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学院通讯 - cls.bnu.edu.cn”‹之声.2007.03.pdf · 王院长首先详细汇报了学院的本科 教学情况和迎评准备情况,表示学 院各方面工作都在围绕迎评工作展

  • Upload
    others

  • View
    1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h

目 录 要闻快讯

樊秀萍副校长到生命科学学院调研 ...............................................2

北京市工业促进局领导来我院座谈 ...............................................3

2007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4

祝贺张启发院士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5

第十届全国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 ....................6

王英典院长随校领导参加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6

教学快报

2007届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7

2005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工作圆满完成 ........................................12

2006年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结项简报 ....................................12

2005级山地动物学野外实习顺利完成 ........................................13

实验教学中心召开实验室空间调整动员会 .................................14

向本琼副院长带队参观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14

科研纪实

2007届研究生培养情况 ...............................................................17

学术交流

何大澄教授入选美国细胞生物学会国际事务委员会 ..................21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高级生态学讲座系列 ..........................22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微观生物前沿讲坛 ..............................23

党团工作

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工作 .........................................24

学院分党委组织 2007年“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 ............26

2007年上半年团推优工作稳步开展 ..........................................27

赠书助学,我心飞扬 ....................................................................27

本科生义务教授文明监督员奥运英语 .........................................29

我院 2007届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名单 ...............................29

名师风采

孙儒泳院士从教五十五周年庆祝会 .............................................30

孙儒泳院士从教 55 周年庆祝活动贺词 ...............................3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张知彬研究员致词 ..................33

孙儒泳院士弟子代表王德华研究员致词 .............................3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老所长王祖望研究员致词 ..............35

在孙儒泳院士从教五十五周年庆祝会上的贺词 ..................37

孙儒泳院士致答谢词 ............................................................38

张慧博士受聘我校京师学者讲座教授 .........................................39

学院通讯

2007年第3期 双月刊 总第7期 2007年7月10日

主 办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主 编 刘建武 责任编辑 叶伟萍 编 委 白 勇 郭冬生

关仲宪 刘海涛 刘 进 张玉芬 张晓嫣

刊名题字 胡云复 联系电话 010-58807720 联系传真 010-58807721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封面图片 钟秉林校长与孙儒泳院士亲切

交谈(摄影:郭冬生) 封 二 影像——又是一年毕业时 封 三 影像——又是一年毕业时

2 | | 2007年 第 3期

樊秀萍副校长

到生命科学学院调研

叶伟萍

5月 18日下午,樊秀萍副校长

和校办张强副主任到生命科学学院

调研。学院党政班子成员、系主任

和研究所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王英典全面介绍了学院去年以来的

工作情况和今明两年的工作计划。

王院长首先详细汇报了学院的本科

教学情况和迎评准备情况,表示学

院各方面工作都在围绕迎评工作展

开,全院师生有信心很好地完成明

年的迎评工作。接着,重点介绍了

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表示学院将

在已有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国家一

级重点学科,围绕 985工程,继续

引进优秀人才,提升学院的整体竞

争力;但同时也提出学院人才引进

和建设空间的不足已经成为学院进

一步发展的两个瓶颈问题。随后,

与会人员亦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

发,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院的

学科规划、人才引进、研究生培养

等工作提出了各自的独到见解。

樊秀萍副校长高度评价了生

命科学学院的建设成就,充分肯定

了学院在文化建设、大型实验设备

共享平台的建设、重点学科建设、

本科生教学等方面的成绩,鼓励学

院继续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进一

步推动学院的整体发展。

座谈会后,樊秀萍副校长实地

调研了生物园的布局现状,参观了

位于生物园内的生态学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濒危雉类繁育中心和北京

猛禽救助中心。樊秀萍副校长指示,

希望学院结合学校的校园改建工

作,加速生物园的园区和建筑的整

体规划,把生物园改建成生命科学

与技术科教园区,成为学校的一大

校园景观。

樊秀萍副校长认真听取学院情况汇报

樊秀萍副校长到生命科学学院调研

王英典院长汇报学院工作情况

要闻快讯

| | 2007年 第 3期 3

北京市工业促进局领导来我院座谈

叶伟萍

为了解我校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与生物技术产

业协作的实际进展,5月 17日上午,北京市工业促

进局副局长常青一行 6人来我院座谈,葛剑平副校

长、王英典院长、桑建利副院长以及相关人员参加

了座谈会。葛校长对工业促进局领导的到来表示欢

迎,并向来宾介绍我校生物学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

统优势和近年来凸现出来的发展新势头。常副局长

介绍了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的性质和主要职责。

北京市工业促进局是负责本市行业性、专业化

的工业产业促进工作的市政府直属机构。工业促进

局下设有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发展处,其主要职责

是:研究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调整、发展

方案,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负责组

织推进专业化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和组织工业企业

开拓国内外市场,指导工业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和

国内外交流合作;在技术、资金、信息、人才、市

场等方面组织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促进重点

产业的发展;负责组织产业的地区配套和产业链构

建。

常青副局长作为分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

促进工作的局领导,此次来我院座谈,旨在加深了

解高校生物学科和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之间的协

作关系,征询高校生物学专家对促进本行业发展的

建议,从而为下一步拟定本行业的发展规划提供依

据。

徐汝梅教授畅谈人才培养建议

樊秀萍副校长参观生物园

要闻快讯

4 | | 2007年 第 3期

2007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

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孙一娜 白 勇

2007年 6月 26日上午,生命

科学学院 2007 届本科生和硕士研

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我

校敬文讲堂隆重举行。出席仪式的

有孙儒泳院士、郑光美院士、何大

澄教授、魏群教授等学院资深教授,

2007届全体本科和硕士毕业生 230

余人参加了毕业

典礼,学院主管

科研的桑建利副

院长主持典礼。

孙儒泳院

士在毕业典礼上

发表了热情洋溢

而富有深刻哲理

的讲话。他对圆

满完成学业的同

学表示热烈祝贺,还特别向即将踏

上人生新起点的毕业生提出三点要

求和殷切期望:一是告诫同学们,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要活到老学到

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追赶

时代的潮流。二是希望同学们无论

将来步入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老

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只有

这样才能发挥聪明才智、报效祖国

和社会。三是提醒同学们要时刻警

惕社会不良风气,加强自己的个人

修养,坚决抵制各种糖衣炮弹的诱

惑,做一个正直的人。

会上,学院分党委书记宋杰教

授宣读了 2007 届优秀本科毕业生

和优秀硕士毕业生名单,鼓励他们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再接再厉,再

创辉煌。孙儒泳院士、郑光美院士、

何大澄教授和魏群教授为获得学位

的全体毕业生颁发了学位证书,并

合影留念。李颂、牟勇和宋艳同学

代表毕业生发言。

桑建利副院长主持毕业典礼

要闻快讯

| | 2007年 第 3期 5

祝贺张启发院士当选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自中国新闻网

美国国家科学院于 5月 1日上

午在华盛顿举行的第 144届国家科

学院年会上宣布新一批院士及外籍

院士名单,本年度新增选 72名院士

和 18名外籍院士,来自中国的两位

科学家张启发和李爱珍当选新一批

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发表

的声明中说:“(当选的)这些科学

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卓越

的、持续的成就。”至此,美国国家

科学院的院士总数增至 2025人。

自 1982 年起,中国科学家屡

屡被美国国家科学院选为院士。中

国数学家华罗庚在 1982 年成为首

位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的中国科学家。此后,当选美国国

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籍科学家

还有夏鼐、谈家桢、冯德培、贾兰

坡、陈竺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

名的中国杂交稻专家袁隆平、中科

院院士白春礼在去年当选美国国家

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启发院士 1953 年出生于湖

北省公安县,1976年毕业于华中农

学院,1985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

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学位。主要研

究领域是植物基因组、重要基因的

分离克隆、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

基础、作

物品种资

源的分析

与基因发

掘、应用

生物技术

进行作物

改良。先

后主持承

担了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863

计划、水

稻基因图

谱、国际科学基金等国内外十多项

重大科研项目,其研究工作一直处

于本学科国际前沿。现任华中农业

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1999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

部院士,还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张启发院士在国际上率先应

用分子标记研究了水稻杂种优势的

遗传基础,探讨了与杂种优势相关

的基因表达。在研究构建高密度水

稻基因图谱的基础上,他开展了水

稻光敏核不育基因、广亲合基因等

功能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为分子育

种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了

经验,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他主持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

项“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课题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功能基因

研究”,经过武汉、北京、上海三地

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全面实现了预

期目标,建立和完善了水稻功能基

因组研究的技术平台,克隆了一大

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功能基因,使

我国的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入世

界先进行列,许多方面达到国际领

先水平。

要闻快讯

6 | | 2007年 第 3期

第十届全国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

叶伟萍

6月 23日,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第

十届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生物

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出席此次论坛,

包括我院王英典院长在内的全国 28 所高校的生命

科学学院院长参加了该论坛。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学科、人才”,院长们就

各学院“十一五”中的学科发展规划及相应的人才

队伍建设的方向、人才引进的措施和标准、人才评

价体系及标准、单位间人才流动、引进人才与现有

人才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王英典院长随校领导参加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

叶伟萍

6月 27日至 28日,“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

研结合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校党委书记刘川生、

副校长葛剑平率团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教育部部长周

济,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广

东省省长黄华华等出席会议并讲话。这次

由教育部、科技部与广东省联手搭建平台,

推动产学研合作,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会后,葛剑平副校长率团会见了珠海

市市长钟世坚和珠海市科技局有关负责

人,就与珠海市开展科技合作等事宜进行

了洽谈。此次会议为我校加快科技成果转

化和产业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科技处娄安如副处长、我院王英典院长随团参

观了我校珠海分校,考察了珠海科技园区,为学院

产学研结合的继续发展寻找良机。

左起:娄安如、葛剑平、刘川生、王英典、崔保山

要闻快讯

| | 2007年 第 3期 7

2007届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关仲宪 叶伟萍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室训练和

后期写作,2007届 115位本科生于

5 月 20 日至 25 日陆续完成了毕业

论文答辩,经学院学位委员会的严

格评审,所有毕业论文中被评定为

优、良、及格的比例分别为 35.7%,

62.6%和 1.7%。与往年一样,本届

毕业生的毕业论文从选题、执行、

完成都是严格按照本科生培养计划

的要求推进的。与往年不同的是,

本届学生在校外老师指导下完成论

文的比例较高,约有 30.0%的学生

是在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北京

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协和

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所老师的指导下

完成毕业论文。

序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导师 导师所在单位

1 缪庆龙 猫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视觉反应特性 姚海珊 曾少举

中科院神经所 本院

2 刘 洋 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 CD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构建 杨应赋 骆 静

