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70 第四章 個案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為研究個案的深度訪談結果,對多國企業的資深駐外經理人員其相關 議題,做一整理與討論。共分為十節:第一節至第八節分別為八家個案公司 的簡介與六位訪談對象的內容,第九節為訪談結果整理與分析,第十節為駐 外人員的生涯規劃。 第一節 個案公司一 M 公司 一、公司簡介 創立於1986年,電腦週邊與零組件業,為全球一線級(tier 1)的主機板 Motherboard / Mainboard M/B)與顯示卡(Video Graphic Add-on card VGA card)製造廠;2005年的營業額為新臺幣742.7億,名列天下雜誌一千大製造 業前四十名。秉持著「產品卓越(excellent products)、品質精良(high quality)、 服務完美(good service)、客戶滿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經營原則, 專注研發工藝與使用者導向設計的理念,由板卡類的核心產品,逐步邁向消 費性產品的世界大廠之路,包括近年強力推展的筆記型電腦(NoteBook)以 及消費性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CE)。 其生產基地位於中國大陸的深圳和崑山兩個廠區,客戶遍及世界各國。為 負責自有品牌的當地通路市場,並構建全球維修服務網絡,在歐洲、美洲和 亞洲各主要市場,共設有十餘個區域子公司及辦事處,分別位於:德國 Frankfurt)、法國(Paris)、荷蘭(Eindhoven)、英國(London)、義大 利(Milano)、波蘭(Warsaw)、俄羅斯(Moscow)、美國(Los Angels)、 加拿大(Ontario)、墨西哥(Mexico City)、南美洲(Miami)、巴西(Sao Paulo)、 中國大陸(上海、北京)、日本(Tokyo)、南韓(Seoul)、澳洲(Melbourne)、

第四章 個案研究結果與分析 - nccur.lib.nccu.edu.tw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35494/8/32117108.pdf · 70 第四章 個案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為研究個案的深度訪談結果,對多國企業的資深駐外經理人員其相關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70

    第四章 個案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章為研究個案的深度訪談結果,對多國企業的資深駐外經理人員其相關

    議題,做一整理與討論。共分為十節:第一節至第八節分別為八家個案公司

    的簡介與六位訪談對象的內容,第九節為訪談結果整理與分析,第十節為駐

    外人員的生涯規劃。

    第一節 個案公司一 ─ M 公司

    一、公司簡介

    創立於1986年,電腦週邊與零組件業,為全球一線級(tier 1)的主機板

    (Motherboard / Mainboard,M/B)與顯示卡(Video Graphic Add-on card,VGA

    card)製造廠;2005年的營業額為新臺幣742.7億,名列天下雜誌一千大製造

    業前四十名。秉持著「產品卓越(excellent products)、品質精良(high quality)、

    服務完美(good service)、客戶滿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經營原則,

    專注研發工藝與使用者導向設計的理念,由板卡類的核心產品,逐步邁向消

    費性產品的世界大廠之路,包括近年強力推展的筆記型電腦(NoteBook)以

    及消費性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CE)。

    其生產基地位於中國大陸的深圳和崑山兩個廠區,客戶遍及世界各國。為

    負責自有品牌的當地通路市場,並構建全球維修服務網絡,在歐洲、美洲和

    亞洲各主要市場,共設有十餘個區域子公司及辦事處,分別位於:德國

    (Frankfurt)、法國(Paris)、荷蘭(Eindhoven)、英國(London)、義大

    利(Milano)、波蘭(Warsaw)、俄羅斯(Moscow)、美國(Los Angels)、

    加拿大(Ontario)、墨西哥(Mexico City)、南美洲(Miami)、巴西(Sao Paulo)、

    中國大陸(上海、北京)、日本(Tokyo)、南韓(Seoul)、澳洲(Melbourne)、

  • 71

    印度(New Delhi)。各據點的Country Manager均為臺北總公司的外派臺籍主

    管、或是當地華僑(留學或早期外派而定居當地)。透過這些綿密的據點,

    將更能貼近市場,並更有效、更迅速的服務經銷夥伴及消費者。

    展望未來,將持續拓展國際市場,提昇自有品牌的形象,強調品牌設計及

    產品優越性;致力於各項行銷活動,積極參加全球重要展覽,深入瞭解當地

    客戶需求,並贊助經銷商行銷活動,提高在世界各地的企業形象。憑藉技術

    領先、高品質的口碑,加上強大行銷攻勢塑造的品牌形象,搭配廣大的銷售

    網和即時完善的售後服務,作為持續成長的重要因素。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

    將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優勢,採行多角化經營政策;以產品線的拓展,技術實

    力展現,與客戶共同進入數位時代的新領域。

    二、訪談內容:訪談對象(1) C 君(德國與美國)、訪談對象(2) D 君(美國)、

    訪談對象(3) L 君(荷蘭)

    初次駐外的動機為何?

    C 君在 1990 年初次派駐歐洲,一方面是工作內容亟具挑戰─外放前線,

    全權操盤;另一方面是身為公司的資深業務主管,職責所需,只能“捨我

    其誰”。

    D 君在 1992 年赴歐洲西班牙創業,一方面是學以致用,從事貿易工作;

    另一方面是正值資訊產業蓬勃成長,特別在標的市場有機會打出名號。比

    較優勢處是,D 君夫妻兩人均諳西班牙文,有語言方面利基。

    再次駐外的動機為何?

    C 君在 2000 年再次派駐,轉赴美國,於公是為整頓國外大型子公司,須

    要老闆信得過的資深人馬親自操刀;於私是對總公司的科層組織

  • 72

    (bureaucracy)感覺厭倦,懷念駐外的獨立務實態度。

    D 君在 2001 年 1 月派駐美國,是由於之前駐歐時與結識的 C 君力邀,作

    為其開拓新局的班底。

    L 君在 2001 年 3 月派駐荷蘭,是由於之前駐英、駐美的五年資歷被公司

    經營高層認可;擬先負責泛歐市場的通路廠商,欲栽培日後總綰歐洲市場

    的兵符-在領導廠商(全球前五大品牌)的主要市場(歐洲地區佔 M 公

    司近四成的營業額),掌管整個 business unit 的成績;寬廣的舞臺可發揮,

    令 nature-born international sales 無法抗拒!

    如何調整自己,適應不同的環境?

    C 君與 D 君表示,就個人而言,沒有什麼“適不適應”的選擇空間。C 君在

    赴德國之前,公司有安排德文課程的短期密集訓練。再就家庭而言,配偶

    與小孩的妥善安頓耗費相當大的心力,無論在語言、生理與心理各方面,

    特別是攸關子女教育、居住環境等等的切身事宜。而自己的工作簽證

    (Work Permit)與家人的依親簽證(Dependent Visa)在申請過程中,往

    往須要長時間的忍耐與等待,甚至好運氣的幫忙。

    L 君表示,“Being there, done that!” 自我期許,如同戰鬥兵種的步科-臨

    陣當先、決戰致勝,具有堅韌、飄忽、獨立戰鬥之特性;以國際蒲公英自

    居,deploy(部署)到那、就要能落地生根。身為國際業務的基本條件,

    就是沒有時差與溫差,外加國際胃;無論投射到何處,都要能存活並且發

    展,打不死的樂觀派。進入陌生環境,一定會有所謂的“文化衝擊”,所以

    不要找藉口;重點是盡快融入當地的情境,轉換自己的生理與心理狀況。

    現在有網路資源搜集資料,從 Google Earth 的瞭解地形、地物,到 CIA 的

    World Factbook(https://www.cia.gov/cia/publications/factbook/index.html),

    都能幫助外派的前置作業,瞭解風土人情;特別是有關當地的獨特文化,

  • 73

    真的要勤做功課,並且請益過來人的經驗談。對於別人的文化、習慣,要

    秉持開放學習的態度,泰然處之;盡可能學習、瞭解當地語言,自我充實。

    歐美異鄉的生活,真的要耐得住寂寞-I can be alone, but I won’t be lonely!

    食衣住行育樂全部自力救濟,利用假日遊山玩水,用心看這個新環境,體

    會浮光掠影下的真面目;仔細品味當地的文化,盡可能的融入其中,甚至

    於樂在其中。

    如何管理與領導當地員工?

