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文化视野 2017 6 3 星期六 农历丁酉年五月初九 责任编辑 王敏 视觉总监 崔建湘 美术编辑 张渝婧 书讯 郑桦《古韵新姿德山情》出版 本报讯 (记者 胡秋菊)近日,我市农民作家郑桦先生的散 文集《古韵新姿德山情》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 年近8旬的郑桦先生是德山枫树岗人,一生痴爱文学,做过 小学教师、种过田、打过工,人生历经坎坷,多年来利用闲暇时间 创作,在省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数百(首)篇,系中国散文 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古韵新姿德山情》分为“德山情 怀”、“家园拾趣”、“风情往事”、“书海漫笔”、“深切怀念”、“墙外玫 瑰”六个篇章,共收录他数十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60余篇。这本 散文集写的是故乡情、家乡事、身边人,写得最多的是他的家乡德 山,真实质朴,读来倍感亲切。 张天夫《天若品茗》面世 被誉为“当代茶经”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友亮)“赋、联、词、诗、歌曲、散文神韵独 到,脍炙人口,可谓当代《茶经》……”近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 南大学客座教授、石门县政协原副主席张天夫的茶文学作品集 《天若品茗》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公开出版,即引来好评如潮,这是 他继《天空未种》诗集、《天不在意》散文集之后的第三部“天字系 列”作品。 石门县古为武陵郡,产茶历史悠久,夹山是茶道源头。目 前,全县茶园 16.8 万亩,年产干茶 2 万多吨。2003 年以来,张天夫 担任一年一届的中国石门“请喝一碗石门茶”茶文化节总策划多 年,创作了大量茶文化题材作品。《天若品茗》共精选作者茶文化 辞赋4篇、对联38副、诗词21首、诗歌16首、散文2篇。《品茗赋》 《茶禅赋》等享誉茶叶界,《石门茶香》《请喝一碗石门茶》等歌曲广 为传唱,众多精品茶联被北京老舍茶馆、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 阁、台湾日月潭茶庐、夹山祖庭禅茶院等地展示或收藏。 WENHUASHIYE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新书推荐 名: 《回眸一笑你倾城》 者: 贺静 出 版 社: 团结出版社 内容推荐: 民国文坛才女如朵朵带刺的玫瑰,才气与美貌并 重,风华绝代。而一个湖南娇弱的女子却因自己的温良和恬静赢 得了钱基博的赞许、潘公展的祝福、徐悲鸿的认可、张爱玲的羡 慕、马思聪的关注,后用细腻幽雅的文笔惊动了整个文坛。 掀开岁月的风尘,沿着历史的足迹,在那个人才济济的年代, 走进民国才女张筑音,细细聆听遥远的声音。身为廖静文的闺 蜜,张筑音众星捧月的爱情到底又是怎么样呢?透过她本人有限 的回忆,解密她被众多文人墨客看好的才子佳人婚姻背后浪漫的 爱情故事点滴。一场越过俗世的邂逅,成就她幸福的婚姻,让人 回味的,不仅仅是她留在人世间的字字句句,还有她的清雅和美 丽,印证了人生最美好的爱情是遇见。而美的想念,暖上心间。 浪漫的邂逅,醉过云烟。 作者简介: 贺静,常德临澧人,已出版文学书籍《一生最爱宋 词》《有一种忧伤穿过我的情感》《春窗一觉风流梦—上官婉 儿》《如果今生没有和你相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最美宋词 邂逅最美爱情》。 名: 《好吗好的》 者: 大冰 出 版 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推荐: “好吗好的”是一个短语,是一种坦然的心态、随缘 的状态,甚至是一句善意的自问自答,或自度度人。