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本版主编:边芳 责任编辑:张慧娴 电话:0991-5837346 视觉:武帆校检:张茜 时事 聚焦 新闻线索邮箱:[email protected] 兵团网:www.bingtuannet.com 近日,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我国十几年的推行过程中,不愿分、不会分、不能有效回收等问题让垃圾分类 难以真正落地。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虽然各地都有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新举措,但不可 否认,围绕垃圾分类,依旧有诸多问题值得探索。 编者按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 理条例》正式实施。通过对近一个 月来10745条微博、4057个知乎 回答和106篇5万+微信公众号文 章分析发现六大主题受关注。 1. 垃圾分类第一天 4个有关垃圾的话题7月1 日登上微博热搜榜:分别是“上 海垃圾分类个人扔错罚款”“上 海首张垃圾分类整改通知书” “轮到你了垃圾分类宣传片” “1500吨垃圾运回加拿大”。 截至 7 月 1 日 20 时,微信公 众号发布“垃圾分类第一天”相关 文章共656篇,提及首单整改通 知书的文章有 294 篇。 2. 分类规则指南 微博中共有3430条对垃 圾分类进行科普和宣传。政府 政务号和媒体是绝对主力,科 普内容主要是分类规则指南, 各类可视化垃圾分类的图片和 视频成为科普最热的形式;宣 传方面则注重对垃圾分类意 识、习惯的培养,结合世界环境 日和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的突出效果进 行教育。 3. 支持成为主旋律 在 4412 条普通网友的微博中,“支 持”和“好事”等表示积极正面态度的 词,成为网友发言的主旋律。“环保”“资 源”“绿色”为高频词,体现了上 海居民对垃圾分类重要性和必 要性的认可。大家对环境保护 的热情和垃圾分类的新鲜感占 据话题主导。 4. 对垃圾分类深度思考 知乎问答社区专门对上海 垃圾分类开展情况的提问有 14 个:“上海垃圾分类实施的意义 是什么?”“如何评价《上海市生 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的垃圾分 类标准?”这些问题对上海的垃 圾分类进行深度思考,相关问 题共得到 3079 个回答,对应的 答案侧重于对垃圾处理前、中、 后端的现实处理方式进行论证 和对比。 5. 商业机会 垃圾分类在上海实施,以及 生活垃圾分类入法等消息刺激 A 股,催生出全新的概念板块,即垃 圾分类板块。197 条有关垃圾分 类的微博提到“股市”“创业板” “市场”“板块”“科技”“涨停”等 词,主要为垃圾分类股推荐和投 资指南。 6. 改进细节建议 针对需改进的细节,话题 比较零散,主要分布在网友的 随机发布中。 (据《解放日报》) 今年57岁的李万海是 北京爱分类科技有限公司 的一位垃圾分类回收员。 2018 年 5 月,抱着试试看的 态度,从一位网约车司机, 变身成为北京市昌平区城 北街道东关南里的垃圾分 类回收员。 垃圾分类回收员是去年 才出现的新工种,也是被国 家认可的“ 绿色职业 ”。《中 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 典》标示了“ 绿色职业 ”,即 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 “环保、低碳、循环”等显著 绿色特征的职业,其中就包 括回收与利用废弃物等领 域的生产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 展,“绿色职业 ”与“网约工 ” 结合,形成了“代收垃圾网 约工”“垃圾分类回收员”。 “居民和物业通过爱分 类 微 信 公 众 号、小 程 序、电 话等下单,平均每天我们小 组接 40 单。”身为组长的李 万海和其他3位组员负责5 个大型居民小区的垃圾分 类回收,“最多时1天可以回 收 1吨。” 以 常 住 人 口 超 过 2000 万 的 北 京为例,每天产生近2.6万 吨生活垃圾,不断增加的生 活垃圾已成为城市管理的 一大难题。 李万海说,居民每投递 1公斤干湿分开的小件干垃 圾就能获得0.8元环保金奖 励,居民分出的厨余垃圾每 公斤给予1积分奖励,100 环保积分兑换5元环保金, 环保金可以在爱分类线上 商城和线下便利店进行消 费。 北京爱分类科技有限公 司总经理徐源鸿说,这不仅 打通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最 后一百米”,而且强化了居 民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可 以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精准 到每家每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 部门此前印发《关于在全国 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 知》。 “这将催生更多例如代 收 垃 圾 网 约 工、环 境 监 督 员、 垃圾分类考核员、垃圾分类 分拣员等‘绿色职业’。”徐 源鸿说。 (据 新 华 社) 近日,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我 国十几年的推行过程中,不愿分、不会分、不能 有效回收等问题让垃圾分类难以真正落地。 新华社驻日本、德国、新西兰等地的记者 实地探访,寻找这些国家在解决上述 问题时值得借鉴的经验。 日本:如何打造垃 圾分类“最严格”标准?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 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但 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 了几十年的努力。 20 世纪 50 年代后,日 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这 一阶段,日本的家庭垃圾主 要根据是否能焚烧分为不可 燃垃圾和可燃垃圾。进入 20 世 纪90年代,随着再利用越来越受 到重视以及填埋空间的减少,减少 垃圾产生量日益受到重视,垃圾分类 也增加了更多品类。 如今,日本垃圾分类越发细致、复杂。以东 京都涩谷区为例,家庭垃圾被分为可燃垃圾、不 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各大类 继续细分,例如资源垃圾分为矿泉水瓶、玻璃 瓶、纸、铝罐、铁罐等。而且,每种垃圾要按规定 时间放在指定地方,丢弃大件物品还需另付费 用。如果未按规定分类或未在指定时间投放垃 圾,垃圾将会被退回。 不仅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在小城市甚至农 村地区,垃圾分类一样有条不紊,甚至更为复 杂。 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 程 。 从 1900 年 的《污 物 清 扫 法》到 1954 的《清 扫法》,再到 1970 年的《废弃物处理法》,2000 年 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法律经过了 多次修订。 日本政府认为,为解决废弃物回收问题,需 要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的 经济社会,建设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 德国:如何打造全球领先的垃 圾分类回收体系?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 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包装行 业可达到 80%以上。 在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两个关 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众自觉 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 专业处理再利用。 自20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 类收集。从最初的垃圾不分类,至眼下的5类生 活垃圾,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 育过程。 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 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教导学生 垃圾分类知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从小培养垃圾 分类的意识。 记者在柏林实地探访,发现每一户或每一栋住宅楼都有分 门别类的垃圾桶。生活垃圾可大致分为五类:有机垃圾、包装 垃圾、纸类、玻璃类和混合类垃圾。如果不按照分类丢弃垃圾, 垃圾回收企业会拒收桶内垃圾。 在后期处理阶段,欧绿保集团承担了柏林市政部分垃圾处 理的工作。对于有机垃圾、纸类、玻璃类等生活垃圾,以及特种 的有害垃圾,企业会通过不同车队进行分类收集、专项运输送 往不同种类的处理厂处理。 企业专业处理垃圾后,可以将有生产价值的原材料提取出 来,向各产业针对性销售。据统计,德国垃圾回收行业从业人 员超过25万,每年的营业额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 的 1.5%。 新西兰:分错垃圾怎么办? 垃圾分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分错垃圾该如 何解决? 新西兰大体上把家庭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一般生活垃 圾、塑料垃圾、纸质垃圾和玻璃制品垃圾。厨余垃圾主要包括 果皮、果壳、果核,残羹剩饭等食物性垃圾,但不能包括食品包 装、厨房用纸和餐巾纸等。一般处理方式是使用厨余粉碎机, 粉碎不掉的部分丢进一般生活垃圾。 