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调查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首席编辑:郭庚新校对:洪泓 6 脾气大疑心重 怀疑老公有外遇 5年前,王阿姨无明显诱因下出 现记忆力下降,起先是忘记东西放 在哪里,后来发展到说过的话、做过 的事转瞬即忘,有时出门后找不到 回家的路;夜间睡眠差,有时整夜不 睡,在家中不停地来回走动,脾气也 变大了不少。 不仅如此,在做家务的时候王 阿姨还会出现一些异样的举动,比 如烧饭的时候忘记加水,炒菜的时 候忘记放盐。 近一年,王阿姨的症状越来越 明显。“明明刚吃过饭,转身说没吃 过。半夜起来拿着装满水的桶出去 灌水,到天亮左右又拿着满桶的水 回来,有时缸里水满了还要不停地 往里面加水。脾气也是喜怒无常, 稍有不顺便骂人,摔东西,现在还怀 疑我在外面有人……”王阿姨的老 公无奈地说。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确定王阿 姨为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叮嘱家属 说:“这个病要做好心理准备,阿尔 茨海默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目前 还不能被彻底治愈,但有些药物可 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 质量。患者已经处于中期阶段,只 能通过药物来延缓病症。”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障碍干预 训练后,王阿姨病情有了好转,老人 家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也愿意和大 家一起聊天交流。 爱唠叨陈年旧事 丢东西感觉被人偷了 李阿姨今年61岁,已经患有阿 尔茨海默病 2 年时间。除了健忘以 外,李阿姨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唠叨, 逢人就聊,聊自己的陈年旧事。不 仅如此,李阿姨时常感觉对面房间 有人,还感觉地上有很多虫子在 爬。一有东西找不到了,就认为是 被别人偷去了。 说起母亲的病,李阿姨女儿也 很委屈:“除了话多以外,我妈还经 常会骂人。有时候我们在旁边聊 天,她就会认为在骂她,于是跑来骂 我们一顿。那时候我也很生气的, 但是没办法,压根就没想过她会生 这个病。” 好在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李阿 姨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医生叮嘱 家属,以后每隔半年都要带老人来 复查。 对此,傅正闯表示,如果不干 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存期只 有5—10年,因为阿尔茨海默病会损 害患者多方面能力,如语言能力、视 空间能力、判断力等,增加患者遭遇 意外的风险。而且到病程后期,患 者往往需要卧床,容易引发褥疮感 染、肺栓塞、静脉曲张等严重并发 症,导致死亡。 本版文/图 记者 盛凤琴 朱林飞 你还记得央视曾播放的一 段公益广告吗?一位老人得了 阿尔茨海默病,谁都不记得了。 有一次和儿子出去吃饺子,老人 用颤抖的手拿着一个饺子就往 口袋里塞,喃喃自语:“我儿子喜 欢吃饺子!”这段视频曾刺痛无 数人的心,老人患的是阿尔茨海 默病,也被称为“温柔的绝症”。 9 月 21 日,是第 27 个“世界 阿尔茨海默病日”。一个并不陌 生的名称,却让千千万万个幸福 家庭遭遇变故。据统计,2019年 全球共有约5000万名阿尔茨海 默病患者,其中我国就有1000多 万人,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是 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相当于全 球发达国家患者数量的总和。 因患病率逐年上升,且随着年龄 增加而增大,预计到 2050 年,中 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增至 2800 万人。 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 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归 零。我们用另一个视角走进他 们,倾听他们的心声。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表现为 记忆力减退、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 计算力减退、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 判断力受损、空间定向力障碍、情绪 或行为改变、人格改变、兴趣丧失。 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家属就应该警 惕,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 忽视了最初的症状,以至于严重到 丧失记忆,生活无法自理,这对病人 和家属都非常痛苦的。 傅医生说:“对于阿尔茨海默病 来说,现在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 但是早期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发展。然而,很多人出现记忆衰退 等认知功能下降迹象时,往往将其 视为正常衰老现象,或对患病抱有 羞耻感,拒绝就诊,这种错误的观念 要及时扭转。早发现、早治疗对阿 尔茨海默病治疗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一、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睡眠、 生活的习惯,加强血糖血脂的管理、 体重的管理。 二、老年人更要坚持锻炼。 