    C 君認為,駐外人員同時兼具 employee / self-employed(總公司的受雇者)

    與 manager / owner(子公司的主事者)的角色扮演,最重要的是自我的心

    態調適,積極培養當地員工,利用當地的人力資源,以減少自身盲點,自

    己才能夠退居幕後,運籌帷幄。如同 Jim Collins 在「Good to Great(從 A

    到 A+)」一書中所言,藉由謙虛的個性和專業的堅持,建立起持久的卓越

    績效;必須要先找對的人上車,然後再決定做甚麼。業務的差異有限,而

    在法務、財務、會計、稅務、後勤、倉儲這些具當地性質的支援工作,需

    要較長的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來熟悉並運用作業。

    D 君認為,員工只要先做好 function 面的 assignment,就達到最低要求;

    例如業務人員與客戶維持良好緊密的關係,做好 fulfillment 的工作。招募

    進來的員工到底好不好,唯有 try and error 一途,用了才知道;我們能作

    的,是面試時的把關、篩選。若有不適任,寧可依法多給付遣散費,絕對

    不能留下來,造成更大禍害!客戶要求的不外乎:及時服務、價格具競爭

    力和庫存充裕;所以我們要提供最佳的效能比,解決客戶的資訊搜尋成

    本,從而建立對我們的信心與倚重。

    L 君在荷蘭挑大樑(只有 Managing Director 與他是臺籍幹部,合理、典型

    的海外子公司精簡架構),戰戰兢兢,力求表現-但誤判情勢,特別是在

  • 74

    帶人方面,未能切中要害!首先,高估自己(以為過去作的還不錯,這次

    自不在話下),低估別人(空降的高層,旁邊可是有心人等著放冷槍)。再

    者,沒有清楚訂下遊戲規則,讓下面的部屬明白知道可被授權之底線-

    “who is the boss”(高度差異的文化背景,日耳曼民族自視甚重)。同時,

    未能在第一時間內妥善處理員工的狀況,建立其對新主管的信心。另一方

    面,與老闆們沒有淵源,欠缺互信的良性互動。一連串的狀況,最後竟然

    是被下面的業務拱走,鎩羽而歸…

    與總公司如何互動?

    C 君表示,總公司的業務本部設有“海外事業部”(Overseas Business

    Dept.),作為子公司的連絡窗口,足敷事務性質的運作;亦期許發揮更高

    的效益,以及早因應,爭取資源。同時,總公司應該設立 task force support

    team-任務編組性質的特遣支援小組,涵蓋各機能別的營運管理,熟稔海

    外子公司(依照國家別)的法務、財務、會計、稅務、稽核、技術支援、

    總務、後勤倉管等事務。在設點初期以出差的方式進駐支援,教育訓練當

    地員工;完成階段性任務則歸建原單位。如此,可以有效降低創立初期的

    失敗風險,同時傳遞總公司的企業文化到當地。但這是需要長期投資。C

    君認為,駐外人員最多滿三年,就會與總公司脫節(disconnect),無法有

    效溝通,對總公司的信心滑落,甚至“陣亡”而離職。他在派駐德國三年多,

    發生第一次的撞牆期。此時要嚴肅考慮當地化(localization)的議題,是

    否要晉用當地人主事?或是進行工作職務調整,重新規劃駐外經理的職業

    生涯,由區域性、單一的國家,拉高格局到泛區域性的整合市場?但是平

    心而論,從現實面考量,這些規劃是否真正做得到,亦或陳義過高?C 君

    認為,真要用心培養長期駐外經理人員,第一個三至五年應該專注於區域

    性市場,以歷練其經驗,累積核心能耐;而後的第二個三至五年,將格局

  • 75

    拉高到泛區域性市場,進行資源整合,複製並傳承經驗。此時,總公司的

    支援小組也可以轉變為當地化,進而培訓泛區域總部的種子部隊。以後,

    總公司就可以專心看大方向、抓重點,配合當地的子公司,彼此分進合擊,

    全力攻關。

    D 君認為,子公司的資源全來自於總公司,最高指導原則是做政通人和的

    有效溝通協調,合情合理的兼顧總公司與子公司的利益,並且傳達正確的

    訊息。在政策面,要定期與總公司的業務主管、研發主管交流溝通,建立

    共識。在操作面,要與連絡窗口建立合作默契,及時知道產銷狀況。記住

    以和為貴,預留持續共事的和諧氛圍。

    L 君認為,與總公司的往來事宜不外乎兩大領域:

    事務性-量產品交貨(時間、數量),新產品導入(時間表、樣本),

    應付/應收帳款,技術支援,當地市場狀況回報,或是突發狀況等;通

    常是跟各功能別的對應窗口每日連絡。

    政務性-銷售策略擬定,新產品規劃藍圖(roadmap),產品訂價(price

    list),績效考核(performance evaluation)等;需要與各相關部門的主

    管討論,甚至於與一級主管定期溝通,以收上情下達、下情上知的成

    果。

    “朝中有人好辦事”。外派的主管在總公司一定要有明樁(檯面上的連絡窗

    口)和暗樁(各部門熟識的同事),正式與非正式的資訊管道交織,以全

    盤瞭解情勢;務必養成對環境的敏銳觀察力,及早因應。與高階主管們

    定期戰情回報,言之有物,有條理地清楚表明你的想法與做法,適度顯

    現 local connection,不露痕跡地展現自己的用心用功-注意忠誠度的表

    現,並且適時爭取必要的資源,以順利達成目標。

    在工作方面,遇到窒礙難行的議題時,是如何解決?

  • 76

    C 君認為,重點在於找到正確的對應窗口,包括總公司的 support team(支

    援小組-法務、財務、會計、稅務等方面的支援),以及當地的 consulting

    network(諮詢團隊-律師、會計師等專業資源)。駐外經理人的企圖心要

    強,重用當地的適合人才,做到 local people 與 head office 之間的橋樑,

    將總公司的企業文化灌輸給當地員工,認同整個團隊。臺籍外派幹部的同

    質性(homogeneous)高,所以要建立“國際化工作團隊”,跳脫“非臺灣人

    不可”的窠臼;例如宏碁(Acer)在 2003 年底升任義大利籍的 Lanci 為總

    經理,就是很成功的突破。

    L 君認為,以空降部隊的身份,應該一開始就放低身段,keep in low

    profile;但是要同時做到言出、令出必行,某種程度的“尊王攘夷”-向上

    管理,並且“別讓猴子跳回你背上”。先要與當地的直屬主管建立良好互

    動,切實掌握交辦的三大工作目標-業績達成,庫存管理(對總公司的訂

    貨和當地的料況)以及應收帳款保全。對於所帶領的業務部和行銷部同

    仁,新官上任三把火,同樣要宣導新的工作重點-業務面的質量成長,和

    行銷面的品牌知名度加強,並且定期考核(至少每月檢討)。更重要的是,

    以共榮共長為目標,以績效考核為手段,與部屬合作,共同打拼。L 君檢

    討被遣返(儘管年度的銷售目標已超額達成)的原因有三:一為客戶不信

    任(不幸碰上缺貨的天災,對於配貨的不滿意),二為部屬不服領導(沒

    有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問題),三為沒有完成被要求的工作目標;個人的

    確是有待改進之處。知道內情的人表示,L 君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因為

    荷蘭的 Managing Director(總公司“黃埔前三期”的資深業務)與新近空降

    的業務協理不對盤,L 君莫名其妙成為祭旗的夾心餅乾?Anyway,吃虧

    學乖,還是由衷感謝主管那八個月的積極教導,操作通路客戶,帶領一整

    組當地的外籍團隊,跟總公司爭取重要資源等等。

    當回派(repatriate)臺北時,在返任適應上有何狀況?

  • 77

    C 君在 1998 年至 2000 年回派總公司,之前駐歐的八年,個人與家庭都付

    出高昂的學習成本,以融入當地環境。現在返回母國,在文化上、工作上、

    生活上,一樣都需要時間和空間做為緩衝,重新調整適應。C 君認為,回

    派人員在總公司的職務內容,初期適合從事整合性的工作,進行知識管

    理,以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其海外歷練的成功經驗,同時藉以融入

    總公司的 tempo(步調),並且協助調整支援小組的規劃配置。然而,C

    君在總公司感受到的實際狀況,是官僚的陣仗和吃大鍋飯的心態;外加不

    同部門之間的本位主義作梗,產生第二次的撞牆期。對於返任適應的議

    題,總公司的人力資源單位應該多加重視,計劃性培養海外駐在的種子部

    隊,落實計劃性的選派駐外以及計劃性的回任。向外挖角的空降部隊,應

    該只是為了及時補強不足,引進新思惟、新作風。基礎的紮根部分,仍要

    自行構建核心能耐,改善體質,補強基本功。問題是,經營者是否有此意

    願進行長期的人才栽培(所費不貲),而總公司的人力資源單位又是否有

    此專業能力執行?

    如何進行變革管理?

    C 君在 2000 年銜命整理、整頓美國子公司,並且積極開拓市場。當時子

    公司的整體營運已經惡化到臨界點,身為老闆們信得過的高階主管,只有

    再度跳火坑,維持既有的運作,還要業務有所成長;好比是“開著飛機換

    引擎,還要飛的愈來愈快”!釜底抽薪之計只有搬遷(relocation),於是一

    方面在 San Jose 依法開始資遣,另一方面在 L.A.進行招兵買馬;能夠圓滿

    順利達成任務,靠的是兩組人馬的貢獻-留在 San Jose 處理善後的小組,

    以及南下 L.A.的先遣部隊。真正 relocate 的人有限,僅邀請少數的核心幹

    部-業務行銷、財務會計、人力資源這些部門的關鍵人員,其餘均資遣;

    不惜重新再出發,以塑造可長可久的正確企業文化。C 君事先與少數在

  • 78

    San Jose 的員工談妥條件,請他們留守到北加州的營運完全結束才離開。

    同時快速建構在 L.A.的新 operations;甚至先租臨時辦公室、開門做生意,

    維持公司的正常運作。此時,臺北的支援小組再度進駐支援,總公司合作

    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也 refer local connection,提供在當地諮詢團

    隊的專業資源。全新人才庫的快速建立,拋開過去的包袱,忠誠度(royalty)

    和向心力是足夠支持日後的持續成長。此一階段的變革管理比較不適合由

    老外操刀,自己人的充分授權(empowerment)、信任(你辦事,我放心),

    大刀闊斧的進行合理化整頓,還是較為牢靠。身為主管要積極培養(臺籍)

    新生代的領導幹部,做區域性的永續經營,落實抓粽子理論—抓到對的

    頭,一把全拉起。

    對駐外工作做個歸納?

