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經濟與管理論叢(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8, Vol. 4, No. 1, 65-88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 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李孟訓 * 本研究欲以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為例,運用 Porter (1985) 價值鏈的觀點,以及透過模糊德 菲法與模糊層級分析法,整合國內眾多學者專家對於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發展方向之 意見,萃取出影響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形成具體的政 策發展順序,以提供產業界及政府部門等相關機構決策之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依序為「建立產 品技術體系的能力」、「智慧財產權掌握能力」、「完善的教育系統」、「新產品開發的風險 管理能力」、「技術、研發人員素養培育能力」、「相關法令規章的制定」等。 可知當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時,對前述關鍵成功因素必須分別加以重視, 如此將有助於轉型成功,以引導業者制定有效的策略規劃與執行程序,這樣不僅能使業 者有效達成既定目標,更能讓企業在競爭的環境中,獲得持久性的競爭優勢,達成永續 經營的目的。 關鍵字:農業生物科技、產業轉型、關鍵成功因素 JEL 分類代號:L65, Q16 1 前言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自從 Watson and Crick (1953) 發現 DNA 雙螺旋體結構後,至此生物科技發展迅 投稿日:2006 11 15 日,修訂:2007 3 29 日,接受日:2007 4 18 日。 * 作者為長榮大學企業管理系所副教授兼系主任。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 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 … · 經濟與管理論叢(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8, Vol. 4, No. 1, 65-88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經濟與管理論叢(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8, Vol. 4, No. 1, 65-88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

    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李孟訓*

    本研究欲以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為例,運用 Porter (1985) 價值鏈的觀點,以及透過模糊德

    菲法與模糊層級分析法,整合國內眾多學者專家對於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發展方向之

    意見,萃取出影響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形成具體的政

    策發展順序,以提供產業界及政府部門等相關機構決策之參考。

    研究結果顯示,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依序為「建立產

    品技術體系的能力」、「智慧財產權掌握能力」、「完善的教育系統」、「新產品開發的風險

    管理能力」、「技術、研發人員素養培育能力」、「相關法令規章的制定」等。

    可知當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時,對前述關鍵成功因素必須分別加以重視,

    如此將有助於轉型成功,以引導業者制定有效的策略規劃與執行程序,這樣不僅能使業

    者有效達成既定目標,更能讓企業在競爭的環境中,獲得持久性的競爭優勢,達成永續

    經營的目的。

    關鍵字:農業生物科技、產業轉型、關鍵成功因素

    JEL 分類代號:L65, Q16

    1 前言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

    自從 Watson and Crick (1953) 發現 DNA 雙螺旋體結構後,至此生物科技發展迅

    投稿日:2006 年 11 月 15 日,修訂:2007 年 3 月 29 日,接受日:2007 年 4 月 18 日。 *作者為長榮大學企業管理系所副教授兼系主任。

  • 李孟訓

    66

    速,為 20 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貢獻之一,更成為繼電子資訊產業之後,現今最被

    全球看好的明星產業之ㄧ,其發展潛力無窮。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生物科技將

    可能帶領全球的經濟,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創造出龐大的經濟商機與利益。因此,

    近年來將生物科技運用於農業等各種領域上,也已逐漸被世界各國所重視。

    早期的台灣即以農業起家,且在育種以及提升農作物生產效率和品質的能

    力上,已經獲得全世界的肯定,並且為世界主要農業技術輸出國。但自 2002

    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以來,台灣農業受

    到進口農產品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因此政府為了提振台灣農業,決定推動農

    業生物科技作為提升台灣農業競爭力的手段。如果能將生物科技有效地應用於

    農產品的改良,以及開發其它用途,將可整體提升台灣農業的應用面及其經濟

    效益。

    此外,根據李元和 (2003) 指出,我國 2002 年農業生物科技產品之總產值

    為 32.3 億元,並且台灣的農業技術是被全球認定的先進國家之一。因此,在既

    有農業科技基礎上,運用生物技術來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經濟農業,為台灣切入

    生物科技最具利基的領域,將是台灣農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全球新興生物技術的應用,使得農業與醫藥、食品及環保等產業逐漸結合,

    為農業活動開拓了新的應用領域,造就了新的產業。而且這些新技術、新應用

    所產生的經濟價值,正急遽倍增,對於全球農業生技產業的發展,將具有深遠

    的影響。在知識經濟發展的今日,所強調的是,知識的創造、加值、與流通對

    科技發展及產業擴張的正面影響,這種經濟發展結構的轉變,並不僅顯現於高

    科技產業,對於傳統上受國家政策保護的台灣農業而言,若能促進農業生物科

    技轉型發展,以開創新的效益,將可望為台灣的農業生技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

    機會。

    綜合上述,本研究欲以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為例,運用 Porter (1985) 價值鏈

    的觀點,整合國內眾多學者專家對於台灣農業生技產業發展方向之意見,嘗試

    篩選出影響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形成具體的

    政策發展順序,以提供產業界及政府部門等相關機構決策的參考。具體而言,

    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

    (1) 透過模糊德菲法專家問卷,確立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可能

    的成功因素構面。

    (2) 發放專家問卷,藉由模糊層級分析法逐步分析各個構面與衡量指標之重要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67

    性程度,以尋求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

    (3) 根據上述研究研究結果,提供產業界及政府部門等相關機構決策之參考。

    1.2 研究流程

    本研究運用模糊理論的概念,以「模糊德菲法」與「模糊層級分析法」作為研

    究分析方法,藉此篩選出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本研究

    第一階段先發放模糊德菲法專家問卷,期望透過專家學者決策群體的意見,確

    立研究架構與各項評估因子。第二階段再進行模糊層級分析法專家問卷,以求

    算各構面與衡量指標的權重關係。本文之研究流程如圖 1 所示。

    圖 1:本研究流程

    2 文獻探討

    本研究為能深入瞭解問題及擬定研究分析方法,因此將針對農業生物科技產

    業、價值鏈、關鍵成功因素及其確認方法等相關文獻議題,進行如下詳細探討:

    2.1 農業生物科技

    所謂農業生物科技,即為運用現代基因工程技術作為工具,藉由添加或刪除特

    透過相

    關文獻

    探討與

    啟發,並

    運用價

    值鏈的

    觀點發

    展成構

    念指標

    確立影響農業生物科技產業

    非跨領域轉型的主要策略因

    素構面與衡量指標

    模糊德菲法

    決定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

    領域轉型各項因素構面與衡

    量指標的權重關係及其優先

    順序

    模糊層級分析法

    萃取出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

    跨領域轉型的鍵成功因素

  • 李孟訓

    68

    定基因來取得理想性狀,如增加產量、抵抗病蟲害、耐不良生長環境 (如耐旱、耐鹽、耐寒)、提高營養成分等。目前農業生技應用之產業範疇,第一為傳統育種、檢測、養殖、防疫、肥料、農藥等領域廣泛結合,大幅提升傳統農業生產

