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中文简介 sydneylivingmuseums.com.au/celestialsydney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 Upload
    others

  • View
    3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中文简介

sydneylivingmuseums.com.au/celestialsydney

Page 2: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1888年,正当悉尼百年市庆之际,几艘载着华人移民的船

顺利通过悉尼角,却闯进一场风暴之中,这场风暴最终塑

造了这国家的前途。自1840年代起,这些被称为“天人”

(Celestials) 的华人在移民计划安排之下陆续抵达悉尼*。但

到了1888年,针对华人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而爆发成公然的

敌意,阿富汗号、孟缪尔号和格思里号船上的移民首当其冲,

在殖民地议会仓促通过的苛刻新移民法例之下,他们被扣押及

驱逐出境。

“阿富汗号事件”是因为廉价华工构成威胁所促成,而一些丑

化华人及其生活方式的成见也助长了问题。这宗事件成了澳大

利亚华人历史的转捩点,为以后八十年“白澳政策”和排斥亚

裔移民铺路。

“异乡”透过这历史性时刻前后的悉尼华人故事,探讨这宗影

响深远的事件的前因后果。

*在十九世纪的英语中常把中国称为“天国” (Celestial Empire),源于当时中国皇帝称为“天子”。

introduction

王荣和将军和总领事余隽及姓名不

详的穿西装华裔男子(中立者)

弗里曼公司 (Freeman & Co),

1887年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 ON 219/415

王荣和将军是一位卓越的军官,他

能操流利英语。由于中国是与英国

建交而非与澳大利亚,他和总领事

余隽以半官式身份访澳。他们在悉

尼海港由悉尼侨领迎迓,其中包括

受清廷封为官员的华侨。

引言

Page 3: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爆发阿富汗号事件的时候,华人已经在过去四十年间陆续移民

到新南威尔士,初期到偏远农场当劳工,后来到矿场淘金,到

了1870年代,就到悉尼当菜农、小贩和家具工匠。首批 移民

潮出现于1840年代,三千名来自福建和广州珠江流域的“苦

力”受雇到新南威尔士当牧羊人或农场杂工。大部分华工的原

意是在完成五年合约后回乡,但不少留下而被卷入1850年代

的淘金热中。

淘金热吸引了新的华人移民潮到布雷德伍德 (Braidwood) 和

山区 (Hill End) 等地。他们辛勤地在矿场工作或当起店主、

菜农、钱庄东主或贸易商,都是对市镇发展不可或缺的工作。

有些后来带着辛勤所得的钱财返回中国,但不少在新南威尔士

定居下来。

goldminers

冲洗尾矿

画家姓名不详, 1870年代雷克斯·楠·基维尔 (Rex Nan Kivell) 收藏,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

有组织和装备妥善的华人矿工一批

又一批的抵达,由“工头”指挥并

安排购买采矿权和供应工具及所

需。这些矿队用井井有条的方法采

出大量冲积泥土中的黄金,他们常

常采用水坝和冲洗的方法,有异于

邻近欧裔矿工的方式。华人矿工擅

长在农田排水的方法,用踏车和水

车抽去淹盖矿地的水。

淘金者

Page 4: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在1888年阿富汗号抵达的时候,悉尼居民都依靠华人菜农供

应新鲜蔬菜。华人在市内各处百多个菜园中密密地种植蔬菜,

其收成由小贩用扁担一篮一篮的挑着挨门逐户售卖。对大多数

人而言,这些本地菜农和小贩就是中国的“人情味”。当卷心

菜和萝卜在屋后或篱笆上易手之际,这些本是“异族”的人也

成了日常生活的一份子。每当圣诞和农历新年,总会互赠圣诞

布丁和糖姜瓶,小孩在多年后长大了也会怀念起“那童年的友

人,卖菜的约翰….”。

market gardeners and hawkers

墨尔本的圣诞节:华人小贩给顾

客送礼物

画家姓名不详,The Graphic报

章,1887年12月24日华人博物馆,墨尔本,1985.07.13

挨门逐户卖菜的小贩成了种族间的

桥梁。家庭主妇和小贩熟络了,隔

着栅栏意外地建立起友谊。据闻一

名妇人惊闻“阿富汗号事件”,特

意送了家中烤的蛋糕给经常到她门

外的小贩,那小贩还赠以姜、茶叶

和给婴儿的玩具:

