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DUSHU 人淡如菊 文香如菊 - mbrb.greatwuyi.commbrb.greatwuyi.com/page/1/2014-10/10/8/201410108_pdf.pdf · 人生的阅历远丰厚于我, 人生 感悟远深刻于我。 早在十年之

MINBEI DAILY2014.10.10 星期五

08 【 】读 书DUSHU

责任校对:魏光荣

电话: 8827770副刊部主办

责任编辑:翟慧慧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人人淡淡如如菊菊 文文香香如如菊菊———读《高高的寨墙寂寞的河》有感

□圣桥

聚敏年长我不过几岁,但人生的阅历远丰厚于我, 人生感悟远深刻于我。 早在十年之前,曾感慨自己已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心态。 这部集子之篇章,多是近年所著,世事的纷扰使得他对逝去的岁月有一种特别的爱恋。

作为编辑, 他每日过手稿件堆案如山, 见多识广, 自己又专注理论研究,自然深得散文三昧,写起来,对素材的取舍增减,对文思的张缩含放,对文字的收压举掉自然十分讲究, 大多篇章可谓是精品, 读来不啻为一种享受。

概而论之, 聚敏的散文重“理”轻“诗”, 书中文章往往通过身边一件小事,或一个小人物,或一种心境,或一种念想,揭示出一个大道理,这个道理人人都体会过,经常发生在身边,闪现在眼前,但被他大笔一描,如草破土,鲜活而生动。

这得益于年龄阅历、 理论素养和文学沉淀。 年过五旬,激情淡泊、沉淀了,思索却深沉、全面了,知人愈深,论世愈厉,识见愈透,话语愈锐,这种理不但是艺术之理,也是生活之理,人生之理。

聚敏做过会计,却痴于文学,本应

算计人生和社会,却满腹浪漫情丝,以书理来断人理,活得沉重而彷徨;又因人在市里,家在乡间,来往于城乡,游走于时尚和传统, 其间的差别和撞击更让其心头别生滋味。 有这样的生活背景为底色,他的感觉自然别具一格:所见者大,而所摄者小,浓酽的乡情,病态的人物,坎坷的生活,流水似的日子构成了一幅时代截图, 尤其是对于生命的悲悯、对个体的尊重、对小人物的热衷, 更显示出他为扼守住心中一些美好的东西而表现出来的某种执著与自信。

读书中文章, 可以感知他对身边人和事感觉敏锐,但不与聚敏深交者,断不会体悟到他在著文时的包容情怀。 根植于聚敏思想深处的是传统的、根深叶茂的儒家文化, 年少的经历又使他个性突出,性格中多有逆反基因,大有不惧一切、天下唯我的风采,而处在这个商品时代,在现实生活中,失却了物质背景,却常常捉襟见肘,不知所

措,表现在文中,就有焦虑、刻薄、蔑视、闲澹、忧郁的情怀。 理想与现实的南辕北辙,使他常处于痛苦之中。 面对着一些正在被侵蚀乃至于渐次消失传统的、纯朴的东西,敏感的他感到忧虑惆怅,无能为力。 文中对过去的岁月是美好的回忆, 对当前的社会多挑剔之词,对官人多鞭挞之词,昭示出作者本人是一个诸多信息集聚一身的矛盾体。 但他以事证理,以理昭世,内心的抑郁却不愿流露半滴,发于笔端,便以调侃的笔调描摹浮世百态人生, 一个具有读书人的三分傲骨和士大夫的心境的作者便茕然立于文后。

由此,强调和表现“理”,以“理”统领文章中诸因素, 是其散文艺术突出的特质,字简而情笃,文近而意远,“形散神不散” 之创作原则在文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读或长或短的一篇文章,能够感觉到他文思的流动,通过揉搓历史与现实,挤榨出真理的甘露。

聚敏为文重“理”,行文时更重“节

制”,这是理性之道,书中极少有放纵情感篇什, 多为点到即止, 尤其是语言,杂文言、方言及乡间俚语一体,加之对字句的斟酌与推敲, 充满生命活力,读来令人开颜,由此也独具了自己的美学品格。

