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 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 Upload
    others

  • View
    91

  • Download
    6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1991年起,出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

系講座教授,至2013年中退休。

周教授的研究範圍包括貧窮、社會保障、老人照

顧、家庭政策。著作主要討論香港的福利政策,亦經

常在報刋發表文章評論時事。周教授參與的公職有多

項,涉及福利、青年、人口、醫療和房屋等措施的規

劃。

著作包括:

《香港社會福利的發展與政策》(1980)

《富裕城市中的貧窮──香港貧窮現象剖析》(1982)

《香港社會福利縱橫談》(1982)

《香港社會福利政策評析》(1984)

《養老.敬老.愛老──香港安老政策述評》(1986)

《香港人香港事》(1987)

《社會福利的觀念和制度》(1990、1995)

《目睹香港四十年》(1990)

《政治.民生.福利》(1991)

《社會福利12講》(1993)

《社會工作學新論》(主編)(1994、2013)

《社會保障和福利爭議》(1994)

《香港社會問題和社會福利》(1994)

《見證香港五十年》(1997)

《香港社會福利發展得失》(1998)

《餘暉晚照──香港老人的樂與憂》(合著)(2000)

《社會政策的觀念和制度》(2013)

《真實的貧窮面貌——綜觀香港社會60年》(2014)

周永新 / 著

《真實的貧窮面貌》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88

“我們得承認,過去六十多年來,港人的身份不時改變,不只一

次,是多次的改變,連帶他們對事物的價值觀也不斷改變:什麼是

對?什麼是錯?六十多年來,港人的價值判斷就這樣前後出現差異:

往日是尊卑有序,今天講的是平等、自由。或許有人慨嘆:今不如

古、世風日下,但改變了的身份和觀念是無法挽回的,我們就算不能

欣然接受,也必須明白箇中變化的原因。”

── 周永新

香港社會的種種演變,原來離不開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這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對香港社會的長期體