    量與品質;第二為新興生物技術的應用使農業與醫藥、食品及環保等產業逐漸

    結合。 依我國 2006 年生技產業白皮書所述,生物技術應用層面甚廣,與農業生技

    相關的產業分布於農業、環保產業、食品產業,若以原料區分,甚至還包括中

    草藥及生技製藥產業。但是,由於各產業發展的方向與技術基礎的差異,行政

    院農委會便根據其產業特性及最終產品,將國內農業生技產業劃分為七大類,

    如下所述: (1) 植物種苗生技:係指利用無菌播種、組織或細胞培養、體細胞融合、基因

    工程等生物技術所培育、繁殖生產之植物種苗、組織及其代謝物。 (2) 水產養殖生技:係指利用基因工程、基因轉殖、細胞培養、醱酵、蛋白質

    純化等生物技術研發之醫藥、疫苗、飼料新配方、飼料添加劑、疾病檢測

    試劑、免疫促進劑、水質處理生物製劑、養殖品種改良和觀賞魚產業所需

    之高品質健康種苗等水產養殖產業,以及所需相關產品之產業。 (3) 畜禽生技:為利用微生物、植物及動物的生物特性或生物程序,以解決畜

    禽產業的問題,和利用家畜禽的 DNA、細胞、組織、器官或其本身製造有用產品,以增進人類生活素質的科學技術。

    (4) 動物用疫苗:係指專供預防特定病原之動物用生物藥品,其種類包括:傳統死毒 (菌) 疫苗或活毒 (菌) 苗、類毒素疫苗、寄生蟲疫苗、次單位疫苗及其他基因工程技術產製疫苗。

    (5) 食品生技:係包括所有以生物技術生產或加工食品之相關產業,即包含利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酵素工程和發酵工程等,以改善食品、原料品質

    或提高產量降低成本等。 (6) 生物性肥料:係指利用活體生物擔任廣義肥料之功能的產品。現今生物性

    肥料主要的產品是含有活微生物或休眠孢子,如細菌 (含放線菌類)、真菌及藻類等及其代謝產物的特定製劑,應用於作物生產上,具有特定供應植

    物養分的效果,又稱之為微生物肥料。這些效果包括增進植物養分元素之

    供應量與總量、刺激植物生長,或促進植物對營養元素的吸收。 (7) 生物性農藥:係指天然物質如動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所衍生之產品,包

    括「天然素材農藥」、「微生物農藥」、「生化農藥」及基因工程技術產製之

    微生物農藥。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69

    2.2 農業生技產業轉型

    當企業經營到某個階段時,企業的產品難免有發展至成熟期,甚至邁向衰退的

    困境,此一困境將迫使企業正視「轉型」之議題。本研究根據 (Bibeault, 1982; 周佩萱, 1993; Adrian, 1996; 陳明璋, 1996; 周佳欣, 1997) 等多位國內外學者之觀點,將企業轉型的類型大致整理如表 1 所示。

    表 1:各學者所提企業轉型之類型

    學者 時期 類型 學者 時期 類型

    管理過程為主的轉型 產業別、產業型態轉型

    經濟或商業循環為主的轉型 產品轉型

    競爭環境為主的轉型 市場轉型

    相關產品突破性發展的轉型 經營體質轉型

    Bibeault 1982

    與政府政策相關聯為主的轉型

    陳明璋 1996

    經營型態轉型

    多方向轉型 事業轉型策略

    轉型不轉行 產品轉型策略

    脫胎換骨轉型 市場轉型策略

    多類別轉型 水平/垂直整合策略

    從系統整合到專業分工 經營型態轉型策略

    從傳統銷售到平價流通

    周佳欣 1997

    多角化轉型策略

    Adrian 1996

    從傳統銷售到高附加價值 改變產業型態與產業別

    產品的超越 改變產品或服務 許壽峰 1989

    技術的超越 改變銷售據點

    轉業或多角化經營 改變企業內容的本質

    產銷型態改變 改變經營環境 周佩萱 1993

    經營組織調整 多角化經營

    改變部分產業別

    江金龍 1998

    全面改變產業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經由上述文獻探討可發現,目前國內外並無學者以農業生技產業為對象,

    探討其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因此,本研究依據上述企業轉型相關文獻查考的

    結果,以及農業生技產業研發方向及產品屬性,將農業生技產業轉型區分成兩

  • 李孟訓

    70

    種類型:第一種類型為「跨領域轉型」,即放棄原先經營之產品領域,改為從事

    其他領域,或維持舊產品領域的經營,但同時多角化經營新領域之產品,以降

    低經營風險。例如由前述農業生技產業七大類中的植物種苗生技轉型為食品生

    技等其他六大類領域,或轉型為非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領域,或多角化經營,均

    稱為「跨領域轉型」。第二種類型為「非跨領域轉型」:即企業維持所屬產品領

    域,而進行改變其生產技術、行銷方向、市場轉型、或水平/垂直整合等。例如,由花卉種苗生技轉型為果樹種苗生技、農藝種苗生技,或多角化兼營之,因其

    皆屬於植物種苗生技,故稱為「非跨領域轉型」。而本研究是以針對第二種類型

    「非跨領域轉型」為研究範圍。

    2.3 企業轉型關鍵成功因素之相關文獻

    Bibeault (1982) 提出,主要影響企業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有三大要素,包括人、完全競爭的局勢及財務資源。筒井信行、瀧澤正雄 (1998) 則提出,企業轉型的關鍵因素可歸納為:重視企業轉型的時機、經營者的果斷與魄力導致成功、

    開發相關領域或有潛力的領域、針對經營資源擬訂轉型計畫、掌握新市場與顧

    客群的實況、國外設廠必需經過徹底的調查、公司負責人掌舵同心協力的航行、

    應變措施是不可或缺的、學習成功範例並開發新創意、企業轉型後的評估與對

    策、企業轉型需要多加嘗試、藉助外來專家的智慧渡過難關。 陳明璋 (1990) 提出,轉型可能成功的關鍵因素為:產業趨勢分析與掌握、

    產業上下游相關專業知識、良好的人際關係及人脈、成功的資金管理。此外,

    孫智麗等 (2005) 利用模糊多準則決策模型 (fuzzy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藉由專家會議凝聚產官學研意見形成共識,以決定適合我國發展且具國際競爭力之農業生技潛力產品方向,作為研發資源配置與策略規劃之參考。

    研究發現,具國際競爭力之目標產業,其首要條件是產業化能力構面下的「行

    銷通路能力」與「研發創新能力」;其次是政策法規構面下的「相關法規/認證完備性」及「我國產業政策的支持度」。

    經由上述文獻探討可發現,目前國內外並無學者以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為對

    象,採用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其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因此,本研究

