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 · 绕在一名列车员的身边,她的身上好像...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A4 生活家园2018年7月24日

本版编辑 李春玲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高 珊 热线电话:(010)51895606 E-mail:tdzbs@263.net

张绪兴、张宜敏、张海洋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机务段的一家三代火车司机,60 年敬业传家的故事在雪域天路上被广为传颂。

一辈子没有写过事故分析报告

“我是 1958年在兰州西机务段参加铁路工作的,先后担任过蒸汽机车司炉、副司机、司机和指导司机职务。1984年 5月,随着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开通运营来到格尔木机务段,1990 年我光荣退休。”回忆起 60年来的往事,张家第一代火车司机、79 岁的张绪兴老人记忆犹新。

“当年的蒸汽机车运行速度只有每小时 30至 40公里,一趟车下来平均要消耗掉 20 多吨煤,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没有一定的吃苦奉献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回想起当年的工作情景,张绪兴至今历历在目。

“安全是我们铁路的‘命根子’,没有了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作为一名火车司机,大家都叫我们‘大车’,更让我们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张绪兴老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话语间洋溢着自豪感。他说:“我最值得欣慰的事情有两件,一个是我的儿子宜敏、孙子海洋接过了我的接力棒,也当上了火车司机;另一个就是我开了一辈子火车,从未发生过责任行车事故,一辈子没有写过事故分析报告。”

我是安全行车纪录的创造者

1990 年,26 岁的张宜敏从线路工转岗成为一名内燃机车乘务员,圆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走上机车乘务员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老父亲就把自己使用多年的检车锤和‘腰子’饭盒亲手送给了我。作为一名铁路子弟,我深知其中的含义,当时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好机车乘务员工作,决不能给老父亲丢脸。”张宜敏说道,“机车乘务员工作的实践性很强,我除了向书本学习、向身边的师傅

请教外,还特别注意向老父亲讨教行车经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和老父亲感情特别好。”

“和父亲当年驾驶的蒸汽机车相比,我们现在使用的内燃机车不仅功率大、速度快、操作简便,而且在设计上更人性化,特别是目前我们在天路上使用的新型内燃机车不仅配有制氧机、空调、冰箱,而且还有厕所,这让我们这些‘大车’的健康得到保障。”张宜敏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从事机车乘务工作 28 年来,我也没有发生过任何责任行车事故,目前 我 已 实 现 6931 次 安 全 ‘ 百 趟 ’ 目标,安全行车 168 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 42 圈。目前我是我们集团公司火车司机中安全行车纪录的创造者和保持者!”即将退休的张宜敏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我一定把敬业家风传承好

张海洋回忆道,小时候一听到火车的风笛声,心里就想是不是父亲回来

了。从小到大,张海洋对铁路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对火车司机这个职业更是心向往之。

2012 年 , 在 爷 爷 和 父 亲 的 鼓 励下,原本有机会在内地发展的张海洋回到了青海,进入铁路工作。同样,在张海洋走上机车乘务员岗位的第一天,张宜敏便把老父亲当年送给自己的检车锤和“腰子”饭盒送给了儿子。

“机车闸把重千斤,检车锤代表着火车司机的安全责任,‘腰子’饭盒蕴含着沉甸甸的家庭责任。”年轻的张海洋时刻谨记爷爷和父亲的嘱咐。“检车锤和‘腰子’饭盒已不单单是出车的必备品,而是我们家传承 60 载的敬业家风的见证者,今后我还要带上它们上高铁开动车呢!”谈起今后的打算,年轻的张海洋信心满满。

60 年来,时代变了,火车变了,但张家三代人的敬业精神和浓浓的安全责任意识却始终未变,他们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见证了青藏铁路乃至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历程。

天路三代大车 敬业传家60年■本报记者 张 艳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吴道洁

暑期来临 ,“小候鸟”们纷纷回乡。近期,杭州客运段值乘的上海南至襄阳东列车上,儿童旅客明显多了起来。每逢沪襄二组出乘,孩子们就会围绕在一名列车员的身边,她的身上好像有一股魔力,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安静了,愿意守秩序了。这名列车员就是沪襄二组的列车员杨亚。

幼师学校毕业的杨亚曾当过 7 年幼 儿 园 老 师 , 精 通 儿 童 心 理 学 , 练就 了 一 身 带 孩 子 的 本 领 。 2008 年 ,从 小 热 爱 铁 路 的 杨 亚 通 过 招 聘 成 为一 名 列 车 员 。 列 车 员 的 工 作 表 面 光

