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ail protected] WANG HAI CHAO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第 2207 期 社址:天津滨海新区北塘企业总部园区天池路滨海时报大厦 总 编 办 公 室 E- mail:[email protected] 66336278 编 辑 部 :66336118 时 政 新 闻 部 :66336128 经 济 新 闻 部 :66336158 综 合 新 闻 部 :66336168 邮 编 :300453 广 告 热 线 :66336000 发 行 热 线 :66336100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8 副刊 责辑:王瑞编辑:范炳菲校对:林梅制作:张志芳 · 远行 文人与酒德 精品连载 羚羊与蜜蜂:众生的演化奇景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人类应该修炼的一种胸襟和气量,是面对广大 纷繁的世界,持欢喜迎接的态度。如同有着鲨鱼和鲸鱼的大海,要比只有咸水的 大海更吸引游客。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和规律的宇宙,对于相信世界可知,又不失 好奇心的人来说,也可以是一件好事。 —陶雨晴 作者:陶雨晴 定价:49元 出版时间:2018 年 6 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教师的文化底蕴 自然选择不是教练,它的工作 方式,不是锻炼一只羚羊,让它变得 更快、更强或者更自私,而是在代代 相传之间,通过细小的突变择优汰 劣,逐步地改变羚羊的基因。汉密 尔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选择了基 因的“视角”,去看待生物世界。 寻找配偶,生孩子,照顾孩 子,需要牺牲大量的精力和时 间。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生物 都喜欢繁殖,有时到了疯狂的地 步。一种生活在澳洲的剧毒蜘 蛛 ,名 叫 红 背 蜘 蛛 ,甚至会让母蜘 蛛把自己吃掉,以争取时间让更多 的卵受精。因为不繁殖的生物,或 者在生儿育女方面不够努力的生 物,无法留下后代,或者留下了后 代,却被更努力的同类挤垮了,基 因代代相传的链条就断掉了。无 法传递基因的生物,也无法经过自 然选择的筛选。 想传递你的基因,可以多生孩 子,也可以好好照顾已有的孩子。 如果一头麝牛生了许多小牛,哪个 都不管,它的基因都会葬身狼腹。 这就不如少生几个,好好保护它 们。如果基因能让一头成年麝牛 与狼作战,保护孩子,这样的基因 会传递下来。因为孩子得到了母 亲一半的基因( 另一半是父亲的 ), 小麝牛有 50%的可能,也具有“保护 自己孩子”的基因。 跟你拥有同样基因的,除了孩 子,还有其他亲戚。达尔文对一件 事感到奇怪。在蚂蚁中,大个头的 兵蚁是没有繁殖能力的,但一个个 蚁窝里都会出现兵蚁。他很快找 到了答案,兵蚁不能繁殖,但它的 亲戚—它的母亲、姐妹,会代替 它生儿育女。同样,我们想要肉质 肥美的牛,但好吃的牛会被吃掉。 肉牛不会因此绝种,因为我们在吃 牛肉的同时,还会养育它的亲戚, 让“好吃”这一特征延续下去。 如果一头麝牛保护的不是孩 子,而是年幼的弟弟,这个“保护弟 弟”的基因,同样可以存活下去。 假设它是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保 护弟弟”的基因,因为妈妈也把一 半的基因传给了弟弟,它的弟弟拥 有同一基因的可能性也是 50%。 “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 朋 ,况也永叹 ”,出自《诗经》中的 《棠棣》,意思是说,大难临头的时 候,能帮助你的是兄弟而非朋友 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诗经》对朋 友太轻视了)。人常说“血浓于 水”,认为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亲戚 谋福利,越亲密的血亲越是如此。 在一个人破坏公共资源,照顾自己 亲戚的时候,我们又会指责其“自 私”,“大树底下好乘凉”。好像我 们都相信,对亲戚好,就是对自己 好,亲戚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自己, 近亲尤甚。 如果从麝牛( 羚羊、人,或随便 什么生物 )基因的视角来看,亲戚确 实是“一半的自己”,或者“一部分的 自己”。近亲会多些,远亲会少些。 稍微做一点除法,一个基因就可以 “算出”,这头麝牛和它的任意一个 血亲,拥有同一基因的可能性。 