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Buddhist in Hong Kong 香港 佛教 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化心靈的 生活宗教雜誌 Buddhist in Hong Kong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號Nov 2017HK$10.00 I S S U E 6 9 0 肉身枷鎖 何兆基 奧巴馬的「心臟外科手術」 應否改變伴侶的宗教信仰? 補肝腎 強筋骨 壯腰止痹湯 《香港佛教》現已在 7-11便利店、 OK便利店、 華潤便利店及各大報攤有售

香港 佛教 香港 - hkbuddhist.org · 香港佛教 . 二 一七年十一月 // 07 佛法教育的網絡平台:bodhi360 左起:來自佛教大雄中學的馮偲浩同 學、劉穎瑜同學、劉燊杰同學以及佛學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香港佛教Buddhist in Hong Kong

淨 化 心 靈 的 生 活 宗 教 雜 誌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二零一七年十一月號。Nov 2017。HK$10.00

I S S U E 6 9 0一 九 六 零 年 創 刊

第 六 九 零 期

肉身枷鎖 何兆基

奧巴馬的「心臟外科手術」

應否改變伴侶的宗教信仰?

補肝腎 強筋骨 壯腰止痹湯

《香港佛教》現已在 7-11便利店、 OK便利店、 華潤便利店及各大報攤有售

當 佛 法

搭 上

科 學 快 車

(廣告)

創辦人 覺光長老松泉長老元果長老

出版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地址 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2字樓

Lok Yau Building, 338 Lockhart road, 2nd Floor, Hong Kong網址 http://www.hkbuddhist.org電郵地址 [email protected]電話 (852) 2574 9371傳真 (852) 2834 0789

會長 智慧長老

副會長 紹根長老、黎時煖居士、

林漢強居士

編輯委員會 道平法師、寬運法師、

宏明法師、果德法師、

演慈法師、溫綺玲居士

編輯 郭靜

助理編輯 陳暉健

廣告聯絡 李怡慧

製作 好風景

印刷 Suncolor Printing Co., Ltd Rm11,7thfloor,FullagarInd.Bldg, 234 Aberdeen Main Rd, HK發行 青揚書報社

香港九龍海濱道143號

航天科技中心13樓

發行網 香港、中國內地、

東南亞、歐美加

法律顧問 林漢環大律師、林志達律師、

李家祥律師

04 開 示 錄 認 識 人 生 覺 光 長 老

◎ 人 間 ◎

06 觀 照 城 市 當 佛 法 搭 上 科 學 快 車 唐 謂

13 筆 墨 悠 然 紅 爐 雪 譚 寶 碩  

15 眾 生 相 肉 身 枷 鎖 何 兆 基 秀 漣

◎ 生 活 ◎

22 都 市 回 甘 奧 巴 馬 的 「 心 臟 外 科 手 術 」 何 巧 嬋

24 職 場 禪 話 信 譽 、 學 習 及 責 任 楊 釗

26 家 有 佛 法 在 營 生 中 修 行 王 秉 豪 博 士

27 生 死 相 安 孩 子 也 懂 愁 滋 味 黃 志 安

28 常 霖 心 照 困 難 就 是 契 機 常 霖 法 師

30 養 生 食 療 補 肝 腎 強 筋 骨 壯 腰 止 痹 湯 溫 熙 醫 師

32 與 您 傾 素 涼 瓜 鮮 腐 竹 衍 悌 法 師

34 清 風 禪 朝 九 華 拜 地 藏 之 旅 陳 青 楓

36 大 德 行 誼 保 賢 法 師 本 刊 編 輯 部

39 名 人 千 秋 黃 龍 三 關 岑 逸 飛

◎ 佛 法 ◎

42 法 師 有 道 正 道 人 生 僧 徹 法 師

44 法 忍 法 施 隨 喜 功 德 ≠ 貪 著 法 忍 法 師

46 十 方 世 界 本 刊 編 輯 部

48 答 客 問 應 否 改 變 伴 侶 的 宗 教 信 仰 ? 演 慈 法 師

49 活 動 消 息 本 刊 編 輯 部

50 功 德 芳 名

香港佛教

B u d d h i s t i n H o n g K o n g

佛 曆 二 五 零 四 年 六 月 一 日 ( 1 9 6 0 年 6 月 1 日 ) 創 刊

第 六 九 零 期 . 二 零 一 七 年 十 一 月 號 ( 每 月 五 號 出 版 )

目 錄

《香港佛教》月刊電子版可於翌月於本會網站www.hkbuddhist.org/magazine瀏覽©2017 香港佛教聯合會版權所有翻印必究免責聲明:本刊文章僅代表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0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開示錄

覺光長老卓錫香江七十餘載,數十年來,長老領導佛教四眾興學育人,安老慈幼,以文弘法,為《香港佛

教》創辦人之一。長老的善言法語,值得每一位佛子細味和學習。

摘錄自覺光長老《覺光長老法語彙集》

無論從那一角度

去認識佛教,

總脫離不了切實

認識人生和事物。

0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05

人間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恒求善事, 利益一切。

0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踏 入 2 2 世 紀 , 佛 法 將 更 貼 近 生 活 , 更 貼 近 人 心 。

科學為人類解決了不少難題,燈泡的發明、飛機的出現,

就算小小一張儲值卡,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大大的方便。

而 佛 法 的 傳 播 和 運 用 , 也 同 樣 搭 上 了 科 學 的 快 車 ,

透過科學化和系統化,將佛道理融入雲端、融入生活,

在 「 佛 化 教 育 」 和 「 心 靈 關 顧 」 兩 個 層 面 上 ,

也 起 了 佛 以 療 心 的 作 用 。

撰文:唐謂 攝影:叁木、Jack Szeto

當 佛 法

搭 上

科 學 快 車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07

佛 法 教 育 的 網 絡 平 台 : b o d h i 3 6 0

左起

:來

自佛

教大

雄中

學的

馮偲

浩同

學、

劉穎

瑜同

學、

劉燊

杰同

學以

及佛

科主

任駱

惠玲

老師

一起

瀏覽

bodhi360。

有說,網絡是另一個現實世界。

在網絡世界,人們的想像無遠

弗屆,伸手可及是地球另一端的資

訊。

今年5月,香港佛教聯合會正式

推出「bodhi360」校園佛化教育平

台。現今社會環境愈來愈複雜,更需

要有一顆堅強安定的心,才能好好

面對生活的各種變化以及順逆境。

bodhi360的出現,就是為讓佛化教育

緊貼時代脈搏,新穎內容包括:佛化

科相關多媒體資源、最新佛學與生命

教育活動資訊、字字珠璣的法師雋

語、轉危為機錦囊妙計、讓學習變得

輕鬆有趣的影音動漫等,讓佛化教育

更多元化,學子可以與法師近距離接

觸,老師亦可善用平台的資源,推動

佛化教育,佛法不再只存在於經文,

更流動於多元的網絡世界。

佛化教育平台這意念萌生自前

線教師,多位老師更不約而同地提出

很期望佛學教材及學習活動電子化、

互動化及多媒體化。早於年半前的構

思階段,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中小學

校校長已大力支持,委派各校佛化科

老師加入焦點小組,一同探討平台發

展的方向與優次,設計和內容等。製

作過程中,會方工作人員向各佛教道

場大德取經,聽取多方面意見,並邀

請有心人加入顧問和義工團隊。為了

吸引學生的興趣,平台分區名稱和圖

案都曾經一改再改,琢磨成現今的面

貌,最終目的都是希望能切合教師學

生的興趣與需要。

學 佛 潮 人對還未了解佛法的年輕人來

說,法會、念經,或許有點嚴肅,很

容易讓他們誤以為:「佛法多是沉悶

的。」

「醒裡地」、「智趣相投」、

「寶資林」、「菩提籽」、「卍動

作」、「小釋時間」,看到這些平

易近人的分類,幾名來自佛教大雄

中學的學生便會心一笑。不同分類

有著不同的精彩內容,等待同學

們發掘。來自佛教大雄中學的理科

生劉穎瑜,雖非佛教徒,但看到這

些分類名稱,也感到有趣。「哇,

『enjoy一陣』,這些名稱令我很好

奇,想進去看看到底有甚麼。」她

0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由香港佛教聯合會佛化教育組設

立,旨為提供一多元化之互動電

子平台,讓各學校共享資源、分

享良好經驗及交流協作,以促進

佛化德育及價值教育之進展。

b o d h i 3 6 0 簡 介

bodhi360網站擺放了不少法師的分享 來自台灣,把不少流行曲改編成

佛教歌曲的明海法師分享。

小釋時間:讓學生輕鬆地享受或

分享佛學的樂趣。

校作講座,題目是「做個潮的學佛

人」;當時,他以播放流行曲的形

式,分享歌詞當中帶有的佛教道理。

在bodhi360中,也上載了不少佛教歌

曲。「我還記得,上課的時候,老師

曾播放過《心經》,也很吸引。」當

時正值台灣大地震,老師就以一首

《心經》歌曲為例,教導大家何謂無

常。「還有,歌手都是很有知名度

的,也很吸引。」劉穎瑜笑說,繼續

瀏覽網頁,看到還有法忍法師的佛法

漫畫,「這應該會很受學弟妹歡迎

呢!」

正 覺 的 道 路一個多元的社會,理應容納不

同的聲音。同樣,一個多元化的校園

佛法教育平台,有著各式內容待同學

們發掘,有同學喜歡輕鬆的佛法分

享,也有同學希望在學習上有所得

著。

中六的馮偲浩同學笑說:「我

修讀宗教倫理科,DSE也要考佛

按進「醒裡地」,找到一段關於素

食的影片,十分感興趣,於是打開

來看。原來是一段採訪GreenMonday

創辦人楊大偉時拍攝的短片,簡單

分享了素食對地球的好處,原來吃

牛肉是非常不環保,飼養牛隻會產

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我對素食仍

是一知半解,這短片讓我了解到素

食的好處,以及與地球的關係。」

原來茹素不僅僅是一條佛教戒律,

當中還蘊含著慈悲等觀念,為甚麼

佛教徒願意放棄世人認為的佳餚,

而選擇素食,也就不難理解。

劉穎瑜想起,楊大偉曾到學

學。」網絡平台上的課本及佛法資

料,正有助他好好的準備考試。「無

論外出或在家溫習,也可隨時按進

看。」不同班級,有不同的教案,

「有些資料,像價值教育及普世價值

等,很適合我們看,因為宗教與倫理

科也會考這類問題,像宗教與道德之

間的衝突與相同之處等等。」馮偲浩

笑說:「其實剛才的佛化漫畫我也很

有興趣,因為相比文字,圖畫更討

好,利用漫畫講解佛法,像是緣起法

等,更容易入腦!」

網絡平台,除了是資源的分享

區,亦能將人連結在一起。本身是佛

教徒的劉燊杰同學,對「卍動作」很

感興趣,「因為不同學校或佛教組織

可以將其即將舉辦的活動放上這裏,

像素食日,禪修日等,讓其他學校的

學生也能參與,或一起交流。」他笑

說:「有時候我們佛學學會想不到辦

甚麼活動,到這兒看看,說不定就有

靈感!此外,我們也可給同學推介一

些有趣的佛法活動!」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09

心靈關顧治療人心的科學:定培法師佛

說:瞻視病者則為瞻視我己而

無有異。

佛經中有無窮的智慧,包涵著

獨特的人生哲理。「病」是佛經中描

述八苦的其中之一,令身體和內心均

遭受苦痛。釋迦牟尼佛鼓勵佛弟子關

心生病的人,他曾對來看望他的弟子

說:你們去看望生病的人吧,那與來

看望我是沒有分別的。

香港佛教聯合會「佛教身心靈

關顧服務計劃」由衍空法師發起,並

得到由專業顧問團隊的支持,「善

士」以及具豐富經驗的義工隊伍每周

兩天駐香港佛教醫院進行探訪,此

外,院內病人及家屬也可以通過熱線

預約服務。

藥 以 治 病 佛以療心病人按醫囑服藥之餘,如何透

過佛法解開心靈,已成為近年佛教界

一個新發展課題;尤其是重病或長期

病患者,面對死亡而產生的焦慮,很

需要正念的力量支持。佛聯會發展的

「佛教身心靈關顧服務計劃」,期望

將佛法結合系統化、科學化的臨床輔

導關懷課程,培訓在醫院服務的關顧

義工。衍空法師將那些具備佛學碩士

及完成培訓獻身於佛教心靈關顧服務

的法師或有心投入服務者,定名為

「善士」,意指陪伴有需要者的「善

知識」。

穿僧服的駐院「社工」定培法師是佛聯會邀請加入的

首位「善士」。他告訴記者:除了

「教化」,佛法另一處運用,就是

「療心」。

現時,定培法師每周兩天駐守

香港佛教醫院朝十晚六,三天在其他

醫院,朝十晚八進行關顧服務。即使

「下班後」,只要病人有需要,法師

還是會從美孚的天台精舍急趕出去。

畢竟,生死不會等人。

「學佛以來,我覺得人生有兩

個階段蠻重要的,一個是我們出生初

期成長的階段,另一個就是人生終結

的時候。」定培法師說:「生命結束

之前,我們可能會面對身體的痛苦,

心靈上的困苦。那時候,如果只有自

己一個人面對,其實是很不夠力的。

試想想如果面對生死的是自己,若有

人陪伴,甚至有一位宗教師來到醫

院,表達關懷,給予心靈上的支持,

我覺得這是非常『給力』和有意義

的。」

然而,一身僧袍可有為工作帶

來特別的體驗?

「佛教徒或對佛教感興趣的院

定培

法師

表示

,作

為佛

教善

士,

要接

受系

統性

的培

訓,

專業

地幫

助有

需要

的病

人。

1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友或家屬,對我們出家人特別有一份

信心;出家人說的話,他們都會接受

及嘗試改變自己對病苦的態度。當

然,如果病人有其他宗教取向,或對

我教有所抗拒的話,我們會尊重每

一位病人的意願,並會默默送上祝

福。」

定培法師思考一會再說:「從

另一角度看,如果病人不接受我們,

有可能是對我們不瞭解,當我們在醫

院裏出現,正正就是讓社會大眾對出

家人和佛教教義有多一點了解;我希

望大眾知道,出家人除了佛事禮懺,

也會經常走入他們的生活及社會,關

懷大眾。」

醫 院 苦 與 樂日常生活中,人們多是追求名

利及物質上的東西;佛教的苦集滅能

介入現實,甚至作為一種心理輔導,

幫助病人離苦得樂嗎?

