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郁建兴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社会治理共 同体指的是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基于互动协商权责对等的原则, 基于解决社会 问题回应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标, 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时增加了两条重要的建设路径: 主协商和科技支撑民主协商让各治理主体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和偏好,培养主体意 ,发掘治理知识和智慧, 调整利益矛盾和冲突科技支撑打破了治理主体互动的 时空限制,降低了互动成本, 也为更好地发掘治理需求细分治理责任提供了新的 可能关键词社会治理;共同体;民主协商;科技支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中明 确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甚至可以说, 社会有效治理 是一切国家治理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最终指向决定进而指出,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 理共同体”。 这一提法标志着党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已经有了更高标准的战略 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何为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在互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努力解决社会问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政府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效应研究”( 项目批准号:18ZDA116) 资助郁建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yujianxing@ zju. edu. cn。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 Zhejiang University ·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1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1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 Zhejiang University ·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1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lowast

郁建兴lowastlowast

【摘  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 社会治理共

同体指的是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基于互动协商权责对等的原则基于解决社会

问题回应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标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

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时增加了两条重要的建设路径民

主协商和科技支撑 民主协商让各治理主体能够充分表达意见和偏好培养主体意

识发掘治理知识和智慧调整利益矛盾和冲突 科技支撑打破了治理主体互动的

时空限制降低了互动成本也为更好地发掘治理需求细分治理责任提供了新的

可能【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民主协商科技支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

确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社会有效治理

是一切国家治理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最终指向《决定》进而指出社会治理的目标是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

理共同体rdquo 这一提法标志着党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已经有了更高标准的战略

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何为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在互动协商的基础上共同努力解决社会问

lowast

lowastlowast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ldquo政府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效应研究rdquo (项目批准号18ZDA116)资助郁建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院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yujianxing zju edu cn

60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题回应治理需求的过程(郁建兴和关爽2014) 从理论上说社会治理的主体包括

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所有公共事务的关联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公众不是治理与

被治理管理与被管理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主体间关系 社会治理的过程是治理主

体双方或多方互动协商的共同治理 社会治理的预期目标是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治理需求 自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开始使用ldquo社会

治理rdquo概念替代ldquo社会管理rdquo呼应ldquo国家治理rdquo (景跃进2014)但在不少人眼里社会治理的主体仍被先验地假定为政府而对象是社会社会治理是政府对社会进行

治理其区别于社会管理的地方在于社会治理增加了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元素这种认识误区一定程度上源自当下的治理实践 由于社会力量较为薄弱公众能力

有待提高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实践总体上表现为党和政府为主社会组织与公众

为辅的特征(关爽和郁建兴2016) 我们之所以能够将这些实践称为ldquo社会治理实

践rdquo是因为这些实践中体现了社会治理的一些元素 因此这种国家主导的社会治

理可以理解为走向社会治理的一种中间形态和过渡状态但并不能将其与社会治理

画等号进一步地什么是共同体 共同体是指个体组织等基于相似的价值认同目标

追求等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 例如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将希腊古典城邦理解为ldquo公民的共同体rdquo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将现代意义上的

社会理解为ldquo社会共同体rdquo 在中国语境中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运用了ldquo共同体rdquo提出了ldquo人类命运共同体rdquo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2017)在阐述这一概念时指出ldquo人

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

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rdquo这一解读同样反映了共同体的

本质即基于共识的联合体 这种共同体与共同体主义不同它并不主张静态地看

待整体价值和个体价值并不主张整体价值一定高于个体价值而是强调集体中的

个体在共识基础上的权责对等以及基于权责对等原则的个体价值(利益)的可调

适性概括起来说社会治理共同体意指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基于互动协商权责

对等的原则基于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标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 事实上社会治理本身已经包含了合作和共识两个基

本元素蕴含了形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将ldquo社会治理rdquo与ldquo共同体rdquo叠加使用充分

表达了党中央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更高目标 这种共同体与鲍曼所认为的ldquo衣帽间式

的共同体rdquo不同它并不是碎片社会中某一面向的联合体 ldquo衣帽间式的共同体rdquo除

了满足人们对共同体本身的眷恋之外似乎并不能够带来真正的需求满足 社会治

理共同体致力于在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形成多主体良性互动的治理局面提高整

体社会治理的有效性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些领域和部分环节 更为重要的是社会

治理共同体还强调多元治理主体在权责一致基础上的有效互动 在当前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1   

实践中尽管社会组织公众能够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会治理比如社会组织

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公众通过各种议事平台参与社会建设但社会治理的责任归根

结底还在政府(薛澜2015) 这样的结果就是社会治理的成效对社会治理成效的

评估大多停留在政府考核的意义上并没有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直接关联

起来(张文显等2018) 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的提

出传递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将迈向党委政府社会公众

共同治理的新局面 共同治理或合作治理意味着社会组织广大民众都将成为社

会治理的共同主体与党和政府共同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也就是说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不仅需要在执行上参与社会治理更要共同规划

社会治理的目标共同设计社会治理的政策共同探索社会治理的工具共同开展社

会治理的实践共同评估社会治理的成效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如何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 党的十九届四

中全会给出了明确且具体的部署《决定》提出ldquo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rdquo这就为推进社会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设定了基本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ldquo打造共建共

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dquo从ldquo格局rdquo到ldquo制度rdquo一词之差意义重大 ldquo格局rdquo要求在

社会治理实践中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元素ldquo制度rdquo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正式规则层

面同样需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让社会治理的各主体全方位地体现在社会

治理制度的各环节进而推动社会治理主体全面融入社会治理实践的各方面充分

呼应了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的目标与此同时《决定》为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共同

体建设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行动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ldquo完善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rdquo这一提法围绕社会治理的四

个主体和根本保障明确了社会治理的关键主体主体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治理的行

为边界和仲裁准则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ldquo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rdquo其中新增了

ldquo民主协商rdquo和ldquo科技支撑rdquo两大元素在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法治这ldquo四主体一保

障rdquo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增加了两大关键路径民主协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智慧的结晶是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

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多个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

要渠道和手段(许开轶和朱晨晨2018) 民主协商具有三个主要功能 首先民主

协商给予了各个治理主体平等发言表达偏好和想法的权利这也是社会治理共同

体的根本前提 民主协商的这一功能能够让社会治理过程更具包容性同时培育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治理知识和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掘和利用 与政府相比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体在社会

治理中有着信息优势通常更加了解实际情况甚至积累了更多的治理技术 民主协

商的过程能够让政府以外治理主体的治理知识和智慧进一步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案

之中让社会治理政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民主

协商让社会治理的各方主体能够充分对话沟通让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在充分协商

的过程中在明确客观资源有限性的基础上实现调适性改变通过协商让个体价值

和集体价值最大限度地匹配调和个体需求的无限性与客观资源的有效性之间的张

力使社会治理的结果为更广泛的群体所接受科技支撑是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公共治理的重要策略

科技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计算显著改变了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

动模式(关婷等2019) 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部门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治理