    經由上述相關文獻探討後,茲將各學者在相關研究中,所提出之衡量構面與評

    估準則,並針對農業生技的產業特性加以整理,彙整如表 2 所示,以做為本研究擬定「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初步層級架構

    的參考,以利後續實證研究之進行。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71

    表 2:初步構面彙整表

    衡量構面 評估準則 文獻來源 企業經營策略 1 企業目標

    3 危機處理 5 國際化腳步 7 經營者策略敏銳

    2 企業規模 4 願景溝通 6 經營者參與程度 8 人際網絡與策略聯盟

    筒井信行、瀧澤正雄 (1998)Arojarvi (2001) Lofsten and Lindelof (2003)孫智麗等 (2005)

    謝碧枝 (2000) Löffler (2002) Croteau and Li (2003) 李孟訓等 (2007)

    產業與組織環境 1 國家開放程度 3 市場領導優勢 5 運籌後勤管理 7 產業間連絡程度

    2 經濟成長趨勢 4 規模經濟優勢 6 政府法律及態度 8 相關與支援產業競爭態勢

    Bibeault (1982) 謝碧枝 (2000) Löffler (2002) 孫智麗等 (2005)

    陳明璋 (1990) Arojarvi (2001) Croteau and Li (2003) 李孟訓等(2007)

    人力資源 1 教育訓練 3 主管的教育程度 5 人才素養掌握能力 7 研發人員素養的培育能力

    2 人事管理能力 4 高階主管的特質 6 研發人員素養的掌握能力

    Bibeault (1982) Fearne and Hughes (1999) Arojarvi (2001) 孫智麗等 (2005)

    蘇艷文 (1996) 李煇鈞 (2000) Croteau and Li (2003) 李孟訓等 (2007)

    市場構面 1 行銷通路的掌握能力 3 顧客導向的製造能力 5 顧客長期關係的建立能力7 與顧客建立互信基礎的能力

    2 顧客導向的產品設計 4 交貨穩定度的控制能力6 建立與顧客溝通網路

    李煇鈞 (2000) Arojarvi (2001) 孫智麗等(2005) 李孟訓等(2007)

    產品行銷與售後服

    務 1 售後服務 3 產品多元化 5 客戶需求掌握 7 產品附加價值 9 全功能服務能力 11 系統整合行銷能力

    2 配銷通路 4 產品生命週期 6 產品規格制定 8JIT/自動化能力 10 新市場開發能力 12 掌握市場需求趨勢

    李煇鈞 (2000) Arojarvi (2001) Lofsten and Lindelof (2003)孫智麗等 (2005)

    謝碧枝 (2000) Löffler (2002) Croteau and Li (2003) 李孟訓等 (2007)

    技術發展 1 技術創新能力 3 製造整合能力 5 生產成本與品質 7 製造週期縮短能力 9 風險性(如進入障礙) 11 原物料採購規劃能力

    2 發明創新能力 4 資訊科技能力 6 設備與實體資產 8 產品良率控制能力 10 智慧財產權掌握能力

    筒井信行、瀧澤正雄 (1998)李煇鈞 (2000) Croteau and Li (2003) 李孟訓等 (2007)

    Fearne and Hughes (1999) Arojarvi (2001) 孫智麗等 (2005)

    企業基本職能 1 資本 3 營運資金 5 健全財務

    2 金融實力 4 信用管理 6 組織架構機能

    Bibeault (1982) Fearne and Hughes (1999) Arojarvi (2001) 李孟訓等 (2007)

    陳明璋 (1990) 李煇鈞 (2000) Croteau and Li (2003)

    2.4 價值鏈的理論基礎

    Porter (1985) 指出,「價值鏈」係指企業創造有價值的產品或勞務,來提供給顧客的一連串「價值活動」(value activities),包括往上溯及原料來源之供應商,下至產品的最終購買者。價值活動不僅為顧客創造價值,並可為公司創造利潤,

    如圖 2 所示。流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對競爭力與競爭優勢的建立有所貢獻,企業依賴這些附加價值的增加,再藉由交易過程達成與外部環境資源交換的目的。

  • 李孟訓

    72

    資料來源:Porter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圖2:企業價值鏈

    價值鏈分析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和增進產品在顧客心目中的價值。任

    何一個產業都是由一連串的「價值活動」所構成的,而競爭優勢的獲得與維持,

    不僅需要自己擁有傑出的價值鏈,更需要與整個產業的價值體系配合。產業的

    價值體系則包括供應商、廠商、通路商、以及顧客的價值鏈,如圖3所示。

    資料來源:Porter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圖3:價值體系

    一般而言,產業價值鏈會因產業而異。但在產業價值鏈的情況下,企業能

    較明確地區分價值鏈活動之配置,以及了解各個活動所創造附加價值的大小,

    並且判斷企業目前所處之產業價值鏈定位,是否能以垂直整合方式,來介入其

    他的價值鏈活動,以取得該部分所創造的附加價值;或是在既有產業價值鏈上,

    加入創新性的價值鏈活動,來改變目前產業價值鏈之結構,形成策略上的競爭

    優勢。 總之,農業生技產業在進行轉型時,都必須掌握趨勢與因應內外部環境任

    何變化,來維繫競爭力。基於前述相關文獻探討結果,本研究將可能影響農業

    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加以歸納整理,並以Porter (1985) 所提出之價值鏈觀點,來分析農業生技產業所擁有之獨特且優越的競爭優勢,作為

    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之構面考量基礎。因此,本研究可發展出農業生技產業非

    支援活動

    主要活動

    公司基礎結構

    人力資源管理活動

    技術發展活動

    採購活動

    投入後勤作業

    生產作業

    產出後勤作業

    行銷與銷售

    利潤

    利潤

    售後服務

    供應商

    價值鏈 企業價

    值鏈

    通路價

    值鏈

    客戶價

    值鏈

    單一產業的企業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73

    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的衡量構面,分別為購入輸出後勤、生產作業、行

    銷與售後服務、採購與基礎設施、人力資源、及技術發展等六大構面,如圖4所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 4:以價值鏈發展農業生技產業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衡量構面

    2.5 關鍵成功因素之理論基礎

    2.5.1 關鍵成功因素之定義

    關鍵成功因素為探討企業策略與產業特性之關係時,常使用的觀念,且為策略

    理論的基本出發點,以下將彙整多位學者所提出關鍵成功因素之定義。 Aaker (1984) 指出,關鍵成功因素係指企業最重要的競爭能力或競爭資

    產。成功的企業所擁有相對於其他競爭者的優勢,必為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不

    成功的企業通常是由於缺少某一個或某幾個關鍵成功因素,因此,無法發揮其

    競爭優勢進而獲致成功。Boynton and Zmud (1984) 指出,關鍵成功因素為一經理人或企業體想要成功或獲得良好績效,而必須給予特別且持續注意的一些事

