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26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一 23考考考考考 考考考考考考 ,。 考考考考考考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一,,,。,,,,,,。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一。,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一。,,,,,,,一。,,,,。,。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一一,,,,,,一考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一,,,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一,,。,,,,一。,,考考 ,。 考考考考 ,,。。 http://news.sinchew.com.my/node/267181 教教 ‧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教 2012-11-05 08:44 4 )一 25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4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 考考考考考考考考 一一,,。(:)

考評局公佈今屆文憑試有26人在校本評核中出現抄襲行為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kssr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考評局公佈今屆文憑試有26人在校本評核中出現抄襲行為

考評局公佈今屆文憑試有 26人在校本評核中出現抄襲行為,其中一間學校就有23個學生抄襲,顯示問題的嚴重性。抄襲事件反映學生不一定有能力做好校本評核,或因此鋌而走險,而教師又非評卷員,於執行上有難度。當局應就校本評核再作檢討,採取措施盡快改善,包括削減校本評核範圍和數量,減低評核難度,重訂合理課時,尋求適合師生承受能力,並具充分公信力的校本評核制度。

新高中課程改革取消了中學會考和高考,改以文憑試取代,學生進入大學前可以少考一次公開試。當局並引入校本評核機制,以學生平日在學校的學習表現評分,佔科目總分一成半至兩成。校本評核的理念是好的,但校本評核的形式和程序較為繁複,又是全新的項目,連當局也沒有成熟的意見,驟然推行,教師自然感到吃力,信心也不足,學生更不一定有能力做好校本評核。由於大學學額緊張,很多學生都會拚命應付校本評核,令本來良好的理念變為無休止的「痛苦評核」,部分學生為應付評核,鋌而走險做出抄襲行為。抄襲雖與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誠信教育不足有關,但更與校本評核存在的弊病有關。

校本評核原意是改變一直以來公開考試「一試定終生」的負面影響,因此設計在校內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記錄和評核,以監察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然後把這些校內的評核結果,通過統計的方式,與公開考試的「一試」成績掛。但校本評核一到實際,考試壓力全面鋪開,侵蝕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離校本評核的目標越來越遠。實踐證明,教師壓力大增,學生壓力同樣有增無減。本來欲化解「一試定生死」的壓力,現在試前壓力不減,還把壓力擴散到整個高中階段。有問卷訪問顯示,文憑試考生感到的壓力,不亞於以前的會考生,近九成受訪學生同意「校本評核帶來很大壓力」,超過一半人則認為校本評核無助鞏固學科知識。這些壓力,有些是源自對陌生制度的疑慮,另外有些源自當初設計校本評核考試模式和內容時低估了負面影響,當局應盡快改善校本評核。

考評局應取消與學科知識無關的評核,削減校本評核的範圍和數量,減輕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和教師的工作壓力。學校和教師也應加強對學生進行校本評核的誠信教育。

Page 2: 考評局公佈今屆文憑試有26人在校本評核中出現抄襲行為

http://news.sinchew.com.my/node/267181

教師一知半解‧學生成受害者‧中學校本評估問題叢生2012-11-05 08:44

     

(吉隆坡 4 日訊)一名擁有 25 年教書經驗的陳老師向星洲日報投訴,雖然今年新學年開始推行校本評估考試,但是教育局和考試局遲至今年 4 月才開始辦彙報會,解釋整個校本評估考試的評審制度。

每一位學生都有一本校本評估檔案夾,若是學生轉校,有關檔案夾也要轉去其他學校。(圖:星洲日報)

“因此,大多數的各科目教師都是從 5 月開始為學生進行評估,但後來教育局指示呈交今年 1 至 4 月的評估報告,因此,很多教師在沒有辦法之下,惟有盲目地填寫評估資料。"

他說,該校校長要求各科目教師至少要讓學生達到第三級(Band3)的技能掌握,同時設定了達到第五級和第六級的學生巴仙率;最高技能的掌握是第六級(Band6)。

“有些學生只能達到 Band2,我們要滿足校長的要求,還是要照實填寫?但,最終的結果是很多教師都是盲目地在填寫,包括我自己。"

他解釋,教育局要求 11 月杪呈交所有的評估資料,但教師要根據課程進度為學生進行不同的評估,根本沒有時間讓學生重新補回今年 1至 4 月所遺漏的評估。

“我過幾年就可以退休了,可以甚麼都不管,但看到受害的始終是學生,所以才想要揭發這個制度的弊病。"