    C 君認為,外派的高階主管要能夠捨得放下,不眷戀自己掌權,適時充分

    授權給下面的專業經理人,自己輕鬆做好“抓一串粽子的人”。關鍵成功因

    素,首要是先找對的人上車,再來是總公司支援團隊的及時進駐奧援;

    leverage、benchmark 不同的成功經驗,甚至挫敗教訓,以利快速融入當地

    環境,進入狀況,更掌握時機發展。現在要作的是整合(integration)並

    複製(cloning)成功的經營團隊,進行適當的分工,以及前進部署(forward

    presence)。而當地幹部也會遇到成長的瓶頸;我們身為駐外主管,要能傳

    承其環環相扣的經驗曲線,做為寶貴的知識管理。Solution 是因人、事、

    時、地、物而異,不容易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守則;許多時候,過程的經營、

    計畫是要比結果更重要。人永遠是最大的變數,一定要用心思考。你要追

    求的到底是甚麼?釐清自己的心,才能夠坦然走下去。

    D 君認為,駐外人員的最重要條件是 decent、integrity-品德、操守,不

    得有任何閃失。同時,資深人員應該以制高點的宏觀,提攜後進,為組織

  • 79

    的永續經營鋪路。

    L 君認為,以一個英文字表示-resilient,堅毅!要能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發

    展,有限支援下獨立作業。駐外絕非浪漫的憧憬,它須要切實的承諾

    (commitment),時間與心血的灌溉。除了生理上的拔尖過硬,練力(存

    活能力)、練技(專業素養)、練膽(膽識、見識)、練心(信心、恆心)、

    練指揮(管理、領導);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理成熟度、抗壓性。人在國

    外,好像一顆石頭丟到池塘裏-外表是濕的,內心還是乾的…“機遇與挑

    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必須具備多工平臺之能耐,以臻“anytime and

    anywhere, able and ready”的境界;在七折八扣的駐外耗損之後,還能夠保

    持領先的戰力,率領團隊致勝。“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駐

    外工作的全方位挑戰非比尋常,感謝家人的支持,不後悔曾經的付出;再

    有機會外派,只要環境許可,仍全力以赴,be all I can be, and make the smart

    move.

    第二節 個案公司二 - T 公司

    一、公司簡介

    創立於1918年,電腦系統業,是一全球化的資訊產品行銷服務公司,核心

    事業領域為:資訊產品、電子化服務以及通路事業。2005年合併營收達新臺

    幣752.9億元,名列天下雜誌一千大製造業前三十名。 在國外經營投資公

    司包括製造組裝工廠以及銷售、服務、採購據點;主要的歐美子公司設立於:

    英國(Telford)、荷蘭(Wijchen)、美國(Fremont & Los Angels)、加拿大

    (Ontario)、墨西哥廠(Tijuana)、捷克廠(Plzen)等地。當中的英國子公

    司負責電子資訊產品(顯示器為主)在西歐的生產、銷售與服務,設立於1981

    年,應該是亞洲公司第一個設在歐洲的廠,甚至早於日本企業的腳步。各據

  • 80

    點的Country Manager均為臺北總公司外派的臺籍資深主管、或是當地華僑。

    T公司以「正誠勤儉,晴耕雨讀」為創業精神-正心、誠意、勤勉、節儉,

    在今日的喧擾塵世恍若廣陵絕響。以「建教合一、研究發展,勞資一體、工

    業自治,社會投資、公眾公司,創造利潤、分享顧客」為經營理念;以「顧

    客至上,全員參與,六大根本力(性能優越,品質可靠,交貨準時,服務快

    優,訪銷盡心,收入大於支出)」為品質政策。自1949年進入家電業及重電

    機業,1981年跨入資訊業,歷經幾次轉型,逐步發展為涵蓋重電、家電、電

    子、通信、化工、機械、自動化設備、資訊、光電、半導體、映像管以及各

    種電子零組件等產品之綜合工業公司,目前朝資訊家電、網路等高科技及軟

    體領域發展。

    二、訪談內容:訪談對象(3) L 君(英國)

    初次駐外的動機為何?

    也許天生反骨,就是愛駐外?!刻意藉由爭取跨功能、跨地域的前進佈署

    (forward presence),培養與世界接軌的氣慨與拼勁;構建由國際業務行

    銷到跨國管理的核心能耐,以落實全球化企業經營的整合能力。L 君是國

    際貿易系所科班出身,根正苗紅;在外貿協會的培訓中心養成班,接受兩

    年的全天候密集研習,聚焦在專業的商業英語與經貿課程。L 君認為,國

    際貿易為臺灣的經濟命脈,業務行銷工作就是國際貿易的核心價值,而幹

    業務當然就要到第一線去衝鋒陷陣。為落實對“臨陣當先,開疆闢土”的憧

    憬,1994 年第一份工作就是找鎖定外派,毅然踏出這第一步,開始做個

    國際工作人。

    如何管理與領導當地員工?

  • 81

    T 公司的英國子公司於 1981 年購併既有工廠成立,當時擁有數條電視機、

    顯示器的生產線,員工有七百餘位。L 君先擔任總經理特別助理一年,就

    近觀察學習大型集團的領導者,所應具備之管理技術與領導藝術。而後轉

    調資訊產品部門,開始與當地的員工真正共事,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充

    分掌握物流(有多少貨)、金流(貨款進了沒)和資訊流(有何新產品)

    等狀況);開誠佈公,彼此隨時溝通討論。

    第三節 個案公司三 - Y 公司

    一、公司簡介

    成立於1978年,電腦週邊與零組件業,自1990年進入電腦機殼的研發、製

    造與行銷,為專業的電腦機殼製造商,以研發領先及高品質產品,客戶遍布

    歐美多國。經營理念為:尊重個人、服務客户、追求卓越;與Intel等世界資訊

    業的著名公司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工廠位於寧波,海外營運據點設於德國

    (Hamburg,1994年)和美國(Los Angels,1998年);Country Manager為臺

    北總公司外派的臺籍主管、或是當地華僑。

    二、訪談內容:訪談對象(3) L 君(美國)

    再次駐外的動機為何?

    L 君在 T 公司的英國子公司歷練三年半,覺得能發揮和學習之處已到極

    限;就在同學推薦下,著眼“到新市場、設新據點、做新產品”的中程生涯

    規劃,於 1998 年中加入 Y 公司,派駐 Los Angels,設立北美子公司,展

    開第二次的外派,嚐試構建獨當一面的能力。

    如何管理與領導當地員工?

  • 82

    L 君隻身前去設立新的海外據點。建立灘頭堡千頭萬緒,特別在美國這特

    級戰區,諸項前置作業均要在時間壓力下就定位;L 君邊做邊學,勤於請

    益當地同業。在管理方面,設立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在業務方面,針對利基市場,分區開發目標客層,帶

    著當地招募的業務員勤跑客戶;在行銷方面,參加重點展覽與媒體評比,

    加強對於標的客群之產品知名度;在同業方面,與上下游廠商(主機板、

    繪圖卡、電源供應器、顯示器等)結盟,發揮垂直、水平的互補性,爭取

    通路與系統組裝市場的合作商機。美國的確是個民族大熔爐-貼切的說

    法,應該是沙拉碗;特別在 L.A.這人文薈萃之地,當地員工的多元民族性,

    都在一間辦公室同事;好在當地人對此現象也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工作

    就是工作嘛!彼此各司其職,小公司十來個人,愉快相處。

    A 在工作方面,遇到窒礙難行的議題時,是如何解決?

    L 君有過一次特別的狀況。剛開始找來的華裔會計,因為婚姻問題和宗教

    信仰,試用期滿後就變的怪裡怪氣;L 君認為不妥,避免夜長夢多,抓到

    適當機會就請她立即打包走路。“能用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拖不得。但

    是記得,行事要遵循當地的法令規範,避免曝露在不必要的風險。

    對於駐外的生活方面,有何感想?

