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RB1120190403C - epaper.lnd.com.cn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att/201904/03/749d... · 宜地买了一个处理的日记本,天天跑 到他家去抄鲁迅的书,还让博文在日

2019年4月3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许维萍 视觉设计:董昌秋 检校:高 峰 赵 琢北方副刊BEIFANGFUKAN

11

插画 胡文光

插画 董昌秋

苍生

我和傅博文是高中同班同学。那时,我俩家住得很近,同住打磨厂老街,我家住在街的中间,他家住在街的东口,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高中毕业那年,我们更是整天摽在一起。他和他姐姐住一起,白天,他姐姐一上班,我便成了他小屋里的常客。

除了天马行空地聊天,常常无事可干,一整个白天显得格外长。要说我们也都是汇文中学好读书的好学生,可是,那时已经无书可读。我从语文老师那里借来了一套十本的《鲁迅全集》,在前门的一家文具店里,很便宜地买了一个处理的日记本,天天跑到他家去抄鲁迅的书,还让博文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帮我写上“鲁迅语录”四个美术字。

博文的美术课一直优秀,他有这个天赋,善于画画,写美术字。那时,我是班上的宣传委员,每周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出一期板报,在上面画报头或尾花,在文章题目上写美术字,都是博文的活儿。他可以一展才华,在黑板报上龙飞凤舞。

博文看我整天抄录鲁迅文章,他也没闲着,找来一块木板,又找来锯和凿子,在那块木板上又锯又凿,一块歪七扭八的木板,被他截成了一个课本大小的长方形的小木块,平整光滑。然后,他用一把我们平常削铅笔的小刀,就是那种黑色的、长长的、下窄上宽三分钱能买一把的小刀,开始在木板上面雕刻。我凑过去,看见木板上已经用铅笔勾勒出了一个人头像,一眼就看出来了,是鲁迅。

于是,我们都跟鲁迅摽上了。每天跟上课一样,我准点儿到博文家,我抄我的鲁迅语录,他刻他的鲁迅头像,各自埋头苦干。我的鲁迅语录还没抄完,他的鲁迅头像已经刻完。就见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一小瓶黑漆和一小瓶桐油,先在鲁迅头像上用黑漆刷上一遍,等漆干了之后,用桐油在整个木板上一连刷了好几层。等桐油也干了之后,木板变成了古铜色,中间的黑色鲁迅头像,变得神采奕奕,格外明亮,尤其是鲁迅的那一双横眉冷对的眼睛,非常有神。

我夸他手巧,他说这是他第一次做木刻,属于描红模子。我说头一次就刻成这样,那你就更了不得了!他又说看你整天抄鲁迅语录,我也不能闲着呀,怎么也得表示一点儿我对鲁迅他老人家的心意是不是?

我们互相吹捧,开怀大笑。他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纸递给我,说我还写了首诗,你给瞧瞧!

那是一首七言绝句:肉食自为庙堂器,布衣才是栋梁材。我敬先生丹青意,一笔勾出两灵台。写得真不错,把对鲁迅“横眉冷

对”和“俯首甘为”两种性格的尊重,都写了出来。博文就是博文有才、能诗会画,但做木刻是他头一回,也是最后一回。自然,这帧鲁迅头像,他很是珍爱,他说做这个太费劲儿!刀不快,木头又太硬!他把这帧木刻像摆在他家的窗台上,天天和它对视,相看两不厌,彼此欣赏。

一年后的夏天,我先去了北大荒七星河畔,他后去了内蒙古阴山脚下。分别那天,我在北京火车站一直眼巴巴地等他,也没见他来。火车拉响了汽笛,缓缓开动了,他怀里抱着个大西瓜向火车拼命跑来。我把身子探出车窗口,使劲儿向他挥手,大声招呼他。他气喘吁吁地跑到我的车窗前,先递给我那个大西瓜,又递给我一个报纸包的纸包,连告别的话都没来得及说一句,火车加快了速度,博文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打开纸包一看,是他刻的那帧鲁迅头像。