主体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跨时空的交流互动成为可能有效降低了社会

治理主体交流互动的成本丰富了社会治理的渠道和平台 另一方面将大数据计

算引入公共治理让数据驱动的需求识别成为可能进一步探测发掘一些潜在的甚

至是主观上难以察觉的个体特征和集体偏好(Huang

and

Yu2019) 这一点在当下

及未来日渐复杂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度复杂的后工业化时代社会治理的

一个重要挑战是治理需求难以识别甚至是需求者本身也难以明确勾勒和描述真实

的治理需要或者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表达治理需求或参与共同治理又或者即

便是需求者本身愿意表达治理需求但因为需求复杂多变且碎片治理需求很难实

现集中和化约 大数据计算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

方案 通过将社会治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标准化数字化基于技术专家社会治理专

家和社会治理多方主体等共同设计的算法和模型大数据计算能够帮助社会治理主

体更好地实时地揭示社会治理在一些方面上的真实需求及其强度一定程度上回

应了需求复杂化多样化和潜在性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需要

解决一个关键问题mdashmdashmdash激励即如何让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

社会的共同治理之中 激励问题背后的核心是责任如何划分的问题 以公共池塘

悲剧为例个体使用公共物品之后并不愿意去维护它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使

用了多少池塘资源需要承担多少责任 社会治理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如果无法在操作层面上划分社会治理的责任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rdquo就无法得到实现社会治理始终将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 尽管在特定情境特定领域政府或许能够

通过一些策略性行为动员社会组织和热心公共事务的公众较好地形成共同治理

的局面比如许多基层的协商治理实践基层政府通过补贴或者提升社会资本来激

励一些民众发表意见但民众并没有被真正地赋予一项责任多数民众也并不是基

于承担这项责任所提高的获得感而参与社会治理 这种替代激励的方式对于纳入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3   

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有其积极作用但很难提高整体的公共精

神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更无法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数字技术的引入或可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治理责任权属划分的难题 当社会治理的内容和行为被最

大限度地数字化之后许多原本不可切割的社会治理责任或将变得可以被细分社会治理责任与主体的对应也将成为可能 就公共池塘而言在数字时代个体每次

使用池塘资源的行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准确识别个体需要为治理公共池塘所

承担的责任也就可以得到准确测算 这或许将撬动社会治理的ldquo哥白尼式革命rdquo在当下的治理实践中无论是民主协商抑或科技支撑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应用且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效 例如浙江桐乡的自治法治与德治ldquo三治融

合rdquo浙江平湖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融合的ldquo息事无讼rdquo实践成都海口无锡台州等多地积极开展的ldquo参与式预算rdquo改革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矛盾化解机制

和平台等其主要方式就是协商所遵循的原则就是民主协商的理念和逻辑 在科

技支撑方面各地正如火如荼开展的ldquo互联网+政务服务rdquo改革如浙江省的ldquo最多跑

一次rdquo改革江苏省的ldquo不见面审批rdquo湖北省武汉市的ldquo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rdquo改

革以及多地正在兴建或已经投入使用的ldquo城市大脑rdquo等都广泛地运用了数字技术最大限度地通过技术更好地识别治理需求运用技术反映需求的强度及其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结论与讨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超越了社会治理强

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单一维度提出了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全方位共同治理的新

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时增加了两条重要的建设路径mdashmdashmdash民主协商和科技

支撑 将它们写入党的行动纲领说明中央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协商和科技在社会

治理中的广泛前景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民主协商抑或科技支撑都是建设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工具并不能天然地带来积极的公共价值 而且民主协商对治

理主体的表达沟通协调统合等具有较高要求如果治理主体的能力较弱许多冲

突和矛盾便很难通过协商得到有效解决科技支撑也有明显不适用的情形在复杂

度较高的治理领域依托算法和完全理性假设的数字技术如果缺少了有效的人工主

导和干预就不能很好地帮助社会治理的需求回应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例如

忽视了特殊群体的利益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所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取

向是社会治理主体的能力提升如此才能在各自的角色领域充分恰当地运用民主

协商科技支撑等工具实现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rdquo的价值追求 而治理

主体的能力提升则需要不断地让主体融入社会治理实践提高协商能力培养公共

精神开拓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培育技术思维和应用能力总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更加清晰系统的战

64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略规划提出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则目标主体路径和方法等

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新的制度设计之下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就是加大力度让社会公众共同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让社会公众与党和政府一起在共

同治理中得到快速成长从而使社会真正实现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关爽

郁建兴

2016

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J]

上海行

政学院学报

17(2)

4-12

Guan

S

Yu

J

X

2016

State-led

social

governance

The

pattern

of

soci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J]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17(2)

4-12

(in

Chinese)

关婷

薛澜

赵静

2019

技术赋能的治理创新

基于中国环境领域的实践案例[ J]

国行政管理(4)

58-65

Guan

T

Xue

L

Zhao

J

2019

Technology-enabled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1049011s

environmental

action[ 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 4)

58-65

(in

Chinese)

景跃进

2014

从ldquo社会管理rdquo到ldquo社会治理rdquomdashmdashmdash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感[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8(3)

13-14

Jing

Y

J

2014

From

ldquo social

managementrdquo

to

ldquo social

governancerdquo - The

feelings

of

studying

the

ldquo decisionrdquo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8(3)

13-14

(in

Chinese)

习近平

2017-12-02(2)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mdashmdashmdash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

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

许开轶

朱晨晨

2018

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认同论析[ J]

政治学研究 ( 4)

80-89

128

Xu

K

Y

Zhu

C

C

2018

An

analysis

of

the

institutional

identity

of

grassroots

consultative

democracy[J]

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

80-89

128

(in

Chinese)薛澜

2015

国家治理框架下的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问题挑战与机遇[J]

社会治理(2)

31-35

Xue

L

2015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tate

governance -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Social

Governance

Review

(2)

31-35

(in

Chinese)郁建兴

关爽

2014

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

[J]

探索与争鸣(12)

7-16

Yu

J

X

Guan

S

2014

From

social

control

to

social

governance -New

prog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J]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12)

7-16

(in

Chinese)张文显

徐勇

何显明

2018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5   

治理研究

34(6)

5-16

Zhang

W

X

Xu

Y

He

X

M

et

al

2018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elf-governanc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and

innovat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 J ]

Governance

Studies

34(6)

5-16

(in

Chinese)Huang

B

Yu

J

X

2019

Lead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coproduction

The

case

of

ldquo visit

oncerdquo

administrative

service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4(3)

513-532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finition

and

ApproachesYU

Jianxing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cademy

of

Social

Governance

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th

the

new

objective

of

ldquobuilding

a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rdquo

By

definition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refers

to

such

a

scenario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ordinary

people

out

of

the

needs

to

tackle

social

problems

and

respond

to

governance

tasks

consciously

form

interlinked

mutually

supportive

and

long-standing

groups

on

the

basis

of

consul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te

responsibility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laid

out

two

new

approaches

namel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Through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stakeholders

in

governance

will

be

able

to

thoroughly

voice

their

suggestions

and

preferences

which

in

turn

will

help

strengthen

their

consciousness

as

governance

actors

pool

their

knowledge

and

wisdom

together

for

governance

improvement

purposes

and

reconcile

contradictory

interest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we

can

break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imits

imposed

on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governance

actors

lower

the

costs

for

interactions

and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for

detecting

new

governance

tasks

and

reasonably

meting

out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iesKeywords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technical

support

Page 2: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 Zhejiang University ·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1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60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题回应治理需求的过程(郁建兴和关爽2014) 从理论上说社会治理的主体包括

