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J12

M4 共作

  • Upload
    jai-hui

  • View
    248

  • Download
    1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华文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M4 共作

第四星期 共作引例说明《进学篇》 的骈散相糅的特点。

李舒燕张溶镱孙美萍

J12

Page 2: M4 共作

韩愈《进学解》o 本文以骈为主,骈散兼用。o 骈:谋求对偶、整炼句式、协和声韵、巧用典故、藻饰语言。o 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警辟,诗意盎然短小精悍,自由灵活形散神收,博而不杂直抒胸臆,自具风格惨淡经营,文采斐然

Page 3: M4 共作

散文句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

第一段

译文:国子先生清晨走进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校舍下面,训导他们说:

韩愈自称 校舍 教导

Page 4: M4 共作

骈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 勤奋 德行 思考 随便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名词 动词 动词 动词

形容词

节奏分明的对偶

Page 5: M4 共作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担心 官吏 看不清楚

公正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名词动词

Page 6: M4 共作

骈散相糅的特点o “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日”,用的是轻快、错落的单行。o 接着便以节奏分明的对偶发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的训示,从抑扬顿挫的语气中显示自信。

第一段

Page 7: M4 共作

散文化的嘲讽语调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

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说完 列队中的学生 骗

向韩愈学习 多年译文:话还未说完,队列中有个学生笑着说:“先生是在骗我们吧﹗我跟先生学习至今已有好几年。

第二段 散文句

Page 8: M4 共作

口 | 不绝 | 吟于 | 六艺之文,手 | 不停 | 披于 | 百家之编;记事者 | 必提 | 其要,纂言者 | 必钩 | 其玄;

骈句

译文:口里不停地吟读六经的文章,手中不停地翻阅百家的著作。对记事的作品一定记下它的要点,对立论的一定勾划出他的奥妙之处。

Page 9: M4 共作

o “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先生钻研学问,可称得上勤奋了。o “ 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先生对于儒学,可说是有功劳了。o “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于外矣”先生的文章,可说是内容深博而文辞奔放流畅。o “ 先生之为人, 可谓成矣”先生在为人方面,可说是成功了。o “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你不知道自己好好想想,却反过来教导别人做什么?”

散文句

Page 10: M4 共作

骈散相糅的特点 o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 !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的散文化的嘲讽语调,将生徒的声容情态作了力求仿真的摹写。o 接下来则以一连串语短调促的骈偶句作为诘难,表现了步步紧迫、语不容间的逼人声势。

第二段

Page 11: M4 共作

o 在学生夸耀老师的四个小节,全都是对偶句,而每小节的收尾,如“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先生之儒,可谓劳矣”;“先生之议,可谓闳其中而肆于外矣”;“先生之为人, 可谓成矣。”这都是散文句式。又如写先生悲惨遭遇一段,也都用了整齐的对偶句,结尾一句,“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又有意识的运用了散文句式。o 凡此骈散迭用,加强了文章一波三折、进退迥还的艺术效果。

Page 12: M4 共作

对偶句学 |虽勤 | 而 | 不由其统,言 |虽多 | 而 | 不要其中, 文 |虽奇 | 而 | 不济于用,行 |虽修 | 而 | 不显于众。 译文: 学习虽然勤奋,却还不是正统之学,言论虽然繁多,却未够握要,文章虽然奇妙,却不切实用,德行虽然有一定修养,却没有好好给别人看到。

第三段 骈句

Page 13: M4 共作

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 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译文: 商量津贴补助金额的有无,计较官位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的能力要和职位相称,指责那些官长上司的错误。

Page 14: M4 共作

是所谓洁匠氏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译文: 那就等于质问木工为何不用小木条做大柱,批评医师用昌蒲来延年益寿,却想引进猪苓。

散文句

Page 15: M4 共作

骈散相糅的特点o 第三段基本用的是对偶句,而结尾一句用了又长又曲折的句子,形成了现在这样奇偶相间,骈散兼行,协调统一,使文章非常富有表现力。o所以读起来既保留了散文浑厚流转,自然通畅,又没有赋体那种板滞、呆痴。o 《进学解》可称谓辞赋式的一篇散文。

第三段

Page 16: M4 共作

总结《进学解》保留了说理散文的基本特色,但 本文又非常重视整齐之美。 它把整齐美寓于参差之中,使二者很好的谐 调起来,就是骈散结合的特征美,使整篇文 章的艺术效果更加鲜明有趣。

Page 17: M4 共作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