她是一本江 湖故事集,也是一碗醒心的江湖黄连汤。她出生在南极,是冰天 雪地里结出的小善缘:善意地面对世界,乃至善意地直面自己。 故事里,有锥心入骨的乡愁,有其利断金的兄弟情谊,也有不 离不弃的爱情守护。这些故事,结的是善缘,弥漫的是善意,也指 引你发现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作者简介: 大冰,百万级畅销书《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 哒》作者,中国作家榜“年度畅销作家金奖”得主,新京报“年度致 敬作家”,当当网“年度畅销作家”,亚马逊中国“年度作家榜华人 作家”。 他是山东人,有故事的人,酒吧掌柜、科班油画画师、民谣推 手、手鼓艺人、业余皮匠、业余银匠、业余诗人、禅宗临济弟子…… 宋代的书画家米芾说过,古画九百年后失去神 采。往往为了传世久远,古人不是画在墓室的壁 间,就是画在绢帛较好的材质上,便是这样,难防岁 月的风霜,斑驳残缺成了常态。 岁月亦是丹青好手,会把人间妙手原本的面目 化为另一番的景象。今天的人们在山洞时或墓室 里看到昔日的绘画,已经不是原本那个本来,今天 的有些画者,比如张大千,绘制敦煌壁画时,会推想 此画原本的样子,然后意临下来,虽然与古画原画 并不重合,却也更为真实接近地反映当时的风格面 貌,获得较为准确的复原,把古法的技法与风格更 为精确地传承下来,但这也只是在某些程度上的较 为准确。作为现代人的张大千,临摹时会打上今天 时代的烙印,有自己时代的风韵特色。 由此想到另一个与唐朝时代接近的宋代画家 赵佶,他摹写唐代的仕女画同样是接近准确,但他 的画总还是把宋代的风韵渗入其中,成了两个时代 风韵的合体,有原本的样式,亦有新时代的意味。 最为突出的是胖与瘦,开放与收敛区别程度,至少 在宋代,时代的不伟而有点弱势,故其人民的体型 会削弱,风尚上亦不会如唐代那么大度,有点拘 束。我们可以从新发现的古墓室的真实唐画与雕 塑的造型中,还有日本奈良的作品中窥视到唐代的 风采远胜于宋摹品,气度格局还有丰腴的程度。赵 佶的喜好影响到其在传摹唐代仕女画时,有所减弱 唐原本丰盈的格局,也就是在气韵风范上,有所退 化,所谓画如其人。一幅原画有其本来的元素,但 不同时代不同水平的画者摹写时,会把古风渗入自 己的意味,这就是唐代仕女画流传下来的真实现 实,唐风中有宋韵,欣赏者不可不察。 一些西方的学者在表述绘画的优质时,有时认 为新的仿品好过昔日残缺的原作,这应当是有它的 道理,龟兹山洞里佛画的残缺程度强过敦煌壁画的 程度。一些新的临仿者大多数只是仿其现实的样 式,而不是推想原本的样式,这种摹写是难以领会 原作的精神风尚的。当然不是每个画者有能力穿 越千年,寻找昔日的旧制,只能把今日保留下的风 尚记录下来。艺术品是有年限的,新生有两种主要 方式,一种是大体尊重原样的仿品,一种是把古代 绘画的精神化入自己的作品中,有时是不着痕迹, 让大多数后之视者只知其画本身,而不知所以然。 若说绘画是图式的修正,那么每个时代的绘画不管 是新创还是仿品,都是有前人的痕迹。西方的油画 其实亦难保存九百年,不断是临摹品或者修复品替代 原本的样式,当然修复与摹仿总有时代的烙印,有轻微 的走样。真正的大家更多地画变体画,各种流派的画 者比如毕加索就画过大量的变体画,基本上是踏在古 人的尸体上前进,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 唐代的仕女画确实到了一个峰头,让宋人观之 而止步,宋代画更多的是花鸟山水,而避免唐代气 局博大的风头。赵佶是有天赋的画家,也只是把九 百年后会失色的原创唐代杰出的仕女画作品临仿 出来,新创其实不多。这有点像书法,唐人书法的 法度到了登峰造极,宋人只有尚意也许还求得生存 罢了。唐代仕女画的水平实在太逼人,让人无法找 到超越的突破口,作为皇帝的赵画家由于有占有唐 代优秀极品原作的条件,所以其观赏原作,惊叹之 余,为我们后来者做一个工作—临摹,让更多后 来者能够领略唐代仕女画的美妙无极之处。 唐代仕女画的丰满是一个时代的所然,当然与 秦地西部中心的人的体质有点关系。