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所有公共事务的关联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公众不是治理与

被治理管理与被管理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主体间关系 社会治理的过程是治理主

体双方或多方互动协商的共同治理 社会治理的预期目标是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治理需求 自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开始使用ldquo社会

治理rdquo概念替代ldquo社会管理rdquo呼应ldquo国家治理rdquo (景跃进2014)但在不少人眼里社会治理的主体仍被先验地假定为政府而对象是社会社会治理是政府对社会进行

治理其区别于社会管理的地方在于社会治理增加了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元素这种认识误区一定程度上源自当下的治理实践 由于社会力量较为薄弱公众能力

有待提高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实践总体上表现为党和政府为主社会组织与公众

为辅的特征(关爽和郁建兴2016) 我们之所以能够将这些实践称为ldquo社会治理实

践rdquo是因为这些实践中体现了社会治理的一些元素 因此这种国家主导的社会治

理可以理解为走向社会治理的一种中间形态和过渡状态但并不能将其与社会治理

画等号进一步地什么是共同体 共同体是指个体组织等基于相似的价值认同目标

追求等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 例如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将希腊古典城邦理解为ldquo公民的共同体rdquo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将现代意义上的

社会理解为ldquo社会共同体rdquo 在中国语境中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运用了ldquo共同体rdquo提出了ldquo人类命运共同体rdquo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2017)在阐述这一概念时指出ldquo人

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

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rdquo这一解读同样反映了共同体的

本质即基于共识的联合体 这种共同体与共同体主义不同它并不主张静态地看

待整体价值和个体价值并不主张整体价值一定高于个体价值而是强调集体中的

个体在共识基础上的权责对等以及基于权责对等原则的个体价值(利益)的可调

适性概括起来说社会治理共同体意指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基于互动协商权责

对等的原则基于解决社会问题回应治理需求的共同目标自觉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且关系稳定的群体 事实上社会治理本身已经包含了合作和共识两个基

本元素蕴含了形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将ldquo社会治理rdquo与ldquo共同体rdquo叠加使用充分

表达了党中央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更高目标 这种共同体与鲍曼所认为的ldquo衣帽间式

的共同体rdquo不同它并不是碎片社会中某一面向的联合体 ldquo衣帽间式的共同体rdquo除

了满足人们对共同体本身的眷恋之外似乎并不能够带来真正的需求满足 社会治

理共同体致力于在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都形成多主体良性互动的治理局面提高整

体社会治理的有效性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些领域和部分环节 更为重要的是社会

治理共同体还强调多元治理主体在权责一致基础上的有效互动 在当前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1   

实践中尽管社会组织公众能够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会治理比如社会组织

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公众通过各种议事平台参与社会建设但社会治理的责任归根

结底还在政府(薛澜2015) 这样的结果就是社会治理的成效对社会治理成效的

评估大多停留在政府考核的意义上并没有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直接关联

起来(张文显等2018) 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的提

出传递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将迈向党委政府社会公众

共同治理的新局面 共同治理或合作治理意味着社会组织广大民众都将成为社

会治理的共同主体与党和政府共同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也就是说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不仅需要在执行上参与社会治理更要共同规划

社会治理的目标共同设计社会治理的政策共同探索社会治理的工具共同开展社

会治理的实践共同评估社会治理的成效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如何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 党的十九届四

中全会给出了明确且具体的部署《决定》提出ldquo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rdquo这就为推进社会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设定了基本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ldquo打造共建共

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dquo从ldquo格局rdquo到ldquo制度rdquo一词之差意义重大 ldquo格局rdquo要求在

社会治理实践中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元素ldquo制度rdquo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正式规则层

面同样需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让社会治理的各主体全方位地体现在社会

治理制度的各环节进而推动社会治理主体全面融入社会治理实践的各方面充分

呼应了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的目标与此同时《决定》为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共同

体建设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行动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ldquo完善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rdquo这一提法围绕社会治理的四

个主体和根本保障明确了社会治理的关键主体主体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治理的行

为边界和仲裁准则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ldquo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rdquo其中新增了

ldquo民主协商rdquo和ldquo科技支撑rdquo两大元素在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法治这ldquo四主体一保

障rdquo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增加了两大关键路径民主协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智慧的结晶是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

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多个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

要渠道和手段(许开轶和朱晨晨2018) 民主协商具有三个主要功能 首先民主

协商给予了各个治理主体平等发言表达偏好和想法的权利这也是社会治理共同

体的根本前提 民主协商的这一功能能够让社会治理过程更具包容性同时培育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治理知识和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掘和利用 与政府相比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体在社会

治理中有着信息优势通常更加了解实际情况甚至积累了更多的治理技术 民主协

商的过程能够让政府以外治理主体的治理知识和智慧进一步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案

之中让社会治理政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民主

协商让社会治理的各方主体能够充分对话沟通让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在充分协商

的过程中在明确客观资源有限性的基础上实现调适性改变通过协商让个体价值

和集体价值最大限度地匹配调和个体需求的无限性与客观资源的有效性之间的张

力使社会治理的结果为更广泛的群体所接受科技支撑是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公共治理的重要策略

科技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计算显著改变了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

动模式(关婷等2019) 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部门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治理

主体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跨时空的交流互动成为可能有效降低了社会

治理主体交流互动的成本丰富了社会治理的渠道和平台 另一方面将大数据计

算引入公共治理让数据驱动的需求识别成为可能进一步探测发掘一些潜在的甚

至是主观上难以察觉的个体特征和集体偏好(Huang

and

Yu2019) 这一点在当下

及未来日渐复杂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度复杂的后工业化时代社会治理的

一个重要挑战是治理需求难以识别甚至是需求者本身也难以明确勾勒和描述真实

的治理需要或者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表达治理需求或参与共同治理又或者即

便是需求者本身愿意表达治理需求但因为需求复杂多变且碎片治理需求很难实

现集中和化约 大数据计算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

方案 通过将社会治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标准化数字化基于技术专家社会治理专

家和社会治理多方主体等共同设计的算法和模型大数据计算能够帮助社会治理主

体更好地实时地揭示社会治理在一些方面上的真实需求及其强度一定程度上回

应了需求复杂化多样化和潜在性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需要

解决一个关键问题mdashmdashmdash激励即如何让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

社会的共同治理之中 激励问题背后的核心是责任如何划分的问题 以公共池塘

悲剧为例个体使用公共物品之后并不愿意去维护它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使

用了多少池塘资源需要承担多少责任 社会治理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如果无法在操作层面上划分社会治理的责任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rdquo就无法得到实现社会治理始终将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 尽管在特定情境特定领域政府或许能够