重庆大学 本院

3 韦 嘉 致聋对白腰文鸟发声核团中突触素和 Netrins的表达影响 孙颖郁 本院

4 付 雷 钙调蛋白磷酸酶 A亚基剪切突变体的表达纯化及与钙调素结合机制研究

魏 群 本院

5 罗爵民 利用线虫对对抗生素厂污水排放中污染物的综合毒性评价及毒

理遗传分析 梁前进 本院

6 王新禹 从中草药中提取的对钙调蛋白磷酸酶有激活作用的蛋白的研究 魏 群 本院

7 徐振江 对 snc1的抑制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张跃林 张俊杰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院

8 朱小舟 人源蛋白磷酸酶 2A 催化亚基的原核克隆与鉴定 向本琼 本院

9 刘勤文 线虫中一个新的细胞吞噬调节蛋白 PEN-1的生化功能研究 王晓晨 张 伟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院

10 伍奕晟 拟南芥磷酸激酶 PKS5的单泛素化研究 郭 岩 王英典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生科院

11 程海立 国产小鼠胰腺泡细胞系 MPC-83听功能性 DG蛋白偶联受体 崔宗杰 生科院

12 董 珂 烟草花粉细胞中线粒体基于细胞骨架的定位、运动的研究 赵和平 生科院

13 冯 帆 线虫生长发育中受毒理因素(刺萼龙葵提取物)影响的遗传分析 梁前进 生科院

14 何昌华 水稻脆杆控制基因的定位研究 周奕华 向本琼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

本院

15 劼胡蔡 烟草病程相关蛋白 1a基因的克隆和筛选 肖尊安 本院

16 金 鑫 野生动植物执法物种鉴定系统——疑问解答模块的建立及优化 张 立 本院

17 郎士伟 水稻苗期耐冷主效基因的 QTL初步分析 周奕华 向本琼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

本院

教学快报

8 | | 2007年 第 3期

(续表)

序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导师 导师所在单位

18 李 亮 北京被子植物中一级古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周云龙 本院

19 李 颂 Autotaxin(ATX)基因启动子上表达调控元件的鉴定 张俊杰 本院

20 李学函 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伤病猛禽的血液及生化指标分析 宋 杰 本院

21 林智敏 酪蛋白对肌酸激酶去折叠与折叠的影响作用研究 李 森 本院

22 刘 超 烟草病程相关蛋白 1(pr-1b)的克隆和筛选 肖尊安 本院

23 田文洪 北京松科和银杏科一级古树名木现状调查研究 周云龙 本院

24 王 航 AtFH19启动子的分离和驱动 GUS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任海云 本院

25 吴润果 锚定效应选择通达模型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罗跃嘉 左明雪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

研究所 本院

26 武 林 基于壳聚糖衍生物的铀络合剂的研究 赵长琦 本院

27 徐 铖 小丛红景天种群饱满种子产量与环境和生物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

研究 娄安如 本院

28 姚 键 利用气候反应面模拟植物种分布研究 寇晓军 本院

29 岳觇宇 钙调素和钙调磷酸酶 B亚基诱饵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初步鉴定 向本琼 本院

30 曾 旭 免疫共沉淀法鉴定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基结合蛋白 丛羽生 本院

31 张建兵 物种鉴别网物种数据库的建立及野生动物(穿山甲)分区贸易统

计分析 张 立 本院

32 周佳彦 转录因子 E2F4对 POLD1 启动子活性的调节作用 桑建利 本院

33 邓晓丽 建立TRAP体系从未知化学小分子中进行端粒酶抑制剂的初步筛选 丛羽生 本院

34 何 静 拟南芥系统获得抗性的正调控因子的遗传筛选 张跃林 任海云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院

35 黄 姗 非编码小 RNA对 bMSC造血分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赵春华 左明雪

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

本院

36 黄 烯 赤霉素信号转导与拟南芥 RGA、GAI融合蛋白降解机制研究 邓兴旺 任海云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院

37 李婧真 酵母双杂交法鉴定人类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结合蛋白 丛羽生 本院

38 马潇潇 Cyr61在前列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丛羽生 本院

39 宁 靖 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伤病猛禽的血液寄生虫感染情况的研究 宋 杰 本院

40 彭丽琴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CN B受体的纯化与鉴定 魏 群 本院

41 齐文静 中药活性成分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行为学及脑内钙调神经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骆 静 本院

42 涂玲辉 中药活性部分对 CsA造模的 SY5Y细胞中 CN活力和 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骆 静 本院

43 王 敏 泛素连接酶 atrogin-1重组质粒的构建和表达 李汇华 张 伟

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

本院

44 王晓蕾 MazF中 RNA切割活性位点的鉴定 张俊杰 本院

教学快报

| | 2007年 第 3期 9

(续表)

序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导师 导师所在单位

45 吴 杨 人类基因组中反转座假基因与其母基因间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 林 魁 本院

46 孝 文 果蝇生长发育受植物毒性影响的研究及中心体蛋白 F46-crp的检测

梁前进 本院

47 谢雯菁 乌鸦发声控制核团的性双态性研究 曾少举 本院

48 许 奥 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河流微生物的筛选 辛明秀 本院

49 宣 扬 HBS1蛋白的纯化、HBS1蛋白抗体的制作及纯化 袭荣文

李 森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院

50 杨谢丽 两种新的鬼臼毒素糖苷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细胞药理学研究 翟永功 本院

51 易 薇 亚磁空间对果蝇基本生命活动的影响 郭爱克 孙颖郁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本院

52 尹 莹 中国菊科外来入侵种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徐汝梅 本院

53 张 斓 天津市北大港水库湿地春季迁徙水鸟的群落动态 张正旺 本院

54 张 薇 C1of10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 刘芝华 桑建利

医科院肿瘤研究所 本院

55 张颐芳 PTRF对Ⅰ型胶原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丛羽生 本院

56 徐文剑 1A肾上腺素受体调节剂的筛选 谢 欣 张俊杰

中科院药物所 本院

57 张 鹏 基因表达特异性与内含子长度关系 牛登科 本院

58 冯 俊 北京著名景点柏科一级古树的调查研究 周云龙 本院

59 敖飞成 以钙调磷酸酶(CN)为靶酶的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筛选 骆 静 本院

60 白 帆 致聋前后白腰文鸟大脑相关核团内 P物质及 calbindin的变化情况 孙颖郁 本院

61 陈嘉敬 小鼠肝脏细胞系 H22中的一种特殊钙信号的发生机制 崔宗杰 本院

62 陈侠斌 蒙古族与汉族人基因遗传变异与食管癌易感性研究 谭 文 梁前进

医科院肿瘤研究所 本院

63 崔本杰 第二松花江吉林市段冬春季水鸟多样性调查 张正旺 郭冬生

本院

64 戴 卓 种群小格局分析方法的程序设计与应用 张金屯 本院

65 范 迪 线虫凋亡细胞吞噬相关基因的筛选和鉴定 王晓晨 张俊杰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院

66 冯铁民 他莫西芬联合依托泊甙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作用及其机理探究 翟永功 本院

67 盖 强 白冠长尾雉春季栖息地的利用的遥测研究 张正旺 本院

68 郭正光 LNX家族底物特异性识别机制的初步研究 高友鹤 桑建利

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

本院

69 何志辉 GA3与 ABA处理下水稻 CDPK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分析 王英典 本院

70 李红星 体外丹参素及其衍生物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 翟永功 本院

71 刘恩鹏 疟疾快速检测试纸的初步研究 王 恒 蔺亚辉 赵长琦

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

本院

教学快报

10 | | 2007年 第 3期

(续表)

序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导师 导师所在单位

72 刘 钊 鳾北京小龙门地区普通 巢位选择和繁殖行为的研究 邓文洪 本院

73 罗 辑 威胁北京地区经济和生态安全的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及其监测网络

设置 成新跃 本院

74 钱嵩涛 拟南芥Synaptotagmin-like protein A的在植物愈伤组织的表达研究 赵和平 本院

75 邱 阳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春季活动区的研究 张正旺 本院

76 田清清 气候响应面模型模拟物种潜在分布 寇晓军 本院

77 王 鹏 蛋白磷酸酶 4表达受到抑制的 A549细胞株和 MCF7细胞株的筛选和鉴定

桑建利 本院

78 杨博文 传统格局分析方法与点格局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张金屯 本院

79 杨培国 利用 RNA干扰进行全基因组筛选鉴定线虫 P小体相关基因 张 宏 梁前进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院

80 余跃强 乌鸦发声核团的神经投射研究 曾少举 本院

81 张 飞 两种种群点格局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张金屯 本院

82 章腾勋 红隼在北京的分布及现状 宋 杰 本院

83 鲍 喆 生物群区分布气候限制模型在中国的应用 寇晓军 本院

84 卞安琪 坚强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抗生物质性质的研究 辛明秀 本院

85 蔡熙煦 rRIP3的 RNAi设计和腺病毒包装 肖瑞平 张 伟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

究所 本院

86 陈艳春 研究型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的调查研究 向本琼 本院

87 方 湉 东方白鹳春季迁徙在北大港水库停歇期间的行为观察 张正旺 本院

88 付 俊 CacyBP/SIP与 Hsp90蛋白相互作用的初步探讨 邱小波 李 森

协和医科大学 本院

89 郭方圆 急性脑卒中治疗新药松属素冻干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 吴 松 骆 静

医科院药物研究所 本院

90 贾瀚超 两种抗真菌微生物的抗真菌机理研究 辛明秀 本院

91 姜雪花 过表达载体 pCAMBIA1300-CaMV35S-synaptotagminB-Timer的构建及转染

赵和平 本院

92 蒋 丽 基因 period 在果蝇攻击性行为中的作用 饶 毅 孙颖郁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院

93 李皴宇 哺乳类丘脑体感觉核团发育模式的研究 曾少举 本院

94 李水兰 北京地区苋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刘全儒 本院

95 颋梁姝 14-3-3蛋白和 SIRT1蛋白相互作用并可能介导 SIRT1核质穿梭 刘德培 韦玉生 魏 群

协和医科大学基础所

本院

96 林 敏 FLRP在前列腺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 丛羽生 本院

97 刘力宇 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伤病猛禽的救助及康复数据分析 宋 杰 本院

