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即时互动:@厦门晚报@我要说 厦门网:www.xmnn.cn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日 · 都市 A18 责编/徐雁宁 美编/刘哲姝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房屋错落有致,街 巷中有马车有行人,还 有娶亲的队伍,岸边的 花开得灿烂,河上的船 儿正在行驶着……是不 是很眼熟?没错,这就是 《清明上河图》,不过这 并不是张择端名扬四海 的那幅画,而是厦门的 一位大姐花 6 年时间一 针一线绣出来的。 近日,这幅十字绣 作品在集美招商海德公 园小区的路上徐徐展开 时,震惊了在场的所有 人,围观的人群不时发 出赞叹声。这幅作品的 十字绣部分长 18.81 米, 宽0.55米。什么概念呢? 站在 6 楼楼顶将这幅作 品垂下来,可以垂到地 面上。这幅作品实在太 长了,65 岁的王美鸳将 女儿、媳妇、孙女、其他 亲戚都叫来帮忙,但人 手还是不够,路过的保 洁大妈、邻居也都主动 来帮忙。就这样,9 个人 一字排开,才将整幅作 品完整呈现出来。 文/记者 戴懿 见习记者 沈淑婷 图/刘东华 6 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18.81 米长 65 岁的王美鸳说:从来没想过放弃;家人:这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不能卖 王美鸳说,作品的中间段是最 难的,树的部分涉及颜色的渐变, 而桥上的人物又特别多,每个人 物的衣服颜色也都不同,要用很 多不同颜色的线。她拿起一本说 明书向记者解释,不同的格子所 绣的颜色不同,因此得先在布 上点上相应的颜色以防绣错格 子。单单对照说明书数格子、 画点点就得花费不少心力,一 页说明书就得绣上三天。 记者数了数,一棵巴 掌大的树就需要七种颜 色,其中一座桥,桥上桥 下的人物加起来有近百 人。这么多格子,王美鸳 一次都没有绣错,可见 用心之细。 “你看,我的背面 很整齐,都看不到线 头,我把线头都藏得 很好。”王美鸳自豪地说。 从她揽下这幅作品,孩子们都 相信她一定会完成的。不过,看她总 是“闷”在家里,女儿、媳妇都特别心 疼, “经常颈椎疼,还得去理疗,等休 息好了,我又开始绣了。”王美鸳笑着 说: “从来没想过放弃,要是不绣完, 总觉得有个事情牵挂着。” 当今年初作品大功告成时,一 家人都特别高兴,朋友们也纷纷来 观摩。王美鸳一度有把作品卖掉的 念头,可是家人都不同意。她女婿 说:“这是吃苦耐劳工匠精神的体 现,不能卖。”她女儿说:“这幅作品 得好好保存下来,说不定还可以成 为传家宝呢!” 业内人士许嫣红看了这幅作 品也很震惊。她说,这么巨幅的作 品,很考验眼力也很花时间,耐心 细致的人才能完成,这位阿姨真是 厉害。 这幅作品的工程量有多大呢?吴 彩虹说,单单原材料就有一大箱子, 线的颜色有87种,说明书有厚厚的 4本,而要绣的是一张空白的布。于 是,她婆婆请来十字绣店的老板和店 员帮忙画格子,单单画格子就用了2天 时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美鸳除了 买菜、做饭,就一门心思扑在这幅作 品上。以前她每年都会出去旅游一 两趟,但这几年就很少出门了。 她每天从上午9点开始绣,一 直绣到下午四五点,中午几乎不休息。 布实在太重了,原配的木头架子撑不 住,她弟弟特地帮她量身定制了一个 架子,不仅更牢靠,也更加称手了。搬 来厦门后,她将整套十字绣也都带到 厦门,继续绣。 近日,王美鸳架起架子,向记者现 场演示了她的十字绣功夫。她把布固 定好,分线、穿针,一气呵成,随后开始 绣起来,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速 度极快。尽管她的绣功如此娴熟,但 《清明上河图》仍花去了她 6 年光阴。 王美鸳的女儿陈虹说,她妈妈年 轻时就喜欢做“女红”,家里的枕头都 是她绣的。“我小时候的衣服上绣了许 多花纹,都是妈妈绣的,大约 7 年前,老 家莆田流行起了十字绣,妈妈也开始 尝试着绣十字绣。” 一开始,王美鸳从小幅的郁金香 开始绣起,因为图样简单,花色也不 多。慢慢地,她的作品越绣越大,从一 米、两米,绣到三米长。 王美鸳的媳妇吴彩虹在南非开中 餐馆,她把婆婆的作品带到南非,在餐馆 里挂了起来, “我婆婆的作品有一股中国 风,手艺精湛,让很多客人都惊叹。” 王美鸳带着作品去十字绣店装裱 的时候,店员也夸她的手艺好,并向她 推荐店里最具挑战的“巨作” —《清 明上河图》。店员说,由于工程量浩大, 很多十字绣爱好者都望而却步,好多 年都没人敢碰这个题材。 王美鸳一开始心里也没底,她犹 豫了很久,当她花了 2 个月时间,完成 了三米长的报春图后,她对自己有了 信心,她决定挑战《清明上河图》。 接手 好多年没人敢碰的题材,她说“我来” 坚持 除了买菜做饭,她一门心思扑在作品上 评说 很考验眼力和耐力,真是厉害 尽管绣功娴熟,但《清明上河图》仍花去了她 6 年光阴。 长达19米的 十字绣《清明上 河图》。 《清明上河 图》针绣局部。