察和研究心得。

近七十年來,香港人的身份不時在改變,從開埠最初的難民身份,到港

英政府治下的香港市民身份,到九七後至今的中國公民身份,一次又一次的

身份改變,使香港人對人對事的價值觀也在不斷改變,從而亦影響了整個社

會的人事變遷。無論我們如何看自己,作為這個城市的市民、居住在這裏的

香港居民、擁有中國公民身份的香港人,我們都會對自己的身份有不同的體

會,也會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觀念。

今天港人身份上的迷失,不再有共同的生活追求目標,社會就顯得煩躁

不安,個人也常感到困惑和無奈。為什麼這樣?本書所述事實,可為你提供

答案。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pdf 1 23/6/15 上午10:43

Page 2: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viii

目 錄

引  言  iii

第一階段  1945-1984

第1章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從大陸難民到香港市民

回歸典禮驚覺身份轉變 5

戰後香港是難民收容所 8

港人的中國人身份 11

書本上和現實中的中國 14

發現漂流來港屍體的震撼 17

香港人不再是難民,是香港市民 20

1966 年騷亂報告改變港人的身份認同 22

政府營造「香港市民」的身份認同 26

政府搞活動灌輸市民身份意識 28

香港市民身份的確立 32

Page 3: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ix

第2章  香港人的價值觀:      從生活至上到靈活走位

大陸難民和香港居民 39

大陸難民的根不在香港 40

難民怕與官府有接觸 42

大陸難民對政治有恐懼感 44

文革遺留下來的陰影 46

難民一切都是為求生活 48

港人講求實際效益 50

難民需要家人的幫助 50

「現實」和慷慨可以並存 52

戰後新一代的意識和價值觀 53

沒有公民意識,也不信任改府 56

不信任政府,但希望政府有改進 58

個人主義抬頭 60

港人對婚姻和家庭的重視不斷減退 61

港人對法治的觀念 62

逼出來的守法精神 65

Page 4: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x

第二階段  1984-2015

第3章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從香港市民到中國公民

七十年代是香港的黃金時代 75

繁榮背後的社會代價 78

市民對香港的歸屬感逐漸形成 80

金耀基教授的「行政吸納政治」 81

港人有自由,卻沒有民主 82

香港居民擁有的居留權 84

市民身份的認同是一種感受 85

抗拒家庭團聚不人道 87

居民身份是法理定義 88

《基本法》與香港居民的權利 90

港人政治意識出現「大躍進」 95

港人對現代中國的認識 97

感動與悲哀:認識中國的親身體驗 99

港人對現代中國的感受 101

願意為中國同胞做點事的港人 103

「六四」對港人身份認同的影響 104

對港人中國公民身份的體會 106

回歸後港人中國公民身份的改變 109

Page 5: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xi

第4章  香港人的價值觀:      從個人權利到「核心價值」

八十年代青少年的價值觀 113

七、八十年代「無根的一代」 115

不知如何教導青少年認識國家 117

回歸帶來港人價值觀念的轉變 118

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成為港人的主流價值 120

權利和自由緊扣在一起 121

民主成為爭取公平、公正、公開的途徑 123

港人欠缺法治的精神和文化 125

回歸後港人的自由和權利 127

「河水不犯井水」可以嗎? 128

「核心價值」以外的價值 129

「核心價值」出現異化 131

保育與儉樸生活的追求 133

保育上升至公平和公義的層面 137

非物質價值的追求與「地產霸權」 140

附 錄  我在禁閉營看到的越南難民 145

結 語 153

Page 6: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第一階段

1945-1984

Page 7: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2

戰後的香港是難民收容所,1962年的「逃亡潮」,幾十萬大陸同胞翻山越嶺越過深圳邊境偷渡來港。圖為1962年香港的軍警正在搜捕非法入境者。(照片提供:鄭寶鴻)

1966年抗議天星小輪加價事件導致的騷亂,事後的調查報告指出,一般市民對香港沒有歸屬感,所以破壞了也不會感到可惜。圖為當年4月6日晚,示威遊行者途經旺角彌敦道麗聲戲院附件。(照片提供:文匯報)

Page 8: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3

在1969年至1973年,政府連續三次舉辦「香港節」,活動包括在彌敦道舉行花車巡遊,各區也有不同表演節目,盼由此增加市民對地區的歸屬感。(照片提供:高添強)

Page 9: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4

七十年代開始的「全港清潔運動」,政府大力進行各項宣傳活動,滿街都是趕走「垃圾蟲」的標語廣告,「垃圾蟲」成為過街老鼠,市民投以鄙視和憎恨的眼光。(照片來源:《1972年香港年報》)

Page 10: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5

第1章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大陸難民到香港市民

回歸典禮驚覺身份轉變

1997 年 7 月 1 日,我剛好五十歲,也是人們常稱的「知命之

年」,在這一天裏,我經歷了人生中最不平凡的時候。我本想用「難

忘」一詞來形容,但坦誠的說,那天前後二十四小時發生的事,我

現在忘記了七七八八。當日舉行的連串儀式,從英國結束對香港的

管治,到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典禮程序

也一早向公眾披露,傳媒有廣泛的報道。所以,當交接出現時,我

一點不感到特別,說實在的,有份參與的政治人物,也只是照劇本

表演,一舉一動和面部應有的表情,似乎都在劇本中確定了,表演

者實難超越雷池半步。

這樣的表演怎會在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隨着時間過去,當日

的影像慢慢淡忘,連曾經出席典禮的人物也變得模糊,更不要說他

們講了什麼。我形容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因香港自開埠以來,

Page 11: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6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這樣的情境不會再發生,在我的人生經歷中,同樣的事情也不會再

出現。

典禮中我想起:和我相同年紀的朋友,不少為了逃避香港回

歸的到來,想盡辦法離開香港搞移民,或千方百計取得外國居留

權,以便日後需要時有路可逃,我卻有機會見證這歷史時刻,是幸

運還是不幸運?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但我知道的是,這天不會歷史

重演。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因在交接儀式中,我感覺到香港將

進入一個新時代,指的並非香港將會出現的改變,就如政府建築物

懸掛的英國國旗,將會換上中國國旗,或添馬艦的駐軍,由英國派

來的海軍駐守轉變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司令部;這些轉變只是表

面的,不會改變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香港仍是世界重要的金融和

貿易中心,仍是除東京以外亞洲區最舉足輕重的城市,這一切不會

因香港成為中國特別行政區而改變。這樣,香港將會進入怎樣的新

時代?