人们也许记 得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其实亦是有中东风尚的胖 美人,十分的丰腴,有某种时代与地域的喜好因素 在其中。唐代在中原文明史上的地位难有替代者, 很难重复,但它的艺术和艺术品显示出来的视觉印 象却让人们感受了那个时代的气度与风尚。观看 一幅唐代仕女画,胸中有会涌出一股难言的气魄, 这就是优秀时代的艺术品的感染力所在。 宋韵的唐代仕女画的摹仿品,其收敛意味确实 减弱了原品的震撼力。但是如果九百年原品失去 光芒,今天的人同样无法领略唐代仕女画的妙处。 所以对于次一等的真迹,我们还是欢欣的,从中我 们还能追寻到昔日的风尚。 那么唐风是什么,宋韵又是什么?如果用抽象 的词语来说,是朦胧。这里我是探讨仕女画,包含 两个朝代的合体,所以我想到两个词语,一个是大 家闺秀,一个是小家碧玉。唐风的存在与时代、地 域有关,唐的中央治所在三秦,此地靠近或连接西 部另一个文明的中心—希腊罗马,虽然实际上隔 得远,却因为中国传统的西域地区连接而获得联 络。帝国的首都格局大,版图富于四海,武功文治 到了一个难以复加的境地。西方人蜂涌到长安,如 同今天的纽约、北京、东京。博大的王朝,博大的气 魄,造就其人体体质的丰腴圆满,生活的富足流油, 性情的开放奔腾。这个时候程朱说教还没出现,一 切请循其本,着装的秦汉风尚得到传承与改进。从 图中的雕塑气象来看,女子装着并不封闭,而是适 当地开放,以期博得异性的青睐。当然由于与西域 联系紧密,胡姬们的开放风尚亦会影响唐朝的中原 女子,不想弱于人而试比高,争艳斗胜。 唐朝博大的原因是时代的成功,格局大,气魄 大,境界大,男人的体质雄浑博大,女人的体质丰腴 饱满,唐风的仕女画原品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女子 的丰盈饱满。但是到了宋代,这个格局就不见了, 一切因此变小,气局小,胸襟小,版图受胡人的压 制,为了长治久安,造反起家的赵氏开国者收缩武 力,看紧中央,弱化边区,缺少张力、雄心,变得小家 子气,这就是格局造成小家碧玉的原因,这种气度 当然影响到艺术的创作。赵氏看宋朝的女子,难有 唐时那般的胖,瘦弱得多了,是人比黄花瘦,所以赵 佶摹写唐风时,总有点水分,不过最终是唐风感染 了宋匠,制作时唐风还是得到传承,不是完全的宋 韵,不同于完全的唐风,两朝合体,成为另一番的景 象,这也是我们读摹品需要领会的地方。 宋朝的格局小,在此前的战乱影响中原的文明 格局,导致服饰上有所收缩、约束。更为重要的原 因,专制统治者为一家天下的长久,开始接受程朱 的说教,在精神与心理上压制中原人民原本自由豪 放的天性作风,在时代的版图与心理格局上陷入弱 势,无法抒展大汉的情怀。在仕女画上,画家们没 有太多新的创制,而是摹仿昔日的画贤,成了一个 不折不扣的追梦者。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唐风宋韵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的摹品 —说艺术品的传承 雷家林 5 月 26 日 下 午,武陵区常蒿路 小学开展“留守情 深·端午情浓”活 动, 24 位教师志愿 者与31名留守儿 童欢聚一堂,包粽 子 、说历史,感受 端午传统文化和 家的温暖。图为 包粽子现场。 本报通讯员 熊君 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宋代赵佶摹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上接 1 版) 这个家园就是现在的澧阳平 原。也就是从那时起,祭鼓辞在涔 水流域流传开来,逐步传播到湘北 大地,乃至澧水流域。遗憾的是, 随着北方文化的南侵和渗透,祭鼓 辞也随着苗人的迁徙深藏在边远的 深山。 苗族部分地区的葬礼,至今还保 留着砍马的习俗,在鼓王唱起祭鼓辞 的时候,一刀刀地砍死给逝者准备的 战马,战马升天,让它带着逝者回 家。一路征战,一路拼杀,已经死过 了的身躯不再畏惧战场的刀枪。坐 骑战马,在鞭炮轰鸣、挥刀砍杀的模 拟古战场上,已经唤醒了马的千年记 忆,升化的躯体不再畏惧穿身而过的 千刀万剑,飞越浴血的战场,带着主 人回东方去。