「佛法在我們整個生活中,不

管是家庭、生活,乃至生老病死都能

涵蓋,處處都能契合,關鍵在遇到問

題時是否懂得應用。」定培法師說:

「一位做皮革手工的老師傅得了癌

症,徒弟在旁陪伴照顧。徒弟不能理

解,覺得師傅人品好,又熱心助人,

為甚麼會得到癌症?不是說善有善報

的嗎?我就對他說,你覺得只有壞人

法師早在少年時,已在南朗醫院展開

病人探訪服務多時,近年更陸續在伊

利沙伯醫院、屯門醫院等安排專人定

時定期提供身心靈關顧服務。此外,

不會僅僅著眼於前線服務,也不只將

服務放在醫院,法師正計劃進一步開

展一系列工作,包括專業佛教義工及

善士培訓,將身心靈關顧服務發展至

安老院、安老中心等。衍空法師認為

病人、長者以及他們的家屬,都需要

身心靈關懷服務及佛教信仰支援,協

助他們消除困擾和苦痛,讓身心得到

安樂和寧靜,這也是佛聯會身心靈關

顧服務組提供服務的最終目的。

佛教是最多中國人信仰的宗

教,並且佛經對「生老病死」有著深

刻的理解,對病者及家屬的心靈和情

緒疏導都有很大幫助。現階段,佛聯

會的身心靈關顧服務組,除邀請了定

培法師及心靈大使義工團隊每星期定

期在香港佛教醫院提供服務外;同

時,衍空法師亦正策劃由香港佛教聯

合會與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共同合

作,舉辦專業的佛教身心靈關顧服務

課程。只要是有志投入佛教身心靈關

顧服務的佛教徒皆可參加。完成課程

的人士,可獲該兩機構聯同發出的証

書。

才會得癌症嗎?我認識一些小孩,還

在媽媽的肚子裏,就得了癌症,難道

小孩曾做過甚麼壞事嗎?那徒弟聽了

之後,就明白到生老病死是很平常的

事,有生必有滅,所以不要懷疑善

行,好好造福世人。」

當我們快要走到人生的盡頭,

很容易會產生懷疑:是不是曾經做錯

甚麼,現在才會這麼痛苦?「曾經遇

到一位中醫,一生行醫,治好很多病

人,自己晚年卻得了癌症。我就跟他

說,古時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對

佛經有很大貢獻。但卻在晚年得了重

病。」定培法師說:「後來天人告訴

玄奘大師,生病也跟過去的業緣有

關,當今生結束後,下生便會投身到

兜率天,跟彌勒菩薩繼續學習。那個

中醫師聽完之後,從痛苦的表情中轉

回微笑,那天晚上,我收到他家屬的

電話,告知他安詳往生了。」

專 業 及 專 注說到底,佛法的出現,是為了

對應現世的苦難。對推廣佛教身心靈

關顧服務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

更多醫院向服務招手。其次便是要有

佛教素養的熱心人士投入服務,還要

恆久地提供嚴謹、有系統及有認受性

的培訓課程。

香港佛教聯合會總務主任衍空

衍空法師於1998年加入本會第四十四屆董事會,現任常務董事兼總務主

任。法師出生於香港,1990年,法師毅然放下塵世事,於寶林禪寺聖一老

和尚座下披剃出家,同年在寶蓮禪寺受三壇大戒。法師修學之餘,亦不斷

講經弘法利生。1993年,法師前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宗教研究系深造,取

得碩士學位。2000年,法師參與創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兩年後開辦

全港首個佛學碩士課程並擔當教學工作。法師現為臨濟宗第四十五代接法

傳人、溈仰宗第十代接法傳人和覺醒心靈成長中心住持,並擔任香港大學

佛學研究中心總監及會屬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佛教沈香林紀念中學、佛

教大雄中學校監等職。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11

佛 教 與 科 學 : 潘 宗 光 教 授佛

教是迷信?不科學?這樣「古

老傳統」的宗教,與現代科技

就不接邊?

有些人對佛教的認識,仍然

停留在「拜神」、「求神問卜」、

「保平安」的階段。從香港理工大

學校長之位退下來後,信奉佛教的

潘宗光教授一直努力傳遞一個訊

息:「佛教不僅不是迷信,而且非

常科學。」讓淨化人心的的佛法搭

上科學的快車,怎樣才可以運用得

宜呢?希望在以下的訪問中能為讀

者提供一些線索。

佛 法 科 學 化潘宗光教授回憶2015年10月第

四屆世界佛教論壇,中央電視台積

極參與並主辦「佛教與科學」的專

題電視論壇,面向全中國,以至全

球各地的觀眾。直播完了,片段更

上載到網絡平台,讓更多人可以接

觸得到。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

科學進程在人類社會是無可避免

的。作為佛弟子,除了考慮將佛法

講解得更科學化,以適應現代社會

和改進弘法工作之外;我們亦可反

思佛法本身所具有的科學理念。」

潘教授說:「現代科學的理念和佛

法的核心思想非常接近,了解現代

的科學發展可令弘法工作更得心應

手。」他舉了一些例子:量子力學

指出粒子的自由狀態是不全可知

的,例如它的位置和動量是不可以

同時被確定的,微觀世界受人類意

識所影響;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則指出速度會影響時間、空間、質

量與體積。他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

不變這回事,這正正與佛教的宇宙

本質是「空」之說法相似。

潘教授補充道:「要讓弘法工

作變得科學化和現代化,應多注意

科學不同範疇的發展,例如量子力

學所包含的哲學理念,又如大腦神

經科的應用。但要留意我們不是要

把佛法包裝得科學化,而是運用科

學的發展更多元化認識佛法,因為

佛法是超越科學的。」

善 用 科 技 與 科 學所謂科學化、現代化,其實是

否真的有益無害?

「科學化和現代化,可能是一

潘宗

光教

授分

享佛

教與

現代

化,

科學

化的

關係

1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科學的出現而有所改變。」潘教授

說:「現今有些科學實驗是希望深

入認識佛教的修行方法,例如利用

大腦神經科來解釋禪修,令現代人

更容易接受,那樣能為大家提供很

好的方便。」他笑說:「可是要留

意,實踐性和純粹性其實是亘古不

變的,因為毗缽舍那(insigh t、

intuition,內觀或直觀),應該是

簡單直接,而不是繁複和概念化。

故此,過份依賴統計數據則是不必

的,那或會令修行失去深刻的心靈

內涵。」

關鍵,就在於實踐。他續道:

「現在英國積極推行『正念在學

校』,透過正念的訓練改善學生的

行為、情緒、認知能力;我們在佛

教傳統的中國也應該加把勁兒!」

現在,潘宗光教授專修淨土法門,

堅持每月最少有一星期到寺院中密

集修行,讓身心在清淨的環境有助

淨化。他認為:「在利用電腦網絡

推廣佛法的同時,應該更全面考慮

如何保持佛法原來的質樸理念,不

至於過分電子化、概念化、非人性

化,更不可忽略現實生活的體驗和

精進的修行。」

的憂慮。」

同樣在資訊科技時代,過份

依賴電腦科技會不會把人變得電子

化?人的作用變成只在於簡單地將

信息傳遞出去,而不再需要分析及

思考?他表示:「或許電影《廿二

世紀殺人網絡》就表達了這樣的危

機,現代人像身處電腦網絡世界,

生活就是無止境地重複早被編制定

的程式,為虛幻的目標而不斷消耗

心力。」

他補充:「既然科學進程是

人類社會無可避免,我們理應善用

它,而不是被它束縛。例如,通過

心靈的科學知識來增加我們對佛法

的理解,這樣才能超越科技文明的

侷限。反過來說,我們也可以通過

倡導佛法的心靈學問─慈悲、正

念、禪修等等,以遏止科技濫用所

產生的流弊,消除由電子化所產生

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

自 己 的 修 行佛法就是佛法。

「佛法的理念,無論是現今

還是傳統都是一樣的,不應因為

把好壞參半的雙刃劍,未必能完全

解決人類所有問題,甚至可能造成

某些禍害。」潘教授解釋道:「像

環保議題上,有些發明造成了嚴重

的生態破壞,例如大量製造二氧化

碳等,這些對外在環境的影響近年

已經很明顯了。至於對心靈的影響

雖然較為隱蔽,但其實早在工業化

時期,人們已經擔心過度工業化會

使人類的心靈變得機械化,差利卓

別靈的《摩登時代》就表達過類似

潘宗光,GBS,OBE,JP,化學

教授,前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信奉佛教。1991年起獲邀請擔

任香港理工學院(今香港理工

大學)校長,任期長達18年,任

內主力把理工大學發展成應用

型大學,於2008年退休。先後

於1985年及1991年,為瑞典皇

家科學院提名諾貝爾化學獎候

選人。

潘 宗 光 簡 介

潘宗光教授的辦公室,寫了金剛經的句子。

潘宗光教授出席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分享

對「佛教與科學」的看法。

潘宗光教授的辦公室有一個小佛壇,

讓他每天學佛。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13

【筆墨 悠然】

譚寶碩

是跨媒介藝術工作者,活躍於音樂,攝影及書畫界。譚

氏書風活潑,字體秀麗,畫作簡潔。以禪心入道,融和

於音樂書畫,趣味盎然之餘,寓意深長。

作品名稱:紅爐雪

作品年份:二零一七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13

1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

C

M

Y

CM

MY

CY

CMY

K

P14_AD.pdf 1 6/17/17 10:27 AM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15

【眾生 相】文:秀漣 圖:Jack Szeto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C

M

Y

CM

MY

CY

CMY

K

P14_AD.pdf 1 6/17/17 10:27 AM

哲學家盧梭有一句話:

「人本生而自由。」其實

還有下一句:「卻又無處

不在枷鎖之中。」

在佛教角度,肉身是一具

臭皮囊,同時,又是我們

最大的枷鎖,只要手短一

分,我們就可能碰不到杯

子;身體高一分,我們就

可以摸到天花板;如果我

們像鳥一樣有翅膀,就可

以在天上飛。

雕塑家、視覺藝術家,你

可以為他冠上不同的稱

銜。然而,對何兆基來

說,他關注的,只有身

體;確切點說,是身體的

限制,精神如何超越這

具只有死後才能甩掉的枷

鎖,甚或進入,所謂「超

凡入聖」的境界。

何兆基習慣每天早上

也到中文大學的天人

合一亭,靜靜思考。

1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天人合一亭旁邊

一個大草地。

空間限定行為

當中

不存在自由與否的論斷

所謂自由

不過一念向外延伸的意志

以期在諸般生滅之間

超越肉身的有限

《仁王護國經

觀空品》云:

「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有限身》,何兆基

凡 夫

凡夫離不開肉身,肉身在,

人在。

「我們都是從個人身體的

經驗出發,去建構自己對世界的

『相信』(相信世界所呈現出來

的樣子),舉例說,我們現在見

到的景象是:你坐在我面前,頭

向天,腳向地。」何兆基說:

「可是,同一時間,我們知道,

從生理結構來說,我眼前『你』

這個映像,其實在我視網膜是左

右倒轉了的,我們就是透過這些

映像認識世界。」

知覺現象學家梅洛龐蒂有一

個實驗,實驗者被戴上使視網膜

變正的眼鏡,他看到的景象,最

初是顛倒,不真實的,但連續配

戴兩、三日後,景像開始不再顛

倒,到了第七日,實驗者可以如

常生活。然而,實驗還沒完,實

驗者脫掉眼鏡,眼前景象又再倒

轉,於是他又要重新適應生活。

「這個實驗讓我明白,我們所謂

看到的真實,其實源自身體對現

實的不斷調節,如果你想生存,

就只有從內部不斷調整對現實的

適應。」

所謂調節,前提是得接受

自己的身體。有人說,何兆基的

作品,多少帶點「自戀」的成

份,因為幾乎每一件都以自己的

身體作為載體。對此,他笑說:

「我想,身體是最直接呈現自己

想法的載體,別人依靠甚麼來認

識你?第一眼不就是看你的身體

嗎?我想,不是只有某種身型才

值得給別人看,我有一段時間比

較肥,現在瘦了一點,但肥就

肥,就是當下一刻身體的狀態,

而你接受身體在當下那一刻的狀

態是很重要,如果你問:『接

受』這個詞是不是自戀,可能是

吧,然而,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存

在最基本的一種呈現:身體,都

不能接受的話,你的存在會很痛

苦,我只是盡量令自己的存在不

太痛苦。」

身體如此虛妄,宛如一具

隨時幻滅的皮囊,然而若沒有身

體,一切修行、意識,都如空中

樓閣,鏡花水月。「當你著意探

索身體的可能性時,最大的感覺

就是,身體的限制真的好大。」

他感概地說:「身體最大的限

制,就是死亡,年紀愈來愈大,

身邊同輩的人都開始去送殯了,

我們如何面對這個限制如此大的

身體?」他頓了一頓,想了一

想,說:「我想,這個限制,亦

是許多人轉而思考信仰、宗教的

契機。」

懺 悔

今年六月,在《鯊魚與人

類》展覽中,何兆基展出了作品

《告解室》。

「我嘗試將自己套入鯊魚的角

度看,讀了許多資料,例如人們怎

樣捕殺他們。我相信,牠們一定充

滿恐懼,不管是自己面對面亡,還

是同類面對死亡。然後我開始想像

鯊魚的痛苦,以及人們是否應該為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17

單憑思考,並不能讓身體成為一件可具展示

的作品。工藝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且與

身體又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工藝是我的最大興趣之一,我亦很重視自

己作品工藝的成熟程度;某程度上,我對自

己的工藝也很有自信。個人而言,工藝不僅

僅是呈現一個想法的手段,亦與我的身體有

關。」何兆基說:「因為工藝很直接就是你

如何運用身體轉化一些物料,簡單如磨滑一

件器具,你的手也不斷重複磨這個動作,慢

慢你會開始知道動作的輕重,轉動的方向,

都影響到物料的平面的光滑程度。許多時

候,觸覺不夠強的人,磨滑的過程會不期然

偏向一邊,物件很容易就歪了。」

工藝讓我們感知身體的有限,尤其年紀愈

大,愈容易感受到。不過同樣,它讓我們進

入一個專注的世界。「當你對身體足夠專注

時,你會感到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在哪,彷彿

靈魂已抽離,超越了身體的限制。」

何兆基作品:

《告解室》。

此負責或懺悔。」何兆基說:「我

們這一代人,對鯊魚的想像,主要

來自一部電影《大白鯊》,劇中的

人為了消滅牠,便把自己關在大籠

裏,再潛入水中,靜靜觀察鯊魚的

習性,伺機反擊。」

「告解室」的意象浮現出

來,然而,物與物,是兩具不同的

身體,終究有其限制。「我想感受

鯊魚的恐懼,卻不可能真的把自己

的手斬下來,這是為甚麼我決定在

海中心拍下這張照片。雖說環境尚

算安全,但我確實感受到海浪洶湧

而來,加上不懂游泳,當時內心明

顯生出一種恐懼,一個人孤獨無助

地站在海中心。」

因為恐懼,所以更清楚感受

到的那份痛苦。「過去的作品中,

我並沒有很明確地回應身體如何進

行懺悔,但我覺得自己開始思考這

方面的問題。我也發現自己的作

品,許多時會將身體置於一個相對

難受和不舒服的處境,因此有人甚

至說我有自虐傾向。」何兆基說:

「然而,當你回顧許多原始宗教,

人們會把身體投入更殘酷的環境

中,進行靈性的體驗,像是一些巫

術儀式,走過火碳,全身刺青,或

者苦行,一邊鞭打自己,一邊前

進。雖然我未曾嘗試過,然而,透

過這些映像或紀錄,我發現(因為

限制),身體原來可以藉著一些儀

式,進行懺悔或修行,並進入某一

種精神狀態。」

1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聖 光從「信」這個字,何兆基找到

一條出路,將「身體」與「精神」

連結起來。

在《此身幾何》展覽中,他

就進行了一個儀式:敲磬。只是輕

輕一撥,磬的振動已非常強烈。即

使他是坐著敲,也能感受到它的能

量。「這就像一個儀式,告訴我,

身體內部的節奏,可以與外在環境

產生共鳴。」他說,聲音就是其中

的關鍵。

「有一些宗教修煉,特別留意

聲音,或震動身體某一個部分,會

產生怎樣的效果。我對這些都很感

興趣。當這種經驗累積愈多,你會

發現,原來身體並非一具孤獨的肉

體,它透過不同的方式,與人及世

界產生共鳴。」他說:「我有一件

作品,是利用了唱頌的方式,米高

風接駁speaker,而speaker則鑲在一

個金屬盤底下,然後在金屬盤上放

一堆沙。當聲音共振,沙就像在金

屬盤上跳舞,乍看彷彿聖光。」回

憶當時的場面,何兆基說得興起,

「這件作品叫〈聲音曼陀羅〉,我

都說,身體有限制,難道精

神就沒有限制?我們的想像、知

識,不都是由外在環境以至意識形

態影響而構成?「你可以這麼說,

你亦可以視它們為一種信念。你相

信這一種精神狀態,在你身體停止

運作,或灰飛煙滅時,它仍然存

在。我相信,人走到盡頭仍能依存

的,就只有信念。大家又沒有真的

死過,怎知道肉身幻滅後,精神是

否仍然能繼續存在?」他說:「信

仰的『信』,其實是一種很原始的

狀態。就算不談宗教信仰,從美術

史角度,藝術似乎也是人長久以來

所相信,它可以作為承載我們精神

世界的方式之一。」何兆基頓了一

頓,續道:「我選擇『信』,因為

不信是很慘的,如果你不信藝術,

又沒有宗教的支持,我覺得很難生

存下去,因為你會很難處理人生的

苦難。意思就是說,當我們不是走

向宗教信仰時,藝術或美的教育,

似乎就是另一條通向解脫的出路,

而無論這種信念是真是假,對於一

個在世的人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因為它可以支撐我們,在任何困境

之下,仍然能繼續走下去。」

一 念「雖然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

感到,每個人都很關注如何將自己有

限的肉身,透過精神層面,得到超

越,並因此掙脫身體的限制。」何兆

基說:「我想,正因為這個願望,誘

發我對『聖光』系列作品的思考。」

因為這個創作背景,加上以

「聖光」命名,形造出一種宗教

氛圍。「許多人都以為我是佛教徒

吧。」他笑說。然而,他相信到了一

定的年紀,或走到某個藝術路向,會

慢慢開始研究宗教及信仰。「我一直

很好奇,不同宗教或不同文化,如何

看待身體的限制?就是說,身體如何

可以『超凡入聖』?」他說:「我很

喜歡看不同宗教的圖騰或圖像,思考

當中有何象徵。《聖光》也是一種象

徵,而且不僅在佛教,在其他宗教也

可以找到,某些聖人出現,身後會有

龐大的光芒包圍著,當不同的文化或

宗教都出現這一類象徵,我就猜想,

背後一定反映了人的一些信念,諸

如: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但應該

能透過某種形式,延續我們的精神,

突破這些限制。」

《聖光》四號:《居心所》。

《聲音曼陀羅》。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19

生滅。」對何兆基來說,身體是有

限的,精神卻無遠弗屆,兩者互相

交織,就蘊釀出無窮的可能性,以

至自身對生存、生活、生死的理

解。」

把它看成《聖光》系列。其實,用

海沙之前,我嘗試過用麵粉,但效

果不及海沙強。因為一堆沙在盤子

上震動,向外擴散,當音調高低不

同,沙的變化也會不同。它們的變

化過程是很奇特的,我甚至覺得好

像一個宇宙的景象,以整體來看,

無數沙子建構出一種形象,從個體

來看,每顆沙也在震動,彷彿地球

在自轉,那一刻,我真的看到皮膚

疙瘩,當我們經常說,身體就是一

個小宇宙,但要體會到身體與宇宙

相連,實在太難了,那一刻,我覺

得我感受到了。」

從「身體」進入「精神」的

境界,需要不斷的修練,何兆基的

藝術歷程,也是這樣一步一腳印走

來。作為一個視覺藝術出身的人,

現在開始更多關注視覺以外的東

西,例如聲音、觸感,對身體的探

索,讓他的身體更敏感。

每天早上,他都會早一點回中

大的辦公室,再徐徐來到「天人合

一亭」,坐下來,靜靜思考,又或

甚麼也不想。有時候,靈感來了,

他會想到許多東西。

「我正在構思一件作品,未知

是否能成事。」何兆基說:「在這

裏,當風吹過,露珠掉在水面,或

者,樹葉吹落水面,水面都會盪出

一陣陣漣漪。」他就想,如果把手

指輕輕觸碰水面,自己也能製造出

同樣的漣漪,身體的觸感與大自然

的律動,融而為一。當然,他還要

考慮怎麼設置、如何呈現。不過,

身體是很奇妙的。「有時候,它會

為我們做出決定,像是我們走入一

個環境,它會自動幫我們判斷這個

環境舒不舒服,當你感到舒服的時

候,你就不會分析這個地方為甚麼

讓自己感到舒服。反而,當你感到

不自在,身體就會產出一個讓你感

到不自在的原因,可能與空氣的流

動有關,氛圍有關或者溫度有關。

當這些原因不斷累積,它就會成為

我們依存的直覺,我們常常以為自

己莫名其妙做出某件事,我想不是

沒有原因的,就是之前的經驗,成

為我們身體的記憶。」

用整個身體來思考世界,就

不會跟世界割裂,比如說有鳥兒

飛過,它就勾起聲音的一部分,有

風吹過,它就勾起觸感的一部分。

「一念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

何教授1989年本科畢業於香港中

文大學藝術系;1995年獲美國鶴

溪藝術學院藝術碩士,主修雕塑;

2003年獲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

學藝術博士。師承雕塑家張義。何

氏的作品常見於國際大型藝術展

覽,曾代表香港參與第23屆巴西

聖保羅國際雙年展(1996)及第49

屆威尼斯雙年展(2001)。何氏的

創作與研究集中探討身體知覺經驗

作為一種藝術媒介與美學呈現,涵

蓋範疇包括當代雕塑與傳統手藝的

實踐,旁及對梅洛.龐蒂及其他現

象學藝術哲學的梳理。

何兆基 簡介

《聖光13》,以達文西《維特魯威人》的形象,

在旺角街頭靜立,以身體探討凡世與精神抽離的狀態。

2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香港佛教 . 二○一六年九月 // 59

香港佛教聯合會沙田活動中心環境清靜,

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是一個遠離塵囂都

市的好地方。

中心歡迎各團體、道場、學校、社會福利

機構及個人(十人或以上)租用,作禪修、

講座、聚會、文化活動、燒烤等用途。

查詢或預約電話:2574 9371 (林康兒先生)網頁:www.hkbuddhist.org/stc電郵:[email protected]沙田活動中心地址:新界沙田下禾輋村166號通訊辦事處: 香港灣仔駱克道338號1字樓  香港佛教聯合會

適合:•個人或小組靜修

•禪修、講座及佛學活動

•各類培訓及團體活動

中心服務提供:•日間活動場地

•跨日活動

•膳食

場地及設施:•佛殿【可容納50人】、活動室、

禪修室、禪墊、禪帳、

•擴音器、投影機、燒烤爐、

火鍋爐、戶外空間

沙田活動中心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21 香港佛教 . 二○一六年九月 // 59

香港佛教聯合會沙田活動中心環境清靜,

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是一個遠離塵囂都

市的好地方。

中心歡迎各團體、道場、學校、社會福利

機構及個人(十人或以上)租用,作禪修、

講座、聚會、文化活動、燒烤等用途。

查詢或預約電話:2574 9371 (林康兒先生)網頁:www.hkbuddhist.org/stc電郵:[email protected]沙田活動中心地址:新界沙田下禾輋村166號通訊辦事處: 香港灣仔駱克道338號1字樓  香港佛教聯合會

適合:•個人或小組靜修

•禪修、講座及佛學活動

•各類培訓及團體活動

中心服務提供:•日間活動場地

•跨日活動

•膳食

場地及設施:•佛殿【可容納50人】、活動室、

禪修室、禪墊、禪帳、

•擴音器、投影機、燒烤爐、

火鍋爐、戶外空間

沙田活動中心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香港佛教 . 二○一五年九月 // 21 香港佛教 . 二○一四年十一月 // 21

生活心清淨,則生實相。

2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奧巴馬的「心臟外科手術」

文:何巧嬋 著名作家、資深教育顧問

插圖:Kit Wong

都市回甘

在歐美,年輕人18歲後都開始

離家過獨立生活。這是他們

獨立展翅,值得慶祝的大日子。可

是,對父母來說卻是百般滋味盡在

心頭。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大女兒

瑪麗亞今年19歲,8月搬入哈佛大

學的宿舍,開始大學生活。奧巴馬

夫婦到女兒宿舍,協助她打點一

切,他們離開宿舍時神情傷感。差

點沒有在女兒面前哭出來。但奧巴

馬在離開的車上卻忍不住流淚。特

勤組的人都目視前方,假裝沒有察

覺他在哭泣。稍後,奧巴馬在參加

活動時,談及送女兒去上大學的心

情,直言如「經歷了一場心臟外科

手術」。1

兒女是父母心頭的一塊肉,

奧巴馬心臟手術的比喻,是多麼貼

切呀!大總統尚且如此,我等女流

之輩面對乳燕離巢,難捨之情可想

而知。最令人難受的是,心底裏知

道這是兒女成長的必經過程,更不

希望令孩子牽掛,於是,把哀傷埋

藏心間,這樣的「心臟外科手術」

你只能默默獨自承受。而且,這樣

的「大手術」通常不止做一次,我

自己是一次、一次、又一次⋯⋯多

次之後,才能稍稍明白這「放下」

的功課。

依照中國人的習慣,兒女結

婚後才算成家。故當年女兒在外國

留學了兩三年,我們雖有掛牽,但

她每逢假期總會回港回家,我的家

就她的家,家是我們的。

女兒畢業後在香港工作了半

年,最後決定到澳洲闖闖看看。當

她在澳洲找工作的時候,我在港也

正要搬家。在新居裏,我小心翼翼

把女兒房間的東西依舊居的模樣安

放好,以便她回家時不感生疏。不

久,女兒在悉尼找到了適合自己專

業的工作,大家都為此感到十分高

興,在開始正式工作前,她要先回

港準備一切。

女兒回港的那一天,我興高

采烈在家裏準備了她最喜歡吃的餸

菜,歡天喜地驅車到機場接機。從

機場回家的路上,我向她細說搬家

過程的種種煩惱,她留心地聽,不

時點頭回應,也分享她準備在悉尼

找住處的經歷。回到家裏,打開大

門,女兒讚嘆地豎起大拇指,由衷

地說:「媽咪,你的家佈置得很雅

緻呀!」吓,你的家?!怎會是

「你的家」?「我的家」不就是

「你的家」,「我們的家」嗎?我

的心一陣顫動,腦子裏突然一片空

白,我慶幸自己沒有即時暈倒,理

智告訴自己:

「眼前站立的不再是我搖

籃裏的小寶寶(其實早已不是

呢!!)。『家』對於她已另有意

義,另有所屬了。」

這是我的第一次「心臟外科

手術」。

幾年後,小孫兒在澳洲出

生,當時我在香港擔任著繁重的學

校工作,未能抽身請假陪伴。想起

母親當年如何為我「陪月」,為我

準備特別的食物,調理產後虛弱的

身體,教導我這手足無措的新手媽

媽,如何為粉團一般初生女兒洗

澡,餵食⋯⋯。我的心又是焦急又

是內疚。小孫兒出生後三個星期,

我終於可以放下工作,帶著大堆產

後補身的藥材直飛悉尼,通過繁複

的清關手續(澳洲是不准旅客帶食

物入境的),踏出禁區,迎面歡迎

的是女兒,女婿(法國人)還有我

那在爸爸懷抱中睡得甘甜,粉雕玉

砌似的孫寶寶。

接下來兩個星期的「陪月」

經驗是我一生中最埋身的文化沖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23

擊。我從記憶中尋找母親教我的

產後調理偏方,育兒秘笈準備向

女兒傾囊相授;原來她早已讀遍

了一大堆生產和照顧初生兒的書

籍;我說薑醋最能補身,女兒說

吃不下辛辣;我為她煲中藥材作

產後調理,她說餵母乳不能吃中

藥材;我緊張兮兮地吩咐她,洗

澡時不要讓水進入寶寶耳朵,她

卻將寶寶平放仰臥在浴盆的水

中,兩隻小耳朵都全被水蓋過

了,小寶寶在水中伸展踢腳,好

不開心⋯⋯

就這樣我為自己動了第二次

「心臟外科手術」,理智又再告

訴自已:

「眼前站立的,不再是從

前處處依賴母親的女孩,而是另

一位堅強、有主見、有智慧的媽

媽。」不過,情感總是比理智軟

弱,我的心中還是難免茫然若

失,久久不能平伏。

著名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他

的作品融合西方浪漫主義精神與

阿拉伯古典文學色彩,譯成超過

50種語言,全球銷售破千萬冊。

當中有一首談及父母與子女的詩

篇《孩子》,更是膾炙人口,傳

誦中外。謹以此詩送給每一位父

母,記著詩人的提醒,當我們需

要如奧巴馬一樣動「心臟外科手

術」時,就會多一點智慧了。

《孩子》

作者:卡裡.紀伯倫2

一個懷裏抱著嬰兒的婦人說,跟

我們說說「孩子」吧。

於是他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

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

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

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的身體安

住,但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處,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努力使自己變得像他們,