“从那天起,我们就交了稳固的友

谊,每星期我都惯常的特意挑选鲜

花、蛋糕和果酱送给他,而他就慷

概的还以珍贵礼物,令我倒过意

不去。”

瑪格麗特·埃傑頓(Margaret Egerton), “我的华人”,Cosmos杂志,1896年9月19日

菜农与小贩

Page 5: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寻金热平静下来,不少华人转移到悉尼,在密集于市北岩石区

(The Rocks) 和南面贝尔摩市场(Belmore Markets) 附近的

家具工场工作。华人家具工匠日以继夜制造出价廉的家具,

在安东尼·霍顿 (Anthony Hordern & Sons) 等百货公司出

售。从1870年代开始,如雨后春笋的华人工场及其不断强大

的竞争力令到欧裔家具工匠渐渐不满,感到生活及工作环境都

受到威胁,冲突难免发生,常有工会策动的排华示威和游行,

也有暴动和袭击华人事件。

其中最激烈的一次爆发于1878年,暴动目标是乔治街上阿

赵 (Ah Toy 译音)的工场,规模和激烈程度足以和兰明低地

(Lambing Flat) 金矿发生的暴动相比。滋事者是二千名手持

火炬的少年,事件令华裔居民终日为自身安全感到惶恐,也令

社会分化。悉尼居民谴责这是少数无知者的所为,但实际是一

股正在酝酿的焦躁不满情绪导致十年后演变成“阿富汗号事

件”。

cabinet-makers

劳动中的华人木匠,翡翠山

(Emerald Hill)

弗雷德里克·格罗斯

(Frederick Grosse),1873年

前后澳大利亚国立图书馆

从1860年代起,悉尼的华人家具

工厂如雨后春笋。到了1889年,

家具业工会抱怨在悉尼出售的家具

十分之九是华人工场所造;较准确

的估计可能也有三分之二。虽然在

工会的压力之下,华人工场依然多

于欧裔的,直至1915年为止。其

后由于白澳政策限制华人移民,华

人工场数目才逐渐下跌。

家具工匠

Page 6: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悉尼的华人人口在1870年代不断增长,而随之而增的是担心

这些异族邻居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到了1880年代,一向被

视为只有华人喜欢的吸鸦片和翻摊、白鸽票等赌博娱乐,竟然

在悉尼年轻一代之间流行。被公认为肮脏恶臭的鸦片窟和赌馆

也令悉尼居民恐怕住在邻近华人地区会引来疫病爆发。政客乘

机利用这种恐惧,甚至有人声称麻风病“是由华人制造的家具

传播”。*

这些无稽言论是源于当时华人的工场都破烂不堪,华人移民又

挤在无房东管理的租住宿舍内。但是这些建筑物的排水设备差

劣、空气流通不足,确实令人担心会蔓延传染病,而在1881

年悉尼出现的天花疫症相信是在一个华人家中发病。

尼尼安·梅尔维尔 (Ninian Melville) , 悉尼晨锋报,1889年8月17日

neighbours

悉尼的华人:吸食鸦片

悉尼新闻画报,1868年10月3

日,第60页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 F8/39–F8/40

欧裔人食鸦片时喜欢混在成药和止

咳药中喝下去,但华人是用烟枪吸

食。用烟枪吸入的鸦片浓度低于饮

用含鸦片酊或吗啡成分的混合剂,

这两种都是一些成药的主要成分,

例如出牙期儿童服用的“温斯洛夫

人药露”。

邻里

Page 7: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成功的商人是悉尼华人社会的上层人士,有别于其他工人阶