    情,此定義包含目前及未來該企業營運活動的主要因素,使企業經營更具前瞻

    性,進而對於「策略規劃」具有正面的意義。 吳思華 (1988) 指出,關鍵成功因素係指在特定產業中,能夠成功與其他

    競爭者競爭,所需具備的技術或資產。藉由分析企業本身的優勢與關鍵成功因

    素的配合程度,便可判斷該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假如企業的優勢恰好表現在

    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上,那企業便可獲得競爭優勢。Thompson and Strickland (1998) 認為,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與產品屬性、資產、競爭能力、市場取得皆相關,並且必須與公司獲利能力有緊密之關聯。關鍵成功因素,即每一產業成

    員欲取得較佳的競爭力,所必須持有的因素。

    支援活動 主要活動

    採購與基礎設施

    農業生物科技

    之關鍵成功因

    素 人力資源

    技術發展

    購入輸出後勤

    生產作業

    行銷與售後服務

  • 李孟訓

    74

    從上述各學者對關鍵成功因素所下的定義可得知,關鍵成功因素乃是企業

    經營成功的必備條件,其不僅能使企業有效達成既定目標,更能讓企業在產業

    中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

    2.5.2 確認關鍵成功因素之方法

    關鍵成功因素會隨著產業、時間與市場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所以對企業之經營

    管理者而言,必須先確認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並將企業內有限的資源投入關

    鍵的領域中,以建立企業之競爭優勢。大致上在篩選關鍵成功因素時,可採用

    因素分析法、德菲法、個案研究法、層級分析法、SWOT 分析、策略矩陣分析法等 (Saaty, 1980; Bullen and Rockart, 1981; Hofer and Schendel, 1985; 何雍慶, 1990; 司徒達賢, 1994; 黃營杉, 1994)。由於本研究是採取專家問卷調查,且有鑑於傳統德菲法與層級分析法,仍有判斷感覺模糊、平均數、決策屬性相關、

    群體決策及不精確等問題存在 (Hwang and Lin, 1987; 徐村和, 1998; 陳昭宏, 2002)。因此,本研究擬採用導入模糊理論的模糊德菲法與模糊層級分析法,作為資料分析方法,來處理在準則衡量及判斷等過程中所產生之模糊性問題,以

    明確選取台灣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有關模糊德菲法與

    模糊層級分析法的詳細計算過程,分別介紹於資料分析方法中。

    3 研究方法

    3.1 研擬層級架構

    本研究運用 Porter (1985) 價值鏈的觀點,以及透過第貳章第三節的相關文獻探討與啟發後,參考表 2 所列各學者之文獻來源,擬定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關鍵成功因素的初步層級架構,作為模糊德菲法問卷設計的基礎與評估準則

    篩選依據,以利後續實證研究的進行。架構中以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

    關鍵成功因素為最終目標,再依序分為主要目標、次要目標與 30 個評估項目等三個層級,詳如圖 5 所示。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75

    圖 5:初步層級架構

    3.2 問卷設計

    第一階段問卷設計,為模糊德菲法專家問卷,以前述建立的初步層級架構為基

    主要活動

    關鍵成功因素

    支援活動

    購入、輸出後勤

    1. 運輸配送管理 2. 穩定的原物料來源 3. 訂單排程控管能力 4. 原物料與製成品倉儲管理 5. 原物料之進貨/存貨控管能力

    6. 擁有新型生產設備 7. 製造週期縮減能力 8. 上下游產業的支援能力 9. 顧客導向的產品製造能力 10.製程品質與成本控制能力

    11.行銷推廣能力 12.掌握市場需求趨勢 13.掌握產品生命週期 14.配銷通路掌握能力 15.產品售後服務能力

    生產作業

    行銷與售後服務

    技術發展

    人力資源

    採購與企業基礎

    設施

    16.智慧財產權掌握能力 17.關鍵技術的掌握能力 18.創新應用與知識整合能力 19.建立產品技術體系的能力 20.新產品開發的風險管理能力

    21.成立育成中心 22.完善的教育系統 23.上、中、下游人力整合 24.技術鑑價專業人才的培育 25.技術、研發人員素養培育能力

    26.政府獎勵措施 27.資金融通的能力 28.相關法令規章的制定 29.取得生技基礎設備能力 30.建立優良產品認證體系之政策

  • 李孟訓

    76

    礎,主要在評定各項衡量構面與評估指標的適當性與重要性,問卷內容主要分

    為基本資料、填寫說明、與問卷主題三大部分。其評分方式採 0~10 個等級,分數愈高表示愈重要。問卷中每一評估項目,除了填寫重要性程度的可接受範

    圍,及重要性程度單一值的衡量外,在每個題項之後列舉開放題,使專家能依

    個人的認定,給予各項策略因子與指標填入整數值的分數,並提供寶貴意見。 第二階段問卷設計,乃運用第一階段問卷調查分析結果,篩選出具專家共

    識的成功因素,建立第二階段具層級架構的模糊層級分析法專家問卷。問卷內

    容主要分為評估準則重要性排序、評估準則相對重要性成對比較兩大部分。以

    1~9 個評估尺度,再利用兩兩比較方式,讓專家進行問卷填答。

    3.3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發放兩次專家問卷作為研究分析的基礎。在問卷調查對象的選擇方

    面,是以能接受此種問卷方式者、對於研究問題有足夠認知者、以及能在調查

    期間充份配合者為考量。在問卷調查人數方面,雖然 Robbins (1994) 指出,群體決策問題所需的專家人數以 5 人至 7 人為宜。本研究為求獲得更客觀準確的衡量構面,第一階段以立意抽樣發放 18 份模糊德菲法專家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 份,回收情形包括前述農業生物科技產業的七大類領域中,每一領域的業者與相關學者專家各一位。第二階段同樣以立意抽樣發放 16 份模糊層級分析法專家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14 份,回收情形也包括每一領域的業者與相關學者專家各一位。

    3.4 資料分析方法

    3.4.1 第一階段問卷分析法

    本研究乃結合鄭滄濱 (2001) 與陳昭宏 (2001) 的模糊德菲法,利用「雙三角模糊數法」來整合專學者之意見,並藉由「灰色地帶檢定法」檢驗專家意見是否

    達到收斂,其步驟簡述如下: 步驟 1:每位專家分別對每個評估項目,給予一個可能的區間值。此區間數之

    最小值,表示此專家對該評估項目量化分數的「最保守認知值」;而此

    區間數之最大值,則表示此專家對該項評估項目量化分數的「最樂觀

    認知值」。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77

    步驟 2:對所有專家給予每一項評估項目 i 的「最保守認知值」與「最樂觀認知值」進行分析,將落於 2 倍標準差以外的極端值剔除後,求出未被剔除的「最保守認知值」中之最小值 iLC 、幾何平均值

    iMC 、最大值

    iUC ,

    以及「最樂觀認知值」中的最小值 iLO 、幾何平均值iMO 、最大值

    iUO 。

    步驟 3:經由上述步驟,可建立每一個評估項目 i 的「最保守認知值」三角模糊數 ),,( iu

    iM

    iL

    i CCCC = ,及「最樂觀認知值」三角模糊數 ),,( iuiM

    iL

    i OOOO = 。 步驟 4:最後,檢定專家共識程度,方法如下:

    (1) 無灰色地帶存在

    若 iLiU OC ≤ ,即兩三角模糊數無重疊現象,表示各專家學者區間值有共識

    區段。此表示對於評估項目 i 而言,所有專家的最保守認知值已達共識;同理,對於評估項目 i 而言,所有專家的最樂觀認知值亦已達共識。因此,令此評估項目 i 的「共識重要程度值」 iG 等於 iMC 與

    iMO 的算術平均數,其運算式為:

    2/)( iMiM

    i OCG += 。

    (2) 有灰色地帶存在,但專家們的意見相差小

    若 iLiU OC > ,即兩三角模糊數有重疊現象,且模糊關係之灰色地帶

    iL

    iU

    i OCZ −= ,小於專家們對該評估項目「樂觀認知」與「保守認知」的幾何平均值之區間範圍 iM

    iM

    i COM −= ,則表示各專家的意見區間值,雖產生模糊區段,但是給予極端值意見的專家,並沒有與其他專家的意見相差過大,故並無

    導致意見分歧發散。因此,令此問項 i 的「共識重要程度值」 iG ,等於對雙三角模糊數的模糊關係之灰色地帶,進行交集 (min) 運算所得的模糊集合

    )( jiF χ ,再求出該模糊集合具有最大隸屬度值的量化分數 )( ji

    Fχμ ,其運算式如

    下:

    ( ) ( ) ( )[ ]{ }⎭⎬⎫

    ⎩⎨⎧

    = ∫ dxOCF jijijiχ

    χχχ ,min

    ( ){ }jji iF

    G χμχ max=

    (3) 有灰色地帶存在,但專家們的意見相差大

    若 iLiU OC > ,即兩三角模糊數有重疊現象,且模糊關係之灰色地帶

    iL

    iU

    i OCZ −= ,大於專家對該評估項目「樂觀認知」與「保守認知」的幾何平均值之區間範圍 iM

    iM

    i COM −= ,則表示各專家們的意見區間值,產生了無共識

  • 李孟訓

    78

    的模糊區段,意即給予極端值意見的專家,與其他專家的意見相差過大,導致

    意見分歧發散。因此,必須將這些未達收斂的評估項目之「樂觀認知」與「保

    守認知」的幾何平均值,提供給專家參考,並重複步驟 1 至步驟 4,進行下一次問卷調查,直到所有評估項目都達到收斂,並能算出「共識重要程度值」 iG為止。

    上述所分別計算出的每一題項專家共識值 iG ,若數值愈高,代表專家共識程度愈高。之後,利用每一題項最有可能單一值之幾何平均數,再求其算數平

    均數,作為本研究的門檻值,以選出適當數量且具專家共識的評估準則。

    3.4.2 第二階段問卷分析法

    此階段依據徐村和 (1998) 與陳昭宏 (2002) 提出之模糊層級分析法,作為分析各評估準則間相對重要性的理論基礎,再將取得的專家群體意見,進行各項評

    估準則的權重評比與重要性排序,之後,建構出我國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

    型之關鍵成功因素。其計算步驟如下: 步驟 1:建立層級結構

    根據模糊德菲法所篩選出的評估準則,再依據最終目標、次目標與評

    估項目等順序,逐一建立層級架構,且每個層級要素以不超過 7 個為限。

    步驟 2:建立模糊成對比較矩陣 經由問卷調查,可得到專家 K 在第 L 層中,對第 1+L 層的 ji、 任何兩個評估項目間,相對重要性程度的看法,藉此可建立成對比較矩陣 A ,

    ][ ijaA = 。 步驟 3:建立三角模糊數

    本研究以幾何平均數代表大部分專家之共識,為三角模糊數的模型。

    之後,根據模糊德菲法建立三角模糊數,以整合各個專家對兩兩要素

    間相對重要程度看法的模糊性。其運算式如下:

    RLijijijija −= ),,(~ γδα , ijijij γδα ≤≤ , nji ,,2,1, L=

    )( ijkij BMin=α , nk ,,2,1 L= n

    ijk

    n

    kij B

    /1

    1⎟⎟⎠

    ⎞⎜⎜⎝

    ⎛= ∏

    =

    δ

    ( )ijkBMax=ijγ , nk ,,2,1 L= ija

    ~ :三角模糊數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79

    ijα :第 i 個準則下第 j 個次準則之最小值

    ijδ :第 i 個準則下第 j 個次準則之幾何平均數

    ijγ :第 i 個準則下第 j 個次準則之最大值

    ijkB :專家 k 對屬性 i 、 j 相對重要性主觀看法,係一明確值 RL − :三角模糊數的模糊區間

    步驟4:建立模糊正倒值矩陣 (positive reciprocal matrix) 建立三角模糊數,並以三角模糊數來表達評估專家意見的模糊現象,

    即可建立模糊正倒值矩陣 A~ 。

    [ ]⎥⎥⎥⎥

    ⎢⎢⎢⎢

    ==

    nnnn

    n

    n

    ij

    aaa

    aaaaaa

    aA

    ~~~

    ~~~~~~

    ~~

    21

    22221

    11211

    L

    MMMM

    L

    L

    , nji ,,2,1, L=

    [ ] naaa ijjiijijijijij ,,2,1,1~~,,,~ L=∀≈×= γδα 步驟 5:模糊矩陣 A~ 一致性檢定

    設 ][ ijaA = 為一正倒值矩陣, ]~[~ ijaA = 為一模糊正倒值矩陣。所以,

    ][ ijaA = 具有一致性,則 ]~[~ ijaA = 亦具有一致性,以此判斷問卷是否為

    有效問卷之檢定。若專家認為準則 iC 比 jC 重要,則模糊成對比較值如下:

    ( ) }{ 9,,2,1,,,,,~ L∈= ijijijijijijija γδαγδα ,而 ( ) ( )1111 ,,~~ −−−− == ijijijijji aa αδγ 。

    若專家認為準則 iC 與 jC 同等重要,則模糊成對比較值為: ( )1,1,1~ =ija 。

    步驟 6:計算模糊正倒值矩陣的模糊權重

    [ ] iaaZ niniji ∀⊗⊗= ,~~~1

    , n...ji ,,3,2,1, =

    ( ) 1~...~~~ −⊕⊕⊗= niii ZZZW iZ

    ~:三角模糊數的幾何平均值

    ( )21212121 ,,~~ γγδδαα ×××≅⊗ aa ( )21212121 ,,~~ γγδδαα +++≅⊕ aa

    ( ) RLZ −−−−− = 11111111 ,, αδγ

    ⎥⎦

    ⎤⎢⎣

    ⎡= nnnn1

    1

    1

    1

    1

    1

    1

    1 ,,~ γδαα

    步驟 7:解模糊化

  • 李孟訓

    80

    由於每個要素與評估項目的權重皆為模糊值,因此必須透過解模糊化

    過程求出單一的模糊權重值,本研究採用重心法解模糊,其運算式如

    下:

    3γiδiαi

    i

    WWWW

    ++=

    iWα :三角模糊數模糊權重左端值,亦即最小值

    δiW :三角模糊數模糊權重隸屬度為 1 的值

    γiW :三角模糊數模糊權重右端值,亦即最大值

    iW :將三角模糊數的模糊權重值,轉成單一值 步驟 8:正規化

    權重值正規化計算公式如下:

    ∑=

    = n

    ii

    ii

    W

    WNW

    1

    iNW :正規化後的權重值

    iW :單一模糊權重值

    4 研究結果

    4.1 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第一階段問卷調查分析

    本研究利用上述模糊德菲法計算出「非跨領域」轉型的門檻值為 7.1,做為評估準則篩選標準,而其篩選結果如表 3 所示。因此,共刪除 10 個評估準則,保留20 個作為可能成功因素,佔總評估準則數量的 66.67%。根據上述篩選結果,建構出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可能成功因素之策略層級架構,詳如

    圖 6 所示,進而設計第二階段模糊層級分析法專家問卷。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81

    表 3:模糊德菲法「非跨領域」轉型問卷分析結果

    構面 評估準則 最樂觀認知

    三角模糊數 Oi

    最保守認知

    三角模糊數 Ci

    單一值

    幾何平

    均數

    Mi zi專家意見

    區間值 Gi

    1. 運輸配送管理 ( 7 , 8.1 ,10 ) ( 5 , 5.7 , 8 ) 7.1 2.4 1 - 7.32

    2. 穩定的原物料來源 ( 8 , 8.5 ,10 ) ( 4 , 5.6 , 8 ) 7.1 2.8 0 + 7.05

    3. 訂單排程控管能力 ( 7 , 9.1 ,10 ) ( 6 , 6.8 , 8 ) 7.9 2.3 1 - 7.64

    4. 原物料與製成品倉儲管理 ( 6 , 8.1 ,10 ) ( 4 , 5.9 , 8 ) 7.0 2.2 2 - 7.00

    購入

    、輸出

    後勤 5. 原物料之進貨/存貨控管能

    力 ( 7 , 8.4 ,10 ) ( 4 , 5.5 , 8 ) 6.6 2.9 1 - 7.36

    6. 擁有新型生產設備 ( 8 , 9.0 ,10 ) ( 6 , 7.0 , 8 ) 8.0 2.0 0 + 8.00

    7. 製造週期縮減能力 ( 7 , 8.3 ,9 ) ( 4 , 5.9 , 7 ) 7.2 2.4 0 + 7.10

    8. 上下游產業的支援能力 ( 7 , 8.5 ,10 ) ( 6 , 6.6 , 7 ) 7.1 1.8 0 + 7.50

    9. 顧客導向的產品製造能力 ( 8 , 9.0 ,10 ) ( 4 , 5.6 , 7 ) 7.3 3.4 -1 + 7.30

    生 產

    作業

    10.製程品質與成本控制能力 ( 7 , 8.1 ,9 ) ( 5 , 5.6 , 6 ) 7.0 2.5 -1 + 6.85

    11.行銷推廣能力 ( 7 , 8.6 ,10 ) ( 6 , 6.4 , 7 ) 8.1 2.3 0 + 7.50

    12.掌握市場需求趨勢 ( 7 , 8.4 ,10 ) ( 5 , 6.4 , 8 ) 7.7 2.0 1 - 7.47

    13.掌握產品生命週期 ( 7 , 8.9 ,10 ) ( 5 , 6.3 , 7 ) 7.9 2.6 0 + 7.60

    14.配銷通路掌握能力 ( 8 , 9.3 ,10 ) ( 6 , 7.1 , 8 ) 8.3 2.2 0 + 8.20

    行 銷

    與 售

    後 服

    務 15.產品售後服務能力 ( 8 , 9.0 ,10 ) ( 6 , 6.9 , 8 ) 8.1 2.2 0 + 7.95

    16.智慧財產權掌握能力 ( 8 , 9.0 ,10 ) ( 6 , 6.8 , 8 ) 7.8 2.2 0 + 7.90

    17.關鍵技術的掌握能力 ( 7 , 8.1 ,9 ) ( 5 , 5.6 , 7 ) 6.6 2.5 0 + 6.85

    18.創新應用與知識整合能力 ( 7 , 8.1 ,10 ) ( 5 , 5.6 , 7 ) 6.3 2.5 0 + 6.85

    19.建立產品技術體系的能力 ( 8 , 9.1 ,10 ) ( 4 , 6.3 , 8 ) 7.8 2.8 0 + 7.70

    技 術

    發展

    20.新產品開發的風險管理能力 ( 8 , 9.0 ,10 ) ( 4 , 6.0 , 7 ) 7.7 2.9 -1 + 7.50

    21.成立育成中心 ( 7 , 8.1 ,9 ) ( 4 , 5.5 , 7 ) 6.7 2.6 0 + 6.80

    22.完善的教育系統 ( 8 , 9.3 ,10 ) ( 6 , 6.5 , 7 ) 7.7 2.8 -1 + 7.90

    23.上、中、下游人力整合 ( 7 , 7.7 ,8 ) ( 5 , 5.3 , 6 ) 6.5 2.4 -1 + 6.50

    24.技術鑑價專業人才的培育 ( 6 , 7.4 ,9 ) ( 4 , 5.2 , 7 ) 6.0 2.2 1 - 6.44

    人力

    資源

    25.技術、研發人員素養培育能

    力 ( 7 , 8.4 ,10 ) ( 5 , 6.4 , 8 ) 7.2 2.0 1 - 7.47

    26.政府獎勵措施 ( 8 , 8.3 ,10 ) ( 5 , 6.1 , 8 ) 7.6 2.2 0 + 7.20

    27.資金融通的能力 ( 8 , 8.8 ,10 ) ( 5 , 6.7 , 8 ) 7.9 2.1 0 + 7.74

    28.相關法令規章的制定 ( 7 , 8.4 ,10 ) ( 5 , 6.1 , 7 ) 7.3 2.3 0 + 7.26

    29.取得生技基礎設備能力 ( 7 , 8.3 ,10 ) ( 5 , 5.7 , 8 ) 7.1 2.6 1 - 7.36

    採 購

    與 企

    業 基

    礎 設

    施 30.建立優良產品認證體系之政

    策 ( 6 , 8.2 ,10 ) ( 5 , 5.7 , 8 ) 7.1 2.5 2 - 6.83

    門檻值 7.1

    註 1:表中專家意見區間值「+」符號表示 iLiU OC ≤ ,則專家意見區間值有共識區段,以

    2)( /OCG iMiMi += 來 計 算 專 家 共識 值 。「 - 」符 號 表 示

    iL

    iU OC > , 且

    iL

    iU

    i OCZ −= 小 於iM

    iM

    i COM −= ,表示專家們的意見相差小,則以交集 (min) 運算所得的模糊集合,再求出該模糊集合具有最大隸屬度值之量化分數,來計算專家共識值。 註 2:灰色範圍為被刪除之評估準則。