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

於昨日。

你好比一把弓,

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

箭。

生命之主看見無窮路徑上的箭

靶,

於是祂以神力拉彎你這把弓,希

望祂的箭能射得又快又遠。

你要欣然屈服在祂的手中,

因為祂既愛那疾飛的箭,

也愛那穩定的弓。

1. https://cn.nytimes.com/usa/20170928/

obama-malia-harvard/zh-hant/

2. OnChildren(KahlilGibran)

2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信譽、學習及責任文:楊釗 旭日集團董事長

最近,參加一位銀行高層主管

的退休歡送會與新主管的歡

迎會,頗有收獲。其中在高層主

管的退休臨別贈言中提到,他幾

十年在銀行職業生涯中能升任至

高層主管,以及能榮譽的退休。

其中心法與大家分享的是「信譽

和學習」。

信譽是立身之本,一個人如

果沒有信譽,可以說他的價值很

低。因為不可靠,沒有人願意把

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去負責。沒有

信譽的工廠不能依期交貨,質量

不能保証,沒有客人願意繼續下

定單給它。

一間酒樓沒有信譽,不能依

期付貨款給供應商,供應商便不

願意繼續供應貨物給它,又或供

應質量差的貨品給它。

一間商店如果信譽不好,無

法保証貨品的質量又或把價格提

得高高,令消費者如同被騙,長

久下來,一定會被消費者拋棄。

甚麼是信譽?信,是信得

過,不說謊,答應了的事情一定

完成;譽,是名譽,是做得特

別好,成為一種優點或優勢。信

譽就是在可靠性方面做出成績,

長期地堅守信譽就會成為「品

牌」。「品牌」的價值也會隨著

日子長久的堅持而不斷增加。

學習就是向周圍的朋友學

習,向客戶學習。學習他們的優

點,把他們的缺點警惕自己,令

自己的缺點能及時修正過來。學

習可從書本中學,所以說︰「書

中自有黃金屋」。可以向人學

習,俗語說「與君一席話,勝讀

十年書」。學習也可向每一件事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25

去學,稱之為「案例教育」。學

習的內容包括「知識和本領」,

也可稱「處事與待人」,所以我

們提出其中要訣是︰「在工作

中學會工作,在生活中學會生

活。」

除了「信譽和學習」之外,

事業和人生如果想成功,最好還

要具備「責任」這一重要的因

素。

「責任」,對自己來講,青

少年時期要把「書」讀好;出來

做事時要養活自己。對家庭的責

任是養活家庭,解決溫飽,令兒

女能得到好的教育並儘可能有一

個舒適的環境,最低限度有一個

安樂窩。

對家族來說,是令各人能解

決生活所需,有安全感,有一個

較安樂的家庭以及有機會能發揮

才能。

對社會來說,應該令大家

有工做,能解決溫飽,有醫療保

障,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責任

是人生工作和生活的動力,能夠

承擔責任,做事做人就能主動有

勁,就能打拼。遇到困難就能忍

耐,並找辦法去克服,能迎難而

上。

沒有責任,又或逃避責任,

就容易去偷懶、懶散、得過且

過。工作和生活沒有了目標,不

起勁,懶懶閒閒,做事容易推

卸,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容易放

棄,所以說「放棄」是人生最大

的失敗。

2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文:王秉豪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學系客座副教授(本欄由王秉豪博士及陳家寶醫生隔期撰文)

香港特區政府近年開始關注學

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具體措

施如從2014/15學年開始,為每所

開設高中課程的公營學校(包括

特殊學校)及直接資助計劃中學,

提供每年約50萬元的經常性現金

津貼,開展生涯規劃教育。據教育

局官方文件的說法,生涯規劃教育

「涵蓋三個主要元素,分別為自我

認識與發展、事業探索及生涯規劃

與管理。」其目的在「裝備學生,

讓他們可按各自的興趣、能力和性

向,充分把握日後的機遇,包括中

學畢業生的多元出路。」筆者愚見

以為,生涯規劃教育的內涵,還應

該包括工作在生命層面的意義這更

加根本的一環。

佛家對工作與生命的密切關

係,非常重視。英國經濟學家舒

馬赫(E. F. Schumacher)的

名著《小的是美好的:一本把人

當回事的經濟學著作》(Smal l

Is Beautiful: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在第四章

〈佛教經濟學〉中,指出「佛教徒

的看法是勞動至少有三重功能:使

人獲得利用和發展才能的機會,使

人通過與其他人共同參加一項任務

克服自私自利;生產恰當生存所需

要的商品與勞務。」佛家有關工作

的教導,最為耳熟能詳的大概是八

正道當中的正命,要求人們的營

生,不得違犯五戒。這關乎人們職

業的選擇。職業的性質固然重要,

但怎樣對待自己從事的工作,也很

關鍵。《雜阿含經》記載,佛陀告

訴欝闍迦:「有四法,俗人在家得

現法安、現法樂。」第一法「方

便具足」指的便是正確的工作態

度,「謂善男子種種工巧業處以

自營生,謂種田、商賈,或以王

事,或以書疏算畫。於彼彼工巧業

處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方便具足」一詞在巴利文原文為

複合詞utthāna-sampadā,其中

utthāna意謂辛勤,sampadā指

成就。因此郭哲彰在翻譯相應《雜

阿含經》的南傳《增支部》時,採

用更為貼切的「策起具足」代替

「方便具足」。簡單地說,盡心工

作,就是修行。

而 這 也 是 佛 陀 圓 寂 前 最

後的教誨,其重大意義可想而

知。倫敦大學佛教倫理學研究

者關大眠(Damien Keown)

教授指出,原始佛典記載佛陀

的臨終話語是「appamādena

sampadetha」,即「精進」或

「盡心工作」的意思。關大眠教授

認為這顛覆了一般人心目中佛教的

出世印象。其實佛家視工作為人生

的一個核心元素,是個人修行和人

類發展的首要法門,和中國傳統強

調敬業樂業吻合。漢語中「營生」

一詞很有意思,指的固然是謀生手

段,但細味之下,也可以有「經營

/營造自己生命」的意思。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2016年以電視版和電影版先後首

播,其後又以同名書籍的形式,展

示故宮文物修復師的工作,如何和

他們的生命連成一體,可視為在盡

心工作中精勤修行的感人榜樣。這

裏引用該書描述故宮古書畫臨摹師

的幾句話,為本文作結:「有的工

作磨損人,有的工作養人,在故宮

裏臨摹古書畫是後者。⋯⋯用很

長時間做一件簡單的事,在此過程

中,深入中國畫的本質,對勾線的

微妙之處掌握得越來越深,⋯⋯

沉浸于此,超然物外,每天都有成

長感,餘事皆是打擾。 .... . .如果

你目睹他們的工作狀態,會發現那

種禪宗寺院的感覺從何而來,屋中

並沒有佛像,但他們有自己的信

仰。」

家有佛法

在營生中修行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27

生死相安

近日聽見有喪親家長形容家中

的小孩:「明仔年紀還這麼

小,懂甚麼傷心?」

「給他買喜歡的玩具或零食、

帶他去玩玩,他便甚麼事也沒有

呢!」

「愈讓他接觸傷心的情境,只

會令他愈傷心。」

這些或許是普遍人對兒童哀傷

的誤解,也令筆者深深覺得,香港

的生死教育仍要走很遙遠的路程。

對!對於只有六歲的明仔(化

名)來說,或許你的「轉移視線」

方法會相當奏效,在成年人愁雲慘

霧的時刻,他仍可以展露天真的笑

容,也會開懷地跑跑跳跳,仿佛甚

麼事也沒有發生。但是,能笑能跑

能跳,並不代表孩子的內心不懂傷

心,他們只是在傷心中活出天賦的

本能吧!

認知上,年幼的小孩的確不怎

明白死亡是甚麼回事。一個幼稚園

階段(約三至五歲)的小孩子,會

知道親人死了,即代表其外在反應

都停止了(不能動、也不會笑),卻

視之為暫時性和可逆轉的,就像電

視卡通中的主角,被車輾過變成紙

張一樣的薄,隨即又會打回原形。

初小階段(六至八歲左右)的孩

子,會識多一點有關死亡的事,懂

得將死亡聯想到身體受傷、毀壞和

衰退等情況,但通常他們都仍然相

信,這些事不會發生在自己或認識

的人身上。

所以作為家長,準確掌握孩子

對死亡的認知程度便十分重要,同

時更要肯定,小孩子會有喪親反應

和哀悼的需要,只是反應跟成年人

的,可以截然不同。

小孩的喪親反應林林種種,

家長們要留意他們出現了些甚麼,

也要懂得識別孩子有哀傷困難的訊

號。例如,在剛喪親的數個星期,

小孩子可能不會表現出明顯的傷

心和哀痛,這種短暫的「麻木」反

應,在不論成年人或小孩子身上,

都十分常見,也可說是正常。但如

果面對任何人都持續否認親人的死

亡事實,或者逃避表現出哀傷,可

以是數個月,甚至數年,這更反映

出他們出現困難,對他們的情緒或

精神健康有更深遠和負面的影響。

根據美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

學會(2015)指出,如小孩子在克

服喪親出現困難,往往會出現下列

一個或多個表徵:

- 持續表現出抑鬱,並對日常生

活或活動失去興趣;

- 難以入睡、沒有胃口、持續懼

怕獨自一個人;

- 持續表現得比本身年紀更年幼

的行為;

- 過度模仿已逝世的親人;

- 重複表達希望跟逝世親人在一

起;

- 不想見朋友/社交變得退縮;

- 學業成績或表現轉差/拒絕上

學。

家長如發現孩子有以上情

況,筆者建議你盡快去尋求專業

人士的幫助。就算你認為,以上

的所謂「標準」,其中仍然有「持

續」、「過度」、「重複」(英

文是extended period, prolonged,

excessively)等等較為主觀的字

眼,很難判斷怎樣才算持續、過度

或重複?不錯,這正正告訴我們,

每個人,包括小孩子,都是獨特的

個體,沒有單一和絕對的尺度。標

準的背後,仍然需要我們細心聆聽

小孩子的故事和心聲。皆因筆者深

信,人天生出來便是感情的動物,

失去至親,就算如何年紀小也會懂

得傷心的滋味。

孩子也懂愁滋味

文:黃志安

資深哀傷輔導員(本欄由田芳女士及黃志安先生隔期撰文)

2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常霖心照

2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29

常霖法師

常霖法師原名葉青霖,香港

著名攝影師。2010年因緣成

熟,於台灣果如法師座下剃

度出家。

困難就是契機

禪修時千萬不能帶着有所求的心,包括追求開悟,甚至和平快樂的

感受,因為任何感受都會不斷變化,那種快樂不能持久。

過程中遇上困難,導致無聊、情緒低落等狀態,其實就是修行的重

要契機。因為情緒低落時對任何事物都沒有興趣,便不會產生貪求

或執著,心念也會慢下來,這時觀照和體驗自己的本來面目,是最

容易和有效的。

因此任何事情都不是看表面做或不做,而在做時背後的起心動念。

文、圖:常霖法師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29

3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壯腰止痹湯(1 人分量)材料:狗脊12克,牛膝9克,大棗6克。

方法:材料放入水中煮6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

藥材療效分析:

狗脊:苦、甘、溫,歸肝、腎經,有補肝腎,袪風濕的功效。

牛膝:苦、酸、平,歸肝、腎經,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的功效。

大棗:甘、溫,歸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

西方流傳一首民謠:丟失一個

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

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

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

騎士,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

爭,亡了一個帝國。這一首民謠鮮

明地說明了很少的偏差卻可能引起

結果極大的差異,臨床上常遇到病

人表示「腰有少少痛」,但其實可

能有更大的問題,不容忽視!

絕大部分的腰痛是由於過

勞、姿勢不良、椎間盤突出、腰椎

滑脫、腰部椎管狹窄症、腰椎變

形、壓迫性骨折、腰部扭傷等所引

致。不過,腰痛除了來自骨傷疾病

外,還有可能是下腹部及陰部位置

的病變所造成,例如腫瘤科、泌尿

科等某些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腰痛,

必須由專業人士作診斷,不可隨便

妄下判斷。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常

見的腰痛成因,其主要症狀不只是

腰痛,還會有下肢麻痺。腰部前屈

及坐下時會比站立更加疼痛,如果

坐骨神經相連的神經根受到壓迫,

疼痛會波及大腿、小腿及腳掌,即

是坐骨神經痛。椎間盤在椎體中有

負責緩衝的機能,但充滿彈性的椎

間盤會隨老化而失去水份,當椎間

盤受到強大壓力時,纖維輪出現裂

縫,讓髓核從裂縫中彈出,形成腰

椎間盤突出。

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症屬

於腰痛的範疇,可分為多種證型,

治療上需仔細分辨。臨床上比較常

見腎虛型腰痛,患者會出現反覆發

作的腰酸腰痛,遇勞加重,喜按喜

揉,多伴有手足不溫,少氣乏力等

症狀,這是由於腎精虧虛,腰脊失

去濡養所致,這次介紹的湯水適合

腎虛腰痛的患者作平日調理之用。

除了服用中藥,針灸、推拿等中醫

療法對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也有

一定的幫助。

要預防腰痛,大家平日要避

免拎重物,亦應避免進行深蹲和彎

腰等腰部運動,如冒雨或汗出後應

擦身換衣,以免感受外邪,防患於

未然!