当然,基因不会算数。但是自 然选择并不需要基因拥有理智。 那些保护了素昧平生的麝牛,或者 保护“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的基 因,会被保护近亲的“聪明”基因排 挤掉。经过长时间的生存竞争,存 活下来的基因,就可以表现得精通 “人情世故”。 昆虫国度 在近亲组成的、比较小的兽 )群里,可以看到报警、打击捕食 者之类,让人感动的“高尚”行为。 从基因的角度看,帮助亲人就是帮 助自己。参与迁徙的牛羚成千上 万,大多是毫无亲缘关系的,或者关 系很远,基因不会“命令”牛羚去救 一个素不相识的同类。批评牛羚 “胆小怕事”,至少是不公平的。 虽然我们见不到羚羊群和狮 子作战,但自然选择确实在另一类 动物里创造了军队。布氏游蚁属 于行军蚁,这三个字足以让人不寒 而栗。觅食的布氏游蚁大军结成 阵型,形状仿佛分叉树枝扎成的扫 把。“打头阵”的蚂蚁留下气味踪 迹,让随后的大部队不至于走散, 体型硕大,长着镰刀状利齿的兵蚁 在外围护卫,它们的利牙适合攻击 骚扰蚁军的大动物。小型和中型 的工蚁负责猎杀和搬运猎物,有时 蜥蜴和青蛙都会被布氏游蚁杀 死。对蚂蚁而言,青蛙的体型和力 量,必定是非常恐怖,远超过羚羊 眼中的狮子。蚁群看似杂乱,其实 是一个联系紧密、秩序井然的团 体。幸运的是,这支军队走得很 慢,无法伤人。 如果你观察群居昆虫,比如蚂 蚁、蜜蜂,就会发现,它们的舍生忘 死和团结精神,超出人类想象。它 们舍己为人的利他行为,有些让人 感动,有些怪异而恐怖。 (连载 18) 要在学生心中传承高贵,必须让 他们经常目睹高贵,因此一所学校必 须拥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他们身上真 正体现着高贵。他们的作用,一是作 为高贵的榜样,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 的熏陶;二是在教学中善于把知识的 传授和文化的传播结合起来。 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有文化 底蕴的人,不论他教什么课,都能 把文化底蕴带入所传授的知识 中。事实上,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 教师,他讲课一定是单调刻板的, 在知识的传授上也是效果甚差。 在这方面,学生是最公正的裁判, 他们本能地喜爱有激情和想象力 的老师,讨厌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你自己充满对精神事物的热情,才 能在学生身上点燃同样的热情。 自古以来,远行向来充满 艰险,非不得已,绝不背井离 乡。旧时皇权对罪不该死的臣 子,一般采取“发配”“贬谪”,或 东或西,或南或北,罪越重,前 往的地点越偏远。一旦“发配” 或“贬谪”海南、新疆等地,犯人 即便到达,也少有生还可能。 苏东坡的后半生走的是“霉 运”,屡屡被贬,而且越贬越远。 60 岁那年,他被贬去海南,当时 海南的毒瘴遍布。在雷州渡海 前,他自知要活着回来没有可能, 他写下这样的话: “某垂老投荒, 无复生还之望……今到海南,首 当做棺,次便做墓……死即葬于 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 苏学士显然已抱定生离死 别的心情。所幸吉人天相,他 顺利渡海到达海南儋州,生活 了三年,保全了性命得以返还。 现在从杭州起飞到海南美 兰机场,不过是一个半小时的 路程。从美兰机场乘中巴到海 口东坡曾借住过的遗址—五 公祠,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而 在宋时,没有月余不可能到 达。这一路之上,若得了病,成 为游鬼的几率极大。 初春,我造访过一个杭州的 村落,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他们的 祖先是清初从江西玉山迁徙过来 的。解放前,村里一直保留着一 个传统,死后尸骨必须回到江西。 我对这个传统充满了好 奇。老人们说,旧时有族人死后, 重漆封棺,置于两轮车上,挑选精 壮汉子,扶柩而去。当年从杭州 到江西,至少有千余里路,重山 阻隔,不敢想象这是何等艰险的 路程。老人说,族谱上有记载, 清光绪年间,村里的族长去世,正 值大暑,八条汉子扶柩到江西,去 时是夏天,归来已是秋天,前后四 个月,而且只回来了四人,另外四 人在路上染疾不治而亡。 人们对于“远行”的体验, 发生实质性改变的也就是近二 三十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初,我在江苏镇江求学,电话只 能打到镇上,书信往来最快也 要一个星期。父亲那时在一家 大理石厂做供销员,经常乘火 车去上海、山东、安徽等地。