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4 三农观察 责编/冯军 编辑/马媛媛 美编/贺晓瑜 校检/王涛 SANNONGGUANCHA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三个美丽”建设 创新扶贫模式打造“榆阳品牌” “榆阳模式”开启现代农业新格局 扶贫资金,用稳更要用好 柯利刚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各 地都加大了财政投入支持力度。有人以为,扶贫难就 难在没有钱,有了钱,谁还不会花钱呢?事实上,花钱, 远非一些人想象中那么简单。 一些地方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过于求稳,还容易 衍生出一些问题。笔者在走访基层的过程中发现,有 些地方,在使用扶贫资金发展产业项目时,前怕狼后怕 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导致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万的 扶贫资金“趴窝不动”达数年之久。 扶贫资金究竟该怎么花才能既稳妥又有效率呢? 花钱如同打仗。古人有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 域。”真正擅长打仗的人,除了要考虑一城一地的得失, 更要考虑全局的输赢。地方主政官员也一样,在使用 扶贫资金时,除了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 扶贫资金的使用,赚钱盈利只是小账,改善民生、 促进就业、造血活血等才是大账。买银行理财产品,可 能会赚点小钱,但这点小钱、死钱,对于脱贫攻坚助力 不够,对于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助益不大;发展特 色产业,虽然有风险,但并不意味着“九死一生”,只要 充分调研、合理规划,产业发展之路就能从“无路”走成 “有路”。况且产业活了,村民就业就有了去路。这就 相当于把“死钱”变成了“活钱”,这种做法更值得鼓励。 《孙子兵法》有云: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用稳 扶贫资金,属于“以正合”的范畴;用好扶贫资金,属于 “以奇胜”的范畴。要想取得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 扶贫资金,除了要用稳,更要用好。 这显然是花钱方法的“最优解”,可就现实看来,一 些地方在花钱的时候常常“跑偏”:或一味求稳,这往往 导致扶贫资金利用率不高,或致使扶贫资金索性“趴窝 不动”;或一味激进,这往往导致扶贫资金流失严重,更 有甚者直接“打了水漂”。 要想让花钱不“跑偏”,最重要的,是要让跟钱相关 的人不“跑偏”。首先,具体花钱的人要有正确的政绩 观。扶贫干部花钱做事,是以助农增收为中心,还是以 应对检查为中心,相关做法及其效果是有着天壤之别 的。为了应对检查而花钱,实际上也就等同于为了花 钱而花钱,那这种花钱行为,天生就带着任性而为的基 因;为了助农增收而花钱,则是为了老百姓的核心利 益、长远利益而花钱,那花钱除了求稳更要求好。 其次,检查花钱的人要有正确的认识观。检查资 金使用情况,是为了防止地方瞎用乱用,但也要防止管 控过于严格,要留出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地方把扶贫资 金花出效率。同时也要设定必要的容错机制,允许一 定范围的试错行为。另外,检查不能只是盯着资金的 盈亏,更要看到资金带来的综合效应。资金下放之后, 不要只盯着眼前的收益,更不要催着小鸡下蛋,要给予 它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这些账,在心中算得“明镜”一般清楚了,自然也就 能照亮花钱的道路。 强基础促转变 提升人居环境 以前,一直在外从事水暖工程的赵 明秀,每次回到村里,看到村里条件依 然艰苦,乡亲们过着贫穷落后的生活, 他的心里就很难过。为了能让村民们 过上好日子,他毅然下定决心返乡带领 乡亲们共同致富。2014年10月,正值 支部换届选举,赵明秀全票当选为西寨 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他带领群众 同心聚力拔穷根,不遗余力奔小康。 “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着群众的 生产生活,要想抓好产业,必须先抓基 础设施建设。”赵明秀说。在他的努力 协调下,2015 年,他为村里争取项目, 新建村委会办公场所5间;新建了赵家 沟小组通村公路8公里,为村民出行提 供了便利;架设并改造许家沟电路5公 里;2016 年,维修了 5 个小组的低位水 池,完成村级道路水泥硬化14.1公里; 2017年,硬化南沟等4个小组通村路 12.3 公里,动员该村 86 户村民整治村 容户貌,完成了刘家畔等6个小组的电 网升级改造,在村内建成了标准化卫生 室等。 赵明秀为村民做的一系列实事好 事,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村民们纷 纷表示: “现在我们住的房子亮堂了,生 产道路宽敞了,发展产业的路子也畅通 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 心里更暖了。” 发展村集体经济 鼓起村民“钱袋子” “我只想为全村老百姓多做一些实 事和好事,让户户都能靠发展特色种养 殖业增收致富,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 奔头。”一直以来,在赵明秀的心里都装 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让全村村民过 上幸福的好日子。 赵明秀认识到,要加快发展,促进 农民增收,就必须调整产业,选准一条 适合本村发展的好路子。于是,赵明秀 组织村民及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 视野,启发思路,立足本村实际,因地制 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他按 照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借着“三变”改 革的东风,发展村级经济,成立了西寨 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发展养牛、养 鱼等养殖业及特色农作物种植业,让穷 山沟变成“金窝窝”。 