许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纸质垃圾和塑料容器垃圾需经 过基本清洁后放进可回收垃圾桶,玻璃制品垃圾也需清洁后单 独放入专门的垃圾箱。 如果放错垃圾会怎么样?2017年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 出台一项规定,对垃圾错误分类会进行警告甚至拒收垃圾。 垃圾运输车会在规定时间到不同街区集中收取垃圾。垃 圾桶监督员会提前对可回收垃圾桶进行检查,如果其中不可回 收垃圾的比例没超过10%,垃圾车会收走垃圾,但会在垃圾桶 上放置橙色警告标识;如果比例超过10%,或其中含有尿布、 有毒废物、液体、电线等,监督员就会在垃圾桶上放置红色标 识,垃圾车将拒收垃圾。回访显示,这一措施有效改善了垃圾 分类的状况。 (据新华社) 试点推行 19 年,很多人依然“分不清” 垃圾分类, 难点 在哪里? , 7 月 1 日起,上海迈入“垃圾分类强 制时代”,46个重点城市也在加快垃圾 分类的各项环节建设。记者调查发现, 事实上,从 2000 年开始,垃圾分类工作 已经在一些地方推行。但19年过去,垃 圾分类在一些试点城市推进缓慢,很多 人对各种垃圾依然“傻傻分不清”。垃圾 分类难点到底在哪里? 由点及面19年逐步推 进,有的城市群众获得感不强 早在2000年,垃圾分类工作就已启 动,由 8 个试点城市,到 26 个示范城市 (区),再到 46 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 作由点及面逐步推进。 2000年 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 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 首批 8 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2014 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 部、环保部、商务部五部委又联合推进了 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的试 点工作。 2018 年初,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 2018年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要出台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 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作内容, 量化工作任务。 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 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 司长张乐群介绍,目前,46个试点城市 均制定了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其中 近 30个已出台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条例 或管理办法,明确垃圾分类链条上各相 关方责任。已有22个城市由市委书记 或市长担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各城市都开展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建设。 张乐群说,上海、厦门、深圳、杭州、 宁波、北京、苏州等城市,已初步建成生 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与此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云表示, 目前,全国总体的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 很有限,一些城市仍停留在基础层面,现 行的 46个重点城市仅占全国城市数量 的7%左右,同时这46个重点城市的进 展不平衡,有的城市群众在垃圾分类方 面的获得感并不强。 知晓率低、投放准确率 低、资源利用率低 记者调查发现,分类知晓率低、分类 投放准确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三低” 问题,是垃圾分类的“拦路虎”。 在北京市南三环的一个小区,居民 李大爷提着一袋厨余垃圾走到楼下,面 对标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 桶,毫不犹豫地将袋子扔进了“其他垃 圾”桶内。像李大爷这样的居民仍是多 数,有的居民表示“不知道要分”,有的说 “不知道怎么分”。 在广州,生活垃圾实行“四分法”:可 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 圾。不少市民其实并不真正知情。广州 市民唐小姐困惑:嗑瓜子吐的瓜子壳是 餐厨垃圾还是其他垃圾?