东方有先祖的故国,那 里,有无数先辈人在等待团聚。在那 里,灵魂才获得安宁。 故乡 在 何 方 ? 那 鱼 儿 肥 美、粮 食富足的美好天堂在何处?他们在 大山深处忍受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状 态和水稀土瘠的贫苦环境,抬头是 山,低头也是山,满目荒凉。现实 之境和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或者 说灵魂处所,是决然不同的两个世 界,那里是富饶的平原,那里河网 交错,那里的人们生活富足,吃鲜 鱼、吃白米,是幸福之都、是极乐世 界。回到那里,对于他们来说,那 是生命的信仰。 这些习俗,至今在涔水流域的 出殡葬礼中,仍有所保留,从出殡下 葬,一路鞭炮轰炸开路。只是砍马 这一太过血腥的环节,渐渐被后世 所摒弃。 不难看出,澧水流域今天的孝 鼓,就是从祭鼓辞演变而来,只是在 一代代的传唱中,失去了它的原汁原 味,而在苗族的聚居地,被艺人看成 是民族瑰宝,一代代坚定而固执地传 承下来,才使我们得以追根溯源,找 到了澧州大鼓最早的由来。 从而可见,孝鼓的历史也不低 于五千年了。到现在发扬光大,成 为湘北民间一种特殊的曲艺,衍生 出说书和寿鼓,以说唱的形式从灵 堂走向茶馆、舞台,形成了较为成熟 的澧州大鼓。 而把孝鼓发展为说书,据说起源 于清朝嘉庆年间。那时,涔水流域有 一落第秀才名叫苏金福,因屡试不中 而浪迹江湖,结识了不少民间艺人, 并爱上了孝鼓艺术。他利用自己的 满腹才华对孝鼓进行改革,规范整理 了唱腔,定出了一流、二流、三流、慢 板、数板等板式,丰富了孝鼓的表现 形式,提高了孝鼓的艺术表现力和感 染力。他后半生致力于鼓词创作,先 后改编、创作了《白蛇传》、《半日阎 罗》等 20 多个唱本,被澧州民间艺人 奉作范本。 再后来,民间艺人许德银,在涔 水流域将孝鼓演绎得传神入化。当 时,民间有一说法,“澧州出北门,打 鼓许德银”。可见名声之大,非比寻 常。在他后半生,所带弟子众多,这 使孝鼓得以在湘北大地广为流传。 而许德银所在地,就是现大堰垱镇星 星村。 澧州大鼓在澧水流域世代相传, 经久不衰。大堰垱镇九堰村人周子 房,是解放后涌现的澧州最有影响力 的民间艺人,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 员,为湘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起到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把澧州大鼓推 向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澧县的 民间文化夺得了荣誉,在各级文艺刊 物上发表了不少大鼓作品,并多次在 中央、省、市电视台播放。 目前,澧州大鼓的后起之秀刘静,也是大堰垱镇人,她是湖南省 曲艺协会会员。以她为代表的女性 说鼓艺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湘北 大鼓历来由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 最为可贵的是,女鼓王特有的说唱 风格,不仅改变和升华了观众的审 美情趣,更重要的是,男女对鼓,已 成一种潮流和时尚。这个具有开拓 性的发展,是澧州大鼓走向繁荣的 一大转折。 澧州大鼓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从几千年前蛮荒的祭祀场地,走向今 天文明社会的大雅之堂,从远古战场 的冲锋助阵,到现代民间的娱乐曲 艺,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悠远的历史。 在这段岁月中,艺人传神的说唱,伴 随着悠扬的鼓点,把澧州大鼓演绎的 淋漓尽致,让台下的民众听得如痴如 醉。他们将这种民间精髓世代传承, 发扬光大,为涔水流域的文化增添了 一道无比亮丽的光彩。 涔水悠悠,这块古老而富饶的 土地,孕育了澧州大鼓;鼓声咚咚, 这个婉转而动听的曲艺,必将会传 播四方。

