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ONGQING DAILY 2017 10 20 星期五 34 教育 让动手成为习惯 知行合一收获真正的成长 镜头: 每逢周末,四年级学生徐子涵都 要和来自区内不同学校的 30 多位小朋友一 起,担任南山植物园的“小小解说员”。尽 管经常会影响娱乐休息时间,但徐子涵一 点也不后悔。 “上周我帮一位老奶奶认识了‘见血封 喉’植物,她夸我大方、知识多。”徐子涵从 岗位上收获了更多自信和成就感,对科学 书籍的阅读也更加热爱了。 据了解,“小小解说员”活动是南岸区 教委联合南山植物园共同组织学生参与的 志愿者活动,既作为公益服务活动,也成为 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平台,受到学生、 家长的欢迎。目前,南岸有12000余人的志 愿者队伍,有学生、家长、专家、市民等参与 中小学的社会实践教育。 解读: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解放孩 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 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 真正的教育。”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南岸落 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为了让更多 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学习,在动手实践 中升华能力,南岸学校积极拓展学习资源, 搭建学习平台。 窍角沱小学加入“中国水项目”,成为 项目学校已有8年历史,在这项国际合作的 环境教育项目影响下,学校形成具有水性 特质的教育哲学,并拓展出独具本土特色 的校本课程。 在绿地图绘制的项目学习中,孩子们 萌生“寻找海棠溪”的学习旅程。在老师的 指导下,孩子们通过网上搜寻;到图书馆查 阅资料,以及到实地拍照考察,访问社区居 民了解海棠溪的由来和变迁;重走逐渐消 失的海棠溪河道旧址等方式,进行深入学 习。回来后,孩子们又陆续创作了儿歌、绘 画作品,传递出孩子们保护身边的水资源 的迫切愿望。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借助项目平台的 合力,从孩子们制定计划、寻访技能学习, 到活动中启发孩子们充分质疑、自主探究, 动手、动脑、动脚,综合能力得到全面锻炼, 实现真正的教学做合一。 在南岸,一切优质的社会资源都有可 能转化成为学生动手实践的平台。学府路 小学联合附近的重庆交通大学,共同建成 航模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科技兴趣。上浩 小学借助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师资力量, 开展轮滑、跳绳等活动课程,发展学生特长 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南岸不少学校开辟了机器人、 创客空间、影视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特色 体验项目,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践的平 台,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实验探究、创意比 拼中提高综合素质。 让艺术滋养生命 精品课程培养“幸福气质” 镜头: 2016 年 12 月 25 日,北京解放军 军乐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重庆市特殊 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乐团,共同演绎大型管乐音乐会《生命的 色彩》。 这是孩子们用音乐奏响的生命强音。 《康康舞曲》、《我的祖国》、《破晓》等充满美 好寓意的优美乐曲,完美地呈现了孩子们 对音乐的真情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感染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不少观众 一边观看演出一边擦拭眼泪。 扬帆管乐团由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 48 名盲孩子、 30名教师组成,是迄今为止国内 规模最大的一支盲人管乐团。在解放军军 乐团音乐家长达4年多的义务辅导下,孩子 们在克服了不能看乐谱、无法看指挥等重 重困难,最终创造出一次次奇迹。 解读: 一个幸福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 的特质?也许有很多,但他必定具备健康 的生活情趣、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在幸福教育指引下,南岸丰富和完善 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标准,建设了一批独具 南岸特色的艺术精品课程。2016 年南岸区 被评为重庆市少儿美术特色实验区,14所 学校成为市级音美特色项目学校。 在怡丰小学,国学课程是最受学生欢 迎的精品课程。周一,文明礼仪活动;周 二,经典诵读全校广播;周三,模拟新闻发 布会;周四,阅读与演讲 20 分钟微课;周 五,一周回顾反省。特别是 5 分钟的“微课 堂”,语文课前,吟诵几句千古佳句;美术课 前,孩子稚嫩的画笔描绘精彩世界;体育课 前,展示一段五步拳;音乐课前,吟唱一首 配乐诗……每堂课都沉浸在优秀的传统文 化艺术,点滴滋养着学子。 课程为载体,社团为阵地,艺术教育在 南岸校园持续“上火”。根据学生个性与群 体需求,以普及为重点,南岸建立了各种兴 趣、爱好、特长的学生社团近 100 个,其中 珊瑚实验小学萤火虫合唱团、11中男声合 唱团、天台岗小学的管乐团等获奖无数,蜚 声海内外。 六年级 8 班的苏佳蕊同学是弹子石小 学“光南国乐团”的首批学员,她选择的乐 器是大阮,除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乐器外,在家里也要强化练习。“大阮很特 别,声音浑厚有力,我对它情有独钟。”苏佳 蕊称,民乐的学习不仅提高了自身鉴赏音 乐的审美能力,还让她了解了更多中国传 统音乐的知识。据了解,类似高水准的乐 团,南岸学校成立了好几个。 为让更多学生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 南岸区教委还力邀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走进 校园举行音乐会。10 余位艺术家们在展现 中国传统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还在每首 曲目开始前都会对该曲目的创作思路、演 奏乐器的特点进行解读,开展音乐艺术的 普及,并在后续为南岸学校提供教师培训、 学生培训、乐理指导的一系列民族音乐培 训服务。 持续不断的艺术教育熏陶,赋予南岸 学子未来与众不同的“幸福气质”。 啦啦操小队员赛场展风姿斩获大奖 如何寻找核心素养在 学校发展、学生成长中落地 的力量?在“书香南岸·幸 福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南 岸以课程改革为推手,让书 香成为现实,让美德成为品 质,让动手成为习惯,让艺 术滋养生命……初步形成 了核心素养落实的南岸路 径。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 力量 力量倡导文明言行共创文明南岸 何霜 余麗柃 图片由南岸区教委提供 强理论 创新学习方式绘就发展蓝图 9月29日,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中心组在学 校综合楼专题学习了7.26重要讲话精神。学 院党委书记李廷勇表示7.26讲话紧密结合实 际,为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 根本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作为高校,具体落 实到办学过程中,就是要以抓好思想引领为前 提来抓好教育综合改革,抓好“双一流”建设,从 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理论学习不仅限于中心组学习,我们还力 求做到学院党员全覆盖。”