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历年北京卷(05——08 年),后附所有详解,任何试卷分析都找不到,详细分析了每道题 为何得出这样的答案,真正教会学生答题。我个人独立完成科研成果,对考前有重要意义, 本来想和龙门书局签这套东西,现在直接在网上公布,为了证明我对孩子的爱,我书都不出 了。 家玮 送给送有爱我的学生 一、 考前压测精讲与精练 典型例题 油菜花 张承志 (国家玮老师今年独立自主命题,有压测性质,另,此题被全国多省市重要区县作为模 考题目来源得到) 那年从川北的剑阁栈道东行,在苍溪的白龙江上,我遇上了被油菜田斑驳点缀的红军渡。 于我而言,大巴山是个陌生的新词,面对着它,我心里留着一丝谨慎,只想浅浅地初探。比 起大西北,这里的油菜田零散而且破碎,难得看见绵延起伏的大片黄花。直陡陡的断崖坎, 巴掌大的三角地,都被四川农户见缝插针地种上了油菜。它们明灭闪烁,从向阳处到背阴坡, 从低矮的山脚到高高的山顶,依着几天的节气跌差,次第分批,有条不紊地开放。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历年北京卷(05——08 年),后附所有详解,任何试卷分析都找不到,详细分析了每道题

为何得出这样的答案,真正教会学生答题。我个人独立完成科研成果,对考前有重要意义,

本来想和龙门书局签这套东西,现在直接在网上公布,为了证明我对孩子的爱,我书都不出

了。

家玮 送给送有爱我的学生

一、 考前压测精讲与精练

典型例题

油菜花

张承志

(国家玮老师今年独立自主命题,有压测性质,另,此题被全国多省市重要区县作为模

考题目来源得到)

那年从川北的剑阁栈道东行,在苍溪的白龙江上,我遇上了被油菜田斑驳点缀的红军渡。

于我而言,大巴山是个陌生的新词,面对着它,我心里留着一丝谨慎,只想浅浅地初探。比

起大西北,这里的油菜田零散而且破碎,难得看见绵延起伏的大片黄花。直陡陡的断崖坎,

巴掌大的三角地,都被四川农户见缝插针地种上了油菜。它们明灭闪烁,从向阳处到背阴坡,

从低矮的山脚到高高的山顶,依着几天的节气跌差,次第分批,有条不紊地开放。

Page 2: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在川东北眺望油菜花,感觉多少有一点异样。也许因为突兀地走到了苍溪渡口,我总把

这倔犟的花,与悲剧的红四方面军联想一起。他们突然就抛弃了依托,离开了根据地。他们

几步就迈进了松潘草地,接着走进了一部长长的悲剧。确切地说,在四川,我为 2 月的油

菜花开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远在青海的祁连,花的满开,要等到 7 月上旬——流落祁连的

红军,一定也曾对 7 月的油菜花季惊奇过,我深信不疑。

世上油菜花种植最多的地方,也许是青海门源。

那里有一望几十万亩的大面积油菜田,沿着一字并肩的祁连雪山,浩荡的金波一望无际。

门源创建了“油菜花节”,日子定在了 7 月 10 号。这日子与四川的 2 月实在差得太远了!

我意识到:油菜花是中国地理的标志花。

花期的剧烈跌宕,如世间的峻险无常。从剑阁到松潘,在岩石缝隙,在高高山顶,那一

块块鲜黄确实不合时宜。它开在贫瘠的土壤上,它宣布着异端的思想。我忽然想,若是没有

油菜花,不仅那些牺牲的红军,包括我们都会觉得太寂寞了。这不起眼的小花,它藏着奇异

的隐喻,挑逗人莫名的激动。

谁知是在四川还是在青海?反正,我与这种花结成了某种关系。

这一次到汉中,当又一次看见山上块块涂黄的时候,我心里主要是地理的兴趣:这儿可

是南方北方的分界;油菜花,你这地理的标志花,我倒要看看你开在几月!

来汉中的目的,是想到城固县去,打听上世纪 60 年代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橄榄树的下

落。写《幻视的橄榄树》时,一位老专家写信来教给我一个重要知识:秦岭白龙江是气候的

Page 3: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分界线。橄榄——那神圣的和平树,它在中国尝试栽种的伟大实践,其最北端就在秦岭的

南麓、陌生的城固。

但是没料到,在陕西城固,无论市民农民,提起橄榄树,人人一问三不知。这和把好不

容易完成了驯化,并把树种到尺粗的成果砍了个精光的四川广元,恰恰是南北一对。在广元,

我们在公园找到了石鼓似的断根;在城固,只看见一个植物园里有橄榄树的广告。

只遗憾没有去城固县林业局。我留了一线念想:受到冷落的橄榄树,一定还悄悄躲在国

家的苗圃,怅然望着满山的油菜花。我说不清对油菜花究竟是不满还是理解——正是油菜

花,挤走了橄榄树的种植。

急功近利的中国人,等不及橄榄油普及锅台的未来。但是从四川到汉中,在陡峭破碎的

坡地上染黄的油菜花,意味着菜子油依然是中国农民的经典食品。橄榄树以及它的神圣背景

和传奇的油,进入每年都被油菜花从南到北依次占领的中国——还需要一些时间和机会。

与其说和一种植物莫名地结了缘分,不如说不自觉地了解一些植物的知识。这是一次小

小的学习,但也横跨着宽广的地理。

我喜欢油菜花,不单因为它是最适合中国农民的油料;也因为它点缀了我的长旅,装饰

了一路旱渴的风景。即便如此,当我发现它真的沿着纬度,次第接续,一分分攀升一般地开

花,成了中国大陆上花期拖延最长、南北种植跨度最宽的一种花——心里真是又惊又喜。

油菜花——它随风散洒,遇土生根,落雨花开,安慰天下。它从南向北,逐省逐县,

点缀贫瘠的大地,添补百姓的生活。它虽不鲜艳,也不名贵,但唯有它,与我形影跟随,相

伴了一场。

Page 4: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选材于张承志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A.作者坚信世上油菜花种植最多的地方是青海门源。