一晃儿,51年过去了。经历了北大荒和北京两地的颠簸,回北京后又先后几次搬家,丢掉了很多东西,但是,这帧鲁迅头像一直放在我的身边,我一直把它摆在我的书架上。

51年过去了,他写过很多诗,我写过很多诗,那时,在分别的思念中,我们都爱写诗,但我都记不起来了,唯他写的那首纪念鲁迅的诗,我一直记得清清楚楚。毕竟,那是他20岁的青春诗篇,是他 20岁,也是我 20岁对鲁迅的纯真的青春向往。

今年春节前夕,博文突然病故。尽管我早知道他身体不好,躺在病床上多年,但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感到突然。冬远春来,故旧凋零,50 余年的友情,便越发显得绵长而令人怀念。清明即到,写了一首打油诗,怀念博文:

打磨厂街并月明,东西两望共车行。独倾肝胆雕鲁迅,相会弟兄吟李陵。寒夜你闻春气息,药床我解病心情。世间富贵无须问,身后清癯老傅名。

清明时节怀友人

肖复兴 开始的时候,我们谁也没有注意到大个子的出现,虽然他是个大个子。

大个子跟在队伍的后面走,我们看不到他。后来,他有时会到队伍的中间走,这才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他的个子高,自然受到关注。

我看到他的腰身还算挺拔,步子迈得也有力。健走队的每一个队员都是久经锤炼的人,但我稍作观察就发现,

大个子健走,不仅一点儿不输给其他人,而且一双

长 腿 剪 刀 一 般 剪 切着,笔直、坚韧,一看就知道基本功扎实,我

们这些健走多年的人,无人能比。

大个子虽然年龄大了,但一定曾经是一个军人,我这样猜想。

每 天 晚

上,大个子都准时出现在体育休闲广场上,跟我们一起健走。《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节奏感很强,大个子的步子迈得也不含糊,每一步都铿锵有力,准确地踩在音乐的节奏上。

虽然没有人认识这个后加入健走队的大个子,但我们都认为,他一定和健走队女队长一样,是军人出身。

健走开始前,我和大个子闲谈,希望能够了解一些大个子的情况,印证一下自己的判断。可是大个子却不谈自己的经历,只是告诉我,他担心自己的腿脚。“我最近才知道广场这儿还有个健走队,要是再不来走走,恐怕就没有机会了。”他说。

“喜欢这曲子?”我问。大 个 子 的 反 应 让 我 吃

惊。他的脸有些涨红,连连点头。“喜欢,喜欢。”

我从大个子的表情中看出,我的判断是对的。

可是,时间久了,大个子真的出问题了。是他的腿出了问题。走得有些拖沓,时常跟不上节奏,没走几圈,双腿和腰身就都显出了疲态。

女队长也和大个子聊了一次,并建议他到队伍的后面跟着走,免得影响其他队员健走。大个子脸上现出歉意的笑,到后面跟着走。

到后面,大个子同样是跟不上,走着走着便被队伍落

下,不得不努力地追赶几步。女队长告诉我们,大个子

刚来的时候走得挺好,是靠一股精神支撑着。但他毕竟年龄大了,腿脚一天不如一天,跟不上了。

大个子真的跟不上了。我看到他确实努力,确实在追赶,但还是跟不上。

后来大个子放弃了,不再跟着健走队健走。

那天晚上,我和健走队队员 都 看 到 了 不 一 样 的 大 个子。当我们踩着音乐的节奏,走到明亮的路灯下时,看到大个子身穿一套旧军装,那军装干净、整洁。更为醒目的是,他 的 胸 前 挂 着 好 几 枚 军 功章,在灯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见我们走过来,大个子立正、挺胸、抬头,右手上举,向队伍、向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大个子的举动使我和队员们都感到震惊。更令人震惊的是,敬礼时,大个子的眼睛里,含满了泪水。