他 经常说,那个年代乘火车的人, 几乎全是男人,少有女人,更少 见有年轻女人独自出门的。乘 客要么是像我父亲一样的供销 员,要么是回乡省亲的人。现 在,乘客们来自五湖四海,男女 老少皆有,而且大部分是去旅 游的,或是去打工的。 很多人不会去留意这样的 变化。但如果回望这二十多年 前的事,你会突然发现,变化实 在太深刻了。这数千年来上至 达官贵人,下至乡野村夫皆“惧 怕”不已的“远行”之苦,已经被 彻底颠覆了,文人墨客笔下的 “日暮客愁新”的凄美情感,也 成为历史。在交通四通八达的 当下,“远行”对于我们来说不 再是离愁,而是单反相机里的 美丽照片、美味佳肴,还有不停 需要你来点赞的生活品质。 “德”是人类共同生活遵循的 规范,酒德即一个人饮酒时表现出 来的品行。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 理论,一个正常人,会受到已经内 化的价值观和道德感约束,行为会 努力与身边环境保持一致。酒精 则会导致人的理性和罪恶感减弱, 于是就呈现出真实的本我。所以, 从一个人饮酒后的举止、言行、态 度,也可以看出一些平时不为旁人 所察觉的隐藏人格。即酒后的本 能反应,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真实 心理状态展示。 古人饮酒,常有意识用各种歌 舞仪式进行打岔,以免人们喝酒太 急,一杯接一杯猛灌,同时倡导酒席 不至夜,天黑前就须提早结束。而 且告诫人们“酒可好不可骂座”,喜 欢喝酒可以,但切忌故意借酒装疯, 撒泼骂人,以免惹出各种事端。只 不过,这些劝谕对于缺乏酒品酒德 的人,是不具有约束力的。汉武帝 时,大臣灌夫与长乐宫卫尉窦甫喝 酒,趁醉殴打对方。窦甫的姐姐就 是窦太后,汉武帝担心祖母会因此 杀了灌夫,把他改任到别地避祸。 但是,灌夫的酒德依然不改,数年后 他又在丞相田蚡的酒宴上,大骂临 汝侯和程不识泄愤,终于惹来杀身 之祸。 酒德与人的名气、地位也不相 关,很多名人大家,在文化上颇有建 树,酒德却极粗鄙。曾获得1949年 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福克纳, 15岁就染上了酒瘾,终生无法自 拔,常喝至不省人事的地步。他年 轻时在纽约一家书店工作,冬夜在 下榻的小旅馆喝得烂醉如泥,迷糊 中贪恋暖气片暖和,躺在上面就睡 着了,结果皮肤被大面积烫伤,不得 不到医院进行植皮。其后他回到家 乡,在密西西比大学任邮政所长,依 然猛灌老酒,该校师生的邮件经常 因他醉酒被延误或丢失,由于他屡 遭投诉,最后被开除。 福克纳的酒德差,还只是表现 在爱说谎话,做事情不负责任上,对 他人和社会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 相比起来,另一位获得过两次普利 策奖的美国作家诺曼·梅勒则更为 疯狂。梅勒一生共结了六次婚,每 次离婚都是因为他喝醉后表现出暴 力攻击性,配偶不堪家暴,不得不和 他分手。其中闹得最轰动的一次, 是梅勒持刀捅伤第二任妻子阿黛 拉。起因是梅勒在文学上非常自 负,常自比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 斯基,他在纽约家中办了一个Par- ty,遍邀政商界的名人参加。他以 为凭借自己的名气,肯定会有众多 响应者前来捧场。 没承想,获邀的名流名媛一个 没来,倒是来了许多混酒喝的无关 人士,且在 Party 上闹哄哄的,令主 人的颜面扫地。梅勒独自坐在一旁 借酒排遣愁闷,妻子阿黛拉见状埋 怨说,你这种号召力,肯定成不了陀 思妥耶夫斯基。梅勒被戳到心头痛 处,失去了理智,顺手抓起身旁的一 把刀,朝阿黛拉连捅几下。幸运的 是阿黛拉没有死,经过抢救活了过 来,最终与这个暴力狂离了婚。 还有一种酒德不堪的行为,是 强行劝酒灌酒,或借酒挑衅他人。 曾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美国诗人华雷 斯·斯蒂文斯,有一次在 Party 上借 着酒意,手指一个男人对身边的美 女说,那家伙是个软蛋废物!没想 到,美女惊呼道,那是我哥。而这个 被骂作“软蛋废物”的男人,就是海 明威。听妹妹转述了斯蒂文斯挑衅 的经过之后,海明威特地找到斯蒂 文斯,狠狠揍了他一顿。 饮酒而不乱,其实也是判定情 商高低的标尺。《菜根谭》说:“花看 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 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 者,宜思之。”提倡适量饮酒、保持酒 桌和谐的同时,也道出一个人能在 酒精的诱惑下,不被欲望主宰,知道 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才是最为难得 的品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 梦想是小船的风帆