無法集中精神教書

他也坦言,教書這麼多年,今年推行的校本評估繁重的文書工作讓他無法集中精神教書,每天都要填寫報告或是上網輸入評估資料。

“我只教 1 班的初中一道德教育,但僅是道德教育就有 36 課,而每一課都要進行至 6 個等級的評估;這意味著我 1 年內要為學生進行 216

次的評估,但今年的上課日只有 190 多天,就算我沒有請假,也做不完所有的評估。"

Page 3: 考評局公佈今屆文憑試有26人在校本評核中出現抄襲行為

據他瞭解,有些教師直接在班上給學生抄寫評估的答案,有些讓學生拿回家作答,在這種情況下,評估還能真實反映學生的能力嗎?

“沒考試就不用讀書"學生失目標‧家長頻質問

學生因為校本評估沒有考試,而失去了目標;家長也不瞭解校本評估,頻頻質問學校為甚麼沒有考試。

許老師說,除了教師外,學生也需要時間來適應新推行的校本評估制度,包括一些家長需要時間來接受這項制度。

她坦言,大部份的學生對於校本評估沒有概念,他們一般認為沒有考試就不用讀書,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尤其是沒有自發性讀書的後進生。

“班上學生問我甚麼時候有考試,我說沒有考試,他們的直接反應是沒有考試就不用讀書,因此須不斷地告訴他們校本評估的重要性。"

執行上產生問題

另外,陳老師認為,校本評估的出發點是好的,以避免學校過於注重考試,但在執行上卻產生問題,如學生失去了方向,而老師為了學生有好的評估,而讓他們抄答案。

“有些校長為了應付家長的要求,在進行校本評估的同時,也推行校內期考,導致教師這邊的校本評估工作沒做完,另一邊又要為校內考試而忙。"

一名雪州校長受詢時說,雖然校本評估沒有考試,但並不代表不可以舉辦校內考試。

他說,相反,考試局鼓勵在年終時進行一場考試,以鑑定教師在過去 1 年進行的級別評估是否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情況。

“我的學校如往常一樣有月考和期考,因此,家長不會質問為甚麼沒有考試。"

評估定義不清晰教師失教學方向

受訪的教師認為,校本評估在一些評估上沒有清楚的定義,混淆的情況讓教師失去了教學方向。

教了 11 年華文的許老師說,考試局在一些級別的評估沒有清楚的定義和解說,都需要靠教師們去摸索;因此,不同的教師對於評估有不同的拿捏,產生了很大的問題。

她說,學校有幾位負責教中一華文的教師,大家開會對校本評估制度有了一定的共識,但各別去執行的時候仍然會產生一些偏差。

譬如,班上的學生會問她,為甚麼其他班的學生可以容易地在某項技能達到第六級的表現,而他們卻這麼難,對學生產生了一種埋怨與不公平的心理。

她提出,在第四級的摘錄要點,若是滿分 10 分,那學生需要達到多少分才算過關(掌握有關技巧)?有些教師把它定在 7 分,有些則定在 6 分或 5 分,沒有一定的標準。

她認為,當局在評估這方面應該要有更清楚的說明,讓教師在執行時有更清楚的方向,同時可以避免執行上的偏差。

對校本評估沒信心家長讓孩子轉國際學校

不少家長和學生對校本評估沒有信心,有學生因而退學,轉到國際學校或是通過補習中心學習,然後報考 O 水平考試。

在學校負責校本評估秘書工作的陳老師說,在一項教育局的彙報會上,一名在私立學校教學的教師向她透露,有不少私立學校學生退學,而轉去國際學校求學。

“私立學校也是開辦政府課程,同樣面對校本評估制度執行上的問題,而在政府開放國際學校政策下,家長惟有選擇國際學校。"