赵明秀介绍,去年,村合作社新建 的养牛场已引进 54 头西蒙特尔种牛, 产出牛犊后,合作社以低于市场价的 价格卖给村民和贫困户喂养,防疫和 技术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等牛出栏后 再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统一回收,帮 助村民解决牛的销售问题,让村民轻 松养牛,最终实现户户养牛促增收目 标。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变成了股东, 可以享受到分红,特别是贫困户,获得 了更大的收益。 此外,赵明秀先后通过多方争取资 金项目,完成土地整理 840 亩,与盛科 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有机牧草 种植基地;新建了鱼塘。同时,他因势 利导,因户施策,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对 接畜牧引种及产业扶贫小额贷款政策, 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共计产业带 动脱困 22 户。 在赵明秀的带领下,村民赵明亮从 最初养羊 80 余只,发展到如今 200 多 只的规模,是该村个体养殖户的典范。 谈及现在的幸福生活,赵明亮的脸上难 掩喜悦之情,他高兴地说: “养羊的收入 要比种地的收入高多了,去年,我家的 收入达到8万多元。收入高了,日子也 越过越有信心了。” 村民的所急、所需、所盼,赵明秀从 来都牢记心间,他带领村民致富的想法 还有很多,他说:“只要发展的方向对 了,能为群众谋福利,就不达目标永不 回头。” 脱贫 神木黑豆礼盒上市销售 本报通讯员王铁林报道 由神木市黑豆豆业有限 公司开发的“神木黑豆”系列产品礼盒,在完成所有手 续审批后,于近日开始上市销售。 据了解,作为神木市仅有的黑豆专营企业,目前, 黑豆豆业有限公司在全国的 9 个省份 12 个市区有发 货记录。神木黑豆及系列产品礼盒是该公司今年推出 的拳头产品,也是加快神木黑豆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 迈出的重要一步。按照公司发展计划,下一步,将加快 黑豆油、黑豆茶、黑豆豆干、黑豆腐竹的开发速度,争取 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让这些产品也进入市场,真 正实现“一粒豆富足一方人”的目标。 靖边周河镇 贫困家庭免费领地膜 本报通讯员刘河 孙卓林报道 近日,靖边县周 河镇在镇政府发放点,向贫困人口免费发放地膜15.7 吨,促进贫困户进行农耕生产。 今年,该镇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实际需求和脱贫 标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来谋划扶贫项目,坚持产业 户进行一块田作业,在引导贫困群众抓好玉米、洋芋、 小杂粮等传统短期产业的同时,示范带动发展养殖业、 林果业、中药材等中长期产业,做到既注重当年增收脱 贫,更注重长期致富增收。 佳县残联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本报通讯员康亮亮报道 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劳 动就业能力,鼓励残疾人积极主动创业,近日,佳县残 联连续开展了两批以“转变观念,提升信心”为主题的 残疾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据悉,培训邀请了专家教授、企业负责人有针对性 地讲解了三农政策、科学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和电子 商务推广销售等方面的知识,残疾人创业模范向与会 人员分享了自主创业、发家致富的故事,切实增强了残 疾人的创业信心。 满怀为民之心 善谋富民之策 —记神木市栏杆堡镇西寨村党支部书记赵明秀 本报通讯员 韩艳艳 农业有奔头 乡村有活力 —榆阳区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 本报通讯员张利平 苏彩云 “想不到,原来闲置的土地经过整合利 用后,能给我们创造这么大的经济效益。”小 纪汗镇可可盖村村民刘世宝感慨道。年初, 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召开年度分红大会,全 村 385 位村民喜领 277.67123 万元分红,其 中刘世宝拿到了 55200 元。 2017年,借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 东风,可可盖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结 合村情实际,通过“一户一田”“土地入股”等 方式,先后进行了耕地、林地、伙场地、宅基 地改革,有效整合了过去的碎旧闲置土地, 激活了沉睡资源,让过去的“遛遛田”“裤袋 田”一去不复返,实现了土壤改良和大块地 机械化耕作的有效转变。 自 2017 年榆阳区率先拉开了农村集体 产权制度改革的帷幕以来,全区上下抓点带 面,稳步推进,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 成为了全国的标杆。 截至4月底,注册成立合作社343个, 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0.83万人,产权交 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建成青云、鱼河、芹 河等 10 个乡镇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出台 了《榆阳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 法(试行)》,20 户农户成功贷款 100 万元。 在北部草滩区11个乡镇68个行政村、282 个小组实施了“一户一田”,整合面积 16.3 万亩,目前全区“一户一田”面积达到 23.5 万亩。 通过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权属更加清 晰,筑起了集体资产流失、被侵占的防火墙; 北部草滩区实施“一户一田”促进了适度规 模经营,南部山区把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合作 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多元化 种植奠定了基础;扩宽了社会资本、金融下 乡、精英下乡的渠道;贫困群体与集体经济 组织同呼吸、共命运,为脱贫攻坚找到了更 有效的办法。 