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 许文胜介绍,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学校不断创 新学习方式,让所有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和 践行党章党规,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 导实践和推进工作,以党的建设指导业务建设, “做好‘把握办学方向’‘学校内涵建设发展’‘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三篇大文章”。 重庆三峡学院积极运用新媒体等传播手 段,开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网站专栏,开通 “三峡学院‘两学一做’微信公众号”,各基层党 组织建立“党员教育微信号”或“党员教育 QQ 群”,及时发布学习内容和学习动态。与国家行 政学院联合开设的“重庆三峡学院干部在线学 习中心”也做到了科级以上干部的全覆盖。 据介绍,《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 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资料,三峡学院基 本做到了所有党员、所有中干人手一本。 “理论学习武装了头脑,并指导实践推进了 工作。”李廷勇称,重庆三峡学院围绕培养社会主 义建设可靠接班人总目标,落实教师“成师、成 友、成范”、学生“育心、育气、育人”的教育理念, 立足长江经济带建设,服务三峡库区需要,绿色 发展、特色发展,促进三峡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 型,培育有爱国心、有创新力、有品位的大学生。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也更加明确了发展蓝图。” 抓基层 创新联系制度建好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 础。高校教书育人,战斗力在基层党支部、在一 线教师。如何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将学院 的发展思路、举措,贯彻到每个党员,落实到日 常教育教学中去? 三峡学院提出,坚持党建工作重心向下 “移”,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建好一线战斗堡垒,创 新联系制度,要求学校党委班子成员深入联系 二级学院党总支、分管部门开展调研活动,摸清 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需求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确保专题党课对症下药;其次,在开好党委班子 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所有班子成员均以 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 所有班子成员参加分管部门或联系二级学院的 处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做到督导、点评全覆 盖;第三,所有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至少参加了 一个联系的二级学院教工党支部或学生党支部 的专题组织生活会。 “既走近教职工,更走近学生。”院党委副书 记崔广平介绍,学院还建立了联系帮扶制度,完 善了《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制度》、《党员 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制度》等,所有 处级以上干部认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重点少 数民族学生,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从经济帮 扶、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帮助 贫困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9位校级 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了 1 个以上二级学院党总 支,21位党总支书记及47位党员领导干部至 少联系了1个党支部,3位机关党总支书记和 82位党支部书记至少联系了1个学生寝室,帮 助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美术学院2015 级美术学专业学生王玉芳 来自奉节县,家庭困难。李廷勇结对帮扶王玉 芳后,不但给予她经济上的帮扶,还经常对王玉 芳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 现在,王玉芳在班上担任班长,成了预备党 员。王玉芳说,李书记是她的良师益友,是她不 断进步的引路人。 重实效 创新活动载体服务三峡库区 抓党建工作促业务工作,关键在出实效。 在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上,重庆三峡学院 出台了“推优计划、推优答辩、推优公示、推优票 决、推优谈话、推优总结”为内容的“推优入党六 步工作法”,明确要求答辩为不合格者暂不考虑 发展。 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陈孝胜介绍, “推优入 党六步工作法”推行以来,极大激发了入党积极 分子学习党的基础知识、政治理论的热情,在增 强学生入党的神圣性和荣誉感,增加基层组织 发展党员的透明度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 作用。 “既严把入口关,也要在实践中锤炼党性。”青 年教师马兵称,学院 17 个二级学院结合“大学生 党员示范制”及工作实际,面向教师党员学生党员 延伸,深化并完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或党员 服务队, “丰富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据介绍,体育与健康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建 立党员“运动康复服务站”;生命工程学院为培 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温室大棚科技基 地”;工商管理学院成立“践行‘两学一做’,助推 美丽乡村”党员服务队;外国语学院建立“情暖 夕阳”党员服务队、“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队等 等,极大地吸引和激发了师生党员参与。 今年6月22日,三峡学院副校长祁俊生 带队赴万州区分水镇枣园村慰问贫困户并组 织召开扶贫验收动员会。枣园村的群众对祁 俊生并不陌生—从 2015 年开始,三峡学院 对口帮扶枣园村,祁俊生就是下派到村里的 “第一书记”。 两年来,三峡学院帮助枣园村种植800亩 的佛手、建起前胡和柠檬等中药材基地,为每家 每户种植了 30 株高山清脆李果苗。同时还为 村便民服务中心提供了大量内部硬件设施。现 在,全村105户贫困户已先后全部脱贫。 “立足库区,服务三峡。”三峡学院建设绿色 校园,向应用转型发展,目的就是建设、培养服务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校、人才。学校师生就应 该走出校园,勇于实践,服务地方老百姓。 “助力 库区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峡学院决不缺位。” 做好三篇大文章 强化党建促教学 重庆三峡学院: 近年来,重庆三峡学院围绕做好办 学方向、办学导向和办学取向三篇大文 章,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党建责任、坚持立德 树人,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 程,以党建为抓手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学 习方式、创新联系制度、创新活动载体, 学院发展蓝图更加明确、业务结合更加 紧密、育人成效更加显著、反腐倡廉更加 坚决。 章权 王琳 图片由重庆三峡学院提供 参观现代化农业园林 “三走”主题多彩马拉松活动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 力量”...六年级8班的苏佳蕊同学是弹子石小 学“光南国乐团”的首批学员,她选择的乐 器是大阮,除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CHONGQINGDAILY