级的同胞,他们被视为“受欢迎的移民”,他们创业和制造

就业机会,也参与社会。商人如梅光达、乔治·安·利医生

(Dr George On Lee译音) 和 郑泛昌(Cheng Fan Chong 译

音,又名Henry Fine Chong) 都在悉尼居住已久,顾客和雇

员中都有华人和欧裔人士。他们经营颇具规模的生意,与家人

安住在豪华的房屋中。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

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们常在关键 时刻应邀作为华人侨领,包括在1887年清廷专员

到访以及翌年发生“阿富汗号事件”期间。

merchantsand Mandarins

梅光达肖像

画家姓名不详,1880年代,油画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 ML 1346

到了1888年,梅光达的名字在悉

尼已家传户晓,这全赖他在市内的

新购物商场开设的时尚茶馆。他被

公认为“ 精选配合”的人物,巧

妙地糅合了中华血统和澳大利亚式

的教养,他皈依基督宗教、追随共

济会、更家住在市郊。他的声誉之

高以致在排华情绪高涨期间他被称

为“在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华人,

甚至是唯一受欢迎的华人。”*

*剪报,来源不详,澳大利亚系谱学者协会

商人与清廷官员

Page 8: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整个十九世纪期间,在悉尼的华人大都是独居,与在中国的

家人遥遥相隔。有些人把妻子从中国接来定居,面对被歧视

的考验,有些人则和澳大利亚妇女结婚。异族通婚不但遭

社会反对,更要克服文化差异的困难,但不少都能维系美

满和长久的婚姻,生儿育女。无论这些家庭是住在高奔街

(Goulburn Street) 的店铺楼上、郊区的别墅、还是温亚德广

场 (Wynyard Square) 的大廈,他们都不是过着人家心目中

的贫苦华人生活,他们的家“舒适、体面和宜人之处,几乎可

媲美任何一个家”。*

这些婚姻诞下的子女成为日渐增长的混血人口之一,他们被称

为“混血儿”,在这日益崇尚“种族纯洁性”和“白澳”观念

的社会中力争求存。

*悉尼晨锋报,1879年2月4日

husbands and fathers

郭阿富 (Gwok Ah Poo译音) 与

家人

摄影师姓名不详,1896鲍威 (Powe) 家族收藏

郭阿富和妻子爱玛育有八名子女,

从这照片所见他们的生活颇为舒

适。长子博蒂 (Bertie) 是一名园

艺家,长女莉莉梅 (Lily May) 嫁

给商人及清廷官员郑泛昌 (姓名译

音,又名Henry Fine Chong),

其余子女结婚前已改姓英系姓氏哈

珀 (Harper):杰茜 (Jessie) 嫁给

一名布雷德伍德 (Braidwood) 的

华人,埃米琳 (Emmeline) 和居

于塔姆巴隆尔 (Tambaroora) 的

艾伯特·阿力 (Albert Ah Lett)

结婚,其余四名子女和欧裔人士

结婚。

丈夫与父亲

Page 9: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阿富汗号事件”在1888年发生之后,新南威尔士议会仓促

通过排华移民法例,巩固了“白澳政策”的基础。其他澳大利

亚殖民地先后实施同类法例;十三年后,这些法例列入国家政

策而成为《1901年移民限制法》。当时新成立的澳大利亚联

邦通过的首条法例就是排斥亚裔移民以保护本地工人利益及保

存英裔的“白色”澳大利亚。已在这里定居的华人被剥夺公民

权、投票权以及往返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自由。澳大利亚华人和

子女一旦离境将有可能被拒再入境,生于斯长于斯者也难免。

所以从1901年起,大批华人实际上被流放在悉尼,前途未

卜。已经在这里定居的都不敢冒险回乡到中国,恐怕被拒再返

回悉尼。从此他们就长居澳大利亚,生儿育女,一代继一代,

成了今天不少澳大利亚华人的祖先。

exiles and ancestors

李天 (Tin Lee 译音)的居留证书

1903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 NAA ST 84/1; 1903/261–270; 747389

李天是一名家具工匠,从1888年

起一直居住在博特尼 (Botany)。

在这里住了十八年后,他申请把他

的居留证书延期,这是证明他在澳

大利亚居留的证件,可容许他一旦

出境后能再入境。他的证书获延期

一年至1907年12月31日。 如果

他在这日期后离开澳大利亚,甚而

只是到中国探亲,都不能再入境。

流放者与祖先

Page 10: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一百五十年前,悉尼的华人来自中国南部一个较小的地区。今

