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地地‧地地‧地地地 地地地 2011/03/13 地地地地地地地 地地地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some reflections on 2011/03/11 Japan tsunami disaster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地震‧海嘯‧核災變一些反思

2011/03/13

綠點志工培訓營林震洋

Page 2: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大綱

• 發生了什麼事• 資訊來源• 能做什麼

• 目標:類似 ( 反核立場的 ) 核能 ABC

把問題視為正面資源

Page 3: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需要多少電?電力的來源

科學是中立的嗎?科技?適切科技科技與民主,知識的專業分工 v.s. 普及通識

核工業的利益,(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國際分工。

台灣環境問題的根源。

Page 4: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發生了什麼事• 8.8 級地震,海嘯, 7 級餘震 03/11

• 核電廠冷卻系統故障,氫氣外洩爆炸炸毀外牆

– 電視不斷播送的爆炸畫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IFho5OjRnc– 上午九點與下午四點半的照片比較 (左邊少一座) http://gigazine.net/news/20110312_nucle

ar_fukushima/– 遠看,近看:只是外牆化成灰 ? 爐心仍完好 ?– 爆炸,核爆,氣爆。核污染

• 反應爐溫度過高,引入海水冷卻中 (03/12)• 反應爐溶解? 熔解的程度,誰在定義 / 詮釋• 輻射外洩? 燃料棒外露,外洩程度

• 狀態、訊息不斷更新中,訊息傳遞的時間落差

• 美國核能專家:「海水冷卻 ... 鋌而走險」 ( 03.13 05:43 pm)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 / 綜合報導】

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207915.shtml

Page 5: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資訊來源• 資訊爆炸的時代。

– 什麼來源?妳相信誰?

– 台灣有線電視新聞、公共電視、日本 NHK 、路透社、台灣原能會、日本政府、 東京電力公司、核電廠工作人員、通訊設備。

– 網路: email 亞太綠人群組,臉書在日本的友人、關心核能議題的環保團體、 Ptt

– 媒體比較

Page 6: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Page 7: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福島核電廠報導 -5 3/12 19:00~24:00Chen XX 寫於 2011 年 3 月 12 日 23:40

19:59 據核一廠 30km 處之氣象觀測站數值,晚間 19:00 呈現幾乎無風狀態,至明晨將轉偏西風,由陸地吹向海洋,中午時轉為偏南風。 東京消防廳派出之救援隊,因核電廠現狀生變,全員 28 人折返。該救援隊原訂協助向反應爐注水之工作,但爆炸發生現場安全與否無法確認,東京消防廳決定全隊召回。 20:28 ICRP (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規範,一般人接受之輻射量為 1 年總計不超過 1/1000 西弗( Sv )。核能設施內作業人員一年應不超過 50/1000 Sv. , 5 年內部超過 100 Sv. 。照射到超過 200/1000 Sv. 時,人體將會出現立即可見之影響,照射量超過 7 Sv. 時將會死亡。 15:29 分測得之福島核一廠數值為: 1小時內累積之輻射量為 1.015/1000 Sv. ,意即在該現場滯留超過 1小時即會超過被爆限度。 20:52 福島核一廠爆炸聲,確定並非反應爐所在之格納容器所產生。 21:13 電力公司 20:20開始進行格納容器灌注海水之作業,以預防格納容器破裂。同時。為避免核燃料再次逼近臨界點,將投入可吸收中子之硼酸。 21:27 發布聲明:福島核一廠之爆炸為氫氧化合所致,造成建築物外壁崩塌,並非格納容器爆發。同時,外洩之輻射量亦在逐減中。 15:29 的 1.015 Sv. 、 15:40降為 0.86 Sv. 、 6:58降至 0.0705 Sv. 。 22:42 受創最重的岩手(避難所數 114 )、仙台市( 86 )、福島縣(清查中),避難所內進行居民健康管理之醫療人員不足(各所 2名),發出 396名醫療人員增援的請求,厚生勞動省呼籲各地方政府協助配合。 厚生勞動省宣布,將針對因本次地震失去住處,而在就業、轉職(沒有固定住所就不可能被錄取)時會發生困難的民眾,設計「雇用促進住宅」,提供暫時住 所,預計於全國設計 13萬戶。被害最重的岩手、宮城、福島三縣,約已有 4700戶可供利用之住宅(應該是說目前仍為空戶之國宅),待地方政府提申請後即可 開始提供。