在 1997 年 7 月 1 日的一連串儀式中,當我從一個儀式走到另

一個儀式時,唯一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當日大雨落個不停。在

添馬艦觀看英軍撤離,滂沱大雨令觀禮者衣衫盡濕;觀禮台是臨時

蓋搭的建築物,只有主禮台有遮蓋,其他只能靠雨傘遮擋,但大雨

從四面八方打過來,擋也擋不住,先是腰下衫履濕透,後來上身衣

服也無一幸免。儀式開始後,負責表演的軍隊未出場,已見他們試

圖抹去樂器上的雨水,演唱的歌手因大雨表演不在狀態,講話的更

淒涼,雨水從查理斯王子的軍帽源源滴下,觀眾盼望他快快完結,

Page 12: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7

第1章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大陸難民到香港市民

就如英國管治香港在幾個小時後快要完結一樣。

告別儀式過後,我隨着觀禮嘉賓從添馬艦步向剛完成的會議及

展覽中心新翼;期間,雨稍微落少了,但厚厚的雲層仍籠罩着整個

維多利亞港,我們心裏都有疑問:交接典禮過後的煙花匯演會否舉

行,或會因天雨取消?煙花近年看多了,取消不是問題,最使我們

期待的,反是新建成的會展中心新翼,這個可容納五、六千人的大

禮堂,在短短三年間落成啟用,真的比舊翼的禮堂更寬闊宏偉?

到了新翼,嘉賓利用扶手電梯到五樓的大禮堂,果然令人眼前

一亮,這個好像在港海中心建成的新翼,環繞一圈可從西面的汲水

門看到東西的鯉魚門,在當晚陰沉沉的雨天下,感覺仍有點震撼。

觀禮嘉賓在禮堂裏用餐,算是英國離去的告別宴吧!宴會上誰講

話,我記不得了,濕透的衣服令人感覺並不舒服,有些觀禮嘉賓在

附近酒店訂了房間,典禮之間的空檔可稍事休息或更衣,我沒有這

樣做,只好到洗手間,用乾手機吹走衣服上的水分。

宴會完後,我等候當晚最重要的一刻到來,就是中英兩國就香

港的主權進行交接,今天我們還經常在電視畫面上看到的:英國國

旗徐徐下降,中國國旗揚揚升起,這一刻,香港的命運不一樣了。

以後我還會記述自己在典禮中的感受,但短短不到五分鐘的交接儀

式,香港人擔心的香港前途問題,最後到了不會改變的時刻。

凌晨交接儀式過後,各人回家休息,但幾小時後,香港特區政

Page 13: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8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府的成立典禮在早上舉行,觀禮嘉賓又得返回灣仔會展中心,見證