教学快报

| | 2007年 第 3期 11

(续表)

序号 姓名 毕业论文题目 导师 导师所在单位

98 马瑞丽 锌离子对人肌肌酸激酶影响作用的研究 李 森 本院

99 彭 潇 利用 SELDI蛋白芯片技术初步筛选 Rb血清蛋白标志物 何大澄 本院

100 任 汀 多巴胺专一的调节雌性果蝇攻击性行为 饶 毅 孙颖郁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院

101 阮玉辉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和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的价值的评估

刘定震 本院

102 宋 冰 线虫发育中时间调控相关新基因的大规模筛选 张 宏 梁前进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本院

103 谭 露 野生动植物执法物种鉴定系统——常见贸易鸟类查询

检索模块的建立和优化 张 立 本院

104 田明月 抗肿瘤化合物米托蒽醌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

Cu2+对二者间相互作用的调控研究 唐亚林 赵长琦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本院

105 熊良琼 胡桃科属间系统发育关系 陈之端 刘全儒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院

106 徐 冰 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亲缘地理学分析 张大勇 本院

107 闫 霞 热激蛋白 70基因在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群中的多样性研究

成新跃 本院

108 杨 艳 气候响应面模型模拟中国北方几种主要植被分布 寇晓军 本院

109 姚秀林 圈养川金丝猴粪便皮质醇水平与社会等级的相关性 刘定震 本院

110 殷亚妮 坚强芽孢杆菌分泌的抗真菌抗生素的作用机理研究—

—对线虫及酿酒酵母生长的影响 辛明秀 本院

111 张海君 水稻己糖激酶编码基因转化及其亚细胞定位的研究 王英典 本院

112 张 璐 北京动物园亚洲象行为受游人投喂的影响 刘定震 本院

113 张 颖 免疫组化法研究白腰文鸟 RA核团中钙结合蛋白的表达 孙颖郁 本院

114 朱 琳 环境因子对柳枝稷种子萌发的影响 娄安如 本院

115 梁莹莹 营养物质诱发的小鼠胰岛细胞 Rin-m5F胞浆钙振荡 崔宗杰 本院

教学快报

12 | | 2007年 第 3期

2005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工作圆满完成

关仲宪

5 月 15 日,2005 级本科生的专业分流工作圆

满结束。2005 级本科生中有 72 人申报了生物科学

专业,42人申报了生物技术专业,已全部获得批准。

本科生专业分流以尊重学生选择为总原则,并

在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需求,

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做适当调整,其目的在于

扩大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权,增强学生对科技发

展和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从而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

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我院从 2002级开始实行按专业

大类招生,一、二年级打通培养,从三年级起进行

专业分流的本科生培养方案。

专业分流工作一般在每年的 4月份教务处下发

专业分流工作通知后开始,通常由班主任在班上做

初步动员,并在随后的两周内指导学生了解学院生

物科学和生物技专业两个专业的课程及毕业后的去

向。之后再由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向本琼副院长为

同学们进行专业分流的讲解,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

题。

2006年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结项简报

卓小利

2007 年 6 月,我院“2006 年度本科生科研基

金”的结项工作顺利结束,由校级和院级本科生科

研基金支持的 27个项目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大

部分项目都保质保量地完成,撰写了相应的研究论

文或调查报告,得以按时结项。

27个项目中,校级项目 14项,共有 37名 2003

级、2004级本科生参加,其中,彭潇、杨谢丽完成

的“胆管癌血清蛋白标志物的筛选”(指导教师:何

大澄)和邱阳、崔本杰、敖飞成、章腾勋完成的“褐

头鸫繁殖生态的无线电遥测研究”(指导教师:张正

旺)被推荐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优秀项目”。

院级项目 13项,共有 29名 2003 级、2004 级本科

生参加,其中,徐铖主持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研究

钙调素和钙调磷酸酶相互作用”项目(指导教师:

向本琼)完成论文一篇,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上。

经过 1年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同学们亲自

体验了科研过程,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迈开了第一

步。从最初的立项申请、中期考核、到最后的结项,

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的自主创新意识和

科学实践能力都有了提高,达到了本科生科研基金

设置的初衷,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然而,也有

少数几个项目成绩仅为及格,希望正在参加和即将

参加本科生科研的同学珍惜科研实践的机会,争取

学有所得,有所收获。

教学快报

| | 2007年 第 3期 13

2005级山地动物学野外实习顺利完成

叶伟萍

6 月 2 日至 10 日,2005 级生

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如期顺利完成了

今年的动物学山地实习。实习地点

在门头沟小龙门森林公园,带队教

师为宋杰教授,实习指导教师有郑

光美院士、张正旺教授、张雁云副

教授、邓文洪副教授、成新跃副教

授、郭冬生老师、黄晨西老师以及

10 余名动物学和生态学的硕士研

究生,2005 级生物科学专业的 72

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实习。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今年已是

75岁高龄的郑光美院士,与往年一

样推开一切事务,随本科生到海拔

1300米以上的野外实习基地,并且

坚持每天早上 4点多带着学生听鸟

叫,指导本科生做小专题研究,为

同学开设专题讲座,向他们传授自

己 50 多年来积累的野外工作方法

和经验。

6月 6日,王英典院长、向本

琼副院长、白勇副书记等学院领导

带着新鲜瓜果前往实习基地探望师

生,院领导特别慰问了郑光美院士,

称赞他多年来坚持工作在实践教学

第一线,不仅为本科教学做出了巨

大贡献,更为年轻教师和莘莘学子

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背景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野外实

习基地包括小龙门山地动物学和植

物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以及烟台

海滨无脊椎动物实习基地两个基地

点。

小龙门野外实习基地位于北

京市门头沟西部山区的小龙门林

场,交通便利,海拔 1100米左右,

是华北地区森林生态和野生动植物

资源保护比较完好的暖温带山地森

林类型。动物区系属于古北界东北

亚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独特的

地理环境以及从阔叶林到亚高山草

甸的植被类型孕育了独特的动物群

落。迄今,该地区已经记录到的鸟

类有 11 目 25 科 107 种,包括 15

种国家 I级和 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

物和 4种中国特有鸟类在该地区繁

殖,于 80年代被全国鸟类环志中心

批准为全国首批鸟类环志站。自

1982年该基地建立以来,学院和林

场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保证了

实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烟台海滨实习基地位于山东

省烟台市月亮湾附近的海军航空工

程学院学兵大队,基地交通便利,

并能够提供必需的食宿、交通、教

室、实习物品存放等后勤保障。基

地附近有岩岸、沙岸、港口等不同

的生态区域,物种和环境均可满足

实习的需要。自 1985年该基地建立

以来,学院和军队建立了良好的关

系。

生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

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山地动物

学实习一般在 6月上旬,海滨无脊

椎动物实习一般在 7月中旬,植物

生物学野外实习一般在 8月下旬。

教学快报

14 | | 2007年 第 3期

实验教学中心召开实验室空间调整动员会

叶伟萍

5月 30日,实验教学中心在学

院 116教室召开学院实验室空间调

整动员会,会议由教学副院长向本

琼老师主持,王英典院长出席会议,

全体实验教师参加了会议。

王英典院长首先强调此次实

验室空间调整的目的是要使教学实

验室形成规模,更加规范。回顾去

年和前年的实验教学工作和实验室

建设工作,王院长痛心地指出,我

院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内容是非

常好的,但是实验教学中心为什么

连续两年都未能成功申报国家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呢?其中一个最重

要的原因,就是学院的实验室空间

不足、布局凌乱、缺乏统一规划和

设计。同样基于这个原因,学院经

过反复讨论,决定放弃今年的实验

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打算通过此

次空间调整,全面改善实验室教学

环境,为明年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的申报工作做好铺垫。

接着,向本琼老师详细部署了

具体的实验室调整方案和人员分

工,实验室空间调整和环境改造工

作随即正式启动。此次实验室空间

调整和教学环境改造后,实验教学

中心将为本科教学增设普通生物学

实验室、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创新

实验室和显微互动实验室,同时完

善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形成

学院东侧教学区、西侧共享平台区、

北侧科研区的整体格局。由于此次

实验室调整和改造工作需要在今年

暑期完成,时间很紧迫,王院长鼓

励大家相互支持和协调配合,顺利

完成这项工作。

向本琼副院长带队参观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叶伟萍

为学习兄弟院校的生物学实验教学管理经验,

从而为我院实验教学中心参加 2008 年的教育部本

科教学评估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比做好准备,学

院实验教学中心自 2006年以来,先后派出 20余人

次前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

参观学习。6月 22日,在学院教学副院长、实验教

学中心主任向本琼老师的带领下,实验教学中心刘

进、叶伟萍一行参观了武汉大学的生物学实验教学

中心。参观活动得到该中心的大力支持,中心主任

黄诗笺教授详细介绍了该中心的基本情况和实验教

学特色,并引导大家参观了中心的各个实验室。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

1997 年,为校院两级管理的教学单位,于 2005 年

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生物学实

验教学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特点。

具体来说,在机构设置上,武汉大学生命科学

教学快报

| | 2007年 第 3期 15

学院设有负责本科实验教学的实验教学中心和负责

大型公共仪器设备的共享设备中心,两个中心分开

运作、相互支持。在师资结构上,武汉大学生物学

实验教学中心有 23 位兼职实验教师,11 位实验技

术人员,这些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均在硕士以上。

在办公上,中心设有专门的办公室,中心实验人员

集中办公,便于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在岗位考核

上,武汉大学改变了以往岗位考核在学校的做法,

将岗位考核的权力下放到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据此

将中心的管理工作分块,采取竞聘上岗的方式,制

定弹性工作制,并在岗位津贴上体现管理工作的差

异。在教学空间上,该中心的教学实验室总面积约

为 3300m2,集中在生命科学学院大楼的一、二层,

便于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共有 13个教学实验室、

3个学生实验室、6个共享仪器室和4个功能预备室,

实验室面积较大,能容纳 60人同时上课。在对外开

课上,由于武汉大学拥有医学院和药学院,生物学

实验教学中心对外开课量较大,如微生物学实验开

设 11个班。

我院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实验教学空

间的扩展、师资队伍建设、机构管理等方面得到很

大发展,已经为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奠定

了条件,相信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学院全体师生的

共同努力下,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定能在明

年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比工作中取得佳绩。

教学快报

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型

实验教学

综合型

实验教学

研究探索型

实验教学

共享

仪器室

基础生物学实验室

微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室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综合型实验室