走在孟家湾乡孟家湾村,可以 看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就连院落里的玉米、院墙外的饲草 都放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孟家 湾乡的变化只是近年来榆阳区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4年,榆阳区就在全省 率先启动了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社 区)、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建设工 程。2016 年,榆阳区又启动了“美丽 乡村·文明家园”创建工作。2017 年 10月,榆阳区以示范村创建和重点 镇建设为抓手,再一次对农村重点 路段和重点区域的危旧废弃房屋、 圈舍、陈年垃圾、野广告等进行了集 中整治,拆除废弃房屋2400多间, 清运垃圾2万余吨,有效解决了集镇 和主要交通干道“脏乱差”问题。 榆阳区还创新工作模式,在区 级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 人之间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大美 榆阳”的微信群,在摸底调查、安排 部署、发起攻势等几个关键工作节 点,群主会及时发布信息,就政策要 求、工作任务、整治重点、方法措施 做出明确安排。群成员则随时随地 将工作进展、整治实况反馈到微信 群里。 目前,榆阳区已建成1个省级美 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3个省级美丽 乡村示范试点村和24个市级乡村 振兴示范村。根据实施规划,到 2020 年,榆阳区 317 个村庄将全部 建成清洁乡村,80%以上村庄将建 成生态乡村,20%左右村庄将建成 美丽宜居示范村。 2018 年,榆阳区精准落实产业 项目,把产业实施项目侧重于村集 体经济,重点向贫困村和改革村倾 斜,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同时,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 产、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与 改革村和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紧密 合作关系。此外,还大力推广政策 驱动、龙头引领、帮带挂靠、乡村旅 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 抱团经营等10多种可参考、复制、 粘贴的产业脱贫模式,积极创新扶 贫模式。 该区还加快培育冠名榆阳的区 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榆阳马铃 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申报地理 标志农产品3个,认证有机农产品5 个和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10个。 先后选择了一批优势特色资源招 商项目,在各种展销会、推介会或 农高会上,设立特色名优产品专场 推介会,扩大本区名优农产品销售 渠道,提高榆阳特色农产品知名度 和竞争力。 近日,记者来到鱼河镇许家崖 村,看到百余个温室大棚,棚里新鲜 的水果、蔬菜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市 民可以在这里采摘,还可以感受田园 气息。像这样的采摘园,在榆阳区南 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均有分布。 “十二五”以来,榆阳区确定了 “市场主导、产权推动,工业反哺、科 技支撑,产业特色、融资多元,生态 文明、城乡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 “榆阳模式”,初步实现了由分散经 营向规模经营、由广种薄收向科学 种植、由封闭自足向对外开放、由单 一收入向多元增收的历史性转变。 全区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布局日趋 合理,生产要素不断向优势产业集 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玉米、马 铃薯、小杂粮和设施蔬菜四大主导 产业,推出了一批特色品牌。 2018 年,榆阳区粮食生产能力 稳步提升,农作物播种面积102万 亩,建成各类试验示范点10多个; 设施蔬菜取得了新突破,争取各级 设施蔬菜资金3700余万元,规模空 前、力度空前,新建设施蔬菜 1900 亩和果树标准化基地4000亩;特色 产业快速发展,以实施“三个万亩” 工程为抓手,推行订单生产,示范推 广富硒功能农业、特色种植、中药材 各1万亩,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 个村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离 不开一个好班子和一个敢想敢干、 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的带头人。神 木市栏杆堡镇西寨村党支部书记赵 明秀自上任以来,始终把加快发展、 富裕群众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满 怀一腔为民之心,善谋一方富民之 策,强基础、促产业,带领群众学科 技、奔小康。 〉〉 〉〉 “三农”向好,全局主 动。近年来,榆阳区农业农 村发展成就显著,粮食生产 喜获十五连丰,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脱 贫攻坚全市领先,农村人居 环境改善成效明显,现代农 业发展框架和特色产业体 系基本形成,探索并形成了 陕北现代农业发展的“榆阳 模式”,描绘出了农业农村 工作“美丽画卷”。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 革成效显著 古塔镇赵家峁美丽乡村 古塔镇赵家峁美丽乡村 资料照片 资料照片