责编/徐雁宁 美编/刘哲姝 6年绣出《清明上河图》18.81米长 · 《清明上河 图》针绣局部。 责编/徐雁宁 美编/刘哲姝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责编/徐雁宁 美编/刘哲姝 6年绣出《清明上河图》18.81米长 · 《清明上河 图》针绣局部。 责编/徐雁宁 美编/刘哲姝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即时互动:@厦门晚报 @我要说 厦门网:www.xmnn.cn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日·都市A18 责编/徐雁宁 美编/刘哲姝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房屋错落有致,街巷中有马车有行人,还有娶亲的队伍,岸边的花开得灿烂,河上的船儿正在行驶着……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这就是

《清明上河图》,不过这并不是张择端名扬四海的那幅画,而是厦门的一位大姐花 6 年时间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近日,这幅十字绣作品在集美招商海德公园小区的路上徐徐展开时,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围观的人群不时发出赞叹声。这幅作品的十字绣部分长18.81米,宽0.55米。什么概念呢?站在 6 楼楼顶将这幅作品垂下来,可以垂到地面上。这幅作品实在太长了,65 岁的王美鸳将女儿、媳妇、孙女、其他亲戚都叫来帮忙,但人手还是不够,路过的保洁大妈、邻居也都主动来帮忙。就这样,9 个人一字排开,才将整幅作品完整呈现出来。

文/记者戴懿见习记者沈淑婷

图/刘东华

6年绣出《清明上河图》18.81米长65岁的王美鸳说:从来没想过放弃;家人:这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不能卖

王美鸳说,作品的中间段是最难的,树的部分涉及颜色的渐变,而桥上的人物又特别多,每个人物的衣服颜色也都不同,要用很多不同颜色的线。她拿起一本说明书向记者解释,不同的格子所绣的颜色不同,因此得先在布上点上相应的颜色以防绣错格子。单单对照说明书数格子、画点点就得花费不少心力,一页说明书就得绣上三天。

记者数了数,一棵巴掌大的树就需要七种颜色,其中一座桥,桥上桥下的人物加起来有近百人。这么多格子,王美鸳一次都没有绣错,可见用心之细。

“你看,我的背面很整齐,都看不到线头,我把线头都藏得

很好。”王美鸳自豪地说。从她揽下这幅作品,孩子们都

相信她一定会完成的。不过,看她总是“闷”在家里,女儿、媳妇都特别心疼,“经常颈椎疼,还得去理疗,等休息好了,我又开始绣了。”王美鸳笑着说:“从来没想过放弃,要是不绣完,总觉得有个事情牵挂着。”

当今年初作品大功告成时,一家人都特别高兴,朋友们也纷纷来观摩。王美鸳一度有把作品卖掉的念头,可是家人都不同意。她女婿说:“这是吃苦耐劳工匠精神的体现,不能卖。”她女儿说:“这幅作品得好好保存下来,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传家宝呢!”