通过一些策略性行为动员社会组织和热心公共事务的公众较好地形成共同治理

的局面比如许多基层的协商治理实践基层政府通过补贴或者提升社会资本来激

励一些民众发表意见但民众并没有被真正地赋予一项责任多数民众也并不是基

于承担这项责任所提高的获得感而参与社会治理 这种替代激励的方式对于纳入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3   

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有其积极作用但很难提高整体的公共精

神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更无法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数字技术的引入或可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治理责任权属划分的难题 当社会治理的内容和行为被最

大限度地数字化之后许多原本不可切割的社会治理责任或将变得可以被细分社会治理责任与主体的对应也将成为可能 就公共池塘而言在数字时代个体每次

使用池塘资源的行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准确识别个体需要为治理公共池塘所

承担的责任也就可以得到准确测算 这或许将撬动社会治理的ldquo哥白尼式革命rdquo在当下的治理实践中无论是民主协商抑或科技支撑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应用且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效 例如浙江桐乡的自治法治与德治ldquo三治融

合rdquo浙江平湖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融合的ldquo息事无讼rdquo实践成都海口无锡台州等多地积极开展的ldquo参与式预算rdquo改革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矛盾化解机制

和平台等其主要方式就是协商所遵循的原则就是民主协商的理念和逻辑 在科

技支撑方面各地正如火如荼开展的ldquo互联网+政务服务rdquo改革如浙江省的ldquo最多跑

一次rdquo改革江苏省的ldquo不见面审批rdquo湖北省武汉市的ldquo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rdquo改

革以及多地正在兴建或已经投入使用的ldquo城市大脑rdquo等都广泛地运用了数字技术最大限度地通过技术更好地识别治理需求运用技术反映需求的强度及其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结论与讨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超越了社会治理强

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单一维度提出了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全方位共同治理的新

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时增加了两条重要的建设路径mdashmdashmdash民主协商和科技

支撑 将它们写入党的行动纲领说明中央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协商和科技在社会

治理中的广泛前景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民主协商抑或科技支撑都是建设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工具并不能天然地带来积极的公共价值 而且民主协商对治

理主体的表达沟通协调统合等具有较高要求如果治理主体的能力较弱许多冲

突和矛盾便很难通过协商得到有效解决科技支撑也有明显不适用的情形在复杂

度较高的治理领域依托算法和完全理性假设的数字技术如果缺少了有效的人工主

导和干预就不能很好地帮助社会治理的需求回应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例如

忽视了特殊群体的利益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所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取

向是社会治理主体的能力提升如此才能在各自的角色领域充分恰当地运用民主

协商科技支撑等工具实现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rdquo的价值追求 而治理

主体的能力提升则需要不断地让主体融入社会治理实践提高协商能力培养公共

精神开拓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培育技术思维和应用能力总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更加清晰系统的战

64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略规划提出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则目标主体路径和方法等

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新的制度设计之下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就是加大力度让社会公众共同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让社会公众与党和政府一起在共

同治理中得到快速成长从而使社会真正实现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关爽

郁建兴

2016

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J]

上海行

政学院学报

17(2)

4-12

Guan

S

Yu

J

X

2016

State-led

social

governance

The

pattern

of

soci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J]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17(2)

4-12

(in

Chinese)

关婷

薛澜

赵静

2019

技术赋能的治理创新

基于中国环境领域的实践案例[ J]

国行政管理(4)

58-65

Guan

T

Xue

L

Zhao

J

2019

Technology-enabled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1049011s

environmental

action[ 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 4)

58-65

(in

Chinese)

景跃进

2014

从ldquo社会管理rdquo到ldquo社会治理rdquomdashmdashmdash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感[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8(3)

13-14

Jing

Y

J

2014

From

ldquo social

managementrdquo

to

ldquo social

governancerdquo - The

feelings

of

studying

the

ldquo decisionrdquo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8(3)

13-14

(in

Chinese)

习近平

2017-12-02(2)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mdashmdashmdash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

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

许开轶

朱晨晨

2018

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认同论析[ J]

政治学研究 ( 4)

80-89

128

Xu

K

Y

Zhu

C

C

2018

An

analysis

of

the

institutional

identity

of

grassroots

consultative

democracy[J]

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

80-89

128

(in

Chinese)薛澜

2015

国家治理框架下的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问题挑战与机遇[J]

社会治理(2)

31-35

Xue

L

2015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tate

governance -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Social

Governance

Review

(2)

31-35

(in

Chinese)郁建兴

关爽

2014

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

[J]

探索与争鸣(12)

7-16

Yu

J

X

Guan

S

2014

From

social

control

to

social

governance -New

prog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J]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12)

7-16

(in

Chinese)张文显

徐勇

何显明

2018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5   

治理研究

34(6)

5-16

Zhang

W

X

Xu

Y

He

X

M

et

al

2018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elf-governanc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and

innovat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 J ]

Governance

Studies

34(6)

5-16

(in

Chinese)Huang

B

Yu

J

X

2019

Lead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coproduction

The

case

of

ldquo visit

oncerdquo

administrative

service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4(3)

513-532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finition

and

ApproachesYU

Jianxing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cademy

of

Social

Governance

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th

the

new

objective

of

ldquobuilding

a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rdquo

By

definition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refers

to

such

a

scenario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ordinary

people

out

of

the

needs

to

tackle

social

problems

and

respond

to

governance

tasks

consciously

form

interlinked

mutually

supportive

and

long-standing

groups

on

the

basis

of

consul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te

responsibility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laid

out

two

new

approaches

namel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Through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stakeholders

in

governance

will

be

able

to

thoroughly

voice

their

suggestions

and

preferences

which

in

turn

will

help

strengthen

their

consciousness

as

governance

actors

pool

their

knowledge

and

wisdom

together

for

governance

improvement

purposes

and

reconcile

contradictory

interest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we

can

break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imits

imposed

on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governance

actors

lower

the

costs

for

interactions

and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for

detecting

new

governance

tasks

and

reasonably

meting

out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iesKeywords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technical

support

Page 3: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 Zhejiang University ·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1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1   

实践中尽管社会组织公众能够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会治理比如社会组织

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公众通过各种议事平台参与社会建设但社会治理的责任归根

结底还在政府(薛澜2015) 这样的结果就是社会治理的成效对社会治理成效的

评估大多停留在政府考核的意义上并没有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直接关联

起来(张文显等2018) 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的提

出传递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将迈向党委政府社会公众

共同治理的新局面 共同治理或合作治理意味着社会组织广大民众都将成为社

会治理的共同主体与党和政府共同承担社会治理责任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也就是说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不仅需要在执行上参与社会治理更要共同规划

社会治理的目标共同设计社会治理的政策共同探索社会治理的工具共同开展社

会治理的实践共同评估社会治理的成效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路径

如何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 党的十九届四

中全会给出了明确且具体的部署《决定》提出ldquo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rdquo这就为推进社会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设定了基本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ldquo打造共建共

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dquo从ldquo格局rdquo到ldquo制度rdquo一词之差意义重大 ldquo格局rdquo要求在