农业有奔头 乡村有活力 神木黑豆礼盒上市销售 - ylrbszb.ylrb.com/page/1/2019-05/18/A4/20190518A4_pdf.pdf《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用稳

  • Upload
    others

  • View
    2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农业有奔头 乡村有活力 神木黑豆礼盒上市销售 - ylrbszb.ylrb.com/page/1/2019-05/18/A4/20190518A4_pdf.pdf《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用稳

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4 三 农 观 察责编/冯军 编辑/马媛媛 美编/贺晓瑜 校检/王涛

SANNONGGUANCHA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进“三个美丽”建设

创新扶贫模式 打造“榆阳品牌”

“榆阳模式”开启现代农业新格局

扶贫资金,用稳更要用好柯利刚

俗话说“有钱好办事”,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各地都加大了财政投入支持力度。有人以为,扶贫难就难在没有钱,有了钱,谁还不会花钱呢?事实上,花钱,远非一些人想象中那么简单。

一些地方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过于求稳,还容易衍生出一些问题。笔者在走访基层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在使用扶贫资金发展产业项目时,前怕狼后怕虎,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导致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万的扶贫资金“趴窝不动”达数年之久。

扶贫资金究竟该怎么花才能既稳妥又有效率呢?花钱如同打仗。古人有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真正擅长打仗的人,除了要考虑一城一地的得失,更要考虑全局的输赢。地方主政官员也一样,在使用扶贫资金时,除了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

