極拳』 八月訪問日本

75 1986 77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開放大

陸探親

77 1988 79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連續三年) 劍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官邸總教頭」退休

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享年

79 歲 李登輝繼任第七任總統

78 1989 80 歲 三月應中華國術會之邀編撰

國術教材 任中華國術教材編撰委員會

主任委員

六四天安門事件

79 1990 81 歲 十一月出版『昆吾劍譜』 李登輝李元簇當選第八任

正副總統 80 1991 82 歲 六月發表軍中國術教材「精

忠拳」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蔣孝武病逝

81 1992 83 歲 元月二十四日上午六時六分

壽終國泰综合醫院 與南韓斷交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會會長

孔令

總召

集人

粱紀

慈徐

紀蘇

昱彰

戴士

工作

小組

林仲

曦許

秋德

張光

演武競賽活動

組長林

仲曦

副組長林

俊德

戴志純

陳麒文

追思晚會活動

組長張

光宏

副組長蕭

文鳳

節 目 組 謝 宏 立

裁 判 組 雷林

世俊

璋德

場 地 組 王 皓 正

器 材 組 鍾 芸

賽 務 組 劍八

藝極

協拳

會協 會

器 材 組 何 信 緯

接 待 組 鄭 庭 興

演 武 組 陳 麒 文

攝 影 組 黃 繼 正

籌備

委員

周高山

黃偉哲

金立言

陳國欽

季昭華

行 政 支 援 武 壇 秘 書 處

追 思 法 會 許 秋 德

資 料 組 李 泳 霈

醫 療 組 李 宏 堅

秩 序 冊 李 泳 霈

獎 品 組 蔡 明 靜

大會

顧問

胡為真

胡鎮球

焦仁和

吳鴻昌

洪秀柱

紀 念 專 輯 林 仲 曦

書 法 文 物 展 周 福 增

媒體公關

張光宏

財務長

林仲曦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地點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時 程 表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830~0900 報 到

0900~0930 開幕典禮

0930~1200 拳術觀摩會

1200~1300 中場休息

1300~1430 大槍比賽 八極拳協會

1430~1600 劍術比賽 劍藝協會

1600~1630 閉幕頒獎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冶文煉武澹泊明志

一代宗師劉雲樵

劉雲樵字笑塵河北省滄州縣東南鄉集北頭村人生於 1909 年病逝於 1992年享壽 83 歲他的傳奇一生奠定在其武學修為以張耀庭所教的迷蹤拳太祖

長拳為啟蒙李書文的八極參劈掛及六合大槍打下基礎張驤伍教他太極拳

昆吾劍則為和順丁子成傳授六合螳螂之技乃為變宮寶田授以八卦拳是

為道而後劉雲樵大師加以自身體悟終能通陰陽之神妙參天地萬物之自然奧

秘成就一代武學宗師

民國 23 年他被國民政府吸收為情報員代號依千字文排列為「天字第一號」

民國 35 年屠光啟導演以此為本改編成同名諜報電影轟動一時軍旅期間出

生入死民國動盪兵馬倥愡他也輾轉渡臺退休後蒙蔣中正總統賞識受命為

「官邸總教練」除親自指導「聯合警衛安全指揮部拳術師資班」考核挑選菁英侍

衛亦組訓護衛經國先生的「七海警衛編組」並推廣到警官隊國家安全局和各

軍種特戰人員的訓練

擔任侍衛軍教頭這二十餘年來劉雲樵歷任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與李登

輝四位總統在情治單位也是桃李滿天下民國 94 年政府成立國安局特勤中心

史蹟館特別展示大師遺照題為「大內八極拳劉雲樵宗師」並註解以「忠肝義

膽以身做盾捨身無我臨危當先」

爲保存及發揚武術文化他早在民國 60 年便創辦武壇雜誌並成立武壇國術

推廣中心民國 78 年受中華國術會之託編訂國術教育統一教材自小學中學

大學軍隊及社會大眾各有一套系統完整的武術教材是推動文武合一教育精

神的重要推手大師一生奔走只為國術

劉雲樵大師年表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前 2 1910 1 歲 農曆二月初八出生於河北省

滄州縣集北頭村 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

成立 前 1 1911 2 歲 廣州黃花崗之役

四川爆發保路運動 辛亥革命

1 1912 3 歲 中華民國成立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2 1913 4 歲 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仁 袁世凱任大總統

3 1914 5 歲 從張耀庭習太祖長拳迷蹤拳 日本侵佔山東 4 1915 6 歲 袁世凱恢復帝制 5 1916 7 歲 黎元洪就任總統 6 1917 8 歲 拜師李書文習八極劈卦和

六合大槍 張勳擁溥儀復辟失敗 黎元洪去職馮國璋做總

統段祺瑞組閣 7 1918 9 歲 徐世昌當總統 8 1919 10 歲 爆發五四運動 9 1920 11 歲 北洋軍閥內戰 10 1921 12 歲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

統 11 1922 13 歲 直奉軍閥戰爭直系勝

黎元洪復任總統 廣州陳炯明叛變

12 1923 14 歲 孫中山回廣州組織革命政

府並任大元帥 13 1924 15 歲 黃埔陸軍官校成立 14 1925 16 歲 入滄縣高等學校就讀 孫中山逝世

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並建

立國民革命軍 15 1926 17 歲 兩廣統一國民政府誓師北

伐 16 1927 18 歲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 17 1928 19 歲 隨李書文赴山東訪友

中央國術館成立張之江任館

長李景林任副館長馬英圖

任訓練科長

濟南「五三」慘案 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斃

北伐成功南北統一 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18 1929 20 歲 從張驤伍習太極拳昆吾劍 拜師丁子成習六合螳螂拳

蔣介石攻打馮玉祥

19 1930 21 歲 泰雅族霧社抗日事件 20 1931 22 歲 十二月三日李景林將軍因患

痢疾病逝於濟南 九一八事件

21 1932 23 歲 一二八事變淞滬戰事爆發

偽「滿洲國」成立 22 1933 24 歲 拜師宮寶田習八卦拳

23 1934 25 歲 李書文遭人毒死(1864-1934)

24 1935 26 歲 十一月孫傳芳被刺身亡 25 1936 27 歲 於天津擊敗太田德三郎 西安事變 26 1937 28 歲 考入陸軍官校西安七分校十

五期 七七事變中日戰爭正式開

始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27 1938 29 歲 九月唐紹儀被刺身亡 28 1939 30 歲 軍校畢業

分發太行山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29 1940 31 歲 任陸軍第一師補充團第一營

上尉連長

30 1941 32 歲 任西北偵緝隊隊長 31 1942 33 歲 九月任陸軍第一師補充團第

一營營長 八月霍殿閣病逝 陳銓編寫話劇「野玫瑰」

開羅會議

32 1943 34 歲 轉任川陜線區司令部參謀主

33 1944 35 歲 34 1945 36 歲 五月任師管區補充團中校副

團長代團長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投降

35 1946 37 歲 屠光啟導演「天字第一號」 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憲

法」 馬歇爾調停國共衝突失敗

國共戰爭爆發 36 1947 38 歲 八月任陸軍司令部第一署中

校參謀 二二八事件 國民政府公佈「行憲國大」

蔣介石李宗仁任正副總

統 國民政府軍徐蚌會戰失利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37 1948 39 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

北京 38 1949 40 歲 四月任陸軍司令部第一署第

九科上校科長 九月任陸軍第六軍總務組上

校組長

發行新臺幣 十二月七日國民政府遷都

臺北 實施三七五減租 金門古寧頭大捷

39 1950 41 歲 任傘兵大隊大隊長 傘兵司令部參調處人事科科

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

40 1951 42 歲 七月任國防部人事次長室上

校參謀

41 1952 43 歲 42 1953 44 歲 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

43 1954 45 歲 十月成立國家安全局

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44 1955 46 歲 任聯勤總司令部北區中心主

任(佔少將缺)

45 1956 47 歲 46 1957 48 歲 一月任聯勤總司令部上校組

長 丁子成逝世(1880-1957)

47 1958 49 歲 八二三炮戰爆發 48 1959 50 歲 49 1960 51 歲 六月任聯勤總司令部軍眷服

務中心主任 蔣中正陳誠當選第三任正

副總統

50 1961 52 歲 蘇聯東方一號首度進入太空

51 1962 53 歲 自軍中退役 十月十日臺灣電視公司開

播 52 1963 54 歲 花蓮國際港開放 53 1964 55 歲 與法國斷交 54 1965 56 歲 任中華全國技擊委員會總幹

事(主任委員胡偉克將軍) 美援停止

55 1966 57 歲 九月任中華國術會武學研究

社社長 十一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顧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四任

正副總統 中共文化大革命開始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56 1967 58 歲 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 57 1968 59 歲 十二月率中華國術代表隊赴

馬來西亞新加坡宣慰僑胞 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58 1969 60 歲 中華少棒榮獲世界冠軍 阿姆斯壯搭阿波羅十一號登

陸月球 59 1970 61 歲 赴菲律賓教授太極拳

蔣介石召見任教七海官邸

60 1971 62 歲 六月發行「武壇雜誌」 七月開設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十月二十六日我退出聯合國

釣魚臺事件 61 1972 63 歲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五任

正副總統 與日本斷交

62 1973 64 歲 「武壇雜誌」停刊 63 1974 65 歲 行政院宣布實施十大建設

第一次石油危機 64 1975 66 歲 六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直一

支會會長 四月五日蔣中正逝世 四月六日嚴家淦繼任第五任

總統 中菲斷交 成立聯合警衛安全指揮部

65 1976 67 歲 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

去世 文化大革命結束

66 1977 68 歲 67 1978 69 歲 三月任「第一期聯指部拳訓

班」總教練 蔣經國謝東閔當選第六任

正副總統 與美國斷交 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68 1979 70 歲 高雄市改制為院轄市 十二月十日美麗島事件

69 1980 71 歲 70 1981 72 歲 71 1982 73 歲 訪美

十一月武壇教練班開課

個人電腦開始風行

72 1983 74 歲 六月中華民國國術會教練委

員會主任委員

73 1984 75 歲 蔣經國李登輝當選第七任

正副總統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74 1985 76 歲 二月擔任文化大學體育系國

術組教授 三月出版『八極拳』 八月訪問日本

75 1986 77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開放大

陸探親

77 1988 79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連續三年) 劍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官邸總教頭」退休

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享年

79 歲 李登輝繼任第七任總統

78 1989 80 歲 三月應中華國術會之邀編撰

國術教材 任中華國術教材編撰委員會

主任委員

六四天安門事件

79 1990 81 歲 十一月出版『昆吾劍譜』 李登輝李元簇當選第八任

正副總統 80 1991 82 歲 六月發表軍中國術教材「精

忠拳」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蔣孝武病逝

81 1992 83 歲 元月二十四日上午六時六分

壽終國泰综合醫院 與南韓斷交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會會長

孔令

總召

集人

粱紀

慈徐

紀蘇

昱彰

戴士

工作

小組

林仲

曦許

秋德

張光

演武競賽活動

組長林

仲曦

副組長林

俊德

戴志純

陳麒文

追思晚會活動

組長張

光宏

副組長蕭

文鳳

節 目 組 謝 宏 立

裁 判 組 雷林

世俊

璋德

場 地 組 王 皓 正

器 材 組 鍾 芸

賽 務 組 劍八

藝極

協拳

會協 會

器 材 組 何 信 緯

接 待 組 鄭 庭 興

演 武 組 陳 麒 文

攝 影 組 黃 繼 正

籌備

委員

周高山

黃偉哲

金立言

陳國欽

季昭華

行 政 支 援 武 壇 秘 書 處

追 思 法 會 許 秋 德

資 料 組 李 泳 霈

醫 療 組 李 宏 堅

秩 序 冊 李 泳 霈

獎 品 組 蔡 明 靜

大會

顧問

胡為真

胡鎮球

焦仁和

吳鴻昌

洪秀柱

紀 念 專 輯 林 仲 曦

書 法 文 物 展 周 福 增

媒體公關

張光宏

財務長

林仲曦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地點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時 程 表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830~0900 報 到

0900~0930 開幕典禮

0930~1200 拳術觀摩會

1200~1300 中場休息

1300~1430 大槍比賽 八極拳協會

1430~1600 劍術比賽 劍藝協會

1600~1630 閉幕頒獎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劉雲樵大師年表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前 2 1910 1 歲 農曆二月初八出生於河北省

滄州縣集北頭村 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

成立 前 1 1911 2 歲 廣州黃花崗之役

四川爆發保路運動 辛亥革命

1 1912 3 歲 中華民國成立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2 1913 4 歲 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仁 袁世凱任大總統