2017年 10月20日 星期五34版教育

让动手成为习惯知行合一收获真正的成长

镜头:每逢周末,四年级学生徐子涵都要和来自区内不同学校的30多位小朋友一起,担任南山植物园的“小小解说员”。尽管经常会影响娱乐休息时间,但徐子涵一点也不后悔。

“上周我帮一位老奶奶认识了‘见血封喉’植物,她夸我大方、知识多。”徐子涵从岗位上收获了更多自信和成就感,对科学书籍的阅读也更加热爱了。

据了解,“小小解说员”活动是南岸区教委联合南山植物园共同组织学生参与的志愿者活动,既作为公益服务活动,也成为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平台,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目前,南岸有120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有学生、家长、专家、市民等参与中小学的社会实践教育。

解读: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南岸落

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为了让更多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升华能力,南岸学校积极拓展学习资源,搭建学习平台。

窍角沱小学加入“中国水项目”,成为项目学校已有8年历史,在这项国际合作的环境教育项目影响下,学校形成具有水性特质的教育哲学,并拓展出独具本土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绿地图绘制的项目学习中,孩子们萌生“寻找海棠溪”的学习旅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通过网上搜寻;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到实地拍照考察,访问社区居民了解海棠溪的由来和变迁;重走逐渐消失的海棠溪河道旧址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回来后,孩子们又陆续创作了儿歌、绘画作品,传递出孩子们保护身边的水资源的迫切愿望。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借助项目平台的合力,从孩子们制定计划、寻访技能学习,到活动中启发孩子们充分质疑、自主探究,动手、动脑、动脚,综合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实现真正的教学做合一。