扶贫资金的使用,赚钱盈利只是小账,改善民生、促进就业、造血活血等才是大账。买银行理财产品,可能会赚点小钱,但这点小钱、死钱,对于脱贫攻坚助力不够,对于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助益不大;发展特色产业,虽然有风险,但并不意味着“九死一生”,只要充分调研、合理规划,产业发展之路就能从“无路”走成

“有路”。况且产业活了,村民就业就有了去路。这就相当于把“死钱”变成了“活钱”,这种做法更值得鼓励。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用稳扶贫资金,属于“以正合”的范畴;用好扶贫资金,属于

“以奇胜”的范畴。要想取得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扶贫资金,除了要用稳,更要用好。

这显然是花钱方法的“最优解”,可就现实看来,一些地方在花钱的时候常常“跑偏”:或一味求稳,这往往导致扶贫资金利用率不高,或致使扶贫资金索性“趴窝不动”;或一味激进,这往往导致扶贫资金流失严重,更有甚者直接“打了水漂”。

要想让花钱不“跑偏”,最重要的,是要让跟钱相关的人不“跑偏”。首先,具体花钱的人要有正确的政绩观。扶贫干部花钱做事,是以助农增收为中心,还是以应对检查为中心,相关做法及其效果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为了应对检查而花钱,实际上也就等同于为了花钱而花钱,那这种花钱行为,天生就带着任性而为的基因;为了助农增收而花钱,则是为了老百姓的核心利益、长远利益而花钱,那花钱除了求稳更要求好。

其次,检查花钱的人要有正确的认识观。检查资金使用情况,是为了防止地方瞎用乱用,但也要防止管控过于严格,要留出一定的创新空间,让地方把扶贫资金花出效率。同时也要设定必要的容错机制,允许一定范围的试错行为。另外,检查不能只是盯着资金的盈亏,更要看到资金带来的综合效应。资金下放之后,不要只盯着眼前的收益,更不要催着小鸡下蛋,要给予它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这些账,在心中算得“明镜”一般清楚了,自然也就能照亮花钱的道路。

强基础促转变提升人居环境

以前,一直在外从事水暖工程的赵明秀,每次回到村里,看到村里条件依然艰苦,乡亲们过着贫穷落后的生活,他的心里就很难过。为了能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他毅然下定决心返乡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2014年10月,正值支部换届选举,赵明秀全票当选为西寨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他带领群众同心聚力拔穷根,不遗余力奔小康。

“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想抓好产业,必须先抓基础设施建设。”赵明秀说。在他的努力协调下,2015年,他为村里争取项目,新建村委会办公场所5间;新建了赵家沟小组通村公路8公里,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架设并改造许家沟电路5公里;2016年,维修了5个小组的低位水池,完成村级道路水泥硬化14.1公里;2017年,硬化南沟等4个小组通村路12.3公里,动员该村86户村民整治村容户貌,完成了刘家畔等6个小组的电网升级改造,在村内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等。

赵明秀为村民做的一系列实事好事,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我们住的房子亮堂了,生产道路宽敞了,发展产业的路子也畅通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的心里更暖了。”

发展村集体经济鼓起村民“钱袋子”

“我只想为全村老百姓多做一些实

事和好事,让户户都能靠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增收致富,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一直以来,在赵明秀的心里都装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让全村村民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赵明秀认识到,要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调整产业,选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好路子。于是,赵明秀组织村民及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立足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他按照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借着“三变”改革的东风,发展村级经济,成立了西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发展养牛、养鱼等养殖业及特色农作物种植业,让穷山沟变成“金窝窝”。

赵明秀介绍,去年,村合作社新建的养牛场已引进54头西蒙特尔种牛,产出牛犊后,合作社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村民和贫困户喂养,防疫和技术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等牛出栏后再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统一回收,帮助村民解决牛的销售问题,让村民轻松养牛,最终实现户户养牛促增收目