用过的湿纸巾 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 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说,2000 年,北京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 收 集 试 点 城 市 ,北 京 市 有 30% 的 街 道、 乡镇创建了 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 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 订的条例将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 确垃圾分类责任。 但目前,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准确投 放率较低。“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厨 余垃圾理想状态应该至少分出20%的 量,实际仅为 5%。”北京市城管委环卫 处相关负责人说。 “最难的是分类的正确率,真正能达 标的只有 30%至 40%。”参与合肥市垃 圾分类试点运营的一家公司负责人告诉 记者。 此外,“混装混运”打击了一些市民 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好不容易分好类, 垃圾车混在一起就拉走了,完全白干 了!”北京市民王女士表示。 合肥试点地区的一位街道干部反 映,由于缺乏处理场所,日渐增多的餐厨 垃圾“无处可去”。此外,有毒有害和大 件垃圾的末端处理也往往“没有着落”, 最终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挫伤群 众的垃圾分类参与热情,影响分类体系 建设。 记者调查发现,对有害垃圾、厨余 垃圾的处理,不少地方是空白;在可回 收物中,高价值的有机构愿意回收,低 价值的少人问津,且专门回收机构分 散不均,难以满足处理需求。按照国 家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网与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网应是相融的,但现实 中这两张网的衔接时有断点、堵点,造 成“混为一团”。 如何破解政策落地难题? “2011 年,上海选择 100 个试点小 区,3个月后,多数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 与率达到50%。但一年之后再去调查, 参与率降到了 20%甚至更低。”上海市 绿化市容局环卫 处处长徐志平 说,如何形成长 效机制是要反思 的问题。 记者了解 到,各地正从法规 配套、宣传动员、 日常监管等方面共 同发力,推动垃圾分 类落实到位。 广州是2000年我国首 批 8 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 也是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 进垃圾分类的城市,目前已出台配套制 度,包括制定条例实施意见,针对学校、 机关团体单位、酒店等制定生活垃圾分 类指南12项指引等,初步建立垃圾分类 法规制度体系。 北京市昌平区城管委环卫科负责人 王学军说,有些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 率达到80%以上,垃圾减量30%以上。 根据他们的经验,相关知识的宣传应更 细致。比如,有的家庭在分厨余垃圾时, 将袋装甜面酱、瓶装辣椒酱、牛奶瓶等都 扔进了厨余垃圾桶。正确的分类方式, 应该是将瓶子、袋子清洗干净再扔进可 回收垃圾。改变这类居民生活习惯,靠 耐心的宣传、长时间的监督,最终形成正 确意识和方式。 对于日常监管,专家建议加强各方 互相监督。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 长邓建平说:“市民投放垃圾,由物业监 督指导;物业是否在垃圾箱房分类存储 垃圾,可由市民监督;垃圾运输车如果发 现小区垃圾分类没做好,可以督促物业 分类;同样,物业可以监督运输车是否 ‘混装混运’。” (据新华社) 6 月 30 日,志愿者(左二)为村民和小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 当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小草志愿服务队来到大堰镇箭岭村,为村民和小学 生宣讲生活垃圾分类及收集方式,提高居民垃圾回收参与率、分类准确率。自2018 年11月以来,奉化区大堰镇以箭岭村为试点探索实行垃圾分类“综合利用”模式,着 力打造“零污染”村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6月29日,社区的志愿者为居民讲解厨余垃圾桶的适用范围。 当日,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各社区的3000多户居民领取了用于盛 放厨余垃圾的小桶。居民将厨余垃圾装入小桶放置到统一的回收架上,物 业部门统一处理后再领回自己家的小桶,以“小桶带大桶”的形式来引导社 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绿