23:02 根據協助核一廠海水注入作業的自衛隊回報, 20:20開始的作業,約隔日( 13 日) 13:00 左右可結束。

在台日本友人主動摘要相關新聞貼於臉書

Page 8: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 劉黎兒留言板對於核電的消息更新 收件匣 X 回覆• • 崔愫欣• 寄給 NoNukeTaiwan • 顯示詳細資料 1:26 (2 小時前 ) • http://gbook.xuite.net/lill88 <---隨時追蹤此留言板•  • 2011-03-13 01:04:24 雖然注入海水,但爐內水位還是下降 •  • 黎兒•  • 官員對福島核電現狀自己無法掌握,到底是海水有沒有成功注入,也都不清楚。• 問了很久,搞了好幾分鐘,才知道是蒸發的水比注入的水還多,因此注入來不及。• 注入海水,也一度中斷過,但現在重新開始。• 因此狀況還是沒控制住。• 至於是否有控制住的可能,到現在也都無法談。• 官員對實況的發言令人更為擔心,許多問題都曖昧其詞。•  •  2011-03-12 23:55:08 Re: 注入硼酸,以及引海水冷卻 •  • 黎兒•  • 我所以格外關心核電,是因為台灣也是地震的國度。• 所以從昨天就跟電視台等強調,但大家都不敢興趣。• 今天早上是硬搶了話說了。• 日本政府管理核能的保安院人每次記者會都只報喜不報憂,像要爆炸前,還強調他們釋放水蒸氣減壓成功,但也是因為

開洞減壓造成建物爆炸。• 三公里內都有污染,是過度嚴重。• 日本跟美國、俄國不同,是人口密度高的國度(台灣也是),所以核能事件完全是台灣的反面教材。• 但電廠以及監督單位都沒有及時上報,應該是掩飾真有段時間。(連政府也很晚才知道吧!)• 日本專家說話也都很客氣,現在也一直強調「需要共有資訊】,這樣大家才會提供解決方法。• 美國從昨天就直表示要由美軍來供水,美國比日本更重視這個問題。•  •  • 2011-03-12 23:12:25 注入硼酸,以及引海水冷卻

旅日作家於部落格更新訊息

環保團體內部訊息傳遞

Page 9: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海嘯災變之中的核能災變

Page 10: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能做什麼• [個人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nonuke諾努客… ..追蹤、判斷、傳布(你認為正確的)訊息

• [ 群體 ] 要求政府停建核四,停止核電……(擁核者?)

• 新聞稿,正確性

• 從「個人生活」到「群體共識」、「制度政策」

Page 11: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兩種臉書資訊• 賴 XX• 綠色和平組織譴責日本政府 , 對嚴重的核災關鍵性的資訊閉口不說而危害到大量的人民。「日本政府和核

能業者那樣處理資訊的政策是不負責任的」,綠色和平的能源專家克里斯多馮立文說。核電廠被阻隔起來,沒有獨立測量逸出的輻射值,「沒有可信賴的政府和業者的報告」

• Chen XX

• 原子安全會的記者會直播中。中間出現一個記者提問口氣非常不客氣(用國會在野黨向總理問話砲轟的氣勢)。「(這也不明那也不明) .... 那你們不是什麼都搞不清楚的狀況嗎!」。雖然覺得挺爛的,但這一定也是很多人的心情。

接下來的安全會人員的回答,不是什麼特別的說詞,但我非常欣賞。「現場現在處於非常辛苦的狀態,你提的問題我們也希望能判明,但現場傳回的訊息是:以現在的情況,難以確定、進行。而我們(安全會)接受了這樣的回報。⋯⋯當然許多狀況了解會在下一階段繼續進行,這也是現在正在著手進行的部份。(希望各位可以理解)」

接下來的其他幾位記者的問話,開始變得緩和起來了。關切著的民眾,應該也部分心理有一點點體諒了。

當前最急切於危機處理的,莫過於現場、及在後方相關人員了。他們自己在第一線、又或是認識的人在第一線,他們絕對比任何人更期待平安解決。給這些一現人員一點時間、一點空間、一些耐心,和很多的打氣和守護,是危難時刻我們所能做的事之一。

Page 12: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兒童版的我們為什麼要反核• http://www.tepco.co.jp/fukushima1-np/monitoring/index-j.html 福島核電廠簡圖

做出一份五歲兒童也了解的說帖

Page 13: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媒體報導•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57837#comment-25281 這不是意外! 福島核電廠