综合型实验室

综合型实验室

生物芯片实验室

发酵工艺实验室

科学研究训练实验室

分光光度计室

冷室

温室

特殊显微镜室

无菌操作室

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型

实验教学

综合型

实验教学

研究探索型

实验教学

共享

仪器室

基础生物学实验室

微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室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综合型实验室

综合型实验室

综合型实验室

生物芯片实验室

发酵工艺实验室

科学研究训练实验室

分光光度计室

冷室

温室

特殊显微镜室

无菌操作室

生物信息学实验室

1 2 3

16 | | 2007年 第 3期

综合型实验室

档案管理

5 升发酵罐

超净工作间

右起:向本琼、黄诗笺、叶伟萍、刘进

学生实验报告

教学快报

| | 2007年 第 3期 17

2007届研究生培养情况

刘海涛

生命科学学院 2007届毕业的研究生共计 12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26人,硕士研究生 98人,硕士研究

生中有 1名来自刚果(布)的留学生。

博士研究生毕业情况

编号 姓名 导师 论文题目

1 张淑萍 郑光美 城市化对麻雀(Passer montanus)的分布与扩散的影响

2 林永达 左明雪 雌激素对成体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和鼠成体干细胞的脑内移植

3 王 宁 郑光美 黄眉 鹟姬 生态学研究

4 朱 宁 左明雪 几种与神经可塑性有关的分子在出生后小鼠和鸣禽脑内的动态表达

5 邵淑丽 左明雪 RNAi沉默mdr1基因对白血病HT9细胞和胃癌 SGC7901/ADM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6 肖迎雨 任海云 拟南芥微丝结合蛋白 VLN4的表达与功能研究

7 陈 超 王英典 玉米淀粉分支酶 llb(ZmSBEllb)互作蛋白的筛选及其功能解析

8 姜海凤 张金屯 滇中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土地可持续利用

9 康明江 郑光美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生态学研究

10 李 佳 左明雪 BDNF及受体 trkB对鸣禽白腰文鸟发声控制核团性形态形成的作用

11 马 骏 左明雪 雌激素对雌性小鼠脑中神经作用发生的影响及可能通过的途径

12 田 甜 何大澄 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 S100A11在转移中功能的初步研究

13 向 云 任海云 百合药粉依赖性微丝结合蛋白 LIABP29全长 cDNA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14 王利敏 曾长青 新 NuMAP蛋白的发现和鉴定有其功能研究

15 李万杰 桑建利 F盒蛋白 Grrl和锌指蛋白 Ace2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形态和致病性的影响

16 杨承刚 魏 群 植物类钙调蛋白磷酸酶的发现和鉴定

17 王海龙 魏 群 CNAC端调节区及免疫抑制剂-新免蛋白对 CN活性的调节研究

18 佟 丽 魏 群 绿原酸对钙调蛋白磷酸酶激活作用机理的研究

19 王 辉 葛剑平 泾河流域典型区沟谷侵蚀的生态学过程分析

20 陈宝玉 刘世荣 川西亚高原主要森林群落土壤呼吸动态特征研究

21 井润贞 牛翠娟 慢性氨氮胁迫、密度胁迫和冬眠对中华鳖能量收支的影响及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C对中华鳖越冬的作用

22 董 东 林 魁 使用朴素贝叶斯模型对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的整合

23 吴东丽 张金屯 北京地区国家保护植物野生大豆的生态学研究

24 李军玲 张金屯 中国特色生态游及其生态效应的数量表达-以浙江普陀山旅游区为例

25 王 健 刘恩山 对中学生生物学过程技能的评价研究

26 李高峰 刘恩山 初中生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的研究

科研纪实

18 | | 2007年 第 3期

硕士研究生毕业情况 编号 姓名 导师 论文题目

1 梅蒂亚 辛明秀 海洋细胞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的研究

2 孙雁玲 寇晓军 干扰起源的樟子松林分布区的植被分布的初步研究

3 暕施恭 寇晓军 黄土高原沟壑的分形特征研究

4 苏 婷 刘 宁 光驱动 δ亚基缺失的 FoF1-ATP合酶的应用研究

5 徐 丹 刘全儒 中国卫矛属翅果卫矛组的分类学研究

6 张云红 娄安如 华北地区稀有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分异规律

7 高 婷 张金屯 北京西部山区胡枝子种群生物量和构件生态学研究

8 葛 源 刘全儒 中国瓦韦属薄叶组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9 许 芸 张金屯 北京西部山地濒危植物刺五加生存群落的数量分析

10 梁静南 刘 宁 杜仲花的形态发生和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11 张 亚 张正旺 我国三种伯劳科(Laniidae)鸟类的分类研究

12 冯雪松 张正旺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的活动区与扩散行为研究

13 卢 珊 张正旺 大别山地区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活动区与扩散行为研究

14 赵信利 张正旺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15 崔 鹏 邓文洪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栖息地选择及活动区研究

16 耿志涛 左明雪 白腰文鸟前脑 cDNA文库构建及雌雄白腰文鸟前脑基因差异表达筛选

17 丁羽佳 赵长琦 八角莲化学成分分析及几种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8 董亚男 曾少举 鸣禽白腰文鸟 RA核团在致聋、隔离和损伤条件下超微结构的定量研究

19 张 慧 翟永功 Dv12的相互作用蛋白 DDIP对Wnt信号通路的调节

20 杜红伟 韩 洁 中国渤、黄、东海沿岸潮间带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复合种的微卫星 DNA标记及种群遗传分化研究

21 王 巍 韩 洁 基于 COI和 ITS基因的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复合种的种群遗传分化及系统发生关系的研究

22 施圆圆 何士刚 郑光宇

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离体和在体电转染

23 玥玥范 郑光宇 浅青紫链霉菌 Streptomyces lividans木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24 李 倩 辛明秀 产低温蛋白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酶的提纯与性质研究

25 张艳芬 辛明秀 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种群变化规律及优势种群的研究

26 张冬冬 郑光宇 中国木薯醇腈在枯草芽孢菌和汉逊酵母中的表达

27 潘 青 辛明秀 深海适冷菌 Xanthomonas SP1分泌的胞外蛋白酶的纯化与性质分析

28 庞 婧 曾少举 鸣禽白腰文鸟神经发生区性双态形成的分子机制及 Notch在鸣唱核团中的动态表达研究

29 田翠萍 曾少举 非洲爪蟾听觉核团核心区与壳区神经发生的时序差异及其进化意义

30 孔 放 张根发 与长寿和衰老相关的人类线粒体基因群体遗传学研究

31 陈 青 张根发 棉花 TIR1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验证

32 李 艳 梁前进 伴随人类 X染色体基因失活的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研究

科研纪实

| | 2007年 第 3期 19

(续表)

编号 姓名 导师 论文题目

33 王 荣 张根发 拟南芥生长素受体基因 TIR1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34 魏 祎 梁前进 一种新的参与中心体复制的中心体蛋白 F46-crp的鉴定功能初探

35 翟瑞童 张根发 新型腺苷酸激酶 AK6R 的功能研究

36 李 洁 王英典 水稻 ADP核糖基化因子(OsARF3)在水稻颖果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37 王楠楠 王英典 水稻蔗糖转运载体(OsSUT1和 OsSUT2)启动子的分离及功能研究

38 殷 娴 肖尊安 美洲商陆抗病毒病毒蛋白基因(PAPs)与异戊烯基转移酶基因(ipt)共表达的初步研究

39 秦 敏 肖尊安 籽粒苋贮藏蛋白基因转化早籼稻的研究

40 陈晓博 肖尊安 PAP、PAPIIC末端缺失突变体的克隆及其遗传转化

41 林 静 何大澄 着丝粒新蛋白的筛选

42 龙治涛 桑建利 蛋白磷酸酶 4调节亚基 R3a(pp4R3a)亚细胞定位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43 姜丽丽 何大澄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Thg1L的功能初探

44 罗崇林 何大澄 一种新的肿瘤-睾丸抗原 CABYR的鉴定 3

45 胡潇华 何大澄 新中心体蛋白 TCC52的鉴定与初步功能研究

46 李 娜 肖雪嫒 一个新转录本 ASPH6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47 周春媛 何大澄 两个新的中心体蛋白的鉴定与初步研究

48 戴嵩玮 何大澄 蛋白质芯片技术标准化平台的建立及肺癌血清标志物 SAA的鉴定

49 郝佳洁 赵和平 烟草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线粒体的分布与动态研究

50 朱贵欣 曾长青 MuMA-like蛋白 CDCA4的鉴定与功能初探及 NuMA自身免疫抗体的纯化

51 张 岩 任海云 烟草 BY-2细胞胞质分裂过程中微丝骨架的动态变化及功能研究

52 王 琳 崔宗杰 大鼠胰腺腺泡细胞胞浆钙振动启动时机的测定

53 刘 琴 崔宗杰 脂筏与大鼠肝细胞和胰腺腺泡中 GPCR介导钙振荡

54 王炯伟 崔宗杰 磷脂酶 A2对溶酶体包被膜完整性的调节

55 王艳玲 崔宗杰 内质网稀少细胞的胞浆钙信号研究-以大鼠褐色脂肪细胞为例

56 曹秋菊 张 伟 去甲斑蝥素对 BGC-823细胞抑癌作用分子机理的初步探讨

57 李 迪 桑建利 CaAce2靶基因 CaDAN4、CaSFL1、CaECM25和 PCH家族蛋白 CaHof1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形态的调节

58 胡新宙 张 伟 RKIP在抗癌新药紫金龙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

59 罗 熙 魏 群 基于 MPI的 hmmpfam的动态 I/O优化实现

60 李海音 魏 群 钙调蛋白磷酸酶 A亚基与钙调素的结合机制研究

61 潘炜松 李 森 人肌肌酸激酶的去折叠与再折叠机制研究

63 柳继琼 魏 群 以 CN为靶酶的 JHH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药理作用研究

64 高 烨 向本琼 钙调蛋白磷酸酶催化亚基、催化核心去折叠动力学及调节因素对其稳态变性作用的研究

65 彭 飞 魏 群 重组人 CNB蛋白的发酵工艺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66 张 云 魏 群 量子点标记 ATP酶分子马达免疫优越感器的应用研究