聚敏骨清神虚,人淡如菊,置心澹定,自尊自重。

人如此,其文亦如秋后的墨菊,氤氲着苍疏之气,散释着清洌之香,在丰收后的田野上,虽有些寂寞孤单,却也拥有辽阔的天地。

执 念□纳兰容若

我要你柴扉紧闭,无人叩响门环。要你寂静如月光,安抚踢蹄的马匹和

波浪的鼻息。我要你睁开眼睛,可以盛下世间全部的美。

如果黑暗是一种命运,我要你成为我身体里的那一片光。

读短诗《执念》□阿维

纳兰用《执念》作为他新诗集的名字是有道理的。这首诗给我一种挣脱尘嚣,返身内心的愿望,而这愿望是如此强烈与执着,

“我要你……我要你……”, 起先以为这愿望是爱情, 但读着读着, 已不仅仅是爱情了。“我要你睁开眼睛/可以盛下世间全部的美”,这爱已上升到宗教。 虽然我们无法挣脱命运, 但我们可以选择通向光明的信仰。 他说“……我要你成为/我身体里的那一片光”。

身体里存着一片光的人, 他的诗自然就有了一种清洗的力量。读纳兰的诗,心会慢慢亮起来,清晰起来,就像面对清晨的水面,经过一夜的沉淀之后,水便有了明净与上升的气息,让你感到诗歌的美和好。

他的诗“遵从内心”,如他所说:“我有沉静内敛的爱”。确实,他的爱不张扬,内敛中饱含着热烈。 胡弦说:“一种用心灵处理过的生活,远比在眼前滚过的生活重要。 ”

写这段文字间,我去湖边走了走。雷雨刚过,密云还未散去,半个月亮却已站在中天,有亮晃晃的惊讶之美。 使天空明亮,也使心明亮。金鸡湖有清除之后的静,清除的当然是市井的喧嚣, 这种人为的清静又有什么不好呢,它依然是人们向往的去处。就像纳兰的诗,作为 80 后的诗人,他的诗艺已相当成熟,语言干净,意蕴丰盈。 我不知道诗歌应该写得怎么样,但我知道,能使人感受到美好的诗就是我喜欢的诗。 祝福年轻的诗人为我们奉出更多的好诗。

轻视语言,是要用文字探索更深的感观□吴建琼

作为所谓的文艺青年, 很难错过这本名叫《我开始轻视语言》的散文集。

旅行、爱情、阅读、回忆复刻可以说是当下文青读物的主旋律, 这本书也不例外。 但不同的是, 作家张家瑜只是借用了这些元素,或通过小物件,或通过小事件, 传递给读者一种语言轻薄与文字厚重之感。

从自序的《笔事》,将读者带回了上世纪 60 年代的台湾,记录印象里父亲帮家里兄妹准备隔天上课用的铅笔。回忆中,父亲削笔的过程, 是先削木面, 再对付笔芯,削到什么时候,都有标准。 就像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人们,总在社会赋予的一套生活法则里,

他们通常按部就班经历成长、 去做某件适合时宜的事。他们生怕世事变化太快, 跟不上时代里所要坚持的立场, 而成为遗世独立的异类。

笔一支支地被削好了, 整整齐齐地躺在铅笔盒里,等待着第二天再一次相同的命运……铅笔日渐变短,像人的年岁, 渐渐逝去,终到了尽头。铅芯留住了一个个文字, 也就记录了它的全部。

再到末篇《别朵花在头上》,文字又带着我们来到2010 年,聚焦被释放时昂山素季头戴

的鲜花。鲜花本是美好,这里却成为了政权斗争的象征, 英国的玫瑰革命, 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等等,不同的花代表了不同的姿态,却都在国家、城市留下伤痕。

正如这位头戴鲜花的女子,她的泪, 最终也没能拯救她爱的人民。或许在这个古国里,未来还有像她一样爱头戴鲜花的女子,而这记录下的文字, 就成了并肩作战“武器”。

关于全书比例较大的旅行散文, 作者也写出了属于自己文字的特色。 任何游记、慢行,尽量避免告诉读者自己身处的位置,如何评价风景。因为她知道,这只会出于她的主观,并不具有代表。她

着眼于自己身边的小物件, 用它们留住旁观者旅程里的记忆。

比如《火车火车你要去哪里?》那一张张收藏在口袋里小小硬实的车票。 每个人在看到车票上起点与终点地址中间的连接线时,就牵起了记忆的思绪。每段旅程, 在一个地点转换到另一个地点的火车上,你剩下最多回忆、品味的时间。 笛卡尔说, 我思故我在。 反言之,如果是存在的,就有思考。小小车票,重要的不是这起止地点精炼的文字, 而是那一条指示方向的箭号, 那是任何推荐语言都取代不了的记忆存留。