3 1914 5 歲 從張耀庭習太祖長拳迷蹤拳 日本侵佔山東 4 1915 6 歲 袁世凱恢復帝制 5 1916 7 歲 黎元洪就任總統 6 1917 8 歲 拜師李書文習八極劈卦和

六合大槍 張勳擁溥儀復辟失敗 黎元洪去職馮國璋做總

統段祺瑞組閣 7 1918 9 歲 徐世昌當總統 8 1919 10 歲 爆發五四運動 9 1920 11 歲 北洋軍閥內戰 10 1921 12 歲 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

統 11 1922 13 歲 直奉軍閥戰爭直系勝

黎元洪復任總統 廣州陳炯明叛變

12 1923 14 歲 孫中山回廣州組織革命政

府並任大元帥 13 1924 15 歲 黃埔陸軍官校成立 14 1925 16 歲 入滄縣高等學校就讀 孫中山逝世

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並建

立國民革命軍 15 1926 17 歲 兩廣統一國民政府誓師北

伐 16 1927 18 歲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 17 1928 19 歲 隨李書文赴山東訪友

中央國術館成立張之江任館

長李景林任副館長馬英圖

任訓練科長

濟南「五三」慘案 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斃

北伐成功南北統一 蔣介石任國民政府主席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18 1929 20 歲 從張驤伍習太極拳昆吾劍 拜師丁子成習六合螳螂拳

蔣介石攻打馮玉祥

19 1930 21 歲 泰雅族霧社抗日事件 20 1931 22 歲 十二月三日李景林將軍因患

痢疾病逝於濟南 九一八事件

21 1932 23 歲 一二八事變淞滬戰事爆發

偽「滿洲國」成立 22 1933 24 歲 拜師宮寶田習八卦拳

23 1934 25 歲 李書文遭人毒死(1864-1934)

24 1935 26 歲 十一月孫傳芳被刺身亡 25 1936 27 歲 於天津擊敗太田德三郎 西安事變 26 1937 28 歲 考入陸軍官校西安七分校十

五期 七七事變中日戰爭正式開

始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27 1938 29 歲 九月唐紹儀被刺身亡 28 1939 30 歲 軍校畢業

分發太行山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29 1940 31 歲 任陸軍第一師補充團第一營

上尉連長

30 1941 32 歲 任西北偵緝隊隊長 31 1942 33 歲 九月任陸軍第一師補充團第

一營營長 八月霍殿閣病逝 陳銓編寫話劇「野玫瑰」

開羅會議

32 1943 34 歲 轉任川陜線區司令部參謀主

33 1944 35 歲 34 1945 36 歲 五月任師管區補充團中校副

團長代團長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投降

35 1946 37 歲 屠光啟導演「天字第一號」 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憲

法」 馬歇爾調停國共衝突失敗

國共戰爭爆發 36 1947 38 歲 八月任陸軍司令部第一署中

校參謀 二二八事件 國民政府公佈「行憲國大」

蔣介石李宗仁任正副總

統 國民政府軍徐蚌會戰失利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37 1948 39 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

北京 38 1949 40 歲 四月任陸軍司令部第一署第

九科上校科長 九月任陸軍第六軍總務組上

校組長

發行新臺幣 十二月七日國民政府遷都

臺北 實施三七五減租 金門古寧頭大捷

39 1950 41 歲 任傘兵大隊大隊長 傘兵司令部參調處人事科科

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

40 1951 42 歲 七月任國防部人事次長室上

校參謀

41 1952 43 歲 42 1953 44 歲 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

43 1954 45 歲 十月成立國家安全局

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44 1955 46 歲 任聯勤總司令部北區中心主

任(佔少將缺)

45 1956 47 歲 46 1957 48 歲 一月任聯勤總司令部上校組

長 丁子成逝世(1880-1957)

47 1958 49 歲 八二三炮戰爆發 48 1959 50 歲 49 1960 51 歲 六月任聯勤總司令部軍眷服

務中心主任 蔣中正陳誠當選第三任正

副總統

50 1961 52 歲 蘇聯東方一號首度進入太空

51 1962 53 歲 自軍中退役 十月十日臺灣電視公司開

播 52 1963 54 歲 花蓮國際港開放 53 1964 55 歲 與法國斷交 54 1965 56 歲 任中華全國技擊委員會總幹

事(主任委員胡偉克將軍) 美援停止

55 1966 57 歲 九月任中華國術會武學研究

社社長 十一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顧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四任

正副總統 中共文化大革命開始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56 1967 58 歲 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 57 1968 59 歲 十二月率中華國術代表隊赴

馬來西亞新加坡宣慰僑胞 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58 1969 60 歲 中華少棒榮獲世界冠軍 阿姆斯壯搭阿波羅十一號登

陸月球 59 1970 61 歲 赴菲律賓教授太極拳

蔣介石召見任教七海官邸

60 1971 62 歲 六月發行「武壇雜誌」 七月開設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十月二十六日我退出聯合國

釣魚臺事件 61 1972 63 歲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五任

正副總統 與日本斷交

62 1973 64 歲 「武壇雜誌」停刊 63 1974 65 歲 行政院宣布實施十大建設

第一次石油危機 64 1975 66 歲 六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直一

支會會長 四月五日蔣中正逝世 四月六日嚴家淦繼任第五任

總統 中菲斷交 成立聯合警衛安全指揮部

65 1976 67 歲 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

去世 文化大革命結束

66 1977 68 歲 67 1978 69 歲 三月任「第一期聯指部拳訓

班」總教練 蔣經國謝東閔當選第六任

正副總統 與美國斷交 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68 1979 70 歲 高雄市改制為院轄市 十二月十日美麗島事件

69 1980 71 歲 70 1981 72 歲 71 1982 73 歲 訪美

十一月武壇教練班開課

個人電腦開始風行

72 1983 74 歲 六月中華民國國術會教練委

員會主任委員

73 1984 75 歲 蔣經國李登輝當選第七任

正副總統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74 1985 76 歲 二月擔任文化大學體育系國

術組教授 三月出版『八極拳』 八月訪問日本

75 1986 77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開放大

陸探親

77 1988 79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連續三年) 劍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官邸總教頭」退休

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享年

79 歲 李登輝繼任第七任總統

78 1989 80 歲 三月應中華國術會之邀編撰

國術教材 任中華國術教材編撰委員會

主任委員

六四天安門事件

79 1990 81 歲 十一月出版『昆吾劍譜』 李登輝李元簇當選第八任

正副總統 80 1991 82 歲 六月發表軍中國術教材「精

忠拳」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蔣孝武病逝

81 1992 83 歲 元月二十四日上午六時六分

壽終國泰综合醫院 與南韓斷交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會會長

孔令

總召

集人

粱紀

慈徐

紀蘇

昱彰

戴士

工作

小組

林仲

曦許

秋德

張光

演武競賽活動

組長林

仲曦

副組長林

俊德

戴志純

陳麒文

追思晚會活動

組長張

光宏

副組長蕭

文鳳

節 目 組 謝 宏 立

裁 判 組 雷林

世俊

璋德

場 地 組 王 皓 正

器 材 組 鍾 芸

賽 務 組 劍八

藝極

協拳

會協 會

器 材 組 何 信 緯

接 待 組 鄭 庭 興

演 武 組 陳 麒 文

攝 影 組 黃 繼 正

籌備

委員

周高山

黃偉哲

金立言

陳國欽

季昭華

行 政 支 援 武 壇 秘 書 處

追 思 法 會 許 秋 德

資 料 組 李 泳 霈

醫 療 組 李 宏 堅

秩 序 冊 李 泳 霈

獎 品 組 蔡 明 靜

大會

顧問

胡為真

胡鎮球

焦仁和

吳鴻昌

洪秀柱

紀 念 專 輯 林 仲 曦

書 法 文 物 展 周 福 增

媒體公關

張光宏

財務長

林仲曦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地點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時 程 表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830~0900 報 到

0900~0930 開幕典禮

0930~1200 拳術觀摩會

1200~1300 中場休息

1300~1430 大槍比賽 八極拳協會

1430~1600 劍術比賽 劍藝協會

1600~1630 閉幕頒獎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18 1929 20 歲 從張驤伍習太極拳昆吾劍 拜師丁子成習六合螳螂拳

蔣介石攻打馮玉祥

19 1930 21 歲 泰雅族霧社抗日事件 20 1931 22 歲 十二月三日李景林將軍因患

痢疾病逝於濟南 九一八事件

21 1932 23 歲 一二八事變淞滬戰事爆發

偽「滿洲國」成立 22 1933 24 歲 拜師宮寶田習八卦拳

23 1934 25 歲 李書文遭人毒死(1864-1934)

24 1935 26 歲 十一月孫傳芳被刺身亡 25 1936 27 歲 於天津擊敗太田德三郎 西安事變 26 1937 28 歲 考入陸軍官校西安七分校十

五期 七七事變中日戰爭正式開

始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

27 1938 29 歲 九月唐紹儀被刺身亡 28 1939 30 歲 軍校畢業

分發太行山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29 1940 31 歲 任陸軍第一師補充團第一營

上尉連長

30 1941 32 歲 任西北偵緝隊隊長 31 1942 33 歲 九月任陸軍第一師補充團第

一營營長 八月霍殿閣病逝 陳銓編寫話劇「野玫瑰」

開羅會議

32 1943 34 歲 轉任川陜線區司令部參謀主

33 1944 35 歲 34 1945 36 歲 五月任師管區補充團中校副

團長代團長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投降

35 1946 37 歲 屠光啟導演「天字第一號」 國民政府公佈「中華民國憲

法」 馬歇爾調停國共衝突失敗

國共戰爭爆發 36 1947 38 歲 八月任陸軍司令部第一署中

校參謀 二二八事件 國民政府公佈「行憲國大」

蔣介石李宗仁任正副總

統 國民政府軍徐蚌會戰失利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37 1948 39 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

北京 38 1949 40 歲 四月任陸軍司令部第一署第

九科上校科長 九月任陸軍第六軍總務組上

校組長

發行新臺幣 十二月七日國民政府遷都

臺北 實施三七五減租 金門古寧頭大捷

39 1950 41 歲 任傘兵大隊大隊長 傘兵司令部參調處人事科科

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

40 1951 42 歲 七月任國防部人事次長室上

校參謀

41 1952 43 歲 42 1953 44 歲 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

43 1954 45 歲 十月成立國家安全局

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44 1955 46 歲 任聯勤總司令部北區中心主

任(佔少將缺)

45 1956 47 歲 46 1957 48 歲 一月任聯勤總司令部上校組

長 丁子成逝世(1880-1957)

47 1958 49 歲 八二三炮戰爆發 48 1959 50 歲 49 1960 51 歲 六月任聯勤總司令部軍眷服

務中心主任 蔣中正陳誠當選第三任正

副總統

50 1961 52 歲 蘇聯東方一號首度進入太空

51 1962 53 歲 自軍中退役 十月十日臺灣電視公司開

播 52 1963 54 歲 花蓮國際港開放 53 1964 55 歲 與法國斷交 54 1965 56 歲 任中華全國技擊委員會總幹

事(主任委員胡偉克將軍) 美援停止

55 1966 57 歲 九月任中華國術會武學研究

社社長 十一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顧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四任

正副總統 中共文化大革命開始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56 1967 58 歲 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 57 1968 59 歲 十二月率中華國術代表隊赴

馬來西亞新加坡宣慰僑胞 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58 1969 60 歲 中華少棒榮獲世界冠軍 阿姆斯壯搭阿波羅十一號登

陸月球 59 1970 61 歲 赴菲律賓教授太極拳

蔣介石召見任教七海官邸

60 1971 62 歲 六月發行「武壇雜誌」 七月開設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十月二十六日我退出聯合國

釣魚臺事件 61 1972 63 歲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五任

正副總統 與日本斷交

62 1973 64 歲 「武壇雜誌」停刊 63 1974 65 歲 行政院宣布實施十大建設

第一次石油危機 64 1975 66 歲 六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直一

支會會長 四月五日蔣中正逝世 四月六日嚴家淦繼任第五任

總統 中菲斷交 成立聯合警衛安全指揮部

65 1976 67 歲 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

去世 文化大革命結束

66 1977 68 歲 67 1978 69 歲 三月任「第一期聯指部拳訓

班」總教練 蔣經國謝東閔當選第六任

正副總統 與美國斷交 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68 1979 70 歲 高雄市改制為院轄市 十二月十日美麗島事件

69 1980 71 歲 70 1981 72 歲 71 1982 73 歲 訪美

十一月武壇教練班開課

個人電腦開始風行

72 1983 74 歲 六月中華民國國術會教練委

員會主任委員

73 1984 75 歲 蔣經國李登輝當選第七任

正副總統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74 1985 76 歲 二月擔任文化大學體育系國