唐风宋韵的摹品 - cdyee.comcdrb.cdyee.com/images/2017-06/03/A02/CDRB20170603A02.pdf · 内容推荐:民国文坛才女如朵朵带刺的玫瑰,才气与美貌并 重,风华绝代。而一个湖南娇弱的女子却因自己的温良和恬静赢

  • Upload
    others

  • View
    1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唐风宋韵的摹品 - cdyee.comcdrb.cdyee.com/images/2017-06/03/A02/CDRB20170603A02.pdf · 内容推荐:民国文坛才女如朵朵带刺的玫瑰,才气与美貌并 重,风华绝代。而一个湖南娇弱的女子却因自己的温良和恬静赢

2文化视野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农历丁酉年五月初九责任编辑 王敏 视觉总监 崔建湘 美术编辑 张渝婧

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书 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讯

郑桦《古韵新姿德山情》出版本报讯(记者 胡秋菊)近日,我市农民作家郑桦先生的散

文集《古韵新姿德山情》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年近 8 旬的郑桦先生是德山枫树岗人,一生痴爱文学,做过

小学教师、种过田、打过工,人生历经坎坷,多年来利用闲暇时间创作,在省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数百(首)篇,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古韵新姿德山情》分为“德山情怀”、“家园拾趣”、“风情往事”、“书海漫笔”、“深切怀念”、“墙外玫瑰”六个篇章,共收录他数十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60余篇。这本散文集写的是故乡情、家乡事、身边人,写得最多的是他的家乡德山,真实质朴,读来倍感亲切。

张天夫《天若品茗》面世■ 被誉为“当代茶经”

本报讯(通讯员 张友亮)“赋、联、词、诗、歌曲、散文神韵独到,脍炙人口,可谓当代《茶经》……”近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南大学客座教授、石门县政协原副主席张天夫的茶文学作品集

《天若品茗》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公开出版,即引来好评如潮,这是他继《天空未种》诗集、《天不在意》散文集之后的第三部“天字系列”作品。

石门县古为武陵郡,产茶历史悠久,夹山是茶道源头。目前,全县茶园16.8万亩,年产干茶2万多吨。2003年以来,张天夫担任一年一届的中国石门“请喝一碗石门茶”茶文化节总策划多年,创作了大量茶文化题材作品。《天若品茗》共精选作者茶文化辞赋4篇、对联38副、诗词21首、诗歌16首、散文2篇。《品茗赋》

《茶禅赋》等享誉茶叶界,《石门茶香》《请喝一碗石门茶》等歌曲广为传唱,众多精品茶联被北京老舍茶馆、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台湾日月潭茶庐、夹山祖庭禅茶院等地展示或收藏。

WENHUASHIYE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书推荐

书 名:《回眸一笑你倾城》作 者:贺静出 版 社:团结出版社内容推荐:民国文坛才女如朵朵带刺的玫瑰,才气与美貌并

重,风华绝代。而一个湖南娇弱的女子却因自己的温良和恬静赢得了钱基博的赞许、潘公展的祝福、徐悲鸿的认可、张爱玲的羡慕、马思聪的关注,后用细腻幽雅的文笔惊动了整个文坛。

掀开岁月的风尘,沿着历史的足迹,在那个人才济济的年代,走进民国才女张筑音,细细聆听遥远的声音。身为廖静文的闺蜜,张筑音众星捧月的爱情到底又是怎么样呢?透过她本人有限的回忆,解密她被众多文人墨客看好的才子佳人婚姻背后浪漫的爱情故事点滴。一场越过俗世的邂逅,成就她幸福的婚姻,让人回味的,不仅仅是她留在人世间的字字句句,还有她的清雅和美丽,印证了人生最美好的爱情是遇见。而美的想念,暖上心间。浪漫的邂逅,醉过云烟。

作者简介:贺静,常德临澧人,已出版文学书籍《一生最爱宋词》《有一种忧伤穿过我的情感》《春窗一觉风流梦——上官婉儿》《如果今生没有和你相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最美宋词邂逅最美爱情》。