再有《总会留下一些什么》,她说无论自己再怎么小心, 每个旅途中总会遗失一些有着自己气息的物件, 或是一对使用多年的珍珠耳环、或是一本生活笔记本。读者细想来:遗失,难道不能成为另一种存在的证明? 正如哲人所言,死去,其实是要换一种方式活着。

文字承载起语言的轻薄,增加其厚重。 目的是让语言这种短而易逝的媒介换一种长而久远的文字而存在, 让记录者此时局限的片面之感, 探索彼时全面或更深层次的观感。

张家瑜用她的文字做到了,她笔下的这些复刻记忆的文字,真的很神奇。它是我们眼、耳、舌、鼻等所有的感官,她的文字可看、可听、可尝、可嗅。

(吴建琼, 一位标准的 90 后乐天派射手座女生。 2013 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现为本报记者。曾参与浙江大学出版社《一夜长大》编辑工作;与人合著《厦门民宿小旅行》, 并于2014 年 1 月正式出版。 )

新 书 快 评

品 诗 武 夷 书 话·闽 北 文 学 8 0 · 9 0

幸福的哲学内容简介: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

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 这当然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越好。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 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 这在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诗人、哲人、圣人身上都可以得到印证。

这本书,是作者数十年智慧的沉淀,从青年与幸福、财富与幸福、成功和优秀、思考死亡、内心的生活、生命的品质、对生命和灾难的思考、阅读与人生、教育的目的等诸多方面,对读者的提问,进行了精彩绝伦的阐释。什么是哲学?有人说那是无聊老人和无知青年的谈话。这套书,正是采取对话的形式,向你展现幸福哲学的魅力。

编著:周国平 定价:32元出版时间:2014年 6月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内容简介: 芒果台另

类男神的圈中浮沉全地球

最火村长的逆袭人生 “没有人可以和命运讨价还

价。努力就好,其余一切都交给时间。 ”他的态度是:把日子过成段子, 看开了全是乐子。

他的名言是: 如果无法拓宽人生的高度和宽

度, 就努力提高它的密度吧!

编著:

李锐定价:

39.80

出版时间:

2014

年8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儿子让我陪你玩着长大内容简介:新浪名博主小坏坏

妈咪零压力育儿全记录持续雄踞

新浪育儿博客总人气榜前 30名!想做好家长,第一需要学习,

第二需要反思, 第三需要自我改变。

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成长的内

在动力,父母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宜成长的环

境。顺应孩子的天性, 给孩子一

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

编著:

小坏坏妈咪定价:

30

出版时间:

2014

年9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标定精神坐标———读张德崇报告文学集《精彩人生》感悟

□葛克友

在秋阳下,翻阅着张德崇的报告文学集———《精彩人生》, 秋意秋心,合着秋色,有一种叫收获的东西爬上心头。

张德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个从武夷山走出来的学子,裹一身秀美的灵气步入斑斓的军营,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战士,别看他是个瘦弱的学生,别看他是在野战部队,在训练场他却不输给战友,摸爬滚打样样抢在前头。

火热的军旅生活常常触动他的

神经末梢,战友们的感人事迹常常打动他, 于是不由自主拿起手中的笔,把情和爱注入笔端,写真善美、写硝烟弥漫的演练场,在投入中,他走上文学之路,一写就是数十年。 他的作品中总是透着一股英气,文字中透着骁勇果敢,透着酣畅淋漓的痛快。

捧读这厚重、 沉甸甸的集子,先是被张德崇笔下小人物的不凡硬生

生地感动。 《天使的微笑》一文,张德崇用情讲述一个凄美的故事: 孙晓春, 第 105 医院老干部病房原副主任, 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医生,她把天使的爱无私地给了离退休老

干部,终因积劳成疾,42 岁便猝然离去。从危险的预兆被一再忽视到突如其来的癌变,从被磨出毛边的“包”到最后一次上手术台,张德崇尤其注重小细节。报告文学最能打动人的就是细节、人文,张德崇深谙此道。

在“参加聚会时总穿军装”一节里, 作者这样写道:“在中学同学眼里,孙晓春就是为工作而生的。 每次同学聚会,身为班长的她只有一个请

求: 距离医院半径不得超过 200 米远,怕的是病房里有事自己不能及时赶到……同学也跟她提要求,聚会时不要穿军装。可孙晓春几乎每次都穿军装———为的是在第一时间赶回病