    L 君認為,小公司比較對員工斤斤計較,實在沒啥好指望的。該有的津貼

    (住屋、交通、生活)不能打迷糊;對於小兒科的老闆就敬而遠之。我們

    要吃苦耐勞,吃苦當吃補,但犯不著吃不必要的苦。

  • 83

    第四節 個案公司四 - G 公司

    一、公司簡介

    創立於1986年,電腦週邊與零組件業,是全球前五大的主機板與繪圖卡製

    造廠商,2005年合併營收達新臺幣463.4億元,名列天下雜誌一千大製造業前

    六十名。以「創新科技,美化人生(Upgrade Your Life)」為宗旨,成為永續

    經營的高品牌價值之世界級企業作願景;致力於關鍵技術的研發、產品設計

    的創新與品質服務的強化,提供全球優質的資訊商品與服務,以滿足並超越

    市場客戶的需要。而以「創新價值、擴大市場 ,追求品質、堅守承諾,強化

    服務、滿足客戶,改善效率、迅速變革,專注品牌、建立信賴, 關懷社會、

    善盡責任」作為經營理念。

    其生產基地位於臺灣的桃園和中國大陸的深圳、寧波等廠區,客戶遍及全

    球各國。海外子公司及辦事處設立於:德國(Hamburg)、法國(Paris)、英

    國(Milton Keynes)、荷蘭(Eindhoven)、俄羅斯(Moscow)、波蘭(Warsaw)、

    美國(Los Angels)、中國大陸(上海)、日本(Tokyo)、澳洲(Sydney)、

    印度等地。各據點的Country Manager均為臺北總公司外派的臺籍主管、或是

    當地華僑(例如老闆們以前的同學,出國留學後待在當地)。

    二、訪談內容:訪談對象(4) T 君(德國與美國)、訪談對象(5) J 君(荷蘭)

    駐外的動機為何?

    T 君表示非常單純—就是多賺錢!人生在世兩大目的,不過覓食與繁衍;

    同樣是作事,駐外有加給,可以出去看看走走,能夠當家主事,何樂而不

  • 84

    為?只要公司有需要,條件(package)談好,妻小安頓妥當,老闆要去

    那裡都成。

    如何調整自己,適應不同的環境?

    T 君認為,身為專業經理人,只有選擇戰勝的義務—failure is not as

    option,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就個人而言,從未有“適應”的問題,一切

    都自行打點好,視“文化衝擊”如無物。1994 年到 1997 年在德國的三年是

    單身,全心全意拼業績。T 君曾在外貿協會培訓班研習德文,所以在德語

    系國家的工作或是生活都應對自如;到了歐洲其他地區,就是靠英文與肢

    體語言的溝通。諳當地語言當然是有幫助,但絕對不是必要條件;溝通的

    重點在於結果,至於過程的技術問題都可以被解決。而後 1997 年到 1999

    年 T 君調派美國兩年,娶妻、生子、置產的人生大事陸續報到,著實不比

    單身時的消遙自在。好在是到落杉磯,說中文比講英語的機會多太多,食

    衣住行育樂全不是問題。T 君由衷感謝內子自婚後就拋下自己的事業前

    程,全心全意的相夫教子;她的獨立與堅強,得以讓 T 君無後顧之憂地在

    事業上打拼。

    如何管理與領導當地員工?

    T 君表示,個人的運氣很好。先後的駐歐、駐美,正值 1990 年代資訊業

    的蓬勃發展,主機板產業更是爆發性的強烈需求,從未有庫存燙手的問

    題,也沒碰到客戶倒帳,真是老天爺幫忙。T 君認為,管理不是嚴謹的科

    學;人性是重要的,結果更是關鍵。其與同事相處的指導原則,就是“人

    性尊重”,要求與報償兩者相輔相成,激勵他們全力以赴。基本而言,“順

    勢”公司沒有所謂的管理問題;只要是上下齊心,將士用命,公司賺錢獲

    利,大家都有好處。T 君扮演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臺北總公司與海外子

  • 85

    公司的溝通橋樑;並以具體的成效(業務表現),積極建立自己在總公司

    老闆們與子公司同事們前面的信用-creditability。員工的素質絕對是良莠

    不齊,遇到有不適任的狀況,切記依法行事—該提供的證據(發三封警告

    函),再找律師執行,犯不著自己跳下去。“能花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

    行事絕對要遵循當地法令的規範,勤於請益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海

    外子公司多半屬於單純的買賣業,就是進-銷-存,就是業務拓展;只有會

    計事項(經手人可要手腳乾淨),不應該有財務問題。當地客戶的放帳(open

    account),是信用的風險控管議題,可以用應收帳款保險規避之。至於業

    務拓展,要掌握兩個重點:發展新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例如從

    自有品牌行銷延伸到代工業務;或是開發新的客戶基礎(account base),

    例如新客戶數目的成長、既有客戶重複購買機率的提高。對潛在客戶深耕

    精耕,製造“群聚效應”的影響—你的競爭對手採用我的產品,客戶端有很

    大的需求,你要不要跟進?一般而言,業務人員的薪資結構是底薪加獎

    金,要有適當的激勵誘因;所以數字管理的績效考核是必要的,而業績目

    標多半是每季視情況調整,定期的檢討(日報、週報、季報)要落實跟催。

    憑藉正確的產品定位與價格定位,在當時“江山一片大好”的環境下,T 君

    真的作出一番成績,贏得老闆們的企重,成為重點栽培核心幹部。

    J 君在 2002 年到 2004 年負責荷蘭子公司時,察覺 G 公司對於海外據點多

    採用“雙首長制度”,分別管理業務與營運這兩大領域。可能是這些資淺的

    資訊產業(也不過二十年歷史)成功速度太快,還在建立對於外派的掌握

    度;藉由共同領導的方式,防弊興利,傳承經驗。

    與總公司如何互動?

    T 君在公司只有 200 多人時加入,又是外派的主管,當時就建立“直達天

    聽”的溝通管道,時常與老闆們密切連繫、回報戰情,同時也爭取支持—

  • 86

    榮耀歸於主,過錯是自己。而在一般事務性的連絡窗口方面(support

    team,包括下訂單、排出貨、新產品開發、技術支援),要維持良好的互

    動關係,方便辦事;真要碰上工廠出狀況斷貨(原物料短缺或是產能不

    夠),無法足額供應、要做配貨時,也要低調的含笑接受,千萬不要結怨!

    在工作方面,遇到窒礙難行的議題時,是如何解決?

    T 君表示,身為海外子公司負責人,當然是他說話就拍板定案,少有窒礙

    難行之處-前提是與同事建立“緊密合作的夥伴關係”之共識。對於客戶

    端,借重當地業務同仁的努力耕耘,重點在市場面、個體面,合理的納入

    其意見;但是在產業面、總體面,必須顯現身為主管專業上的優勢、卓越,

    使其信服。對總公司的經營階層,憑藉過去點滴建立的默契與信用,謹守

    核決權限的規矩,說服老闆們考慮其所提的建言;但在公司的策略方向、

    資源投入、人事決策等重要議題,不能逾越分寸。記住駐外經理人的角色

    扮演-做為 local people 與 head office 之間的橋樑。跟 local people 是協同

    作戰,而自己是能夠幫助他們爭取資源、解決問題的人,match local

    demand;可以協助其達成工作目標,並且獲得合理報酬。

    目前看來,似乎一路走的都很順利?

    T 君謙虛的表示謝天!總體環境的積極成長(因緣際會),公司資源的就

    緒(水到渠成),加上自己也全心全意的努力以赴,與工作團隊共同打拼,

    才有這點成績。

    對於駐外的感想,以及未來的規劃。

    T 君認為,成功的外派資歷,絕對是對生涯規劃有正面幫助的;鼓勵有機

    會要切實掌握,做出具體成績。“世界是平的”,所以更要逐水草而居。我

  • 87

    們四十歲上下的這一代是夾心餅乾,相較於上一輩現在可以享受努力的成

    果,以及下一代 e-generation 的跳躍成長,必須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如

    今的競爭態勢已全球化,我們面對的是頂尖好手,we had better always keep

    our cutting edge.

    第五節 個案公司五 - A 公司

    一、公司簡介

    創立於1976年,資訊設備銷售與服務業,是一全球化的資訊產品行銷服務

    公司,核心事業領域為資訊產品、電子化服務以及通路事業。2005年合併營

    收達新臺幣3,180.9億元,名列天下雜誌五百大服務業前三名;為世界前五大

    個人電腦品牌,全球員工總數為5,600人。其經營策略為深化兩大可持久的競

    爭優勢:創新的「經銷營運模式」(Channel Business Model),以及行銷智

    慧 (Marketing Intelligence);積極整合供應商與通路夥伴的資源,本身也掌握

    品牌、行銷、技術與產品、全球運籌、服務能力,以及瞭解消費者需求等優

    勢。以「三一、三多」的策略,即「一個公司、一個品牌、一個全球團隊」,

    以及「多供應商、多產品線、多通路」的營運模式,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

    並與經銷商分享利潤;成為極少數世界知名個人電腦品牌中,快速成長且持

    續獲利的公司。

    其海內外組織架構完備,堪稱臺灣多國企業的少數成功典範。全球總部位

    於臺北,下轄四大區域總部:歐洲、中東、非洲地區(EMEA-Europe, Middle

    East & Africa)(Manno,瑞士),泛美地區(San Jose,美國),大中華地區

    (臺北)和亞太地區(Kuala Lumpur,馬來西亞);其下再設各地的營運據點,

    計有:

  • 88

    汎歐區:德國(Hamburg)、奧地利(Brunn am Gebirge)、瑞士(Dietikon)、

    法國(Roissy)、英國(Slough)、荷比盧('s-Hertogenbosch)、義大利

    (Milano)、西班牙(Barcelona)、丹麥(Narum)、瑞典(Bromma)、

    挪威(Asker)、芬蘭(Helsinki);捷克(Prague)、匈牙利(Budapest)、

    波蘭(Warsaw)、俄羅斯(Moscow);中東(Dubai)、南非(Gauteng)。

    汎美區:加拿大(Ontario)、拉丁美洲(Miami)、墨西哥(Mexico D.F.)。

    大中華區:中國大陸(上海)。

    亞太區:日本(Tokyo)、澳洲(Sydney)、紐西蘭(Auckland)、菲律賓

    (Makati)、泰國(Bangkok)、印尼(Jakarta)、新加坡、越南(HCM City)、

    印度(Bangalore)。

    各據點的Country Manager大多數為當地籍優秀員工,部分是當地華僑,少

    有臺北總公司外派的臺籍主管;區域總部的財務主管有從臺北總公司外派。

    今年復推動歷來最大的國際人力資源整合,統一全球薪資職等標準,往全球

    化的國際企業更推進一步。

    A公司以「人性本善、顧客為尊、貢獻智慧、平實務本」為企業文化,以

    鮮活思維賦予文化生命,以鮮活思維追求世界公民的共同遠景,以人人享用

    新鮮科技為使命。自企業轉型以來,其品牌事業已經奠定穩固的基礎;下一

    步將積極朝向國際化邁進,展開全球化的佈局,將企業的資源,依據實際現

    況及未來發展需求,做最有效的配置。以專業的管理長才,清晰的國際視野,

    挑戰世界前三大PC品牌!