補肝腎 強筋骨壯腰止痹湯

養生食療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31

香港佛教聯合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文:註冊中醫溫熙 指導:註冊中醫吳靖博士、中醫服務主任

圖: William Fung

3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材料處理:

1.涼瓜洗淨把核除去,切至非常薄片。

2.鮮腐竹切碎便可。

烹調步驟:

1.小油起鑊後加入鮮腐竹。鮮腐竹炒熟後加入沸水煮至軟化為止。起鑊後備用。

(可參考之份量比例為六條鮮腐竹加入500cc水)

2.先用白鑊把涼瓜片烘乾。然後加入較多的油把涼瓜煎至軟身。

3.軟身後加入較多的糖,少許鹽,生抽及胡椒粉把涼瓜炒香。

4.再加入鮮腐竹,略炒,把材料壓平(類似餅狀)即可。

智慧小錦囊:

要去除苦瓜中的苦味有三個要訣:

•涼瓜片一定辰切至非常薄。

•白鑊烘乾涼瓜片。

•使用較多的糖。

純素/無五辛材料: 調味料:

涼瓜 (長身較適合) 生抽

鮮腐竹 少許 鹽

薑 少許 糖

胡椒粉

涼瓜鮮腐竹

與您傾素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33

食譜來源:衍悌法師 凌雲寺

鳴謝:衍悌法師 凌雲寺

3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文、圖:陳青楓 寫作人 畫人 文化人 現職妙法寺文教發展總監

朝 九 華 拜 地 藏 之 旅月

前,踏上黃山•九華山之

旅。

抵屯溪後,次天便先遊九

華山。剛好這天是地藏菩薩誕

辰─農曆七月三十日。九華山

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華屬地

藏菩薩道塲。這天前往九華道塲

禮敬聖人聖地者,真可以用「人

山人海」來形容。

有 所 謂 「 既 來 之 則 安

之!」,雖然好些塲地「水洩不

通」,但也樂於做其「滴水一

員」,與廣大信眾一步一步地向

高處拾級而上。好不容易抵「焦

點中的焦點」─ 「護國月身

寶塔」,實在稱得上「人潮洶

湧」,根本沒有辦法躋身入殿,

祇好在殿外靜觀,默然禮敬便

是。

今天,在某種塲合而言,對

於「魚貫而入」這四字可還是奢

望,「爭先恐後」的現象仍是俯

拾即是。沒有太大的不滿,假以

時日吧!

倒是見到某些民眾為了一大

早能佔個有利位置,以在地藏菩

薩誕辰紀念日敬上一注清香,在

前一晚已登上這高地,就在走廊

打起地鋪來了。這份虔誠之心可

值得欣賞,不過,還了心願後是

不是可以下山,騰出一些空地讓

其他人進入?他們却三五成群地

攤坐在這走廊上談天說地,這也

是造成人潮擠塞、難移「玉步」

的原因之一。

筆者這樣詳述,可不是為了

宣洩心頭不滿,而是想說明一個

重要問題─一切在乎管理。

一整天參觀拜訪九華山,

看了多座甚具歷史價值與文化

價值的寺院,收穫是相當不錯

的。─愈是喜歡這地方,愈感

可惜。相信好些朋友也會像我

一樣,並不反對把寺院、道觀

這些宗教塲所列作旅遊之地,問

題是,首先要尊重的是:這是一

個宗教塲所,不但有其自身濃厚

的歷史文化,也對社會、對人生

護國月身寶塔

九華山不僅是地藏菩薩道場,它集佛

教事跡、人物傳奇及人文山水於一

身,實在稱得上是「人間勝景」。

「護國月身寶塔」是九華山裏一個重

中之重的重要地,它供奉上被視為地

藏菩薩應化的金地藏真身。

即是「全身舍利」。

這裏且解釋一個字吧!「護國月身寶

塔」這個「月」字,即是「肉」字的

異寫。

這橫匾是趙樸初先生書寫。

3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35

甚至對民眾日常生活的點滴都起

着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是「正能

量」的影響。那麼,究竟是以宗

教文化帶動旅遊還是旅遊吸納宗

教?這個「分寸」倘若掌握得

好,這便是千秋萬代的功業,假

如祇着眼於門票收入、發展「低

層次」旅遊,恐怕有負先賢了。

九華山本來稱為陵陽山,是

道家福地,當地有一位大財主養

了九個兒子,據聞個個兒子聰明

伶俐,遂把陵陽山改稱為「九子

山」。但「九子山」又何以變為

「九華山」?唐代詩人李白等文

人雅士多喜到此一遊,看到這清

幽美景往往詩興大發,李白更三

上「九子山」,第二次在山上他

賦詩曰:「妙有分二氣,靈山開

九華!」從此,「九華」之名大

噪。華,花也,九子山像九朶蓮

花。李白第三次登上九華山,那

年他六十一歲,更有詩句曰: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

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芙蓉者,蓮花也!從此,

「九華山」之名名滿天下;從

此,「九子山」便定名為「九華

山」。

為何九華山成為地藏菩薩道

塲?

這關乎地藏菩薩應化之事。

話說唐代新羅國(位於今天

韓國之慶州),有一位俗姓金、

法號地藏的苦行僧,他原是一

位王子,來到九華山修行,開山

劈石,一住七十餘年,圓寂時

九十九歲,他的德行,遠近著

名。

金地藏示寂時吩咐弟子:將

其遺體安厝於石棺內。三年之後

開啟,赫然發覺遺體柔軟、容顏

如初,遂成為九華山佛教真身始

祖。這位金地藏在遺體被移動

時,發出猶如金鎖碰撞之聲,佛

經裏有云:「菩薩鉤鎖,百骸鳴

矣!」從種種異象而顯示出的瑞

兆,人們便認定這位來自新羅國

的金地藏,就是地藏菩薩的應

化。

如果你在平日裏往九華山,

面對這寺院群可以靜靜觀賞參

拜,好好地感受一番,那肯定有

很好收穫。

我在觀音殿裏看到一副上佳

對聯,原來是今天高壽八十的住

持釋慧深大師寫的─

若不回頭誰替你救苦救難

如能轉念無須我大慈大悲

化城寺

化城寺是九華山寺院群的「開山祖

寺」,有一千三百年歷史,當然現

在這寺貌是重修再重修後的樣子。

它曾於明、清兩代遭火劫。

何謂「化城」?即是幻化出來之城

池,典出自《妙法蓮花經•化城

喻品》。化城寺在最高峯期有僧眾

四千,故需要不斷地擴充,以今天

的說法,這叫做「發揚光大」。

化城寺前這「放生池」,有

「勢」,這「硬件」做得好。

祇園寺

踏入九華山這「佛國仙城」,第

一個接觸到的寺院,就是祇園

寺。它建於明代,它的特色是宮

殿式與民居式的結合,內裏各殿

組合起來的建築群頗大。

地藏菩薩𧩙辰(或稱成道日),

有水陸法會,這天便看到巡遊場

面,頗具規模。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35

3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保賢法師德相。

保 賢 法 師大 德 永 昭 日 月 , 豐 功 長 垂 千 古

保賢法師(1909~1987),山東省東平縣館驛鎮靳口村(今屬梁山縣)人,慧根宿植,

童真入道,勤求正法,飽參飽學,以智慧深廣、學識淵博而享譽佛教界。法師早年親炙太

虛、倓虛、弘一、虛雲等高僧大德,聞熏正法,矢志踐行人間佛教。1957年末,法師移

錫香江,賡續初心,益加奮發,發起佛教青年運動,創立佛教青年中心,領導知識青年學

佛,開弘法風氣之先河。法師曾任香港佛教聯合會第十二屆董事會名譽顧問,贊襄會務,

不遺餘力,尤以多才多藝,樂善好施,深受佛教四眾同人敬重。

保賢法師生於清末宣統元年

(1909年)農曆十一月初九

日,俗家姓鄭,家中世代務農。民

國初年(1912年),農村生活困

苦,鄭家耕作所入,勉強糊口,一

旦遇上災荒,即有斷炊之虞。1917

年,父母不忍他在家中受苦,遂將

他送往鄰縣汶上蜀山寺,依昌禹和

尚(臨濟宗)剃度出家,法名隆

安,在寺中撞鐘擊楗、禮佛誦經,

學習經懺唱念,兼修儒書。

1928年,法師於北京廣濟寺受

具足戒,戒師為時任廣濟寺住持現

明老和尚。圓戒後,留寺中弘慈佛

學院攻讀,習楞嚴、天台教規和唯

識法相經論,奠定了深厚的佛學和

世學基礎。法師平日除研讀經典,

兼閱各地佛刊外,尤對太虛大師

主辦的《海潮音》月刊最為喜愛。

1930年,太虛大師在北京柏林寺主

持世界佛學苑,常應各界之邀請,

開示佛法。法師留心聽講,頗受大

師倡導的「人間佛學」思想影響,

晚年居港即大力提倡「佛教青年運

動」。

1935年春,法師負笈山東青

島,入湛山寺佛學院深造,依倓虛

老和尚修學天台教觀,後期即在佛

學院任助教。法師談吐風趣,威儀

具足,先後講過《百法明門論》、

《唯識三十頌》、《八識規矩頌》

等課程。每當倓虛老和尚開示時,

均由法師負責記錄,在北京出版的

《同願》月刊和《佛學》月刊上發

表,又編輯講錄《觀世音菩薩普門

品》、《般若心經》單印本。同年

秋,法師參訪武昌佛學院,開「北

僧南參」之先例。

1937年初夏,弘一大師受請

至青島湛山寺,講《四分律隨機羯

磨》,法師隨眾參學,深入律宗,

熟知開遮持犯、世尊制戒之本旨。

1942年,弘一大師在福建泉州示

寂,南方佛教界徵文紀念。法師以

「火頭僧」為筆名,初用白話文體

裁寫成《弘一律師在湛山》,選入

紀念特刊,成為研究弘一大師生平

之珍貴史料。法師曾發心「入僧廚

燒大火供眾」,故後來撰寫文稿,

常用「火頭僧」為筆名。他說:

「火頭之含意,不止燒飯;寫文章

供人閱讀,屬精神食糧,與吃飯屬

身體食糧有相同之含意。」

1951年春,法師移錫上海,住

老西門關帝廟。時圓瑛大師於佛教

文:本刊編輯部圖:香港佛教聯合會

大德行誼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37

淨業社講《楞嚴經大義》,法師隨

眾參聽,聽講外在廟中自修,也時

而流覽古董市場。法師修習文學時

代,即知字畫古董是中華文化重要

遺產,是極高深之學問。早時無研

究機會,至此機緣成熟,研究時頗

饒興致。見識淺陋者,反譏為不守

本份,認為研究古董非出家人應為

之務。法師則認為自己志在認識中

國佛教歷史藝術,而佛教佔中國文

化重要部分。身為佛門弘法者,如

果不懂本身文化,事實上也是一大

缺憾。1952年12月,虛雲老和尚到

上海主持祝願世界和平法會,法師

親臨其盛,聆聽老和尚開示。

1957年冬,法師輾轉到了香

港,追隨倓虛老和尚駐錫荃灣弘法

精舍。1958年,倓虛老和尚於九龍

界限街創設「中華佛教圖書館」,

每星期日在圖書館講《楞嚴經》,

風雨不改。法師隨侍老和尚於圖書

館,朝夕惟謹,大小事務,照料周

密。1958年臘月初八(世尊成道

日),倓虛老和尚賜以手寫天台宗

法卷(衣缽),傳法師為天台宗第

四十五世法裔,法名念安,字保

賢。

法師住在中華佛教圖書館時,

手不釋卷,披閱藏書,兼修禪法。

1958年秋,法師發起創辦「香港

佛教青年會」,以康樂作方便門,

提出「青年需要佛教,佛教需要青

年」之口號。會員達七十多人,

每週集會學佛、聞法之餘,兼學舞

蹈話劇,先後上演法師所編的《目

蓮救母》、《釋迦世尊》、《世尊

成道》、《達摩大師》、《六祖傳

燈》、《弘一大師》等劇,為佛門

開一新風氣。

佛教青年會成立數年,會員日

增。1969年,改名為「佛教青年中

心」。在法師領導下,佛教青年中

心自創立以來,即有演劇、音樂、

舞蹈和歌唱的公開演出多次,深得

各方讚許。其後改租香港大會堂舉

行活動,接引有緣青年千餘眾。歷

年政府各項文康活動,皆有佛教青

年中心的參加。1971年,香港舉

行青年音樂節,參賽者包括全港青

年。法師領導的青年參加比賽,舞

蹈比賽獲季軍,話劇比賽獲亞軍。

20世紀80年代,佛教青年中心

轉進到西環活動。當時,印支難民

集聚香港,法師感同身受,惻然愍

之,帶領會員四處演出募款救助。

法師個人生活簡樸,一衣十載,盛

夏一件厚布長衫,嚴冬不過粗布褲

衣。日常衣食雜務,皆親自料理,

從勞動中體悟禪旨,即事明理,

隨處用功。法師秉性耿介直爽,待

人和藹熱誠,對於招待每週集會學

佛的青年,熱情有加,親自選購新

鮮水果招待,不計價高。又在齋館

訂購量豐質優的素點,青年每於飽

食外,臨散會時皆以剩餘者持回家

中,與家人分享。佛教青年中心各

項招待,概不收費,而由法師個人

經營古玩字畫所得來支持。有人指

為浪費,法師微笑道:「世間最大

浪費莫過於戰爭,如有方法停止戰

爭,永保和平,縱然浪費也值得。

佛門青年每人皆負起實踐我佛慈悲

救世宗旨,實現世界和平任務。培

養此項人才,一點費用,不得視作

浪費。人生大夢,一息不存,財利

盡空。財固然得之不易,而積財不

能正當運用,也非明智。培養佛門

人才,一燈燃千燈,流傳正法,維

護和平,功德利益,綿延無盡,其

財運用最正當、最明智。」

法師專注人文發展,經常在物

1966年6月18日,保賢法師(右一)偕香港佛教界

同人參訪邵氏電影公司。

1969年5月,佛教青年中心正式註冊成立,

保賢法師(左一)擔任主席。

3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質及精神上照顧游離附近之問題兒

童,撫養助學,毫不吝嗇,受惠者

眾,孩童稱他為「派錢和尚」。有

一吸毒青年慕名求助,法師招待食

宿,教之學佛靜坐,輔以針灸、運

動,經數月後,青年康復。法師更

介紹工作,助他重投社會服務。法

師常說:「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

即可成佛。然不經善緣誘發,眾生

仍是眾生,無緣成佛。」

法師多年堅持早晚靜坐,每

次二小時。打坐前做柔軟體操,坐

迄按摩散步。法師雅好茶道,坐時

吃茶,古法泡制,禪味盎然。法師

常率青年燒茶,傳授素食烹飪,辛

苦不辭,務求色香味美,藉以提倡

素齋美食,減少肉食殺生,挽回劫

運。

閒暇之時,法師磨墨練字,

欣賞文物字畫古董,洞悉源流,辨

析真膺。他每月撰文四、五千字,

在《香港佛教》發表,筆名火頭

僧,迄至七十餘歲,始因健康關係

改為間歇寫作。法師的文詞曾受桐

城文派影響,寫來大氣磅 ,活潑

生動,融新舊文體於一爐。思想主

題亦由求學至廣學多聞,融合佛門

教理禪學,傍及古今科技、文化藝

術、西方哲學宗教。法師撰文,素

以敢言著稱,下筆時隨機疾書,不

拘一格,如長江大河,奔騰而下,

其字字珠璣,令人讀之不忍釋手。

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

法師鼓勵青年男女結婚,組織佛化

家庭。法師說:「在佛化婚禮孕育

下,男女終身相守,白頭偕老,獲

得人生真樂,庶可減少社會上許多

悲苦不幸之事,同時也可為當今社

會上多變的婚姻,做一個良好的榜

樣,不辜負為佛弟子天職。」故常

被邀請主持佛教婚禮。法師又深入

探討僧寶延續問題,提倡「僧制改

革」,建立科學的佛教新人生觀。

法師畢生致力佛化青年,夙興

夜寐,為法忘軀,終至積勞成疾。

1986年春,急症入院。經醫生診斷

為癌症晚期。眾弟子懇請法師放下

工作,休養調理,而法師不顧身患

絕症,養病期間仍埋頭整理古籍,

為學生講《壇經》、《心經》、

《揀魔辨異錄》等。1987年夏,法

師再度入院,在佛教醫院病床上,

法師為探病者開示法語,與故人講

述因緣。先後有仰慕者多名,懇請

法師慈悲,為行皈依。法師訓示:

「一定皈依,即皈依。」雖在病

房,儀式簡單而隆重。

1987年9月8日(農曆七月十六

日)晚,法師貌如羅漢,睡態安

詳,捨報示寂於香港佛教醫院,世

壽七十九歲,僧臘七十年,戒臘

五十九年。法師臨終前,仍為弘法

而強搖筆桿,遺下未完文稿百餘

篇;又親書遺囑,安排喪禮儀式:

「歌舞為主,葬之以禮(古樸莊

嚴)。」9月20日上午,假紅磡世界

殯儀館舉行公祭,門下弟子恪遵法

師遺願,以歌舞表達追思,並由永

惺法師主法封棺,遺體隨即奉移火

葬場荼毘,示現舍利八九十粒,轟

動一時。

保賢法師出家弘法七十年,

持戒精嚴,信仰堅定,梵行高遠,

悲願弘深,獅吼象鳴,度人無數,

法雨弘敷,澤潤香江,實乃佛教界

當之無愧之中流砥柱。法師德臘

俱尊,著述等身,桃李芬芳,弟子

遍天下,其虔誠的信念,大悲的願

力,如青山常在,必為四眾弟子之

依怙,為正法久住、續佛慧命而勇

猛精進。

1979年2月,香港佛教聯合會於佛

教黃鳳翎中學禮堂舉行農曆己未年

新春同人團拜,及慶祝成立卅四週

年紀念暨第廿五屆董事就職典禮,

邀請保賢法師(中)主持監誓並頒

發董事選任證書。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39

臨濟宗是禪宗南宗自洪州宗門下分出,始於臨

濟義玄,傳至宋代,由石霜楚圓承傳。石霜

門下高足二人,開設黃、楊二派。黃龍慧南禪師,

下開黃龍派;楊岐方會禪師,下開楊岐派。

慧南(西元1002年-1069年)俗姓章,初學

雲門宗,後從臨濟宗,因其住黃龍山(在今江西

修水縣)而得名。他主張萬物都是「真如」派生,

極小同大,極大同小,須彌山可納入芥子。日本臨

濟宗始祖榮西即源於此派。他於宋熙寧二年(西元

1069年)示寂,世壽六十八歲。宋徽宗大觀四年

(西元1110年),追諡他為普覺禪師。

慧南受教於石霜楚圓門下,石霜接化手段淩

厲辛辣,慧南得其神髓,宗風嚴厲,其著名的「黃

龍三關」,充分激發學僧疑情,將學僧置於思維困

境,再伺機施以激烈手段,使之困極而通,觸機開

悟。「黃龍三關」為宋明以後禪宗主流「看話禪」

奠定基礎,開拓禪宗的發展。

據說黃龍在禪室常問僧:「人人盡有生緣,

上座生緣在何處?」學僧正當問答交鋒,他又伸手

說:「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學者,垂腳

說:「我腳何似驢腳?」這樣共三十餘年,參學者

沒有人能夠契會他的意旨。即使有所酬對,黃龍也

從來不置可否,禪林稱之為「黃龍三關」。

其後黃龍自己吟頌三關詩偈,為參悟「黃龍三

關」透露一線靈光:

「生緣有語人皆識,水母何曾離得蝦?

但見日頭東畔上,誰能更吃趙州茶?

我手佛手兼舉,禪人直下薦取。

不動干戈道出,當處超佛越祖。

我腳驢腳並行,步步踏著無生。

會得雲收日卷,方知此道縱橫。

生緣斷處伸驢腳,驢腳伸時佛手開。

為報五湖參學者,三關一一透將來。」

禪宗所謂破三關,指的是破初關、破重關、

破牢關。參禪者由參話題引出無漏慧,由無漏慧明

心見性,名為破初關。既見本心,用無漏慧對治煩

惱,使煩惱調伏而不起現行,才是破重關。但煩惱

的調伏,還需要種種對治功用,要到煩惱完全消

除,任運無礙,才是破最後的牢關。

黃龍的「生緣」是初關,「生緣」不是指每

個人的出身經歷,而是指生命的根本來處,即「本

來面目」。不懂「生緣」,人受六識蒙蔽便如同水

母以蝦為食。重關是「我手佛手兼舉」,當下一念

不生,眾生與佛已無分別。牢關是「我腳驢腳並

行」,離開虛妄相便見真實相的不生不滅,一旦開

悟,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黃龍三關文:岑逸飛 哲學研究者及多媒體工作者, 多年來出入儒釋道哲學及 中西文化的會通,專研易學, 近年亦醉心佛學,現為大學兼任 教授及專欄作者。

名人千秋

4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佛法

訂閱者 / 單位名稱:

電郵地址: 聯絡電話:

郵寄地址:

選擇禮品 1年訂閱禮品: ○ 仿水晶蓮花燈 或 ○ 香港佛教聯合會特製心經絹扇連織錦套 或 ○ 香港佛教聯合會出版精美素菜食譜《道場素食》

續訂加送:「南無阿彌陀佛」電子念佛機* 海外訂閱不設禮品。禮品數量有限,送完即止。若所選之禮品送罄,將安排其他禮品替代,恕不另行通知,本會保留最終決定權。

訂閱及助印《香港佛教》

付款方法 ○ 現金 請親臨本會辦理。 ○ 支票 港元劃線支票抬頭「香港佛教聯合會」或「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 銀行入帳 存入交通銀行帳號027-553-02033800,並將入數紙「正本」寄交回本會。

○ 海外匯款 美元或人民幣匯款,請將付款單據寄回本會。 收款人 Beneficiary: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收款銀行 Beneficiary Bank: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 Ltd. Hong Kong Branch 收款銀行地址 Beneficiary Bank Address: Hennessy Road Sub-Branch G/F., 368 Hennessy Road, Wan Chai, Hong Kong 帳戶號碼 Account No.:027-553-02033800 Swift Code:COMMHKHH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1字樓(1/F, 338 Lockhart Road, Wanchai, HONG KONG)

電話:(852)2574 9371 傳真:(852) 2834-0789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郵:http://www.hkbuddhist.org

訂閱價(連平郵費) 香港 澳門 中國內地 台灣 東南亞 歐、美、加、澳、紐

1年12期 HK$180 HK$230 HK$230 或 HK$230 或 HK$280 或 HK$280 或 RMB$180 US$30 US$37 US$37

2年24期 HK$360 HK$460 HK$460 或 HK$460 或 HK$560 或 HK$560 或 RMB$360 US$60 US$73 US$73

收據抬頭: 聯絡電話:

地址:

《 香 港 佛 教 》 月 刊 訂 閱 表 格

香港佛教聯合會將盡力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中所列載的規定,確保儲存的個人資料準確無誤,及有妥善的儲存方法。您提供之個人資料,將用作寄發收據以及與此項活動之相關資料。但香港佛教聯合會可能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包括您的姓名、電話、傳真、電郵及郵寄地址),以作日後與您通訊、籌款、介紹活動/法物、邀請或收集意見的推廣用途,您亦可以隨時要求本會停止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作上述推廣之用途,費用全免。日後查閱或更新資料,請隨時致電2574 9371。

□ 本人不同意上述有關使用個人資料的安排。 簽署: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捐 助 項 目 助 印 《 香 港 佛 教 》帳 戶 號 碼 交 通 銀 行 0 2 7 - 5 5 3 - 0 2 0 3 3 8 0 0 ( 捐 款 $ 1 0 0 或 以 上 可 憑 收 據 在 香 港 申 請 扣 稅 )

捐 款 金 額 :○ 現 金 ( 請 親 臨 本 會 捐 款 ) ○ 銀 行 入 數 ( 請 將 入 數 紙 「 正 本 」 寄 回 本 會 )○ 劃 線 支 票 ( 抬 頭 請 寫 「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 , 支 票 背 後 請 寫 聯 絡 電 話 及 回 郵 地 址 )

捐 款 $ 1 0 0 或 以 上 , 本 會 將 於 收 款 後 下 一 期 《 香 港 佛 教 》 刊 登 捐 款 者 芳 名 以 作 鳴 謝 :

刊 登 芳 名 :

是 否 需 要 收 據 : ○ 是 ○ 否 收 據 姓 名 :

聯 絡 電 話 :

地 址 :請將填妥之表格,連同劃線支票或銀行入數紙正本,寄回下址。

2年訂閱禮品:○ 仿琉璃「阿彌陀佛」念佛機 或 ○ 七彩蓮花燈念佛機 或 ○ 「地藏菩薩」念佛機(智開法師紀念基金送贈)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三三八號1字樓(1/F, 338 Lockhart Road, Wanchai, HONG KONG)

電話:(852)2574 9371 傳真:(852) 2834-0789 電郵:[email protected] 電郵:http://www.hkbuddhist.org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41

佛法 愛憎生於心,

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4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法師有道

文:僧徹法師

東蓮覺苑苑長

人生是四個瓶:奶瓶、飲料瓶、

酒瓶、輸液瓶。

人生是四輛車:嬰兒車、自行車、

汽車、輪椅。

人生是四張床:嬰兒床、單人床、

雙人床、病床。

人生是四張證:出生證、畢業證、

結婚證、死亡證。

不同的人對「人生」有不同的

詮釋,但總的來說,我們的「人

生」離不開「生老病死」和「衣食

住行」。生老病死,人生難免,

順逆苦樂,又各自不同。如何令

福慧增長、離苦得樂,成就圓滿的

人生?佛陀曾開示八個實修的方

法—八正道。

八正道與人生正行

八正道,又稱八聖道,是四諦

法中的道諦,是佛陀初轉法輪所說

的道理,為三十七道品的七科之

一。 

1. 正見

《華嚴經》:「正見牢固,離

諸妄想。」

人要有正確的見解和正確的觀

念。修學佛法的人,正見更為重

要。

沒有正見,我們就會終日顛倒

妄想,不能安住。要遠離顛倒妄

想,就要正見牢固。對學佛修行人

來說,要得到無漏的無分別智,見

四諦的真理,方可名為正見。因為

有正見的智慧,才能洞察世間萬法

的因緣生滅的現象和人生無常苦空

的實相。

 

2. 正思惟

《瑜伽師地論》:「由正見增

上力故,所起的無瞋恚,無害想,

是為正思惟。」

正思惟又名正志。具備正見之

後,我們要進一步作意思惟正見所

見的四諦。對正見所見的,作更深

入的觀照。正見是從聞法而來的增

上慧學;正思惟就是從作意審思而

來的增上慧學。正思惟,有助增長

智慧,進而堅定信仰,積極止惡行

善。

 

3. 正語

《金剛經》:「如來是真語

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正語即為正當真實的

語言,善良的口業。因此,正語必

須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

口,更必須說真實語、說正直語、

說稱讚語,以及柔軟語。

能夠常說「正語」,令人生信

心,令人生歡喜,對人有益無損。

 

 

4. 正業

《瑜伽師地論》:「或於住

時,於己追求衣服等事,若行若

住,若坐若臥,廣說乃至若解勞

睡,正知而住,是名正業。」

正業是指身業正當的行為,泛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43

正語;由正語故,復得正業;由

正業故,復得正命;由正命故,

發起正勤;由正勤故,便起正

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可

知八個修行方法不是孤立片面

的,而是完整關聯、相續相依

的。

佛法以八正道為德行的總

綱。從修行的次序來說,「正

見」又是德行的根本。《雜阿含

經》:「諸善法生,一切皆以

(慧)明為根本。……如實知

者,是則正見,正見者,能起正

志……正定」。正見即明慧,是

修持八正道的攝導,如夜行的明

燈,航海的羅盤。

佛入滅前,曾對須跋陀羅

說:「若諸法中無八聖道者,則

無第一沙門果,第二、第三、第

四沙門果。以諸法中有八聖道

故,便有第一沙門果,第二、第

三、第四沙門果。」(《長阿

含.遊行經》)

八正道實是從迷到悟的基本

法門、是離苦得樂的津梁。不單

是修行者從迷到悟的解脫正道,

也是在家眾離苦得樂的善生正

道。

勤修「八正道」,善生福慧

可期,與大眾共勉。

未生的善法,使之生起。已

生的善法,使之增長。

要離苦得樂,就要精而不

雜、進而不退的斷惡修善。 

7. 正念

正念是指正道清淨的意念,

與 無 漏 慧 相 應 , 又 名 為 「 諦

意」。

• 以四念處為例: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

無我,是為正念。

• 以六念法門為例:一心憶

念,念佛、念法、念僧、念

戒、念施、念天,便是正

念。

• 以淨土法門的念阿彌陀佛洪

名為例:念佛念至心不顛

倒,意不錯亂,便是正念。 

8. 正定

即修持正確的禪定。收攝散

亂身心,專注一境。正定是培養

智慧的源泉,充實悟道的方便。

定是有層次與梯次的,「正

定」是指最高而殊勝的出世間禪

定。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心能

相對穩定,情緒不易波動起伏,

也可以稱之為「定」。而真正修

行的禪定,實有「四禪八定」的

層次。

善生解脫的正道

《大毘婆沙論》:「由正見

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

指良好的生活習慣。正業,即行

「三妙行」─愛護利益眾生、

廣作布施、淨修梵行;離「三

惡行」─ 殺生、不與取(偷

盜)、邪淫。行為清淨合乎正

道,故名「諦行」。 

5. 正命

《瑜伽師地論》:「如法追

求衣服、飲食、乃至什物,遠離

一切起邪命法,是名正命。」

正命是指正當謀生活命的方

式,依據慈悲和智慧的原則,如

法求取生活資具。在家佛教徒,

要避免從事與殺、盜、淫、妄、

酒等五戒相違的職業,經濟來源

要合理。出家佛教徒,要以清淨

的生活方式,接受施主供養生活

所需的四事─衣、食、臥具、

醫藥。如法獲取生活資源,就是

「諦受」。 

6. 正精進

《正法念處經》:「懈怠是

一切惡道之根本,是生死之種

子,世間一切苦惱,皆由此而

生。」

《釋論》:「在家懶惰,

失於俗利;出家懈怠,喪於法

寶。」

正精進又名正方便。又即是

三十七道品的第二科四正勤:

未生的惡法,使之不生。已

生的惡法,使之斷除。

4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法忍法施

能,善有資潤福利之功,故名

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

為功德。」那麼,功德的核心

意義就是眾生作善業的產物,

能給予眾生未來「善果」。因

此,無論是得到現生的幸福,

或是來生得生善道,又或是往

生淨土,都是要靠現世所積習

的善法所產生的功德來實現福

報,以協助圓滿這些願心。

怎樣才能得大功德?