一名姓陳的家長對於校本評估和教育政策朝令夕改的教育制度失去信心,而選擇讓孩子退學,在家自學。

Page 4: 考評局公佈今屆文憑試有26人在校本評核中出現抄襲行為

陳女士說,她把孩子送到補習中心,以報讀報考國外 O 水平課程考試,而孩子也很喜歡這樣的學習方式。

她說,孩子也向她投訴學校有很多令人沉悶的科目及教師英文水平低,而最終決定讓孩子退學。

吳文寶:4 月彙報 5 月推行教師埋怨須不斷輸入資料

全國國民型華文中學校長理事會主席吳文寶說,校本評估的原理是好的,但在執行上卻出現問題。

他坦言,教師要把每位學生的每個小小評估輸入電腦,目前已經是怨聲載道了。

“尤其是在當局推行這項制度時未有充足準備,4 月彙報,5 月推行,然後又要教師補回 1 至 4 月的評估,導致教師對校本評估留下不好的印象。"

他說,大部份的學生在評估時都能過關,小部份學習比較慢而無法過關的學生,教師須要為他再做評估;若學生人數三四十人以上就很麻煩,教師很難兼顧不同學習等級的學生。

“由於校本評估今年起推行,還不能看到有甚麼效果,但一推行就觸礁,教師失去信心;但又擔心評估不過關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就讓學生多做幾次評估。"

他認為,過去的制度被視為過於注重考試,但新制度卻是不停的讓學生做評估,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學生需要進行這樣多的評估嗎?這是有待商榷的。教育部應該重新檢討及簡化執行上的問題;探討甚麼辦法可以簡化工作,同時又可以達到效果。"

另外,陳老師認為,有些評估不用做得太細,能簡化的就應該簡化,不應加重教師和學生的負擔。

家長:學生沒功課令人憂校本評估考試應同時進行

一名劉姓家長認為,校本評估和考試應該同時進行,而且學生沒有功課的情況也令人擔憂。

他說,一些科目難免需要一直做練習才能進步,如數學和歷史,而不是在班上做了評估,或問了幾道問題後學生就可以掌握有關知識。

他透露,在一場公開的校本評估彙報會上,一名補習教師說,由於家長看到孩子沒有功課,反而把孩子送到補習中心。

“其實,我也是因為這樣而讓孩子補習,以學習更多東西,結果補習中心的生意反而比過去更好。"

據他瞭解,教師除了教學、評估學生,還要輸入評估資料,而且再加系統不穩定,身心俱累和壓力很大。

劉先生也擔心校本評估也會有人為的偏差,如教師如某學生的偏見,導致有關學生的評估比實際情況低。

“校本評估的理論是好的,但適不適合在大馬執行則見仁見智,不過,目前政府的軟硬體設備還未成熟到能去推行這項制度。"

【校本評估在執行時面對的 13 大問題】

1. 教育部在推行校本評估時未做出十足的準備,在 4 月才舉辦彙報會,5 月才正式推行,但卻要求教師重新補做 1 至 4 月的評估考試。

2. 官員在彙報校本評估制度時,本身也不是很清楚,而且在評估級別時未給予詳細的指南,讓教師感到混淆。

無法真實反映學生能力

3. 評估制度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能力,如教師針對各項技能評估學生進度時,以學生最低的記錄做為整體的表現。舉華文科為例,若有關學生會話能力第四級、閱讀能力第五級及書寫能力第二級,而其華文科的整體表現將以最低的表現為標準,即第二級。

4. 中一共有 12 個科目,在校本評估制度下,每個科目,包括體育、美術和音樂教師必須針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第一至第六級的評估,而且必須收集學生的評估作業,以做為證據。

Page 5: 考評局公佈今屆文憑試有26人在校本評核中出現抄襲行為

因此,每位學生都要有一本個人評估的檔案夾,而教師每次為學生進行評估後,必須把學生最好的作業評估收集在檔案夾,還要在表格上根據學生的表現打勾,過後再上網填報資料。

這一系列瑣碎的工作,加重了教師的工作,尤其是網上填報資料的系統不穩定,有些資料輸進去後會突然間不見。

課程範圍太廣測試太多

5. 課程範圍太廣和測試太多,如僅是道德教育就有 216 次的評估,數學則要進行 75 個測試。

6. 當局要求學校設立校本評估資料室,以把所有學生的檔案夾收在同一個空間,對於課室不足的學校產生問題。

還有,教師要進班教課及為學生進行評估時,都要帶所有學生的檔案夾進班,若一班有 40 位學生,叫教師如何搬完所有的檔案夾?若事後隔一段時間才把評估作業收進檔案夾,或會出現遺失的問題。