书 名:《好吗好的》作 者:大冰出 版 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内容推荐:“好吗好的”是一个短语,是一种坦然的心态、随缘

的状态,甚至是一句善意的自问自答,或自度度人。她是一本江湖故事集,也是一碗醒心的江湖黄连汤。她出生在南极,是冰天雪地里结出的小善缘:善意地面对世界,乃至善意地直面自己。

故事里,有锥心入骨的乡愁,有其利断金的兄弟情谊,也有不离不弃的爱情守护。这些故事,结的是善缘,弥漫的是善意,也指引你发现人生正确的打开方式。

作者简介:大冰,百万级畅销书《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作者,中国作家榜“年度畅销作家金奖”得主,新京报“年度致敬作家”,当当网“年度畅销作家”,亚马逊中国“年度作家榜华人作家”。

他是山东人,有故事的人,酒吧掌柜、科班油画画师、民谣推手、手鼓艺人、业余皮匠、业余银匠、业余诗人、禅宗临济弟子……

宋代的书画家米芾说过,古画九百年后失去神采。往往为了传世久远,古人不是画在墓室的壁间,就是画在绢帛较好的材质上,便是这样,难防岁月的风霜,斑驳残缺成了常态。

岁月亦是丹青好手,会把人间妙手原本的面目化为另一番的景象。今天的人们在山洞时或墓室里看到昔日的绘画,已经不是原本那个本来,今天的有些画者,比如张大千,绘制敦煌壁画时,会推想此画原本的样子,然后意临下来,虽然与古画原画并不重合,却也更为真实接近地反映当时的风格面貌,获得较为准确的复原,把古法的技法与风格更为精确地传承下来,但这也只是在某些程度上的较为准确。作为现代人的张大千,临摹时会打上今天时代的烙印,有自己时代的风韵特色。

由此想到另一个与唐朝时代接近的宋代画家赵佶,他摹写唐代的仕女画同样是接近准确,但他的画总还是把宋代的风韵渗入其中,成了两个时代风韵的合体,有原本的样式,亦有新时代的意味。最为突出的是胖与瘦,开放与收敛区别程度,至少在宋代,时代的不伟而有点弱势,故其人民的体型会削弱,风尚上亦不会如唐代那么大度,有点拘束。我们可以从新发现的古墓室的真实唐画与雕塑的造型中,还有日本奈良的作品中窥视到唐代的风采远胜于宋摹品,气度格局还有丰腴的程度。赵佶的喜好影响到其在传摹唐代仕女画时,有所减弱唐原本丰盈的格局,也就是在气韵风范上,有所退化,所谓画如其人。一幅原画有其本来的元素,但不同时代不同水平的画者摹写时,会把古风渗入自己的意味,这就是唐代仕女画流传下来的真实现实,唐风中有宋韵,欣赏者不可不察。

一些西方的学者在表述绘画的优质时,有时认为新的仿品好过昔日残缺的原作,这应当是有它的道理,龟兹山洞里佛画的残缺程度强过敦煌壁画的程度。一些新的临仿者大多数只是仿其现实的样式,而不是推想原本的样式,这种摹写是难以领会原作的精神风尚的。当然不是每个画者有能力穿越千年,寻找昔日的旧制,只能把今日保留下的风尚记录下来。艺术品是有年限的,新生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大体尊重原样的仿品,一种是把古代绘画的精神化入自己的作品中,有时是不着痕迹,让大多数后之视者只知其画本身,而不知所以然。若说绘画是图式的修正,那么每个时代的绘画不管是新创还是仿品,都是有前人的痕迹。西方的油画其实亦难保存九百年,不断是临摹品或者修复品替代原本的样式,当然修复与摹仿总有时代的烙印,有轻微的走样。真正的大家更多地画变体画,各种流派的画者比如毕加索就画过大量的变体画,基本上是踏在古人的尸体上前进,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