    二、訪談內容:訪談對象(5) J 君(德國、荷蘭)

    當初駐外的動機為何?

    A 公司設立於 1976 年,在當時是極少數有國際觀的資訊業廠商。J 君工作

  • 89

    專注在通路、行銷、營運的領域;1985 年加入後,負責國內 A-Land 資訊

    廣場的佈建,表現優異,而被主管賞識,徵詢調赴歐洲的意願。著眼內銷

    市場有限,駐外則是直接面對面的接觸第一線挑戰,操作不同的市場;J

    君決定實踐“全球品牌、結合地緣”的經營理念,接受簡要的外派前訓練課

    程(專業面、語文面)後,1989 年中,一家四口搬遷到德國 Duessdorf。J

    君之後由於工作需求,以及配合子女的教育問題,就留在西歐工作;並且

    刻意安排小孩就讀當地說德文的公立學校,以真正融入當地社會。

    如何調整自己,適應不同的環境?

    J 君表示,就個人而言,沒有什麼“適不適應”的問題;職責所需,反正去

    作就是啦!在赴德國之前,A 公司有安排短期的德文課程;到了當地也有

    再去補習幾次;但由於工作繁重,每次上課都有始無終,只學到唸 1、2、

    3 等基礎課程…然而,對家庭而言,真的辛苦他們了;包括適應上的挑戰,

    子女教育,配偶生活等重要議題,著實耗費心力。A 公司不愧是本地公司

    國際化的先驅,對此事相當重視,駐外章程已載明薪資貼補辦法-駐外津

    貼(allowance)是稅後淨額(net, after tax)的 40%(一個人)、或 50%(攜

    眷),每名子女還有 5%的加給,最高補貼上限到 60%,意即最多補貼配

    偶與兩名子女。另外還有搬遷津貼(兩個月)、返臺探親機票(一人一年

    一次)、代為搬運一個 20 呎貨櫃等等福利;回任(repatriation)時亦同,

    這些都令人感覺到非常尊重員工的實際作為,如同 A 公司的企業文化,

    即闡明「人性本善」,塑造人盡其才的環境。另外,A 公司的駐外制度上

    設有“Career Manager、Mentor”乙職銜,多半是由財務、人力資源部門的

    資深主管兼任,提供駐外人員所須要的資訊和諮詢,讓他們有咨詢的管

    道,盡可能在外放心地工作。

  • 90

    如何管理與領導當地員工?

    J 君表示,A 公司的海外子公司組織架構,在 1990 年代初期,大多是依功

    能別(function)分為三大塊:

    業務/行銷面:由當地員工負責,因為關係到在地的語言、文化等要素;

    產品規劃面:由臺北定期輪派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負責,因

    為關係到與總公司的頻繁連繫(彼此都說中文,比較容易溝通);

    營運面:包括後勤運籌(logistics)、客戶服務、財務、會計、預算、

    人力資源、總務行政、電腦系統軟硬體維護等,由臺北指派經理人員

    負責。

    J 君從營運面切入,經過歷練拔擢成為 Country Manager。A 公司塑造自有

    品牌的使命感,“全球品牌,結合地緣”的策略,國際化與本土化分進合擊,

    強調“國際宏觀視野”與“微調適應當地”(產品、業務、行銷、公關等事宜);

    當地的業務拓展盡可能交由在地的人來做,以培養當地員工,共同攜手同

    心成長。即便是 OEM 代工性質的業務工作,也可委由當地員工負責

    pre-sale 和 service,同時配合臺北的研發團隊和業務管理單位,做好新產

    品開發與後續訂單的緊密跟催。

    J 君駐外才半年多,1990 年初就被指派去荷蘭,進行合併一家新公司。關

    於法律、會計這類專業領域的挑戰,請總公司長期配合的 McKinsey 顧問

    公司在荷蘭當地分公司,代為推薦幾位律師、會計師,提供諮詢與建言;

    以些許的學費,換取公司的效率提昇與效果呈獻。而在後勤運籌、電腦系

    統軟硬體維護、會計等工作,都可以聘請當地員工負責。至於財務方面,

    宜由總公司指派經理人員-信賴、道德的問題,最好已先在總公司服務過

    兩三年,以檢驗其操守與專業能力。J 君的用人原則是:“用人不疑,疑人

    不用”;但要提防特殊狀況-外派找到的是“所託非人”!操守有問題,貪

  • 91

    污舞弊!要設置內稽、內控的防火牆(firewall)機制,包括公司開立兩個

    銀行戶頭,一是當地幣別的戶頭,來收取應收帳款(進出金額通常比較大,

    要注意能經手接觸者);另一是美元幣別的戶頭,來支付收應付帳款(進

    出金額通常比較小)。

    對於部屬的績效衡量標準,要在員工手冊載記,包括調薪的原則;例如:

    0%是表現欠佳,3%是表現尚可,5%是表現不錯,7%是表現很好。在訂

    定工作目標時,最好是以 top-down 為主,佐以 bottom-up。評量時是要考

    核現在的成績,以規劃下一階段的目標,並釐清其所須的資源、支援。

    與總公司如何互動?

    衝突是一定有的,總公司的心態與海外子公司的心態當然有差異;但要銘

    記:我們是同一個團隊;可以依循標準作業程序,跟對應的連絡窗口建立

    默契與互動,平時即勤於分享心得,培養共識。A 公司在當時已有良好的

    跨領域報告系統(cross-function report system),同時提報給 SBU(Strategic

    Business Unit 策略性事業單位)和 RBU(Regional Business Unit 區域性事

    業單位)。

    請問設立海外子公司的注意事項?

    J 君表示,一般來說,是先把生意做起來,等一段時間後,再談設點事宜。

    看緊財務報表所揭露的訊息,宜用利潤中心(profit center)的觀點檢視海

    外子公司,而非 OEM 導向的 cost center。

    在地點方面,要使物流、人流、金流、資訊流這四者暢行無阻,動起

    來!注意當地員工的招募難易度,以及應徵員工的素質。以荷蘭為

    例,海港 Rotterdam 的交通便利,卻不易找到專業的業務和技術人員。

    相較之下,Eindhoven 雖居內陸,但有 Philips 總部就近釋放的優秀人

  • 92

    力資源,以及當地技術學院訓練出的技術人員;高素質人力的供應充

    裕,吸引相當多的科技公司落腳於此。

    在經營資訊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方面,導入

    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是需要的;美國

    的 SBT 軟體與歐洲的 Exact 軟體這兩套應用軟體很適合中小企業,用

    心挑選一個適合自己 business model 成長的工具。

    接觸市場,走向客戶-注意當地企業文化和產品策略的建立,如何將

    業務從總部順利轉移到子公司,並且開拓新的成績?隨著市場型態的

    演變,通路 /經銷商偏向拿高階的產品,而大型量販店(mass

    merchandiser)則是衝量拉抬銷售金額。我們要積極培訓當地業務人

    員,傳承經驗,與公司一起成長。

    子公司的人事一定要精簡,全員具備業務員精神。適度參考總部的文

    件系統,加以調整、防呆、並嚴謹行事。長遠來看,自己要適時退居

    幕後,做運籌帷幄的規劃;或是逐水草而居,轉戰下一個充滿蜜汁與

    牛奶的迦南之地…

    第六節 個案公司六 - C 公司

    一、公司簡介

    創立於1981年,電腦週邊與零組件業,2005年合併營收新臺幣19.5億元;

    為電腦顯示器之專業製造商;以自創品牌行銷全球,多年來以持續投資高科

    技研發技術,堅持良好品質管理控制,成為全球資訊科技產品領導品牌之一。

    秉持著研究創新及自創品牌的堅持,躋身全國彩色電腦顯示器製造規模前三

    大、全球十大知名顯示器廠牌之一。未來將提升企業市場形象,強化產品定

    位,並加強顧客服務導向,使品牌市場行銷趨於完美境界,朝兼具品質及產

  • 93

    品領導地位的世界品牌邁進。

    海外子公司設立於:英國(Watford)、荷蘭(Eindhoven)、美國(Los

    Angels)、中東(Dubai)、中國大陸(北京)。各據點的Country Manager均

    為臺北總公司外派的臺籍主管、或是當地華僑。

    二、訪談內容-訪談對象(5) J 君(荷蘭、德國、美國)

    再次駐外,從西歐轉戰北美的動機為何?