第二天晚上,大个子没有来。

从此,大个子再没有出现在体育休闲广场。

但我们都觉得,大个子没有消失,就走在健走队伍里。

因为我们健走的时候,每个人的双腿都像剪刀一般剪切着,笔直、坚韧。

敬礼闫耀明

微小说

清明的天空没有阳光也没有洒落的纷纷细雨立于黄海之滨的某座高山我眺望西南心,一如那天上浓重的云

家乡的麦田已返青泥土中想必还有妈妈汗水的气息您的坟头可曾有弟妹添上的新泥

多想在您的坟前献上几束鲜花多想把我湿润的面庞紧贴您的墓碑

想看您慈祥的笑容想听您呼唤孩儿的乳名

然而此时,在这凄冷的清明我只能一个人站在这荒凉山岗把酸楚的心遥寄于天边的云任那南来的风吹干我腮边的泪

采来的鲜花在手里慢慢揉碎悲伤啊漫无边际……

清明祭母杨晓军

故乡建水

花飞燕舞迷离眼,几度魂牵返故园。雄镇东南威远在,名扬四海锦多添。先师教化人才俊,世代陶玩美誉传。豆腐鸡枞象牙菜,天成地就养颐年。

金沙江之虎跳峡

平湖雪景凹凸线,梦绕魂牵在眼前。气吞山河云滚滚,

翻腾江海水湍湍。神工妙勒绝穷壁,鬼斧功开梦幻天。敢作龙翔威虎跳,东流向海奔家园。

北海

碧水金辉银色滩,苍天造物各殊然。波涛滚滚连潮涌,热浪腾腾雪阵翻。斗艳更装添锦绣,纷飞变化闪斑斓。夕阳困顿西藏躲,星月光临又续缘。

诗三首吴俊义

你的微笑是一缕春风年复一年 吹过春天的枝头让一粒粒绿色的种子在无数荒芜的心田抽出嫩芽

你的微笑凝固了57个春秋却依然仿佛久旱的甘霖令每一个干涸的日子激动不已

你的微笑是一团炭火总在无望的期待中点燃使冰雪化作春水使年轻抑或苍老的心不再冻结让一双双曾经陌生的目光互道晨安

淡忘你的微笑时才感到难挨的冷漠人们总在寒潮来临时 呼唤你温暖的照耀

你的微笑是一片绿洲总有馥郁的花香飘来总有葱茏的希望如期而至人们采集三月的种子撒向每一寸田畴

你的微笑是一条路让一代代人义无反顾地向前走而朝阳 已在路的前方在新时代火红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你的微笑——写在雷锋画像前

杨志广

春天到了,漫山遍野中,荆条成为绿色的主力军。在辽西,乔木较少,而荆条遍布山野、沟壑、河边、岩石间,带来满目葱郁。荆条,属落叶灌木,它坚韧、耐寒、耐旱,在干旱少雨、土地瘠薄的辽西不屈不挠地坚守,年复一年,播撒着绿意。这种甘于寂寞和奉献的执着与坚韧,令我敬意油生。

每到荆花开放的季节,它们一丛丛、一簇簇在家乡的山野间腾起片片淡紫色的雾,在微风中荡起层层“波浪”。这“波浪”依山依坡、沿沟沿河铺展,慢慢升腾,此起彼伏,那淡淡的清香随风而来,沁人心脾。

一缕缕春风吹过,荆条发芽了。没几天工夫,新长出的叶子绿得像翡翠,淡紫色的荆花陆续绽放。辽西贵如油的春雨过后,雨滴像一串串水珠,附着在翠绿色的叶片和紫色的花瓣上,晶莹剔透。荆花微小、细碎,摘一朵托在掌心,生怕一阵风把它吹走。我仔细端详这小小的花朵,几片弱弱的花瓣舒展成圆锥形花序,花瓣很不规则,最外侧的花瓣大些,似乎专门为采蜜的蜜蜂提供一个落脚的地方。我想这该是荆花最优秀的品质了:即使再羸弱,也要伸出最大的叶片迎接远方的来客;即使生长在最贫瘠的沟坡旁,也要向世界敞开坦荡的心扉。