业内人士许嫣红看了这幅作品也很震惊。她说,这么巨幅的作品,很考验眼力也很花时间,耐心细致的人才能完成,这位阿姨真是厉害。

这幅作品的工程量有多大呢?吴彩虹说,单单原材料就有一大箱子,线的颜色有 87 种,说明书有厚厚的4 本,而要绣的是一张空白的布。于是,她婆婆请来十字绣店的老板和店员帮忙画格子,单单画格子就用了2天时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美鸳除了买菜、做饭,就一门心思扑在这幅作品上。以前她每年都会出去旅游一两趟,但这几年就很少出门了。

她每天从上午9点开始绣,一

直绣到下午四五点,中午几乎不休息。布实在太重了,原配的木头架子撑不住,她弟弟特地帮她量身定制了一个架子,不仅更牢靠,也更加称手了。搬来厦门后,她将整套十字绣也都带到厦门,继续绣。

近日,王美鸳架起架子,向记者现场演示了她的十字绣功夫。她把布固定好,分线、穿针,一气呵成,随后开始绣起来,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速度极快。尽管她的绣功如此娴熟,但《清明上河图》仍花去了她6年光阴。

王美鸳的女儿陈虹说,她妈妈年轻时就喜欢做“女红”,家里的枕头都是她绣的。“我小时候的衣服上绣了许多花纹,都是妈妈绣的,大约7年前,老家莆田流行起了十字绣,妈妈也开始尝试着绣十字绣。”

一开始,王美鸳从小幅的郁金香开始绣起,因为图样简单,花色也不多。慢慢地,她的作品越绣越大,从一米、两米,绣到三米长。

王美鸳的媳妇吴彩虹在南非开中餐馆,她把婆婆的作品带到南非,在餐馆

里挂了起来,“我婆婆的作品有一股中国风,手艺精湛,让很多客人都惊叹。”

王美鸳带着作品去十字绣店装裱的时候,店员也夸她的手艺好,并向她推荐店里最具挑战的“巨作”——《清明上河图》。店员说,由于工程量浩大,很多十字绣爱好者都望而却步,好多年都没人敢碰这个题材。

王美鸳一开始心里也没底,她犹豫了很久,当她花了2个月时间,完成了三米长的报春图后,她对自己有了信心,她决定挑战《清明上河图》。

接手 好多年没人敢碰的题材,她说“我来”

坚持 除了买菜做饭,她一门心思扑在作品上

评说 很考验眼力和耐力,真是厉害

■尽管绣功娴熟,但《清明上河图》仍花去了她6年光阴。

▶长达 19 米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清 明 上 河图》针绣局部。

Page 2: 责编/徐雁宁 美编/刘哲姝 6年绣出《清明上河图》18.81米长 · 《清明上河 图》针绣局部。 责编/徐雁宁 美编/刘哲姝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责编/徐雁宁 美编/刘哲姝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A19

许嫣红原本是一名室内设计师,因为从小就喜欢布艺,一有兴趣她就在家里倒腾。十多年前,她开始了专业学习,还向台湾、日本的老师学拼布。在没有微信的那个年代,她常常在博客、论坛发布自己的作品和教程。2009年,她的第一本书《小花的DIY布艺生活》出版了。

慢慢地有人找她学了,2012年,她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花工坊手作

社。因为越来越喜欢做手工,她又开始研究丝带绣、丝线绣、珠绣等各种刺绣手艺,并开发教程。两三年前,她开始全职创作和教学,之后又陆续出了3本书。

许嫣红说,2012年,教“女红”的工作室大概只有三家,而如今至少有十多家了,很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女红”了。在她的学生中,有一半是家庭主妇,一半是上班族,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呢。