新政府的成立及主要官員宣誓就職。當董建華在台上宣誓就任香港

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時,我感到有點不習慣;最後兩任港督就

任時,我也有份出席觀禮,監誓的是當時的大法官,效忠的對象是

英國女皇。這次行政長官宣誓效忠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一刻,

我的思想有點混亂,習慣了的東西以另一種方式出現,儀式也由英

語改以普通話進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生活在另一個政權之

下,殖民地子民的身份已離我而去,而我現在擁有的,是中華人民

共和國的國民身份。

戰後香港是難民收容所

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我相對較別人敏感。像我這樣在香港生

活了六十多年的香港人,自己的身份好像經歷了多次的改變。我在

廣州出生,不到兩歲隨父母來了香港,那時來港的大陸人,都說自

己是走難來的。所以,我從小開始,便認定自己是難民,住在我家

附近的人,都以難民自居;難民找到棲身之所,但家徒四壁是我們

當日最貼切的寫照。

香港在二次大戰前約有一百萬人口,戰爭爆發到香港淪陷,約

有一半人口逃往大陸。戰爭結束後,幾十萬原先在香港居住的人陸

續返回,另有一百萬人為了避難來港棲身。到五十年代初,香港人

口超過二百萬人,大半以上是逃難來港的難民。

Page 14: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9

第1章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大陸難民到香港市民

難民的名稱不是香港發明的。五十年代間,聯合國難民專員公

署特定一筆捐款給香港政府,在難民集中的地區興建社區中心,今

天仍在的有:黃大仙、大坑東、觀塘、荃灣雅麗珊、港島柴灣等社

區中心。另外,港人當時若申請移民外國,最有力的藉口是自認為

難民,是為了逃避共產政權而來港避難。到六十年代中,戰後來港

逃難的中國人,在香港已住了二十年,但他們仍稱自己是難民,多

未確認自己是香港人。

最後一批難民,應是 1962 年「逃亡潮」來港的難民。在不到

一年的時間,幾十萬大陸同胞翻山越嶺越過深圳邊境偷渡來港,有

部分是游水十多小時從海路來的。我那時是中學生,因父親在報章

上編寫馬經,所以家裏常訂閱三數份中文報章,其中《新報》由

父親負責馬經版,我常要替父親把稿件送到《新報》。《新報》於

1959 年創辦,與台灣政府有密切連繫,「逃亡潮」一起,《新報》除

報道有關事件外,還運送物資到邊境接濟被遣返的大陸同胞。有幾

次,我到《新報》上環的辦事處時,看見大堆大堆的物資,如麵

包、食米、衣服、日用品等,塞滿整個辦公室,等待工作人員把物

品搬上貨車運往邊境。

送交稿件後,我也會留下聽工作人員閒聊:偷渡者是如何冒險

避過解放軍的追捕,成功到了香港這一邊,卻不幸為防守邊境的英

軍截獲;逃難過程中死了多少人,連偷渡者自己也無法估計,他們

或在途中失散了,被截獲時也不知其他人的去向;他們唯一知道的

是,整個山頭都遍佈如他們一樣的偷渡者。這麼危險,偷渡者為什

Page 15: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10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麼要冒險「九死一生」來港?聽報館的工作人員說:中國政府推行