  • 李孟訓

    82

    圖 6: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可能成功因素之層級架構

    4.2 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第二階段問卷調查分析

    本研究根據前述模糊層級分析法的計算方式,來處理第二階段專家問卷。首先

    運用三角模糊數建立模糊正倒值矩陣,以作為模糊權重值計算的基礎,並根據

    專家們所給定的明確值,進行矩陣一致性的檢定。結果顯示,農業生技產業「非

    跨領域」轉型的 C.I.值與 C.R.值皆 1.0≤ ,符合 Saaty (1980) 建議的可接受偏誤範圍,此表示所有層級間的專家意見前後判斷皆具一致性。另外,從整體評估

    分析來看,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整體一致性比率 (consistency ratio of the hierarchy, C.R.H.) 為 0.04,符合 C.R.H<0.1 的範圍,表示本研究所建立之層級架構,其層級間的關聯性配置恰當,故整體層級一致性可接受。

    因此,可進行分析各評估要素在所屬層級中的相對權重,可稱為局部優勢,

    而後進一步計算其整體的優勢權重值,藉以了解各項要素在整體架構中,所佔

    的絕對權重值。最後,根據上述所計算出的絕對權重值,進行綜合優先值排序,

    藉此可看出在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之主要目標

    下,專家們所重視的評估要素為何,分析結果如表 4 所示。

    主要活動

    行銷推廣能力

    掌握市場需求趨勢

    掌握產品生命週期

    配銷通路掌握能力

    產品售後服務能力

    擁有新型生產設備

    上下游產業的支援能力

    顧客導向的產品製造能力

    運輸配送管理

    訂單排程控管能力

    原物料之進貨/

    存貨控管能力

    智慧財產權掌握能力

    建立產品技術體系的能力

    新產品開發的風險管理能力

    完善的教育系統

    技術、研發人員素養培育能力

    支援活動

    購入、輸

    出後勤 生產作業 行銷與售

    後服務

    技術發展 人力資源

    政府獎勵措施

    資金融通的能力

    相關法令規章的制定

    取得生技基礎設備能力

    採購與企業

    基礎設施

    關鍵成功因素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83

    表 4:「非跨領域」轉型關鍵成功因素之權重分析與重要性排序

    第一層級 第二層級 第三層級

    面 權重 評估要素

    層級

    權重

    絕對

    權重

    重要性

    排序評估要素

    層級

    權重

    絕對

    權重

    重要性

    排序

    運輸配送管理 0.2226 0.0140 19

    訂單排程控管能力 0.4249 0.0268 9 購入、輸出後勤 0.3094 0.0631 5

    原物料之進貨/存貨控管

    能力 0.3526 0.0222 10

    擁有新型生產設備 0.2535 0.0143 18

    上下游產業的支援能力 0.3702 0.0209 12 生產作業 0.2770 0.0565 6

    顧客導向的產品製造能

    力 0.3763 0.0212 11

    行銷推廣能力 0.2034 0.0171 16

    掌握市場需求趨勢 0.2240 0.0189 14

    掌握產品生命週期 0.2020 0.0170 17

    配銷通路掌握能力 0.1243 0.0105 20

    0.2038

    行銷與售後服務 0.4136 0.0843 4

    產品售後服務能力 0.2462 0.0208 13

    智慧財產權掌握能力 0.3507 0.1513 2

    建立產品技術體系的能

    力 0.3679 0.1587 1

    技術發展 0.5419 0.4314 1

    新產品開發的風險管理

    能力 0.2813 0.1214 4

    完善的教育系統 0.5942 0.1369 3

    人力資源 0.2893 0.2303 2 技術、研發人員素養培育

    能力 0.4058 0.0935 5

    政府獎勵措施 0.1347 0.0181 15

    資金融通的能力 0.2925 0.0393 7

    相關法令規章的制定 0.3124 0.0420 6

    0.7962

    採購與企業基本

    設施 0.1688 0.1344 3

    取得生技基礎設備能力 0.2604 0.0350 8

    由表 4 最後一欄重要性排序得知,專家們認為在「非跨領域」轉型關鍵成功因素第三層 20 項評估項目中,以「建立產品技術體系的能力」最為重要,其權重值為 0.1587,其次為「智慧財產權掌握能力」權重值為 0.1513,3~10 名依序為「完善的教育系統」權重值為 0.1369、「新產品開發的風險管理能力」權重值為 0.1214、「技術、研發人員素養培育能力」權重值為 0.0935、「相關法令規章的制定」權重值為 0.0420、「資金融通的能力」權重值為 0.0393、「取得生技

  • 李孟訓

    84

    基礎設備能力」權重值為 0.0350、「訂單排程控管能力」權重值為 0.0268、「原物料之進貨/存貨控管能力」權重值為 0.0222。又在此前 10 位評估項目中,屬於價值鏈「主要活動」構面的佔 2 項,屬於「支援活動」構面的佔 8 項。此一現象顯示,由於本研究屬於「非跨領域」轉型,即在原本所屬的產品領域,進

    行轉型,故對於所屬產品領域的「主要活動」比較容易掌握。因此,如能針對

    技術發展及人力資源等「支援活動」更加予以重視,將有助於「非跨領域」轉

    型的成功。此即說明為何本研究「支援活動」的權重,大於「主要活動」的權

    重。

    4.3 關鍵成功因素及其意涵

    而在關鍵成功因素的個數選取方面,本研究參考 Daniel (1961) 對於關鍵成功因素的看法,認為大部份的產業,通常都有 3~6 個決定成功與否的因素。因此,本研究決定選取表 4 中權重值前 6 位的因素,做為本研究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此前 6 位關鍵成功因素依序為「建立產品技術體系的能力」、「智慧財產權掌握能力」、「完善的教育系統」、「新產品開發的風險