天,这不断增长的华人社群十分多元化,有来自中国、台湾、

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东南亚人士,更有已经数代在这里落地生

根的。现在悉尼的人口之中有十分之一自认是华裔,除了英语

之外,普通话成了悉尼最多人使用的语言。

在展览最后部分的电影中接受访问的七位都是华裔人士。他们

或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第二或第三代澳大利亚人、或在儿时移

居本地、也有成年后移民到这里开展新生活。他们身为医生、

艺术家、政治家或商人,对本地的社会、文化和民生作出重大

贡献。无论是过去或现在,选择以悉尼为家的华侨大大造福澳

大利亚。以下几位在这里叙述他们的故事。

‘celestial city’ today

鸣谢

悉尼生活博物馆和策展人衷心

感谢以下人士及机构慷概借出

藏品予本展览:Albury图书馆

博物馆、Ashfield 及地区历史

协会、澳洲华人历史文物会、悉

尼市档案馆、Mode Indigo古

董店的Toni Johnston、Lois

McEvoy、Grenfell 历史协会及

博物馆、Riverina博物馆、澳大利

亚国家档案馆、澳大利亚国立图书

馆、Desmond Ong、Palerang

市议会、Brad Powe、动力博物

馆、国家公园及野生动物服务检

疫处、Peter Robinson、新南

威尔士州立图书馆、澳大利亚系

谱学者协会、新南威尔士州档案

厅、Byron Tart、Josh Quong

Tart、新南威尔士工会。

策展人 Nicola Teffer 博士

王旭

王旭是一位艺术家,他绘画的肖

像画、主题画和风景画曾展出于

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的阿契伯

爾 (Archibald)、蘇曼 (Sulman)

和溫尼 (Wynne) 奖展览。王旭

是在1949年出生于上海附近的南

通,1989年来澳,1995年成为

澳大利亚公民。

沈嘉蔚

沈嘉蔚是在1948年出生于上海,

在1989年移民来澳之前已是在中

国知名的艺术家。他是澳大利亚成

功的肖像和历史主题画家,作品收

藏于坎培拉的国立肖像艺术博物馆

和国会大楼。

陈维慧

陈维慧是一位时装设计师,她从

1972年起在悉尼经营她的国际针

织时装和首饰生意。她的父系和母

系祖父都是在1860年代淘金热时

期来澳的华人,她的父母都是澳大

利亚出生,而陈维慧是在双亲出国

时在香港出生。

何沈慧霞 OAM

何沈慧霞生于香港,她在少女时期

在1961年来到悉尼。她完成悉尼

大学的文科和社工学位及麦觉理大

学的法律学位后担任社工和律师工

作,后被委任为民族事务理事会的

非全职专员。在1988年,她成为

澳大利亚首位华裔州议员,担任了

四届任期。她因致力于人道服务、

社会公义和多元文化而获得嘉奖。

张丽丽

张丽丽生于中国北部工业城市唐

山,在1983年三岁时随父母移民

到悉尼。她在卡市 (Cabramatta)

地区长大,在新南威尔士大学攻

读社会科学时对社会公义发生了

浓厚兴趣。她现在是工人运动的

研究员。

乔斯·光达 (Josh Quong Tart译音)

从事演员工作的乔斯·光达是本

展览内介绍的梅光达的曾孙。乔

斯是在1975年出生于悉尼,在北

面海滩区长大。在1988年,他

把姓氏由“达” (Tart) 改为“光

达”(Quong Tart),以承认自己

的华裔血统。

余森美医生 AC

余森美医生当选为澳大利亚1996

年度人物,表扬他在领导医疗服

务方面因有远见卓识而有贡献于

国家。在1934年,当时三岁的他

从南京来到悉尼,投靠于淘金热

时期已经在这里定居的亲人。余

医生担任过不少医疗和艺术方面

的董事局和基金会成员,在2001

年获授澳大利亚最高荣誉勋章

(Companion of the Order

of Australia)。

今天悉尼的华人

Page 11: 悉尼博物馆 2014年3月29日至10月12日 - Sydney …...一些悉尼商人身兼中国清廷官员。他们身穿华贵的丝绸官服出 席官式场合,一派高雅庄重的中华文化风彩,令人叹为观止。梅光达和乔治·安·利医生两人是悉尼最知名的清廷官员。他