有些學校為了解決問題,在每一個課室增設櫥櫃收集班上學生的所有檔案夾,教師也無須每次都要到校本評估資料室搬檔案夾進課室。

7. 在執行時若沒有明確指示,容易出現人為的偏差,大多數的教師對校本評估模糊,都是一邊做,一邊在摸索。

8. 由於學生的出席率並非 100%,因此,教師有時會遺漏了缺席的學生,忘了讓他們進行有關評估。

代課教師未必能順利接手

9. 由於校本評估屬於新的概念,若有教師請產假或因為健康問題請長假,代課教師未必能順利地接手,為學生定時地進行校本評估。

10. 這樣的概念適合用在小班制,班上學生人數超過 30 人就會造成負擔。

11. 教師讓不能達標的學生進行兩三次的評估,以協助掌握能力較低的學生,無形中忽略了一些較優秀的學生。

12. 考試局也沒有明文規定,若學生評估不過關,教師可以重複為有關學生進行多少次的評估。

13. 有些縣教局從未視察縣內學校的校本評估進行得如何,導致一些學校做錯了,還是一直錯下去;不同的學校,也有不同的做法。

你知道嗎?

甚麼是校本評估?

教育部是於今年開始在中學初中一推行校本評估制度,學校教師每教一課都要為學生進行評估,而所謂的評估分為 6個級別,第一級是最低表現,而最高表現是第六級。

當局不鼓勵學校讓學生考試,以減輕學生的壓力與負擔,因此,學生的表現只是以能力級別做為區分,沒有所謂的分數或是考獲A至 E

等的成績。

教育部將在 2014 年廢除初中評估考試(PMR),屆時校本評估佔了學生表現的 40%,而另外 60%是中央評估考試。

所謂的中央評估考試是由大馬考試局負責試卷與考題的擬定,然後派給所有學校在同一天進行考試。

不過,有別於過去的 PMR考試,這項評估考試試卷交由學校教師批改,而不用送回考試局交由委任的批卷教師批改。

考試局將會為學校教師提供培訓,以指導負責教師如何批改這些試卷。

(星洲日報‧獨家報道:陳玉甄)

Page 6: 考評局公佈今屆文憑試有26人在校本評核中出現抄襲行為

学校没教的思考术Date: 2013-12-23 03:14:00 AM

作者:吴嘉豪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是以考试制度来评估学生。由于被批评以填鸭式的教育法来教导学生,教育部才会以校本评估这个制度来取代教育制度。校本评估美其言是要取代考试制度,让学生在无考试压力下学习。在实施了校本评估后,反而遭致老师和家长的大力反对。

有些学校会认同校本评估,是因为这些学校是比较适合采取该制度的。然而,大部分学校并不适合采用校本评估。因此,到头来,校本评估乃是换汤不换药的政策,在今年初中评估考试结束后,明年将会以另一种以考试为主的评估来取代初中评估考试,即是初中校本评估考试。

其实,无论换什么名称来执行教育政策,教育部所采取的行动,都仅以为了在国际评估中获得比较好的排名。日前的某国际教育评估报告就揭示了教育部所做的政策皆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教育部在改善我国教育制度时,恰恰忽略了极其重要的课程纲要。

学校老师只是教导学生如何考取好成绩。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讥讽老师是教书匠,学生是应考机器。作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能够扮演的角色,是比教书匠还要好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考取好分数的时候,千万不要仅专注于应考技巧,反而该传授思考术给学生。

这种思考术就是近年来教育界极为重视的独立思考术。我们是万物之灵,岂能不动用脑筋呢?哪能鼓励学生死记硬背,就上阵考场呢?独立思考,是每个学生必须学会的东西。可惜,学校老师却没有教导如何去做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就是知识和了解。在知识的阶段,就是学生们尽可能像海绵般去吸收进可能多的知识。接下来,在了解的阶段,就去消化这些知识,尝试去明白内容,以便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第二,就是运用和分析。我国的教科书虽然有注重这个能力的栽培,可是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次。这就 是为何我国的教育水平大不如前。当学生要去运用知识和基本概念时,就要把知识分门别类,也要把概念做个较全面的比较,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学以致 用,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第三,就是合成和评估。获取知识后,去明白内容,学习运用之,并分析之。这还不够。学生得把所学合成,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然后对所学做出评估。只有综合性的知识,才能做出客观的判断。

好好地运用独立思考术,学习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