社会治理实践中体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元素ldquo制度rdquo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正式规则层

面同样需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让社会治理的各主体全方位地体现在社会

治理制度的各环节进而推动社会治理主体全面融入社会治理实践的各方面充分

呼应了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的目标与此同时《决定》为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共同

体建设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行动方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ldquo完善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rdquo这一提法围绕社会治理的四

个主体和根本保障明确了社会治理的关键主体主体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治理的行

为边界和仲裁准则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ldquo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rdquo其中新增了

ldquo民主协商rdquo和ldquo科技支撑rdquo两大元素在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法治这ldquo四主体一保

障rdquo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增加了两大关键路径民主协商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智慧的结晶是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

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多个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

要渠道和手段(许开轶和朱晨晨2018) 民主协商具有三个主要功能 首先民主

协商给予了各个治理主体平等发言表达偏好和想法的权利这也是社会治理共同

体的根本前提 民主协商的这一功能能够让社会治理过程更具包容性同时培育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治理知识和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掘和利用 与政府相比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体在社会

治理中有着信息优势通常更加了解实际情况甚至积累了更多的治理技术 民主协

商的过程能够让政府以外治理主体的治理知识和智慧进一步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案

之中让社会治理政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民主

协商让社会治理的各方主体能够充分对话沟通让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在充分协商

的过程中在明确客观资源有限性的基础上实现调适性改变通过协商让个体价值

和集体价值最大限度地匹配调和个体需求的无限性与客观资源的有效性之间的张

力使社会治理的结果为更广泛的群体所接受科技支撑是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公共治理的重要策略

科技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计算显著改变了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

动模式(关婷等2019) 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部门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治理

主体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跨时空的交流互动成为可能有效降低了社会

治理主体交流互动的成本丰富了社会治理的渠道和平台 另一方面将大数据计

算引入公共治理让数据驱动的需求识别成为可能进一步探测发掘一些潜在的甚

至是主观上难以察觉的个体特征和集体偏好(Huang

and

Yu2019) 这一点在当下

及未来日渐复杂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度复杂的后工业化时代社会治理的

一个重要挑战是治理需求难以识别甚至是需求者本身也难以明确勾勒和描述真实

的治理需要或者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表达治理需求或参与共同治理又或者即

便是需求者本身愿意表达治理需求但因为需求复杂多变且碎片治理需求很难实

现集中和化约 大数据计算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

方案 通过将社会治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标准化数字化基于技术专家社会治理专

家和社会治理多方主体等共同设计的算法和模型大数据计算能够帮助社会治理主

体更好地实时地揭示社会治理在一些方面上的真实需求及其强度一定程度上回

应了需求复杂化多样化和潜在性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需要

解决一个关键问题mdashmdashmdash激励即如何让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

社会的共同治理之中 激励问题背后的核心是责任如何划分的问题 以公共池塘

悲剧为例个体使用公共物品之后并不愿意去维护它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使

用了多少池塘资源需要承担多少责任 社会治理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如果无法在操作层面上划分社会治理的责任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rdquo就无法得到实现社会治理始终将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 尽管在特定情境特定领域政府或许能够

通过一些策略性行为动员社会组织和热心公共事务的公众较好地形成共同治理

的局面比如许多基层的协商治理实践基层政府通过补贴或者提升社会资本来激

励一些民众发表意见但民众并没有被真正地赋予一项责任多数民众也并不是基

于承担这项责任所提高的获得感而参与社会治理 这种替代激励的方式对于纳入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3   

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有其积极作用但很难提高整体的公共精

神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更无法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数字技术的引入或可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治理责任权属划分的难题 当社会治理的内容和行为被最

大限度地数字化之后许多原本不可切割的社会治理责任或将变得可以被细分社会治理责任与主体的对应也将成为可能 就公共池塘而言在数字时代个体每次

使用池塘资源的行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准确识别个体需要为治理公共池塘所

承担的责任也就可以得到准确测算 这或许将撬动社会治理的ldquo哥白尼式革命rdquo在当下的治理实践中无论是民主协商抑或科技支撑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应用且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效 例如浙江桐乡的自治法治与德治ldquo三治融

合rdquo浙江平湖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融合的ldquo息事无讼rdquo实践成都海口无锡台州等多地积极开展的ldquo参与式预算rdquo改革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矛盾化解机制

和平台等其主要方式就是协商所遵循的原则就是民主协商的理念和逻辑 在科

技支撑方面各地正如火如荼开展的ldquo互联网+政务服务rdquo改革如浙江省的ldquo最多跑

一次rdquo改革江苏省的ldquo不见面审批rdquo湖北省武汉市的ldquo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rdquo改

革以及多地正在兴建或已经投入使用的ldquo城市大脑rdquo等都广泛地运用了数字技术最大限度地通过技术更好地识别治理需求运用技术反映需求的强度及其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结论与讨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超越了社会治理强

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单一维度提出了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全方位共同治理的新

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时增加了两条重要的建设路径mdashmdashmdash民主协商和科技

支撑 将它们写入党的行动纲领说明中央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协商和科技在社会

治理中的广泛前景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民主协商抑或科技支撑都是建设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工具并不能天然地带来积极的公共价值 而且民主协商对治

理主体的表达沟通协调统合等具有较高要求如果治理主体的能力较弱许多冲

突和矛盾便很难通过协商得到有效解决科技支撑也有明显不适用的情形在复杂

度较高的治理领域依托算法和完全理性假设的数字技术如果缺少了有效的人工主

导和干预就不能很好地帮助社会治理的需求回应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例如

忽视了特殊群体的利益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所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取

向是社会治理主体的能力提升如此才能在各自的角色领域充分恰当地运用民主

协商科技支撑等工具实现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rdquo的价值追求 而治理

主体的能力提升则需要不断地让主体融入社会治理实践提高协商能力培养公共

精神开拓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培育技术思维和应用能力总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更加清晰系统的战

64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略规划提出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则目标主体路径和方法等

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新的制度设计之下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就是加大力度让社会公众共同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让社会公众与党和政府一起在共

同治理中得到快速成长从而使社会真正实现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关爽

郁建兴

2016

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J]

上海行

政学院学报

17(2)

4-12

Guan

S

Yu

J

X

2016

State-led

social

governance

The

pattern

of

soci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J]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17(2)

4-12

(in

Chinese)

关婷

薛澜

赵静

2019

技术赋能的治理创新

基于中国环境领域的实践案例[ J]

国行政管理(4)

58-65

Guan

T

Xue

L

Zhao

J

2019

Technology-enabled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1049011s

environmental

action[ 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 4)

58-65

(in

Chinese)

景跃进

2014

从ldquo社会管理rdquo到ldquo社会治理rdquomdashmdashmdash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感[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8(3)

13-14

Jing

Y

J

2014

From

ldquo social

managementrdquo

to

ldquo social

governancerdquo - The

feelings

of

studying

the

ldquo decisionrdquo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8(3)

13-14

(in

Chinese)

习近平

2017-12-02(2)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mdashmdashmdash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

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

许开轶

朱晨晨

2018

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认同论析[ J]

