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50

〈中國雜技史〉評介 - CORE盤子、耍獅子...等。這些活動如同現今的吞劍、轉盤子、軟骨功、疊羅漢、舞 龍、舞獅...之類的技藝。這些技藝常在現今社會的喜慶典禮以及廟會祭紀或造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國雜技史〉評介 - CORE盤子、耍獅子...等。這些活動如同現今的吞劍、轉盤子、軟骨功、疊羅漢、舞 龍、舞獅...之類的技藝。這些技藝常在現今社會的喜慶典禮以及廟會祭紀或造

250

〈中國雜技史〉評介

書 名:〈中國雜技史〉

作 者:傅起鳳、傅騰龍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9 年 9 月初版

頁數: 340

林春菊

何謂雜技?雜技就是各種技藝表演的總稱。其範圍包括頂碗、頂輝子、耍

盤子、耍獅子...等。這些活動如同現今的吞劍、轉盤子、軟骨功、疊羅漢、舞

龍、舞獅...之類的技藝。這些技藝常在現今社會的喜慶典禮以及廟會祭紀或造

瞧等場合中出現,帶給人們歡樂及抒解工作的勞苦,它在人們的生活領城中的

地位,是不容忽視的。

中國雜技的起源,是在上古原始的部落生活中,從他們謀生的活動中慢慢

發展。由於中國領土幅員遼闊,族群泉多且散佈各地,足以讓雜技的種子獲得

散播的機會。況且,中國文化自古發源於黃河流域,因地理環境的限制造成謀

生不易,人民叉以農業維生,因此農產品收成的好與壞,自然仰賴於天,故對

於上天產生了敬畏及崇拜的心理,進而舉行祭紀及娛樂神明等活動。由此可知,

中國雜技的歷史淵源流長。

一個表演藝術的形成,並非突如其來, 一定有它形成意義的存在。就社會

條件而言:雜技活動所帶來的意義具有安定人心的作用。如:中國的攤戲,人

民用它來驅邪避害,以求平安。就政治背景而言:君主施行仁政是取得權力及

獲得人民信賴的最佳辦法,但有些君主卻能利用樂舞中的震撼力,不須費任何

兵力而使異族臣服。然而,也有好大喜功的國君借由雜技排場的華麗來招待外

賓,來炫耀國家的富庶與強盛。就人民生活條件而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的生活方式 ,正是中國人刻苦耐勞的象徵’但每天這樣的為生活忙碌難免會產

生厭倦及疲勞,雜技活動便成為人民重要的娛樂之一 。

Page 2: 〈中國雜技史〉評介 - CORE盤子、耍獅子...等。這些活動如同現今的吞劍、轉盤子、軟骨功、疊羅漢、舞 龍、舞獅...之類的技藝。這些技藝常在現今社會的喜慶典禮以及廟會祭紀或造

251

雜技的形成意義如此,對於中國雜技的歷史目前是否有完備的整理呢?大

陸學者傅起鳳、傅騰龍二人很用心地為中國雜技做了詳細的考述一《中國雜技

史〉,此書的編排方式是從中國原始文化的雜技活動開始敘述,對中國歷代的

雜技有相當詳細的介紹。以下是此書的章節編排:( -)雜技的起源(黃帝時期)﹔

(二)雜技雛形的出現(春秋戰國時期)﹔(三)百戲的形成(秦漢時期)﹔(四)

百戲雜技向縱深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五)宮廷雜技盛極而衰(晴、唐、五

代十國時期)﹔(六)都會雜技的繁榮(宋、元、遼、金時期)﹔(七)淪落江湖

與現代雜技的萌發(明、清時期)﹔(八)現代雜技藝術的帽起。從其編排上看來,

作者以中國歷代演變流程來介紹雜技,具有系統性,對雜技的興哀與各朝時代

背景有充分且深刻的概念。

從本書「後記」得知,作者傅起鳳、傅騰龍兄弟二人出身雜技世家,其父

傅天正學識淵博,早年棄文從藝,深感中國雜技藝術的源遠流長,開始著手收

集資料進行深入研究,但不幸遭受中共十年文化大革命的迫害,未能完成中國

雜技史的撰寫。作者二人深受父親影響,因而合力完成〈中國雜技史〉。由於

作者特殊的家世背景,兼以他們能用客觀、宏觀的角度來撰寫,因而本書有其

F列幾項優點:

(一)引用原典

書內引用的中國典籍相當多,如:《周易〉、 {ii禮記〉、《史記〉、《文

獻通考〉、〈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後漢書〉、〈新唐書〉、《舊

唐書〉等。從典籍中考察,可以凸顯雜技在中國的地位,而且在人民的生活中

是一項重要的娛樂。

(二)從近代出土文物中考查

作者利用了大量的出土文物來證明雜技的存在,這也是大陸學者取得地利

之便的好處 。如: 1954 年出土於山東前南北秦村的東漢百戲石刻,畫上五十四

人,樂工為二十七人,表演跳劍、都盧、七盤、建鼓、立馬 、喬裝豹戲、魚戲、

走索、大雀 、 馬戲 、 戲車等十餘個節目 。 作者用文字來解釋出土圓形,圖文對

照,讓我們更能方便閱讀,讀來輕鬆愉快。

Page 3: 〈中國雜技史〉評介 - CORE盤子、耍獅子...等。這些活動如同現今的吞劍、轉盤子、軟骨功、疊羅漢、舞 龍、舞獅...之類的技藝。這些技藝常在現今社會的喜慶典禮以及廟會祭紀或造

252

(三)行文淺顯易懂

作者深知雜技活動是不容易給予定義,因此在雜技名詞解釋上以典籍和出

土文物為輔佐,做生動活潑而真口語化的解答及證明。如:「跳劍」是操縱劍

在空中的運動方向,以使劍柄恰好被接住。這樣可讓人閱讀過程中易於想像,

而不流於枯燥。

(四)剖析雜技興衰的時代背景

雜技與時代背景二者是相聯繫的,作者從時代背景來解釋雜技的興衰,使

得雜技活動的演變過程很有系統地呈現,不會有疏漏之感。如:安史之亂是唐

帝國盛衰的轉折點,亦是盛唐的宮廷散樂百戲藝人散向民間的起點,作者分析

這時期的雜技變化,從政治、經濟、軍閥、社會等方面加以論證’並說明其影

響後代雜技的發展。

近年來,大陸出版的書籍都將中國雜技,分散在舞蹈篇或音樂篇內,如《中

華文明史〉(註一)、〈中國文明史概要〉(註二) .......等,並沒有將它獨立

為一個專門的學問。〈中國雜技史〉正可以補足缺失。本書章節句稱,附圖尤

為豐富精美,能給予初學者對於中國雜技史有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概念,書中叉

揭示了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研究的問題,可謂是一部深真學術價值,可供研究中

國古代文化參考的重要著作。

附註

註一:〈中華文明史〉,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9 年 10 月。

註二:譯家健(主編):〈中國文化史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