總公司劣跡斑斑!• 原文網址 : http://www.nownews.com/2011/03/12/91-2696038.htm#ixzz1GQ3HOXtI

• 福島第一和第二核電廠都曾多次發生事故。其中福島第一核電廠在 1978 年曾經發生瀕臨核輻射外洩事故,但是事故一直被隱瞞至 2007 年才公諸於眾。 2006 年,福島第一核電廠 6號機組曾發生放射性物質外洩事故。

• 2007 年,東京電力公司承認,從 1977 年起對豁下 3 家核電廠總計 199次定期檢查中,他們曾竄改數據,隱瞞安全問題。其中,福島第一核電廠1號機組反應堆主蒸汽管流量計測到的數據,曾在 1979 年至 1998 年間先後 28次被竄改。

Page 14: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媒體的角色• NHK即時呈現的空拍畫面,冷靜而詳實提醒海嘯的正確

訊息,即使某些主播跟記者的聲音有些顫抖,但是他們知道包括災區民眾跟全球日本人都很注意這些消息, 他們必須鎮定,因為這是最重要的訊息來源。所以沒有災民呼天喊地的畫面,沒有記者跑去災區大呼小叫的搞笑,但是對於訊息傳遞,政府政策發佈,甚至每隔幾分 鐘就提醒觀眾注意安全, NHK真是個讓人欽佩的媒體。我猜,他們一定做過很多準備,面對災難,他們要呈現怎樣的報導方式,要確實傳遞訊息,卻不能讓閱聽大 眾陷入焦慮,也就是加深所謂的「創傷症候群」。

• 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15334149.html日本 8.9震災教我們的事

Page 15: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媒體從業人員的比較• http://tw.myblog.yahoo.com/korea-avgals/article?mid=17

01&prev=-1&next=1692• 你確定你看到的是日本大地震嗎 ?

• 台灣公視某記者的臉書: ..….. 這次,我看到日本 NHK 報導地震的新聞,真的感觸很多。除了更加看到台灣公視,資源、甚至大方承認吧、連能力,都完全無法相比。不過我寧願想到其他的(因為現狀與結構面、實在太難改變了)。網友一面倒、盛讚日本 NHK 報導平靜詳實,我認為這裡面還是存在激情,我覺得「反撲」的成分很高,反撲國內商業媒體過度渲染、激情的表演方式。終於找到外國的例子、狠打台灣媒體的耳光。⋯⋯

Page 16: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你想知道的核能安全 QA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寫於 2011 年 3 月 12 日 23:34

• 對於日本的核能事故感到疑惑 ,甚至想要知道身在台灣的我們該怎麼辦?許多朋友表示想要知道更多核安問題與相關知識 , 我們先整理了以下幾個常見的問題 ,請大家參考:

•  • 日本核電廠輻射外洩會影響到台灣嗎? • 有 可能,但必須依據風向、距離與當地幅射量的濃度而定,如果當地輻射外洩量大,會隨著風向

而擴散,如果風向朝向臺灣,輻射塵就有可能落到近海與陸地上,對人 體健康產生危害。如果量少就不用避難,但比較大的影響是對農牧業的消費者心理衝擊,距離越近也會影響農牧產品出口的接受度。

•   • 政府該做的是,由氣象局嚴謹觀察風向風速,並計算抵達臺灣的可能性、範圍與時間,盡速向大眾

公佈,原子能委員會隨時公佈輻射觀測數據,以及讓一般民眾了解如何避免輻射塵傷害。•   • 輻射塵如果擴散到台灣該怎麼辦? •  • 台灣的核電廠能夠應付強震嗎? •  • 各核能電廠之設計基準(安全停機)地震係數如下:•  • 臺灣核電廠旁會發生強震嗎? •    • 台灣的核電廠能夠應付海嘯嗎? •  • 台灣是否有應付核災的能力?

Page 17: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能做什麼• 自己成為媒體"閒人工作坊 : 核電問題懶人包 " ( http://bit.

ly/idoaZD )

• 自己成為行動者

「你要成為在這世界上你想看到的改變」~甘地

Page 18: 地震‧海嘯‧核災變的一些反思20110313a

結語• 森林利用孔隙天然更新

• 地震,天災,干擾。生態系統中的常態。

• 願 罹難者安息

• 人也是生態的一份子,藉天災干擾而更新(文明)

• 「讓我們不要浪費這危機」

• 重建 不是複製• 新思維的重建、不建、緩建。哪些人參與、決定的重建。• 追求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