術組教授 三月出版『八極拳』 八月訪問日本

75 1986 77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開放大

陸探親

77 1988 79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連續三年) 劍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官邸總教頭」退休

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享年

79 歲 李登輝繼任第七任總統

78 1989 80 歲 三月應中華國術會之邀編撰

國術教材 任中華國術教材編撰委員會

主任委員

六四天安門事件

79 1990 81 歲 十一月出版『昆吾劍譜』 李登輝李元簇當選第八任

正副總統 80 1991 82 歲 六月發表軍中國術教材「精

忠拳」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蔣孝武病逝

81 1992 83 歲 元月二十四日上午六時六分

壽終國泰综合醫院 與南韓斷交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會會長

孔令

總召

集人

粱紀

慈徐

紀蘇

昱彰

戴士

工作

小組

林仲

曦許

秋德

張光

演武競賽活動

組長林

仲曦

副組長林

俊德

戴志純

陳麒文

追思晚會活動

組長張

光宏

副組長蕭

文鳳

節 目 組 謝 宏 立

裁 判 組 雷林

世俊

璋德

場 地 組 王 皓 正

器 材 組 鍾 芸

賽 務 組 劍八

藝極

協拳

會協 會

器 材 組 何 信 緯

接 待 組 鄭 庭 興

演 武 組 陳 麒 文

攝 影 組 黃 繼 正

籌備

委員

周高山

黃偉哲

金立言

陳國欽

季昭華

行 政 支 援 武 壇 秘 書 處

追 思 法 會 許 秋 德

資 料 組 李 泳 霈

醫 療 組 李 宏 堅

秩 序 冊 李 泳 霈

獎 品 組 蔡 明 靜

大會

顧問

胡為真

胡鎮球

焦仁和

吳鴻昌

洪秀柱

紀 念 專 輯 林 仲 曦

書 法 文 物 展 周 福 增

媒體公關

張光宏

財務長

林仲曦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地點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時 程 表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830~0900 報 到

0900~0930 開幕典禮

0930~1200 拳術觀摩會

1200~1300 中場休息

1300~1430 大槍比賽 八極拳協會

1430~1600 劍術比賽 劍藝協會

1600~1630 閉幕頒獎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37 1948 39 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

北京 38 1949 40 歲 四月任陸軍司令部第一署第

九科上校科長 九月任陸軍第六軍總務組上

校組長

發行新臺幣 十二月七日國民政府遷都

臺北 實施三七五減租 金門古寧頭大捷

39 1950 41 歲 任傘兵大隊大隊長 傘兵司令部參調處人事科科

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

40 1951 42 歲 七月任國防部人事次長室上

校參謀

41 1952 43 歲 42 1953 44 歲 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

43 1954 45 歲 十月成立國家安全局

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44 1955 46 歲 任聯勤總司令部北區中心主

任(佔少將缺)

45 1956 47 歲 46 1957 48 歲 一月任聯勤總司令部上校組

長 丁子成逝世(1880-1957)

47 1958 49 歲 八二三炮戰爆發 48 1959 50 歲 49 1960 51 歲 六月任聯勤總司令部軍眷服

務中心主任 蔣中正陳誠當選第三任正

副總統

50 1961 52 歲 蘇聯東方一號首度進入太空

51 1962 53 歲 自軍中退役 十月十日臺灣電視公司開

播 52 1963 54 歲 花蓮國際港開放 53 1964 55 歲 與法國斷交 54 1965 56 歲 任中華全國技擊委員會總幹

事(主任委員胡偉克將軍) 美援停止

55 1966 57 歲 九月任中華國術會武學研究

社社長 十一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顧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四任

正副總統 中共文化大革命開始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56 1967 58 歲 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 57 1968 59 歲 十二月率中華國術代表隊赴

馬來西亞新加坡宣慰僑胞 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58 1969 60 歲 中華少棒榮獲世界冠軍 阿姆斯壯搭阿波羅十一號登

陸月球 59 1970 61 歲 赴菲律賓教授太極拳

蔣介石召見任教七海官邸

60 1971 62 歲 六月發行「武壇雜誌」 七月開設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十月二十六日我退出聯合國

釣魚臺事件 61 1972 63 歲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五任

正副總統 與日本斷交

62 1973 64 歲 「武壇雜誌」停刊 63 1974 65 歲 行政院宣布實施十大建設

第一次石油危機 64 1975 66 歲 六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直一

支會會長 四月五日蔣中正逝世 四月六日嚴家淦繼任第五任

總統 中菲斷交 成立聯合警衛安全指揮部

65 1976 67 歲 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

去世 文化大革命結束

66 1977 68 歲 67 1978 69 歲 三月任「第一期聯指部拳訓

班」總教練 蔣經國謝東閔當選第六任

正副總統 與美國斷交 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68 1979 70 歲 高雄市改制為院轄市 十二月十日美麗島事件

69 1980 71 歲 70 1981 72 歲 71 1982 73 歲 訪美

十一月武壇教練班開課

個人電腦開始風行

72 1983 74 歲 六月中華民國國術會教練委

員會主任委員

73 1984 75 歲 蔣經國李登輝當選第七任

正副總統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74 1985 76 歲 二月擔任文化大學體育系國

術組教授 三月出版『八極拳』 八月訪問日本

75 1986 77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開放大

陸探親

77 1988 79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連續三年) 劍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官邸總教頭」退休

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享年

79 歲 李登輝繼任第七任總統

78 1989 80 歲 三月應中華國術會之邀編撰

國術教材 任中華國術教材編撰委員會

主任委員

六四天安門事件

79 1990 81 歲 十一月出版『昆吾劍譜』 李登輝李元簇當選第八任

正副總統 80 1991 82 歲 六月發表軍中國術教材「精

忠拳」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蔣孝武病逝

81 1992 83 歲 元月二十四日上午六時六分

壽終國泰综合醫院 與南韓斷交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會會長

孔令

總召

集人

粱紀

慈徐

紀蘇

昱彰

戴士

工作

小組

林仲

曦許

秋德

張光

演武競賽活動

組長林

仲曦

副組長林

俊德

戴志純

陳麒文

追思晚會活動

組長張

光宏

副組長蕭

文鳳

節 目 組 謝 宏 立

裁 判 組 雷林

世俊

璋德

場 地 組 王 皓 正

器 材 組 鍾 芸

賽 務 組 劍八

藝極

協拳

會協 會

器 材 組 何 信 緯

接 待 組 鄭 庭 興

演 武 組 陳 麒 文

攝 影 組 黃 繼 正

籌備

委員

周高山

黃偉哲

金立言

陳國欽

季昭華

行 政 支 援 武 壇 秘 書 處

追 思 法 會 許 秋 德

資 料 組 李 泳 霈

醫 療 組 李 宏 堅

秩 序 冊 李 泳 霈

獎 品 組 蔡 明 靜

大會

顧問

胡為真

胡鎮球

焦仁和

吳鴻昌

洪秀柱

紀 念 專 輯 林 仲 曦

書 法 文 物 展 周 福 增

媒體公關

張光宏

財務長

林仲曦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地點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時 程 表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830~0900 報 到

0900~0930 開幕典禮

0930~1200 拳術觀摩會

1200~1300 中場休息

1300~1430 大槍比賽 八極拳協會

1430~1600 劍術比賽 劍藝協會

1600~1630 閉幕頒獎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6: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56 1967 58 歲 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 57 1968 59 歲 十二月率中華國術代表隊赴

馬來西亞新加坡宣慰僑胞 正式實施九年國民教育

58 1969 60 歲 中華少棒榮獲世界冠軍 阿姆斯壯搭阿波羅十一號登

陸月球 59 1970 61 歲 赴菲律賓教授太極拳

蔣介石召見任教七海官邸

60 1971 62 歲 六月發行「武壇雜誌」 七月開設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十月二十六日我退出聯合國

釣魚臺事件 61 1972 63 歲 蔣中正嚴家淦當選第五任

正副總統 與日本斷交

62 1973 64 歲 「武壇雜誌」停刊 63 1974 65 歲 行政院宣布實施十大建設

第一次石油危機 64 1975 66 歲 六月任中華太極拳協會直一

支會會長 四月五日蔣中正逝世 四月六日嚴家淦繼任第五任

總統 中菲斷交 成立聯合警衛安全指揮部

65 1976 67 歲 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

去世 文化大革命結束

66 1977 68 歲 67 1978 69 歲 三月任「第一期聯指部拳訓

班」總教練 蔣經國謝東閔當選第六任

正副總統 與美國斷交 中山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68 1979 70 歲 高雄市改制為院轄市 十二月十日美麗島事件

69 1980 71 歲 70 1981 72 歲 71 1982 73 歲 訪美

十一月武壇教練班開課

個人電腦開始風行

72 1983 74 歲 六月中華民國國術會教練委

員會主任委員

73 1984 75 歲 蔣經國李登輝當選第七任

正副總統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74 1985 76 歲 二月擔任文化大學體育系國

術組教授 三月出版『八極拳』 八月訪問日本

75 1986 77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開放大

陸探親

77 1988 79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連續三年) 劍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官邸總教頭」退休

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享年

79 歲 李登輝繼任第七任總統

78 1989 80 歲 三月應中華國術會之邀編撰

國術教材 任中華國術教材編撰委員會

主任委員

六四天安門事件

79 1990 81 歲 十一月出版『昆吾劍譜』 李登輝李元簇當選第八任

正副總統 80 1991 82 歲 六月發表軍中國術教材「精

忠拳」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蔣孝武病逝

81 1992 83 歲 元月二十四日上午六時六分

壽終國泰综合醫院 與南韓斷交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會會長

孔令

總召

集人

粱紀

慈徐

紀蘇

昱彰

戴士

工作

小組

林仲

曦許

秋德

張光

演武競賽活動

組長林

仲曦

副組長林

俊德

戴志純

陳麒文

追思晚會活動

組長張

光宏

副組長蕭

文鳳

節 目 組 謝 宏 立

裁 判 組 雷林

世俊

璋德

場 地 組 王 皓 正

器 材 組 鍾 芸

賽 務 組 劍八

藝極

協拳

會協 會

器 材 組 何 信 緯

接 待 組 鄭 庭 興

演 武 組 陳 麒 文

攝 影 組 黃 繼 正

籌備

委員

周高山

黃偉哲

金立言

陳國欽

季昭華

行 政 支 援 武 壇 秘 書 處

追 思 法 會 許 秋 德

資 料 組 李 泳 霈

醫 療 組 李 宏 堅

秩 序 冊 李 泳 霈

獎 品 組 蔡 明 靜

大會

顧問

胡為真

胡鎮球

焦仁和

吳鴻昌

洪秀柱

紀 念 專 輯 林 仲 曦

書 法 文 物 展 周 福 增

媒體公關

張光宏

財務長

林仲曦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地點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時 程 表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830~0900 報 到

0900~0930 開幕典禮

0930~1200 拳術觀摩會

1200~1300 中場休息

1300~1430 大槍比賽 八極拳協會

1430~1600 劍術比賽 劍藝協會

1600~1630 閉幕頒獎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7: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民國 西元 年齡 重要事蹟 國內外大事

74 1985 76 歲 二月擔任文化大學體育系國

術組教授 三月出版『八極拳』 八月訪問日本

75 1986 77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

七月十五日解除戒嚴開放大

陸探親

77 1988 79 歲 榮獲中華民國推展國術有功

人員(連續三年) 劍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官邸總教頭」退休

一月十三日蔣經國逝世享年

79 歲 李登輝繼任第七任總統

78 1989 80 歲 三月應中華國術會之邀編撰

國術教材 任中華國術教材編撰委員會

主任委員

六四天安門事件

79 1990 81 歲 十一月出版『昆吾劍譜』 李登輝李元簇當選第八任

正副總統 80 1991 82 歲 六月發表軍中國術教材「精

忠拳」

終止動員戡亂時期 蔣孝武病逝

81 1992 83 歲 元月二十四日上午六時六分

壽終國泰综合醫院 與南韓斷交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會會長

孔令

總召

集人

粱紀

慈徐

紀蘇

昱彰

戴士

工作

小組

林仲

曦許

秋德

張光

演武競賽活動

組長林

仲曦

副組長林

俊德

戴志純

陳麒文

追思晚會活動

組長張

光宏

副組長蕭

文鳳

節 目 組 謝 宏 立

裁 判 組 雷林

世俊

璋德

場 地 組 王 皓 正

器 材 組 鍾 芸

賽 務 組 劍八

藝極

協拳

會協 會

器 材 組 何 信 緯

接 待 組 鄭 庭 興

演 武 組 陳 麒 文

攝 影 組 黃 繼 正

籌備

委員

周高山

黃偉哲

金立言

陳國欽

季昭華

行 政 支 援 武 壇 秘 書 處

追 思 法 會 許 秋 德

資 料 組 李 泳 霈

醫 療 組 李 宏 堅

秩 序 冊 李 泳 霈

獎 品 組 蔡 明 靜

大會

顧問

胡為真

胡鎮球

焦仁和

吳鴻昌

洪秀柱

紀 念 專 輯 林 仲 曦

書 法 文 物 展 周 福 增

媒體公關

張光宏

財務長

林仲曦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地點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時 程 表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830~0900 報 到