public programs

公开活动

悉尼岩石区的华人

探索悉尼首个中国城——岩石区 (The Rocks) ——的华人历史。在这精彩的步行导览中探索各建筑物和地点的丰富华人历史,漫步于昔日华人小贩挨门逐户售卖货品的小径上。

集合点: Susannah Place 博物馆,58–64 Gloucester St, The Rocks 时间:星期日4月6日,上午10时至11时30分票价:成人30元 优惠25元 会员25元 敬请预订

中式茶馆的妇女

重温被遗忘的一个悉尼标志——中式茶馆。在十九世纪末,这些优雅的场所让各阶层的妇女有一个社交的去处。Nicola Teffer博士为大家介绍这些优美的地方、 “享用午餐的妇女”、和这些茶馆对悉尼早期女权运动的关键作用。

地点:悉尼博物馆,Bridge St 和 Phillip St 交界时间:星期六5月17日,下午2时至3时票价:凭博物馆门票免费参加

金矿场上的华人

欢迎参加兰明低地金矿暴动图片讲座,了解这一段重要的澳大利亚历史。齐来认识当时的“起来”旗帜、欧裔人和华人之间日益强烈的仇视、及其导致白澳政策的经过。

地点:悉尼博物馆,Bridge St 和 Phillip St 交界时间:星期六6月22日,下午2时至3时票价:凭博物馆门票免费参加

中医学简介

想认识中医学?中医学可算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引人入胜的科学,本讲座是一个最佳简介,内容包括中医学应用示范。

地点:悉尼博物馆,Bridge St 和 Phillip St 交界时间:星期日7月20日,下午2时至3时票价:凭博物馆门票免费参加

垂柳图案的秘密 (儿童活动)

这有趣的儿童工作坊利用故事和益智游戏,让你的孩子为垂柳图案揭秘和认识它的传说。瓷器上常见的垂柳图案是源自传统中式花纹的设计。

地点:悉尼博物馆,Bridge St 和 Phillip St 交界时间:学校寒假,星期一 6月30日至星期一7月14日, 每天上午10时30分至10时50分学校春假,星期一 9月22日至星期一10月6日, 每天上午10时30分至10时50分票价:凭博物馆门票免费参加

参观中式菜园

漫游中式菜园及享受种菜的乐趣。参加者可一边卷起衣袖一尝种菜的滋味,一边聆听诉之不尽的悉尼华人故事。

地点:悉尼博物馆前庭,Bridge St 和 Phillip St 交界时间:3月29日至10月12日

种植和收成日特别活动

菜园随时开放欢迎参观,另外有特别种植和收成日及导览。欲知菜园特别活动日详情及新展览与活动预告, 请登入sydneylivingmuseums.com.au登记收取e-news。

地点:悉尼博物馆前庭,Bridge St 和 Phillip St 交界票价:凭博物馆门票免费参加

菜园每天导览

欢迎参加精简菜园导览,了解所种的蔬菜和华人菜农为本地提供食粮的重要任务。

集合地点:悉尼博物馆入口大堂,Bridge St 和 Phillip St 交界时间:3月29日至10月12日,每天上午11时30分至11时45分票价:凭博物馆门票免费参加

中式菜园最后收成日

经过丰裕的一年,正是中式菜园的最后收成。欢迎一起采集蔬菜、和菜农们畅谈。还可带一株植物回家!先到先得。

地点:悉尼博物馆前庭,Bridge St 和 Phillip St 交界时间:星期日10月12日,上午10时30分至中午12时票价:凭博物馆门票免费参加

预订:sydneylivingmuseums.com.au

电话:1300 448 849

Snap and share #CelestialSyd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