荆花花期长,花开时节早早就吸引来追花夺蜜的放蜂人。长途跋涉的放蜂人辗转到辽西,选中荆条密布的地方搭起一座座蜂棚,然后日夜守候,与蜂为伍、与花为伴。数不清的蜜蜂来往穿梭于荆花与蜂箱之间,成为山野间一道亮丽的风景。荆花美,荆蜜甜,浅琥

珀色的荆蜜入口留香,成为人们的最爱便不足为奇了。

小时候喜欢荆花,是因为没机会接触更多的名贵花卉;今天喜欢荆花,则源于对荆条和荆花勇于担当、坚毅自强品质的倾情敬重。

随着阅历的增加,我每每有机会把那些名贵花卉与名不见经传的荆花两相对比。荆花不如牡丹雍容华贵,也不及月季妩媚娇艳,但它花开灿烂,素净中蕴含着成熟,热烈中融入了俏皮。荆花不如樱花姹紫嫣红,也不及玫瑰个性张扬,但它坚韧挺拔,朴实无华却魅力独存,凛凛风骨值得赞扬。

我常想,如果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选择最能代表其形象的国花、市花一样,每个人都选择一种最心仪的花,荆花在我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待到细碎的荆花脱落,颗粒饱满的穗状果实矗立在荆条顶端,成熟时撸下来,装进枕头,疏淤散热、醒脑明目,是夏季不可多得的清凉佳品。到了秋后,把割回的荆条捆成小捆,沉入村西头的池塘里,待到漫漫长冬,勤劳又有一双巧手的父亲就用荆条编成苹果篓、梨篓。邻里间使用的菜筐、花篓,父亲更是有求必应。

我常想,荆条与荆花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可这并不影响它们乐观向上的态度,拥抱阳光的热情,无私奉献的胸怀。它们甘愿把寂寞留给自己,把芳香洒向人间,与敢于担当、坚韧不拔的辽西人何其相似。

期待着漫山遍野的荆条带给辽西绿意,期待着荆花倾情绽放带给家乡生机,春天的脚步已款款而来。

荆条与荆花葫芦丝

第一声春雷后一批雨经谁的指点来了又去总是来不及与黎明道别威猛如奔马纤弱似柳丝

稚嫩的羊群被云追赶草原与风一望无际

篝火,灿若莲花勾画的图腾围着篝火祖先的歌声传来

第一声春雷后一些花,受谁的诱惑谢了又开如何回到最初的源头为树 满身伤痕匍匐 站立 行走

第一声春雷后周志强

那个人又在门外闪了一下。小吴递给主任听诊器时,不经意

地一扭头,就看见了。是一个老太太,70岁左右。前一天,小吴就看见过这个老

人。小吴发现她时,她正盯着主任看,等发现小吴看她时,就不好意思地闪到一边去了。

小吴很奇怪,这个老人,咋回事?小吴走出诊室,看见老人还在门

外,就问,您有事吗?“哦,没事,没事。”老人有些慌张。“没事别在外面站着了。”隔天,小吴又发现那个老人隔着

门向里探看,那眼睛,就盯着主任。“主任,你看,那个人……”小吴抻

了抻主任的衣角。主任也觉得奇怪,放下手里的病

历,跑出去一看,愣住了,那个人,是老母亲!

“妈,你这是干吗呢?”老太太像个孩子般红了脸:“没

啥事儿,就是……你这一阵儿总不回去,我来看看,别影响你工作……”

“妈,这一阵儿忙,过几天就去看你……”

“看见你我就放心了,这就走。你要注意身体!”老太太边说边往外走。

主任眼睛红了,也是,这一阵儿忙得要死,竟然半个月没去看妈妈了。过几天,说啥也得回去看看……

门外迟占勇

为深入推动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迎接我省第八届全民读书节,北方副刊将从 4 月开设“读书”专栏,请读书人、爱书人写写他们与读书、与阅读相关的体验。可以是读书写书的感想、可以是买书藏书的故事,亦可以是编书借书的经历。文章大致在1000字至1500字左右。征文截止到6月下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126.com邮件主题请注明“征文”字样。

征稿启事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