    管理能力」、「技術、研發人員素養培育能力」、「相關法令規章的制定」等。 由此可知,一個想要成功「非跨領域」轉型的農業生技產業,其業者首先

    要有建立高品質技術體系的能力,例如建立延長花卉生命產品的技術體系,也

    就是利用上游開發出的育種材料,加上種苗生產自動化與品管化技術體系,並

    配合生物性農藥來管理病蟲害、保鮮製劑與儲運技術的能力;其次是有效掌握

    產品智慧財產權,因為智財權為生技產業之命脈,產業開發的產品若無專利保

    護機制,研發成果將無法得到適當的保障;第三為員工的教育訓練課程要確切

    落實;第四是新產品開發的風險管理能力要高;第五要能充分掌握技術與研究

    發展人員的素養;第六是制定具有高度支持的相關法令規章等以上幾點為主要

    原則,如此將有助於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成功。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本研究首先經由文獻探討與啟發,以及運用 Porter (1985) 價值鏈的觀點,擬定30 個影響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可能成功因素,並建立初步層級架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85

    構,以利後續實證研究的進行。接著再利用「雙三角模糊數」之模糊德菲法,

    進行評估準則的篩選,經過篩選後保留 20 個具可能性的關鍵成功因素。最後,藉由模糊層級分析法得知,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的關鍵成功因素,

    依序為「建立產品技術體系的能力」、「智慧財產權掌握能力」、「完善的教育系

    統」、「新產品開發的風險管理能力」、「技術、研發人員素養培育能力」、「相關

    法令規章的制定」等。 可知當農業生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時,對前述關鍵成功因素必須分別

    加以重視,如此將有助於轉型成功,以引導業者制定有效的策略規劃與執行程

    序,這樣不僅能使業者有效達成既定目標,更能讓企業在競爭的環境中,獲得

    持久性的競爭優勢,達成永續經營的目的。

    5.2 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以農業生技產業為研究對象,涵蓋傳統育種、檢測、養殖、防疫、肥料、

    農藥、農業與醫藥、食品及環保等領域,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分別針對不同領域,

    進行研究其關鍵成功因素。 本研究僅針對歸納整合之成功因素,進行專家問卷調查後加以分析,而未

    進一步的透過專家訪談或其他方法,來加以驗證本研究所歸納出之成功因素,

    建議後續研究可透過專家訪談或對業者們進行驗證性研究。

    參考文獻

    司徒達賢 (1994),策略矩陣分析法基礎,《管理評論》,13,1-22。 江金龍(1998)譯,瀧澤正雄、筒井信行著,《企業轉型-中小企業如何脫胎

    換骨》,台北:尖端出版社。 何雍慶 (1990),促進中小企業共同研究發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吳思華 (1988),《產業政策與企業政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李元和 (2003),農業政策總檢討/轉型篇:發展生技有機農業開拓新局,《臺

    灣智庫通訊》,8,7-9。 李孟訓、劉冠男、丁神梅、林俞君 (2007),我國生物科技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之

    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56,27-51。 李煇鈞 (2000),全球積體電路價值鏈及競爭力分析之研究,交通大學科技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 李孟訓

    86

    周佳欣 (1997),台灣中小企業策略性轉型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佩萱 (1993),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轉型困境,《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6,41-47。 孫智麗、鄒萀生、張燕妮、林衛理 (2005),台灣農業生技發展重點項目之規劃

    分析,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 徐村和 (1998),模糊德菲層級分析法,《模糊系統學刊》,4,59-72。 許壽峰 (1989),小巨人耀昇的時代,《戰略生產力雜誌》,397,16-37。 陳明璋 (1990),《企業贏的策略:掌握成功的四項關鍵:經理人、接棒、轉型、

    創新》,台北:遠流出版。 陳明璋 (1996),企業轉型的策略與成功關鍵,《貿易週刊》,1960,18-21。 陳昭宏 (2001),亞太港埠競爭力與核心能力指標之研究,《運輸學刊》,13,

    1-25。 陳昭宏 (2002),創業投資公司投資高科技產業模糊多準則評估之研究-以生物科

    技產業為例,《輔仁管理評論》,9,87-110。 黃營杉 (1994),《企業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經濟部工業局 (2006),《2006 生物科技白皮書》,經濟部。 鄭滄濱 (2001),軟體組織提升人員能力之成熟度模糊評估模式,台灣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碧枝 (2000),企業轉型中的多角化策略選擇-以食品業為例,屏東科技大學農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艷文 (1996),創新矩陣策略分析模式之研究-以宏碁電腦公司為個案研究,交

    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Aaker, D. A., (1984),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Adrian, J. S., (1996), Value Migration: How to Think Several Moves Ahead of the

    Competition, Boston: The President &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Arojarvi, O., (2001), How to Value a Biotechnology Firms: A Study of Current

    Approaches and Key Value Driver, Helsink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ibeault, B. D., (1982), Corporate Turnaround: How Managers Turn Losers into Winners, Boston: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Boynton, A. C. and R. W. Zmud, (1984), “An Assessment o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5, 17-27.

  • 從價值鏈的觀點探討台灣農業生物科技產業非跨領域轉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 87

    Bullen, C. V. and J. F. Rockart, (1981), “A Primer 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ISRND, No. 69.

    Croteau, A. and P. Li, (2003),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CRM Technological Initiatives,”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0, 21-35.

    Daniel, D. R., (1961),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risi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9, 111-121.

    Fearne, A. and D. Hughes, (1999), “Success Factors in the Fresh Produce Supply Chain: Insights from the UK,”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4, 120-129.

    Hofer, C. W. and D. Schendel, (1985),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2, St. Paul: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Hwang, C. L. and M. J. Lin, (1987), Group Decision Making under Multiple Criteria: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Germany: Springer-Verlag.

    Löffler, A., (2002), “Trends in Biotechnology: Implications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Marketing, 2, 345-348.

    Lofsten, H. and P. Lindelof, (2003), “Determinants for an Entrepreneurial Milieu: Science Parks and Business Policy in Growing Firms,” Technovation, 23, 51-64.

    Porter, M.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Free Press.

    Robbins, S. P., (1994),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Inc.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Thompson, A. A. and A. J. Strickland, (1998),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Cases, Irwin, Homewood, IL. Watson, J. D. and F. H. C. Crick, (1953),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Nature, 171, 737-738.

  • 李孟訓

    88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Intra-Disciplinary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 Taiwan based on the Value Chain Concept

    Meng-Shiunn Le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Taiwa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value

    chain theory introduced by Porter (1985). It also compiles opinions on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 Taiwan from numerous national scholars

    and experts using the fuzzy delphi and 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s to

    learn about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the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dustry’s

    intra-disciplinary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 In this way, we seek to contribute to a

    concret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at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dustry and

    related government agencies.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the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dustry’s intra-disciplinary transformation are (from most to least

    important): technical development systems for produ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ntrol, complete education systems, risk management control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nurturing technical and R&D employees, and institutions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se factors are essential to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s intra-disciplinary transformation, will help to guide the

    industry to set up an effici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will help to establish best

    practice standards. Strategies that leverage and enhance these factors should help to

    achieve public and corporate goals, support business continuity, advance

    competition, and develop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Keyword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JEL classification: L65, Q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