B.“油菜花,你这地理的标志花,我倒要看看你开在几月!”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手

法,用第二人称你称呼油菜花,使文章显得更为情真意切。

C.作者对城固百姓对橄榄的陌生感到意外的原因是老专家曾亲自写信告诉他那里正是

中国它在中国尝试栽种的橄榄的最北端。

D.从文章中可以推知,作者并不认为在短时间内橄榄油可以替代油菜籽油。

E.作者喜欢油菜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认为油菜花让他的旅程充满惊喜

17.结合全文,逐条分析作者认为“油菜花是中国地理的标志花”的原因?(5 分)

18.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以“油菜花”作为全文题目的意图。(6 分)

19.文中油菜花的形象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不

少于 200 字)(10 分)

Page 5: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命题思路点拨

预计难度 16 题 0.8 17 题 0.35 18 题 0.35 19 题 0.5 19 题区分度 0.75

答案 16 题 AE

17 题

要点一 油菜花在中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时间段开放;

要点二 油菜花的开放总是大面积的,漫山遍野的;

要点三 其他花木无法替代每年都从南到北依次占领的中国的油菜花

18 题

要点一 “油菜花”实际上是广大中国土地上最普通的老百姓的象征。(答出象征、隐

喻的意思即可)这样写使得文章表达得更为含蓄,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要点二 “油菜花”构成了全文的行文线索,与作者从川北到青海再到汉中的整个旅程

始终相伴。

要点三 全文通过详细描写作者三次与油菜花的相遇以及作者对油菜花是中国地理的

标志花的感悟,实际上表达作者与油菜花象征着的中国百姓们的精神联系。

19 题 阅读延伸方法见前面文言文阅读延伸,与之相同。

Page 6: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命题意图 正如人都要有灵魂一般,阅读文章毫无疑问也拥有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

一言以蔽之,就是象征。弗洛伊德阐释文艺作品的发生时,意味深长的将其归结为作家的白

日梦,一切文艺不过是梦幻而已。文学,特别是出现在高考中的现代文,总是最习惯于将抽

象的理念、意识借助某种具体的物象进行传递。借用一个烂俗的例子,当我们想要表达“我

爱你”这类抽象意思的时候,我们往往更愿借助“月亮代表我的心”如斯煽情的言语来表达。

“月”作为一个具象此刻成为“爱”这样一个抽象名词的替代,因而,我们说“月”成为一

种“象征”。

请历数这些年来的高考现代文试卷,05 北京《合欢树》,史铁生先生希图传递出他对

深沉母爱的颂歌,却只似乎平淡地让一个“合欢树”闯入读者眼帘——“爱”太过抽象,

而当年史铁生与母亲合种下的树却蕴藉而含蓄地飘散出母爱的味道;

06 全国二《绵绵土》,牛汉先生对故土的依恋动人心魄,依恋是抽象的,无法言说的,

但绵绵土却是那样踏实、一丝不苟地横亘在先生心中,当对故乡的眷恋被置换成对绵绵土的

眷恋时,我们再次看到“土”作为具象的象征意味。

历数这些年来的题目,似乎足够说明问题:2010 北京《海棠花》;2010 全国一《灯

火》;2009 北京《司马祠》;2009 全国一《彩色的荒漠》;2009 全国二《岳桦》;2009

山东《记住回家的路》;2008 北京《碧云寺的秋色》;2008 全国一《阳光古道苍凉美》;

2008 全国二《马樱花》;2008 山东《灯火的温情》……“海棠花”、“灯火”、“司马祠”、

“荒漠”、“岳桦”、“路”、“碧云寺”、“古道”、“马樱花”,千差万别的题目背后

总有一样东西似乎是不变的,那就是它们几乎全部都是生动而具体的“物象”,而他们背后

一定又都具有着抽象的象征内涵。我无意再翻箱倒柜找出更多例证在这里铺陈,想说的只是,

Page 7: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五六百套卷子看下来,“象征”作为一种最容易被忽视却最为本质的表现手法几乎占到九成

甚至更多。

抓住本质,一切似乎都明朗起来。象征的好处在本套题目中是以如何理解题目的形式出

现的,问法是题目有什么意图,实际上意图就是好处、目的、作用等等表述,都是同一个意

思的不同说法而已,象征的作用为:

一、使得文章表达得更为含蓄,更有艺术感染力;

二、象征物构成文章的行文线索;

三、通过写了象征物,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这里需要注意,一定不能冒着省事的风险只作答上述纲要,而是结合原文内容,比如象