0900~0930 開幕典禮

0930~1200 拳術觀摩會

1200~1300 中場休息

1300~1430 大槍比賽 八極拳協會

1430~1600 劍術比賽 劍藝協會

1600~1630 閉幕頒獎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8: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劉雲

樵大

師百

歲紀

念會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

會組

織表

籌備會會長

孔令

總召

集人

粱紀

慈徐

紀蘇

昱彰

戴士

工作

小組

林仲

曦許

秋德

張光

演武競賽活動

組長林

仲曦

副組長林

俊德

戴志純

陳麒文

追思晚會活動

組長張

光宏

副組長蕭

文鳳

節 目 組 謝 宏 立

裁 判 組 雷林

世俊

璋德

場 地 組 王 皓 正

器 材 組 鍾 芸

賽 務 組 劍八

藝極

協拳

會協 會

器 材 組 何 信 緯

接 待 組 鄭 庭 興

演 武 組 陳 麒 文

攝 影 組 黃 繼 正

籌備

委員

周高山

黃偉哲

金立言

陳國欽

季昭華

行 政 支 援 武 壇 秘 書 處

追 思 法 會 許 秋 德

資 料 組 李 泳 霈

醫 療 組 李 宏 堅

秩 序 冊 李 泳 霈

獎 品 組 蔡 明 靜

大會

顧問

胡為真

胡鎮球

焦仁和

吳鴻昌

洪秀柱

紀 念 專 輯 林 仲 曦

書 法 文 物 展 周 福 增

媒體公關

張光宏

財務長

林仲曦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地點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時 程 表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830~0900 報 到

0900~0930 開幕典禮

0930~1200 拳術觀摩會

1200~1300 中場休息

1300~1430 大槍比賽 八極拳協會

1430~1600 劍術比賽 劍藝協會

1600~1630 閉幕頒獎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9: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地點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時 程 表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830~0900 報 到

0900~0930 開幕典禮

0930~1200 拳術觀摩會

1200~1300 中場休息

1300~1430 大槍比賽 八極拳協會

1430~1600 劍術比賽 劍藝協會

1600~1630 閉幕頒獎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10: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時 程 表

時間民國 98 年 4 月 12 日

時 間 內 容 備 註

0830~0900 報 到

0900~0930 開幕典禮

0930~1200 拳術觀摩會

1200~1300 中場休息

1300~1430 大槍比賽 八極拳協會

1430~1600 劍術比賽 劍藝協會

1600~1630 閉幕頒獎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11: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雲樵盃國術觀摩會暨大槍劍術比賽

開幕典禮流程

內 容

典禮開始(奏樂)

主席就位

選手進場

全體肅立

唱國歌

主席致詞

介紹貴賓

貴賓致詞

主席宣布活動比賽正式開始

禮成(奏樂)

選手退場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12: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雲樵杯國術觀摩暨大槍劍術比賽大會

【競賽規程】

一 宗 旨為紀念劉雲樵大師復興中華文化提倡武術特舉辦本觀摩會

二 指導單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國(武)術總會

三 主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四 協辦單位八極拳協會劍藝協會螳螂拳協會大內八極拳協會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武壇雜誌社

五 比賽日期2009 年 4 月 12 日

六 比賽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七 參加單位劉公門下海內外相關單位暨武壇系統相關團體

八 比賽類別

(一)國術觀摩會【以老師為邀請對象】

1指導一個團體可報名 2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2指導二個團體可報名 3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3指導三個團體以上(含)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4國外團體可報名 4 項(拳術兵器團練自選)

5參加單位均頒發優秀獎獎盃

6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武道協會祕書長 陳麒文 聯絡電話0953-869-399

E-mailwuwutangcomtw

7報名截止日期2009331 (出場順序由大會決定)

8因時間考量大會得適度調整表演項目

(二)大槍比賽男子個人組(國內參加決賽選手 5 名海外 5 名)

1大槍比賽取男子個人優勝前 3 名

2海外報名林仲曦 (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報名八極拳協會秘書長 林俊德 聯絡電話0935-000-311

E-mailwuwutangcomtw

3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三)劍術比賽

1組別大專男子組大專女子組社會男子組社會女子組大專團體組

2國內團體於 328 預賽海外參賽團體請自行預賽選出一名選手參加社會男子

組於 412 參加總決賽

3預賽截止日期2009 年 3 月 15 日(日)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13: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海外參加決賽名單截止日期 2009 年 3 月 31 日

4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 名)

5報名自行下載報名表電子檔回傳 E-mail wuwutangcomtw

海外林仲曦(Johnsoon Lin) 聯絡電話0932-313-365

國內劍藝協會祕書長 戴志純 聯絡電話0917-247-280

6比賽規則請自行下載 httpwwwwutangcomtw

7劍術比賽順序抽籤

A日期2009 年 3 月 22 日(星期日) 上午 1000

B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C由領隊或代表參加未到場參加抽籤者由承辨單位代抽

九國內領隊會議

(一)日期2009 年 4 月 5 日(星期日)下午 100 至 300

(二)地點劍藝協會(臺北市汀州路四段 105 巷 22 號)

(三)由領隊本人或代表參加會議

十大會規定事項

(一) 開幕典禮2009412(星期日)上午 9 時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中正堂舉行請各單位穿著整齊服裝準時參加

(二) 隊職員每隊呈報負責人聯絡人各一人負責與大會接洽有關事宜

(三) 保 險凡報名參賽選手之保險由所屬單位或個人自行投保

(四) 選手應提前十分鐘到場檢錄逾時十分鐘未檢錄者以棄權論

(五) 大槍比賽劍術比賽護具及兵器均由大會提供

(六) 凡規則有明文規定以裁判之判決為終決未規定之問題由裁判長

決定之其裁決為終決

(七) 各單位代表隊應自備單位隊旗二面(120cm X 80cm)顏色及圖字可自定

一面交由大會懸掛

十一罰則

各隊如有不符規定之選手出場比賽時一經察覺即停止該隊全隊之比賽已賽之

成績不予計算取消該單位或個人所得之成績(名次)並繳回所頒發之獎品

十二申訴

(一)運動員資格之申訴應於比賽開始前提出其他申訴均應在該比賽一小時

內提出否則不予接受 (二)申訴以大會審判委員會之判決為終決

十三本規程經大會委員會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14: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演武觀摩次序表】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八極拳

小八極架 團練

陳駿巃(領隊)李建業

劉煉心林明甫劉慶隆

潘德源程正邦黃鴻璽

劈掛掌

劈掛一路 團練

唐鴻志李心蕙梁世清

李美雲林杰民

林淳一廖振昇王豪

劉嚞ㄓㄜˊ睿鄭仕源

八卦掌 個人 范登寧

螳螂拳 個人 飯塚 隆三

1 徐 紀 止戈武塾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太祖長拳三十

二功架 團練

唐鴻志陳駿巃黃鴻璽

林君如張智琁鄭仕源

彭雅培魏沄釩

劈掛三趟 個人 李育儒 2 戴士哲 雲海武壇

八極劍 個人 王菁雲

刀與劍 團練 蘇玉楓蔡府原 3 黃偉哲 念塵武學研究社

大八極對 對練 劉皓中莊博堯

劈掛一趟 個人 陳冠羽

大八極 團練

劉啟宗邱惠群王信弘

李穎昌李威廣李德洋

朱正倫林彥名張家誠

曾怡翔蔡峻宇王佳銘

六大開 團練

張啟倉王書涵董念恩

王泰順周伯昇陳詠光

吳致融

4 季昭華 中華武道 研究發展協會

八極連環拳 團練吳新富陳鴻源王興國

鄧逸銘陳麒文薛偉承

小八極 團練

八極拳綜合演練 個人 劉尚朋 5 金立言 大內八極拳

八極連環拳 個人 彭子霈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15: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六大開 團練 6 周高山

中山大學 中正大學 成功大學 八極連環拳 團練

八卦硬掌 個人 戴宏杰

大八極 個人 郭耀文

小八極 團練陳守全林鈺軒黃柏堯

吳旻憲張蜀永林則言7 張光宏

臺北武壇 世新大學武學社

迷蹤一趟 團練劉嘉芸鍾芸吳思瑤

吳欣芳

劈掛掌 團練 陳冠佑陳建宏

昆吾對劍 對練 雷世璋陳建州

大八極對打

對練

伍晞瑞黃廣福王皓正

袁讚富

8 林仲曦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淡江大學 國立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連環拳(長拳) 團練

基本拳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和子傑文旭峰譚富耀

莫志豪莫志賢莫如堅

鄭振業吳天英

小八極 團練

戴鴻運陳時生梁鎮泉

文旭峰莫志豪莫志賢

莫如堅鄭振業

白猿偷桃 個人 梁維彬

9 伍松發 馬來西亞分壇

崩步 個人 文旭峰

迷蹤對打 對練 若月仙光加籐展聖

劈掛掌 個人 保坂泰樹

八卦硬手 個人 船山政明

大八極 個人 子安慎悟

10 大柳 勝 日本分壇

螳螂拳 個人 久芳健二

大八極 團練

吳尚謙王偉航王傑

黃聖凱賴潔男林勉丞

賴加翌曾子毅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力劈 團練 何泊鴻何宜玲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16: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指導老師 單位 表演節目 類型 演練者

苗刀 團練

季維新陳佑安周奕如

郭銘源黃佳祥陳盈儒

鄭資縈郭樺嬪 11 盧長貴

武壇大溪研究室 清華大學國術社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新竹教育大學大風國

術社 亞洲大學國術社

小翻車 團練 黃信錩劉書亨

大八極 團練卓永寬陳炳桓翁瑞元

劉昱霆王富凱 12 王進忠 桃園分壇

八極連環拳 個人 賴堯彬

彈腿 團練林彥璋謝昶富張蓓欣

葉宜芳郭如梅

劈掛刀 個人 陳俊杰 13 蔡永煌

正義武學 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善手奔 個人 張仁傑

14 鄭少康 武壇東勢分壇 虎頭鉤 個人鄭少康

(表演時間2 分鐘)

15 戴玉強 宗樵武學 中山科學院國術社

瘋魔棍 團練 王革創莊瑞璋潘維婷

寸八番 個人 趙禔

八極三十二式 團練葉芳齊楊淮璋黃孝勇

陳 宗

迷蹤一趟 團練黃宜佳吳柔霈任耿良

廖經凱

16 趙 禔

臺大八極拳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元智大學國術社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氏太極 團練江承剛劉奕德王義榮

徐詩淳

楊式太極拳 個人 王靖榆 17 劉明宗 北商武鼎國術社

群羊棍 個人 魏嘉辰

18 蘇昱彰 八極螳螂拳協會

sect 徐 紀

會長主持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大團練 馬步弓捶

團練 全體與會人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17: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大槍比賽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18: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目 錄

一槍器 -------------------------------------------------------------------------------------------- 1

二護具 -------------------------------------------------------------------------------------------- 1

三有效攻擊 -------------------------------------------------------------------------------------- 1

四得分計算 -------------------------------------------------------------------------------------- 1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2

六選手行為準則-------------------------------------------------------------------------------- 2

七裁判 -------------------------------------------------------------------------------------------- 2

八比賽程序 -------------------------------------------------------------------------------------- 3

九違規(違禁行為) ------------------------------------------------------------------------- 3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 4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 4

十二其他 ----------------------------------------------------------------------------------------- 4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8 日 AM 規則修訂----------------------------------- 5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 年 2 月 10 日 PM 與葉教練討論---------------------------- 5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19: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五屆大槍比賽-比賽規則

一槍器

(一)本比賽之槍器一律使用主辦單位提供之標準大槍

(二)標準大槍係採碳纖維或玻璃纖維混製之兩截組裝式或一體固

定式大槍大槍之規格如下本體長度為305公分根徑把

約4公分槍尖直徑約2公分重量約15公斤槍尖加套約

10公分之海綿槍頭

二護具

(一)本比賽除採用上述標準大槍加套海綿槍頭增加安全性外比

賽時選手均應配備必要護具頭盔護胸及護襠其中頭

盔及護胸由大會提供護襠請選手自備

(二)頭盔必須將頭部全部保護面部必須全部罩住(以槍頭無法刺

入為原則)胸部的保護依實際的需要由個人決定

三有效攻擊

(一)以槍頭(海綿部份)完成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擊

(二)以槍尖前端五分之一部分擊中對手身體之攻擊動作為有效攻

四得分計算

(一)以直刺擊中對手身體軀幹或頭部得三分

(二)以直刺以外的有效攻擊擊中對手身體軀幹和頭部得一分

(三)以有效攻擊擊中對手手臂或是腿部得一分

(四)在同一攻擊過程中由於技巧的連續性造成擊中部位超過一處

時以的分得分較高者計分

(五)比賽時槍器脫手(雙手同時脫離槍器)對手自動得三分(不

須攻擊)