政治学研究 ( 4)

80-89

128

Xu

K

Y

Zhu

C

C

2018

An

analysis

of

the

institutional

identity

of

grassroots

consultative

democracy[J]

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

80-89

128

(in

Chinese)薛澜

2015

国家治理框架下的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问题挑战与机遇[J]

社会治理(2)

31-35

Xue

L

2015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tate

governance -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Social

Governance

Review

(2)

31-35

(in

Chinese)郁建兴

关爽

2014

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

[J]

探索与争鸣(12)

7-16

Yu

J

X

Guan

S

2014

From

social

control

to

social

governance -New

prog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J]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12)

7-16

(in

Chinese)张文显

徐勇

何显明

2018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5   

治理研究

34(6)

5-16

Zhang

W

X

Xu

Y

He

X

M

et

al

2018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elf-governanc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and

innovat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 J ]

Governance

Studies

34(6)

5-16

(in

Chinese)Huang

B

Yu

J

X

2019

Lead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coproduction

The

case

of

ldquo visit

oncerdquo

administrative

service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4(3)

513-532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finition

and

ApproachesYU

Jianxing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cademy

of

Social

Governance

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th

the

new

objective

of

ldquobuilding

a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rdquo

By

definition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refers

to

such

a

scenario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ordinary

people

out

of

the

needs

to

tackle

social

problems

and

respond

to

governance

tasks

consciously

form

interlinked

mutually

supportive

and

long-standing

groups

on

the

basis

of

consul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te

responsibility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laid

out

two

new

approaches

namel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Through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stakeholders

in

governance

will

be

able

to

thoroughly

voice

their

suggestions

and

preferences

which

in

turn

will

help

strengthen

their

consciousness

as

governance

actors

pool

their

knowledge

and

wisdom

together

for

governance

improvement

purposes

and

reconcile

contradictory

interest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we

can

break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imits

imposed

on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governance

actors

lower

the

costs

for

interactions

and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for

detecting

new

governance

tasks

and

reasonably

meting

out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iesKeywords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technical

support

Page 4: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 Zhejiang University ·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1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治理知识和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掘和利用 与政府相比社会组织和公众个体在社会

治理中有着信息优势通常更加了解实际情况甚至积累了更多的治理技术 民主协

商的过程能够让政府以外治理主体的治理知识和智慧进一步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案

之中让社会治理政策更加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民主

协商让社会治理的各方主体能够充分对话沟通让个体和群体的利益在充分协商

的过程中在明确客观资源有限性的基础上实现调适性改变通过协商让个体价值

和集体价值最大限度地匹配调和个体需求的无限性与客观资源的有效性之间的张

力使社会治理的结果为更广泛的群体所接受科技支撑是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公共治理的重要策略

科技尤其是信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计算显著改变了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

动模式(关婷等2019) 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在公共部门的广泛应用打破了治理

主体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跨时空的交流互动成为可能有效降低了社会

治理主体交流互动的成本丰富了社会治理的渠道和平台 另一方面将大数据计

算引入公共治理让数据驱动的需求识别成为可能进一步探测发掘一些潜在的甚

至是主观上难以察觉的个体特征和集体偏好(Huang

and

Yu2019) 这一点在当下

及未来日渐复杂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度复杂的后工业化时代社会治理的

一个重要挑战是治理需求难以识别甚至是需求者本身也难以明确勾勒和描述真实

的治理需要或者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表达治理需求或参与共同治理又或者即

便是需求者本身愿意表达治理需求但因为需求复杂多变且碎片治理需求很难实

现集中和化约 大数据计算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

方案 通过将社会治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标准化数字化基于技术专家社会治理专

家和社会治理多方主体等共同设计的算法和模型大数据计算能够帮助社会治理主

体更好地实时地揭示社会治理在一些方面上的真实需求及其强度一定程度上回

应了需求复杂化多样化和潜在性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ldquo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dquo需要

解决一个关键问题mdashmdashmdash激励即如何让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地参与到

社会的共同治理之中 激励问题背后的核心是责任如何划分的问题 以公共池塘

悲剧为例个体使用公共物品之后并不愿意去维护它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到底使

用了多少池塘资源需要承担多少责任 社会治理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公共物品如果无法在操作层面上划分社会治理的责任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rdquo就无法得到实现社会治理始终将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 尽管在特定情境特定领域政府或许能够

通过一些策略性行为动员社会组织和热心公共事务的公众较好地形成共同治理

的局面比如许多基层的协商治理实践基层政府通过补贴或者提升社会资本来激

励一些民众发表意见但民众并没有被真正地赋予一项责任多数民众也并不是基

于承担这项责任所提高的获得感而参与社会治理 这种替代激励的方式对于纳入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3   

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有其积极作用但很难提高整体的公共精

神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更无法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数字技术的引入或可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治理责任权属划分的难题 当社会治理的内容和行为被最

大限度地数字化之后许多原本不可切割的社会治理责任或将变得可以被细分社会治理责任与主体的对应也将成为可能 就公共池塘而言在数字时代个体每次

使用池塘资源的行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准确识别个体需要为治理公共池塘所

承担的责任也就可以得到准确测算 这或许将撬动社会治理的ldquo哥白尼式革命rdquo在当下的治理实践中无论是民主协商抑或科技支撑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应用且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效 例如浙江桐乡的自治法治与德治ldquo三治融

合rdquo浙江平湖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融合的ldquo息事无讼rdquo实践成都海口无锡台州等多地积极开展的ldquo参与式预算rdquo改革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矛盾化解机制

和平台等其主要方式就是协商所遵循的原则就是民主协商的理念和逻辑 在科

技支撑方面各地正如火如荼开展的ldquo互联网+政务服务rdquo改革如浙江省的ldquo最多跑

一次rdquo改革江苏省的ldquo不见面审批rdquo湖北省武汉市的ldquo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rdquo改

革以及多地正在兴建或已经投入使用的ldquo城市大脑rdquo等都广泛地运用了数字技术最大限度地通过技术更好地识别治理需求运用技术反映需求的强度及其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结论与讨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超越了社会治理强

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单一维度提出了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全方位共同治理的新

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时增加了两条重要的建设路径mdashmdashmdash民主协商和科技

支撑 将它们写入党的行动纲领说明中央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协商和科技在社会

治理中的广泛前景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民主协商抑或科技支撑都是建设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工具并不能天然地带来积极的公共价值 而且民主协商对治

理主体的表达沟通协调统合等具有较高要求如果治理主体的能力较弱许多冲

突和矛盾便很难通过协商得到有效解决科技支撑也有明显不适用的情形在复杂

度较高的治理领域依托算法和完全理性假设的数字技术如果缺少了有效的人工主

导和干预就不能很好地帮助社会治理的需求回应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例如

忽视了特殊群体的利益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所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取

向是社会治理主体的能力提升如此才能在各自的角色领域充分恰当地运用民主

协商科技支撑等工具实现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rdquo的价值追求 而治理

主体的能力提升则需要不断地让主体融入社会治理实践提高协商能力培养公共

精神开拓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培育技术思维和应用能力总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更加清晰系统的战