征物在这篇文章中是指什么,表达了什么,都必须说清楚,否则得分仍然会偏低。 信度、

难度、区分度的最终达成一定与考题标准化密切相关,考题一旦标准化,题目类型就比如走

向趋同化,因为,只要这样,才能做到标准。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省份,无论是单独命题还是

自主命题;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旧课标,在现代文命题思路上不是呈开放化,反而渐次走向趋

同。倘若非要点破其中玄机,只能说,就语文考试学来说,现代文阅读可能设置的题目类型

实在也仅此四类——词句理解、内容分析、鉴赏、观点评价。我们不妨说得更细致绵密,

彻底揭开命题背后的潜规则。问题的关键更在于,其题目难度依然是 0.7 左右。这意味着,

考生只要在文中将需要解释的词句进行定位,并依据文本提示判断答案是在定位完之后的上

文还是下文的两至三个句子就完全可以了。从语文考试学的角度来看,难度控制在 0.7 上下

的题目绝不可能以段落或篇章为单位确定答案,而只能以独立存在的句群为单位。如果想得

Page 8: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满分,考生所要做的亦仅仅是将定位完了之后上下文两三句中的关键词(一般就是名词或形

容词)找到,并重新使用它们造句。

这样的思路对付一般的词句理解题绰绰有余,再次强调一次,因为难度决定答案范围,

这是语文考试学中必然的出题规律。反复强调过,这样的题目是考试必出的,无需多引更多

省份的卷子。

本套题第二道现代文题目是一个内容分析类型,照我的说法,考了二十年,几乎只有三

种类型:

第一类,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第二类,特点;

第三类,两段关系。

从语文考试学上来看,难度普遍维持在 0.5 左右,且提问方式多样,但归结起来就是上

述三种。有意思的是,在标准化考试重压下,出题渐趋保守的今天,命题人似乎越来越不愿

变化这些花样。

随便举些例子,我们经常看到的问题是这样的:如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

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 文中的画

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

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请分

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类型;根据小说第④

至第⑥段的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特点等等,等等。如果说,解题的过程是

Page 9: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反命题,那么命题人在出这类题目时,不过是将文章划分为若干层次,依照这个层次分别给

出答案点数。一般意义上,规律是 5 分以下的时候,一点一分;5 分以上的时候,一点两分,

照此,学生直接划段,并按要求从各段特殊位置句中找到答案并依据题目分值答点即可。难

度是 0.5,不上不下,扣分一般就是因为漏点,明了给分原则,也就不难了。

题目精解

17 题 本题表面上看答案简单,但实际上是依据文章内容高度概括的结果。这里命题人

有意回避了从原文原句中给定答案的方式,另外也有意回避了让答案仅仅存在于问题的上下

文的传统答案给定方式,因此预计难度为 0.35 左右,是一道难题。解决方法其实并不难,

打破一般的从原文中找答案方式不代表答案可以不根据原文,而是要将文章若干段落合并后

大致概括文段含义。要点一“油菜花在中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时间段开放”依据文章作者对四

川所见的油菜花概括;要点二“油菜花的开放总是大面积的,漫山遍野的”则根据作者在青

海所见概括;要点三“其他花木无法替代每年都从南到北依次占领的中国的油菜花”则是依

据在汉中油菜花与橄榄对比的那部分内容概括。

18 题 本题考察现代文阅读的本质象征,有关象征可以参看上面命题思路部分的详细分

析,其好处也在上面。只要知道这点不难直接写出本题答案。注意,本题中油菜花象征的那

些质朴的落地生根的中国农民,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文学家和朝圣者在精神上对中国广大土

地上的农人的敬重以及与他们的精神联系。这点要求学生明确答出,从而有效避免很多学生

想要所谓“看不懂文章就能做对题”的错误想法。

题目精练

老孔的面孔

Page 10: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国家玮

(本文连文章都是我自己写的,为去年为某市某区重点校考前压测试题,今年仍然有重

要价值,大家只需看题)

①六年前,当我经过重重选拔进入北大研究生面试的时候,一位体格健硕、目光犀利的

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按规定,面试的时间只有 15 分钟;可是我却和这位老师

就鲁迅与张天翼两位作家的创作展开了辩论,他连珠炮似的发问彻底将我原先准备好的发言

计划打乱了:你说张天翼作品构思和语言上的精到与独异,可是当时众多的“鸳鸯蝴蝶派”

小说家在作品结构上往往更有味道、更加精彩,凭什么说张天翼就是独异的?你在赞赏张天

翼小说文学性的时候,依据什么就认为鲁迅在某些方面甚至不如他?为什么你对鲁迅这般看

不起?好,你说张天翼的《包氏父子》写得不错,你是否真看过,还是只读了教科书的介绍,

我问你,这个故事的结尾你还记得么?……这些问题迅速激起了我的兴趣,紧张连同那些原

先准备好的说词一并忘掉;我的倔脾气一下子冒了出来,一定要与这个挑剔的老师好好辩驳

一番,这天我的面试时间用了将近 1 个小时。后来,我知道,这位在我看来既有睿智风度

又显勇武气概的挑剔老师,在那年只招了我一个研究生。他,就是孔庆东老师。

②比起“孔先生”、“孔教授”这样的称呼,更多时候我还是愿意喊他一声“老孔”。

在我的眼中,老孔总是有着几副不同的面孔。

③一旦混入人群,老孔的面孔是不易辨识的;大街小巷中最普通的老百姓什么样,老孔

就是什么样——像任何一位父亲那样爱儿子;像任何一位儿子那样爱母亲;像任何一位老

师那样爱学生;像很多东北人那样,老孔爱哼几句二人转,你很难说老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