垃圾分类,难点在哪里? - epaper.bingtuannet.comepaper.bingtuannet.com/pc/att/201907/06/9c91376a-ff01-4f33-84c7-d502... · 类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电 话等下单,平均每天我们小

  • Upload
    others

  • View
    2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垃圾分类,难点在哪里? - epaper.bingtuannet.comepaper.bingtuannet.com/pc/att/201907/06/9c91376a-ff01-4f33-84c7-d502... · 类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电 话等下单,平均每天我们小

4版客户端

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本版主编:边芳

责任编辑:张慧娴 电话:0991-5837346

视觉:武帆 校检:张茜时事聚焦新闻线索邮箱:[email protected]

兵团网:www.bingtuannet.com

近日,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我国十几年的推行过程中,不愿分、不会分、不能有效回收等问题让垃圾分类难以真正落地。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虽然各地都有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新举措,但不可否认,围绕垃圾分类,依旧有诸多问题值得探索。

编者按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通过对近一个月来10745条微博、4057个知乎回答和106篇5万+微信公众号文章分析发现六大主题受关注。

1.垃圾分类第一天4个有关垃圾的话题7月1

日登上微博热搜榜:分别是“上海垃圾分类个人扔错罚款”“上海首张垃圾分类整改通知书”

“轮到你了垃圾分类宣传片”“1500吨垃圾运回加拿大”。

截至7月1日20时,微信公众号发布“垃圾分类第一天”相关文章共656篇,提及首单整改通知书的文章有294篇。

2.分类规则指南微博中共有 3430 条对垃

圾分类进行科普和宣传。政府政务号和媒体是绝对主力,科普内容主要是分类规则指南,各类可视化垃圾分类的图片和视频成为科普最热的形式;宣传方面则注重对垃圾分类意识、习惯的培养,结合世界环境日和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的突出效果进行教育。

3.支持成为主旋律在4412条普通网友的微博中,“支

持”和“好事”等表示积极正面态度的词,成为网友发言的主旋律。“环保”“资

源”“绿色”为高频词,体现了上海居民对垃圾分类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可。大家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和垃圾分类的新鲜感占据话题主导。

4.对垃圾分类深度思考知乎问答社区专门对上海

垃圾分类开展情况的提问有14个:“上海垃圾分类实施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评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的垃圾分类标准?”这些问题对上海的垃圾分类进行深度思考,相关问题共得到3079个回答,对应的答案侧重于对垃圾处理前、中、后端的现实处理方式进行论证和对比。

5.商业机会垃圾分类在上海实施,以及

生活垃圾分类入法等消息刺激A股,催生出全新的概念板块,即垃圾分类板块。197条有关垃圾分类的微博提到“股市”“创业板”

“市场”“板块”“科技”“涨停”等词,主要为垃圾分类股推荐和投

资指南。6.改进细节建议针对需改进的细节,话题

比较零散,主要分布在网友的随机发布中。

(据《解放日报》)

今年 57 岁的李万海是北京爱分类科技有限公司的 一 位 垃 圾 分 类 回 收 员 。2018 年 5 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一位网约车司机,变身成为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东关南里的垃圾分类回收员。

垃圾分类回收员是去年才出现的新工种,也是被国家认可的“绿色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标示了“绿色职业”,即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

“环保、低碳、循环”等显著绿色特征的职业,其中就包括回收与利用废弃物等领域的生产活动。

随 着 互 联 网 技 术 的 发展,“绿色职业”与“网约工”结合,形成了“代收垃圾网约工”“垃圾分类回收员”。

“居民和物业通过爱分类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电话等下单,平均每天我们小组接 40 单。”身为组长的李万海和其他 3 位组员负责 5个大型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回收,“最多时 1天可以回收 1吨。”

以常住人口超过 2000 万的北

京为例,每天产生近 2.6 万吨生活垃圾,不断增加的生活垃圾已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李万海说,居民每投递1公斤干湿分开的小件干垃圾就能获得 0.8 元环保金奖励,居民分出的厨余垃圾每公斤给予 1 积分奖励,100环保积分兑换 5 元环保金,环保金可以在爱分类线上商城和线下便利店进行消费。

北京爱分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源鸿说,这不仅打通了垃圾分类回收的“最后一百米”,而且强化了居民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可以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精准到每家每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 9部门此前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 活 垃 圾 分 类 工 作 的 通知》。

“这将催生更多例如代收垃圾网约工、环境监督员、垃圾分类考核员、垃圾分类分拣员等‘绿色职业’。”徐源鸿说。

(据新华社)

近日,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我国十几年的推行过程中,不愿分、不会分、不能有效回收等问题让垃圾分类难以真正落地。

新华社驻日本、德国、新西兰等地的记者实地探访,寻找这些国家在解决上述

问题时值得借鉴的经验。

日本:如何打造垃圾分类“最严格”标准?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但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

20世纪 50年代后,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这一阶段,日本的家庭垃圾主要根据是否能焚烧分为不可

燃垃圾和可燃垃圾。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再利用越来越受

到重视以及填埋空间的减少,减少垃圾产生量日益受到重视,垃圾分类

也增加了更多品类。如今,日本垃圾分类越发细致、复杂。以东

京都涩谷区为例,家庭垃圾被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各大类继续细分,例如资源垃圾分为矿泉水瓶、玻璃瓶、纸、铝罐、铁罐等。而且,每种垃圾要按规定时间放在指定地方,丢弃大件物品还需另付费用。如果未按规定分类或未在指定时间投放垃圾,垃圾将会被退回。