(六)但如係於有效攻擊後為避免對手的傷害而撒手則不以槍器

脫手計 1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0: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七)若一方遭攻擊時以手抓住對方槍器而導致對方失去得分機會

者除以犯規計而外主審可酌情給予攻擊一方應得的分數

五比賽及勝負計算

(一)比賽可採單循環雙循環單回合雙回合或三回合由大會

裁判會議於會前按實際參賽隊伍比賽時間裁判人數等條件

協商決定並宣告之本次比賽分男子組及女子組採單淘汰

制亦即輸一次者即遭淘汰出局不得再賽

(二)每一場比賽均採單回合每一回合限時三分鐘並以時間內積

分先達11分者獲勝該回合結束或當時間屆滿三分鐘時積

分最高者為該場次之優勝

(三)如回合內雙方積分相同得延長比賽一次並以其中一方積分

先達3分者獲勝

六選手行為準則

(一)選手以槍技高下決定勝負不得有故意犯規傷害對手的犯意

與行為

(二)當對方攻擊得分後被攻擊者不可乘機反擊

(三)當有效攻擊得分以後除原攻擊動作的自然延續外不得再向

對方作第二次攻擊雙方必須回復中平式預備動作再開始比

七裁判

(一)本比賽設裁判長一名每比賽場地設主審一名邊審兩名

(二)裁判長負責監督比賽裁判工作之正常公平進行並有權排

除不利於比賽公平進行之因素

(三)主審負責比賽進行時參考邊審之示意判決選手之得分或違

規動作之警告與制止

(四)邊審分成兩組分別監督和判決一名選手的失分以旗號示

意失分部份

(五)每場比賽分別設置計時員與計分員負責計時與計分工作

2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1: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八比賽程序

各場比賽於主審裁判站定位置後開始按以下程序進行

(一)第一通鼓唱名選手於鼓聲開始始由預備區走向戰備位

置選手站定時必須立正雙手將槍器直豎於身旁

(二)第二通鼓安全檢查選手將槍平舉讓邊審作安全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槍器和選手護具如邊審檢視後同意選手合於

比賽的條件站入邊審位置並舉旗示意若邊審認定選手不

符合比賽條件則須向主審報告該選手若無法在五分鐘內

修正符合比賽規定則主審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並由對方

自動獲勝晉級

(三)第三通鼓敬禮mdash雙方選手前腳踏出以槍尖比對方前膝

取適當距離然後站中平式預備

(四)主審下令開始比賽選手即進入比賽同時開始計時

(五)在一方取得滿分或是回合時間到時主審下達停止比賽的哨

音或口令全部人員恢復到比賽開始開始前的位置和姿勢

由主審公布比賽結果

(六)主審公布比賽結果以後雙方選手先彼此鞠躬致意再向主

審邊審敬禮致意後方可離場

九違規(違禁行為)

(一)一般違規行為

1畏縮不前持續地採取避戰行為

2連續地使用大幅度的揮舞槍器而沒有攻擊或防守的意義

3以手抓持對方槍器

4持續地作欺敵的動作而沒有實際的攻擊行為

5當對方攻擊時用手格架

6在未將對方槍器格開前冒然正面衝擊對方(側方遊走攻擊

者不算違規)

(二)嚴重的違禁行為

1作和槍技無關的動作語言姿態 3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2: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2謾罵侮辱任何人

3甩擲槍器護具

4服裝不整

5態度傲慢不恭

6有明顯傷害對方的犯意或行為

十違規違禁行為的處理

(一)主審裁判對於一般違規行為可予以警告三次警告即取消該

選手的比賽資格和成績

(二)主審裁判對於嚴重的違禁行為可給予警告或立刻取消選手

比賽和成績

(三)當一方選手有違規或違禁行為而使對方沒有得分時主審

裁判有權判決給予應得分數

十一特別狀況的處理

(一)在雙方同時扎中對方時

1確定沒有搶扎的情形否則以搶扎處理

2雙方各記得分

(二)搶扎

1在一方明顯攻擊得分的情況下另一方仍然再攻擊對方即算

搶扎

2在主審裁判喊停之後仍然攻擊對方也算搶扎

3槍扎的一方不能得分同時按一般違規處理

4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正常槍

技不能以搶扎論

十二其他

(一)其他未盡事項或情形得由裁判長或主審當場決定之

(二)本規則於賽後召開檢討會依會中結論共識修訂比賽規則

4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3: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備註 1本比賽規則僅適用於本次比賽之用 2第一次校訂及整理王志財黃世杰廖文彬鄭崇聖(20030208am) 3本規則係參考「加拿大疾風勁草拳社大槍比賽規則」研訂

附註一技術檢討2003年2月8日AM規則修訂 A 槍器採用鑑於第一屆參賽隊伍不多故槍與護具均由主辦單位提供減少賽前檢驗的

困擾 B 將有效攻擊內之刺點劈挑等四字訣取消考量對其定義不明且區分不易比賽

過程中速度太快在判定上有模糊地帶 C 比賽時間考量選手體力負荷及可能出現不斷遊走狀況將時限設定為六分鐘時間屆

滿時以鑼聲表示同時比積分多者勝出 D 場務人員明訂有計時與計分人員降低裁判之負擔 E 在特別狀況之搶扎第四項『在對方尚未得分的情形下使用回龍扎插花扎等槍技屬

正常槍技不能以搶扎論』因為對回龍扎及插花扎之定義不明確且與搶扎無直接衝

突故予以刪除 F 原訂第五項比賽與第六項勝負計算合併並將第十三項之比賽規制一併納入第五大

項 G 保留原來對違規違禁處理中取消選手之比賽資格與成績之條款防止其在比賽至

最末為求勝而不擇手段喪失競技精神

附註二技術檢討2003年2月10日PM與葉教練討論 A 大槍比賽規則制訂之目標應朝提昇技術層次為首要並避免發生不必要之危險或爭

執規則應是每次比賽後虛心檢討修訂改進 B 有關得分計算僅以槍尖部分攻擊才算得分者與近身時長兵短用之高級技術相違如

滴水式及秦王磨旗等待與敵接近時轉用槍根倒打此一計分規範未來應可考慮修

改又槍頭海綿部分長達 10 公分在接觸點上與實際大槍之感覺差異太大應該

研究最短之安全長度 C 槍器重量無法加重過輕則易使棍法以一公斤之槍器單純使用上平槍採軍中之突

刺法即可這種規格的用槍以比快為先難有扎槍之出現而使平時正規大槍練習

無用武之地 D 惟槍器若達平常練習之重量水準則一般選手負荷加重無法再高立以手臂直接駕馭

運用而需坐馬步將槍重轉嫁至身體骨架改以下盤及腰胯擰轉變形來運槍此時則

非多年練習難有技巧之發揮但槍器重量增加相對地慣性加大而使危險度提高 E 在護具部分仍應考量護胸及護膝傳統之游場並不戴護具除增加險度及靈活度

雙方係以點到為止之砌磋與爭勝負之比賽或論生死之心態方向截然不同我們在

推廣大槍比賽上應該朝向古代游場的精神發展為宜此一發展型態最後可能僅能

限於門內或嚴格區隔技術等級輔以嚴密的比賽規則及安全防護 F 在規則之研擬上嚴禁危險動作與不當心態之發生應該是主事者(含大會領隊

教練與選手)共同努力的目標如日本劍道在護具上對頸部的保護十分周到仍嚴格

禁止向該處擊刺 5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4: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五屆大槍比賽選手名單

賽事主席王志財

主審裁判郭肖波

邊審裁判謝雲漢顏嘉俊林宏諭

賽 事 組許金印黃世杰林俊德李志堯廖文彬

陳盈太鄭崇聖王翰智

執行顧問曾啟莊鄭少康葉啟立劉明宗徐永鴻

參賽選手李永源郭佳鑫邱瑋淞古旭東謝汶志

Howard WrightDavid SuDavid Wang Kendall Chan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5: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劍術比賽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6: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雲樵盃劍術邀請賽暨 九十八年度大專中國劍術錦標賽

【決賽】

秩序冊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東南科技大學

比賽地點淡江大學 學生活動中心

比賽時間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十二日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7: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目 次

一大會職員名冊1

二大會裁判名冊1

三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2

四競賽規程3

五大會流程5

六參賽名單與頒獎名單6

七賽程表7

八參考資料

(一) 比賽規則8

(二) 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11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8: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大會職員名冊

名譽主席徐 紀

大會主席林仲曦

大會秘書長戴志純

顧 問楊瑞峰黃鯤忠戴士哲黃偉哲季昭華

裁判委員會名冊

裁 判 長張光宏

副裁判長曾其祥

主任裁判周福增陳麒文

審判委員盧長貴王進忠許秋德葉啟立

劉明宗徐永鴻沈淮敦

大會裁判名冊

裁判王皓正吳欣芳林維誌林瓊慧胡為智

張名榕廖楷瀚伍晞瑞張蜀永陳守全

陳建州陳建宏黃廣福劉燕青鄭庭興

張天鳳蔡明靜蔡慧珊戴宏杰戴志純

(依筆劃排序)

- 1 -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29: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大會工作人員名冊

秘書組戴志純

聯絡組曾詩婷世新大學

場地組黃祖浩淡江大學

裁判組雷世璋

競賽組戴志純

獎品組蔡明靜

器材組王皓正廖楷瀚

公關組李泳霈

報到組劉嘉芸鍾芸

總務組吳思瑤

醫療組朱峰進體院

攝影組黃廣福何育霖

- 2 -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0: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競賽規程

宗 旨發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武合一青年提供正當休

閒活動

指導單位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中華民國大專體育總會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承辦單位淡江大學 世新大學

協辦單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 東南科技大學

競賽組別大專男子組個人賽大專女子組個人賽

社會男子組個人賽社會女子組個人賽

大專男子組團體賽大專女子組團體賽

比賽方式採單敗(3戰 2勝)淘汰賽制

獎 勵各項比賽取參賽單位前 12 敘獎(最多 6名)

競賽制度依據劍藝協會修訂之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如附件一)

- 3 -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1: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附件一】比賽規則

一比賽場地大小11 公尺times11 公尺

二比賽服裝著大會提供之護具--包括護頭護胸

護膝護脛

三裁判採五角裁判制

四得分標準簡述

擊中頭部四肢得1分擊中軀幹得2分

直刺胸前有色區塊得3分掉劍扣失2分

三點著地扣2分出界扣05分

- 4 -

11

公尺

11公尺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2: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大會流程

1400 1430 檢錄

1430 1500 各組總決賽

1530 1600 頒獎

-5-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3: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決賽人員

大專男子個人組淡江大學八極拳社-馬承瑞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林鈺軒

大專女子個人組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劉嘉芸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鍾 芸

混合團體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社會組

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男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古旭東

中華民國劍藝協會-雷世璋

受獎名單

大專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蘇泓宇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藍中佑

大專女子個人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曾詩婷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陳韻如

混合團體組第三名-世新大學中國武學研究社 女子組

第四名-臺北商業技術學院武鼎國術社 女子組

社會男子個人組第三名-中華民國劍藝協會 伍晞瑞

第四名-陸軍專科學校國術社 徐泰祥

- 6 -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4: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賽程表

大專男子個人賽 大專女子個人賽

馬 林 劉 鍾

承 鈺 嘉

瑞 軒 芸 芸

團體賽 社會男子個人賽

陸 世 古 雷

軍︵ 新︵ 旭 世

專社 大男 東 璋

科會 學子

學組 中組

校︶ 國︶

國 武

術 學

社 研

- 7 -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5: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參考資料一中國劍術比賽規則】 民國七十三年 訂定 民國九十一年 修訂 民國九十二年 修訂 民國九十八年 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係使用中國傳統劍法及兵器本規則為

中華民國劍術比賽之依據

第二章 場地與裝備

第二條場地

一劍術技擊比賽場地為九至十二公尺正方形必須地面平坦

二擂臺四週除軟墊之外須空有二公尺以上之餘地作為隔離

觀眾或其他人員之用

第三條裝備

比賽應著大會規定護具且使用大會所備之比賽用劍

第三章 裁判及職責

第四條設置裁判長一人副裁判長一人主任裁判執行裁判

評分裁判若干人分別擔任大會規定有關比賽項目之裁判

事宜

一裁判長(一人)