Page 11: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方。我第一次和老孔以及孔门诸弟子见面,大家合意要去馆子撮一顿。中关村繁华的大街上,

大师兄指着一家牛肉面馆,对老孔说,这就是传说中专卖 100 多块钱一碗牛肉面的地方。

老孔听了,前额似乎有点亮晶晶的,远远地瞥了一眼,对我们笑着说,“100 块钱,够我吃

一年牛肉面的了”。老孔家离北大不算近,交通成了很大的问题。好在他有一台私家车——

两个轮子的老牌结实耐用的自行车,每天早上乐滋滋的骑着它从家里出发,再伴着昏黄的月

光从北大返回。遇到实在有急事的时候,就挤公交。一次,老孔赶时间要读一份材料,让我

先去系里帮他取,在校门口等他。远远望见一辆特 4 驶来,从满车人中挤下来已经汗流浃

背的老孔,用力向我这边跑来,他怕耽误我的学习时间。

④老孔忙,忙得很。作为学生,我总是不厌其烦地麻烦老孔,写了一篇得意的论文,要

老孔说出个意见;突然听到一节让我兴奋的课,要跟老孔谈谈;要发表论文,自己没把握,

要请老孔把关;母亲身体不好了,要请老孔帮忙,反正是生活、学习方方面面,只要有事,

麻烦老孔是一定的。听大师兄说,老孔对于一般的电话和邮件基本是看都不看的,教学、讲

座、研究、写书,太多的工作等着他去做,还要自由的生活,哪来时间答对这么多事情。但

我的每一个电话,每一个邮件,每一次邀请,他都是第一时间应答。

⑤老孔做学问,一丝不苟。面孔及其严肃,却又拿得起,放得下。既能走进书斋,又能

走向现实。老孔无疑是个书虫,不过是个体格健壮的书虫。说他体格健壮,意思是老孔没有

因为成天泡在书海里而成了书呆子;相反,我眼中的老孔精神健全,既有象牙塔的学者气质;

又兼具中国最传统的知识分子身上秉有道义担当精神。老孔上课时,往往不苟言笑,他分析

鲁迅作品,只选择几个点,引申开去,却句句发人深省。

面对我的时候,老孔的

面孔是父亲般的。

有人说老孔幽默,老孔最爱说的话

就是却是“我不幽默”。你看他那些随笔、散文充满趣味,引人发笑;但细细品来,总是能

Page 12: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从中读出忧愤深广的。能把忧愤深广的胸怀用充满趣味的言语说出来,这也许才是真正的

“幽默”吧。

⑥老孔的这几副面孔,每每想起,便让我或觉感动,或觉温暖,或陷入沉思;这几副面

孔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做学问

(文章取材自国家玮的同名作品,原载《中国中学生报》,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E

A、文章写一位老师,开篇点题,用细描的手法生动地将一次面试的过程摹写出来,给

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文章中,作者愿意喊自己的老师为“老孔”,看似随意,但背后却有着学生对老师

深深的敬意。

C、文章写出了“老孔”的几幅面孔,亲切自然,娓娓道来,文中的“老孔”没有大学

教授的所谓“架子”,表现了作者对老师人格的敬仰。

D、文章最后一句话,点明中心、深化主旨,总结了全文,同时也照应了文章的题目。

E、文章开头写作者与老孔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老孔对学生的提问,可以看出老

孔原本并不喜欢作者,但后来通过他的回答,渐渐认可了作者。

17、通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 分)

Page 13: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1)文章要写的是“老孔的面孔”,但却是从一次面试写起的,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什么?(4 分)

为下文着重描写老孔的面孔作铺垫;(1 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奠定了作

者的感情基调(1 分);通过描写这次面试,写出了老孔那既可爱又可敬的为人。(1 分)

(意思对即可)

(2)结合文意,分析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 分)

将老孔平时工作繁重以致几乎无暇旁顾与他对待学生的热情细心进行对比(1 分),总

结上文,与上文中作者对老孔给与自己关心的描写相呼应(1 分);表达了作者内心对老师

的感激和对老师人格的敬仰。(1 分)(意思对即可)

18、从全文来看,作者写出了老孔的哪几幅面孔?每副面孔背后各自表明老孔什么样

的品质?(4 分)

在人群中,老孔的面孔普通、不易辨识,说明老孔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亲切而平凡;

在对待学生时,老孔的面孔是慈爱的,说明老孔关心学生;

Page 14: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在对待工作时,老孔的面孔是严肃的,说明老孔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

(答出一点 1 分,2 点 2 分,3 点 4 分,照抄原句最多给 1 分)

19、第⑤段划线句子是什么意思?结合你读过的文章(如老舍、鲁迅)谈谈你对真正

的“幽默”的感受。(不少于 200 字)(10 分)

解释句子(2 分);有明确表达观点的句子(2 分);有理有据地说明(4 分);语句

通顺、表达清晰(2 分)

二 历年试题国老师详细解释

(后附所有详解,任何试卷分析都找不到,我个人独立完成科研成果,对考前有重要意

义,本来想和龙门书局签这套东西,现在直接在网上公布,为了证明我对孩子的爱,为了证

明我不是为了“商业利益”,我书都不出了)