调查

爱上针线“女红”在厦门悄然回温不少白领、全职妈妈和学生等群体都迷上了,她们很享受那份成就感

许多人可能觉得,现在的八零后、九零后连衣服都不会缝、更别说“女红”了。其实,在厦门,“女红”正在悄然回温。比如,十字绣、编织、刺绣、珠绣、丝带绣、线绣、拼布等正在日渐流行,不少小学生、白领、全职妈妈甚至即将出国的学生都爱上了这些“女红”技艺。

刺绣达人、手作老师宋宏博说,做手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乃至一种情怀。“它让我们在工作和家庭生活外找到了一个出口。让我们能从浮躁的生活中静下来,着迷那一分一秒、一针一线的自在,也更带给我们无可取代的成就感。”

记者戴懿见习记者淑婷

28岁的源源即将留学美国,就在不久前,她取得了拼布国际认证证书。2014年,她来到厦门的时候就买了缝纫机,利用休息时间跟着网上的教程捣鼓包包。

后来,她对拼布的兴趣越来越浓,她觉得自己需要系统地学习,老公也鼓励她多学一点,于是,她参加了拼布的系统课程学习:如何搭配颜色、如何创意、如何拼缝……在一点一滴学

习中,她乐在其中。她家是两居室,一间是夫妻俩的卧室,另一间则成了她的专属工作室。

源源说,在准备出国的英语考试期间,有时候压力很大,心烦的时候,她就躲到房间里做“女红”,慢慢地心就静了下来,烦恼也跑了,那种感觉特别好。后来她特意了解过,国外很看重手艺人,取得了手工证书,可以为自己的简历添上很重要的一笔。

黄佳玲是一名丝带绣爱好者,一次在微信上看了一堂丝带绣体验课,体验之后,她从此喜欢上了这门手工。黄佳玲的职业是教师,平时上班忙,寒暑假的时候,她就潜心学习和创作丝带绣。

“我从零开始学,我喜欢去老师的工作室学,那里人多,有的人用缝纫机,有的人手工绣,每个人在做着自己的事情又可以互相交流,氛围特别好。”黄佳玲

说,丝带绣用丝带为原材料,在布上秀出立体的作品,不仅要绣,有时候还要折、打结等,涉及很多绣法,同一幅作品,不同的花,绣的方法不同,出来的效果大不一样。

今年暑假,黄佳玲完成了两幅作品。她说:“其实入门不难,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学。我很享受一针一线的那个过程,让我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美室·生活美学工作室的宋宏博也是“半路出家”。她一开始自学钩编,后来专门到北京学习高级定制服饰手工艺,包括造花、钉珠、花扣制作甚至金属焊接。她还觉得不够,又到上海学法式刺绣。现在,她的工作室主要教传统钩针和法式刺绣。

从业余走向专业,得从宋宏博怀孕辞职后说起。当时,为了打发时间,也想给宝贝准备第一件爱的礼物,她重拾儿时的爱好——钩编。“上网找些教程看,

然后还买了一些书。”宋宏博说,她给儿子做了帽子、披肩、双肩包等,儿子每次用上“妈妈牌”的物品都很开心。

“现在,只要看到有意思的图案我都会拍下来,它们都是我的灵感来源。”宋宏博说,一个云朵状的钉珠胸针是她根据儿子故事书中云的图案创作的。她还根据朋友家野生菌的图片,创作出了钩针蘑菇与花藤等元素,并添加在包上。看到那个包,儿子兴奋地说:“妈妈,这包我想背去野餐!”

■许嫣红在教刺绣。(许嫣红供图)

宋宏博(坐者)和学员展示团扇。

(宋宏博供图)

许嫣红 她的工作室很火,一半学员是家庭主妇

宋宏博 让孩子的物品有“妈妈牌”,儿子很兴奋她挺满足

黄佳玲 享受一针一线的过程,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

源源 多一门技艺傍身,简历也添上很重要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