1解釋規則及依規則精神解釋規則未明文規定事宜

2分配裁判員工作

3主持裁判會議

二副裁判長(一人)

協助裁判長工作根據需要可以兼任裁判員工作

三主任裁判(若干人)

1根據裁判員之評分裁定勝負

2執行裁判有明顯誤判漏判時鳴哨提示改正

3每局結束後宣告評判結果決定勝負

4每場比賽結束時審核簽署比賽成績

四執行裁判(若干人)

1檢查場上選手護具保證安全比賽

2用口令和手勢指揮選手進行比賽

3判定選手三點著地出界犯規掉劍得 3分和臨場相

關事宜

4宣佈每場比賽結果

五評分裁判(若干人)

1根據規則評定選手得分

2每局結束後依據裁判長信號迅速顯示評判結果

3在計分表上簽名以備檢查核實

- 8 ndash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6: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六賽務組含編排員檢錄員計時員宣告員醫務員等賽

務人員

第四章 比 賽

第五條得分標準

1計點方式

(1)劍刃(含劍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四肢及頭部得一點

(2)劍刃(尖)有效觸及戴有護具之軀體得二點

(3)劍尖有效刺中戴有護具之胸軀得三點

(4)同時間內連續擊中只計得最高點數

2掉劍落地時對方得二點身體任一部分接觸比賽場地以外時稱

「出界」出界每次扣五點

3身體三點著地時對方得二點

4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情況同時發生時得同時計點

5下列情形仍可計點

(1)越出場外的同時所做的擊中或掉劍落地或三點著地

(2)與比賽終了的通知同時發生的計點情事

6下述情形不得計點

(1)犯規的擊(刺)中

(2)互擊無章攻擊

第六條犯規扣點

1作出無視對方或裁判員人格之舉動

2比賽者不得做下述行為

(1)逃避攻擊者

(2)攻擊沒有護具的部位者

(3)未遵照裁判口令動作者

(4)以肢體抵擋或握對方劍身者

(5)違反劍器使用原則(例如似刀棍棒揮舞之動作)

(6)搭劍十秒後仍未攻擊

(7)有妨礙比賽進行之行為

(8)賽員一方在場外指揮喊叫擾亂會場秩序者

(9)單局比賽途中不得換手持劍

3第一款情況犯規者判該局為敗

4犯第二款各項(除(6)項以外)每次扣五點

5犯第二款第(6)項時每次給予通告一場中累犯四次時判

雙敗

第七條暫停規定

一賽員若因故無法繼續比賽時可請求暫停

二賽員受傷或其他原因主任裁判得宣佈暫停在暫停時間內

除經主任裁判許可外其他人員不得與賽員交談或進入場內

- 9 -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7: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三賽員如因受傷必須由執行裁判叫停於五分鐘內經由醫生

證明可否繼續比賽否則終止其比賽資格

四因負傷不能繼續比賽時其原因非故意或過失所致時不能

比賽者為敗

五團體比賽的場合因棄權或前三條一旦不能繼續比賽的人要

求中止的人不能參加該場次以後的比賽

- 10 -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8: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參考資料二劍術比賽裁判手勢圖解】

1 預備姿勢

執行裁判站立於比賽場中央位置面向裁判長

2 選手進場

鳴笛同時將兩臂向左右平伸兩手掌及小臂向上成 45

度掌心向內(示意招呼選手進場)

3 選手就位

兩手指尖指向選手就位方向同時發出就位口令選手

應依裁判員手勢與口令立即分別就自己比賽位置並

面對站好待命

4 敬禮

裁判員將兩手掌及小臂向胸前方彎曲向上成 45 度掌

心向內後下壓至胸部上方並同時發出敬禮口令

- 11 -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39: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5比賽預備姿勢

裁判員將兩手臂向選手方向左右平伸出掌同時右腳後退一步

6停止手勢

(正面) (側面)

7警告

裁判員握拳上舉其肘部彎曲不動以另一手

食指指向犯規者表示警告

- 12 -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0: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8得分

裁判員但手自胸前向側方下劈至得分方後並高舉

同手手臂以食指中指加

兩分中指食指大拇指加三分

9不算分

裁判員將兩手先交叉再平伸於胸前掌心向下隨

即再將兩手臂分開連續交叉擺動兩次

10勝負宣判

當比賽終了即召選手入場分列於執行裁判左

右側待主任裁判宣判某選手得勝後立即將勝

者之手臂舉高負者

維持原狀不動

註資料參考引自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審定之「國術規則」手冊

- 13 -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1: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附 錄

1武壇簡介

2武壇相關團體

3拳 經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2: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簡介

自政府遷台後努力於各項經濟建設國人也日漸富裕工作之餘漸漸

重視運動國術即為一項廣受國人喜愛的傳統國粹然因滿清政府三百年

來以八股文章取士懷柔與壓制的統治造成國人重文輕武的錯誤觀念

再加上軍閥割據抗戰內亂使我國國術日漸衰微隨政府遷台的真正具

有精深武術與武德的武術家實在很少而走江湖雜耍之流盛行使一般國

人對我傳統之國粹『國術』產生不良印象以為國術乃江湖賣藥花拳

繡腿之類

創辦人劉師雲樵自幼隨神槍李公書文習八極拳十餘年後拜清宮侍衛

退休之八卦拳名師宮公寶田習八卦與螳螂拳名師丁公子成習螳螂並與

張驤伍將軍習太極拳及劍術盡得各家之真傳集武藝與武學精粹於一

身劉師有鑑於國人對『國術』之誤解為了能正確認識正統國術發揚

我國固有的國粹提高國人習武之風氣乃創設武壇雜誌旋於民國六十

年六月發行創刊號每月一期發行的宗旨為一復興中華文化發揚

國粹二鼓吹武德提倡國術運動三整理舊文獻制定國術教材

雜誌發行後廣受各界好評與回響發行兩年後因財務困難忍痛停刊

為了實際推動國術之發展於民國六十年七月十五日開設訓練班是

為武壇國術推廣中心之前身訓練班初期以高中初級三班授課造就

了不少武壇教練與學員由各教練至國內各大專院校之國術社教授國術

使各校國術社能篷勃發展為國術在我國知識青年身上紮根武壇國術推

廣中心十餘年來在劉師雲樵督導之下默默耕耘從不間斷至今武壇學

員教練遍佈國內與海外各地均為發揚國術而努力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教練目前在國內之大專院校國術社團任教有四十

二所海外之分壇遍及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西德挪威比利時

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可謂武壇學員遍滿天下

劉師雲樵一生以推廣國術為已任生前時時督促武壇之教練幹部從

事國術史料的整理國術教材之編訂與印行定期舉辦學校社團寒暑假

集訓等活動目前武壇國術推廣中心由徐紀先生繼任會長一職秉持劉師

之志願期使我國傳統之『國術』發揚光大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3: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組織表

組織表

會員大會

會長

執行長許

秋德

第一副會長

戴士哲

副執行長張

光宏

Since 1971

顧問孔

令晟

胡為

真胡鎮球

(國內

)吳鴻昌

焦仁和

周高山

陳國欽

季昭華

金立言

學校

服務

組國

內服

務組

第二副會長林

仲曦

活 動 企 劃 組北 區 學 校

中 區 學 校

南 區 學 校

會 員 聯 繫

財 務 會 計

總 務 行 政

電 腦 資 訊

國 內 訓 練 場

會 務 推 展 研 究 組

直 屬 分 壇

武 壇 雜 誌 社

國際

組聯絡人黃

偉哲

亞 洲 區

美 國 區

加 拿 大

歐 洲 區

南 美 洲

秘書室

相 關 團 體

創辦人劉

雲樵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4: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武壇國內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止戈武塾 徐 紀

雲海武壇 戴士哲

念塵武學社 黃偉哲

大內八極武學發展協會 金立言

中華武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季昭華

八極拳協會 王志財

劍藝協會 林仲曦

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武壇臺北分壇 張光宏

武壇桃園分壇 王進忠

武壇東勢分壇 鄭少康

武壇臺中分壇 蔡俊賢

武壇大溪研究室 盧長貴

太極拳一支會 盧長貴

武壇雜誌社 林仲曦

中華武學之旅-企業列車 曾其祥

宗樵武學訓練中心 戴玉強

青潭訓練場 扶久揚

長青訓練場 黃世杰

伍月書坊兒童國術營 郭應哲

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溫慧玟

正義武學研究社 蔡永煌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5: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武壇海外相關團體

名 稱 負 責 人

日本東京分壇 大柳 勝

日本止戈武塾 徐 紀

日本八極螳螂拳協會 蘇昱彰

馬來西亞分壇 伍松發

印尼分壇 楊曉東

加拿大安大略分壇 郭肖波

加拿大溫哥華分壇 郗家駿

加拿大蒙特羅分壇 譚偉素

美國舊金山分壇 徐 紀

美國紐約-法拉盛分壇 馬 龍

美國紐約-曼哈頓分壇 蘇昱彰

美國紐澤西分壇 陳長霖

美國俄亥俄分壇 楊曉東

美國拉斯維加斯分壇 楊曉東

美國佛羅里達分壇 楊曉東

美國阿拉巴馬分壇 楊曉東

美國俄亥俄-哥倫布分壇 黃錫明

美國波士頓麻州分壇 梁紀慈

美國洛杉磯-長堤分壇 葉先覺

美國洛杉磯-蒙特羅分壇 鄒家驤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分壇 王文勳

委內瑞拉分壇(1) 戴士哲

委內瑞拉分壇(2) 蘇昱彰

西班牙分壇 蘇昱彰

瑞士分壇 彭武熾

英國 Southampton 分壇 戴順傳

比利時分壇 麥 克

挪威分壇 蘇昱彰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6: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中興大學國術社 陳鍚游

中山醫學院國術社 陳鍚游

東吳大學國術社 陳錫游

華梵大學傳統武術社 陳鍚游

淡江大學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國立體育學院中國武學研究社 林仲曦

東南科技大學國術社 林仲曦

景文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麒文

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武風國術社 陳麒文

銘傳大學國術社 陳麒文

元智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科技大學國術社 趙 褆

臺灣大學八極拳社 趙 褆

世新大學國術社 張光宏

師範大學國術社 林松賢

警察大學國術社 劉明宗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國術社 劉明宗

文化大學臺灣武藝社 楊正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術社 蔡永煌

臺北師範學院國術社 蔡永煌

中華技術學院國術社 陳柏誠

新埔技術學院國術社 李志堯

交通大學中國劍術社 曾風書

清華大學國術社 盧長貴

中華大學國術社 閰明宇

新竹師範學院國術社 王宗煌

元培技術學院國術社 蔡金岳

中臺科技大學國術社 陳永輝

聯合技術學院國術社 黃建棠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7: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武壇教練指導學校(中南部)

名 稱 指導教練

逢甲大學國術社 黃世杰

靜宜大學劍術社 黃世杰

彰化師範大學國術社 趙錦湟

暨南大學中國古兵器研究社 蔡俊賢

暨南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正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吳鳳技術學院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中山大學國術社 周高山

崑山工專國術社 周高山

成功大學八極拳社 蔡明俊

高雄醫學院國術社 胡詔勝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8: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拳經】 誠意論

意而無意者誠也無意故虛誠則靈虛靈乃拳法第一要義也

誠者一貫之事也自微而著由無而有徹始徹終皆誠為之習

拳亦然誠不可須臾離也

故曰一而不動者誠也其為物不貳故生物不已人身自然如此

修身者所以法天地之生生不息反身而誠也

意誠精氣神之主宰也故用意專一則無形者聽令而行用意紛亂

則有形者或將不整況無形乎拳法貴一不貴多意誠者致一之道也

心意之誠通乎臟腑五氣在心心受其制武道識此以法制氣

使五氣合一朝元而繫於心心含此五氣順逆互行相生相剋故生生不息

而誠一可期也

是知心定於一不生非一也人身五氣猶如鐘錶之大小齒輪節齒

相扣合一運行而不失時亦如天體運行不差分毫而後可成世界也

拳法修鍊五氣還元而得誠故氣也理在其中矣氣理是一非二氣

外無理故意誠之理乃氣之理用意合理則可制氣不合則氣必悖矣

意亦散亂而不專故格物致知之功不可廢者所以明理也

意既誠矣氣靜而優矣以之靜坐養生則可有事則難矣蓋靜中之

靜小道也而不可以動動易散亂武道者動中之靜也法日月天體之

運行非木石之靜也

故知生機不可止息也誠雖一而不動意則生長變化不可方物也

萬象歸一沖默無朕者意誠也以一馭萬萬象森然者誠意也往來無

窮惟精惟一之道也

是以拳法中意誠者乃致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五氣歸元蓄而未發也

意者氣機也誠以意之五氣為用凝合筋骨皮肉發而為拳勢也若意

不誠氣必紛亂為害心身俱不堪矣

故誠意貴乎純一堅定而後可馭五氣可運行乎筋骨皮肉於七情六

欲中無障無礙其繫也若千軍萬馬集攻一點則當者披靡何堅不

摧「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是乃理所當然豈虛語哉

劉雲樵大師 著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49: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自然論 中國武術以道為本道也者天人合一之道也人之道無時不與天