鲜 , 背 后 却 蕴 藏 着 很 多 辛 苦 , 但 是杨亚无怨无悔。

每年到了寒暑假,列车上的儿童旅客一下子增多,孩子们活泼好动又不懂得自我保防,非常让人担心。杨亚就用亲和力去感染这些孩子。杨亚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特点不一样,要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们。比如说,三四岁的孩子,很愿意听大人的话,说什么道理也容易接受;六七岁的孩子特别好动,模仿性极强,要注意引导;十来岁的孩子开始萌发自我意识,和他们说话要注意方法,只有有针对性地施策,才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一路平安到达终点站,家长

也很开心。6月 30日上午,列车到达随州站的时候,带着 3个孩子回老家的旅客赵女士对杨亚说:“孩子们就听你的话,到了站也舍不得下车了,谢谢你!”

赵 敏

沪襄列车上的“孩子王”

7 月 6 日 10 时许,笔者走进距离市区 10 公里的恒诺房建生活段呼和浩特分段呼和浩特南公寓职工宿舍,纯白色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洗漱用具排成一列,大理石地板干干净净。“大家都在种花种菜,这几株葡萄就是从附近老乡家移种的,马上就能吃到葡萄了。”公寓管理员李永洲介绍说。

公寓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白庙乡德隆河南边,是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后,于 2014年 10月 15日开办的公寓,日均接待机车乘务员 40多人次。

2015年公寓刚组建时,周边有味精厂、制药厂,据环保部门检测水质为劣 5 类,职工只能从家里带水或买矿泉水,给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建起这个‘家’很不容易。”公寓主任雷和平对此体会最深,为了留住大伙儿,这位“管家”花了不少心思。他花时间了解每一名职工的喜好,根据每人的性格和技术特点给他们安排不同的工作。

2017年 12月的一天,雷和平下班后得知职工王大为突发急性阑尾炎,急忙带人将王大为送到医院,由于押金不够,他又回家取钱垫付了费用。住院期间,他和工友们经常去看望王大为。这样一件小事,让大家感受到了温暖,向心力和凝聚力逐步培养起来。

公寓尊重每一名职工的意见建议。公寓设计、制作了“职工意见簿”,放在职工宿舍走廊里。职工提出的意见可以是工作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收到意见后,公寓设议题进行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尽最大努力帮职工解决困难。

公寓后院的菜地旁边插着牌子,上面写着管理人员的名字。“这是我们的‘责任田’,每人承包一小片,大家都很积极,谁也不想看到自己的‘责任田’不如别人。”李永洲说。

在家园建设中,公寓开展“标准化公寓如何管理”讨论,职工各抒己见,讨论制定了 《职工单身宿舍管理制度》《活动室管理制度》 等 10项管理制度。大家纷纷表示,要用自己制定的制度来管理、约束自己。

公寓职工积极发扬主人翁精神,喊出了“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环境自己变”的口号,铲除杂草、清理乱石、更换土壤,在院子里种上雪松、白杨、丁香等 150棵树苗,在菜地里栽种了辣椒、茄子、豌豆等蔬菜,节约了伙食成本。曾多次要求调离的公寓职工赵军,现在专门写申请留在公寓,还把“呼南公寓是我家”这句话挂在嘴边,言语间洋溢着对公寓的热爱。

德隆河畔的幸福家园

——

呼和浩特南公寓职工创建美好家园侧记

■本报通讯员

索转义

“车务段是你们的‘娘家’,希望你们退休后,继续为单位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6 月 14日,济南车务段举办“曾经的岁月,难忘的记忆”退休职工欢送会,段领导与退休职工座谈交流,欢迎他们经常回“家”看看。

全段即将退休或刚刚退休的28 名职工参加了此次欢送会,他们畅谈工作经历与感悟,热情为车务段发展和年轻职工成长提出意见建议。段领导认真倾听,对他们多年的辛勤付出给予充分肯定。

为方便职工办理退休手续,这个段印制发放 《离退休职工温馨提示卡》,卡片上依次标明各项退休手续的办理时间、办理部门位置及电话号码,明确各项手续在单位和地方的办理流程,还在容易遗忘的部分加上温馨提示。“退休当月、次月、次年需要办哪些手续都清清楚楚,太方便了!”退休职工井传法指着卡片对笔者说。