唐代的仕女画确实到了一个峰头,让宋人观之而止步,宋代画更多的是花鸟山水,而避免唐代气局博大的风头。赵佶是有天赋的画家,也只是把九百年后会失色的原创唐代杰出的仕女画作品临仿出来,新创其实不多。这有点像书法,唐人书法的法度到了登峰造极,宋人只有尚意也许还求得生存罢了。唐代仕女画的水平实在太逼人,让人无法找到超越的突破口,作为皇帝的赵画家由于有占有唐代优秀极品原作的条件,所以其观赏原作,惊叹之余,为我们后来者做一个工作——临摹,让更多后来者能够领略唐代仕女画的美妙无极之处。

唐代仕女画的丰满是一个时代的所然,当然与秦地西部中心的人的体质有点关系。人们也许记得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其实亦是有中东风尚的胖美人,十分的丰腴,有某种时代与地域的喜好因素在其中。唐代在中原文明史上的地位难有替代者,

很难重复,但它的艺术和艺术品显示出来的视觉印象却让人们感受了那个时代的气度与风尚。观看一幅唐代仕女画,胸中有会涌出一股难言的气魄,这就是优秀时代的艺术品的感染力所在。

宋韵的唐代仕女画的摹仿品,其收敛意味确实减弱了原品的震撼力。但是如果九百年原品失去光芒,今天的人同样无法领略唐代仕女画的妙处。所以对于次一等的真迹,我们还是欢欣的,从中我们还能追寻到昔日的风尚。

那么唐风是什么,宋韵又是什么?如果用抽象的词语来说,是朦胧。这里我是探讨仕女画,包含两个朝代的合体,所以我想到两个词语,一个是大家闺秀,一个是小家碧玉。唐风的存在与时代、地域有关,唐的中央治所在三秦,此地靠近或连接西部另一个文明的中心——希腊罗马,虽然实际上隔得远,却因为中国传统的西域地区连接而获得联络。帝国的首都格局大,版图富于四海,武功文治到了一个难以复加的境地。西方人蜂涌到长安,如同今天的纽约、北京、东京。博大的王朝,博大的气魄,造就其人体体质的丰腴圆满,生活的富足流油,性情的开放奔腾。这个时候程朱说教还没出现,一切请循其本,着装的秦汉风尚得到传承与改进。从图中的雕塑气象来看,女子装着并不封闭,而是适当地开放,以期博得异性的青睐。当然由于与西域联系紧密,胡姬们的开放风尚亦会影响唐朝的中原女子,不想弱于人而试比高,争艳斗胜。

唐朝博大的原因是时代的成功,格局大,气魄大,境界大,男人的体质雄浑博大,女人的体质丰腴饱满,唐风的仕女画原品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女子的丰盈饱满。但是到了宋代,这个格局就不见了,一切因此变小,气局小,胸襟小,版图受胡人的压制,为了长治久安,造反起家的赵氏开国者收缩武力,看紧中央,弱化边区,缺少张力、雄心,变得小家子气,这就是格局造成小家碧玉的原因,这种气度当然影响到艺术的创作。赵氏看宋朝的女子,难有唐时那般的胖,瘦弱得多了,是人比黄花瘦,所以赵佶摹写唐风时,总有点水分,不过最终是唐风感染了宋匠,制作时唐风还是得到传承,不是完全的宋韵,不同于完全的唐风,两朝合体,成为另一番的景象,这也是我们读摹品需要领会的地方。

宋朝的格局小,在此前的战乱影响中原的文明格局,导致服饰上有所收缩、约束。更为重要的原因,专制统治者为一家天下的长久,开始接受程朱的说教,在精神与心理上压制中原人民原本自由豪放的天性作风,在时代的版图与心理格局上陷入弱势,无法抒展大汉的情怀。在仕女画上,画家们没有太多新的创制,而是摹仿昔日的画贤,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追梦者。

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唐风宋韵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的摹品——说艺术品的传承

□雷家林

5 月 26 日下午,武陵区常蒿路小学开展“留守情深·端午情浓”活动,24位教师志愿者与 31 名留守儿童欢聚一堂,包粽子、说历史,感受端午传统文化和家的温暖。图为包粽子现场。

本报通讯员熊君 摄

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宋代赵佶摹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上接1版)这个 家 园 就 是 现 在 的 澧 阳 平

