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谢惠娟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是考试内容的改革,也是我们在备考复习中应该关 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有关高考内容改革的精神,高考命题将在扎扎实实的“双 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 题范围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命题将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 意,转变传统和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考查跨学科的综合 能力,试题设计增大应用性和综合性。 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地理高考的发展方向,在素质教育方面,按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由“学科中心”转向“活动中心”;由“知识本位转向“技 能培养”;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并紧贴地理高考的命题趋势,紧 密结合我市高中毕业班教与学的实际,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本文就如何进行 地理高考的有效复习谈几点策略,力求探索出一个新的复习备考模式,有利于 考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一、分步骤(阶段)复习战略 高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复习也是一项长期的备考抗战工作,并非是一 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毕业班的教 学过程相结合,合理安排好复习阶段,分层次复习。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对知识点进行直接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淡化课 本知识的教学,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载体,足够的知识积累才有可能形 成能力。教育规律指明,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无知必然无能。学生智 力的发展,是有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 则必须以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知识激增和不断更新的今天,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1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谢惠娟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是考试内容的改革,也是我们在备考复习中应该关

注的问题。根据教育部有关高考内容改革的精神,高考命题将在扎扎实实的“双

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

题范围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命题将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

意,转变传统和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考查跨学科的综合

能力,试题设计增大应用性和综合性。

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地理高考的发展方向,在素质教育方面,按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由“学科中心”转向“活动中心”;由“知识本位”转向“技

能培养”;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并紧贴地理高考的命题趋势,紧

密结合我市高中毕业班教与学的实际,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本文就如何进行

地理高考的有效复习谈几点策略,力求探索出一个新的复习备考模式,有利于

考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一、分步骤(阶段)复习战略

高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复习也是一项长期的备考抗战工作,并非是一

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与毕业班的教

学过程相结合,合理安排好复习阶段,分层次复习。

高考以能力立意,不可能对知识点进行直接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淡化课

本知识的教学,因为基础知识是能力形成的载体,足够的知识积累才有可能形

成能力。教育规律指明,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无知必然无能。学生智

力的发展,是有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

则必须以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知识激增和不断更新的今天,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2: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更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所以,备考应分为三个阶段进

行复习:

第一阶段:基础整理阶段

(1)、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按教材顺序,先是自然地理后是人文地理,

后是区域地理,有条理地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深入地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

观点,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2)、复习思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理知识体系,分清主干旁枝,组建

知识网络,训练学生建立“树”状知识结构。

(3)、复习方法:在教学中要利用图表归纳法、分析比较法、逻辑推理法

等复习方法,化繁为简,指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点,使知识模式化、逻辑化,

利于记忆和掌握,做到每个单元的知识过关。

例子:可用图表归纳法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模式化,便于记忆。

海洋 大陆西岸 大陆内部 大陆东岸 海洋 大气环流

2

900

冰原气候 900

极地高压带 900

800

苔原气候

700

700

暖流

600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50

0

寒流

副极地低压带 600

400温带海洋性气候

300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350

200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

0

副热带高压带 300

100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10

0

寒流

00热带雨林气候 00

暖流

赤道低压带 00

800

可用比较法列表对比大气的三个垂直分层: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3: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气温分布 气流运动 其他特征

对流层

低纬 17-18KM

中纬 10-12KM

高纬 8-9KM

气温随高度

增加而递减

垂直对流

运动

天气现象

复杂多变

平流层 对流层顶至

50-55KM

气温随高度

增加而上升 水平运动

水汽杂质极少

天气晴朗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以上

到大气上界

2000~3000km

空气密度很小

80-500KM 高空

存在电离层

可用逻辑推理法推导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和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球自转的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的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年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各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

四季更替 五带形成

3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4: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4

热力环流

同一水平面上

气压有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大气的垂直运动

近地面冷热不均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阶段

(1)、设计意图:此阶段以专题为单元,突出重点难点,着重学生能力的

培养。

新的考试说明规定命题范围遵循高中相关各科《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

学大纲》;增加能力和应用性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

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2)、复习思路:在专题复习中需遵循能力性原则、应用性原则、综合性

原则;在专题训练中既要有学科内的专题设计,又要有跨学科的专题设计;学

科内的专题设计应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多要素、多角度、纵跨度的综合;跨学科

的专题设计应注重全方位、全角度、横跨度的综合,强调联系实际,以社会热

点问题为切点,引导学生联系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科的知识,训练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复习项目: 1、图像专题 2、地球运动专题 3、气候专题 4、海

洋环境专题 5、地质地貌专题 6、人类的生产活动专题 7、人类的居住地

与地理环境专题 8、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专题 9、全球性问题专题之第一讲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5: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5

人口问题、第二讲粮食问题、第三讲资源问题、第四讲环境问题 10、国土整

治专题之第一讲西部大开发、第二讲江河湖泊的整治、第三讲全国重点生态工

程、第四讲工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的调整 11、可持续发展专题 12、中国热

点专题之第一讲南水北调、第二讲西气东输、第三讲西电东送、第四讲青藏公

路、第五讲北方地区的沙尘暴、第六讲沿海赤潮、第七讲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第八讲世界文化遗产、第九讲北京申办 2008 年奥运会、第十讲 WTO 与中国经