67 黄 薇 魏 群 PP1与 PP2B催化亚基的非保守 N端对其性质的决定作用

科研纪实

20 | | 2007年 第 3期

(续表)

编号 姓名 导师 论文题目

68 杜艳伟 向本琼 钙调蛋白磷酸酶催化亚基羧基端调节区域及免疫抑制剂对其活性的抑制研究

69 喆薛成 魏 群 非保守 β12-β13环在同族蛋白磷酸酶 PP1和 PP2B中的重要作用

70 付 非 桑建利 Ace点突变及其调节的葡聚糖酶基因对白色念珠菌细胞形态影响的研究

71 孙玉珍 牛翠娟 南方鲆对 Vc的需求及饲料中 Vc对南方鲆抗胁迫能力的影响

72 蔡清秀 张 立 使用微卫星标记对勐养保护区亚洲象(Elephas maximus)种群数量的评估

73 王峥媚 张正旺 城市化对喜鹊(Pica pica)种群密度和繁殖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74 李麒麟 张 立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亲缘辨别机制

75 常宗飞 刘定震 胁迫对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内分泌的影响

76 黄启星 成新跃 植物寄生线虫的 EST-SSR数据挖掘及多基因进化树的构建

77 谢培振 成新跃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种间竞争

78 潘文婧 张 立 思小高速公路对勐养保护区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迁移的影响

79 饶小平 刘定震 社群条件和亲缘关系对大仓鼠、金仓鼠行为、生理、繁殖以及后代适合度的影响

80 丁晶晶 蒋志刚 刘定震

中国大陆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分析

81 孙甜甜 寇晓军 黄土高原泾河流域典型区植被变化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

82 文 汇 寇晓军 泾河流域降雨和植被的协调性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初探

83 李姝玮 牛登科 表达模式对蛋白质和非编码序列的“塑形”作用

84 付 聪 林 魁 人类基因组中 microRNA靶基因 mRNA表达水平与其序列特征的关系

85 王海芳 牛登科 mRNA稳定性与基因中内含子有无、内含子个数等的关系

86 常姗姗 牛登科 基因终止密码子与 3’端最后一个外显子拼接位点的相对位置研究

87 冯 靓 牛登科 mRNA稳定性与其长度和二级结构最小自由能之间关系的研究

88 刘 芳 张 立 鸮北京地区纵纹腹小 (Athene noctua)的生存现状及猛禽体内寄生蠕虫的初步研究

89 牟 勇 娄安如 环境因素对稀有植物小丛景天(Rhodiola dumulosa)繁殖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90 付 云 刘全儒 官厅水库库滨带维管植物区系及植物群落研究

91 宋 艳 魏 群 从金银花中分离纯化及 CN有激活作用的单体化合物及其激活机制研究

92 牛超群 翟永功 依托泊甙与他莫昔芬相互作用对乳腺癌细胞 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

93 刘 畅 赵长琦 药用植物中华山荷叶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

94 畅晓晖 桑建利 叠氮胸苷衍生物的筛选及其抑癌机制的初步研究

95 林长旭 辛明秀 城市污水处理 A2/O工艺缺氧池反硝化菌的分离鉴定

96 韩 婧 魏 群 拟南芥蓝光敏感突变体中 sub2的基因克隆及 cop1与 EIN3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97 马 玲 刘恩山 高中生物学教师特定主题的学科教学知识内容结构初探

98 李文琳 方 瑾 生物制药相关企业对生物科学类专业人员的需求调研与“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基地”培养目标分析

科研纪实

| | 2007年 第 3期 21

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共促科学技术发展

——何大澄教授入选美国细胞生物学会国际事务委员会

林 琳

6月 15日,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教育

部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院长,我校生命科学

学院何大澄教授在华盛顿特区美国细胞生物学会

(ASCB)总部参加了 ASCB 国际事务委员会

(ASCB-IAC)2007 年例会,这是中国细胞生物学

会第一次正式出席此项会议。IAC主席 Beckerle教

授、国际科学联合会主席 Bruce Alberts教授、美国

细胞生物学会前主席 McIntosh教授,以及其他委员

共计 11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三个议题:

一是在支援非洲和南美细胞生物学发展工作中的问

题和解决办法;二是今年 7月将在法国召开的ASCB

夏季研讨会的筹备情况;三是下一届研讨会的选址。

现场还验收了 ASCB图像和摄像播送(网络文库)

系统的建设进度。

何大澄教授在会上做了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中

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的会员人数、现任领导、分会组

成等情况,并通报了 2006年底主持筹办第五届亚太

细胞生物学代表大会的情况。随后,他应会议主席

的要求,概述了中国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活跃领域和

存在的困难与不足,特别指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是一个会员众多、充满活力的学会,近年更是有迅

速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参加 IAC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希望

在扩大对外交流中获得更快发展。同时作为一个来

自大国的代表,何大澄教授对于 ASCB长年以来致

力于帮助第三世界特别是非洲国家发展细胞生物学

等活动表示赞赏,并对有关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如在知识产权方面如何制订有利于受援国的特别措

施等。何大澄教授表示,关于参加 IAC工作的具体

做法还要向理事长请示和理事会讨论,但可以相信

中国在这类活动中将肯定会是一个积极和负责任的

合作伙伴。IAC主席和与会委员对中国细胞生物学

学会参加共同工作表示欢迎,并对第一次参会就能

发挥明显的积极影响感到欣喜。

背景信息

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成立于 1960年,是当今细胞生物学

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会。现有会员超过一万人,遍

布于美国等 44个国家。其宗旨是通过每年举办一次

的细胞生物学年会和夏季专题研讨会,以及其发行

的刊物促进细胞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和知识的交

流。该学会致力于为学生和年轻的学者提供培训和

发展的机会。其任务还包括向美国国会和民众传播

生物医学的重要性,使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的顺利

进行得到保障。

学术交流

22 | | 2007年 第 3期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高级生态学讲座系列

王红芳

本学期的高级生态学讲座系

列在牟溥教授的精心主持下,邀请

到国内外生态学界 20 多位知名学

者到学院作学术报告。高级生态学

讲座系列作为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

究生的学位课,旨在通过课程教学,

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生态学等方面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生态

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

展动态;具备在生态环保领域从事

科研、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的基本

能力。课程探讨了种群生态、群落

生态、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生物

多样性、全球变化等领域的重要理

论问题与研究进展。

时间 主讲人 报告题目

3月 13日 邬建国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1) Landscape ecolo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2) Changing perspectives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3月 20日 牟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土壤学基本知识:I,II

3月 27日 林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信息学与群落基因组学

4月 3日 张大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的中性理论

4月 10日 刘世荣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水文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4月 17日 张金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恢复生态学和生态工程的理论与实践

4月 28日 高琼(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美国西南部荒漠景观模拟分析

5月 8日 韩兴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略谈英文写作及浅释生态学英语例句

5月 15日 杨忠歧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5月 23日 Elizabeth R. Smith Using Existing Data and Models for Proactive Decision-making

5月 23日 Kurt Riitters Applying landscape ecology in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tréal Process

5月 29日 张正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鸟类栖息地及其研究进展

6月 5日 马克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所) 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进展

6月 11日 Tortein Solhoy The biology of the Iberian slug, an introduced pest species in Noway, preventive and direct measures for its control

6月 11日 Chitra Baniya Succession and diversity of plants in abandoned crop fields in Nepal

6月 11日 Lhagpar Dorje Juniper forests and Holocene vegetation history in central and south Tibet

6月 11日 Joachim Schmidt What can Carabid beetle data tell us about glaciation events in Himalaya

6月 14日 Chad Oliver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学院)

(1) Sustainability in dynamic world (2) Dynamic paradigm in landscape ecology

6月 19日 Bruce Kirchoff 博士(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

A New Method of Describ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for Use in Phylogenetic and Genetic Analyses

6月 19日 江 源 高山、亚高山草甸资源特征与生境特征关系的景观生态学研究

6月 26日 潘愉德研究员(美国农业部林务局) Regional Ecosystem Biogeochemical Studies: Responses of Terrestrial/Aquatic Ecosystems to Multiple Environmental Changes

学术交流

| | 2007年 第 3期 23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微观生物前沿讲坛

张晓嫣

本学期的微观生物前沿讲坛在任海云教授和丛

羽生教授的主持下,共有 9名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知

名学者前来,为本院的学生作学术报告。这些学者在

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曾获得突出的成绩,在 Cell,

Nature,Science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过

研究文章。他们的报告内容或者是各自实验室近期工

作的重要成果,或者是最新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

上的工作,都代表着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大大开阔

了同学们的视野,加深了同学们对科研工作的认识。

报告中通过学者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大大促进

了学生们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

时间 来访学者 报告题目

3月 16日 瞿礼嘉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植物激素的甲基化及植物发育

3月 23日 王文恭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 RNA结合蛋白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4月 6日 郭岩研究员(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SCaBP8,a Putative Calcium Sensor, Protects Shoots from Salt Stress by Recruiting SOS2 to Plasma Membrane in Arabidopsis.