自去年 11 月份以来,这个段共举办退休职工欢送会 3 次,101名退休职工收到了段党委书记和段长的退休祝福。

张汝峰 王 天

退休那些手续清清楚楚

铁路人家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六十周年校庆六十周年校庆致校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友:韶华似水,岁月如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举国上下欢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原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即将迎来六十华诞。值此,我们谨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位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1958 年 7 月,昆明东郊、凤凰山麓、宝象河畔,一所具有铁道类办学特色的职业学校——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应运而生,并伴随着我国及云南铁路的建设发展而风雨前行。经过六十年的艰辛拼搏、砥砺奋进,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攀升,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提高,为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

在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和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以及全体校友的关心帮助、大力支持下,2016年4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国家教育部备案,在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云南省唯一、西南地区历史悠久、办学积淀深厚的专门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如今,学院成功打造了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工程、铁道运输、机电工程4个专业群,开设了铁道机车、铁道供电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等15 个针对性强、特色明显的专业。学院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援外培训。2016年7月,学院教师赴肯尼亚承担了蒙内铁路机车运用、机车检修教学培训任务。今年年初,学院作为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方参与援建单位,正积极开展前期方案设计等工作。

六十载风雨沧桑,六十载薪火相传,六十载翰墨飘香。一代代优秀的昆铁机校人努力践行

“勤奋、求实、严谨、礼爱”的校训,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和铁路建设大潮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忠诚担当、甘于奉献,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也为“昆铁机校学子”称号增添了无上荣光。

月是故乡明,情是母校浓。抚今追昔,曾记否,初入校门的青涩、学成毕业的眷恋、同窗好友的鼓励、授业恩师的教诲……如一幅幅鲜活的画卷流淌在记忆的长河里。牛街庄、小石坝沿途

的车站景物,宝象河、小梨园周边的清流绿荫,足球场、喷水池附近风华正茂的身影,小礼堂、阿拉电影院里面的欢声笑语……它们总会在不经意间,拨动你的心弦,勾起你的思绪,如醇酒在指尖流芳,如花香在心头荡漾,令人回味无穷。

自古贤能恋旧土,从来才俊爱家园。亲爱的校友,母校的历史,有你们的心血凝铸和精神传承;母校的辉煌,有你们的业绩辉映和实力见证;母校的未来,更有赖于你们的热心关注和鼎力支持。母校,是你们劈波斩浪、奔向大海的源泉;母校,是你们振翅高飞、翱翔蓝天的起点;母校,也永远是你们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

积土成山,凤凰兴焉;积水成渊,宝象丰焉。在这继往开来、续写梦想的新起点,我们真诚地邀您回家,回到你眷恋的母校看看,无论你近在咫尺,还是远在他乡。人们常说,怀念不如相见,尽管母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师生们的容颜也有些许改变,但昨日的那方清幽校园、那片浓郁乡情,依然静候在凤凰山麓、宝象河畔,期待着远方游子的归来。

回首往昔,岁月峥嵘;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母校热诚期盼您于 2018 年 10 月 18 日携爱回家,让我们一道庆祝母校六十周年华诞,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共襄盛世愿景。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昆明铁路机械学校)2018年7月18日

●温馨提示:请曾经在原昆明铁路局职工学校、昆明铁路中等专业学校、昆明铁道学院、昆明铁路职业学校、昆明铁路半工半读技术学校、昆明铁路技术学校、开远分局职工训练班、开远铁路分局职工学校、昆明铁路局职工学校开远分校、昆明铁路教师进修学校、昆明铁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昆明铁路运输技工学校、昆明铁路机械学校等学习工作过的校友,及时通过学院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获取校庆相关公告,并按提示登记校友信息或联系我们。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官方网站网址:www.kmtdzy.cn;www.kmtdzy.com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KMTDZYJSXY联系电话(校友联络工作组):0871-64992076 64992088

一家三代火车司机在安徽卫视《家风中华》栏目中亮相。 吴道洁 摄

杨亚与孩子们做游戏。张锦渭 摄

校内地铁OCC调度仿真系统。

学校老师(左)为肯尼亚蒙内铁路职工培训。

学院综合办公大楼学院综合办公大楼。。

校内地铁模拟驾驶仿真系统。

学院大门。

··广告广告··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