    J 君從 1989 年中到 1997 年初,在西歐各國奔波八年;之後由於工作上的

    新驛動,也為了規劃子女的高等教育事宜(已經在讀高中,將要申請大

    學),決定轉戰美國市場。

    比較所接觸到西歐和北美的差異?

    J 君個人覺得,歐洲的文化水平、文化涵養比較高;儘管偏向社會主義導

    向,仍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足以照顧人民的需求到相當程度。相形之

    下,美式作風似乎比較物質領導,甚至粗俗;很會做行銷,外加各種“壓

    榨”供應商的新發明,包括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EDI、rebate、

    spif、上架費等等,形形色色的花樣,以鄰為壑,小心為之。

    請問這些年的心路歷程為何?

    J 君表示,從專業經理人的角度來看,駐外是條不歸路。在工作上是遠離

    權力核心,回任後可能只得先做“特別助理”當緩衝,甚至只有冷板凳。在

    家庭方面,家計生活的加重負擔,配偶鮮少有機會同時也在國外工作,不

    僅是工作簽證的合法取得緣故(持依親簽證多半不被允許工作),更是為

    了照顧子女。J 君自己倒是從未打過退堂鼓,堅持到底。

  • 94

    第七節 個案公司七 - F 公司

    一、公司簡介

    創立於1974年,電腦系統業,2005年的營業額為新臺幣9117.7億,名列天

    下雜誌一千大製造業榜首!全球前三大的電子專業代工製造服務(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EMS)廠商之一,美國Business Week(商業周刊)「Info

    Tech 100」全球資訊百強2005年排名第二。打造堅強的垂直整合產業結構-從

    零組件到成品組裝的相互支援模式,完整佈局 6C 產業領域-電腦

    (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s)、

    車用電子(Car)、數位內容(Digital Content)和通路(Channel),同時創

    新分拆與購倂的兩手策略。是專業研發生產:精密電氣連接器、精密線纜及

    組配、電腦機殼及準系統、電腦系統組裝、無線通訊關鍵零組件及組裝、光

    通訊元件、消費性電子、液晶顯示設備、半導體設備、合金材料等產品的高

    新科技企業。

    其營運據點分佈全球,其中通路事業的銷售子公司設立於:奧地利

    (Wien)、德國(Frankfurt)、荷蘭(Eindhoven)、法國(Paris)、義大利

    (Milano)、西班牙(Madrid)、俄羅斯(Moscow)、英國(Milton Keynes)、

    美國(Los Angels)、中國大陸(深圳)、日本(Tokyo)、澳洲(Sydney)、

    中東(Dubai)等地。各據點的Country Manager均為臺北總公司外派的臺籍主

    管、或是當地華僑;由於是新進入通路業務的領域,大量挖角一線級廠商的

    資深優秀幹部,以求快速佈建。

    F公司的經營策略為:發展與業界領導廠商的策略聯盟關係、集中發展全

    球運籌能力、擴充生產能力、增進垂直整合、保持技術的先進性和產能的靈

    活性和新產品研發。在3C產業(電腦Computer、通訊Communication、消費性

  • 95

    電子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s)引領潮流,與全球頂尖的領導廠商結成長期策

    略聯盟。為及時滿足客戶需求,搶佔市場先機,創造性推行「兩地研發、三

    區設計製造、全球組裝交貨」的跨國經營策略;獨創eCMMS(e-Component

    Module Move & Service)經營模式,徹底顛覆電子專業製造產業領域的遊戲

    規則。其經營理念以維持其連接器、個人電腦機殼及其他精密元件製造之領

    導廠商地位,並成功開拓網路通訊和消費性電子產品及市場經營目標。其全

    球佈局策略為:

    兩地研發、三地設計製造、全球組裝交貨。

    自 1988 年投資中國大陸以來,持續擴充與完善佈局,已創建八大科技園

    區,主要分布於華南、華東、華北等地區。

    以臺北和中國大陸為主要的生產基地,同時在歐洲、美國和捷克建廠,並

    考慮將巴西(Manaus?)作為中南美洲的生產製造中心。

    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快速接單交貨(Tome to Volume),以最快的速度切

    入市場(Tome to Market)及全球庫存管控的能力(Tome to Money)。

    追求的目標是全球製造及供貨,除了位於臺灣的總部,在亞洲、歐洲和美

    國的許多大城市都有供貨中心。

    在歐洲的蘇格蘭、愛爾蘭和捷克等地都有生產基地,在美國西岸

    Fullerton、Cypress、Santa Clara 和南部 Huston 建立研發和製造中心。

    持續建立和完善全球製造和交貨系統,以滿足未來客戶的需求。

    二、訪談內容-訪談對象(5) J 君(荷蘭)、訪談對象(6) H 小姐(義大利)

    再次駐外的動機為何?

    J 君與 H 小姐都是“老歐洲”,對於標的市場瞭若指掌。F 公司新進入通路

    業務的領域,捷徑就是挖角一線級廠商的資深優秀幹部,以求快速佈建。

  • 96

    如何調整自己,適應不同的環境?

    H 小姐表示,you are in Italy, so, “Do in Rome as the Romans do!”入鄉從

    鄉,入境隨俗。一開始就努力瞭解並且尊重當地人,understand and respect

    local people,不能用臺灣的想法,強迫當地人接受臺灣的那一套工作模

    式。H 小姐覺得,臺灣人的問題是-自認為全世界的人都是遵循臺灣人的

    行為模式!即便今日,仍是這種自以為是的想法;我們在外面,一定要尊

    重當地的人、文化、法律、風俗習慣等等。

    如何管理與領導當地員工?

    H 小姐表示,在義大利,法律是百分之百的保護勞工-不是資方!基本

    上,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EU)各會員國的法律都是偏社會主義,

    站在勞方的。務必善待員工,他們應該就會好好作事。不要跟員工斤斤計

    較小事情,不要在員工身上省小錢-把錢用於員工,激勵他們勇於任事。

    中小企業不需要繁文縟節的官僚式管理,只要有賺錢就大家高興。

    如何與總公司互動?

    J 君與 H 小姐表示,F 公司有一連串定期與臨時的電話會議、e-mail、檢

    討報告等等;所有的臺商海外子公司應該都是如此運作。還有大型的

    Country Manager review meeting,包括三月中假 CeBIT Hannvoer 電腦展的

    第一季歐洲市場檢討會議,六月初假 Computex Taipei 電腦展的上半年全

    球市場檢討會議,和十二月中旬的年度全球市場檢討會議;總公司的經營

    管理部門絕對是全場緊迫盯人的。

  • 97

    第八節 個案公司八 - AS 公司

    一、公司簡介

    創立於1985年,電腦系統業,2005年的營業額為新臺幣3578.4億,名列天

    下雜誌一千大製造業前五名;主機板市場佔有率高達全球三分之一,筆記型

    電腦自有品牌全球排名前十大,美國Business Week「Info Tech 100」連續八年

    進榜。擁有世界頂尖研發團隊,以科技技術為導向,秉持一貫的高品質科技

    創新而聞名。身為引領3C產業全方位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的領導者之一,

    提供完整的產品組合,讓各領域的使用者皆能創造最豐富的績效。

    其主要生產基地位於中國大陸(蘇州、深圳)、捷克、墨西哥等廠區,客

    戶遍及全球各國。海外子公司設立於:美國(San Jose)、德國、法國、英國、

    荷蘭、義大利(Milano)、西班牙(Barcelona)、波蘭、捷克、俄羅斯(Moscow)、

    中國大陸(上海)、日本(Tokyo)、澳洲(Sydney)等地。各據點的Country

    Manager均為臺北總公司外派的臺籍年輕優秀幹部、或是當地華僑,大部分都

    是自行培養的人才-寧可慢工出細活,穩紮穩打,不傾向隨便挖角跳槽。

    其新產品研發的原則,是先扎穩根基後、再向外延伸。實作展開是先從電

    腦零組件著手,由主機板、顯示卡到光學儲存裝置(Optical Storage Device),

    延伸到桌上型準系統(Barebone)、伺服器(Server)、筆記型電腦、手持式

    個人電腦(Hand-held device)、寬頻網路設備、無線通訊設備、數位資訊家

    電(Digital Information Appliance)以及行動電話等。其經營理念是:

    培育、珍惜、關懷員工,讓同仁盡情地發揮最高潛力;

    堅守誠信、勤儉、崇本、務實的正道;

    無止境地追求世界第一的品質、速度、服務、創新、成本;

  • 98

    躋身世界級的高科技領導群,對人類社會真正做出貢獻。

    二、訪談內容-訪談對象(6) H 小姐(義大利)

    當初駐外的動機為何?

    H 小姐表示,那是在 1994 年,義大利子公司需要人(因為沒有人能夠在

    此久駐),而她想汲取駐外經歷-就如此簡單。沒有啥好怯場的,只是全

    力以赴。H 小姐認為,如果可以在臺北存活,應該就可以在全世界存活。

    真的辦不到,就打包回家;駐外不輕鬆,但全力以赴。

    如何學習義大利文?