原。也就是从那时起,祭鼓辞在涔水流域流传开来,逐步传播到湘北大地,乃至澧水流域。遗憾的是,随着北方文化的南侵和渗透,祭鼓辞也随着苗人的迁徙深藏在边远的深山。

苗族部分地区的葬礼,至今还保留着砍马的习俗,在鼓王唱起祭鼓辞的时候,一刀刀地砍死给逝者准备的战马,战马升天,让它带着逝者回家。一路征战,一路拼杀,已经死过了的身躯不再畏惧战场的刀枪。坐骑战马,在鞭炮轰鸣、挥刀砍杀的模拟古战场上,已经唤醒了马的千年记忆,升化的躯体不再畏惧穿身而过的千刀万剑,飞越浴血的战场,带着主人回东方去。东方有先祖的故国,那里,有无数先辈人在等待团聚。在那里,灵魂才获得安宁。

故乡在何方?那鱼儿肥美、粮食富足的美好天堂在何处?他们在大山深处忍受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和水稀土瘠的贫苦环境,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满目荒凉。现实之境和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或者

说灵魂处所,是决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那里是富饶的平原,那里河网交错,那里的人们生活富足,吃鲜鱼、吃白米,是幸福之都、是极乐世界。回到那里,对于他们来说,那是生命的信仰。

这些习俗,至今在涔水流域的出殡葬礼中,仍有所保留,从出殡下葬,一路鞭炮轰炸开路。只是砍马这一太过血腥的环节,渐渐被后世所摒弃。

不难看出,澧水流域今天的孝鼓,就是从祭鼓辞演变而来,只是在一代代的传唱中,失去了它的原汁原味,而在苗族的聚居地,被艺人看成是民族瑰宝,一代代坚定而固执地传承下来,才使我们得以追根溯源,找到了澧州大鼓最早的由来。

从而可见,孝鼓的历史也不低于五千年了。到现在发扬光大,成为湘北民间一种特殊的曲艺,衍生出说书和寿鼓,以说唱的形式从灵堂走向茶馆、舞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澧州大鼓。

而把孝鼓发展为说书,据说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那时,涔水流域有一落第秀才名叫苏金福,因屡试不中

而浪迹江湖,结识了不少民间艺人,并爱上了孝鼓艺术。他利用自己的满腹才华对孝鼓进行改革,规范整理了唱腔,定出了一流、二流、三流、慢板、数板等板式,丰富了孝鼓的表现形式,提高了孝鼓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他后半生致力于鼓词创作,先后改编、创作了《白蛇传》、《半日阎罗》等 20 多个唱本,被澧州民间艺人奉作范本。

再后来,民间艺人许德银,在涔水流域将孝鼓演绎得传神入化。当时,民间有一说法,“澧州出北门,打鼓许德银”。可见名声之大,非比寻常。在他后半生,所带弟子众多,这使孝鼓得以在湘北大地广为流传。而许德银所在地,就是现大堰垱镇星星村。

澧州大鼓在澧水流域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大堰垱镇九堰村人周子房,是解放后涌现的澧州最有影响力的民间艺人,他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为湘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把澧州大鼓推向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澧县的民间文化夺得了荣誉,在各级文艺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大鼓作品,并多次在

中央、省、市电视台播放。目前,澧州大鼓的后起之秀——

刘静,也是大堰垱镇人,她是湖南省曲艺协会会员。以她为代表的女性说鼓艺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湘北大鼓历来由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最为可贵的是,女鼓王特有的说唱风格,不仅改变和升华了观众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男女对鼓,已成一种潮流和时尚。这个具有开拓性的发展,是澧州大鼓走向繁荣的一大转折。

澧州大鼓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从几千年前蛮荒的祭祀场地,走向今天文明社会的大雅之堂,从远古战场的冲锋助阵,到现代民间的娱乐曲艺,走过了一段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在这段岁月中,艺人传神的说唱,伴随着悠扬的鼓点,把澧州大鼓演绎的淋漓尽致,让台下的民众听得如痴如醉。他们将这种民间精髓世代传承,发扬光大,为涔水流域的文化增添了一道无比亮丽的光彩。

涔水悠悠,这块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孕育了澧州大鼓;鼓声咚咚,这个婉转而动听的曲艺,必将会传播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