《那先比丘經》中對怎樣

作善、惡業而得甚麽的果報有

一番說明:

「王復問那先。人家作善

得福大耶。作惡得殃大耶。那

先言人作善得福大。作惡得殃

小。人家作惡日自悔過。是故

其過日小。人家作善日夜自念

歡喜。是故得福大。」

由 此 可 見 , 即 使 作 了 惡

業 , 因 為 「 心 識 」 的 力 量 由

「惡」轉往「悔過」,立時使

「惡」的強度減輕,因此這個

惡業及惡念所帶來的影響亦隨

之減輕。同樣地,當眾生造了

善業之後,能夠「日夜自念」

這 些 善 法 , 心 中 繼 續 產 生 歡

喜,則這善業及善念所帶來的

影響亦隨之不斷增強,故此所

得的功德亦會更大;這亦就是

「迴向」的力量。

就如《地藏菩薩本願經》

所言:「是大國王等,欲布施

時 , 若 能 具 大 慈 悲 , 下 心 含

笑,親手遍布施,或使人施,

軟言慰喻。是國王等,所獲福

利,如布施百恆河沙佛功德之

利。」對於一個國王之言,物

質布施是十分容易的事,可謂

「九牛一毛」,但是他「具大

慈心,下心含笑」,使這個布

施的善業背後,有著很強的心

識 運 動 , 故 此 他 的 功 德 便 有

如 「 布 施 百 恆 河 沙 佛 功 德 之

利」。

「隨喜功德」

怎樣可以「日夜自念」所

佛弟 子 都 是 為 著 「 離 苦 得

樂 」 這 個 目 標 而 奮 鬥 ;

然 而 , 有 不 少 善 信 手 頭 上 解

脫 的 善 法 資 糧 固 然 「 嚴 重 短

缺」,甚或為要得到現世安樂

的善果亦需花上很大的力氣。

當中究竟出了甚麼問題?這點

十 分 值 得 大 家 深 思 ! 大 抵 而

言,很多佛教徒可能是因為缺

乏正知見或修習不得其法,以

致 在 企 圖 邁 向 「 離 苦 得 樂 」

的 目 標 時 , 往 往 是 「 事 倍 功

半」!不少佛教徒會把「隨喜

功德」與「執著」混為一談,

沒有全面的理解,儘管造了善

業,卻積累不到應有的功德和

法財。

「功德」的定義

在佛教教義中,早為「功

德」立下了明確的定義:當中

有「功能福德」的意思,亦即

行 善 之 後 將 會 獲 得 的 福 樂 果

報。《大乘義章》卷九更清楚

地 指 出 : 「 言 功 德 , 功 謂 功

隨喜功德≠貪著文:法忍法師 法性講堂住持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45

造的善法,令自己心中繼續產

生歡喜呢?簡單的說,當大家

作了善業後,亦可以在有條件

的情況下回想 / 憶想自己所作

的善業,這亦就是經中所說的

「隨喜」,是隨喜自己所作的

功德。

佛 弟 子 往 往 只 知 道 「 隨

喜」他人行善,而當自己作了

善 業 後 , 卻 不 念 這 善 , 因 為

「 誤 以 為 」 這 歡 喜 心 是 「 著

相」,故此強抑心中的歡喜,

還勸自己不要再生歡喜心,這

實 在 浪 費 了 很 多 讓 自 己 能 成

就 善 業 的 善 因 緣 ! 「 隨 喜 功

德」這概念對於修隨喜的人而

言,不但包含被動的「隨他意

喜」,亦會包括主動的「隨自

意喜」。前者是當別人造了善

業,大家都會隨順稱讚他人的

功德,肯定別人的成就,並心

生歡喜的「隨喜」;但是「隨

自 意 喜 」 在 佛 教 界 却 沒 有 前

者 那 麼 流 行 了 ! 這 「 隨 自 意

喜」,即是自己發心,主動、

積極地修善,令眾生歡喜。

其實,無論是主動的「隨

自 意 喜 」 , 或 是 被 動 的 「 隨

他意喜」,其目的都不外乎是

要長養自己及其他眾生的善根

和福德。因此,當大家作善業

後,若不再想起,或勸自己不

要「隨喜」這善業,那麼這善

法的心識便在作了善業不久後

便停止了運動,使這個善念不

能繼續加強,故這樣做功德一

般都是「事倍功半」!反之,

如果我在造善業之後,會感恩

身邊的善因緣,讓自己能成就

善法,而且亦因為自己能作善

業而心生慶幸,持之以恆地作

善的願心會愈來愈強,善根便

因而愈種愈深,這才可以做到

長養善根和福德。

「隨喜」與「執著」之不同!

以 上 所 說 的 「 隨 喜 」 是

「執著」嗎?相信這是很多佛

弟子心中都存著疑惑。其實,

這都是因為大家並不完全理解

「隨喜」與「執著」的分別。

以上所說的「隨喜」,是指隨

順因緣而作善業後,再隨順已

作善的這個因緣而心生歡喜。

當這些因緣都消失之後,心中

沒有堅執不捨的心,這是有別

於佛教所言的「執著」!

反之,如果眾生在失去作

善業的因緣,或作善業之後歡

喜的程度有所減退,而心中生

起一種堅執不捨的心的話,這

才是所謂的「執著」。

46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十方世界

菩薩在線•10月2日

雲南昆明寶華寺舉行大雄寶殿開光慶典。佛教三部派同聚一堂,數千名

善信齊聚古刹,共同見證這一殊勝時刻。雲南省委統戰部、雲南省政

協、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雲南省佛教協會、昆明市民族宗教事務

委員會、昆明市政協、昆明市公安局、昆明市委統戰部、官渡區委、區政

府相關領導蒞臨慶典。崇化大和尚致力於把寶華寺建設成一個集弘法與修

學為一體的道場,使之成為信眾心靈的歸宿。經過十余載的恢復重建,寶

華寺已煥然一新。其中,大雄寶殿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高23米,為木結

構古建築。大殿選用直徑70公分的76棵紅木大柱、用楠木500余方以及大

量花崗岩圓雕基礎構件建成,由民間藝人按傳統工藝雕制而成。大殿內供

奉著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迦

葉尊者、阿難尊者。佛像由黃銅鍛造而成,高近8米,莊嚴肅穆。

2.佛教三部派共慶雲南昆明寶華寺大雄寶殿開光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26日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總部表示,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的關鍵是處理好經濟、社會和環境三

者之間的關係。佛教一直以來都期待能給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思路。

26日上午,由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簡稱世佛聯)主辦的國際和平大會在法國巴

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來自中國、泰國、韓國、日本、法國、英

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尼泊爾、印尼等25個國家和地區

的近800名代表出席會議。應世佛聯主席潘·瓦納密提的邀請,學誠大和尚

率團出席此次國際和平大會。這是中國佛教協會成立以來首次在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總部參加活動,發出中國佛教界的和平倡議。學誠大和尚在大會

上以《構建可持續和平社會》為題致辭說,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正處在一

個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世佛聯作為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諮詢機構,為實

現人類可持續和平發展的共同目標,需要包括佛教徒在內的世界各地區與

各階層人士的共同關心與支持。

3.世界佛教徒聯誼會主辦國際和平大會在法國舉行

中國新聞網•9月28日

4.廈門鴻山寺舉行

丁酉年萬佛法會熏壇儀式

9月26日,廈門市鴻山寺隆重舉行丁酉年萬佛普利大齋勝會熏壇灑淨儀式。僧俗二眾恭誦《大悲咒》加持楊枝淨水,遍灑壇場,除穢驅邪,令

大眾在法會期間三業清淨,障礙蠲除。當晚6時30分,鴻山寺三樓鴻山講堂

內香雲起贊,在大眾恭敬迎請下,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廈門市佛教協會

駐會副會長、鴻山寺住持法雲法師與監院庚心法師、監院庚勤法師為熏壇儀

式主法。三位主法和尚與大眾依次繞壇,為法會設立的萬佛壇(大壇)、諸

經壇、淨土壇及各殿堂灑淨,伏願三寶神力冥加,使茲萬佛恩沾存歿,德被

人天,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有情,同圓種智。鳳凰佛教•9月28日

1.香港蓮池寺舉行

「結夏安居」解夏自恣儀式

亞洲應用佛學院•10月3日

2017年9月3日是亞洲應用佛學院在蓮池寺進行解夏自恣儀式來正式結朿今年的

「結夏安居」。參加人數約為70人。早上9

時30分是梅村法門簡介後修習行禪,11時

是解夏自恣儀式,接著是正念午餐。午餐

後結朿了當天的正念日。另外9月9日,17

日,24日及30日正念日共有230人次參加。

上午有迎新簡介,修習行禪,佛法開示。中午

是過堂飯,飯後「深度放鬆」,下午佛法分享及茶禪。

亞洲應用佛學院在蓮池寺無量壽殿進

行解夏自恣儀式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47

由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福克斯星月國際主辦的「蓮花盛開—中

國古代石窟壁畫藝術精粹·數字展演」首展新聞發佈會在國家大劇

院隆重召開。「蓮花盛開」作為中國民族傳統文化數位創作作品,代表著

一種新型的科技語言對於傳統文化的藝術傳承,選用中國古代石窟壁畫這

樣一個代表中國特色的傳統藝術形式,運用數位語言走出國門,向世界發

聲。本次展覽包括敦煌壁畫及VR展區,雲岡、龍門、麥積山展區、九色鹿

兒童展區等幾大部分。由淺入深地向觀眾介紹中國四大石窟藝術的發展歷

史,強調使用數位技術保護、傳承石窟藝術的重要性及可行性。本次數字

展演顧問、著名文化學者李家振、周志強、徐世丕,北大資源副總楊棟,

「蓮花盛開」專案創作總導演趙梓君,藝術總統籌淩曉鵬,美術總設計張

博,總撰稿顏榴等共同出席了本次新聞發佈會並發表講話。

6.中國古代石窟壁畫藝術精粹數字展演將在北京舉行

鳳凰佛教•9月26日

7.加拿大湛山精舍第六屆「三步一拜」圓滿

2017年湛山精舍「三步一拜朝禮加國五臺山」活動,遇到罕見的高溫秋日,今年以來最熱的週末。但烈日的炎熱並沒有阻擋住佛教信徒虔誠禮

拜的心。四百多位四眾弟子齊聚加國五臺山,跟隨達義大和尚開始了幾個

小時的朝禮之路。上午10時,加拿大佛教會會長、湛山精舍住持達義大和

尚率領諸法師為活動灑凈祈福,大家高聲吟誦《大悲咒》。灑凈儀式結束

後,大家齊聲念誦「南無文殊勢利菩薩」,五人一排,向山頂進發,直到

最高處文殊菩薩像前。佛教歷來有巡禮參佛的傳統,中國歷代高僧和修行

者都以朝山作為修行的基礎,特別以佛教四大名山作為朝拜的目的。所以

朝山者以虔誠的心朝禮,即能得到不可思議的感應和利益,常有種種瑞相

示現。三步一拜朝山,可以消除業障。修行人需經歷一番身心磨練,方能

堅強意志,堅定信仰。因此,以身心合一,三步一拜的朝山方式,最能啟

發清淨心;由恭敬拜佛,身心的懺悔來滅除罪業。加拿大佛教會湛山精舍•9月25日

香港商報•9月27日

5.香港佛教界舉行

「正行覺念嘉年華」

9月23日上午11時,正行覺念嘉年華」開幕典禮在假座九龍旺角花墟公園多

用途運動場隆重舉行。本次嘉年華由香海正覺蓮社和香港觀宗寺主辦,獲得

香港特區政府、其他友好宗教和社團機構的大力支持,以及華人廟宇委員會

的慷慨資助。本次嘉年華的形式與內容異常豐富,主要包括醒獅表演、樂隊

步操、大型長幅手抄經典展覽,政府教育宣傳車、健康檢查、中醫諮詢、牙

科保健資訊、攤位遊戲、學藝坊和綜藝表演,其中綜藝表演有近30個,而攤

位和學藝坊有近80個之多。

香港佛教聯合會•9月18日

國家宗教局副局長張彥通於九月十到訪

香港。其間,張副局長於九月十七

及十八日先後參訪寶蓮禪寺、報國寺、西

方寺以及香海正覺蓮社觀宗寺等香港著名

佛教寺院,與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智慧長

老,三位執行副會長道平法師、寬運法師

和宏明法師會面交流。張彥通副局長高度

讚許香港佛教團體在弘揚佛法及服務社會

方的貢獻,他在參觀香海正覺蓮社轄下安老院時與長者亙動交流,張局長讚

揚香港道場地方雖然小,事情做得多,將佛教資源都用於有利社會大眾有直

接關係的各項事業,非常難得。他又希望香港佛教人士多於內地佛教界多交

流,將佛法的慈悲理念和利生善業進一步弘揚。張副局長自2016年5月起擔

任國家宗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職。這次是他任職國家宗教局一年多以來

第一次訪港交流。

8.國家宗教局

副局長張彥通訪港

國家宗教局副局長張彥通與佛聯會會

長智慧長老。

48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問: 我是一個佛教徒,我應該嘗試改變有其它

宗教信仰的妻子改信佛教嗎?