远行 文人与酒德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8-09-03/08/08.pdf · 亲一半的基因(另一半是父亲的), 小麝牛有50%的可能,也具有“保护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远行 文人与酒德 - bhsb.tjbh.combhsb.tjbh.com/resfile/2018-09-03/08/08.pdf · 亲一半的基因(另一半是父亲的), 小麝牛有50%的可能,也具有“保护

[email protected]

WA

NG

HA

IC

HA

O

2018年9月3日星期一

第2207期

■社址:天津滨海新区北塘企业总部园区天池路滨海时报大厦 ■总编办公室 E-mail:[email protected] 66336278 ■编辑部:66336118 ■时政新闻部:66336128 ■经济新闻部:66336158 ■综合新闻部:66336168 ■邮编:300453 ■广告热线:66336000 ■发行热线:66336100 ■印刷单位:天津报业印务中心

8 副刊 责辑:王瑞 编辑:范炳菲 校对:林梅 制作:张志芳

【流沙●身边巨变·致敬四十年

远行【青丝●夕花朝拾

文人与酒德

精品连载

羚羊与蜜蜂:众生的演化奇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人类应该修炼的一种胸襟和气量,是面对广大

纷繁的世界,持欢喜迎接的态度。如同有着鲨鱼和鲸鱼的大海,要比只有咸水的大海更吸引游客。一个充满丰富想象和规律的宇宙,对于相信世界可知,又不失好奇心的人来说,也可以是一件好事。 ——陶雨晴

作者:陶雨晴定价:49元出版时间:2018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周国平●思想录