不仅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在小城市甚至农村地区,垃圾分类一样有条不紊,甚至更为复杂。

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00年的《污物清扫法》到1954的《清扫法》,再到1970年的《废弃物处理法》,2000年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法律经过了多次修订。

日本政府认为,为解决废弃物回收问题,需要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的经济社会,建设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

德国:如何打造全球领先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包装行业可达到80%以上。

在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专业处理再利用。

自20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从最初的垃圾不分类,至眼下的5类生活垃圾,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

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教导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

记者在柏林实地探访,发现每一户或每一栋住宅楼都有分门别类的垃圾桶。生活垃圾可大致分为五类:有机垃圾、包装垃圾、纸类、玻璃类和混合类垃圾。如果不按照分类丢弃垃圾,垃圾回收企业会拒收桶内垃圾。

在后期处理阶段,欧绿保集团承担了柏林市政部分垃圾处理的工作。对于有机垃圾、纸类、玻璃类等生活垃圾,以及特种的有害垃圾,企业会通过不同车队进行分类收集、专项运输送往不同种类的处理厂处理。

企业专业处理垃圾后,可以将有生产价值的原材料提取出来,向各产业针对性销售。据统计,德国垃圾回收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5万,每年的营业额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

新西兰:分错垃圾怎么办?

垃圾分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分错垃圾该如何解决?

新西兰大体上把家庭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纸质垃圾和玻璃制品垃圾。厨余垃圾主要包括果皮、果壳、果核,残羹剩饭等食物性垃圾,但不能包括食品包装、厨房用纸和餐巾纸等。一般处理方式是使用厨余粉碎机,粉碎不掉的部分丢进一般生活垃圾。

许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纸质垃圾和塑料容器垃圾需经过基本清洁后放进可回收垃圾桶,玻璃制品垃圾也需清洁后单独放入专门的垃圾箱。

如果放错垃圾会怎么样?2017年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出台一项规定,对垃圾错误分类会进行警告甚至拒收垃圾。

垃圾运输车会在规定时间到不同街区集中收取垃圾。垃圾桶监督员会提前对可回收垃圾桶进行检查,如果其中不可回收垃圾的比例没超过10%,垃圾车会收走垃圾,但会在垃圾桶上放置橙色警告标识;如果比例超过10%,或其中含有尿布、有毒废物、液体、电线等,监督员就会在垃圾桶上放置红色标识,垃圾车将拒收垃圾。回访显示,这一措施有效改善了垃圾分类的状况。 (据新华社)

试点推行19年,很多人依然“分不清”

垃圾分类,难点在哪里?突破垃圾分类难点

有哪些国际经验可借鉴?

,

7月1日起,上海迈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46个重点城市也在加快垃圾分类的各项环节建设。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在一些地方推行。但19年过去,垃圾分类在一些试点城市推进缓慢,很多人对各种垃圾依然“傻傻分不清”。垃圾分类难点到底在哪里?

由点及面 19 年逐步推进,有的城市群众获得感不强

早在2000年,垃圾分类工作就已启动,由8个试点城市,到26个示范城市(区),再到46个重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及面逐步推进。

2000年 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2014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商务部五部委又联合推进了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的试点工作。

2018年初,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2018年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要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作内容,量化工作任务。

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目前,46个试点城市均制定了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其中近30个已出台垃圾分类相关法规条例或管理办法,明确垃圾分类链条上各相关方责任。已有22个城市由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城市都开展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建设。张乐群说,上海、厦门、深圳、杭州、

宁波、北京、苏州等城市,已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体系。

与此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云表示,目前,全国总体的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一些城市仍停留在基础层面,现行的46个重点城市仅占全国城市数量的7%左右,同时这46个重点城市的进展不平衡,有的城市群众在垃圾分类方面的获得感并不强。