三、生活压力不能太大,可以通 过一些兴趣爱好来排解压力,比如 读书看报、下棋、益智游戏、弹奏乐 器、跳广场舞、适度打麻将等等,都 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的。 对于这种病,除了药物治疗之 外,家人的关心和陪伴显得更为重 要。记得多抽点时间,带父母多出 去走走看看,多陪他们唠唠家常,就 像小时候他们陪我们一样。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 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 进行性,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 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 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已成为全球 公共卫生和社会难题。 记者从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了 解到,今年 1—8 月,萧山区精神卫生 中 心 的 门 诊 量 为 48831 人 次 ,其 中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人数为4980 人次,占全院门诊总量的10.2%。换 言之,十个患者中必有一个是阿尔 茨海默病患者。 据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 傅正闯介绍,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 群中,年龄每增长 5 岁,阿尔茨海默 病患病率就会增加一倍。 记者从区卫健局获悉,截至 2019年,萧山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 29.5461 万 人 ,占 全 区 总 人 口 的 24.84%。由于认知功能持续下降并 发展至认知功能障碍,不少阿尔茨 海默病患者无法独立生活,长期的 照料和护理支出不可或缺,与之相 伴的就是老人走失问题。 区公安分局接警数据显示,1— 9月走失报警近200人,其中很大一 部分是因失智走失的老人。每当看 到老人们一脸茫然,找不到回家的 路,真是让人无比揪心。 76 岁的王大伯和 73 岁的老伴 章阿姨住在广悦小区,早上6点, 王大伯就像上了铃的闹钟自动醒 来,他匆匆刷牙洗脸,然后煮开水、 烧早饭。 不一会儿,老伴章阿姨起床 了,王大伯帮她整理好衣服,牵着 她走进洗手间,给她刷牙、洗脸。 等章阿姨吃好早饭,王大伯打开反 锁的门,带着老伴下楼去买菜。 等两人买好菜回到家里,王大 伯将门反锁,然后打开电视机,让 老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他则张罗 着洗衣服、搞卫生、准备午饭。3 年 多来,他寸步不离地守护着患了阿 尔茨海默病的老伴。 章阿姨以前非常能干,但几年 前忽然变得迟钝起来,记性也差 了。王大伯父女俩带着她去医院 检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最 初,章阿姨还会自己穿衣服、刷牙、 洗脸,出门去逛逛还能自己回家。 随着病情的加重,章阿姨的记性越 来越差,慢慢地连衣服的正反面也 分不清了,上厕所也不知道往哪里 走,出了门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从 这时开始,王大伯每个月都带着老 伴去杭州的医院看病配药。怕章 阿姨走丢,女儿专门给妈妈买了小 米定位器。 有一次,王大伯在厨房里烧午 饭,章阿姨像往常一样在沙发上看 电视。过一会儿,王大伯朝客厅望 一眼,发现老伴不见了,他心里“咯 噔”一下。很快,发现屋门开了一 条缝,原来是自己大意忘了将门反 锁,章阿姨开门溜了出去。王大伯 立即给女儿打电话,女儿点开手 机,从定位器里发现章阿姨还在小 区门口。王大伯赶忙跑下楼去,把 老伴找了回来。 从那以后,王大伯更加小心 了,每次进门后,就及时把门反锁 上。平时,王大伯还耐心陪老伴聊 天,引导她回忆一些以前的事。王 大伯家本来住在城河边上,因为拆 迁,两年前搬到了现在的小区。“以 前的邻居看不到了,居住的环境变 陌生了,对病人来说是不利的因 素。”王大伯有些无奈。 章阿姨有时也会清醒,她会抱 歉地跟王大伯说:“你辛苦了,让你 服侍我,真当难为情。”王大伯就像 哄小孩一样:“不难为情,你听话就 好。”话是这样说,人生病了,怎么 可能由她自己说了算?好在王大 伯生性乐观,也尽量顺着老伴的意 愿,老伴说想出去走走,他从不阻 拦,耐心地跟在身后全程陪同。 “我今年76岁了,身体也不太 好,有时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最 大的心愿就是能多坚持几年,好好 照顾她。”王大伯说。 父母老了 变成了“孩子” 参加群体活动有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人日常要多注意饮食健康 老年人应按时体检 关注身体状况 乐观对待 七旬大伯守护妻子已三年 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还有这些表现 除了药物治疗 家人的陪伴更重要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关爱 - xsrb.xsnet.cn€¦ · 2019年,萧山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 29.5461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24.84%。由于认知功能持续下降并 发展至认知功能障碍,不少阿尔茨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关爱 - xsrb.xsnet.cn€¦ · 2019年,萧山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 29.5461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24.84%。由于认知功能持续下降并 发展至认知功能障碍,不少阿尔茨