4月 13日 孟安明教授(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脊椎动物的中胚层发育

4月 27日 马力耕教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组蛋白的单泛素化与植物发育

5月 11日 陈建国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管及其中间丝网络结构的调控

5月 18日 叶德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植物花药发育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5月 25日 种康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Functional genomics on rice

6月 8日 邱小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 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及其对细胞凋亡的调控

本活动得到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资助

学术交流

24 | | 2007年 第 3期

加强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

与发展工作

——教工第一支部召开新党员发展会

张 伟 梁前进

2007年 6月 22日下午,生命

科学学院分党委教工第一支部新党

员发展会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

拉开序幕。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宋

丽慧、生命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宋

杰、校党委组织部组织员周云龙、

生命科学学院分党委组织委员韩

洁、生命科学学院教工第二支部部

分同志、学生支部代表和部分入党

积极分子、群众代表出席了发展会。

会议由第一支部组织委员李森主

持,宣传委员张伟做大会秘书。 本次发展会的主要内容是吸

收优秀青年教师井健同志加入中国

共产党。同时,还围绕进一步加强

党的基层组织建

设、青年骨干教师

的培养与发展工

作、青年教师如何

提高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等问题展

开了热烈的讨论。 发展会上,井健同志郑重地宣

读了入党志愿书,井健同志入党介

绍人李森同志和孙秀英同志介绍了

井健同志的基本情况,党支部书记

梁前进同志宣读了政审意见。生命

科学学院分党委教工第一支部的党

员同志一致认为井健同志入党动机

端正,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不断进取、

任劳任怨,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认可。井健同

志为人随和、表里如一,主动按党

章要求的党员标准积极工作,已经

符合预备党员的发展条件,经表决,

支部成员一致同意接受井健同志为

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并报请上级

批准。 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宋丽慧

同志对基层党员的发展工作提出了

明确意见,鼓励党员同志勇于正视

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同时

对本支部在党建中取得的成果给予

了充分的肯定。 生命科学学院分党委教工第

一支部一直非常重视骨干教师的培

养和发展。近年来,针对青年教师

入党积极性不高等新形势下出现的

新问题,本支部坚持在思想政治工

作和组织发展工作中主动出击,扩

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党的知识培训的

对象范围。除了培训正式提出入党

李森同志主持发展会

井健同志宣读志愿书

第一支部支委会在认真组织大会

党团工作

| | 2007年 第 3期 25

申请的教职工外,还热情欢迎没有

提出申请的同志参加,并积极鼓励

以前接受过培训的同志再次参加学

习,均收到显著的效果。 本支部还通过增强“一个党员

就是一面旗帜”的责任意识带动群

众。当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科研

上出现问题时,支部成员先分析其

家庭、生活、健康等方面是否遇到

困难,进而解决困难。这些老师接

受党组织帮助后,都努力走出困境,

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此外,本

支部注意挖掘支部内的优秀党员事

迹,促进教师间的交流,用先进的

教学方法、科研成就影响和带动教

职工工作热情的提高,做到“你做

我的榜样,我做你

的榜样;形成合力,

共建和谐”。 发展会上,学

院分党委书记宋杰

同志对本支部今后

的工作提出了具体

的意见,参会的其

他同志纷纷表达了

自己的感想与体

会。 最后,会议在欢乐和谐的气氛

中结束。本次会议不仅意味着党组

织又增添了一份新鲜血液,而且更

鼓舞了支部党建工作迈向新台阶的

士气。

组织部副部长宋丽慧同志讲话

党内外同志共话党性

老党员周云龙同志介绍经验

党员发言,发展对象认真记录

分党委书记宋杰同志讲话

党团工作

26 | | 2007年 第 3期

生命科学学院分党委积极组织

2007年“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

生命科学学院分党委

为了深入贯彻市第十次党

代会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

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弘扬团结互

助精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

问题,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广

大党员的关爱,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贡献,生

命科学学院分党委积极响应学校

党委的号召,组织全院党、团员

踊跃参加“共产党员献爱心”捐

献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许多学生党员也积极参加,捐献

的钱虽不多,但积水成渊,表达

了自己对困难群众的一份关爱。

本次活动全院 173位共产党员和

10 位共青团员及两位入党积极

分子共捐助人民币 5309.81 元。

通过共产党员的捐献活动,实实

在在为北京市的困难群体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体现党员和群众心

连心。

捐款人名单 共产党员 李秀菊 王艳丽 王 芳 林 静 王永潮 李兆华 黄远樟 王 慧 凌世瑜 颜卉君 张鸿卿 周云龙 刘凌云 康保娥 柳惠图 王端顺 黄秀梨 林之明 李国珍 薛少白 高天慧 刘 军 张崇浩 徐志敏 王秀云 张启元 梁彦生 姜在阶 戴宝隆 樊文海 聂剑初 张 鹏 吕赫哲 姜莉莉 胡文彬 明冠华 陈旭波 刘 晟 张加利 韩素芳 刘 义 吴 娜 郑丹华 张蕾颖 崔 婧 陈 晖 雷 艳 徐 婧 李肖蕖 朱卫娉 颉欣妮 李海红 李婷婷 张双凤 关丹丹 吕 杨 申 彤 宋 杰 白 勇 韩 洁 张雁云 牛翠娟 张 兰 林 魁 邓文洪 钟 锦 刘海涛 刘定震 史桂英 鲍 蕾 丛培昊 果春青 陈宝玉 向 云 耿 峰 田 甜 樊粉霞 刘 芳 黄启星 王 琳 唐川宁 梁前进 王英典 张根发 孙一娜 孙秀英 彭 安 张 伟 李 森 黄凌云 张晓嫣 井 健 向春玲 张颖之 刘 玮 李 黎 齐 清 白 琳 刘 影 倪 川 聂二保 张生军 常 江 李魏清 李文博 邹 帅 董 路 李娟娟 刘香梅 刘 真 佘建云 王 旭 殷 娴 张 亚 张艳芬 高 婷 李 迪 曹秋菊 赵信丽 秦 敏 卓小利 曹 雪 李 佳 吕东霞 钱美亚 郭丽然 王 伟 吴大伟 王 丽 王雪梅 陈力权 韦 玲 孟玉莲 冯 昊 徐丽娣 简 辉 李红菊 肖 森 王筠新 胡梦雯 胡莹莹 曹晏宁 熊小椒 王炯伟 宋 艳 刘 韦 王峥媚 孙甜甜 畅晓辉 黄 薇 许 芸 常姗姗 卢 姗 梁静南 苏 婷 姜丽丽 牟 勇 张冬冬 杜红伟 潘炜松 付 聪 王海芳 张 岩 董亚男 李 洁 刘 畅 庞 婧 田翠萍 柳继琼 薛成哲 胡新宙 李殊玮 郝佳洁 共青团员 宁俊勇 冯天骄 杨丽媛 王 鹏 王 萌 林 雯 李艳花 闫虹庚 程 虎 杜 军 积极分子 庞尔丽 刘智慧

党团工作

| | 2007年 第 3期 27

2007年上半年团推优工作稳步开展

孙一娜

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是党赋予共

青团的一项光荣任务。我院分团委始终坚持质量第

一,本着成熟一个,推荐一个的原则组织各学生团

支部开展团推优活动。今年 3至 5月,在学院分团

委的指导下,全院本科生、研究生团支部相继开展

了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团推优工作会议。经过

对积极分子思想、学习的定期考查和了解,以及团

支部成员对积极分子提出批评意见的改进情况,大

会对经考察已基本具备发展条件的积极分子,以团

支部为单位,严格按照学院团推优工作细则进行了

民主评议和投票。本学期本科生团支部推优 11人,

研究生团支部推优 6人。

赠书助学,我心飞扬

——记 2006 级硕士党支部

爱心捐书活动

张蕾颖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

匙,然而北京市海淀区明圆学校的孩子们,却无法同

我们一样尽享知识的沐浴。为了解当前打工子弟教育

状况,改善明圆学校的阅读环境,2007年 4月底至 6

月中旬,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6 级硕士生党

支部的全体党员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组织了“共建明

圆图书馆”爱心捐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成员的全家福

参观明圆学校

党团工作

28 | | 2007年 第 3期

明圆学校创办于 1997年,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

是北京最早建立的打工子弟学校。这里校舍简陋,桌

椅均来自社会捐助。任课教师大部分为离退休教师,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据校方负责人反映,目前最大的

问题是图书短缺,常规的阅览课被迫停课。为此,2006

级硕士生党支部于 4月 26日对明圆学校图书馆现状进

行了初步调查。调查显示,该校受赠图书数量很多,

但内容却难以符合孩子们的需求。为协助该校建设图

书馆,支部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于 6 月 1 日至 6

月 6 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组织了倡议捐书、

收书活动,期间收集图书 4000余册,并于 6月 1日至

6月 14日完成图书的分类整理、编目工作。6月 15日,

支部全体成员在校研工部马宁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明圆

学校,在简短的交接仪式后,协助该校师生完成了图

书分发工作,并制定了借阅试点班级的图书借阅规则。

孩子们期盼的眼神,以及那手捧图书开心的笑

脸,是我们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虽然条件恶劣,孩子们却仍然开心的学习着、玩

耍着,虽然待遇微薄,老师们却仍然充满激情的在三

尺讲台上放着光芒。校长说:“不管环境如何,学校是

孩子们的天堂。”是的,这里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老

师们的天堂。我们会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让这个天堂

变成真正的天堂!

这次活动受到了学校研工部和学院分党委的大

力支持。通过本次活动,本支部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

子的宣传、组织等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大家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加强。我们相信,这次活

动只是一个开端,爱心的火种定能源源不灭,永远传

递下去。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捐书现场

明圆学校

书籍整理

捐书仪式

党团工作

| | 2007年 第 3期 29

本科生义务教授文明监督员奥运英语

孙一娜

5月 15日下午,生命科学学院 2006级本科生

组织了一次向北太平庄文明监督员教授奥运英语的

活动。下午 2点,活动在生科院 124教室开始。共

有 24名文明乘车监督员到场,我院四名 2006级本

科奥运志愿者担当了本次教授英语的任务。

学习在一声“老师好!”中开始了,整个过程

大家学习情绪高涨,同学们讲的也很投入。一遍遍

单词的反复示教,情景英语的对话练习,使得教学

现场十分活跃,每一位在场的监督员都很快的融入

到学习氛围当中,英语水平在学习中得到了提高。

此次义务活动进行得很成功,双方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活动,公交服务人员学到了英语知识,同

学们也检验了自己的英语水平、锻炼了自己的组织

能力和讲课能力。

义务教授奥运英语的活动将继续组织下去,希

望到 2008 年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志愿者都能掌握基

本的日常英语,也希望通过这个活动锻炼培养同学

们的能力。

我院获得北京师范大学 2007届

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学生名单

优秀本科毕业生:

李 颂 邓晓丽 熊良琼 张 薇 齐文静 王晓蕾 黄 烯

姚秀林 范 迪 杨培国 吴 杨 田明月

其中:李颂、邓晓丽、张薇、齐文静、熊良琼、姚秀林等六位同学还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优秀研究生毕业生:

王 辉 向 云 田 甜 李 佳 李万杰 佟 丽 翟瑞童 潘 青

付 聪 冯 靓 秦 敏 许 芸 王炯伟 罗崇林 牟 勇 牛超群

党团工作

30 | | 2007年 第 3期

辛勤耕耘五十载,芬芳桃李报春来

——孙儒泳院士从教五十五周年庆祝会

叶伟萍

6 月 11 日,孙儒泳院士从教

55 周年庆祝会在英东学术会堂隆

重举行。钟秉林校长、葛剑平副校

长出席庆祝会。党委组织部、人事

处、科技处、学科规划与建设处、

研究生院、教务处等部门负责同志

以及孙儒泳院士的朋友和弟子、生

命科学学院师生参加纪念会。会议

由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英典主持。

钟秉林校长致词,高度评价了

孙儒泳院士为我校生态学科的建设

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的重要贡献,

勉励生命科学学院师生继续发扬以

孙儒泳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的

勤奋创业、团结协作精神,继续保

持我校生态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

位,在教学科研岗位上不断创造新

的工作业绩。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

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兽类

学会理事长张知彬研究员,孙儒泳

院士的学生代表、中国科学院动物

研究所的王德华研究员,中国科学

院动物研究所老所长、孙儒泳院士

挚友王祖望研究员,生命科学学院

分党委书记宋杰回顾了孙儒泳院士

从教、治学、为人的感人事迹以及

热爱教育、献身科学的重要贡献,

称赞他不畏艰难、潜心追求、严谨

求实的科学精神,是学界后学和学

院师生的宝贵财富。

孙儒泳院士 1951 年毕业于我

校生物系并留校任教,1993年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生态学

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

学院学生代表向孙儒泳院士和夫人献花

王英典院长主持大会

名师风采

| | 2007年 第 3期 31

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态学科评审

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生

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以及《生态学报》和《兽类学报》

副主编,《动物学报》、《动物学研

究》和美国《生理动物学》编委,

被学界誉为我国动物兽类生理生

态学的奠基人。

生态所所长张大勇教授、副所长张正旺教授向孙儒泳院士献礼

庆祝会现场

名师风采

32 | | 2007年 第 3期

孙儒泳院士从教 55周年

庆祝活动贺词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

孙院士、孙夫人、各位来宾、各位

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由

生命科学学院为孙儒泳院士举办的

执教 55周年庆祝会,并代表学校和

刘川生书记、学校党政班子向孙先

生及其家人表示衷心的祝贺。

大家都知道,孙儒泳院士是我

国著名生态学家,是我国兽类生理

生态学的奠基人,他学风严谨、注重

创新、著作颇丰,为我们学校的生

态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和成就

不仅促进了我们学校生态学学科的

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引领了我国高

等院校生态学的发展方向,为我国

生态学教学和人

才培养做出了重

要的贡献。在这

儿顺便提一下,在最近进行的国家

重点学科评审中,我们学校生命科

学领域的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生

态学和细胞生物学,都又很顺利地

通过了评审,据我所知,生态学的

排名还非常靠前,排在第一位,所

以今天借这个机会我要向孙儒泳院

士、生命科学学院和其它相关学院、

各位教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表示

衷心的感谢,因为一个学校学术实力

的提高、学科的发展,关键在于我们

的教师和我们朝气蓬勃的学生。

除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外,孙儒

泳院士还一贯坚持并倡导教学和科

研工作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观点,

并且身体力行地活跃在教学和人才

培养工作的第一线。

孙儒泳院士在教育战线已经

辛勤耕耘了 55载,培养了很多出色

的学生,其中一部分学生已经成为

活跃在我国甚至国际生态学研究领

域的杰出学术骨干,为我国生态学

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工作做出

了重要贡献。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

整体素质都非常好,得到社会各界

的好评,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政府

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坐在我旁

边的谢小军副市长——重庆市副市

长,既是孙儒泳院士的弟子,同时

也是活跃在我们国家管理部门的非

常杰出的校友。

我希望生命科学学院能够充

分发挥我校生态学科在全国的领先

地位,继续发扬孙儒泳院士,还有

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大批老先

生、老教授的勤奋创业精神、团结

协作,争取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中,再创佳绩。

最后,祝孙先生及其家人身体

健康,心情愉快!

谢谢!

钟秉林校长致词

钟秉林校长与孙儒泳院士亲切交谈

名师风采

| | 2007年 第 3期 3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

张知彬研究员致词

张知彬

尊敬的孙先生、陈老师,尊敬的各

位领导,各位来宾:

非常高兴能出席今天由北京

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的孙儒

泳院士从教 55周年庆祝会。我代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

学会以及下属的兽类学会,表示热

烈的祝贺。

今天我们召开这样一个庆祝

会,一方面是回顾孙先生的贡献和

成绩,另一方面是总结和学习他热

爱教育、献身科学的精神。孙先生

是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是我国动

物生理、生态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

基人。他在啮齿动物和鱼类生理、

生态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有力地推动了本领域的发展。

孙先生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

教书育人 55载,硕果累累,桃李满

天下。今天在座的很多他的弟子都

已经成为我国科技战线的重要科技

骨干。他编辑和编译出版了 11种教

材,为我国生态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他的《动

物生态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是我

国生态学界的一件大事。他培养和

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技工作

者投入生态学的

研究,意义非常

深远。刚才校长

讲了,孙先生一方面重视科研,同

时重视教育,通过科研促进教育,

通过教育促进科研,这种精神特别

值得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学习。因

为科研负担很重,很多老师或科技

工作者不愿花更多的时间投入教

育,我觉得这一点一定要向孙先生

好好学习。实际上科研和教育是密

不可分、相互促进的过程。孙先生

对我们动物研究所,对中国动物学

会、中国生态学会的发展做出了非

常重要的贡献。他一直担任我所农

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

验室学术委员会的委员,经常应邀

参加我所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答辩,

为我所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付出

了艰辛的劳动。

我本人就受益匪

浅,因为孙先生

参加了我的硕士

论文答辩和博士

论文答辩,对我

之后投入生态学

研究,对我本人

的成长和发展都

给予了很好的帮

助和指导,在此

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孙先生担任我

们生态学会的理事长,一直担任动

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兽类学会的顾

问,经常参加由学会举办的各类学

术活动,指导和帮助学会的发展,

为学会、学报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

心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孙先生

为人正直,淡泊名利,是我们青年

科技工作者的学习楷模。他治学严

谨、脚踏实地,始终坚持创新、求

真务实、守信的原则。他为人宽厚、

心胸坦荡。他提携后人、甘作人梯、

乐于助人、善于合作,他的这些优

秀品质是青年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最后,祝庆祝会圆满成功!对

孙先生从教 55年的贡献和成绩,再

次表示崇高的敬意!祝孙先生和陈

老师健康长寿!谢谢!

张知彬研究员致词

张知彬研究员向孙儒泳院士献礼

名师风采

34 | | 2007年 第 3期

孙儒泳院士弟子代表

王德华研究员致词

王德华

尊敬的孙老师、尊敬的各位领导、

尊敬的各位来宾:

今天是双喜临门的大喜日子,

在孙先生从教 55周年的日子里,又

恰逢先生 80寿辰。首先,我代表弟

子们向我们敬爱的老师致敬,敬祝

孙老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孙先生对我国生态学的贡献

是写在中国生态学发展历史上的。

先生在生态科学领域辛勤耕耘五十

五年,刻苦奋进,严谨求索,为我

国动物生态学的发展史上做出了奠

基性的贡献。先生的功绩,作为弟

子无须刻意颂扬,先生学高身正的

大师风范在学术

界和教育界早已

有口皆碑。

师恩无边。我们很荣幸,能投

身到先生的门下。这些年来,我们

真正体验了先生的人格魅力,他淡

薄名利,胸怀若谷,谦虚好学,一

生耕耘。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

我国的生态学事业。在先生 80岁生

日的时刻,为了表达我们学生对老

师的敬意,我们出版了《庆祝孙儒

泳院士 80 寿辰纪念文集——动物

生态学研究进展》一书,作为献给

先生的礼物。作为学生,没有比向

老师汇报自己的工作成绩更好的礼

物了;作为老师,也没有比看到自

己学生的成长更高兴的事情了。先

生在我国栽了两棵树,一棵是动物

生态学这棵科学树,一棵是人才树,

也叫亲情树,这两棵树在我国逐渐

健康成长壮大起来。

我们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学

生感到无比自豪,我们作为北京师

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感到无

比骄傲,我们作为孙先生的学生更

感到无比幸运!感谢北京师范大学

对我们的培养,感谢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对我们的培养,感谢

我们的老师为我们的成长所付出的

心血。

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祝

愿生命科学学院所有老师身体健

康!祝愿我们的母校更加辉煌!

谢谢大家!

王德华研究员致词

弟子代表牛翠娟教授向孙儒泳院士献书

名师风采

| | 2007年 第 3期 35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老所长王祖望研究员致词

王祖望

尊敬的孙先生和夫人,尊敬的各位

领导和来宾:

我十分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

的盛会。看到这么多的朋友,有年

长的和年轻的,大家欢聚一堂,以

举行学术交流的方式庆贺孙先生从

教 55 周年,我作为孙先生的老朋

友,在生态学领域中的老战友和老

同乡,从心底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

慰。

孙先生在上世纪 50 年代,受

党和人民的重托,到苏联莫斯科大

学学习,在著名的生态学家纳乌莫

夫的指导下,开始从事动物生理生

态学的研究,到现在已过去 50 多

年。

这 50 多年里,除去各种政治

运动,下放劳动,十年文革浩劫所

耽误掉的时间外,剩下的可以理直

气壮、静下心来进行研究工作的时

间,也不过 30多年。这当中耽误掉

的 15到 20年的时间,正是我们这

代人年富力壮,人生最精华的岁月,

现在想起来仍然有一种不堪回首话

当年揪心似的感觉。所以在粉碎四

人帮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对我

们这一代人来讲,大家都有一种强

烈的紧迫感,憋足了劲,想把失掉

的时间抢回来。

在这个时候,我十分的幸运,

遇到了引导我进入生态学领域的三

位引路人。第一位引路人是动物研

究所,动物生态学研究所的主任,

后来担任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

长,中国兽类学奠基人之一 ——

夏武平先生。他在文革后期冒着巨

大的风险,组织和指导我们系统地

查阅了国际生物事业规划(IBP)