64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略规划提出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则目标主体路径和方法等

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新的制度设计之下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就是加大力度让社会公众共同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让社会公众与党和政府一起在共

同治理中得到快速成长从而使社会真正实现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关爽

郁建兴

2016

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J]

上海行

政学院学报

17(2)

4-12

Guan

S

Yu

J

X

2016

State-led

social

governance

The

pattern

of

soci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J]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17(2)

4-12

(in

Chinese)

关婷

薛澜

赵静

2019

技术赋能的治理创新

基于中国环境领域的实践案例[ J]

国行政管理(4)

58-65

Guan

T

Xue

L

Zhao

J

2019

Technology-enabled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1049011s

environmental

action[ 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 4)

58-65

(in

Chinese)

景跃进

2014

从ldquo社会管理rdquo到ldquo社会治理rdquomdashmdashmdash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感[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8(3)

13-14

Jing

Y

J

2014

From

ldquo social

managementrdquo

to

ldquo social

governancerdquo - The

feelings

of

studying

the

ldquo decisionrdquo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8(3)

13-14

(in

Chinese)

习近平

2017-12-02(2)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mdashmdashmdash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

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

许开轶

朱晨晨

2018

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认同论析[ J]

政治学研究 ( 4)

80-89

128

Xu

K

Y

Zhu

C

C

2018

An

analysis

of

the

institutional

identity

of

grassroots

consultative

democracy[J]

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

80-89

128

(in

Chinese)薛澜

2015

国家治理框架下的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问题挑战与机遇[J]

社会治理(2)

31-35

Xue

L

2015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tate

governance -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Social

Governance

Review

(2)

31-35

(in

Chinese)郁建兴

关爽

2014

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

[J]

探索与争鸣(12)

7-16

Yu

J

X

Guan

S

2014

From

social

control

to

social

governance -New

prog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J]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12)

7-16

(in

Chinese)张文显

徐勇

何显明

2018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5   

治理研究

34(6)

5-16

Zhang

W

X

Xu

Y

He

X

M

et

al

2018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elf-governanc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and

innovat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 J ]

Governance

Studies

34(6)

5-16

(in

Chinese)Huang

B

Yu

J

X

2019

Lead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coproduction

The

case

of

ldquo visit

oncerdquo

administrative

service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4(3)

513-532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finition

and

ApproachesYU

Jianxing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cademy

of

Social

Governance

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th

the

new

objective

of

ldquobuilding

a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rdquo

By

definition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refers

to

such

a

scenario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ordinary

people

out

of

the

needs

to

tackle

social

problems

and

respond

to

governance

tasks

consciously

form

interlinked

mutually

supportive

and

long-standing

groups

on

the

basis

of

consul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te

responsibility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laid

out

two

new

approaches

namel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Through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stakeholders

in

governance

will

be

able

to

thoroughly

voice

their

suggestions

and

preferences

which

in

turn

will

help

strengthen

their

consciousness

as

governance

actors

pool

their

knowledge

and

wisdom

together

for

governance

improvement

purposes

and

reconcile

contradictory

interest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we

can

break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imits

imposed

on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governance

actors

lower

the

costs

for

interactions

and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for

detecting

new

governance

tasks

and

reasonably

meting

out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iesKeywords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technical

support

Page 5: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 Zhejiang University ·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1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3   

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有其积极作用但很难提高整体的公共精

神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更无法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数字技术的引入或可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治理责任权属划分的难题 当社会治理的内容和行为被最

大限度地数字化之后许多原本不可切割的社会治理责任或将变得可以被细分社会治理责任与主体的对应也将成为可能 就公共池塘而言在数字时代个体每次

使用池塘资源的行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准确识别个体需要为治理公共池塘所

承担的责任也就可以得到准确测算 这或许将撬动社会治理的ldquo哥白尼式革命rdquo在当下的治理实践中无论是民主协商抑或科技支撑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

的应用且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效 例如浙江桐乡的自治法治与德治ldquo三治融

合rdquo浙江平湖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融合的ldquo息事无讼rdquo实践成都海口无锡台州等多地积极开展的ldquo参与式预算rdquo改革以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矛盾化解机制

和平台等其主要方式就是协商所遵循的原则就是民主协商的理念和逻辑 在科

技支撑方面各地正如火如荼开展的ldquo互联网+政务服务rdquo改革如浙江省的ldquo最多跑

一次rdquo改革江苏省的ldquo不见面审批rdquo湖北省武汉市的ldquo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rdquo改

革以及多地正在兴建或已经投入使用的ldquo城市大脑rdquo等都广泛地运用了数字技术最大限度地通过技术更好地识别治理需求运用技术反映需求的强度及其变化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结论与讨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新目标超越了社会治理强

调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单一维度提出了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全方位共同治理的新

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同时增加了两条重要的建设路径mdashmdashmdash民主协商和科技

支撑 将它们写入党的行动纲领说明中央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协商和科技在社会

治理中的广泛前景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民主协商抑或科技支撑都是建设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工具并不能天然地带来积极的公共价值 而且民主协商对治

理主体的表达沟通协调统合等具有较高要求如果治理主体的能力较弱许多冲

突和矛盾便很难通过协商得到有效解决科技支撑也有明显不适用的情形在复杂

度较高的治理领域依托算法和完全理性假设的数字技术如果缺少了有效的人工主

导和干预就不能很好地帮助社会治理的需求回应甚至可能带来严重的问题例如

忽视了特殊群体的利益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所以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取

向是社会治理主体的能力提升如此才能在各自的角色领域充分恰当地运用民主

协商科技支撑等工具实现ldquo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rdquo的价值追求 而治理

主体的能力提升则需要不断地让主体融入社会治理实践提高协商能力培养公共

精神开拓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培育技术思维和应用能力总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更加清晰系统的战

64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略规划提出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则目标主体路径和方法等

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新的制度设计之下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就是加大力度让社会公众共同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让社会公众与党和政府一起在共

同治理中得到快速成长从而使社会真正实现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关爽

郁建兴

2016

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J]

上海行

政学院学报

17(2)

4-12

Guan

S

Yu

J

X

2016

State-led

social

governance

The

pattern

of

soci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J]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17(2)

4-12

(in

Chinese)

关婷

薛澜

赵静

2019

技术赋能的治理创新

基于中国环境领域的实践案例[ J]

国行政管理(4)

58-65

Guan

T

Xue

L

Zhao

J

2019

Technology-enabled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1049011s

environmental

action[ 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 4)

58-65

(in

Chinese)

景跃进

2014

从ldquo社会管理rdquo到ldquo社会治理rdquomdashmdashmdash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感[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8(3)

13-14

Jing

Y

J

2014

From

ldquo social

managementrdquo

to

ldquo social

governancerdquo - The

feelings

of

studying

the

ldquo decisionrdquo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8(3)

13-14

(in

Chinese)

习近平

2017-12-02(2)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mdashmdashmdash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

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

许开轶

朱晨晨

2018

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认同论析[ J]

政治学研究 ( 4)