碧云寺的秋色

Page 15: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

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

土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

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

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

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的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

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

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

上鲜明地显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

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它来得是那么

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

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

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

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

Page 16: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

日花园的美不代替它,也不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

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

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

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

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十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

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

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

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

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

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

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

船”、“半江红树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

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

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

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Page 17: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

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和“保守”

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批评。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

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

D.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

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

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答案解析:A D

深度解析:A 项,文章第四段整段都在描写爬山虎,写得比较详细,其他树种的叶子则

用几句话甚至几种树种的叶子用一句话概括描写,可谓有详有略;B 项,作者并没有在文章

中流露出不满与批评,在第六段中用“保守”一词来描写老柏和松树,并无丝毫不满与批评

之意,而是为了展现多彩秋色的别样风格和情调;C 项,通篇文章中,作者对夏日的着墨并

不多,只有两句话而已;D 项见最后一段;E 项,作者在结尾一段援引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

了证明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古代诗人都会“对秋感喟”“见黄叶而伤情。”

Page 18: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

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5 分)

①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 分)

②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2 分)

答案解析:

第一问: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结构作用。

第二问: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深度解析:(1)关于“作用”问题的解答秘诀。一般来说,我们将分析文章中某句子

作用一类题目视为鉴赏题类,这类题对同学们的要求比较高,不过只要抓住答题窍门,一般

都会百发百中。具体到这道题来说,我们可以像做选择题那样,先把文章中某句话在文章中

可能起到的所有作用到告诉给大家。这样,大家在做题时就可以按照句子所在的位置,从已

知的这些作用中做选择了。这里,给同学们一张表格:

句子位置 可选作用 1 可选作用 2 可选作用 3

文章开头

开篇点题(有时考) 总领全文(很少考)

为下文作铺垫(一般可从两个方

面考虑,一是具体的引起下文,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二是与下文

中某处内容形成对照等等,最常

Page 19: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考)

文章中间

承接上文(仅仅是承上,

很少考)

引起下文(仅仅是启下,

经常考)

承上启下(两者兼有的情况也是

经常考的)

文章结尾

点明中心(较常考,与作

用 2 一起答)

深化主题(较常考,与

作用 1 一起答)

照应开头(最常考,且容易被考

生忽略)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表格中括号里的说明,这是经过多次实践总结出的考察频率,很重要。

现在我们归纳答结构作用这类问题的格式,简单的说,就是“骨头加肉”模式。先按照上表

判断句子位置,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表格判断出句子作用,这个骨头,照抄上面的原话就

可以了,再适当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补充一点“肉”即可。比如,承上,承了上面说的什么内

容;启下,开启了下面哪个话题,简单结合文章内容说一点即可,这样,题目就答圆满了。

结合这道题来说,首先做判断,我们看句子不在开头而在中间,然后仔细看看是三个作用中

的哪一个。句子开头即用了一个“它”字,是代词,说明与前文有关联,显然是承上;再看

后半句则说“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而下一段开始接着就铺叙爬山虎如何换新装、

叶子的颜色如何变样等等,明显是接续上文的“季节感”。于是判断,这是承上启下。起了

怎样的下,再结合文章下文的内容添上一句:“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题目

就答圆满了。

Page 20: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2)对于词语好处一类题,也属于鉴赏,但相对来讲,容许有一定的发挥。不过,这

类题仍然要把握一个基本的答题格式,就是比较古板的“这个词通过写……,表达了……”

这个模式。要注意的是,通过写后面一般需要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重新概括一下词

语的内容,切记不要就此论词,而要善于观察词语所在句子的主要内容。表达了一般就是添

加文章主旨或作者观点即可,只要大方向不错,一般不会成为答题的障碍。以这道题目来说,

“惊醒”一词是在句子“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中,因此我们判

断惊醒一次与秋来的神速密切相关。注意,我们是在一个句子中去解释“惊醒”这个词的,

概括来说,就是“彰显了秋色的突如其来”,再加上表达作者赞美秋天之类的话,题目就答

得差不多了。

19.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

果?(5 分)

答案解析:

第一问: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体验

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描写色彩的词语的大量运用,凸显了文章主旨。

第二问:

在艺术效果上,则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

受,富于艺术感染力。

深度解析:

Page 21: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这道题目是比较精彩的,因此也不容易上手。如果题目单纯问文章主旨,或者是单纯分

析色彩词语,可能同学们都能答上一些,但偏偏将两者混在一起。北京卷中经常出现这类词

句理解与主旨混问、文章内容分析与主旨混问的“怪题”。不过这类题通常在做答案时也是

极容易的,通常就是分开来答,然后进行拼贴就行了。大家记住一点,无论是词语还是文章

中提到的某个内容,只要问这些东西与主旨有何关系,答案都只有一个,就是它们都表现了、

深化了、突出了主旨。答上这句话,一半分数就已经入账了。因此,这类题的答题模式就是,

首先概括提炼文章主旨,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分析一下,词语也好、句子也好、其他内容也

好,它们怎样突出表现主旨的就可以了。像这道题,首先通过文章的中心段落(最后一段)

的叙述归纳出文章主旨,即赞美秋天,同时又传达出作者对审美体验和社会生活之关系的理

解,然后再扣上帽子——色彩词语形象生动地表现深化突出了主旨,就可以了。

(2)词语的艺术效果,仍然是一个“骨头加肉”的答题模式。同学们只要把握住一点,

即词语的艺术效果无非就是下面三点: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强化了文章的感染力、提高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有了这些“骨头”再结合文章的肉去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分了。