标。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变成了股东,可以享受到分红,特别是贫困户,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此外,赵明秀先后通过多方争取资金项目,完成土地整理840亩,与盛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有机牧草种植基地;新建了鱼塘。同时,他因势利导,因户施策,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对接畜牧引种及产业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共计产业带动脱困22户。

在赵明秀的带领下,村民赵明亮从最初养羊80余只,发展到如今200多只的规模,是该村个体养殖户的典范。谈及现在的幸福生活,赵明亮的脸上难掩喜悦之情,他高兴地说:“养羊的收入要比种地的收入高多了,去年,我家的收入达到8万多元。收入高了,日子也越过越有信心了。”

村民的所急、所需、所盼,赵明秀从来都牢记心间,他带领村民致富的想法还有很多,他说:“只要发展的方向对了,能为群众谋福利,就不达目标永不回头。”

脱贫

神木黑豆礼盒上市销售本报通讯员王铁林报道 由神木市黑豆豆业有限

公司开发的“神木黑豆”系列产品礼盒,在完成所有手续审批后,于近日开始上市销售。

据了解,作为神木市仅有的黑豆专营企业,目前,黑豆豆业有限公司在全国的9个省份12个市区有发货记录。神木黑豆及系列产品礼盒是该公司今年推出的拳头产品,也是加快神木黑豆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迈出的重要一步。按照公司发展计划,下一步,将加快黑豆油、黑豆茶、黑豆豆干、黑豆腐竹的开发速度,争取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让这些产品也进入市场,真正实现“一粒豆富足一方人”的目标。

靖边周河镇

贫困家庭免费领地膜本报通讯员刘河 孙卓林报道 近日,靖边县周

河镇在镇政府发放点,向贫困人口免费发放地膜15.7吨,促进贫困户进行农耕生产。

今年,该镇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实际需求和脱贫标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来谋划扶贫项目,坚持产业户进行一块田作业,在引导贫困群众抓好玉米、洋芋、小杂粮等传统短期产业的同时,示范带动发展养殖业、林果业、中药材等中长期产业,做到既注重当年增收脱贫,更注重长期致富增收。

佳县残联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本报通讯员康亮亮报道 为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劳

动就业能力,鼓励残疾人积极主动创业,近日,佳县残联连续开展了两批以“转变观念,提升信心”为主题的残疾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据悉,培训邀请了专家教授、企业负责人有针对性地讲解了三农政策、科学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和电子商务推广销售等方面的知识,残疾人创业模范向与会人员分享了自主创业、发家致富的故事,切实增强了残疾人的创业信心。

满怀为民之心 善谋富民之策——记神木市栏杆堡镇西寨村党支部书记赵明秀

本报通讯员 韩艳艳

农业有奔头 乡村有活力——榆阳区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

本报通讯员张利平 苏彩云

“想不到,原来闲置的土地经过整合利用后,能给我们创造这么大的经济效益。”小纪汗镇可可盖村村民刘世宝感慨道。年初,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召开年度分红大会,全村385位村民喜领277.67123万元分红,其中刘世宝拿到了55200元。

2017年,借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可可盖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结合村情实际,通过“一户一田”“土地入股”等方式,先后进行了耕地、林地、伙场地、宅基地改革,有效整合了过去的碎旧闲置土地,激活了沉睡资源,让过去的“遛遛田”“裤袋田”一去不复返,实现了土壤改良和大块地机械化耕作的有效转变。

自2017年榆阳区率先拉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帷幕以来,全区上下抓点带面,稳步推进,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成为了全国的标杆。

截至4月底,注册成立合作社343个,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30.83万人,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建成青云、鱼河、芹河等10个乡镇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出台了《榆阳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试行)》,20户农户成功贷款100万元。在北部草滩区11个乡镇68个行政村、282个小组实施了“一户一田”,整合面积16.3万亩,目前全区“一户一田”面积达到23.5万亩。