80-89

128

Xu

K

Y

Zhu

C

C

2018

An

analysis

of

the

institutional

identity

of

grassroots

consultative

democracy[J]

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

80-89

128

(in

Chinese)薛澜

2015

国家治理框架下的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问题挑战与机遇[J]

社会治理(2)

31-35

Xue

L

2015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tate

governance -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Social

Governance

Review

(2)

31-35

(in

Chinese)郁建兴

关爽

2014

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

[J]

探索与争鸣(12)

7-16

Yu

J

X

Guan

S

2014

From

social

control

to

social

governance -New

prog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J]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12)

7-16

(in

Chinese)张文显

徐勇

何显明

2018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5   

治理研究

34(6)

5-16

Zhang

W

X

Xu

Y

He

X

M

et

al

2018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elf-governanc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and

innovat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 J ]

Governance

Studies

34(6)

5-16

(in

Chinese)Huang

B

Yu

J

X

2019

Lead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coproduction

The

case

of

ldquo visit

oncerdquo

administrative

service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4(3)

513-532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finition

and

ApproachesYU

Jianxing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cademy

of

Social

Governance

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th

the

new

objective

of

ldquobuilding

a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rdquo

By

definition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refers

to

such

a

scenario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ordinary

people

out

of

the

needs

to

tackle

social

problems

and

respond

to

governance

tasks

consciously

form

interlinked

mutually

supportive

and

long-standing

groups

on

the

basis

of

consul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te

responsibility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laid

out

two

new

approaches

namel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Through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stakeholders

in

governance

will

be

able

to

thoroughly

voice

their

suggestions

and

preferences

which

in

turn

will

help

strengthen

their

consciousness

as

governance

actors

pool

their

knowledge

and

wisdom

together

for

governance

improvement

purposes

and

reconcile

contradictory

interest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we

can

break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imits

imposed

on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governance

actors

lower

the

costs

for

interactions

and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for

detecting

new

governance

tasks

and

reasonably

meting

out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iesKeywords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technical

support

Page 6: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 Zhejiang University ·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1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64    公共管理评论  2019 年第 1 期

略规划提出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原则目标主体路径和方法等

方方面面的内容 在新的制度设计之下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就是加大力度让社会公众共同融入社会治理体系让社会公众与党和政府一起在共

同治理中得到快速成长从而使社会真正实现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关爽

郁建兴

2016

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模式[J]

上海行

政学院学报

17(2)

4-12

Guan

S

Yu

J

X

2016

State-led

social

governance

The

pattern

of

soci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J]

The

Journal

of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17(2)

4-12

(in

Chinese)

关婷

薛澜

赵静

2019

技术赋能的治理创新

基于中国环境领域的实践案例[ J]

国行政管理(4)

58-65

Guan

T

Xue

L

Zhao

J

2019

Technology-enabled

governance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1049011s

environmental

action[ J]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 4)

58-65

(in

Chinese)

景跃进

2014

从ldquo社会管理rdquo到ldquo社会治理rdquomdashmdashmdash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感[ 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8(3)

13-14

Jing

Y

J

2014

From

ldquo social

managementrdquo

to

ldquo social

governancerdquo - The

feelings

of

studying

the

ldquo decisionrdquo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J]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8(3)

13-14

(in

Chinese)

习近平

2017-12-02(2)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mdashmdashmdash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

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

许开轶

朱晨晨

2018

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认同论析[ J]

政治学研究 ( 4)

80-89

128

Xu

K

Y

Zhu

C

C

2018

An

analysis

of

the

institutional

identity

of

grassroots

consultative

democracy[J]

CASS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

80-89

128

(in

Chinese)薛澜

2015

国家治理框架下的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问题挑战与机遇[J]

社会治理(2)

31-35

Xue

L

2015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state

governance - Problem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Social

Governance

Review

(2)

31-35

(in

Chinese)郁建兴

关爽

2014

从社会管控到社会治理mdashmdashmdash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新进展

[J]

探索与争鸣(12)

7-16

Yu

J

X

Guan

S

2014

From

social

control

to

social

governance -New

prog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J]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12)

7-16

(in

Chinese)张文显

徐勇

何显明

2018

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建设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5   

治理研究

34(6)

5-16

Zhang

W

X

Xu

Y

He

X

M

et

al

2018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elf-governanc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and

innovat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 J ]

Governance

Studies

34(6)

5-16

(in

Chinese)Huang

B

Yu

J

X

2019

Lead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coproduction

The

case

of

ldquo visit

oncerdquo

administrative

service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4(3)

513-532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finition

and

ApproachesYU

Jianxing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cademy

of

Social

Governance

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th

the

new

objective

of

ldquobuilding

a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rdquo

By

definition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refers

to

such

a

scenario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ordinary

people

out

of

the

needs

to

tackle

social

problems

and

respond

to

governance

tasks

consciously

form

interlinked

mutually

supportive

and

long-standing

groups

on

the

basis

of

consul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te

responsibility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laid

out

two

new

approaches

namel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Through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stakeholders

in

governance

will

be

able

to

thoroughly

voice

their

suggestions

and

preferences

which

in

turn

will

help

strengthen

their

consciousness

as

governance

actors

pool

their

knowledge

and

wisdom

together

for

governance

improvement

purposes

and

reconcile

contradictory

interest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we

can

break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imits

imposed

on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governance

actors

lower

the

costs

for

interactions

and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for

detecting

new

governance

tasks

and

reasonably

meting

out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iesKeywords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technical

support

Page 7: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 Zhejiang University · 62 公共管理评论 2019年第1期 社会组织、公众个体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其次,民主协商让社会治理各主体的

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建设路径 65   

治理研究

34(6)

5-16

Zhang

W

X

Xu

Y

He

X

M

et

al

2018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elf-governance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virtue

and

innovat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 J ]

Governance

Studies

34(6)

5-16

(in

Chinese)Huang

B

Yu

J

X

2019

Lead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coproduction

The

case

of

ldquo visit

oncerdquo

administrative

service

reform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J]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24(3)

513-532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finition

and

ApproachesYU

Jianxing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Academy

of

Social

Governance

Zhejia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th

the

new

objective

of

ldquobuilding

a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rdquo

By

definition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refers

to

such

a

scenario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ordinary

people

out

of

the

needs

to

tackle

social

problems

and

respond

to

governance

tasks

consciously

form

interlinked

mutually

supportive

and

long-standing

groups

on

the

basis

of

consul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te

responsibility

To

achieve

this

objective

the

Resolution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laid

out

two

new

approaches

namel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Through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stakeholders

in

governance

will

be

able

to

thoroughly

voice

their

suggestions

and

preferences

which

in

turn

will

help

strengthen

their

consciousness

as

governance

actors

pool

their

knowledge

and

wisdom

together

for

governance

improvement

purposes

and

reconcile

contradictory

interests

Through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es

we

can

break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limits

imposed

on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governance

actors

lower

the

costs

for

interactions

and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for

detecting

new

governance

tasks

and

reasonably

meting

out

governance

responsibilitiesKeywords

social

governance

community

democratic

consultation

technical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