20.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

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答案解析: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

有相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深度解析:这类题在近几年北京卷中屡见不鲜。出题规律往往是从原文中择取一个句子

让谈谈理解。请注意,这类题所名曰谈理解,实际上并非真正让你去自由发挥,特别是当题

干中出现“结合上下文”、“结合全段”、“结合全文”这样的字眼时,就更要特别注意。

以这道题来说,题目 4 分,一般的话,4 分意味着两点。其中一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是

Page 22: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从上下文中概括出句子的含义。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概括的功夫。“‘现在’跟‘过去’是对

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这个句子之前一部分,作者

说了这样一段话:“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

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

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

江红树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

的情调。”再看原句之后,作者说:“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

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简单概括一下,就是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

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通之处的,这就是一点。第二点则在此基础上做一些简要

的分析即可。

湿湿的想念

沈红

七十年前,爷爷①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

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

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

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

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

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风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Page 23: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

我怎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的这条清流,

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

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无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

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

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了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

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

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

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了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

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不同方式

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

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细流,也能滴水穿石,无坚不摧。

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时处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

容容。

Page 24: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

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

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

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

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

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

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

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注释: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憧憬。

Page 25: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E.文章通过回到爷爷故乡的所见所想,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答案解析:D、E(答对一项得 2 分。答案超过两项不得分。)

深度解析:D 选项的错误是明显的,根据文末后面的注释,我们看沈从文是 1988 年去

世的,作者不可能“在爷爷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了”;作出充满了的事对爷爷的“永远

永远”的想念。这类题一般在 5 个选项中总会有这样一个很明显的错误项,即使另一项选

错了,也可以得到 2 分,所以这是志在必得的。对于 E 项,我们则首先有必要知道北京高

考选文“主旨”的规律。请大家记住,一般来说,低调、阴沉、黑暗面这样的选题不会进入

高考选文的范围中。根据北京卷近些年来的命题规律,主旨(也就是文章集中表达的东西)

一般都集中在对人性美、自然美、情感美等的讴歌上。像这篇文章,主旨显然一定是积极正

面的,表达对爷爷生命选择的理解、对爷爷的永远怀念等,不会是“物是人非”这样一种悲

观的历史循环论的。

19.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

“理想”是什么?(4 分)

答案解析: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

好的梦想。(注意,这道题的答题要点一: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要点二:

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答对一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

深度解析:这是高考阅读试卷中又一大重要提醒——内容分析。对于这类题,我们一

般把它们分成两种情况分别对待。一是简易型,大家知道一般问“为什么”的时候,答案都

比较容易出现在原句的周围,上文或者下文几句范围以内。这时候,我们直接原句附近的句

子寻找线索就可以了。二是困难型,就是你按照上述方法去操作时不见效了,原句上下文这

Page 26: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个范围没有有效答题,则启动“困难型”对应策略。像这道题,我们在文中找到“这些文字

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发现其上面说的是关于这些文字的情况(他因

为肚子困窘写了许多本书,里面有很多文字和画卷)与“理想”无关;其下面则干脆改换话

题谈作者自己 70 年后到湘西时的感受,更与“理想”无关。这样,我们断定,这是“困难

型”题类。怎么解决呢?首先要求大家讲整篇文章切分成若干个意思相关的集团,相当于大

家小学时的“分段”。不过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怎么分随你,但一定要将意思差不多的几

段放在一起。像这篇文章,第 1 自然段是总领段;第 2—5 段就是作者在抒发个人情感;第

6—10 段则在讲“水给了爷爷三样东西”;剩下那几段仍是作者在抒发感情。同时大家要

坚信,这类题目的答案没有特殊情况就一定潜藏在文章中,而绝不是同学们凭借语感能做出

来的。下一步,大家只需要拎起原句,到文章各大层次中分别对照就行了。文章第 1 段、

第 2—5 段以及最后那几段,这三个部分根本不可能是答案所在,因为问的是爷爷的“理想”,

而归纳意思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出,这三个部分都是作者在自我抒情,与爷爷无关。这样,答

案缩小到第 6—10 段,再仔细一看,文章第 10 段中到处充满着“美梦”、“人生热望”、

“美好的梦想”等一类词,答案必定在这里。这样讲第 10 段的意思归纳一下,甚至照抄该

段中的原话,都可以得分了。“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

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一些健

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20.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

事常是湿的”?(6 分)

答案解析: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洞流密切相关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

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

Page 27: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要点一: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水)密切相关的;要点二:浸润着深沉情

感的;要点三:鲜活、流动、有生命的;要点四: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 4 分,答对三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

深度解析:这里首先再强调一次,即一般题目 2 分是一点,因此像这样 6 分的题目,

一般是要求同学们找三点。因为这仍然是一道内容分析的题目,所以基本的解决问题步骤与

上面 19 题是一样的。不同的是,19 题只要找到一处就可以了,这里却至少要找到三处。

我们先看句子前后文是否有答案?“值得回忆的哀人乐事常是湿的”之后作者说,“此时我

的眼睛也湿了”,从中即可归纳出一点:值得回忆的哀人乐事总令人掉泪。接下来再按照上

面 19 题已经分好的层次来看一下,第一层次(第 1 自然段)中提到爷爷的文章与画永远是

“沅水边的理想”,我们提炼出一点,即值得回忆的哀人乐事总与水(特别是家乡的沅水)