调查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首席编辑:郭庚新 校对:洪泓6

愿你记得我的模样

关爱老人

共抗阿尔茨海默病

脾气大疑心重怀疑老公有外遇

5年前,王阿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记忆力下降,起先是忘记东西放在哪里,后来发展到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转瞬即忘,有时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夜间睡眠差,有时整夜不睡,在家中不停地来回走动,脾气也变大了不少。

不仅如此,在做家务的时候王阿姨还会出现一些异样的举动,比如烧饭的时候忘记加水,炒菜的时候忘记放盐。

近一年,王阿姨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明明刚吃过饭,转身说没吃过。半夜起来拿着装满水的桶出去灌水,到天亮左右又拿着满桶的水回来,有时缸里水满了还要不停地往里面加水。脾气也是喜怒无常,稍有不顺便骂人,摔东西,现在还怀疑我在外面有人……”王阿姨的老公无奈地说。

到医院检查后,医生确定王阿姨为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叮嘱家属说:“这个病要做好心理准备,阿尔茨海默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目前还不能被彻底治愈,但有些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已经处于中期阶段,只能通过药物来延缓病症。”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障碍干预训练后,王阿姨病情有了好转,老人家脸上开始有了笑容,也愿意和大家一起聊天交流。

爱唠叨陈年旧事丢东西感觉被人偷了

李阿姨今年61岁,已经患有阿尔茨海默病2年时间。除了健忘以外,李阿姨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唠叨,逢人就聊,聊自己的陈年旧事。不仅如此,李阿姨时常感觉对面房间有人,还感觉地上有很多虫子在爬。一有东西找不到了,就认为是被别人偷去了。

说起母亲的病,李阿姨女儿也很委屈:“除了话多以外,我妈还经常会骂人。有时候我们在旁边聊天,她就会认为在骂她,于是跑来骂我们一顿。那时候我也很生气的,但是没办法,压根就没想过她会生这个病。”

好在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李阿姨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医生叮嘱家属,以后每隔半年都要带老人来复查。

对此,傅正闯表示,如果不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存期只有5—10年,因为阿尔茨海默病会损害患者多方面能力,如语言能力、视空间能力、判断力等,增加患者遭遇意外的风险。而且到病程后期,患者往往需要卧床,容易引发褥疮感染、肺栓塞、静脉曲张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本版文/图 记者 盛凤琴 朱林飞

你还记得央视曾播放的一

段公益广告吗?一位老人得了

阿尔茨海默病,谁都不记得了。

有一次和儿子出去吃饺子,老人

用颤抖的手拿着一个饺子就往

口袋里塞,喃喃自语:“我儿子喜

欢吃饺子!”这段视频曾刺痛无

数人的心,老人患的是阿尔茨海

默病,也被称为“温柔的绝症”。

9 月 21 日,是第 27 个“世界

阿尔茨海默病日”。一个并不陌

生的名称,却让千千万万个幸福

家庭遭遇变故。据统计,2019年

全球共有约 5000 万名阿尔茨海

默病患者,其中我国就有1000多

万人,占了世界的五分之一,是

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相当于全

球发达国家患者数量的总和。

因患病率逐年上升,且随着年龄

增加而增大,预计到2050 年,中

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增至

2800万人。

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

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归

零。我们用另一个视角走进他

们,倾听他们的心声。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计算力减退、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判断力受损、空间定向力障碍、情绪或行为改变、人格改变、兴趣丧失。当出现以上症状时,家属就应该警惕,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了最初的症状,以至于严重到丧失记忆,生活无法自理,这对病人和家属都非常痛苦的。