「大躍進」運動,又搞「人民公社」、「大鑊飯」,踫上連續三年的

特大天災,餓死的人以千百萬計;基本溫飽也沒有的人為了生存,

不得不押上自己的性命逃來香港。工作人員還說,把物資拋給被押

返大陸的同胞時,偷渡者拿起麵包就吃,猶如「餓鬼」一樣。

偷渡者是千真萬確的難民,是逃避飢餓或政治迫害的難民。

1962 年「逃亡潮」後,大陸的情況似乎受到控制,中方和英方在

深圳河兩岸也加強了邊防,大大降低偷渡者的成功機會。六十年代

後期,「難民」一詞少用了,取代的是今天為人熟悉的「非法入境

者」,英文是「illegal immigrant」,簡稱「I.I.」。「非法入境者」有

特別的意思,是相對於那些合法移居香港的大陸同胞而說的。

「I.I.」的稱呼,我是在 1983 年出任人民入境審裁處成員後才有

清晰的概念。1980 年 10 月,政府宣佈凡偷渡來港的非法入境者必

須被遣返,即一般稱的「即捕即解」政策。在此以前,從大陸來的

偷渡者,如果成功抵達市區,他們可到金鐘的入境處辦事處登記,

可獲短暫在香港逗留;連續居住七年,他們可申請成為香港永久性

居民。1980 年以前,確實有數十萬非法入境者逃過邊防軍警的搜捕

而進入香港市區,最終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當文化大革命於 1976

年結束後,華界方面的防守稍微放鬆,非法入境者的數目驟然增

加,香港政府於是取消「抵疊」政策,大陸居民要來港定居,必須

接照中英雙方協定的每天七十五名配額申請。

Page 16: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11

第1章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大陸難民到香港市民

從八十年代開始,「難民」一詞不再適用於從大陸合法申請來

港定居的人士,他們也不會稱自己是難民,來港的目的是與家人團

聚,或改善自己的生活;當中也有一些是為了逃避迫害,但這是極

少數。成功來港定居的大陸同胞,他們被稱為「新移民」或「新

來港人士」,他們怎樣看自己的身份?與原先在香港居住的港人有

什麼分別?以後再交代。總之,到了七十年代,港人不再視自己是

「難民」,不會以「難民」的身份自居。

「難民」的稱呼漸漸遠去,港人用什麼名稱來形容自己?到

六十年代初,香港人口超過三百萬人,約有三分之二從中國大陸來

港,其餘三分之一在香港出生。無論是從大陸來的,或在香港出生

的,他們已在香港居住了相當時間,應已落地生根,與大陸同胞也

相隔開一段長時間,雖大家都是中國人,但身份感受上開始出現

差異。

港人的中國人身份

從我開始讀書的時候,老師教我們:我們都是中國人,黃皮膚、

黑眼睛,是炎黃子孫。小時我不知道誰是炎黃,後來才知道是指中國

人的始祖炎帝和黃帝,他們做了很多有益民族的事,得到世人的景

仰。炎帝、黃帝,以及後來的堯帝、舜帝和大禹,是中華民族的英

雄。我對中國歷史總算有點認識,預科和大學時都有修讀中國歷史,

已故港大羅香林教授是我的恩師,曾提攜我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第一篇

學術文章,題目是古時中國與西方(現今中東)之間的交往。

Page 17: 香港人的 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 SuperBookCity ·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著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

1991年起,出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

系講座教授,至2013年中退休。

周教授的研究範圍包括貧窮、社會保障、老人照

顧、家庭政策。著作主要討論香港的福利政策,亦經

常在報刋發表文章評論時事。周教授參與的公職有多

項,涉及福利、青年、人口、醫療和房屋等措施的規

劃。

著作包括:

《香港社會福利的發展與政策》(1980)

《富裕城市中的貧窮──香港貧窮現象剖析》(1982)

《香港社會福利縱橫談》(1982)

《香港社會福利政策評析》(1984)

《養老.敬老.愛老──香港安老政策述評》(1986)

《香港人香港事》(1987)

《社會福利的觀念和制度》(1990、1995)

《目睹香港四十年》(1990)

《政治.民生.福利》(1991)

《社會福利12講》(1993)

《社會工作學新論》(主編)(1994、2013)

《社會保障和福利爭議》(1994)

《香港社會問題和社會福利》(1994)

《見證香港五十年》(1997)

《香港社會福利發展得失》(1998)

《餘暉晚照──香港老人的樂與憂》(合著)(2000)

《社會政策的觀念和制度》(2013)

《真實的貧窮面貌——綜觀香港社會60年》(2014)

周永新 / 著

《真實的貧窮面貌》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周永新

/

建議上架分類:香港專題/社會研究

ISBN 978-988-8340-47-7

88

“我們得承認,過去六十多年來,港人的身份不時改變,不只一

次,是多次的改變,連帶他們對事物的價值觀也不斷改變:什麼是

對?什麼是錯?六十多年來,港人的價值判斷就這樣前後出現差異:

往日是尊卑有序,今天講的是平等、自由。或許有人慨嘆:今不如

古、世風日下,但改變了的身份和觀念是無法挽回的,我們就算不能

欣然接受,也必須明白箇中變化的原因。”

── 周永新

香港社會的種種演變,原來離不開香港人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

這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對香港社會的長期體

察和研究心得。

近七十年來,香港人的身份不時在改變,從開埠最初的難民身份,到港

英政府治下的香港市民身份,到九七後至今的中國公民身份,一次又一次的

身份改變,使香港人對人對事的價值觀也在不斷改變,從而亦影響了整個社

會的人事變遷。無論我們如何看自己,作為這個城市的市民、居住在這裏的

香港居民、擁有中國公民身份的香港人,我們都會對自己的身份有不同的體

會,也會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觀念。

今天港人身份上的迷失,不再有共同的生活追求目標,社會就顯得煩躁

不安,個人也常感到困惑和無奈。為什麼這樣?本書所述事實,可為你提供

答案。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pdf 1 23/6/15 上午10:43