济、第十一讲台湾问题、第十二讲神舟五号发射专题 13、世界热点专题之第

一讲朝鲜问题、第二讲能源问题、第三讲印巴矛盾、第四讲巴以冲突、第五讲

阿富汗问题、第六讲伊拉克问题、第七讲知识经济与全球一体化问题、第八讲

美国加州州长选举。

第三阶段演习训练阶段

(1)、设计意图:将所有教学内容进行融合,结合考点进行实战演习训练,

使学生熟悉地理科高考题路,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解答问题能力。

(2)、复习思路:教师应着力于收集和编制专题练习试题,强调训练和点

评。

(3)、复习方法:在此阶段的复习,学生应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做好考前

的全面复习。

二、着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不意味着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发明家,对

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渗透于平时每节课的教学中。

剖析几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无论是文理综合考试中的地理试题,还是单

科地理考试中的试题,除了考查综合分析、分类比较、归纳概括、逻辑推理等

常规思维能力外,还考查创新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新情境、新问题考查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6: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6

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挖掘地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之

间的联系点、交叉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联系实践生活中的地理

事实,考查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通过图文转换或地理图像因素的叠加,考查

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让学生学会灵活

运用知识的问题。知识是基础,能力是目的,从知识的理解掌握到运用,需要

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将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理清层次脉

络,掌握其宏观地位及微观作用,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组成及各部分联系,

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分布、运动及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选

用各种图像、图表、并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从定性到定量、从数据到图表,

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伴随着这“五化”,需要有综合分析、

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综合能力的形成,

这一过程也正是综合思维的培养过程。

1、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常规,反向设问,开发学生的逆向性思维,使他们善

于自主探究。

例如作出假设:①若地球自转方向变为自东向西转,则全球的风带将如何

变化?全球的洋流模式图又将如何变化?②假如地球的自转速度比现在快又会

出现哪些新情况?③假设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会

出现什么变化?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范围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北京的正午太阳

高度和昼夜长短将会出现什么变化?其工农业生产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④

假如地球上无大气,地球上将会出现哪些自然现象?⑤假如两极的冰川全部融

化又将会有什么出现呢?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7: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7

2、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地理教材中出现的其它

学科的知识进行延伸和联系,并能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知识来思考、

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实现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培养多端思维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讲到气候资源时,可设疑: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此题可引导

学生从新疆的气候特点入手,结合生物知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地实现知识

的迁移,得出答案: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日照强,昼夜

温差大,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糖分积累多。

3、思考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与他的科学质疑精神、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有密切的

关系。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开端,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是地理

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突破地理教材的束缚,允许学生对

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质疑、创新和提高,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独立思考的思

维能力,以增强学科科学探索的精神。 终,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实现从学会到

会学再向创造性地学的转变。

例如读到一些星空图时,有些学生根据初中学过的地图知识,发现星空图

中的(左东右西)方向与初中学过的平面图方向不一致。于是教师借机鼓励其

大胆质疑,并积极寻求解答。经引导,学生面北背南验证“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无误后,惊奇地发现星空图被举于头顶进行仰视时是与实际方向相吻合的。

如此过后,学生的印象很深,遇到很多问题学会了质疑。

教师只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生定会

产生迫切的探究心理,思维活动也会迅速进入活跃状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起点。通过发现问题、质疑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8: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题,这是对传统观念(提问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回答)的挑战,使学生实现

“做学答”向“做学问”的转变,“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4、地图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地图集中了大量的地理信息,通过对地图的观察、想象和分析,可以很好

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地图在地理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可

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训练学生不同的读图能力。

a. 在分布示意图上观察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b. 在结构模式图上分析地理事物的基本特征、原理和成因;

c. 在统计图表上分析构成有机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的数量和比例关系;

d. 在演变过程图上推理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时空变化规律;

e. 在遥感图像和素描图中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认识事物的本来面貌;

f. 在经纬网上培养地理记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些进行空间思维的训练,例如熟练记忆地理事物,能够

通过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想象其经过的晨昏线、国家、气候区、地形区、工农业

情况、海陆分布、洋流流向等,将知识融会贯通,发展空间思维。

例题:读下面的经纬网,回答问题。

190 200

8

·甲

·乙

丁·

·丙

310

320

1.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某种气候条件下分布的农作物,则该农作物可能是

( )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

Page 9: 地理高考的复习备考策略

9

A 甜菜 B 春小麦 C 油橄榄 D 黄麻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在6月22日 先看到日出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在图示区域的西侧有洋流流经,该洋流是:( )

A本格拉寒流 B秘鲁寒流 C加那利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4.当图中甲、丁两地被同一条晨线穿过时:( )

A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 甲、乙两地日出时刻相同 D 甲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高考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运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很有

必要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小到观察月相变化和星座,判

断实际生活中的方向和不同季节降水类型等,大到结合社会热点如西部开发、

台湾地震、巴以冲突等分析和概括地理背景。

该文在 2004 年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奖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发表刊

物〈〈中华现代教育文丛〉〉。

zycnzj.com/ www.zycnzj.com

zycnzj.com/http://www.zycnz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