通过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权属更加清晰,筑起了集体资产流失、被侵占的防火墙;北部草滩区实施“一户一田”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南部山区把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多元化种植奠定了基础;扩宽了社会资本、金融下乡、精英下乡的渠道;贫困群体与集体经济组织同呼吸、共命运,为脱贫攻坚找到了更有效的办法。

走在孟家湾乡孟家湾村,可以看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就连院落里的玉米、院墙外的饲草都放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孟家湾乡的变化只是近年来榆阳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4年,榆阳区就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社区)、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建设工程。2016年,榆阳区又启动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创建工作。2017年10月,榆阳区以示范村创建和重点

镇建设为抓手,再一次对农村重点路段和重点区域的危旧废弃房屋、圈舍、陈年垃圾、野广告等进行了集中整治,拆除废弃房屋2400多间,清运垃圾2万余吨,有效解决了集镇和主要交通干道“脏乱差”问题。

榆阳区还创新工作模式,在区级领导和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之间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大美榆阳”的微信群,在摸底调查、安排部署、发起攻势等几个关键工作节点,群主会及时发布信息,就政策要

求、工作任务、整治重点、方法措施做出明确安排。群成员则随时随地将工作进展、整治实况反馈到微信群里。

目前,榆阳区已建成1个省级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试点村和24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根据实施规划,到2020年,榆阳区317个村庄将全部建成清洁乡村,80%以上村庄将建成生态乡村,20%左右村庄将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

2018年,榆阳区精准落实产业项目,把产业实施项目侧重于村集体经济,重点向贫困村和改革村倾斜,产业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资金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与改革村和贫困村、贫困户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此外,还大力推广政策

驱动、龙头引领、帮带挂靠、乡村旅游、能人引领、租赁返聘、集体反哺、抱团经营等10多种可参考、复制、粘贴的产业脱贫模式,积极创新扶贫模式。

该区还加快培育冠名榆阳的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榆阳马铃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申报地理

标志农产品3个,认证有机农产品5个和良好农业规范农产品 10个。先后选择了一批优势特色资源招商项目,在各种展销会、推介会或农高会上,设立特色名优产品专场推介会,扩大本区名优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榆阳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近日,记者来到鱼河镇许家崖村,看到百余个温室大棚,棚里新鲜的水果、蔬菜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市民可以在这里采摘,还可以感受田园气息。像这样的采摘园,在榆阳区南部乡镇和北部乡镇均有分布。

“十二五”以来,榆阳区确定了“市场主导、产权推动,工业反哺、科技支撑,产业特色、融资多元,生态文明、城乡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

“榆阳模式”,初步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由广种薄收向科学种植、由封闭自足向对外开放、由单一收入向多元增收的历史性转变。全区农业产业结构和作物布局日趋合理,生产要素不断向优势产业集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和设施蔬菜四大主导产业,推出了一批特色品牌。

2018年,榆阳区粮食生产能力

稳步提升,农作物播种面积102万亩,建成各类试验示范点10多个;设施蔬菜取得了新突破,争取各级设施蔬菜资金3700余万元,规模空前、力度空前,新建设施蔬菜1900亩和果树标准化基地4000亩;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以实施“三个万亩”工程为抓手,推行订单生产,示范推广富硒功能农业、特色种植、中药材各1万亩,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离不开一个好班子和一个敢想敢干、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的带头人。神木市栏杆堡镇西寨村党支部书记赵明秀自上任以来,始终把加快发展、富裕群众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满怀一腔为民之心,善谋一方富民之策,强基础、促产业,带领群众学科技、奔小康。

〉〉

〉〉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近年来,榆阳区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显著,粮食生产喜获十五连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脱贫攻坚全市领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效明显,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和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探索并形成了陕北现代农业发展的“榆阳模式”,描绘出了农业农村工作“美丽画卷”。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古塔镇赵家峁美丽乡村古塔镇赵家峁美丽乡村((资料照片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