地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連一呼一吸是也

日入地中心火下降月到天心腎水上升是皆天地間自然運化象

徵也故仰觀俯察足資體悟

一而不動者誠感而遂通者神動靜有無之間者幾先幾得見見自

至誠至誠之基在於靜定

靜則氣清定則氣寧清寧之養通於天地靜定之候合乎化樞平

心靜氣運會神幾自能心有所主意有自來動靜不妄敦乎至誠以

見天人合一之妙

拳法道道法自然依其道而構成拳理擬其理而順乎自然自然之

功候在於不強制不思索欲靜任靜欲動任動此欲非吾心之所欲

非吾意之所欲乃自然現象也

以水為喻言其動則波浪洶湧一瀉千里而莫能禦言其靜則

澄澈 無滓波光如鏡言其剛則一點一滴可以穿石言其柔則滋

潤萬物各得其宜其能為此者是受大自然之運化也

乾坤論 乾坤者天地之道也乾者為陽而屬於剛坤者為陰而屬於柔剛柔

相濟而起變化天地乃成

拳法中之動靜虛實即陰陽之理也動就是實靜就是虛有實而

無虛必不靈活有虛而無實即不能發所以用力運勁調氣使之陰

陽得體剛柔並用也

訣云

剛者柔來柔者剛剛柔相濟要適宜

虛者實來實者虛虛實互用在時機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0: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太極論 中國武術原是技與道兼修二者不可分也所謂技者即技擊法之技

術也所謂道者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合

所以有天道地道人道易曰『立天之道陰與陽立地之道柔與剛

立人之道仁與義』天一物也而陰陽之體則兩地一物也而剛柔

之體則兩人一物也而仁義之體則兩故太極論其則不外乎兩儀之化

生而探其一本之原又端在太極之始一物者太極是也兩體者陰

陽是也混沌未開合乾坤為一物無形之太極混沌既開分陰陽為二

體有形之太極合而為一則動靜無端陰陽無始本乎自然之妙開

而為二則動不同時陰陽不同位是變然之物體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分而觀之太極為一物陰陽為兩體合而觀之太極不在陰陽之外陰

陽僅在太極之中以為一而實兩以為兩而實一無非陰陽形氣為之也

人身而靜有感而動動靜互存所以法陰陽而象天地三才之說由

此而立也靜存而動察動存而靜觀此中和之道動靜互為其根陰陽

消長動靜間而判智愚至靜而虛寂然而凝此取法於靈機也安危進

退能深於是道而得此者就能知進知退知存知亡便與天地合焉

太極拳以此易理精研而為拳理故其深奧無窮矣

陰陽論 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

交合萬物生育陰陽背離萬物滅絕也

孤陰易萎獨陽則暴故陰陽二者不可須臾或離譬如春夏秋

冬四季循環乃生生不息此乃天地需存之法則也

人身猶如一小天地也陰陽之理亦同其內有五臟六腑是為陰外則

四肢百骸是為陽習武練內以助外練外以佐內內外兼修陰陽調和

此為武道之捷徑耳

陰者靜也柔也虛也藏也萬物之雌者也陽者動也剛也

實也發也萬物之雄者也陰陽形諸人體則為奇經八脈八脈者任

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蹻陽蹻陰維陽維是也人身陰者任脈

陰維陰蹻胸腹及手足之內側也人身之陽者督脈陽維陽蹻腰

背及手足之外側也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1: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陽入陰則剛外發也陰入陽則柔內化也陰轉陽入陽入陰反

即為順纏勁也反之則為逆纏勁也斯之謂「陰陽相濟」手足身三

者皆同此理

任督二脈為陰陽二氣之主流也上交百會下交會陰中氣自會陰

沿督脈至百會下任脈回會陰是謂小周天中氣自衝脈提上繞帶脈

分二路經陽維轉陰維導會陰再下陽蹻轉陰蹻而回網絡週身是

謂大周天大小周天是謂導引靜坐時以意領之習拳時順其自然可也

中氣者人身之太極也靜存丹田動分陰陽為一身之總樞紐內

勁之源頭也

中氣以呼吸推動涵養之且氣以直養而無害故呼吸以深沉為貴所

以使氣脈悠長也

拳術發勁貴乎整自陽蹻陽維連如一線意氣總歸一致是謂節節

貫串蓄化亦同

帶脈者環腰如帶圓如太極貴柔尚虛乃任督二脈之主也帶脈

一動中氣隨之所謂「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也

養炁還元論 人與天地並列三才其元本一然人因智慾日熾靈性遂閉不得與

天地同其長生參其元也是以根失遂致易朽而速衰草木不如是其汲

汲於智者反為戕賊也斯之謂以子害母

蓋天地未造混沌一炁是知人之始元者以炁存亦以炁喪而去

故元炁二者實同出而異名養炁所以同乎天地通其有無也天地常交

泰混同陰陽互濟其偏而歸元人生兩間靈根一線故不可法天地陰

陽之道盜彼精華補我缺憾哉

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知清靜乃下手之不二法門也

武道修煉之法尤易臻此以其重悟解尤須沉潛靜修也

正身一體或坐或立百會一線無過不及此太極正體之意也

海納百川既深且靜徐吐濁氣去腑臟渣滓以意導之令其清虛

如此五臟易落位而血氣易為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氣和則體安再

緩緩以意鬆之每過肌膚骨節千孔百竅皆使一一張開毋有一絲一毫閉

塞之處若九孔洞簫然大氣之過吾身也如風鳴洞簫出入皆暢是吾

身與天地之氣初通矣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2: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然炁以心為主動靜相依故養炁須養心心平而後炁和炁安方且

心定二者如子母相修不可須臾離也

外閉五賊去雜念澄心靜意返神內視調息綿綿抱元守一去

思慮遠情慾內息自淺而深漸次低沉細微然總以自然為要意未定

譬如水之濁亂靜以待之徐清可也以靜之一念鎮之則萬緣自息若橫

霸硬挺則愈致力愈不堪矣

須知心意也形之與影逐之則若犬吠其影形動影隨如何有功

是知息於陰則影自止也故息心當知止止則定而靜安在其中矣

止莫善於止乎太虛經云『虛無者道之所居也』以吾一身言之

其中為空丹田炁穴也此乃吾身有中之無也故當棲心於此以歸於無

所謂逆返先天如復歸於胎元情景也

然虛非無以炁言有中之無實立本無中之一點有父母未生此身

時之一點元炁也以心性言棲心既久此生若遺而本性獨轉覺明湛

湛然怡恬無礙不執不空若長空一燈獨明無不自如也

心炁臻此一境界則玄關己叩可登天地奧秘之域矣此時守中即可

以恬淡自然之旨勿忘勿助知其存而不驚其生覺其生而不助其長若

空室微煙任其自定而漸瀰漫則一室盡氤氳矣若擅以諸凡雜風塵吹擾

之則此煙忽散忽斷曷能全其氣哉

是以既入玄關則與天地之元通靈泉自注以補不足其心寂寂

其意沉沉其息微微後天盡消先天復現心性澄澈天宇開闊是知

天地與我本渾然一太極也守其元一則三才本一失其一則散而互害矣

故天地害我者乎資我者乎亦在人之自為之而已矣

拳景論 登高山望大海一覽無際天連水水連天波浪洶湧如蛟龍翻覆

似萬馬奔騰浩浩藍面莫測高深納百川而不盈育萬物而滋養生生

不息其德若母其勢懾服洋洋乎心胸開朗蕩蕩乎氣血暢通此乃拳

景之理也拳景即大自然也

天地萬物形象景然山川雲霧江河森林靜觀皆是詩畫詩人以

文舒其情畫家以畫暢其懷畫家之妙全在運筆詩人成句觸景生情所

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之處在於景但表達方式各異焉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3: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拳與詩畫其理亦然有感於內發之於外如八極拳中之猛虎硬爬

山一拳即出聲如雷震快似閃電是內心先已存有雷電之景也

故若覺其景如波浪氣勢表現洶湧也若覺其景如巨石表達即沉穩

也是以拳法功力均在內景培養然後才有外勢雄偉也

拳景培養在於平日修煉仰觀日月星辰俯察大地萬物領悟其奧

妙體驗其本能欣賞其美意攝取其神髓使萬物所備之好景內收於

心虛以凝之外見於形實以運之

拳法非虛凝不足以明其本動作非實踐無以彰其輝有內而無外者

困於滯有外而無內者流於偽內外之間物我之際必須貫徹所謂

誠於中形於外也拳法至此豈不美哉壯也

鬆靜論 雨露之潤氣充之也風雷之鳴氣湧之也日明之明氣輝之也

霰雹之堅氣實之也以氣定之而後化之吾固吾氣吾法吾靈是在

氣充氣何以充充於其靜何以能靜惟鬆能靜惟鬆能化循序漸進

練久自通也此鬆靜功夫之妙也

運勁先求鬆靜而後能剛能柔鬆者虛也虛則氣血暢通靜者

凝也凝則發勁完整

虛領頂勁筋骨舒張外形順遂此外鬆也

呼吸自然氣血和順五臟落位此內鬆也

心志純淨意入骨內無有掛礙此意鬆也

意以專一為要氣以鬆沉為宗直養乃第一秘訣鬆靜之法意存丹

田取其易靜而復根也故站樁調息在去其浮力浮肩之弊而求靜之定

力也

訣云

練拳容易功夫難鬆靜道理非等閒

如不專一追研去終身苦求亦徒然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4: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運勁論 拳法之妙全在運勁其要盡於剛柔並用也

剛勁沉墜而穩柔勁輕靈而敏輕靈必須中正沉墜應有外擴中正

者渾勁也外擴者雄強也中正含有纏勁外擴隱藏彈力輕靈要婉

轉暢通沉墜應精密嚴謹柔時如揚鞭飄逸剛時則凝整沉著輕靈是筋

勁沉墜可血融柔則用抽剛則用放柔勁使轉用鬆而以剛出之剛

勁使轉用折而以抖出之柔勁用絞剛勁用翻轉柔勁不絞則萎剛功

不翻則滯

剛勁中存有潛柔而柔勁中伏有純剛剛而無柔則無豪放之勢柔

而無剛則無雄壯之神起如餓鷹盤空其欲逐逐蹲似餓虎踞路烔視

眈眈其神定靜沉著無遠無近其勢鬆慢柔圓無左無右

拳法整體也用力運勁調氣使之剛柔得體剛柔中亦開似合

則近道矣

纏勁論 練拳以流通氣血靈活身手為根本練內以佐外練外以助內內外

相輔共壯一身使四肢百骸皆有制人而不制於人之能則武術技擊之法

已獲致勝之本人身八大部位頭肩肘手尾胯膝足皆是

陰陽變化與隨心運轉之法得手而入手見手而出手隨機應變是乃纏

勁之功也

纏勁是拳中之靈魂拳無纏勁作用盡失拳有纏勁即有陰陽轉換

無陰陽轉換則身手不靈身手不靈則身手不能應身手不能應則失

去連隨之妙用失去連隨就不知對手之變化不知對手之變化則不能

制人矣故纏勁為拳中之靈魂也

纏勁者有全身纏有部分纏有大纏有小纏有裡纏有外纏

全身纏是腰腿身手齊轉

部分纏是左手纏右手打右手纏左手打身腰纏手足打

大纏乃自肩肘轉動

小纏則是自腕指轉動

裡纏是自外向裡轉動

外纏則是由裡向外轉動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5: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如以八卦掌為例說明擰旋走轉是全身纏攪進是部分纏攬

格是大纏腕之抹漏為小纏捲動是裡纏撐打是外纏

總而言之無論何種纏勁均以滾鑽掙裹四勁作為主動牽一

髮而全身動以知覺而別之其用應隨手而出隨手而入是以纏勁乃隨

人之力而轉變不知思索即可辨別虛實粘而連之黏而隨之我全身隨

人之動而轉動如膠之著順其來勢取而制之隨機應變借力乘勢

制人於不知不覺之中而無絲毫凝滯此皆纏勁之妙用也

八卦基本掌論 八卦掌採生化之道按八卦之理以形象歸卦位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吸收動物游戲尋食搏鬥時之動作特點取其長處創造八卦掌之