教师的文化底蕴

【稻荷前●绘时光

自然选择不是教练,它的工作

方式,不是锻炼一只羚羊,让它变得

更快、更强或者更自私,而是在代代

相传之间,通过细小的突变择优汰

劣,逐步地改变羚羊的基因。汉密

尔顿的高明之处,在于他选择了基

因的“视角”,去看待生物世界。

寻 找 配 偶 ,生 孩 子 ,照 顾 孩

子 ,需 要 牺 牲 大 量 的 精 力 和 时

间。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生物

都喜欢繁殖,有时到了疯狂的地

步。一种生活在澳洲的剧毒蜘

蛛,名叫红背蜘蛛,甚至会让母蜘

蛛把自己吃掉,以争取时间让更多

的卵受精。因为不繁殖的生物,或

者在生儿育女方面不够努力的生

物,无法留下后代,或者留下了后

代,却被更努力的同类挤垮了,基

因代代相传的链条就断掉了。无

法传递基因的生物,也无法经过自

然选择的筛选。

想传递你的基因,可以多生孩

子,也可以好好照顾已有的孩子。

如果一头麝牛生了许多小牛,哪个

都不管,它的基因都会葬身狼腹。

这就不如少生几个,好好保护它

们。如果基因能让一头成年麝牛

与狼作战,保护孩子,这样的基因

会传递下来。因为孩子得到了母

亲一半的基因(另一半是父亲的),

小麝牛有50%的可能,也具有“保护

自己孩子”的基因。

跟你拥有同样基因的,除了孩

子,还有其他亲戚。达尔文对一件

事感到奇怪。在蚂蚁中,大个头的

兵蚁是没有繁殖能力的,但一个个

蚁窝里都会出现兵蚁。他很快找

到了答案,兵蚁不能繁殖,但它的

亲戚——它的母亲、姐妹,会代替

它生儿育女。同样,我们想要肉质

肥美的牛,但好吃的牛会被吃掉。

肉牛不会因此绝种,因为我们在吃

牛肉的同时,还会养育它的亲戚,

让“好吃”这一特征延续下去。

如果一头麝牛保护的不是孩

子,而是年幼的弟弟,这个“保护弟

弟”的基因,同样可以存活下去。

假设它是从妈妈那里,得到了“保

护弟弟”的基因,因为妈妈也把一

半的基因传给了弟弟,它的弟弟拥

有同一基因的可能性也是50%。

“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

朋,况也永叹”,出自《诗经》中的

《棠棣》,意思是说,大难临头的时

候,能帮助你的是兄弟而非朋友

(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诗经》对朋

友太轻视了)。人常说“血浓于

水”,认为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亲戚

谋福利,越亲密的血亲越是如此。

在一个人破坏公共资源,照顾自己

亲戚的时候,我们又会指责其“自

私”,“大树底下好乘凉”。好像我

们都相信,对亲戚好,就是对自己

好,亲戚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自己,

近亲尤甚。

如果从麝牛(羚羊、人,或随便

什么生物)基因的视角来看,亲戚确

实是“一半的自己”,或者“一部分的

自己”。近亲会多些,远亲会少些。

稍微做一点除法,一个基因就可以

“算出”,这头麝牛和它的任意一个

血亲,拥有同一基因的可能性。

当然,基因不会算数。但是自

然选择并不需要基因拥有理智。

那些保护了素昧平生的麝牛,或者

保护“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的基

因,会被保护近亲的“聪明”基因排

挤掉。经过长时间的生存竞争,存

活下来的基因,就可以表现得精通

“人情世故”。

昆虫国度

在近亲组成的、比较小的兽

(鸟)群里,可以看到报警、打击捕食

者之类,让人感动的“高尚”行为。

从基因的角度看,帮助亲人就是帮

助自己。参与迁徙的牛羚成千上

万,大多是毫无亲缘关系的,或者关

系很远,基因不会“命令”牛羚去救

一个素不相识的同类。批评牛羚

“胆小怕事”,至少是不公平的。

虽然我们见不到羚羊群和狮

子作战,但自然选择确实在另一类

动物里创造了军队。布氏游蚁属

于行军蚁,这三个字足以让人不寒

而栗。觅食的布氏游蚁大军结成

阵型,形状仿佛分叉树枝扎成的扫

把。“打头阵”的蚂蚁留下气味踪

迹,让随后的大部队不至于走散,

体型硕大,长着镰刀状利齿的兵蚁

在外围护卫,它们的利牙适合攻击

骚扰蚁军的大动物。小型和中型

的工蚁负责猎杀和搬运猎物,有时

蜥蜴和青蛙都会被布氏游蚁杀

死。对蚂蚁而言,青蛙的体型和力

量,必定是非常恐怖,远超过羚羊

眼中的狮子。蚁群看似杂乱,其实

是一个联系紧密、秩序井然的团

体。幸运的是,这支军队走得很

慢,无法伤人。

如果你观察群居昆虫,比如蚂

蚁、蜜蜂,就会发现,它们的舍生忘

死和团结精神,超出人类想象。它

们舍己为人的利他行为,有些让人

感动,有些怪异而恐怖。 (连载18)