相关,所以是“湿”的。再从第二层次(文章第 2—5 自然段)看到作者所说“爷爷笔下的

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在这里曾“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再归纳出一点即值得回忆

的哀人乐事是曾经辉煌过的流动的。这样,就有了三点。如果再加上推理分析出值得回忆的

哀人乐事是“浸润着深沉情感的”就更好了,不过答了前三点,这道题就已经圆满解决了。

通过以上 19 和 20 两道题,我们已经总结出解答“为什么”一类题目的基本方法,

不过请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一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的做自己的判断,

阅读题答题基本是在文章中的,关键看你用什么办法把它们找出来。

21.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

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 分)

答案解析: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

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要点一: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

Page 28: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沅水上);要点二: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答对一点得 2 分。

意思对即可。)

深度解析:这仍是以一个句子出发让同学们结合全文谈理解的题目,切记不要空谈。因

为句子不是原文里的,而是引子一位评论家,这给答题增加了难度。这时,我们一般要先从

句子本身入手,分析一下句子所说的关键之处是什么,甚至可以挑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然后

以这个关键词为核心展开作答就行了。对于这个句子来说,“生活了一辈子”是全句的核心,

只要解释清楚为什么生活的时间是“一辈子”,问题就柳暗花明了。因为在文章中作者已经

提及爷爷 20 岁就离开了湘西,因此我们判断:之所以说生活了一辈子,应该以这个 20 岁

为界限,20 岁以前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在详细;20 岁以后则是爷爷的心灵与情感生活在湘西,

找到了这条线索,再按照 4 分即两点的规律分成两点将意思说明白,将能够得分了。

给“书虫”当夫人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

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

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的所有领土,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

“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

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不觉之间,写字台

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

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

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

Page 29: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

‘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从

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儿地读他那些永

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旅行途中,他

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

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

别人玩,自己却借此抽身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

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

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

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

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定的:我的这

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

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

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

我有时嗔怪他动作太慢。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

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

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得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

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

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

Page 30: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起初

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吝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

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

(取材于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所谓“惨”状,是说写字台及其周围又被书籍和文稿占据了,显得又乱又挤。

B.“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说明妻子对丈夫有点畏惧。

C.妻子有时“不免有点失落”,这表明她希望丈夫也能和自己一起享受点生活的乐趣。

D.丈夫说 “不为物役”妻子回他一句“但为书痴”。看来这对夫妇也存在着沟通障碍。

E.丈夫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不论是写论文还是写情书都一丝不苟。

答案解析:B D

深度解析:B 项的理解过于肤浅,“不敢再替他整理”恰恰说明妻子对丈夫有了更深的

理解,故 B 错。D 项,“但为书痴”只是妻子的戏谑之语,夫妇之间的一呼一应,恰说明

两人的心心相印。

19.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6 分)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Page 31: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

在’。”

②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答案解析:①第一句:“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

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第二句:“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

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

②幽默(风趣、诙谐);富于书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

深度解析:(1)本题第一问属于词语解析题类,相比句子解析类题目考的概率相对少,

但有些年份会有此类题出现。这类题目有一套固定的答法,一般的格式是每个词的解释答两

点,我们列个表加以说明:

第一点 第二点

就词语字面意思做 5—8 字的

简单说明,有时词语比较简单,该

项可以省略。

找到词语在文中属于的句子,以这个句子

为基准,上推或下推两句左右,就是答案,有

时可以直接抄原文,此项不可省略。

Page 32: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以第一个句子来说,首先用最简短的语言解释一下“有电而无视”的字面意思——即

有电视却不能看。接下来找到词语所在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是第一段第 4 行“于是吾家

有电而无视”,因为有“于是”这一表示结果的关联词,则答案必定在其上面,上推两句,

是“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

几乎占领了家庭的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简单整理一下即——

家中书满为患,且堆在椅子上,所以电视不能常看,这样的答案就可以了。再看第二个句子,

首先也是简单就字面告诉阅卷人这是一个哲学术语。然后看看词语所在句子在文中的位置,

是第一段最后,将这个句子上推两句是“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

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这句子整理一下基

本就是答案了。

(2)至于散文语言,大家只记住从其“生动性”和“抒情性”出发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在高考阅读中,散文的语言不是前者就是后者,像此题,抓住语言的“生动”展开论述就基

本抓住了采分点。

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

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 分)

答案解析: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两

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深度解析:此题仍是对文章的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文章中段落与段落

之间究竟可能存在哪些关系,然后再根据题目本身判断就行了。我们前面讲基础知识的时候

Page 33: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了解到一些句子之间的关系,比如并列、转折、递进等等;事实上,句子中的这些关系也可

以推而广之,成为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把段落与段落之间可能存在的几种关

系列个图标出来:

段落关系 1 段落关系 2 段落关系 3

并列(两段从各自不同的角

度说明同一件事物,不常考)

转折(两段所说意思完全

相悖,较常考)

递进(通常答题时用“更

进一步、深化之类词语作答,

常考)

这里我们一看便知,两者是递进的关系,第一段就是将书虫这个形象介绍给读者,第二

段则进一步从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爱书嗜书的书虫形象,是明显的“递

进”,作答时多提及“进一步深化了”之类的惯用语就可以了。

21.文章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

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答案解析:要点一:丈夫耐心听而少插嘴,使妻子感受到丈夫的关怀、理解与尊重。