房救治老干部。 她必须随时穿军装,因为她实在没时间回家换衣服。 ”在《平凡的魅力》之“一块磨得发白的搓衣板”一节中,这样写道:“那是一块‘著名’的搓衣板,是汪如白随身携带的必备品之一,已跟随他多年。 除了他自己, 那块搓衣板别人都不会用,主人不在的日子,它就孤零零地卧在水池边。 一次,他发现有战士在洗衣机里洗鞋子……于是他开始手把手地教战士洗衣服。 ”如果说思想是文学创作的灵魂,细节便是文学创作的身体和细胞,有了细节支撑,作品才灵动、打动人。 张德崇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信手拈来。于是,一些小人物便在他的笔下立体、不凡、高大起来,这是张德崇《精彩人生》的第一缕启悟。

成就报告文学仅靠细节是不够

的,张德崇的吃苦、毅力和厚积薄发的才情让人叹服。张德崇平素有忙不完的工作,难得有自己的闲暇,酷爱文学的他的今天来之不易。 为了“爬格子”,曾在炎热的盛夏野外驻训,在帐篷内昏暗的灯光下,与蚊虫做伴到天明;曾在寒冷的冰天雪地里,随部队拉练,在艰苦的野外创作……实在算不清楚, 多少个不眠之夜给了文字。无论走到哪,无论有多忙,写作的习惯从未改变。 无论环境怎么变,他对写作的兴趣和执著从未改变,逼着自己抬高创作的横杆,逼着自己写生活百味、捡拾时间碎片、品味生命感

悟等等。 张德崇有个习惯,公差总爱带个笔记本,有什么感悟就随手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积累能够成就作品。之所以选择报告文学这一文体, 是因为他关注生活的真实性, 还有就是这一文体可以尽情恣肆、信马由缰,抒发他久积内心的情感。

几多汗水,几多付出,几多辛酸。正是因为长期的历练和付出,靠责任担当, 他的才情才得以汩汩流淌,沉湎在文字之河里, 站在精神之巅,他的精神世界无疑是富有的。 在《精彩人生》一文中,他写道:“她娴静时雍容稳重,行动时步履矫健。 她头脑灵活,言谈幽默、干脆,从不拖泥带水。她做事以德服人,嘴角带有些许慧黠的笑,平素不笑不开口,但如果有人犯了错, 她也会声色俱厉地严加批评,着急时偶尔也会小声咕哝几句经典国骂……”张德崇的才情和智慧可见一斑, 对报告文学的驾驭拿捏自如,轻松随意,清新自然。对人物的记录描绘、刻画评价,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勤奋的耕耘,换得金灿灿的收获,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他,发表新闻、文学作品千余篇,著有报告文学集《绿色人生》、《枪手好潇洒》、《军旅写真》、《非常勇士》,并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人体 100 个异常信号》等书。

拥有思想,坚守并恒为之,可以远矣。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都一样,活着就是一个过程,生命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不同的精彩蕴蓄于每个生命个体的“黄金链”中,而拥有思想无疑是精彩人生的重要标志,思想弥足珍贵,思想者可以行得远,张德崇在书中很着意于思想、情注于思想,给作品和人物以思想和魂魄。 深入骨髓、

融入血液和灵魂的东西,支撑他走得很远,站在精神之巅,为官兵鼓与呼,为军队鼓与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鼓与呼,为民族精神鼓与呼,张德崇快哉若风。

文中孙晓春的细腻温情、张南征的楚楚谡谡、 汪如白的责任担当,张德崇都赋予了与时代同行的思想。从《漫漫拥军路》 上的沙漠、《血染的忠诚》 里的胡训名、《愤怒的黑镜头》中的李晓方,作者与他们进行思想“对话”,在对话中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覃思。 罗曼·罗兰说得好:“我称为英雄的人,并非靠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思想和心灵而伟大的人。 ”赋予笔下人物于思想是作者成功和明智的选择。

作者笔下的人和事用行动、事迹和典范,教会人们如何生活、工作和做人。 因为,作者赋予之时代气息和思想。 审视之,作者在这种“赋予”中逼着自己的思想走得远些再远些,去获取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揣着酽酽文学情愫的张德崇,不舍报告文学情,他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守着健康高雅的情趣、精神爱好。工作着快乐着,创作着快乐着。游走在工作和写作之间,工作和写作相得益彰,两不误、互促进,给战友们向真向善向上的正能量,张德崇无疑给我们做出了好样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并期待着,站在精神高地的他会演绎出更多精彩来,唱一曲生命之歌、精神之歌、收获之歌,一直不老的歌谣。

张德崇,这个从闽北走出来的军旅作家会奉献出更多更精美的精神

食粮来。 我们期待着!

佳 作 品 读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