有关的文献,特别是查阅了美国科

罗拉多州立大学成套的有关草地生

态系统研究的文献。经所谓“胡风

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罗泽浦先生

的加工和编辑,我们出了三辑《国

外文献译丛》。真是不查不知道,一

查吓一跳。在我们搞文化大革命时

候,国际上生态学研究已经从互不

关联的单学科生态学研究,进入到

了以国际大合作的方式开展生态系

统的研究。国际生态系统的研究突

飞猛进,而我们已被远远的抛在后

面而浑然不知。

我的第二位引路人是动物所

昆虫生态学家,中国生态学会创始

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创导

者和组织者——马世骏先生。他在

1966 年担任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副所长期间,曾组织和指导了我们

的研究计划。后来,在高寒草甸生

态系统定位站的建设和研究方面给

予我诚挚的支持和指导。

我的第三位引路人就是孙先

生。1977年、78年粉碎了四人帮后,

我们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次级生产

力研究中涉及到生理生态学的问

题。我特地从青海跑到北师大向孙

先生求教。孙先生毫无保留,手把

手地教我们。他那种无私奉献、乐

于助人的宽阔胸怀,给我留下毕生

难忘的印象。从那时候起,我们就

成为志同道合、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上世纪 80年代,孙先生是西北高

原生物研究所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

统定位站研究工作的参与者和合作

者,对海北站早期的发展和人才的

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梁杰荣、

郑生武等与孙先生合作过的年轻科

技人员,不但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王祖望研究员致词

名师风采

36 | | 2007年 第 3期

而且对孙先生为人尤为敬佩。那个

时候海北站条件很差,孙先生和我

们一样,忍受着高原缺氧带来的病

痛。他一到海北站就头疼、胸闷、

晚上失眠,但他仍然坚持和大家一

起做样地,放鼠夹,解剖老鼠。后

来,为了照顾孙先生的健康,夏先

生建议我们不让他去海北站,让他

的学生去海北站工作。像董全、贾

西西等许多学生的学位论文就是在

海北站完成的。这种合作关系一直

延续到九十年代。1991年,我调到

动物所工作以后,北师大和动物所

的合作也更加密切。孙先生先后担

任过动物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

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农业虫鼠

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

员会主任,孙先生担任生态学会理

事长、《动物学报》副主编、编委,

对动物所生态学科的建设、人才培

养等方面提出了很有见解的建议,

同时也为中科院研究所和高等院校

的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之,

孙先生给我留下了三点最深刻和难

以忘怀的印象:第一,他在学术上

毫无保留、助人为乐的博大胸怀。

第二,他坚持独立思考,即使是在

“左倾”错误方针统治的那个年代,

研究工作很难开展的困难情况下,

他仍然坚持独立思考,在学术上不

时地提出一些新见解。这些想法他

写成论文发表以后,均得到了大家

的肯定和赞赏。在 90年代,我曾经

对一位同行说:“可惜孙先生生活在

运动不断的年代,如果他生活在现

在,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他肯定

会有更多、更重大的新见解。用现

代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有更多,更

重要的创新”。第三,孙先生是一位

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人。

尽管他学识渊博,但他不耻下问,

是一位善于向同行里手,甚至学生

学习的大师级学者。

我十分庆幸自己一生有三位

在学术上的领路人,让我在小哺乳

动物生态、生理生态和高寒草甸生

态系统次级生产力等领域中作了一

些研究工作。虽然在学术上远不及

我的三位领路人,但是我对三位引

路人的感恩之情却永远常存在我的

内心。

谢谢各位!

老朋友的聚会(左起:方喜叶、郑光美、陈玉花、孙儒泳、徐汝梅、谢小军)

名师风采

| | 2007年 第 3期 37

在孙儒泳院士从教五十五

周年庆祝会上的贺词

生命科学学院分党委书记 宋杰

尊敬的孙儒泳院士、各位来宾:

上午好!在这美好的时刻,我

有幸与各位来宾一同祝贺孙儒泳院

士从教五十五周年,感到非常高兴!

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向孙儒泳院士表示崇高的

敬意,向与会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

欢迎!

孙儒泳先生 1947 年考取北京

师范大学生物系,1950年底提前半

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54年由国家

选派到原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研究

生院生物土壤系学习,师从著名的

动物生态学家纳乌莫夫(НАУМ

ОВ)教授。1958 年获博士学位后

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从事

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历

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助教、讲师、

副教授、教授。从 1978年开始培养

硕士研究生,1984年被批准为博士

生导师,1991年 7月开始享受国务

院特殊津贴,1993 年 11 月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我校

培养的第一批学生,先生毕业后留

校任教至今达五十五年。五十五年

可以是蓦然回首的匆匆一瞬,也可

以分成细丝,织就一部宏丽的教育

诗篇!在这五十五年里,先生以其

深邃的思想、严谨的治学精神、与

学生共进的教学理念,为我国动物

生态学的基础研究与教育事业的发

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教育家,孙先生一贯坚持

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在半个多世纪里培养了 40 多位优

秀的学生,这些学生今日都已成为

生态学界的骨干力量,先生就如同

一颗大树,用五十五个年轮播洒着

绿荫;更如同一股春风,走过两万

多个日日夜夜,吹出稻谷飘香、桃

李满园。

作为动物生态学家,孙先生在

国内外都享有盛誉,在先生从事生

态学教育和科研的半个多世纪里,

共撰写和参与撰写了 16部专著、译

著和高校教材,在国内外学术刊物

上发表论文 120余篇。他独著的《动

物生态学原理》获第二届高校教材

全国优秀奖和 1992 年全国教学图

书展一等奖。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

十六项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

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奖项、并于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

政府特殊津贴。

五十五年的教学生涯,半个多

世纪的潜心钻研,孙儒泳院士从一

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助教,成为今天

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在他的不懈

努力下,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

点成为我国脊椎动物生理生态学研

究的前沿,并会同鸟类和昆虫生态

学等研究,使该学科点先后于 1988

年、2001年和今年都顺利通过了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

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如今,年已八旬的孙儒泳院士

仍然精神抖擞地耕耘在我国生态学

领域。他的成功,是不畏艰难、潜

心追求的成功,是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的体现。今天,我们在这里齐

聚,共同庆祝孙儒泳院士从教五十

五周年,就是要继承先生的宝贵精

神财富,去开创我国生命科学与技

术事业美好的明天。衷心祝愿孙先

生健康长寿!再次感谢各位来宾的

到来!

学院分党委书记宋杰教授致词

名师风采

38 | | 2007年 第 3期

孙儒泳院士致答谢词

孙儒泳

尊敬的钟校长、葛校长、王院长,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早上好!

今年是我在北京师范大学执

教的第 55个年头。北京师范大学是

我的母校,如果算上四年的大学学

习时间,我在北师大的时间将近 60

年。我真没有想到今天会有这么多

的领导、嘉宾、老师和同学,还有

远道而来的华南师大生科院的领导

和同事。此时此刻我和我的老伴都

特别地兴奋和激动,心里感到特别

地温暖和幸福。我可以说这是我一

生最隆重、最难忘的时刻,真的谢

谢你们!

听说,为了办好这次庆典,生

科院的领导曾专门开会研究并成立

了工作小组。我知道最近老师们都

很忙,有大量的论文评审和毕业论

文答辩工作要做,很多老师都是在

繁忙的工作中挤出休息时间来准备

庆典的。我真的不知用什么语言表

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

刚才几位

领导、嘉宾的致

辞和我学生的发

言,给我那么高的评价,我真的不

敢接受。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科技

工作者,我仅仅做了自己应该做的

事情,专心钻研学术、教书育人是

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已经

从中得到了很多,而组织上却给予

我那么多的荣誉和回报,在生活上

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组织厚爱

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表达!

从 1949年步入北京师范大学,

已经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近 60年,也

就是说,我自出生以来,近四分之

三的时光都是在北师大度过的。回

首往事,过去教导和关心我们的组

织和老师,一起学习、工作的老同

学、同事,自己的学生,特别是研

究生⋯⋯,一切仿佛都在昨天。近

年来,我常常回忆过去,我深切地

感受到师大这个大家庭是温暖的、

幸福的,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关心,

共同成长。

最后,我再一次向大家表示衷

心的感谢!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

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

孙儒泳院士致答谢词

庆祝活动圆满结束

名师风采

| | 2007年 第 3期 39

张慧博士受聘我校

京师学者讲座教授

林 琳

6月 7日下午,聘任张慧博士

为我校京师学者讲座教授的仪式在

生地楼举行。聘任仪式由我校生命

科学学院院长王英典主持,副校长

葛剑平,人事处副处长张天文和高

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院长、我

院何大澄教授,以及二十余名师生

参加了该仪式。在聘任仪式上,作

为讲座教授主要合作人的何大澄教

授介绍了张慧博士的主要经历和杰

出成就。张天文副处长代表钟秉林

校长与张慧博士签署了聘任合同,

并由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何

大澄院长向张慧博士颁发了聘任证

书。葛剑平副校长在聘任仪式上致

词,就我校科学研究发展形势与任

务以及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

的发展近况及所取得的成果做了详

细介绍。葛校长表示今后校方会对

我校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发展给予

更大的支持,并希望张慧博士在蛋

白质组学研究院的人才培养、科学

研究、有效管理和人才引进等方面

参与指导,密切合作,进一步促进

我校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相关学科的

快速发展。张慧博士愉快地接受了

聘任证书,并深有感触地表示,自

己的实验室在研究内容与手段上都

与何大澄教授的实验室有着极其相

似的地方,这一点为今后的合作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天能够成为拥

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员

是他的骄傲。他一定会和北师大的

专家学者一起互相学习、加强沟通,

为北师大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尽

心尽力,为北师大蛋白质组学研究

的发展做出贡献。

张慧博士 1982 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生物系,1990年获美国约翰霍

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哈

佛大学和冷泉港实验室作博士后,

前排左起:王英典、何大澄、张慧、葛剑平、张天文

葛剑平副校长致词

名师风采

40 | | 2007年 第 3期

1995 年起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历任

讲师、助理教授和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最近受聘于内华达州癌

症研究所,任肿瘤蛋白质组学中心

主任。张慧博士学术经历丰富,学

术思想开阔,成果卓著,曾先后在

Cell, Nature Cell Biology, Molecular Cell, PNAS等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

论文 40多篇。张慧博士所从事的研

究一直围绕细胞周期的活动开展,

近年来尤其集中于细胞周期蛋白质

组学以及与癌症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我校生科院细胞所特别是高等学

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的研究领域、

技术路线都十分吻合。

此次聘任后,张慧博士将每年

用三个月时间,参与加强和指导北

京师范大学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

殖与分化、以及细胞周期与肿瘤和

其它增殖相关的疾病之间关系的科

学研究与平台建设。张慧博士的加

盟必将有力地加强我校在该领域的

科研实力,促成更多和更高水平的

研究成果。同时也将有利于培养和

训练更多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重

大问题能力的年轻科学工作者。

何大澄教授向张慧博士颁发聘书

张慧博士畅谈科研合作内容

名师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