要在学生心中传承高贵,必须让

他们经常目睹高贵,因此一所学校必

须拥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他们身上真

正体现着高贵。他们的作用,一是作

为高贵的榜样,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

的熏陶;二是在教学中善于把知识的

传授和文化的传播结合起来。

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有文化

底蕴的人,不论他教什么课,都能

把文化底蕴带入所传授的知识

中。事实上,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

教师,他讲课一定是单调刻板的,

在知识的传授上也是效果甚差。

在这方面,学生是最公正的裁判,

他们本能地喜爱有激情和想象力

的老师,讨厌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你自己充满对精神事物的热情,才

能在学生身上点燃同样的热情。

自古以来,远行向来充满

艰险,非不得已,绝不背井离

乡。旧时皇权对罪不该死的臣

子,一般采取“发配”“贬谪”,或

东或西,或南或北,罪越重,前

往的地点越偏远。一旦“发配”

或“贬谪”海南、新疆等地,犯人

即便到达,也少有生还可能。

苏东坡的后半生走的是“霉

运”,屡屡被贬,而且越贬越远。

60岁那年,他被贬去海南,当时

海南的毒瘴遍布。在雷州渡海

前,他自知要活着回来没有可能,

他写下这样的话:“某垂老投荒,

无复生还之望……今到海南,首

当做棺,次便做墓……死即葬于

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

苏学士显然已抱定生离死

别的心情。所幸吉人天相,他

顺利渡海到达海南儋州,生活

了三年,保全了性命得以返还。

现在从杭州起飞到海南美

兰机场,不过是一个半小时的

路程。从美兰机场乘中巴到海

口东坡曾借住过的遗址——五

公祠,也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而

在宋时,没有月余不可能到

达。这一路之上,若得了病,成

为游鬼的几率极大。

初春,我造访过一个杭州的

村落,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他们的

祖先是清初从江西玉山迁徙过来

的。解放前,村里一直保留着一

个传统,死后尸骨必须回到江西。

我对这个传统充满了好

奇。老人们说,旧时有族人死后,

重漆封棺,置于两轮车上,挑选精

壮汉子,扶柩而去。当年从杭州

到江西,至少有千余里路,重山

阻隔,不敢想象这是何等艰险的

路程。老人说,族谱上有记载,

清光绪年间,村里的族长去世,正

值大暑,八条汉子扶柩到江西,去

时是夏天,归来已是秋天,前后四

个月,而且只回来了四人,另外四

人在路上染疾不治而亡。

人们对于“远行”的体验,

发生实质性改变的也就是近二

三十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初,我在江苏镇江求学,电话只

能打到镇上,书信往来最快也

要一个星期。父亲那时在一家

大理石厂做供销员,经常乘火

车去上海、山东、安徽等地。他

经常说,那个年代乘火车的人,

几乎全是男人,少有女人,更少

见有年轻女人独自出门的。乘

客要么是像我父亲一样的供销

员,要么是回乡省亲的人。现

在,乘客们来自五湖四海,男女

老少皆有,而且大部分是去旅

游的,或是去打工的。

很多人不会去留意这样的

变化。但如果回望这二十多年

前的事,你会突然发现,变化实

在太深刻了。这数千年来上至

达官贵人,下至乡野村夫皆“惧

怕”不已的“远行”之苦,已经被

彻底颠覆了,文人墨客笔下的

“日暮客愁新”的凄美情感,也

成为历史。在交通四通八达的

当下,“远行”对于我们来说不

再是离愁,而是单反相机里的

美丽照片、美味佳肴,还有不停

需要你来点赞的生活品质。

“德”是人类共同生活遵循的

规范,酒德即一个人饮酒时表现出