在南岸,一切优质的社会资源都有可能转化成为学生动手实践的平台。学府路小学联合附近的重庆交通大学,共同建成

航模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科技兴趣。上浩小学借助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师资力量,开展轮滑、跳绳等活动课程,发展学生特长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南岸不少学校开辟了机器人、创客空间、影视工作室、陶艺工作室等特色体验项目,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实验探究、创意比拼中提高综合素质。

让艺术滋养生命精品课程培养“幸福气质”

镜头:2016 年 12 月 25 日,北京解放军军乐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共同演绎大型管乐音乐会《生命的色彩》。

这是孩子们用音乐奏响的生命强音。《康康舞曲》、《我的祖国》、《破晓》等充满美好寓意的优美乐曲,完美地呈现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真情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感染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不少观众一边观看演出一边擦拭眼泪。

扬帆管乐团由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48

名盲孩子、30名教师组成,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支盲人管乐团。在解放军军乐团音乐家长达4年多的义务辅导下,孩子们在克服了不能看乐谱、无法看指挥等重重困难,最终创造出一次次奇迹。

解读:一个幸福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也许有很多,但他必定具备健康的生活情趣、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在幸福教育指引下,南岸丰富和完善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标准,建设了一批独具南岸特色的艺术精品课程。2016年南岸区被评为重庆市少儿美术特色实验区,14所学校成为市级音美特色项目学校。

在怡丰小学,国学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周一,文明礼仪活动;周二,经典诵读全校广播;周三,模拟新闻发布会;周四,阅读与演讲20分钟微课;周五,一周回顾反省。特别是5分钟的“微课堂”,语文课前,吟诵几句千古佳句;美术课前,孩子稚嫩的画笔描绘精彩世界;体育课前,展示一段五步拳;音乐课前,吟唱一首配乐诗……每堂课都沉浸在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点滴滋养着学子。

课程为载体,社团为阵地,艺术教育在南岸校园持续“上火”。根据学生个性与群

体需求,以普及为重点,南岸建立了各种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社团近100个,其中珊瑚实验小学萤火虫合唱团、11中男声合唱团、天台岗小学的管乐团等获奖无数,蜚声海内外。

六年级8班的苏佳蕊同学是弹子石小学“光南国乐团”的首批学员,她选择的乐器是大阮,除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乐器外,在家里也要强化练习。“大阮很特别,声音浑厚有力,我对它情有独钟。”苏佳蕊称,民乐的学习不仅提高了自身鉴赏音乐的审美能力,还让她了解了更多中国传统音乐的知识。据了解,类似高水准的乐团,南岸学校成立了好几个。

为让更多学生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南岸区教委还力邀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走进校园举行音乐会。10余位艺术家们在展现中国传统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还在每首曲目开始前都会对该曲目的创作思路、演奏乐器的特点进行解读,开展音乐艺术的普及,并在后续为南岸学校提供教师培训、学生培训、乐理指导的一系列民族音乐培训服务。

持续不断的艺术教育熏陶,赋予南岸学子未来与众不同的“幸福气质”。

啦啦操小队员赛场展风姿斩获大奖

如何寻找核心素养在学校发展、学生成长中落地的力量?在“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南岸以课程改革为推手,让书香成为现实,让美德成为品质,让动手成为习惯,让艺术滋养生命……初步形成了核心素养落实的南岸路径。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 力量力量””

倡导文明言行共创文明南岸

何霜 余麗柃 图片由南岸区教委提供

强理论创新学习方式绘就发展蓝图

9月29日,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中心组在学校综合楼专题学习了7.26重要讲话精神。学院党委书记李廷勇表示7.26讲话紧密结合实际,为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作为高校,具体落实到办学过程中,就是要以抓好思想引领为前提来抓好教育综合改革,抓好“双一流”建设,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理论学习不仅限于中心组学习,我们还力求做到学院党员全覆盖。”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

许文胜介绍,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学校不断创新学习方式,让所有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和践行党章党规,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和推进工作,以党的建设指导业务建设,

“做好‘把握办学方向’‘ 学校内涵建设发展’‘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三篇大文章”。重庆三峡学院积极运用新媒体等传播手