答: 希望自己的家人能與自己信仰同一宗教的

想 法 是 可 以 理 解 的 , 但 妻 子 信 奉 其 他 宗

教,相信不是今天的事情吧,夫妻間應該

彼 此 互 相 尊 重 , 宗 教 取 向 要 看 雙 方 的 意

願,也要問彼此各自對自己信仰的虔誠度

如何,對信仰有多深厚。如果妻子對佛教

不抗拒,當然可以引導她與你一同參與佛

教活動並多往聽經聞法,希望藉此讓她認

識 並 信 受 佛 法 , 但 不 能 勉 強 , 也 毋 須 硬

銷,過度的勸說反而易引起煩燥或反感。

引導家人學佛要有善巧方便,例如可在家

中放置一些與其興趣相應的佛教雜誌、入

門書籍、心靈小品、素菜食譜等小本子,

方便她空閒時隨手翻閱,偶有一些素材能

契合她的興趣,便能在不刻意中為其種下

佛法種子。

然而,若有心接引家人學佛,最重要的還

是 先 由 改 善 自 己 下 手 , 所 謂 言 教 不 如 身

教,若能以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待人接物,

用心修改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令家人感

覺到你學佛後有良好的轉變,家人會因讚

嘆你的行為而尊重你的宗教,這才是最有

力的導引。當他們因你的轉變而開始接受

佛教後,可以應其興趣,隨機邀請與你一

起參加某些佛教活動,例如佛學講座、入

門課程、放生素食遊、素食烹飪班、靜坐

班等,讓她在接觸中踏開認識佛教的第一

步 。 能 否 成 功 當 然 要 看 因 緣 以 及 你 的 能

奈,但不管結果如何,絕不能抨擊別人的

宗教,應以平常心尊重對方。

答客問

應否改變伴侶的宗教信仰?

演慈法師東涌羅漢寺住持 解答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49

講座 及 佛學班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主持 地點 主辦單位

佛學講座:發心與誓願 12月17日 14:00-16:00 宏明法師 新界粉嶺置福圍12號 香港觀宗寺

電話:26693578

《易行道念佛 逢星期三 17:30-19:00 岑寬華居士 香港中環大會堂 彌勒佛學社

與淨土法門》 高座八樓演奏廳 電話:25466890

佛學講座 逢星期四 19:30-21:00 岑寬華居士 九龍太子道西141號 佛學班同學會

長榮大廈10字樓A-C座 電話:23806400

佛學講座:《六祖壇經》 逢星期四 19:30-21:00 演慈法師 北角英皇道 佛教愍生講堂

355-361號一樓 電話:28082373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主持 地點 主辦單位

八關齋戒法會 11月12日 08:00 新界荃灣芙蓉山 東林念佛堂

東林台29號 電話:24904687

覺公上人生西週年紀念日 11月16日 09:00-12:00 宏明法師 新界粉嶺置福圍12號 香港觀宗寺

電話:26693578

三千佛懺法會 11月18-24日 09:30 宏明法師 香港跑馬地黃泥涌道 香海正覺蓮社

31號3字樓 電話:25722662

慈悲三昧水懺 11月19日 09:30-17:00 道行法師 香港九龍彌敦道242號 香港佛教律儀淨苑

立信大廈E-F座4字樓 電話:23673091

彌陀佛七法會 11月26日至 09:00-16:00 新界荃灣三疊潭西方寺 西方寺

12月2日 電話:24115111

祈福法會 12月3-9日 09:00-16:00 香港銅鑼灣摩頓台21號 香港菩提學會

灣景樓C座4樓 電話:25772298

十方法界聖凡 12月22-29日 眾法師 九龍鑽石山志蓮道5號 志蓮淨苑

水陸普度大齋勝會 電話:23541888

法會 及 活動

活動消息

50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功德芳名

放生功德芳名 (9 月 1 日 - 9 月 30 日 )

關中珵.關中麟 $2,500

林鄧玲(已故) 鄧劉芳(已故) 林中文 林

錦文合家 林智健合家.潘雅芬(已故)

$1,000

李陳美秀.林韋名.陳璐 $500

曾焯強.無名氏 $300

CHOI SUK YEE.SHIRLEY K 紀式

玲.佚名.張蓮娣.陳仲秀.陳芳球.

陳瑞娟(已故) $200

LEUNG CHUI FAN $180

CHAU FAT TAI $150

P R O F I T S C O N S U L T A N T

COMPANY.吳少真.招比卡 超超.

林忠鉗合家.凌偉明(已故).梁美珠.

陳競翔 周飄萍 陳俊偉(已故).麥婉貞

合家.詹美清合家.劉華生.蔡素貞.

鄧啟明.盧心心合家.盧俊榮合家

$100

香港佛教第第六九期助刊鳴謝 (9 月 1 日 - 9 月 30 日 )

黎國倫 $25,000

鄭振泉 $7,300

李錦生 $5,000

林偉漢 $4,000

陳紅妹(已故).關文彪(已故)

$3,000

LO TZE KAI $2,600

關中珵.關中麟 $2,500

FU CHIU FUNG合家 傅張佩玄合

家.TAM HONG SHEK.王裕閔.

許 藹 茵 許 國 樑 何 淑 嫻 B E ' V I S H

JEWELLERY LTD $2,000

黎潔蕙 $1,807.8

翁煜佳 $1,700

友 $1,500

王立信 $1,300

CHEUNG CHI LUNG LEON .吳啟

和 龔慧瑜合家.妍.李啟平 羅淑卿 李

嘉敏 韓繼輝 T.S. HAN.李黃容惠 李

馥嘉.李漢杰(已故).律(已故).袁文

燦.楊子澄.潘雅芬(已故)

$1,000

張春花(已故) $800

陳先生 $660

向玉兒合家.李國永.曹萬.謝翠紅

$600

鄭凱文 $580

梁玉燕 馮喜華 馮寶康 王謹怡 馮寶健

古志雄 卓耀明 梁浩然合家 李茂成合家

許美美 古耀隆 高肖霞 徐鳳屏 徐永聰

徐永恒 曾雯麗 徐豐杰 徐豐葦 關玉祺

陳寶媛 關建邦(祐明) 關建民 陳寶蓮 李

永康 梁金鳳 李慶然 梁瑋詩 李慶龍 李

詠琪 李慶麟 李梓鍵 李浚廷 楊秀易 梁

麗英 楊震源 梁玲玲 吳暨南 吳以然 梁

志雄合家 何偉生合家 $540

鄧美珠 $508

CARRIE KAN.任健林合家.朱寶

蓮.吳少真.吳詠淇 楊錦堂.周麗.

林友弈.殷人珍(已故).梁健輝.眾無

名氏.許午.許宏略.許偉武合家.

許嘉賢.許漢文 劉惠秋合家.陳健輝

劉玉明 陳迪熙 陳曉瑩 陳國榆.陳溢

鋒 吳紫韻 陳楨淳 陳一鴻 蔡雪萍 吳巍

綬.陳璐.麥佩琼.楊書譽.黎燕卿

(已故).龔氏兄弟姊妹.龔宅合家

$500

佘日峯.林玉琼.張子南 劉然娥 羅詠

嫣 李宗銳.鄒穎聰.趙世豪 趙文深 趙

文希 李少文 $400

梁錦源 $350

T&M DES IGN CONSULTANTS

LIMITED.鍾杰強 $340

尹國華合家.李永健.唐偉光 唐偉民

唐偉義.莫志鴻合家.許詩俊合家

$300

朱名山 郭麗芬 朱奉先.何嘉玲 倪志堅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51

功德芳名

放生功德芳名 (9 月 1 日 - 9 月 30 日 ) 續

合家 何傳信合家 何嘉慧合家 何浩文.

陳碩儒.無名氏.黃蘇 盧沛如 梁衛珍

盧天鳳 陳家豪 $250

DOLLY CHU LUCKY 東東 小花.

SUTINI 何嘉敏 FION.朱秀嫻 朱淑媛

朱淑楷.李玉光 郭海 吳惠貞 $230

YU YING PING $220

鄧志威 鄧志富 鄧志強 鄧志賢 李庭軒

$208

CHOY SIU FAI.SHIRLEY K 紀式

玲.朱開嬋.何嘉敏.余志明.佛弟

子.李文亮.李念慈.汪良傑合家.

周雪芬.林志雄 鄧秀文 林文禮 林文

慧 陳慕貞.林梁淑霞合家.林惠儀.

張先生.張偉聰.張達明.梁美珠.郭

佩玲.郭惠芳.陳天賜合家.陳史雲.

陳仲秀.陳芊允.陳根 陳楊碧芬(已

故).陳浩銘.陳淑霞.陳愛華.陳瑞

娟(已故).陳嘉怡.陳競翔 周飄萍 陳

俊偉(已故).黃淑文.鄔錫明合家 葉智

賢合家.劉詠瑜.劉穎琴 梁志豪.蔡

永強.鄭少駒.戴玉芬.薛雪芳 陳治

平.鍾立浩合家.羅一洲 吉澤玲奈 羅

雅樹 羅正誠.羅子輝 焦滿珍 羅蔓璇

陳振傑.蘇廣場合家 $200

CHAU FAT TAI .李志南 黃麗儀 李

鎧潼 譚永堅 黃麗娟合家.謝寶譽

$150

Ma Yok Fong $125

蔡進升合家 $120

鄧珍珠 顧根良合家 $108

A U Y I M F O N G Y E U N G K I N G

KONG .CHIU'S FAMILY.CHOY

SIU KAI.PROFITS CONSULTANT

COMPANY.WONG YUET MING.

古順燕.余慧娜.吳良辛(已故).吳卓

洪.吳洪.吳相如.吳萬宏.吳劍青

合家 吳庭輝 吳梓瑩 吳鴻基合家 吳潤

榮合家 吳嘉鑅合家 李文泰合家.李秀

堅.李容(已故).李浩彥合家.周見

弟.周惠馨.招寶貝.招寶兒.林志

榮 張燕紅.林婉冰.林詠欣 黎崇文.

姚汝江 姚英琼.韋金妹(已故).翁飛.

翁陳宅.馬小紅.張阿瑜.梁鳳仙.梁

錦明.許予一.許立群.許光 .許俠

珊 林偉桓.許炫堃 林世堃.陳栢濤.

陳梁美蓮合家.陳華.陳碩儒 陳麗芬

陳麗嫻 潘振華.無名氏.馮靜儀 林麗

萍.黃淑明 黃文偉.萬秀珍.葉桐 吳

卓洪.葉肇龍.鄒坤慈.劉俊傑.劉

祝清合家.歐陽芬合家.蔡如鑾.鄧

彩(已故).鄭弼升.盧素蘭.蕭偉昌合

家.龍彥行.龍若愚.鍾天養合家.鍾

治平合家.鍾彥章.鍾春榮 焦滿貞合

家.韓建新 韓紫瑩

$100

餘款將撥入放生護生專戶,此外,因版

面因素,迴向文及捐款HK$100以下之

功德主未能於此刊登及鳴謝。

放生的意義是當眾生面臨生命危險的威脅時,施以援手,給牠們放出一條生路、一個生機,即使牠們可能會遭遇其他危險,

最少也給了牠一次生存機會,其他事情亦只能看其因緣了。放生的意義,更重要是培養護生、尊重及關愛生命的慈悲精神。

所以,放生活動值得提倡,但不應為求福而放生,應以長養慈悲心來放生、護生。若只為自己求福,不顧及放生的環境、條

件等因素,而令放生物受苦則屬罪過矣。

放生的意義

52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香港佛教聯合會陳馬美玉紀念康樂營

燒烤、地壺、黃Fun營

時 間:上午 9:00 至下午 4:00/下午 2:00 至 晚上 9:00 地 點:香港佛教聯合會 陳馬美玉紀念康樂營 東涌翔東路 22號 ( 港鐵東涌站 D出口,沿翔東路行十分鐘 ) 對 象:團體機構 ( 沒有年齡限制 ) 內 容:1. 康樂活動 2. 地壺 3. 燒烤

活動內容:為推廣地壺活動,本康樂營推出「燒烤、地壺、黃Fun營」 鼓勵公眾人士多參與康體活動,參加團體可於營地內進行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康樂棋及桌上遊戲等。此外,營地亦可提供導師帶領地壺活動。如參加者符合地壺教練資格,更可以優惠價參加。

報名及查詢 電話:2988 8411 電郵:[email protected]

一般機構 慈善團體/ 中小學

合資格地壺教練 佛聯會會屬單位

首30位: $180/位 $170/位 $170/位 $160/位

第31位或以後: $160/位 $150/位 $150/位 $140/位

最少人數: 20人起 25人起 10人起 25人起

提供地壺導師: 康樂活動包括: 地壺(由導師帶領4小時)、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康樂棋、桌上遊戲

豁免租用費場地: 禮堂、閱讀室 燒烤套餐: 餐具、燒烤包及飲品一份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53

54 // Buddhist in Hong Kong . November 2017

香港佛教 . 二○一七年十一月 // 55

「敬老護老愛心券」2017慈善籌款活動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會 將 盡 力 遵 守《個 人 資 料(私 隱)條 例 》中 所 列 載 的 規 定,確 保 儲 存 的 個 人 資 料 準 確 無 誤,及有 妥 善 的

儲 存 方 法。本 會 可 能 使 用 您 的 個 人 資 料(包 括 您 的 姓 名、電 話、傳 真、電 郵 及 郵 寄 地 址),以 作 日後 與 您 通 訊、籌 款、

介 紹 活 動 / 法 物、邀 請 或 收 集 意 見 的 推 廣 用 途,您 亦 可 以 隨 時 要 求 本 會 停止 使 用 您 的 個 人 資 料 作上 述 推 廣 之 用 途,費

用 全 免。日後 查 閱 或 更 新 資 料,請 隨 時 致 電 2 5 74 9 3 71與 本 會 聯 絡。

認購或捐款可親臨本會,或連同支票 /入數紙正本,郵寄香港灣仔駱克道3 3 8號1字樓 香港佛教聯合會。

○劃線支票(抬頭:香港佛教聯合會) 銀行名稱 支票號碼

○ 銀行入數紙(正本) 恒生銀行 289-017766-006

○ 現金 / E P S(只接受親身遞交)

善長芳名:

會員編號:

聯絡電話:

本會已參加「敬老護老愛心券2017慈善籌款運動」,將於2 017年10月21日至11月

26日公開義賣愛心券,每張愛心券港幣$10(每券均附有多張優惠券)。籌募所得之收益將

會用於本會主辦與長者有關之服務,造福耄耋。愛心券善款來源,端賴各方善長慷慨認購,

我們熱切期待各位善長以行動支持是次愛心券籌款活動,祈願各位共同發心,廣種福田。

姓名:

地址:

(請填寫資料以方便郵寄)(會員不需填寫此項)

□ 本人樂意認購愛心券 張,金額$ 。

(每本10張,每張港幣$10,本會將郵寄認購的愛心券,不另發收據。)

□ 本人樂意捐助善款(不須愛心券),金額$ 。

(□ 需寄回收據 / □ 無需寄回收據,以助節省行政開支。)

HKBA_敬老護老愛心券.indd 1 18/9/2017 10:26:38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Bu

dd

hist in

Ho

ng

Ko

n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