来的品行。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

理论,一个正常人,会受到已经内

化的价值观和道德感约束,行为会

努力与身边环境保持一致。酒精

则会导致人的理性和罪恶感减弱,

于是就呈现出真实的本我。所以,

从一个人饮酒后的举止、言行、态

度,也可以看出一些平时不为旁人

所察觉的隐藏人格。即酒后的本

能反应,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真实

心理状态展示。

古人饮酒,常有意识用各种歌

舞仪式进行打岔,以免人们喝酒太

急,一杯接一杯猛灌,同时倡导酒席

不至夜,天黑前就须提早结束。而

且告诫人们“酒可好不可骂座”,喜

欢喝酒可以,但切忌故意借酒装疯,

撒泼骂人,以免惹出各种事端。只

不过,这些劝谕对于缺乏酒品酒德

的人,是不具有约束力的。汉武帝

时,大臣灌夫与长乐宫卫尉窦甫喝

酒,趁醉殴打对方。窦甫的姐姐就

是窦太后,汉武帝担心祖母会因此

杀了灌夫,把他改任到别地避祸。

但是,灌夫的酒德依然不改,数年后

他又在丞相田蚡的酒宴上,大骂临

汝侯和程不识泄愤,终于惹来杀身

之祸。

酒德与人的名气、地位也不相

关,很多名人大家,在文化上颇有建

树,酒德却极粗鄙。曾获得1949年

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福克纳,

15 岁就染上了酒瘾,终生无法自

拔,常喝至不省人事的地步。他年

轻时在纽约一家书店工作,冬夜在

下榻的小旅馆喝得烂醉如泥,迷糊

中贪恋暖气片暖和,躺在上面就睡

着了,结果皮肤被大面积烫伤,不得

不到医院进行植皮。其后他回到家

乡,在密西西比大学任邮政所长,依

然猛灌老酒,该校师生的邮件经常

因他醉酒被延误或丢失,由于他屡

遭投诉,最后被开除。

福克纳的酒德差,还只是表现

在爱说谎话,做事情不负责任上,对

他人和社会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

相比起来,另一位获得过两次普利

策奖的美国作家诺曼·梅勒则更为

疯狂。梅勒一生共结了六次婚,每

次离婚都是因为他喝醉后表现出暴

力攻击性,配偶不堪家暴,不得不和

他分手。其中闹得最轰动的一次,

是梅勒持刀捅伤第二任妻子阿黛

拉。起因是梅勒在文学上非常自

负,常自比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

斯基,他在纽约家中办了一个Par-

ty,遍邀政商界的名人参加。他以

为凭借自己的名气,肯定会有众多

响应者前来捧场。

没承想,获邀的名流名媛一个

没来,倒是来了许多混酒喝的无关

人士,且在 Party 上闹哄哄的,令主

人的颜面扫地。梅勒独自坐在一旁

借酒排遣愁闷,妻子阿黛拉见状埋

怨说,你这种号召力,肯定成不了陀

思妥耶夫斯基。梅勒被戳到心头痛

处,失去了理智,顺手抓起身旁的一

把刀,朝阿黛拉连捅几下。幸运的

是阿黛拉没有死,经过抢救活了过

来,最终与这个暴力狂离了婚。

还有一种酒德不堪的行为,是

强行劝酒灌酒,或借酒挑衅他人。

曾获得过普利策奖的美国诗人华雷

斯·斯蒂文斯,有一次在 Party 上借

着酒意,手指一个男人对身边的美

女说,那家伙是个软蛋废物!没想

到,美女惊呼道,那是我哥。而这个

被骂作“软蛋废物”的男人,就是海

明威。听妹妹转述了斯蒂文斯挑衅

的经过之后,海明威特地找到斯蒂

文斯,狠狠揍了他一顿。

饮酒而不乱,其实也是判定情

商高低的标尺。《菜根谭》说:“花看

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

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

者,宜思之。”提倡适量饮酒、保持酒

桌和谐的同时,也道出一个人能在

酒精的诱惑下,不被欲望主宰,知道

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才是最为难得

的品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