要点二:妻子在向丈夫的倾诉中,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肯定。

深度解析:此类题的解答方法与答题步骤可以参看我们前面讲解的 2008 年北京卷阅读

部分的最后一道题,两者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还是提醒大家不要清晰题干说的“谈谈你的

理解”这类话,而是注意题干中“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这句,它提示你答案就在最后

一段,又是 4 分,即两点,我们找到这句话,再由此向上推几句话,答案基本就出来了。

“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

Page 34: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表明丈夫对自己的尊重,从而是自己

从丈夫那获得了自信。“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

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表明我在同他的倾诉衷中审视了自己。将上述句子整理一下,

便是题目的答案了。

合欢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

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

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

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

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

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

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

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

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

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Page 35: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

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

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

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

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

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

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

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

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

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

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

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

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

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

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

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Page 36: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

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

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

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

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

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

种温馨的感觉。

答案解析: A C

Page 37: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深度解析:这一年选择题的考察偏容易,需要大家稍稍细心即可选出正确答案。A 选项

母 A 说自己作文好之类形象生动的向人们展示了年轻时母亲争强好胜的可爱性格,并非有

选项所说的深意。C 项说母亲迷信之类,又犯了高考文选文的大忌,因此也不可能是正确的。

19.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

作用?(4 分)

答案解析: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

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

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

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

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深度解析:对于文章某个句子或某个段落的作用问题,我们在前面讲解 08 年《白云寺

的秋色》18 题时候曾经给大家画过一张表格

句子位置 可选作用 1 可选作用 2 可选作用 3

文章开头

开篇点题

(有时考)

总领全文(很少考)

为下文作铺垫(一般可从两个

方面考虑,一是具体的引起下文,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二是与下文中

某处内容形成对照等等,最常考)

Page 38: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文章中间

承接上文

(仅仅是承上,

很少考)

引起下文(仅仅是

启下,经常考)

承上启下(两者兼有的情况也

是经常考的)

文章结尾

点明中心

(较常考,与作

用 2 一起答)

深化主题(较常考,

与作用 1 一起答)

照应开头(最常考,且容易被

考生忽略)

这里我们看,段落在文章开头,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显然并没有点题与总领下文,因

此还是考察最常考的作用,即为下文做铺垫。这道题因为是 4 分,又只有“为下文作铺垫”

这一作用可选,因此,我们就遵从表格中所说的,“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具体的引起下文,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二是与下文中某处内容形成对照”。对于这篇文章来说,首先容易想到

的是与下文的对照,下文中母亲为了治疗孩子的“废腿”和孩子的心病不再漂亮;家里的气

氛也不再如此是一般轻松。上面“答案解析”中的第一和第二两点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大

家注意结合文章组织语言即可。另外,我们再从“引起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考虑这

样一个轻松的故事可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简单讲这点也加上,就答圆满了。

20.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

各有怎样的体会?(4 分)

答案解析:①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

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亲的执着与无私。②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

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亲的深厚与

恒久。

Page 39: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深度解析:此题属于内容分析题类。但与前面我们提到的那种给出一个句子进而就这个

句子中所述内容提问“为什么”有一些不同。这种题关键是看同学们对文章概括的能力,解

题的关键就是看能否在大段大段的文章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一般来说,关键信息都隐含

在句子中,如果大家对文章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判断句、特殊位置句(段落或文章末句)

足够重视,是可以轻松判断出关键信息的所在的。像这道题,作者写自己 20 岁以后对母爱

的体会集中在第 2 自然段,通篇都是叙述、描写,这些都是干扰信息,我们抓住文末“锲

而不舍”一词,问题就解决了。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

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亲对孩子健康的锲而不舍,也就是答案解析

中所说的“执着于无私”。三十岁以后作者则通过合欢树的象征表达了对母爱恒久性的体会。

21.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

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 分)

答案解析:(要点)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独特的,②母爱又是普遍的。

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深度解析:(1)近几年的高考选文,一般都或多或少会采用“象征”或“欲扬先抑”

等表现手法,这是要同学们特别注意的。这篇文章结尾一段实际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象征,

而且一定是关于母爱的象征。“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

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这象征着母爱的独特性;“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

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则象征着母爱的普遍性。

(2)后一个问,则是针对“象征”提出的,相当于问同学们,既然结尾是一处象征,

象征母爱的独特与普遍,那么“象征”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对于这个问题,

Page 40: 高考现代文阅读精讲精练 - koolearn.comstudyfile.koolearn.com/2012-09/fyi2-yuedu.pdf · 以下题目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前压测,均为我自主命题。第二部分是考前复习

我们可以引申一下,将高考阅读中比较常考的四种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列出表格供大家记忆,

到时候只需要根据题目情况从中选择就行了。

象征 欲扬先抑 渲染与烘托 联想与想象

好处 :(1)含蓄 抒

(2)使文章主旨含

而不露,隐而不晦。

好处 :(1)引发 好

(2)铺垫感情

好处:(1)使

事物形象更加鲜明

(2)使文章曲折含

蓄,独具风格

好处 :(1)使文

章内容更为丰富(2)

使形象更丰满、生动

(3)增强文章艺术表

现力

显然,对于这到题目来说,我们将“象征”的好处答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