傅医生说:“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来说,现在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但是早期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然而,很多人出现记忆衰退等认知功能下降迹象时,往往将其视为正常衰老现象,或对患病抱有羞耻感,拒绝就诊,这种错误的观念要及时扭转。早发现、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至关重要。”

如何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一、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睡眠、

生活的习惯,加强血糖血脂的管理、体重的管理。

二、老年人更要坚持锻炼。三、生活压力不能太大,可以通

过一些兴趣爱好来排解压力,比如读书看报、下棋、益智游戏、弹奏乐器、跳广场舞、适度打麻将等等,都利于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的。

对于这种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家人的关心和陪伴显得更为重要。记得多抽点时间,带父母多出去走走看看,多陪他们唠唠家常,就像小时候他们陪我们一样。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社会难题。

记者从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今年1—8月,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的门诊量为48831人次,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治人数为4980人次,占全院门诊总量的10.2%。换言之,十个患者中必有一个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据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傅正闯介绍,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年龄每增长5岁,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就会增加一倍。

记者从区卫健局获悉,截至2019年,萧山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29.5461 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4.84%。由于认知功能持续下降并发展至认知功能障碍,不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无法独立生活,长期的照料和护理支出不可或缺,与之相伴的就是老人走失问题。

区公安分局接警数据显示,1—9月走失报警近200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失智走失的老人。每当看到老人们一脸茫然,找不到回家的路,真是让人无比揪心。

76岁的王大伯和73岁的老伴章阿姨住在广悦小区,早上6点,王大伯就像上了铃的闹钟自动醒来,他匆匆刷牙洗脸,然后煮开水、烧早饭。

不一会儿,老伴章阿姨起床了,王大伯帮她整理好衣服,牵着她走进洗手间,给她刷牙、洗脸。等章阿姨吃好早饭,王大伯打开反锁的门,带着老伴下楼去买菜。

等两人买好菜回到家里,王大伯将门反锁,然后打开电视机,让老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他则张罗着洗衣服、搞卫生、准备午饭。3年多来,他寸步不离地守护着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

章阿姨以前非常能干,但几年前忽然变得迟钝起来,记性也差了。王大伯父女俩带着她去医院检查,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最初,章阿姨还会自己穿衣服、刷牙、

洗脸,出门去逛逛还能自己回家。随着病情的加重,章阿姨的记性越来越差,慢慢地连衣服的正反面也分不清了,上厕所也不知道往哪里走,出了门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从这时开始,王大伯每个月都带着老伴去杭州的医院看病配药。怕章阿姨走丢,女儿专门给妈妈买了小米定位器。

有一次,王大伯在厨房里烧午饭,章阿姨像往常一样在沙发上看电视。过一会儿,王大伯朝客厅望一眼,发现老伴不见了,他心里“咯噔”一下。很快,发现屋门开了一条缝,原来是自己大意忘了将门反锁,章阿姨开门溜了出去。王大伯立即给女儿打电话,女儿点开手机,从定位器里发现章阿姨还在小区门口。王大伯赶忙跑下楼去,把老伴找了回来。

从那以后,王大伯更加小心

了,每次进门后,就及时把门反锁上。平时,王大伯还耐心陪老伴聊天,引导她回忆一些以前的事。王大伯家本来住在城河边上,因为拆迁,两年前搬到了现在的小区。“以前的邻居看不到了,居住的环境变陌生了,对病人来说是不利的因素。”王大伯有些无奈。

章阿姨有时也会清醒,她会抱歉地跟王大伯说:“你辛苦了,让你服侍我,真当难为情。”王大伯就像哄小孩一样:“不难为情,你听话就好。”话是这样说,人生病了,怎么可能由她自己说了算?好在王大伯生性乐观,也尽量顺着老伴的意愿,老伴说想出去走走,他从不阻拦,耐心地跟在身后全程陪同。

“我今年76岁了,身体也不太好,有时难免会有些力不从心,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多坚持几年,好好照顾她。”王大伯说。

父母老了变成了“孩子”

参加群体活动有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人日常要多注意饮食健康 老年人应按时体检 关注身体状况

乐观对待 七旬大伯守护妻子已三年

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还有这些表现

除了药物治疗家人的陪伴更重要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