段,开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网站专栏,开通“三峡学院‘两学一做’微信公众号”,各基层党组织建立“党员教育微信号”或“党员教育QQ群”,及时发布学习内容和学习动态。与国家行政学院联合开设的“重庆三峡学院干部在线学习中心”也做到了科级以上干部的全覆盖。

据介绍,《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资料,三峡学院基本做到了所有党员、所有中干人手一本。

“理论学习武装了头脑,并指导实践推进了工作。”李廷勇称,重庆三峡学院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可靠接班人总目标,落实教师“成师、成友、成范”、学生“育心、育气、育人”的教育理念,立足长江经济带建设,服务三峡库区需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促进三峡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培育有爱国心、有创新力、有品位的大学生。

“通过深入学习,我们也更加明确了发展蓝图。”

抓基层创新联系制度建好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教书育人,战斗力在基层党支部、在一

线教师。如何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将学院的发展思路、举措,贯彻到每个党员,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去?

三峡学院提出,坚持党建工作重心向下“移”,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建好一线战斗堡垒,创新联系制度,要求学校党委班子成员深入联系二级学院党总支、分管部门开展调研活动,摸清基层组织和党员的需求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确保专题党课对症下药;其次,在开好党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所有班子成员均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所有班子成员参加分管部门或联系二级学院的处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做到督导、点评全覆盖;第三,所有班子成员深入一线,至少参加了一个联系的二级学院教工党支部或学生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

“既走近教职工,更走近学生。”院党委副书记崔广平介绍,学院还建立了联系帮扶制度,完善了《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制度》、《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制度》等,所有处级以上干部认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重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从经济帮扶、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帮助贫困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9位校级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了1个以上二级学院党总支,21位党总支书记及47位党员领导干部至

少联系了1个党支部,3位机关党总支书记和82位党支部书记至少联系了1个学生寝室,帮助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美术学院2015级美术学专业学生王玉芳来自奉节县,家庭困难。李廷勇结对帮扶王玉芳后,不但给予她经济上的帮扶,还经常对王玉芳进行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

现在,王玉芳在班上担任班长,成了预备党员。王玉芳说,李书记是她的良师益友,是她不断进步的引路人。

重实效创新活动载体服务三峡库区

抓党建工作促业务工作,关键在出实效。在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上,重庆三峡学院出台了“推优计划、推优答辩、推优公示、推优票决、推优谈话、推优总结”为内容的“推优入党六步工作法”,明确要求答辩为不合格者暂不考虑发展。

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陈孝胜介绍,“推优入党六步工作法”推行以来,极大激发了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基础知识、政治理论的热情,在增强学生入党的神圣性和荣誉感,增加基层组织发展党员的透明度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既严把入口关,也要在实践中锤炼党性。”青年教师马兵称,学院17个二级学院结合“大学生党员示范制”及工作实际,面向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延伸,深化并完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或党员服务队,“丰富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据介绍,体育与健康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党员“运动康复服务站”;生命工程学院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温室大棚科技基地”;工商管理学院成立“践行‘两学一做’,助推美丽乡村”党员服务队;外国语学院建立“情暖夕阳”党员服务队、“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队等等,极大地吸引和激发了师生党员参与。

今年6月22日,三峡学院副校长祁俊生带队赴万州区分水镇枣园村慰问贫困户并组织召开扶贫验收动员会。枣园村的群众对祁俊生并不陌生——从2015年开始,三峡学院对口帮扶枣园村,祁俊生就是下派到村里的

“第一书记”。两年来,三峡学院帮助枣园村种植800亩

的佛手、建起前胡和柠檬等中药材基地,为每家每户种植了30株高山清脆李果苗。同时还为村便民服务中心提供了大量内部硬件设施。现在,全村105户贫困户已先后全部脱贫。

“立足库区,服务三峡。”三峡学院建设绿色校园,向应用转型发展,目的就是建设、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学校、人才。学校师生就应该走出校园,勇于实践,服务地方老百姓。“助力库区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峡学院决不缺位。”

做好三篇大文章 强化党建促教学重庆三峡学院:

近年来,重庆三峡学院围绕做好办学方向、办学导向和办学取向三篇大文章,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理论武装、夯实党建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以党建为抓手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学习方式、创新联系制度、创新活动载体,学院发展蓝图更加明确、业务结合更加紧密、育人成效更加显著、反腐倡廉更加坚决。

章权 王琳 图片由重庆三峡学院提供参观现代化农业园林

“三走”主题多彩马拉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