知晓率低、投放准确率低、资源利用率低

记者调查发现,分类知晓率低、分类投放准确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三低”问题,是垃圾分类的“拦路虎”。

在北京市南三环的一个小区,居民李大爷提着一袋厨余垃圾走到楼下,面对标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垃圾桶,毫不犹豫地将袋子扔进了“其他垃圾”桶内。像李大爷这样的居民仍是多数,有的居民表示“不知道要分”,有的说

“不知道怎么分”。在广州,生活垃圾实行“四分法”:可

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不少市民其实并不真正知情。广州市民唐小姐困惑:嗑瓜子吐的瓜子壳是餐厨垃圾还是其他垃圾?用过的湿纸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

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说,2000年,北京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北京市有30%的街道、乡镇创建了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

订的条例将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

但目前,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准确投放率较低。“在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厨余垃圾理想状态应该至少分出20%的量,实际仅为5%。”北京市城管委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说。

“最难的是分类的正确率,真正能达标的只有30%至40%。”参与合肥市垃圾分类试点运营的一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混装混运”打击了一些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好不容易分好类,垃圾车混在一起就拉走了,完全白干了!”北京市民王女士表示。

合肥试点地区的一位街道干部反映,由于缺乏处理场所,日渐增多的餐厨垃圾“无处可去”。此外,有毒有害和大件垃圾的末端处理也往往“没有着落”,最终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挫伤群众的垃圾分类参与热情,影响分类体系建设。

记者调查发现,对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的处理,不少地方是空白;在可回收物中,高价值的有机构愿意回收,低价值的少人问津,且专门回收机构分散不均,难以满足处理需求。按照国家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网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应是相融的,但现实中这两张网的衔接时有断点、堵点,造成“混为一团”。

如何破解政策落地难题?

“2011年,上海选择100个试点小区,3个月后,多数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50%。但一年之后再去调查,参与率降到了20%甚至更低。”上海市

绿化市容局环卫处 处 长 徐 志 平说,如何形成长效机制是要反思的问题。

记 者 了 解到,各地正从法规配套、宣传动员、日常监管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垃圾分类落实到位。

广州是2000年我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推进垃圾分类的城市,目前已出台配套制度,包括制定条例实施意见,针对学校、机关团体单位、酒店等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南12项指引等,初步建立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

北京市昌平区城管委环卫科负责人王学军说,有些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80%以上,垃圾减量30%以上。根据他们的经验,相关知识的宣传应更细致。比如,有的家庭在分厨余垃圾时,将袋装甜面酱、瓶装辣椒酱、牛奶瓶等都扔进了厨余垃圾桶。正确的分类方式,应该是将瓶子、袋子清洗干净再扔进可回收垃圾。改变这类居民生活习惯,靠耐心的宣传、长时间的监督,最终形成正确意识和方式。

对于日常监管,专家建议加强各方互相监督。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说:“市民投放垃圾,由物业监督指导;物业是否在垃圾箱房分类存储垃圾,可由市民监督;垃圾运输车如果发现小区垃圾分类没做好,可以督促物业分类;同样,物业可以监督运输车是否

‘混装混运’。” (据新华社)

▲6月30日,志愿者(左二)为村民和小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当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的小草志愿服务队来到大堰镇箭岭村,为村民和小学

生宣讲生活垃圾分类及收集方式,提高居民垃圾回收参与率、分类准确率。自 2018年11月以来,奉化区大堰镇以箭岭村为试点探索实行垃圾分类“综合利用”模式,着力打造“零污染”村庄。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6月29日,社区的志愿者为居民讲解厨余垃圾桶的适用范围。当日,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街道各社区的3000多户居民领取了用于盛

放厨余垃圾的小桶。居民将厨余垃圾装入小桶放置到统一的回收架上,物业部门统一处理后再领回自己家的小桶,以“小桶带大桶”的形式来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垃圾分类六大主题受关注

垃圾分类催生更多﹃绿色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