    H 小姐一週上兩次課,每堂課兩、三個小時;拼了六個月,終於覺得可以

    開口講;然後努力“讀”,看 e-mails,以便瞭解的更多-工作上面的需要。

    絕大部分的臺灣人都不肯學習當地語言,始終會覺得自己是個異鄉人;不

    融入當地社會,blend with local society,是無法待久的。什麼也不懂,留

    在臺灣不是比較舒服?H 小姐表示,從未見到此地臺灣人的義大利文是說

    得流利,只有少數大陸同胞的義大利文是溜的-競爭的原動力有差。

    剛來的時候,有設定要留多久嗎?

    H 小姐表示,就是「歡喜作、甘願受」,全力以赴,看自己能撐多久。一

    路走下來,竟也十幾年了!

    如何推動 AS 公司的業務?幫 AS 公司打下半壁江山,成為老闆倚重的左

    右手?

    H 小姐表示,先前在 S 公司的六年,學會了義大利文,跑遍了義大利市場,

    認識了許多資訊業界的採購決策者。後來在 2000 年被 AS 公司網羅,開

  • 99

    始設點找人;藉由以往的人脈、關係、網絡,協助臺北派來的 Country

    Manager,找可靠的會計師、律師、房地產仲介,並且招兵買馬,搞定開

    辦的諸多事項。H 小姐主要負責新投入的筆記型電腦業務,面對當地貼牌

    產品和美系代工品牌的先進者優勢夾擊,根據過去的實戰經驗,強烈建議

    總公司藉由主機板產品線既有的光環效益,對於剛起步的筆記型電腦採取

    積極擴張的行銷策略-密集投入可動用的資源,期在最短時間內取得一定

    的市場佔有率。在業務拓展方面,帶著主管先推(push)中大型通路商,

    打響自有品牌;再進行地毯式滲透,拉(pull)中小型經銷商,提供優渥

    的利潤來 carry 其新產品。在品牌行銷方面,參加具指標性質的媒體(專

    業雜誌、網站)評比(media review),並在暢銷的平面媒體刊登廣告-

    不惜工本的跨頁、連續數頁的篇幅,以收 eye-catching 功效。剛開始的時

    候,臺北的業務副總簽核帳單到手軟;但她堅持這些錢是必要的長期投

    資,絕對要繼續走下去。老闆支持之下,結果銷售數字證明,她的堅持是

    正確的。後來精心籌辦通路商暨經銷商的大型活動,大手筆包下五星級酒

    店,舉辦訓練和休閒活動,獲得亟大迴響,盡管所費不貲;事隔多年,甚

    至還有老客戶對當年的把酒言歡津津樂道,回味不已。在初步站穩後,著

    眼歐洲人對於足球運動的瘋狂,以相對低廉的成本,簽下 Milano Football

    Club 的贊助廠商;當他們踢義大利國內比賽時,穿著我們 logo 的球衣亮

    相-不是簽跨國等級的比賽(要價極高);而是採取聚焦式的行銷,有

    focus,能夠立竿見影,也可以長期經營。深耕精耕的成績,AS 公司在當

    地主機板應有近七成的壓倒性佔有率,筆記型電腦亦有三成的市場,立下

    汗馬功勞。

    在工作方面,遇到窒礙難行的議題時,是如何解決?遇到部屬對指示有所

    質疑時,如何因應?

  • 100

    H 小姐表示,一開始就要先找到適合的人共事,降低事後出狀況的可能

    性。要求部屬的事,盡可能合理,避免突兀、唐突;否則就是在製造問題,

    增添無謂的困擾。遇到有狀況,單刀直入的找當事人討論解決之道,聆聽

    他們的意見;如果他們有好點子,考量後會欣然接受。當他們對指示有所

    質疑時,會反問他們可行的選擇;事情總必須要解決的。有些時候,當地

    員工知道的比來自臺灣的老闆多。每天開門作生意,都可能有層出不窮的

    狀況,大事小事一籮筐;授權,分層負責,這是我的作法。

    覺得性別是否算是問題?駐外主管很少是女性…

    H 小姐認為,一點也不是問題!Business is business,平時就是公事公辦;

    下班之後,義大利人的浪漫生活步調,大夥有時利用機會,一起喝些小酒,

    藉由 social life 的互動,建立團隊的共識。女性是“可以勇敢,可以溫柔”

    地,適切的用心,可以遊走於男性的陽剛與女性的婉約;以達成團隊績效

    為最高指導原則,該要求當然就要扮黑臉,可以和顏悅色就開心地去做。

    覺得自己的關鍵成功要素是什麼?

    H 小姐認為,基本而言,她有開放的心態,認真融入當地的一切-文化、

    語言、思考和行為模式。S 公司提供其成長的環境,學習並且瞭解本地市

    場。然後,當 AS 公司積極擴充之際,伴隨著共榮共長。現在,正值 F 公

    司大張旗鼓,又是風起雲湧;仍然一本初衷,全力以赴。H 小姐表示自己

    運氣好,有好的工作團隊,有在地的好朋友們,才有今天的成績。

  • 101

    第九節 訪談結果整理與分析

    一、研究發現

    經由前述的八家個案公司、六位訪談對象,本節對於第一節至第八節的深

    度訪談結果,做一整理與分析;針對不同的三種層面(由個人到公司),而

    有以下的十六個發現-亦為其挑戰。

    1. 個人適應面

    發現一:資深的駐外經理人員早在初次外派之際,即自我調整心理面與生理

    面,積極適應海外不同的環境,耐得住寂寞(視為生活必然的一部

    分);少有抱怨調適不良的狀況。此為身心調適的挑戰。

    發現二:駐外人員的外派初衷皆屬單純-職責所需,自動請纓;至於工作上

    的高難度挑戰,是以薪資福利的加給作為補償。除非個人因素的限

    制(家庭需求、工作表現等),多半會持續外派的生涯,直到落地生

    根(取得當地的永久居留權)、或是落葉歸根(告老還鄉)。此為駐

    外動機的挑戰。

    發現三:外派非英語系國家(例如歐洲大陸),務必積極學習當地語言,即使

    是一、兩年;盡可能在六個月內密集地學習,以達到基本的應用門

    檻;對於工作、生活均有正面的幫助。此為當地語言的挑戰。

    發現四:配偶與子女,無論是陪同外派(赴歐美較常見)或兩地分隔(到大

    陸較常見),絕對是駐外人員最大的甜蜜負擔。若是舉家駐外,公司

    一般提供的加給很有限;實際情境可能是“double income, triple

    expense”,還仰賴臺灣的家人再匯款金援。通常要等待熬出頭,爬到

  • 102

    資深、高階的層級(耗時五年以上),當地的薪資所得才有可能打平

    支出開銷。此為家庭調適的挑戰。

    發現五:駐外的經理人員一定要有敏銳的洞察力(insight)、深謀遠慮的遠見

    (foresight)與憂患意識-策略的合宜加上執行的確實。由於工作的

    不確定性亟高,操之在我的部分很有限,有必要沙盤推演因職務變

    動所導致的衝擊-無論在工作面或是生活面。此為工作轉變的挑戰。

    2. 個人工作面

    發現六:駐外的經理人員,多被賦予全方位的任務,負責子公司的營運成敗

    結果,責任重大;而以業務成績為直接的評量指標。此為業務達成

    的挑戰。

    發現七:瞭解、尊重並適應當地文化,盡快融入當地情境(scenario),絕對是

    當務之急。領導、管理當地的工作團隊需要跨文化的整合,站在輔

    導的立場,讓部屬盡情地發揮才能。此為跨文化領導、管理的挑戰。

    發現八:身為主管一定要能夠扮黑臉,要求部屬建立“使命必達”的負責務實態

    度。績效評估未達標準者,要適時的妥善處置;切記遵循法令規章,

    避免不必要的困擾。此為部屬考核的挑戰。

    發現九:遇到狀況要善於利用周遭可及的資源,包括:律師與會計師(可由

    總公司合作伙伴推薦),當地的人際網絡關係(朋友、同業、駐外臺

    商),以及總公司專業團隊的支援。平時即要勤作沙盤推演、狀況設

    定,擬訂行動方案(使命-狀況-分析-比較-結論)。此為當機立

    斷的挑戰。

    發現十:與總公司的關係要平日積極經營,包括:事務性質的各功能別對應

  • 103

    窗口,以及策略層級的主管討論議題-特別是要與高階主管定期作

    溝通、回報。此為與總公司關係經營的挑戰。

    發現十一:在海外進行變革管理(求新求變),要劍及履及,明快而精準地行

    事,不能讓當地員工搞次級團體,有心存僥倖的想法。此為推動變

    革的挑戰。

    發現十二:當被調派接管既有的子公司時,要放低身段行事,但言出必行(以

    立威信);向上管理-與主管建立共事的默契,以及與部屬建立合作

    伙伴關係-記得保持適當距離和職場倫理。此為工作面對上、對下

    的挑戰。

    發現十三:外派的主管務必要在蜜月期限(三至六個月內)完全進入狀況,

    以具體成績,建立總公司經營團隊對自己的信心,爭取授權。此為

    績效表現時效性的挑戰。

    3. 公司面

    發現十四:海外子公司的組織精簡,多以業務、行銷、倉儲、技術支援等功

    能為主。通常只有一位外派的最高主管,其餘都是當地聘用;已不

    復見早期“一家臺商有數十位外派人員”(例如個案公司二 T 公司)