基本掌法

八卦掌之功法由無形無式講起以至于進退伸縮縱橫連絡諸法

凡一動一靜都有定法決非錯亂無章此掌法之理極深而言之極淺

可謂深入淺出以簡明之式通掌法至妙之道一掌中數形數式一式中有

數象數用但只是作為萬物之綱領若能功夫純熟縱橫連絡融會貫通

就可突破一形一式之束縛

人為萬物之靈未有不知之理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矣所以本門自始之教主張以實事求是之態度井井有條

按步就班從一招一式開始認真練習用功既久萬物之理皆備於我矣

自然可以豁然貫通焉一通百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

八卦掌之技術不外乎易數中方圓二理掌中精微奧妙變化無窮

有神秘不測之機其源皆出於易學之理此掌法可以修身養性保健

簡單明瞭易學易懂易練可快可慢可高可低男女老幼都可

練習之

八卦掌的八種步法

乾卦屬獅進步猛轉是車輪

坎卦屬蛇順步淌泥下盤穩

艮卦屬虎抽步進退趾抓地

震卦屬龍擺步開勢動有神

巽卦屬鵬收身提膝似鶴行

離卦屬鷂臥身藏腹妙在中

坤卦屬麟返身扣步回首看

兌卦屬猿縮身連環快如風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6: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劍法微言

辨劍說 初學劍術者應先分辨刀劍之別

刀者單刃背厚其用法重在砍斫可以大力使之並且比較易學易

用劍者體薄而身窄其用法取直著重在劈刺以輕靈柔活為主切

忌雙器互碰撞擊

日本劍道是在中國唐代時期傳入原為單手直刃的後來經過實戰改

良遂變為雙手握持呈弧形武士刀其用法又以簡猛著稱與我國劍

法迥然不同我國劍有三刃各部皆有妙用一為劍尖用以點刺古

言劍為「直兵」即是發揮劍尖的威力所以直行直用最為快速其次為

劍體兩刃劍刃雖長卻是任何一處都可變化使用其法為劈提撩

抹削揮掛弸錯而要訣以巧取勝若用「錯」切入更可使刃

部發揮其功效

故後劍訣曰

「劍術真傳不易傳

直行直用是幽玄

若惟砍斫如刀法

笑殺漁陽老劍仙」

活步說 練劍首重臂足各部關節之鍛鍊臂是指肩肘腕三節肩節要沉

沉則能使身腰之力易貫至手肘節要墜墜則出劍快速腕節要活活則

用劍變化較大足是以胯膝踝三節為主胯節要鬆鬆則力貫於腳趾

膝節要柔柔則腿部彈性大踝節要活活則腳掌輕靈

劍術手法非常重要而步法更是出神入化沒有幾十年苦功很難達

到一步三劍之妙用常觀用劍者偏重手法卻是「學劍學到已白頭不知

低頭足下求」在兩敵對峙當中若遇到行家守著中線任你手上的變化

再大也無法突破防線而登堂入室故劍訣有云「長兵柄以木短兵柄

以臂長兵進退手已神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利就是步法變化靈活譬

如長兵用盡則為死槍而短兵用盡仍然可以活用因為手雖不回收而步

法側進依然可以成功再則如手被敵方吃著無法變換時亦可以用步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7: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法來救之而使劣勢轉為優勢故曰「左右進退有虛實六法相生百奇

出」

步法在劍術中非常重要若不鍛鍊精純敏捷對敵是很難取勝的正

「劍如閃電身似龍

聲東擊西飄無蹤

忽前忽後須足利

左右輾轉快如風」

劍訣說 劍法有十字劍訣單招依次是劈刺提撩抹削揮掛弸

而劍訣有云「劍術三門左右中右虎中蛇左曰龍」則是強調步法在

應敵時的重要性茲將劍訣用法分述於後

彼進中平劍我以「劈」「刺」直取其胸腹步法走的是中門此勢

最為兇猛快捷諸般劍法皆從此變化而出學者宜細心揣摩體會

彼進高平劍刺我咽喉頭部我可退「提」化其劍再用「撩」進逼

隨勢以「抹」攻其頸部以上三劍皆從中間踏入勢勢相生險中求勝之

妙招

彼出低劍從圈內進擊我即側身用「削」再進虎門用「揮」可攻其

胸肋迫使他手忙腳更亂彼出低劍從圈外進擊我即提膝用「掛」再

進龍門用「弸」可攻其膝襠以上四劍可破長兵唯步法須快速敏捷

故曰「足如毚兔身如風三尺坐使丈八廢」

用『錯』全靠身法來帶領而捨身換把成左手劍更是出奇不意贊

「錯法溶入諸劍中

唯恐敵方尋漏洞

出劍帶錯可粘連

落點加錯臻奇功」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8: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圓化說 手臂錄有云槍之萬變不出於圈圈者圓也圓則上下左右無不防

護身前三尺有如盾牌防擋自然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圓化的妙處槍

法如此劍術亦然

用劍之手臂要沉穩並且憑藉腕節來指引而劍尖之運用有如纏繩一

般才能收發自如出神入化又兩劍交鋒最忌硬砍猛碰必得出劍能圓

輕靈轉折所以取勝之道收而能圓不露敗象而為敵所制反能以熟制

生悉聽其勁來勁往終亦能敗中取勝

李公書文以其大槍神技融入劍法當中為劍術起死回生所參悟的要

領『圓化』便是其中之一因為在圓活中已經暗伏著隨時可以出擊的招

法而攻擊後又迅轉歸圓活亦是奇正相生剛柔轉換的樞紐若能將諸

劍招注入圓化之生命招法自是變化無窮

「初學用劍要開展

後漸圓縮劃小圈

攻守劍尖皆周旋

瞬息萬變眨眼間」

陰柔說 莊子論劍篇「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

至」所強調的要領乃以陰柔為根本

陰柔之說有兩層涵義

一為閃詩曰「彼用猛力進我身

側進柔化將它引

待彼力盡機已過

出手再擊勢必穩」

一為賺詩曰「彼用柔誘無從出

我先點力來引勢

騙彼急意出其劍

陰走漏劍再取之」

因此與敵交鋒時出劍時宜先用輕靈之法探尋其勁力動向在未

發動攻擊前千萬不可犯上僵硬的弊病一僵硬則不靈活反為敵所制而漏

洞百出想回手挽救已是喪盡先機陰柔之論不可不細察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59: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陽剛說 兵器是拳術的延伸拳法之要領亦是兵器之要領諸如「柔過氣剛

落點」「三尖到論」在器械使用上也是這般要求

劍在運使時走的是陰柔圓化用劍落點則要堅猛陽剛陽剛之法包

括三尖到和三催所謂三尖到乃是動靜一齊俱到是為整勁劍與身體

各部不分彼此先後遲速一到皆到否則互相牽扯勁力抵消何能摧枯

拉朽所謂三催是指氣無三催不至因為落點剛猛端賴全身之氣匯聚

若氣散而不凝落點必不勇猛

落點用劍若能手身步動作完整點氣純剛則如炮之燃火箭

之離弦其伸縮往來如電火石倏忽而至劍已神奇幻化莫測贊曰

「用劍落點宜純剛

煞時轉換陰變陽

若能三尖一齊到

無堅不摧勢剛強」

八極拳歌訣 拳法一點存真氣

變化萬千最神奇

沈靜凝實剛堅韌

富有彈性力貫一

火山乍裂氣焰狂

驚濤駭浪勢難當

饑鷹捉兔兇又狠

餓虎捕羊猛力強

收若蝟縮勁蓄藏

放似餓虎撲羚羊

熊行穩健凶猛在

驚馬奔騰氣勢狂

劈掛掌歌訣 猿猴攀藤舒雙臂

餓鷹撲食身翻揚

蛟龍出水天空躍

鳳凰展翅任飛翔

冷不防備暗箭傷人

彈簧被壓一釋即發

快似閃電睫眼乘隙

硬強無比何堅不摧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60: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八極劈掛相參歌訣 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劈掛參八極英雄歎莫及

「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

弸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

極之功因深沈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

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八

極之拳如銅錘鐵槓勇不可當劈掛之掌似薄刃輕刀矯捷難禦八

極似八角大槌最利於衝鋒陷陣劈掛似甩頭一子常用以突襲偷擊八

極攻中參劈掛則可以遠近無遺令人無從招架劈掛守來融八極它又

能長短肆應敵手無由得隙八極獨練易令人勁悶故以劈掛發之劈

掛單操每使人勁散則取八極凝之八極之開聲在鼓盪丹田劈掛之

拍打在錘鍊內膜八極之丹田勁成可以助我傷人劈掛之拍打功到

可以免我受傷練八極短覺腿苦於手習劈掛又感手苦於腿八極如虎之

離山如能之闖林劈掛似鷹之搏翼似蛇之掉尾八極似顏真卿書法

渾圓博大質實淳厚劈掛如趙孟頫真蹟風流條暢連翩多姿八極如

菊部黑頭最貴是黃鐘大呂之音劈掛如劇中老末上者多清發激越之致

練八極之神態厚重多於輕靈習劈掛之意味便捷多於呆滯八極厚重

又不可流於笨拙劈掛便捷尤最忌輕艷八極如虎之威猛劈掛似鷹之

峻切八極多直進之法劈掛擅迂迴之計八極要打得步步如木樁深植

劈掛要打得手手賽蛺蝶翩飛八極是剛中有柔劈掛是柔裏調剛八極之

功成當有虎背熊腰之態劈掛之功到每具猿臂蛇腰之致八極如盛夏

酷暑威厲懾人劈掛若祁寒嚴冬凌凜慄心八極一攻其勢如山崩地

動劈掛一舉其態若暴雨颱風八極謂拳即是掌劈掛則用掌如拳八

極之步每先鎖而復綑劈掛之趨多先綑而再鎖八極每取主動劈掛

擅應人攻八極則熊步虎爪定如熊而動如虎劈掛則鷹翅蛇腰擊如鷹

而轉如蛇八極之含怒未發則坐腰緊背含胸屈肘如弦之引滿如弓

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禦劈掛之蓄勁在我則開胸舒臂靈腰鬆肩

如剪之張股如齦之啟牙突如其闔人焉所當八極一拳發足猶未摧

人則搖肩摧步另以他拳牽掣殘之劈掛一掌劈盡尚不仆敵則彈臂

欺身逕以此掌反振摧之八極之質實所以保奠其功劈掛之流通所

以極肆其藝八極無劈掛或難極盡其毫顛之妙劈掛非八極尤恕不保

其源本之基八極之傳世已漸歎離本逐末劈掛因拘守更可傷將假作

真八極之倡揚首必須糾迪差訛徐導之而入正路劈掛之流傳尤有

待真人實授及初始而奠純功」綜謂猛如虎狠如鷹滑如油冷如

冰故諺美之曰「八極參劈掛神鬼都害怕」「 劈掛參八極英雄歎

莫及」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61: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八卦掌歌訣 八卦掌法奇又奇

此中玄妙有誰知

陰陽變化無窮盡

順逆六合全在己

八卦掌法在圈中

忽隱忽現矯游龍

陰陽交換分上下

左旋右轉似雲行

陽入陰進滾鑽爭

陰轉陽跟向外撐

翻攪紐裹有快慢

擰旋走轉要輕靈

翩似驚鴻矯游龍

神光離合乍陰陽

瞻之在前忽焉後

柔若棉絮堅如鐵

身似游龍鶴騰空

連綿不斷是真功

渾圓一勢蹤無定

斜橫進退自然中

紅爐焰上雪一點

電光影裡斬春風

八卦拳道剛與柔

為將如坐漏船中

曲徑羊腸路

窈窕幽山谷

穿花蝴蝶舞

紫燕屋簷出

八卦硬掌歌訣 先出無情手

繼以不殺仁

乾坤陰陽變

剛柔進退如

六合抱勿散

精氣神自然

雲水勢不斷

誠敬寓意先

龍行兼虎坐

鳳舞帶鷹翻

千變又萬化

鬼神亦膽寒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62: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劉雲樵大師墨寶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63: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位置圖

交通資訊

(臺北市中正區愛國西路一號)

捷 運淡水線中正紀念堂站 7號出口

公車站 1(市立教育大學站) 252662644

公車站 2(一女中站) 2-1 26230東 2-2 臺北客運15路樹林指南3              聯營270235662663 2-3 聯營204241243244236251              662663644706235532630

公車站 3(市立教育大學附小站) 204235630644532 706662663241243 2445236251

Page 64: 目 錄 - kengwu.com · ★八月二十二日韋恩颱風中部 災害嚴重 ★民主進步黨成立 76 1987 78 歲 十一月,八極拳委員會成立擔 任主任委員 任螳螂拳委員會主任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