    的榮景。此為人力資源縮減的挑戰。

    發現十五:外派的勤前教育訓練亟待加強。自行培育的新人可能需要一、兩

    年栽培,現在實務上已亟少願意長期投資(或緩不濟急)。挖角者和

    內部轉換跑道者最好能先在總公司服務半年,充分融入公司的企業

    文化,瞭解相關作業流程,熟悉各單位的主要人員(key persons),

    以利日後的溝通協調-這是必要的投資。此為培育駐外人員的挑戰。

  • 104

    發現十六:回任總公司者可能會被貼上標籤-在外表現不好、適應欠佳等,

    徒增當事人的困擾。受訪者表示,多半的回任者均無所事是,少有

    適當的職務安排,而被迫在半年內離職;於公、於私均損失珍貴的

    海外經驗傳承。人力資源部門須正視此狀況,盡可能以知識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KM)的型態,保存並運用其特有的外派

    經驗。此為駐外經驗傳承的挑戰。

    二、命題

    根據文獻探討以及個案訪談,依現階段臺灣企業的狀況(仍在學習、摸索

    國際化經驗和制度)為前提,本研究推導出以下的六個命題:

    命題一:駐外經理人員其人際關係網絡(在駐在地、以及在總公司)與工作

    績效的關係緊密。

    外派的經理人員在工作上多為孤軍奮戰,囿於與總公司的時空距離,作決

    策往往被迫在一定期限內當機立斷。當遭遇問題之際,通常的第一反應是“就

    地取材,反求諸己”-先看當下能否獨力解決;如果無法自行克服,則運用自

    己人脈,向外尋求奧援,請益當地的朋友們,再者是向總公司請求資源-通

    常不外要錢(財務上的支援)和要人(人力資源上的支援)。

    命題二:駐外經理人員必須與總公司建立有效的互動平臺。

    無論與日常連絡窗口(業務、研發、財務等單位)的互動,或與經營高層

    的互信(“直達天聽”的溝通管道),謹記“朝中有人好辦事”;以靈活手腕建立

    默契、培養共識,做到政通人和的有效溝通協調,避免結怨。在遠離權力核

    心的現實下,包括事務性與政務性的事宜,宜建立正式與非正式的資訊交流

    管道(明樁和暗樁),養成對環境的敏銳觀察力。

  • 105

    命題三:駐外經理人員要能充分融入當地文化,並且先找到對的人(部屬、

    工作夥伴),再決定做甚麼;要使員工認同總公司的企業文化,以

    收長治久安之效。

    跨文化適應是外派人員的重要條件,務必用心融入,認知並尊重之,而非

    浮光掠影的過客心態。當地員工的表現就是子公司的成績驗收,所以必須從

    源頭作好,找到真正適合的人才加入工作團隊,能夠認同總公司的企業文化、

    願意努力付出者,以降低日後的風險。

    命題四:駐外經理人員在領導、管理當地員工時,要視情境而靈活運用不同

    的作風。

    領導之目的在於發揮管理的最大功能,而管理的功能在於確保其領導不受

    干擾。實務上的領導模式,有指揮、督導、參與和授權等不同的風格,各有

    其適用的情境。主管要視部屬的成熟度(可用激勵與訓練兩方法來提升之),

    而採行相對應的領導模式。

    命題五:管理當地的員工,要按部就班將其塑造成為高績效團隊,依次展開

    任務;遇到狀況,深思熟慮後就要明快行事。

    團隊的成長有:形成(forming)、風暴(storming)、規範(norming)、

    表現(performing)等四階段。駐外主管要能創造共同的願景(vision),培

    養共同的價值觀,堅定彼此的信念,凝聚向心力。該要求部屬表現的地方,

    就要有主管的魄力,責成其做到。遇到員工的異議,要經過全盤思考,及時

    明快回覆,絕對不能推託敷衍了事。

    命題六:資深駐外經理人員的中長期生涯規劃,要未雨綢繆、自立自強。

    以當今的國際經濟環境而言,在現階段的種種限制下,臺商外派的機會和

  • 106

    待遇已非昔日的優渥條件,業務縮編、人員資遣、甚至於公司結束營業亦時

    有所聞-組織已無法提供安身立命的絕對保障。身為資深的駐外經理人員,

    多半是舉家在異地共同生活;一旦發生上述的事情,對家庭成員將有重大的

    負面影響,很可能沒有緩衝的前置量(buffer)。以個人的角度來看,要做到

    「最萬全的準備、最壞的打算」,建構自己的可攜式能力(portable skills),

    無論是外派抑或回任皆可勝任。平時有餘力可預作沙盤推演,從消極的見招

    拆招、接受安排,到盡可能掌握相當的主動權,必要時得自立自強,走出自

    己的路。

    第十節 駐外人員的生涯規劃

    關於駐外經理人員對未來的安排,在學理上並沒有嚴謹的探討,屬於實務

    性質,比較隱私。在訪談的最後,請教他們幾位對此議題的看法。

    訪談對象(1) C君表示,在工作上已逐步將美國市場的操盤轉由訪談對象(2)

    D君全權負責,自己希望能夠提升到主導整個美洲市場,一統南美、北美業務,

    真正落實在地化。另外在生活上,妻兒已適應這溫煦的加州陽光,應該不會

    回臺北了;總公司也沒有適當的空缺安置他那麼大的官(元老等級的協理)。

    然而以利益分配的實務角度分析,美洲其餘三個子公司-Ontario、Miami、Sao

    Paulo的主管,是否願意奉L.A.為共主,聽命行事?如果只是虛級化的彙報

    L.A.,這不過徒增紙上作業,不具實質意義。美洲子公司的作風比較像藩鎮,

    各自為政;除非總公司大老闆(董事長、總經理、資深副總等)出面強勢主

    導,否則只是空穴來風。

    訪談對象(2) D君表示,在工作上已逐步將美國市場完全接上手,應該就這

  • 107

    樣一直做下去。而在生活上,妻兒也熟悉此地的環境,應該回不了臺北。以

    實務面分析,D君上頭還有C君可以挺,擋住不少政治問題的紛擾,可以繼續

    作專業經理人。

    訪談對象(3) L君表示,現在臺北工作,家裡面又是老(老婆)、又是小(女

    兒還小),總要盡到為人夫、為人父的義務;儘管仍有「引刀逞一快」的豪

    情壯志,眼前只能最多出差兩三週。比較起十年前業界有諸多的外派機會,

    西歐、北美可以任君挑選;平心而論,目前看到的駐外空缺似乎已是可遇不

    可求。中國大陸的崛起,國際業務型態的轉變,不少公司甚至收掉海外據點,

    或是外派的加給縮水。衡量現實狀況,一鳥在手還是務實些。

    訪談對象(4) T君在跑遍歐美市場十來年後,轉戰中國大陸,猛然發現各路

    英雄好漢都齊聚上海灘!如今中國大陸已蛻變成為世界工廠,更是世界市

    場,商機無窮。『我判斷時機已成熟,主動向老闆們提議,在組織內轉換職

    務,從操作面的業務功能、第一線的衝鋒陷陣,提升到策略面的經營功能、

    操盤掌舵。兩年下來,在經營團隊的充分授權與支持之下,的確為公司獲得

    相當的利益。相較於已是需求飽和的歐美市場,彼岸同文同種的背景,腹地

    足夠廣大的內需市場,或許將是我們這些資深駐外經理人員,做出自有品牌

    的最後一個機會。眼前可見的2008年北京奧運、2010年上海世博會,都將牽

    動世界的焦點。』這是發人深省的事實。當今最火紅、最具成長性的市場就

    是中國大陸。面對同文同種的競爭壓力,我們該如何因應自處,乃至於承先

    啟後,繼往開來?

    訪談對象(5) J君在闖盪歐美市場十五年後,割捨海外的一切,見好就收;

    回到臺北安穩地作副總。對此種專業經理人而言,駐外是條不歸路;從未打

    過退堂鼓,始終堅持到底。好在過去二十年於業界累積的口碑、人脈,還有

    戰功佐證,能夠回來安身立命。現在只求圓滿的退休,畫下優美的職場句點。

  • 108

    訪談對象(6) H小姐,眼前依然專注打拼事業。對於未來的規劃,想等攢夠

    了錢,就跑去Bali島享受退休生活。資訊產業實在耗費心力;待功成身退,一

    定要改行…

    簡而言之,資深駐外人員長期在異鄉打拼奮鬥,所付出的代價與承擔的風

    險,相較於留在母國的安穩為大。但隨著時空環境的演變,在二十一世紀的

    今天,不確定性、風險性是有增無減。對於未來的規劃,坦白而言,只能盡

    心盡力。“善戰者,制人而不制於人”;盡可能趨吉避凶,掌握主動,平時廣結

    善緣,增強人脈,預留選擇的空間、轉圜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